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篇一:2011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__氮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

1、本考点知识结构:

2、氮的循环:

3

no24no3→nh3

4、氮氧化物:

①各种价态氮氧化物:n(n2o)、n(no)、n(n2o3)、n(no2、n2o4)、n(n2o5),其中n2o3和n2o5分别是hno2和hno3的

酸酐。气态的氮氧化物几乎都是剧毒性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还会与

碳氢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②no和no2性质比较

no: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成盐氧化物。常温下,极易被氧

化为no2:2no+o2=2no2 no2: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

于水后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③氮氧化物溶于水计算方法

no与no2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no,其体积=v (no)+1/3v(no2) no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v(o2)=4∶3,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no。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2)∶v(o2)=4∶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2)∶v(o2)4∶1,则n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的no,体积为过量的no2的1/3。

若v(no2)∶v(o2)4∶1,则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

的o2。

no2、no与o2三种气体溶于水:

若v(no2)∶v(no)∶v(o2)=1∶1∶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若按1∶1∶1反应后,仍有某两种或一种气体多余

可按前面思路进行判断。

5、硝酸的重要特性:强氧化性:

①浓、稀硝酸在与活泼或不活泼金属发生反应时,硝酸中n被还原,一般不产生氢气。②浓、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n被还原,所

得产物可以是n(no2)、n(no)、n(n2o)、n(n2)或n

(nh3),鉴于反应复杂,中学对活泼金属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不做

要求。

③浓、稀硝酸与金属铜的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

(no3)2+2no↑+4h2o。以上反应中,硝酸表现出氧化性同时还表现

出酸性。其他不活泼金属类似于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注意:一定

量的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发生反应时,硝酸会由浓变稀,往往得到的

是no和no2的混合气体。

④浓硝酸与碳的反应:c+4hno3(浓)co 2↑+no2↑+2h2o。硝酸只

表现出氧化性。 0+5+5+4+2+1-3⑤在浓硝酸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

微热,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浓硝酸的酸性及氧化性。

⑥冷的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铁、铝等活泼金属发生钝化(在其表面因氧

化生成一层致密的...

氧化膜)。常温时,常把浓硝酸存放在铁质、铝质密闭容器里。但若

加热,则会剧烈反应。

⑦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3。可溶解金、铂、钛等金属。

6、氨、液氨、氨水、铵之间的区别:

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氨分子是一种呈三角锥

形的极性分子,极易溶于水,易液化。液氨是氨气液化的产物,仍

然是氨分子,属纯净物。

铵(nh4)是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在铵盐

或氨水中与阴离子共存。凡是含nh4的盐叫铵盐,铵盐易溶于水。

铵盐不稳定,加热易分解。++h++

氨与铵可相互转化:nh- 4,nh4与强碱反应放出nh3, +oh+

7、nh4的检验方法:

①检验固态铵盐不必加热,只需取少量晶体与石灰拌和有氨的特殊

气味即可;

②若是铵盐溶液,为了使更多的nh3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必须加热。③铵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三种

写法:

nh3↑+h2o。

na2so4+2nh3↑+2h2o。实验室常用加热铵铵盐与碱共热都能产生

氨气:(nh4)2so4+naoh

盐和碱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反应生成的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检验。

8、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到强烈的太

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

(主在是o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这是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统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主要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实例分析】

【例1】(2010浙江卷25)(14分)洗车安全气囊是德国安全的

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

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

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

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

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

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

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化

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丙的电子式为。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a. kcl b. kno3c. na2sd. cuo

(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

晶水合物)。

【解析】本题知识载体很新鲜,很生活,很化学。简答式的题目首

先要进行分析,确定

设计的物质及反应才能完成各小题的内容。

题目关键词:粉末分解释放氮气,粉末仅含na、fe、n、o,水溶性

试验部分溶解,可溶部分为化合物甲,不溶物红棕色可溶于盐酸。13.0g甲完全分解为n2和单质乙,n26.72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

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

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解题分析:1、粉末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2、红棕色物质可能为

fe2o3\fe(oh)3等,根据题意只能是fe2o3。3、甲只有两种元素,且

含n,必含na。3、计算:n(6.72/22.4)*2*14=8.4g,则na的物质的量为:(13-8.4)/23=0.2mol,n与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0.6:0.2=3:1,则化合物甲为na3n。4、在高温下na与fe2o3反应

