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学初探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学初探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学初探

[关键词]中职;公共艺术课;教学实践;素质教育

公共艺术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有关音乐舞蹈和戏剧的课堂上,能够培养对美的鉴赏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提升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教学相长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应当善于摸索和总结课堂教学实践,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授课方法。教学效果若想获得学生的认可,必须坚持教学相长的理念,相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提升,而非教师自己一言堂式的发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音乐涵盖的内容博大精深。在音乐史和音乐作品的艺术之海中,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小我”与“不知”,才能谦虚地面对每一位艺术家及其作品;同样,作为教师,也只有知道自己的学识有限,才能够以学生的同理心,去分析和体会每一部音乐作品。

书本上有具体的音乐理论知识,也有对艺术作品的抽象与具象理解。即便是选用同一本教材,每位教师也会拿出不同的教案,选择不同的讲解视角,所以,在实践中很难出现统一的教学模式。公共艺术类课程强调的是因人而异的个人感悟,教师应努力启发学生养成一种具有个人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教无常法,学亦无常法,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就要求教师能够找到适合学生和课堂的关注点和切入点。艺术作品本身就不

是千人一面,如同花瓣的颜色,即使同一色彩,在饱和度、亮度上也有分别。艺术教学对教师而言是要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讲课方式,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艺术教学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有更大的可能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人文修养。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灌输知识,因此,教师无需将一堂课排得满满当当,而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去消化和理解,甚至去再创造。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能够促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自然也是相当于一堂成功的课程。

二、求同存异

中职学生普遍在十五六岁,他们朝气蓬勃,内心充满了能量和期待,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强烈的个性表达。公共艺术课与传统的专业课不同,不强调对某种未来职业技能的掌握,而是关注于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面对新时代的年轻学子,教师应求同存异,注重差异性教学。每个学生的性格、成长环境、喜好都不同,他们情商高,情感也更加丰富和细腻,对事物的感受力非常强,可以迅速敏锐地捕捉到流行元素。他们既追星又唱歌,既跳舞又关注媒体,他们性格中存在矛盾对立,表现得既自大又自卑,充满了怀疑和矛盾。艺术课堂的特点是气氛轻松愉悦,因为人心底对美有种本能的渴望与向往,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他们。这也正是教师的机会,所以,教师应照顾到学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求同存异,使用教材中精心选编的音乐,有序而自然地引导他們进入经典的艺术世界里,让他们去接触正能量的作品或音乐家,修正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建立乐观与自信。音乐教育既能激发潜力,又能促进成长,教师应多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去引导、留意和利用学生不同的性格,

因材施教。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外向,还有的学生虽然是内心有感悟,但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因为哪怕仅仅是只言片语,都可能是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音乐,与音乐交流和沟通。这时候,教师更应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一起讨论,借此增强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三、启发对艺术的感知

感知在生物学上指由感受器接受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精神冲动。具体到教学实践,这是种个人主观的体会和感想。在今天这个处处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人们仿佛只在乎谁多谁快,才能找到所谓的存在感,而让学生的心慢下来,让他们用另一种节奏体会和感知生活,对他们的人生发展无疑是有益处的。只有慢下来感受,才能有机会去品味。只有对每一首乐曲都感受过,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只有明白了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才有选择的权利。学会感知音乐的美,并不是件奢侈的事情,但对于学生而言,做到这点却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一些晦涩的美学理论难以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这些理论与他们现实中的生活经验相脱节,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如同海绵吸水一样,“感知”到生活中的一切与音乐的美并不脱节,而是蕴含其中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特有的敏感心理,自主地沉浸到对旋律、速度、节奏、和声、音色、戏曲、舞蹈、戏剧的形式美和内涵美的完美体验中,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机会感知和欣赏中国古典乐和西方交响乐,让他们有兴趣了解艺术创作者所经历的社会历史与生活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启发他们有深入分析的兴趣。有时,越简单越有力量,教师可以偶尔用一节课,以最朴素的播放音乐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聆听

