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氮是化学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且在生物体中占有重要地位。氮及其化合物是现代工业和农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和产品。因此,对于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

2.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

3.了解氨气、硝酸和尿素的结构、性质及其用途;

4.能够分析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内容

1.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

2.氮气的制备方法;

3.氨气、硝酸和尿素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4.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液氮的漏斗,通过相变过程向学生介绍氮的冷却效果。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冬天会感觉特别

冷吗?”以激发学生对氮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氮的性质和重

要地位。

步骤二:学习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15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有关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的教材,了解氮在自

然界和生物体中的分布和作用。

2.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学生分享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步骤三:学习氮气的制备方法(20分钟)

1.学生了解氮气的制备方法,包括空气的分离、液氮的制备等。

2.学生模仿实验,观察并描述液氮的制备过程。

步骤四:学习氨气、硝酸和尿素的结构、性质及应用(30分钟)

1.教师给予学生关于氨气、硝酸和尿素结构、性质及应用方面

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其在工业和农业中的重要性。

2.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验证硝酸和尿素的性质和反应。

步骤五:学习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30分钟)

1.教师以示例和案例的形式给出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引导学

生分析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

2.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观察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结果,并记录

实验数据。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手段

1.黑板、多媒体设备和实验器材等;

2.教师授课、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操作等方式。

六、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互动等方式,对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估;

2.通过实验记录和评价,评估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分析能力和

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七、教学延伸

1.学生可进一步深入研究氮的其他化合物,如氮氧化物、氮酸

盐等;

2.学生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课外阅读,扩大对氮及其化合

物的了解;

3.学生可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等形式,展示对于氮及其化

合物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是对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的一个简要描述,希望可以帮助你完成这篇2000字的文章。

2022化学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 考纲定位要点网络 1。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 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 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 理和收集方法). 3.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 制备方法。 氮及其氧化物硝酸 知识梳理 1.氮及其氧化物 (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 (2)N2的性质及应用 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熔

点、沸点比O2的低。N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①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Mg错误!Mg3N2,N2表现氧化性。 ②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表现氧化性。 ③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O2错误!2NO,N2表现还原性。 注意:氮的固定是化学变化,实质是游离态的N2转化为化合态的化合物. (3)氮的氧化物 ①氮有多种价态氧化物,氮元素从+1价至+5都有相应的氧化物,依次为N2O、NO、N2O3、NO2(或N2O4)、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N2O3和N2O5。 ②NO、NO2性质比较 NO NO2 颜色无色红棕色 毒性有毒有毒 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水 与O2或与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注意:①NO2与NO按物质的量比1∶1混合与NaOH反应:NO2+NO+2NaOH===2NaNO2+H2O。 ②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NO x与NH3反应生成N2与H2O,此方法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 x。 [辨易错] (1)NO的氧化和N2的氧化均为氮的固定.() (2)1 mol NO与足量O2充分反应,生成NO2的分子数为N A。 () (3)NO2与H2O反应可以生成HNO3,故NO2为酸性氧化物。 () (4)NO2与H2O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NO2.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氮与氮的氧化物 教案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氮与氮的氧化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氮气的性质; (2)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 (3)掌握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 (4)了解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 (2)通过对于光化学烟雾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3)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2. 教学难点 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生成 N2+O2=====放电 2NO(无色气体) 2NO +O2===2NO2 (红棕色气体) 3NO2+H2O===2HNO3+NO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氮:无色无味的气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二氧化氮: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在通常情况下易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 2NO +O2===2NO2 二氧化氮:3NO2+H2O===2HNO3+NO O2+4NO2+2H2O===4HNO3 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氮氧化物的来源 氮肥生产、金属冶炼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2.氮氧化物的危害 (1)硝酸型酸雨:N 2+O 2=====放电 2NO 2NO +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2)光化学烟雾 (3)臭氧层空洞 3.防治措施 (1)使用洁净能源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2)为汽车等交通工具安装尾气转化装置(2NO +2CO =====催化剂 N 2+2CO 2); (3)对于生产化肥、硝酸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

氮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氮及其化合物 【教学目标】 (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 【教学难点】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硫的相关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又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气,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已有的学习方法,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展开学习! 二、知识讲解 使用建议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考点1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 使用建议说明:考纲要求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氮气( N) 2 (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 N ,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2H 、2O 、II A 族的Mg 、Ca 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2N 中N 元素0价,为N 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2H 反应:223N 3H 2NH +高温、高压催化剂 ②与2O 反应:22 N O 2NO +放电 ③与活泼金属反应:232N 3Mg Mg N +点燃 (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简介: (2)NO 和2NO 的重要性质和制法 ①性质:2 22NO O 2NO +(易被氧气氧化,无色气体转化为红棕色) ; () 224()2NO N O 无色红棕色(平衡体系);