的产物为na2o2和fe。

【答案】(1)na3n,(2)2n2o2+4co2+2h2o=4nahco3+o2

(3)6na+2fe2o3=3na2o2+4fe ,红色粉末的作用是充当氧化剂,除去

氮化钠分解产生的金属钠(金属钠溶于水产生大量的热和碱性有害

物质),提供大量的热量用于氮化钠的迅速分解。

(4)从氧化性角度分析kno3、cuo均可,但kno3本身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与氮气反应。故选择d. cuo。(5)实验目的:检验na2o2在空气中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即检验naoh和na2co3或nahco3。实验设计一:实验原理:定量分析法。步骤:1、称量混

合固体的质量。

2、将混合物加热,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气体则无nahco3,石灰水变浑浊则有nahco3无naoh,称量石灰水质量变化量mg。

3、加入过量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称量石灰水质量增

加量ng。4、通过m与n的计算获得最终结

果。实验设计二:实验原理:测定盐酸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

的量的关系确定混合物成分。1、不产生二氧化碳则混合物只

有naoh。2、开始产生二氧化碳前,与开始产生二氧化碳直

到最大量消耗的盐酸的体积比为1:1则只有na2co3。大于1:1

则为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小于1:1则为na2co3和nahco3

的混合物。即比较图中a,b的大小。

教与学提示:

题型的难点1是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确定物质的化学

成分,其中na3n又是学生很不熟悉的。难点2是氧化还原方程式

的书写与配平,及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难点3是实验设计,通过

定量来定性。但,题目设计与问题设计都在平时的练习与讨论中必

然会涉及。比如实验设计部分,在省市多次统考中均有有关碳酸盐与酸反应定量问题出现过,或反复练习过。但,在简答的环境中也还是有难度的。解题中要动用到平时知识的积累,决定成败还是在平时。

【例2】(2010重庆卷27)某兴趣小组用题27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

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

_________;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_________(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_________(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氨的催化氧化。(1)nh3和o2氧化生成no。(2)该反应为放热,故不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状态。(3)产物中有no和nh3,no会被o2氧化生成no2,在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hno3,而hno3与nh3会产生白烟。(4)装置5与1均产生科产生nh3。nh4cl加热分解可得nh3和hcl而hcl与na2o2可生成o2。

【答案】

催化剂

(1)4nh3+5o2△ 4no+6h2o;(2)放热

(3)浓h2so4;生成的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nh3与hno3反应生成nh4no3。

(4)i;nh4cl与hcl反应生成氧气(合理答案均给分)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河南省内乡一高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区别no2和溴蒸气应当选用的试剂是()

a.淀粉碘化钾试 b.硝酸银溶液 c.石蕊试液 d.酚酞试液

【答案】b

2.(湖北省荆门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三氟化氮(nf3)是一

种新型电子材料,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产物有: hf、 no 和 hno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篇二:氮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氨气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硫的氧化物的性质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一氧化氮(no)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不溶于水,有毒,能与血液中血

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而中毒。

(2)一氧化氮的生成

n2 + o2

2no(高压放电) 2no2(3)化学性质:(主要表现还原性。)

2no+o2

(4)收集方法: no不能用排空气法,可以用排水法。说明:no

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但不与浓h2so4反应。

考点2.二氧化氮(no2)

(1)物理性质: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a.聚合反应: 2no2

b. no2 n2o4 的氧化性 4no2 +2ki ==2no + 2kno3 + i2 no2 +

so2 + h2o == h2so4 + no

c.与碱反应:

no+no2 +2naoh

+nano2+h2o

d.no2与水反应:3no2+h2o

4no + 3o2+2h2o==4hno3

(3)收集方法:不能用排水法,只能用排空气法

6. no2、no和o2的混合气体跟h2o反应的相关计算

(1) no2溶于水的问题

(2) n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h2o

(5)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h2o 2hno3+no

4no2+o2+2h2o4hno32nano2 +h2o2no2 +2naohnano3

考点3 氨气

(1)物理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700)。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显碱性nh3+h2o