与感悟。

四、对艺术家的学习方法

在教材中,古典音乐占很大比例,音乐家的代表之作对很多学生来讲虽然偶尔听到过这些旋律,但具体好听在哪里,很多学生说不清楚。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导入讲授,从“人性”的角度,讲解每一位艺术家不尽相同的文化背景、成长经历等,必然在其作品中充满着各自独特的创作走向和性格风格的轨迹。艺术家们通过不懈努力,在深爱的音乐创作上无比勤奋地投入了大量学习和思考,把对音乐的坚守和对艺术人生的态度,都倾注到乐器和音符的排列整合中,留给世界那么多抚慰人心、熠熠闪光的吟唱与戏剧。他们对专业的态度,值得学生虚心学习的。教师可以用某一乐曲为例,以段落的形式分析讲解旋律的起承转合和比例的和谐,还有某一乐器的出现所表达的美的构建。对于音乐家的创作灵感,那些来自于精神世界当中的神圣和高贵,是遥远年代后的我们不曾经历的。

五、艺术教育不是“成功学”

《公共艺术——音乐篇》的音乐课堂不打算把中职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这门课应该是一门音乐普及、教育的课程,是人日常化的素质教育,是心灵的对话,而不是物欲横流的沼泽。我国著名作家肖复兴在他的著作《我的音乐笔记》中这样写:“对于孩子,对于艺术,是需要一些神秘的感觉的。过于实际和实在了,世俗的气味浓厚了,不仅会抹掉孩子的想象力,更会腐蚀掉孩子纯洁的心灵。与世俗近了,与艺术就远了。”本课程的开设,就是希望学生无论是出自于自我要求的提高审美,还是源于兴趣

爱好,我们都愿意看到他们通过音乐学习而增加了对世界的认识,多一些幽默和轻松,更主要的是具有平衡自我情绪的能力,多一种令身心健康成长的方式。在学生的成长之路上必然有各种坎坷,对音乐的领悟能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带给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让他们去包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同时,音乐教育也通过独特的音乐形式,激发每个人心底的真善美。音乐素养还是一种礼仪、一种美德、一种文明,随着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音乐正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新一代年轻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教育部对学生美育素质的提升,也推进到了中职课堂。作为中职教师,理应在工作中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案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案 课时分配表 第一章

情感目标: 聆听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体会音乐传递出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 基本流程: 【课堂导入】 由音乐老师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如:(1)你经常在哪些场合中听到音乐? (2)你喜欢听音乐吗?经常听哪些类型的音乐? (3)你觉得人们在什么情形下会听音乐? (4)生活中,哪些场合会播放音乐?如果没有音乐,世界会变成怎样的? (5)你会去剧院听音乐会吗? 在简短的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接下来,老师播放两首速度和力度不一的歌曲,让学生静心感受。 歌曲1 歌曲2 老师提问: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出本节课题——音乐的要素。 【基础知识】 音乐的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主要包括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这些要素之间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 1.速度和力度 速度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力度又称音强,是指音的强弱程度,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音乐的速度越快、力度越大,越让人紧张、兴奋;速度越慢、力度越小,越让人放松、沉静。 2.节奏和旋律 节奏是有一定速度和音调的节拍,如有的节奏是“嘭恰,嘭恰恰”,有的是“咚咚呛”等。 旋律是由一系列不同或相同音高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音的序列。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也是构成音乐美的主要艺术手段。 3.调式和曲式 调式是指乐曲中的各音在音高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各音之间的内在规律。调式因所包含的音数量不一、各音同主音所构成的音高关系不同而有多种形式。 曲式就是乐曲的结构形式。音乐结构单位的名称有动机、乐节、乐句、乐段等,其中动机为最小单位,至少包括一个强音和一个弱音,两个动机可构成一个乐节,两个乐节可构成一个乐句,两个乐句可构成一个乐段。一般来说,由一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一部曲式”,由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二部曲式”…… 【作品赏析】 2