《5.2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导学案

《5.2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 【教学难点】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硫的相关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又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气,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已有的学习方法,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展开学习! 二、知识讲解 使用建议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考点1 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 使用建议说明:考纲要求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氮气( N) 2 (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 N ,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占总

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2H 、2O 、IIA 族的Mg 、Ca 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2N 中N 元素0价,为N 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2H 反应:223N 3H 2NH +高温、高压催化剂 ②与2O 反应:22 N O 2NO +放电 ③与活泼金属反应:232N 3Mg Mg N +点燃 (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简介: 氮元素有1+、2+、3+、4+、5+五种正价态,对应有六种氧化物 (2)NO 和2NO 的重要性质和制法 ①性质:2 22NO O 2NO +(易被氧气氧化,无色气体转化为红棕色) ; () 224()2NO N O 无色红棕色(平衡体系) ;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氮是化学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且在生物体中占有重要地位。氮及其化合物是现代工业和农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和产品。因此,对于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 2.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 3.了解氨气、硝酸和尿素的结构、性质及其用途; 4.能够分析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内容 1.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 2.氮气的制备方法; 3.氨气、硝酸和尿素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4.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液氮的漏斗,通过相变过程向学生介绍氮的冷却效果。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冬天会感觉特别 冷吗?”以激发学生对氮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氮的性质和重 要地位。 步骤二:学习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15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有关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的教材,了解氮在自 然界和生物体中的分布和作用。 2.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学生分享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步骤三:学习氮气的制备方法(20分钟) 1.学生了解氮气的制备方法,包括空气的分离、液氮的制备等。 2.学生模仿实验,观察并描述液氮的制备过程。 步骤四:学习氨气、硝酸和尿素的结构、性质及应用(30分钟) 1.教师给予学生关于氨气、硝酸和尿素结构、性质及应用方面 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其在工业和农业中的重要性。 2.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验证硝酸和尿素的性质和反应。 步骤五:学习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30分钟) 1.教师以示例和案例的形式给出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引导学 生分析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 2.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观察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结果,并记录 实验数据。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教案标题: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氮的性质、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 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和氨、硝酸等氮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3. 理解氮循环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案内容: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氮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如农业、化肥生产等。 2. 提问:你知道氮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吗?请举例说明。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氮的性质和特点,如氮气的无色、无味、不可燃等。 2. 氮的存在形式,包括氮气、氨、硝酸等。 3. 氮气的制备方法,如空气分离法、铁粉还原法等。 4. 氨和硝酸的基本性质,如氨的气味、溶解性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1. 实验一:氮气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2. 实验二:氨气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3. 实验三: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氮气、氨、硝酸的性质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氮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氮循环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介绍氮肥的生产和应用。 2. 探究氮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氮资源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氮的同素异形体和氮的应用。 2.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评估: 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 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和化学品:氮气发生器、试管、试剂等。 2. PPT演示和多媒体资源。 3.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教学方法: 1. 导入法:通过引入氮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加深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4. 拓展延伸法:通过拓展延伸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 1. 注意实验安全,确保学生操作正确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篇一:2011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__氮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 1、本考点知识结构: 2、氮的循环: 3 no24no3→nh3 4、氮氧化物: ①各种价态氮氧化物:n(n2o)、n(no)、n(n2o3)、n(no2、n2o4)、n(n2o5),其中n2o3和n2o5分别是hno2和hno3的 酸酐。气态的氮氧化物几乎都是剧毒性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还会与 碳氢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②no和no2性质比较 no: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成盐氧化物。常温下,极易被氧 化为no2:2no+o2=2no2 no2: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 于水后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③氮氧化物溶于水计算方法 no与no2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no,其体积=v (no)+1/3v(no2) no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v(o2)=4∶3,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no。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2)∶v(o2)=4∶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2)∶v(o2)4∶1,则n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的no,体积为过量的no2的1/3。 若v(no2)∶v(o2)4∶1,则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 的o2。 no2、no与o2三种气体溶于水: 若v(no2)∶v(no)∶v(o2)=1∶1∶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若按1∶1∶1反应后,仍有某两种或一种气体多余 可按前面思路进行判断。 5、硝酸的重要特性:强氧化性: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优质 课教案 【教材分析】 《氮及其化合物》讲述了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本课以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氮气与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铵和铵盐、硝酸、酸雨及防治。教材以文字介绍氮原子导入,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科学史话”,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 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研究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 2.教学难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有本课知识的学习经历,但学习的知识是零星的。高中化学的学习是要把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教学要更深入更细致,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3. 理解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3. 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黑板和粉笔。 2. 投影仪和PPT课件。 3. 实验演示装置和试剂。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初步认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引出本课主题。介绍氮气的化学性质(即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引出“为什么在灯泡中充入氮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本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首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等。同时,通过化学实验演示氮气的稳定性,即它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这种稳定性使得氮气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制作化肥、灯泡的保护气等。 (2)接下来,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例,介绍它们与水的反应以及在工业上的应用。同时,让学生思考氮的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后可能生成的物质,并引导他们推导出硝酸的化学式。 (3)在这一部分,首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硝酸的性质,如强氧化性、挥发性等。之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硝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化肥、药物、炸药等。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硝酸不能用于制作照明弹。在这一环节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何用硝酸和一氧化氮制作一种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课堂教学教案教 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氮气与氮的固定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氮及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教材首先根据氮的原子结构知识,应用前一节掌握的研究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本思路预测氮的化学性质,渗透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引出氮的固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之后,根据物质类别研究氮的化合物,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的化学特性,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等性质,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核心素养