液氨和氨水的比较

nh3.h2o nh4++oh-

②氨气与酸的反应:

a.用两个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靠近会看到中间有白烟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nh3+hcl

b.2nh3+h2so4

③氨气的还原性:

4nh3+5o24no+6h2o 放热反应(催化氧化,用于制硝酸) nh4cl (nh4)2so4 c. nh3+hno3nh4no3

(3)铵盐的性质:

a.易溶于水

b.受热易分解(nh4)2co3

c.铵盐能与碱反应nh4++oh-

(4)nh3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nh3↑+co2↑+h2o nh4clnh3+h2o nh3↑+hcl↑

②制备装置: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

③净化干燥装置: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④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⑤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⑥尾气处理:用水溶液或酸溶液和倒扣漏斗装置防倒吸

【篇三:氮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复习学案:氮及其化合物

复习目标

1、掌握n

2、no、no2的重要性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铵盐的性质并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掌握硝酸的重要性质,理解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特点

知识梳理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子

对形成共价键,并破坏这

种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气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氮的氧化物及其性质

1、氮的氧化物简介

2(1)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no和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

反应在______下进行,故通常

“纯净”的no2或 n2o4并___纯。

③no2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o2和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硝酸工业用naoh吸收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______s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______。

(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计算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原理:2no+o2 =2no2 ???①

3no2+h2o =2hno3 + no ???②

① x 3 + ② x 2可得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x 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 ②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no、no2的制取

①实验室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______法收集。

②实验室制取n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法收集。

四氨气

1.氨分子的结构

写出氨的化学式、电子式和结构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分子氮的化合价为

____,分子中含有________(极性、非极性)键,键角为_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氨

分子为_________(极性、非极性)分子。

2.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没有颜色、有______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在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____体积氨。证明氨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是___________。

3.氨的喷泉实验

(1)实验操作:

(2)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3)为什么能形成喷泉?

当挤压滴管的胶头,胶头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氨迅速溶解,使烧瓶内______减小,在

______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4)能形成喷泉的其他气体与溶液组合:

4.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结合,形成nh3?h2o。nh3?h2o 可以部分电离生成______和

______,所以氨水显碱性,它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请写出有关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水的成分:。

(2)氨与酸反应

课本【实验2】

①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论:挥发性的强酸与氨气在空气中相遇便产生_________的现象,如hcl、hbr、

hno3等遇氨气均有该现象产生,而h2so4、h3po4无此现象。(3)氨的还原性

工业上利用氨在催化剂(如铂等)存在的情况下跟氧气反应来制取硝酸。写出有关化学

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与氯气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一般用_____与_____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不用硝铵或碳铵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naoh,koh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气的收集与验满:用_______收集,并用_________检验氨所是否收集满。

制备少量氨气可采用的其他简易方法:1 2

五、铵盐

常见的铵盐有:______、______、______。铵盐是____溶于水的____色晶体。

(1)铵盐的受热分解

氯化铵、碳酸氢铵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2)铵盐与碱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ii.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铵盐遇碱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其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nh4的检验方法:加浓碱液,加热,放出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nh4+oh+-+nh3↑+h2o

六、硝酸

1.硝酸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硝酸是色,挥发,有气味的液体,能以溶于水,常用浓硝酸

的质量分数约为 ,质量分数98%的硝酸叫做硝酸,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可用于制造,,和等.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 强酸性:

硝酸的电离方程式为具有酸的通性.

(2)不稳定性:

硝酸在条件下即可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常见浓硝酸

显色,原因是 ,故浓硝酸应保存在.

(3)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a.常温下,浓硝酸可使,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

b.一定条件下硝酸能与除铂以外的多数金属反应,通常浓硝酸反应后

生成的气体主要

是 , 稀硝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主要是 ,分别写出铜与浓、稀硝酸反

应的化学方程

式:,

稀硝酸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浓硝酸与单质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硝酸与低价态化合物的反应

--硝酸能氧化很多低价态的化合物,如 .所以在酸性条件下no3

2-2--2+与s so3 i fe(能否)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4)与有机物反应:

颜色反应: 硝酸与而显示色,以此可用于检验的存在.