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案

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案 教案标题: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公共艺术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公共艺术音乐的基本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料:音乐教材、录音设备、乐器等; 2. 教学场所:音乐教室或礼堂等。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第一课时:公共艺术音乐的概述 a. 教学内容:介绍公共艺术音乐的定义、发展历程、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等; b.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举例,让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2. 第二课时:公共艺术音乐表演技巧

a. 教学内容:介绍公共艺术音乐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如音准、 节奏感、音色等; b. 教学方法:示范演奏、学生模仿、小组交流等,让学生通过实践 来掌握表演技巧。 3. 第三课时:公共艺术音乐的鉴赏 a.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公共艺术音乐作品,了 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之间的区别; b. 教学方法:播放不同风格的公共艺术音乐,要求学生做出评价并 交流意见。 4. 第四课时:公共艺术音乐的创造与表演 a. 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公共艺术音乐的创作,并组织演出活动; b. 教学方法:分组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 动交流。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问答、听力测试等方式,测试学生对公共艺 术音乐的掌握情况; 2. 表演评估:评价学生在公共艺术音乐表演中的准确性、表现力等; 3. 创作评估: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创造性、做工等。 五、教学延伸与拓展:

1. 邀请专业音乐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指导,提供更专业的艺术指导; 2. 组织学生参加公共艺术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提升他们的艺术 水平; 3. 定期进行音乐欣赏课,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以上是关于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案的建议和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教案内容,以 达到教学目标。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

《音乐表现形式》 教案 |

教学环节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 设计 意图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 这两段视频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的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音乐的表现形 式。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 引导学生对音 乐的表现形式 有初步的认识 和感受,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声 乐 \▏我 和 你1、想一想: 同学们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是哪首 歌曲吗 2、介绍作曲家——陈其钢 歌手——刘欢、莎拉·布莱曼 ~ 3、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 4、师生交流 ①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5、学唱歌曲 ? 聆听体验 感受声乐这 一音乐表现 形式。 # 讨论对音乐 的感受 ; ; 感受《我和你》 的内在情感,培 养学生的想象 力和音乐感受 能力。

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 @ 6、师生共同分析歌曲旋律,学生思考: 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 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7、深入理解,启发学生 这首歌的名字紧紧指“我”和“你”两个人吗它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 8、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讨论旋律的 特点,从而了 解中国民族 五声调式。 ) 轻轻哼唱,感受 音乐的中国风 味,体会音乐传 递的信息。 ; 器 乐 曲 ▏ \ 管弦乐曲《蓝色多瑙“ 序 奏 ” ! 1、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乐曲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②在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是 什么样的景象 | 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 3、了解《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背景 4、认识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 > 欣赏听辨: 音乐的变化 及乐器的运 用。 ` 讨论总结 聆听了解 | 通过聆听欣赏, 感受器乐这一 音乐表现形式 的特点。 !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学初探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学初探 [关键词]中职;公共艺术课;教学实践;素质教育 公共艺术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有关音乐舞蹈和戏剧的课堂上,能够培养对美的鉴赏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提升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教学相长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应当善于摸索和总结课堂教学实践,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授课方法。教学效果若想获得学生的认可,必须坚持教学相长的理念,相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提升,而非教师自己一言堂式的发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音乐涵盖的内容博大精深。在音乐史和音乐作品的艺术之海中,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小我”与“不知”,才能谦虚地面对每一位艺术家及其作品;同样,作为教师,也只有知道自己的学识有限,才能够以学生的同理心,去分析和体会每一部音乐作品。 书本上有具体的音乐理论知识,也有对艺术作品的抽象与具象理解。即便是选用同一本教材,每位教师也会拿出不同的教案,选择不同的讲解视角,所以,在实践中很难出现统一的教学模式。公共艺术类课程强调的是因人而异的个人感悟,教师应努力启发学生养成一种具有个人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教无常法,学亦无常法,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就要求教师能够找到适合学生和课堂的关注点和切入点。艺术作品本身就不

是千人一面,如同花瓣的颜色,即使同一色彩,在饱和度、亮度上也有分别。艺术教学对教师而言是要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讲课方式,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艺术教学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有更大的可能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人文修养。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灌输知识,因此,教师无需将一堂课排得满满当当,而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去消化和理解,甚至去再创造。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能够促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自然也是相当于一堂成功的课程。 二、求同存异 中职学生普遍在十五六岁,他们朝气蓬勃,内心充满了能量和期待,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强烈的个性表达。公共艺术课与传统的专业课不同,不强调对某种未来职业技能的掌握,而是关注于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面对新时代的年轻学子,教师应求同存异,注重差异性教学。每个学生的性格、成长环境、喜好都不同,他们情商高,情感也更加丰富和细腻,对事物的感受力非常强,可以迅速敏锐地捕捉到流行元素。他们既追星又唱歌,既跳舞又关注媒体,他们性格中存在矛盾对立,表现得既自大又自卑,充满了怀疑和矛盾。艺术课堂的特点是气氛轻松愉悦,因为人心底对美有种本能的渴望与向往,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他们。这也正是教师的机会,所以,教师应照顾到学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求同存异,使用教材中精心选编的音乐,有序而自然地引导他們进入经典的艺术世界里,让他们去接触正能量的作品或音乐家,修正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建立乐观与自信。音乐教育既能激发潜力,又能促进成长,教师应多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去引导、留意和利用学生不同的性格,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五单元走进戏剧)