(1)根据氮的原子结构知识,应用前一节掌握的研究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本思路预测氮的化学性质,加强学生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2)渗透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引出氮的固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重点:根据氮的结构分析氮可能具有的性质。 难点:根据氮的结构分析氮可能具有的性质。 查找氮的固定的相干内容,构想教学过程。 1、氮原子的结构 教师设问: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大概的化学特征。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分析书写。 1 教师讲述: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VA族。氮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既不简单获得3个电子,也不简单失去5个电子。因此,氮原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高中化学必修1《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理解氮的性质、来源和用途,掌握氮的存在形式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氮的循环和保护,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 1.氮的性质和来源 氮的物理性质:氮的气味、氮的气体性质。 氮的化学性质:氮氧化物的形式、氨的性质。 氮的来源:空气中氮的含量、腐殖质中的氮。 2.氮的存在形式 氮在空气中的存在形式:氮气的组成和性质。 氮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生物体中的氨基酸和蛋白质。 3.氮的重要化合物

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氨的化合物:氨水、氯胺、尿素。 4.氮的循环和保护 氮的循环:大气中氮的固定、植物的吸收、动物体的摄取与排泄。 氮的保护: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农业排放、加强废水处理。 三、教学方法 授课法:通过授课介绍氮的性质、来源和用途。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氮的特性。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氮循环和保护的看法。 案例法: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氮的重要性和环境问题。 四、教学评价 课堂测验:设置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测试学生对氮相关 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和科学探究意识。

个人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五、教学资源 教科书:高中化学必修教材《氮及其化合物》。 实验器材:适量的试剂、试管、烧杯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用于呈现相关图片和视频。 六、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介绍氮的性质和来源。 第二课时:探究氮的存在形式。 第三课时:研究氮的重要化合物。 第四课时:了解氮的循环和保护。 第五课时:复总结,进行教学评价。 以上是我为您设计的高中化学必修1《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祝教学顺利!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展示几种氮肥的图片,通过氨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将氮气转化为NH4+和NO3。 新课讲授 一、氮气与氮的固定 【PPT展示】展示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的价类二维图 【师】氮气的物理性质: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提问】决定氮气性质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氮气的电子式结构式等信息的书写。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结构决定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跟其他物质反应,常用作保护气,但在一定条件下,N2可以跟Mg、O2、H2等发生反应。引导学生完成相应方程式: 【学生】思考书写 (1)N2与Mg反应:;

(2)N 2与O 2反应:22 N +O 2NO 放电或高温 (3)N 2与H 2反应(工业合成氨的反应): (注意反应条件,通过氨气的合成历史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 氮的固定 (1) 定义: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 定,简称固氮。 (2)分类:自然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雷雨天产生NO 气体 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 【PPT 展示】价类二维图,氮气如何转化为硝酸呢?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师】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水溶性 NO 无色 气体 无味 有毒 不溶于水 NO 2 红棕色 气体 刺激性 有毒 易溶于水 【PPT 展示】魔鬼谷的故事 【视频展示】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时的反应。根据PPT 提供的NO ,NO 2相关性质引导学生写出氮气与氧气反应时的方程式 【学生】思考书写,并展示部分学生书写的方程式(两种方程式对比展示) 【PPT 展示】模拟演示氮气和氧气反应的数字化实验图,引导学生分析图像,得出氮气氧气放电情况下的反应方程式。 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22 N +O 2NO 放电或高温 2NO+O 2=2NO 2 【师】生成的NO 2也不是硝态氮肥,还需要发生怎样的反应?雷雨发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引言 氮是地球大气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教学设计将以氮及其化合物为主题,通过探索氮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氮的基本性质,包括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 了解氨、硝酸和氮肥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1. 氮的基本性质 1.1 氮的原子结构:氮的原子序数为7,原子核中含有7个质子和中子,电子层结构为2, 5。 1.2 氮的物理性质: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较大,不溶于水,不能直接支持燃烧。 1.3 氮的化学性质:氮在常温常压下是稳定的,不与大部分元素反应,但在高温高压下能与氢、氧等元素发生反应。