【典型例题】

1.(09全国卷Ⅱ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

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

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

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4

b.1:5

c. 2:3

d.2:5

答案:a解析:

设2molzn参与反应,因zn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2molzn(no3)2,显然含有4molno 3,这部-

2.(09北京卷27)(14分)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

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

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

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乘放

的药品依次是..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

开弹簧夹后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装置②的作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

(6)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

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

的气体。同学们分别涉及了一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 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 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映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

变化

答案:

(1)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

倒置的烧瓶内

(3)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 2h2o

(4)将no2转化为no3no2 + h2o =2hno3 + no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

色变为红棕色

(6)ac d

【基础训练】

1、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no2 b.noc.o2d.cl2

2.下列气体能造成空气中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是()

a.co b.so2c.no2d.cl2

3.(海南卷4)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2molb.1 molc.0.5mold.0.25mol

4.1.92克铜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气体672ml(标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容器内液面上升,再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的氧气的体积是()

A.504ml b.168ml c.336mld.224ml

5.某金属单质能与足量浓硝酸反应,放出no2气体,若参加反应的金属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a,则该金属元素在反应后生成的硝酸盐中的化合价是()

a.+2a

b.+a

c.+a/2

d.+a/4

6.在某100ml混合溶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0.4mol/l和0.1mol/l,向该混合

2+溶液中加入1.92克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cu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是

()

a.0.15

b.0.225

c.0.35

d.0.45

7.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试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

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8.含n克硝酸的溶液,恰好与m克铁完全反应,若有n/4克硝酸被还原,则n:m不可能是()A.1:1B.3:1C.3:2D.9:2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 第四讲 氮及其化合物 考纲要求: 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循着图示·想一想] [特色特性·记一记] 1.特殊的颜色:NO 2——红棕色气体 2.特殊的检验:①NO :无色气体――→O 2 红棕色 ②NH +4:NH +4――→强碱△无色气体―――――→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特殊的性质: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4.必记六反应: (1)N 2+3H 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 3 (2)3NO 2+H 2O===2HNO 3+NO (3)4NH 3+5O 2=====催化剂 △4NO +6H 2O (4)2NH 4Cl +Ca(OH)2=====△ CaCl 2+2NH 3↑+2H 2O (5)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6)3Cu +8HNO 3===3Cu(NO 3)2+2NO↑+4H 2O 考点一 性质稳定的非金属单质——氮气 [教材知识层面] 1.氮的原子结构 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ⅤA 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最外层有5个电子,在化学

反应中能获得3个电子而表现出-3价,其单质N 2因N≡N 键键能大,难以断裂,故N 2化学性质稳定。 2.氮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氮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2+O 2放电,2NO 。导致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和雷电固氮。 ②氮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2+3H 2 高温、高压催化剂 2NH 3。(工业合成氨反应原理) ③氮气与金属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g +N 2△,Mg 3N 2。 3.氮的固定 (1)概念: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2)类型: 氮的固定⎩⎪⎪⎨⎪⎪⎧ 人工固氮如工业合成氨:N 2+3H 2催化剂 高温、高压2NH 3 自然固氮如雷雨天产生NO :N 2 +O 2 放电2NO 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 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而促进自身生长 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利用化学方法模拟固氮 酶的作用,在温和条件下将氮转变为氨 4.氮气的应用 ①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 ②液氮可作冷冻剂; ③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来制取化肥、炸药等。 [考点达标层面] 1.将空气中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下图中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 【答案】D

2022化学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 考纲定位要点网络 1。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 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 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 理和收集方法). 3.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 制备方法。 氮及其氧化物硝酸 知识梳理 1.氮及其氧化物 (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 (2)N2的性质及应用 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熔