《走进话剧》教案 学科音乐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课题《话剧》 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话剧的表演形式。 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话剧,了解剧中人物的表现和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中起到的 作用。 情感目标 在欣赏乐曲后,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聆听自己对人生的 感悟。 教学 重点 了解戏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话剧的表演形式 教学 难点 深入理解话剧深刻的内涵 教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学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

附页 教学环节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新课 导 入 播放话剧《茶馆》片段 1、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2、这部话剧的名字是什么?观看视频 认识话剧 通过观看视频 调动学生的学 习兴趣。为学习 话剧打好基础。 相认一、作者简介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代表作。 二、《雷雨》剧情简介 教师讲解故事概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三、理清人物关系 1、基本人物:两个家庭,八个成员。 2、四种关系: ①主仆:鲁贵、鲁侍萍、四凤是周家的仆役。 ②夫妻:周朴园——鲁侍萍。周朴园——繁漪。鲁贵—— 鲁侍萍 3、多种关系的交织: 周朴园——鲁侍萍:夫妻,主仆关系。 周朴园——鲁大海:父子,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 周繁漪——周萍:母子,情人关系。 周萍——四凤:兄妹,情人关系。 鲁大海——周萍、周冲:兄弟,下人与少爷关系。 鲁侍萍——周萍:母子,下人与少爷关系。 周冲——四凤:兄妹、恋爱关系。 三、《相认》片段欣赏 了解作者、作 品故事情节 及里面的人 物关系。 。 为更好的学习 话剧雷雨奠定 基础,激发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

《公共艺术音乐》全套教案

《公共艺术音乐》全套教案 公共艺术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公共艺术音乐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公共艺术音乐的特点和分类; 3.培养学生欣赏和体验公共艺术音乐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创作和表演公共艺术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公共艺术音乐的概念和作用; 2.公共艺术音乐的特点和分类; 3.公共艺术音乐的欣赏和体验。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创作和表演公共艺术音乐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5分钟) 引入公共艺术音乐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公共艺术音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存在意义。 2.知识讲解(30分钟)

介绍公共艺术音乐的特点和分类,包括街头艺人表演、公共场所的音 乐播放、社区音乐活动等。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有一 个全面的了解。 3.欣赏和体验(40分钟) 选择一些优秀的公共艺术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体验。教师可以播放 录音或现场表演,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4.创作和表演(40分钟) 分组活动,让学生自由创作一段公共艺术音乐,并进行表演。教师可 以提供一些素材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5.总结(1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表演经验,回顾 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延伸: 1.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公共艺术音乐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和欣赏; 2.学生可以组织和参与公共艺术音乐活动,提高自己的表演和组织能力; 3.学生可以尝试创作更多类型的公共艺术音乐,拓宽自己的艺术创作 能力。 六、教学评价: 1.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2第二节 外国民歌——【《公共艺术》音乐 精品教案】

旗开得胜 《外国民歌》 教案

学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环节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新课导入1、由上节课学过的中国民歌,引出本课课题:《外 国民歌》。 2、和学生一起了解各国民歌差异性的原因。 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自然环境语言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日 本 民 歌┃《樱花》1、多媒体播放歌曲《樱花》,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谈感受。 3、深入分析歌曲旋律——日本五声调式音阶。 4、引导学生总结日本民歌《樱花》的的音乐特点。 5、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倾听节奏与旋 律的变化,感受 日本音乐的特 点 与中国民族五 声调式旋律进 行比较体会 学生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感 受日本民歌 的音乐特点。 1