2. 氮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1 制备方法: 2.1.1 空气分离法:利用空分设备将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离。 2.1.2 液化法:将空气冷却至低温,使氮气液化。 2.2 应用: 2.2.1 工业应用:氮气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金属加工等行业,用作惰性气体、保护气体、冷却剂等。 2.2.2 医疗应用:氮气可用于医疗气体制备和药品生产等领域。 2.2.3 实验室应用:氮气可用于实验室中的反应保护、溶剂蒸发等实验操作。 3. 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1 制备方法: 3.1.1 氨气法:利用氮气和氢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催化反应制备氨。3.1.2 氨化法:将氮气和金属等反应制备氨。 3.2 应用: 3.2.1 化肥制备:氨是制备氮肥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3.2.2 合成氨纤维:氨可用于合成尼龙等合成纤维的原料。 4. 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4.1 制备方法: 4.1.1 质子化法:将氮气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制备硝酸。4.1.2 硝化法:将氨气和氧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制备硝酸。

【教案】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课题氮及其化合物 单位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的化学特性,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等性质,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 核心素养 1.根据氮的原子结构知识,应用已经掌握的研究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本思路预测氮的化学性质,加强学生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2.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和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教学关键教学重点 根据氮的结构分析氮可能具 有的性质 教学难点NO、NO2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1+3+5 教学 手段 希沃白板、板书、ppt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 知识回顾一、氮原子的结构一、氮原子的结构 【设问】 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 质可能的化学特性。 思考、交流、 分析和书写。加强学生能 从物质的微

新知讲授二、氮气 三、氮的固定【讲解】 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第二周期、第VA族。氮原子的 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 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 5个电子。因此,氮原子一般通 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 结合构成物质。 二、氮气 【讲解】 1.根据初中所学知识推测氮气 的物理性质。 2.强调液氮沸点低。关联液氮的 用途。 【设问】为什么氮气的化学性质 很稳定,通常情况下难以与其他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画出氮气的 电子式并分析? 【讲解】 由于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 间以共价三键结合,断开该化学 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 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难 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无 法被大多数生物体直接吸收。 三、氮的固定 【设问】 思考、交流、 分析和书写相 关内容。 学生展示交流 结果,教师评 价和讲解。 【思考】氮是 自然界各种生 观层面理解 其组成、结 构和性质的 联系,形成 “结构决定 性质,性质 决定应用” 的观念; 能根据物质 的微观结构 预测物质在 特定条件下 可能具有的 性质和可能 发生的变 化。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毕家海考纲要求: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a:游离态b:化合态 2.氮气 (1)氮气的性质。 (2)氮的固定 3.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2O、NO、NO2、N2O4、N2O3、N2O5等 (2)NO和NO2的比较

思考:①如何收集NO 和NO 2? ②如何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 ? 巩固练习: 1. 写出俗语“雷雨发庄稼”中所涉及到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下列环境问题与NO 2的排放有关的是_________。 A.酸雨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 D.光化学烟雾 E.PM2.5 F.水体富营养化 3.标准状况下,一试管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倒置在水槽中,水充满整个试管。假设试管中溶质不扩散,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4.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 C.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 =====催化剂 4CO 2+N 2 练后小结: 常见的NO x 尾气处理方法 (1)碱液吸收法 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 的处理。 (2)催化转化: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或NO x 与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和CO 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有关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1)关系式法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三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氮及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氨和铵盐、硝酸、酸雨及其防治。本课时主要研究硝酸化学性质和酸雨及其防治。工业制硝酸的生产原理为载体,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含氮化合物的转化,使学生认识到从一种原料转化成多种产品,路径之一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主要元素的化合价,提升“变化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教材编入“酸雨及其防治”内容以及“测定雨水的pH”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综合运用硫和氮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寻求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分析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有意识地渗透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探究,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知道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了解酸雨的概念,知道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进入大气,知道酸雨会严重危害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 1、通过对浓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强化学生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 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 2、通过学习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 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酸雨的概念。 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准备实验仪器药品,查找酸雨的相关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