点、沸点比O2的低。N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①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Mg错误!Mg3N2,N2表现氧化性。 ②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表现氧化性。 ③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O2错误!2NO,N2表现还原性。 注意:氮的固定是化学变化,实质是游离态的N2转化为化合态的化合物. (3)氮的氧化物 ①氮有多种价态氧化物,氮元素从+1价至+5都有相应的氧化物,依次为N2O、NO、N2O3、NO2(或N2O4)、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N2O3和N2O5。 ②NO、NO2性质比较 NO NO2 颜色无色红棕色 毒性有毒有毒 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水 与O2或与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注意:①NO2与NO按物质的量比1∶1混合与NaOH反应:NO2+NO+2NaOH===2NaNO2+H2O。 ②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NO x与NH3反应生成N2与H2O,此方法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 x。 [辨易错] (1)NO的氧化和N2的氧化均为氮的固定.() (2)1 mol NO与足量O2充分反应,生成NO2的分子数为N A。 () (3)NO2与H2O反应可以生成HNO3,故NO2为酸性氧化物。 () (4)NO2与H2O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NO2.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一)教案人教版必修一.doc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一) 课标解读 知识再现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氮气的结构和性质 1、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并破坏这种 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气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2)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三、氮的氧化物及其性质 1、氮的氧化物简介 2、NO、NO2的性质、制法 (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NO和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②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因此反应在

______下进行,故通常“纯净”的NO 2或 N 2O 4并___纯。 ③NO 2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O 2和NaOH 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硝酸工业用NaOH 吸收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 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______SO 2;能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______。 (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计算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原理:2NO+O 2 =2NO 2 ………① 3NO 2+H 2O =2HNO 3 + NO ………② ① x 3 + ② x 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 ② x 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 ②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O 、NO 2的制取 ①实验室制取NO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法收集。 ②实验室制取NO 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法收集。 典题解悟 【例1】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有的转化是从氮的化合物到氮的化合物。下列过程中,以游离态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氮的化合物的是 ( ) A .工业合成氨 B .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 C .动物尸体腐烂 D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E .盛夏时节,雷雨肥田,植物茂盛 【解析】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3H 2 + N 2 2NH 3 ,硝化细菌的硝化 过程是将氨或铵盐转化成硝酸盐;动物尸体腐烂是从高分子有机氮到小分子有机氮的过程;豆 高温、高压 催化剂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氮与氮的氧化物 教案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氮与氮的氧化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氮气的性质; (2)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 (3)掌握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 (4)了解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 (2)通过对于光化学烟雾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3)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2. 教学难点 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生成 N2+O2=====放电 2NO(无色气体) 2NO +O2===2NO2 (红棕色气体) 3NO2+H2O===2HNO3+NO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氮:无色无味的气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二氧化氮: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在通常情况下易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 2NO +O2===2NO2 二氧化氮:3NO2+H2O===2HNO3+NO O2+4NO2+2H2O===4HNO3 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氮氧化物的来源 氮肥生产、金属冶炼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2.氮氧化物的危害 (1)硝酸型酸雨:N 2+O 2=====放电 2NO 2NO +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2)光化学烟雾 (3)臭氧层空洞 3.防治措施 (1)使用洁净能源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2)为汽车等交通工具安装尾气转化装置(2NO +2CO =====催化剂 N 2+2CO 2); (3)对于生产化肥、硝酸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

《5.2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导学案

《5.2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 【教学难点】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硫的相关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又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气,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已有的学习方法,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展开学习! 二、知识讲解 使用建议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考点1 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 使用建议说明:考纲要求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氮气( N) 2 (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 N ,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占总

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2H 、2O 、IIA 族的Mg 、Ca 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2N 中N 元素0价,为N 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2H 反应:223N 3H 2NH +高温、高压催化剂 ②与2O 反应:22 N O 2NO +放电 ③与活泼金属反应:232N 3Mg Mg N +点燃 (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简介: 氮元素有1+、2+、3+、4+、5+五种正价态,对应有六种氧化物 (2)NO 和2NO 的重要性质和制法 ①性质:2 22NO O 2NO +(易被氧气氧化,无色气体转化为红棕色) ; () 224()2NO N O 无色红棕色(平衡体系) ;