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意大利民 歌┃《我的太阳》1、播放《我的太阳》的MTV,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 4、提出问题: ①歌曲分为几部分? ②每一部分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5、深入分析歌曲旋律 第一段旋律柔和婉转,第二段旋律高亢明亮。 仔细聆听,感受 歌者丰富的内 心世界。 引导学生参 与感受音乐, 培养学生的 音乐感知力。 俄罗斯民 歌┃《伏尔加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有关知识。 2、多媒体播放《伏尔加船夫曲》视频资料,学生欣 赏。 带着问题聆听 音乐听后回答 问题。 通过比较和体 让学生带着 问题去聆听, 1

船夫曲》3、提出问题: ①歌曲的力度有什么变化? ②歌曲表达了纤夫们怎样的心情?揭示了什么? 4、引导学生与中国民歌《川江号子》进行比较。 5、总结俄罗斯民歌的音乐特点。验,对两首歌 曲的不同风 格、不同情绪 获得感性认 识。 通过听赏感 受各民族不 同的民歌风 格。 苏格兰民 歌┃《友谊地久天长》1、播放电影《魂断蓝桥》片段,学生欣赏。 2、学生分组讨论 ①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②它有什么特点? 3、分析音乐作品创作的特点,让学生准确把握。 4、出示谱例,学唱歌曲。 5、引导学生思考: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呢? 6、有感情的演唱,表达歌曲的情感。 学生通过独 立思考体会 歌曲内涵。 注意情绪的 处理激发学 生珍爱友谊 的情感。 学生通过聆 听、体验自主 把握歌曲的 情绪和风格, 提升学生的 音乐欣赏能 力。 作业1. 学唱一首自己喜欢的外国民歌,在活动中独自或与同学一起表演。 2. 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听过的外国民歌并说出它们的音乐特点。 1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设计--中国民歌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设计--中国民歌 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山歌的音乐特点。 通过欣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让学生感受山歌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3 东 北 民 歌 1、播放《二泉映月》的MTV,学生欣赏。 初 听2、提出问题: 乐 ①这首歌曲是什么体裁? 聆听体验感受 歌曲的意境 思考回答

通过欣赏东北民歌《二泉映月》,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色和氛围,提高学生对东北民歌的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曲 ②它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东北民歌的音乐特点。 通过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东北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设计 意图 通过多媒体播放、问题引导、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分析、思考、总结中逐步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歌曲的旋律、节奏、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歌曲旋律和情感表达。 4、总结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维吾尔族民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有力,情感表达深刻真挚。 5、学生学唱歌曲,进一步体会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6、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对于人们情 感表达和文化传承的影响。 学生将通过聆听和体验来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魅力。教师将引导学生总结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明朗热情奔放,节奏欢快密集,具有维吾尔舞蹈的韵律,速度较快。学生将跟随旋律轻声哼唱,进一步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 在播放《蝉之歌》的影像资料后,学生将欣赏、聆听并感受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他们将留意侗族大歌独特的演唱方式并分组讨论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学生还将了解侗族大歌的相关知识,感受多声部民歌的音色特点。 作业包括欣赏不同演唱版本的民歌《绣荷包》,把握它的演唱风格。学生还要找出三首自己喜欢的不同地域的中国民歌,并与同学分享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公共艺术(高教版 音乐篇 )教案 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 第一节 音乐表现形式

《音乐表现形式》 教案

教学环节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 这两段视频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的?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音乐的 表现形式。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对 音乐的表现 形式有初步 的认识和感 受,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声乐▏我和你1、想一想: 同学们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 是哪首歌曲吗? 2、介绍作曲家——陈其钢 歌手——刘欢、莎拉·布莱曼 3、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 4、师生交流 ①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5、学唱歌曲 聆听体验 感受声乐这 一音乐表现 形式。 讨论对音乐 的感受

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 6、师生共同分析歌曲旋律,学生思考: 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 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7、深入理解,启发学生 这首歌的名字紧紧指“我”和“你”两个人吗?它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 8、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讨论旋律的 特点,从而了 解中国民族 五声调式。 感受《我和 你》的内在情 感,培养学生 的想象力和 音乐感受能 力。 轻轻哼唱,感 受音乐的中 国风味,体会 音乐传递的 信息。