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 【教学目标】 (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 【教学难点】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硫的相关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又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气,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已有的学习方法,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展开学习! 二、知识讲解 使用建议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考点1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 使用建议说明:考纲要求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氮气( N) 2 (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 N ,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2H 、2O 、II A 族的Mg 、Ca 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2N 中N 元素0价,为N 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2H 反应:223N 3H 2NH +高温、高压催化剂 ②与2O 反应:22 N O 2NO +放电 ③与活泼金属反应:232N 3Mg Mg N +点燃 (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简介: (2)NO 和2NO 的重要性质和制法 ①性质:2 22NO O 2NO +(易被氧气氧化,无色气体转化为红棕色) ; () 224()2NO N O 无色红棕色(平衡体系);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氮是化学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且在生物体中占有重要地位。氮及其化合物是现代工业和农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和产品。因此,对于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 2.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 3.了解氨气、硝酸和尿素的结构、性质及其用途; 4.能够分析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内容 1.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 2.氮气的制备方法; 3.氨气、硝酸和尿素的结构、性质及应用; 4.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液氮的漏斗,通过相变过程向学生介绍氮的冷却效果。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冬天会感觉特别 冷吗?”以激发学生对氮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氮的性质和重 要地位。 步骤二:学习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15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有关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的教材,了解氮在自 然界和生物体中的分布和作用。 2.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学生分享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步骤三:学习氮气的制备方法(20分钟) 1.学生了解氮气的制备方法,包括空气的分离、液氮的制备等。 2.学生模仿实验,观察并描述液氮的制备过程。 步骤四:学习氨气、硝酸和尿素的结构、性质及应用(30分钟) 1.教师给予学生关于氨气、硝酸和尿素结构、性质及应用方面 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其在工业和农业中的重要性。 2.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验证硝酸和尿素的性质和反应。 步骤五:学习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30分钟) 1.教师以示例和案例的形式给出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引导学 生分析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 2.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观察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结果,并记录 实验数据。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教案标题: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氮的性质、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 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和氨、硝酸等氮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3. 理解氮循环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案内容: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氮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如农业、化肥生产等。 2. 提问:你知道氮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吗?请举例说明。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氮的性质和特点,如氮气的无色、无味、不可燃等。 2. 氮的存在形式,包括氮气、氨、硝酸等。 3. 氮气的制备方法,如空气分离法、铁粉还原法等。 4. 氨和硝酸的基本性质,如氨的气味、溶解性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1. 实验一:氮气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2. 实验二:氨气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3. 实验三: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氮气、氨、硝酸的性质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氮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氮循环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介绍氮肥的生产和应用。 2. 探究氮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氮资源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氮的同素异形体和氮的应用。 2.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评估: 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 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和化学品:氮气发生器、试管、试剂等。 2. PPT演示和多媒体资源。 3.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教学方法: 1. 导入法:通过引入氮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加深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4. 拓展延伸法:通过拓展延伸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 1. 注意实验安全,确保学生操作正确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篇一:2011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__氮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 1、本考点知识结构: 2、氮的循环: 3 no24no3→nh3 4、氮氧化物: ①各种价态氮氧化物:n(n2o)、n(no)、n(n2o3)、n(no2、n2o4)、n(n2o5),其中n2o3和n2o5分别是hno2和hno3的 酸酐。气态的氮氧化物几乎都是剧毒性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还会与 碳氢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②no和no2性质比较 no: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成盐氧化物。常温下,极易被氧 化为no2:2no+o2=2no2 no2: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 于水后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③氮氧化物溶于水计算方法 no与no2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no,其体积=v (no)+1/3v(no2) no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v(o2)=4∶3,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no。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2)∶v(o2)=4∶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2)∶v(o2)4∶1,则n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的no,体积为过量的no2的1/3。 若v(no2)∶v(o2)4∶1,则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 的o2。 no2、no与o2三种气体溶于水: 若v(no2)∶v(no)∶v(o2)=1∶1∶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若按1∶1∶1反应后,仍有某两种或一种气体多余 可按前面思路进行判断。 5、硝酸的重要特性:强氧化性: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优质 课教案 【教材分析】 《氮及其化合物》讲述了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本课以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氮气与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铵和铵盐、硝酸、酸雨及防治。教材以文字介绍氮原子导入,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科学史话”,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 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研究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 2.教学难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有本课知识的学习经历,但学习的知识是零星的。高中化学的学习是要把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教学要更深入更细致,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3. 理解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3. 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黑板和粉笔。 2. 投影仪和PPT课件。 3. 实验演示装置和试剂。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初步认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引出本课主题。介绍氮气的化学性质(即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引出“为什么在灯泡中充入氮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本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首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等。同时,通过化学实验演示氮气的稳定性,即它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这种稳定性使得氮气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制作化肥、灯泡的保护气等。 (2)接下来,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例,介绍它们与水的反应以及在工业上的应用。同时,让学生思考氮的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后可能生成的物质,并引导他们推导出硝酸的化学式。 (3)在这一部分,首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硝酸的性质,如强氧化性、挥发性等。之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硝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化肥、药物、炸药等。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硝酸不能用于制作照明弹。在这一环节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何用硝酸和一氧化氮制作一种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课堂教学教案教 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氮气与氮的固定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氮及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教材首先根据氮的原子结构知识,应用前一节掌握的研究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本思路预测氮的化学性质,渗透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引出氮的固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之后,根据物质类别研究氮的化合物,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的化学特性,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等性质,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核心素养

(1)根据氮的原子结构知识,应用前一节掌握的研究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本思路预测氮的化学性质,加强学生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2)渗透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引出氮的固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重点:根据氮的结构分析氮可能具有的性质。 难点:根据氮的结构分析氮可能具有的性质。 查找氮的固定的相干内容,构想教学过程。 1、氮原子的结构 教师设问: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大概的化学特征。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分析书写。 1 教师讲述: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VA族。氮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既不简单获得3个电子,也不简单失去5个电子。因此,氮原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n氮及其化合物说课

氮及其化合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考纲要求 氮元素是中学化学重点学习的几种非金属元素之一,其化合物:NO、 NO2、NH3、 HNO3、铵盐在无机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学科内其他知识联系较多,以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操作及化学计算。近年山东理综如2011年 28题考查了N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电子的转移、关于NO2平衡状态的判断,2010年13题考查了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稳定性问题,2009年28题考察了铵盐的电离,一水合氨电离常数。复习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规范表达的习惯和归纳演绎的能力。 (二)考试说明对本节要求 1、了解N2的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2、了解NO、NO2的性质,对大气污染及防止污染的措施 3、掌握NH3的性质,实验室制法,NH4+的检验 4、掌握HNO3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5、掌握铵盐的性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各个知识点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建立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的知识网络,并掌握网络中重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建立,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分析的能力,学会元素及化合物的一般复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四)、重点、难点 重点:NO、NO2、NH3、HNO3、铵盐的化学性质 难点: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的建立 二、学情分析 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一般,对高一基础知识遗忘严重。学生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通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轻视教科书的基础作用和导向功能,遇到相关基础知识练习中不会做的题目,自己不主动去看书查阅,随意写一个答案了草完成作业。自我总结能力比较薄弱,每一单元复习以后,没有有效的把知识形成网络框架图,造成解题时不能有效提取相应知识,不能运用已复习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毕家海考纲要求: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a:游离态b:化合态 2.氮气 (1)氮气的性质。 (2)氮的固定 3.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2O、NO、NO2、N2O4、N2O3、N2O5等 (2)NO和NO2的比较

思考:①如何收集NO 和NO 2? ②如何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 ? 巩固练习: 1. 写出俗语“雷雨发庄稼”中所涉及到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下列环境问题与NO 2的排放有关的是_________。 A.酸雨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 D.光化学烟雾 E.PM2.5 F.水体富营养化 3.标准状况下,一试管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倒置在水槽中,水充满整个试管。假设试管中溶质不扩散,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4.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 C.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 =====催化剂 4CO 2+N 2 练后小结: 常见的NO x 尾气处理方法 (1)碱液吸收法 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 的处理。 (2)催化转化: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或NO x 与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和CO 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有关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1)关系式法

高中化学必修1《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理解氮的性质、来源和用途,掌握氮的存在形式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氮的循环和保护,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 1.氮的性质和来源 氮的物理性质:氮的气味、氮的气体性质。 氮的化学性质:氮氧化物的形式、氨的性质。 氮的来源:空气中氮的含量、腐殖质中的氮。 2.氮的存在形式 氮在空气中的存在形式:氮气的组成和性质。 氮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生物体中的氨基酸和蛋白质。 3.氮的重要化合物

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氨的化合物:氨水、氯胺、尿素。 4.氮的循环和保护 氮的循环:大气中氮的固定、植物的吸收、动物体的摄取与排泄。 氮的保护: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农业排放、加强废水处理。 三、教学方法 授课法:通过授课介绍氮的性质、来源和用途。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氮的特性。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氮循环和保护的看法。 案例法: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氮的重要性和环境问题。 四、教学评价 课堂测验:设置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测试学生对氮相关 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和科学探究意识。

个人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五、教学资源 教科书:高中化学必修教材《氮及其化合物》。 实验器材:适量的试剂、试管、烧杯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用于呈现相关图片和视频。 六、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介绍氮的性质和来源。 第二课时:探究氮的存在形式。 第三课时:研究氮的重要化合物。 第四课时:了解氮的循环和保护。 第五课时:复总结,进行教学评价。 以上是我为您设计的高中化学必修1《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祝教学顺利!

《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氮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教学设计【高 中化学必修2(新课 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探究,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知道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了解酸雨的概念,知道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进入大气,知识酸雨会严重危害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酸雨的概念。 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硝酸泄漏会有黄色的气体产生 二、讲授新课 (一)硝酸 1、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化学性质: (1) HNO 3 的不稳定性 a. 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时发生反应 4HNO 3(浓) === △ 4NO 2 ↑+O 2 ↑+2H 2 O b. 贮存:一般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并避光放置于冷暗处 (2) HNO 3 的强氧化性 ①与Cu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5-8】 如图5-14所示,在橡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硝酸和稀硝酸,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口,使铜丝与硝酸接触,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 【视频】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资源“【教学实验】硝酸与铜的反应”。 Cu+4HNO 3(浓) === Cu(NO 3 ) 2 +2NO 2 ↑+2H 2 O 3Cu+8HNO 3(稀) === 3Cu(NO 3 ) 2 +2NO↑+4H 2 O 硝酸的浓度不同,与金属反应的产物也不同。 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2 ,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②常温下浓硝酸能使Fe、Al发生钝化 ③与非金属反应 C+4HNO 3(浓)=== △ 2H 2 O+4NO 2 ↑+CO 2 ↑ S+6HNO 3(浓) === △ H 2 SO 4 +6NO 2 ↑+2H 2 O 【资料卡片】

第5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

第5课时 必备知识——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知识清单 [重要物质]①N 2;②NO 和NO 2;③HNO 3;④NH 3;⑤铵盐 [基本规律]①硝酸与金属、非金属反应的规律;②含氮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知识点1 氮及其氧化物 1.氮的固定 2.氮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从分子结构角度认识N 2的化学性质 由于N 2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N ≡N)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因此N 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3Mg +N 2=====点燃 Mg 3N 2; ②N 2+3H 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 3; ③N 2+O 2=====放电或高温 2NO 。 3.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 氮氧化物 N 2O NO N 2O 3 NO 2、N 2O 4 N 2O 5 氮元素的价态 +1 +2 +3 +4 +5 N 2O 俗称笑气,有麻醉作用;只有N 2O 3和N 2O 5是酸性氧化物,其余均不是。 (2)列表比较NO 和NO 2的性质 NO NO 2

氮元素 化合价 +2价+4价 物理性质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O 22NO+O2===2NO2不反应 H2O 不反应3NO2+H2O===2HNO3+NO H2O、 O2 4NO+2H2O+3O2===4HNO34NO2+2H2O+O2===4HNO3 氧化性 有氧化性,但通常情况下表现出还 原性 强氧化性,在溶液中能氧化S2-、 I-、Fe2+等离子 对环境 的影响 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 制法试剂Cu和稀HNO3反应Cu和浓HNO3反应 收集通常用排水法收集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①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NO2与N2O4之间存在平衡:2NO2⇌N2O4在阿伏加 德罗常数问题中要考虑该平衡的存在;②NO、CO都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3)氮氧化物的污染 ①光化学烟雾:NO 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 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通关1] (易错排查)判断正误 (1)(2020·江苏卷)NO2通入水中制硝酸:2NO2+H2O===2H++NO-3+NO(×) (2)(2020·山东卷)大气中NO2参与酸雨形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3)(2019·北京卷)除去NO中NO2,除杂试剂为H2O、无水CaCl2(√) (4)(2019·天津卷)收集NO2气体:(×) (5)(2018·北京卷)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 (6)(全国卷Ⅰ)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通关2] (新教材链接)(人教必修第一册·P18,2题改编)在NO2与水的反应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