器 乐 曲 ▏管弦乐曲 《蓝色多瑙河》 器 乐 曲 ▏“ 序 奏 ” 1、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乐曲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②在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是 什么样的景象? 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 3、了解《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背景 4、认识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 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 及其主要音乐作品。 5、再次赏析乐曲并思考: 音乐的速度、力度、音量是怎样的? 欣赏听辨: 音乐的变化 及乐器的运 用。 讨论总结 聆听了解 学生从音乐 要素上感受 圆舞曲的特 点及表现手 法。 通过聆听欣 赏,感受器乐 这一音乐表 现形式的特 点。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四单元舞蹈的魅力)

《舞蹈的特性与分类〉〉 教案

舞蹈是一种经过提炼、加工、美化了的人体动表演艺术, 舞蹈动作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人体动作,因为它能够表现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人与自然的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它是一种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艺术。 3、引出本堂课的课题《舞蹈的特性与分类》走进舞蹈世界。

欣赏 踏步、翻身、甩同边手 2、利用所学知识总结舞蹈特点 纳能力。 踢 踏 舞观赏 舞1、多媒体播放《雨中曲》,学生欣赏并思考: 说出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舞蹈感受能力1* q 1 uks '府1?他息1-p, N GI H"HTWE AiN吧 雨中曲蹈①这段舞蹈的特色在哪? ②舞者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2、教师介绍踢踏舞的相关知识 欣赏感受 聆听了解 和语言表达能力。 1、多媒体播放《大河之舞》片段,学生欣赏并思考: 观察动作 对比分析 ①对比一下两种舞蹈的不同之处? ②仔细听辩踢踏中有些什么样的节奏型? 在观赏中把握舞蹈的特性及分类,感受舞蹈的情绪变化 拓展学生视野 2、教师介绍爱尔兰踢踏舞的相关知识聆听了解 1、多媒体播放《士兵兄弟》,学生欣赏并思考: 欣赏、 聆听 思考 积极发言 ① 这部作品是民族民间舞?当代舞?还是古典舞?

扇舞丹青民族民间 民族民间1、学生分组讨论 旋律变化时的动作特点? 2、体会动作特点 3、师生共同总结古典舞的动作特点 内涵:气蕴、呼吸、意念。 腰部:提、沉、冲、靠、旁、腆、移等运动规律。 手臂和身体:立圆、横圆、8字圆。 1、介绍傣族民间舞 傣族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文化背景 2、多媒体播放《邵多丽》,体会傣族神秘文化。提 出问题: ① 舞蹈中运用了那些道具? ②舞蹈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1、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三位轻盈美丽的傣家少女,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是怎 样的? ② 对比以往我们熟悉的傣族音乐,舞蹈《邵多丽》的 背景音乐是怎么样的?舒缓的、还是欢快的?编者这样 欣赏 观察 积极发言 模仿体会 欣赏 思考 聆听与观看 思考问题 通过再次欣赏与分析, 深入感知作品的魅力。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 极思考,增进学生的鉴 赏能力。逐步培养学生 的舞蹈欣赏能力。 让学生认识舞蹈而去了 解舞蹈的特性,再通过 赏析舞蹈作品最终达到 初具舞蹈感受能力和鉴 赏能力。

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欣赏教学探析

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欣赏教学探析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 在中职素质教育中,公共艺术音乐欣赏 课程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适应中职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现阶段,很多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处于瓶颈阶段,由于学生的兴趣不高、 主动性不足,从而导致课堂参与度及教学效率低下。基于此,本文以中职公共艺 术音乐欣赏课程为例,围绕“学生为核心、教师引导辅助”的教学模式进行探析,并对提高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欣赏教学质量提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欣赏;教学 引言 中职学校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其主要职责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因此 部分中职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忽略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就我校而言, 虽然开设了公共艺术音乐欣赏课,但是由于音乐老师人数有限,只有部分班级能 够开这门课,并且这门课只安排一个学期。在近几年的各大比赛中,几乎也看不 见音乐赛项的身影,这也意味着,音乐方面的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就算是带学生 参赛,也很难获奖。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中职学校对于音乐学科的重视不够,现阶段的公共艺术音乐欣赏课仍然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基 础不相符以及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提高中职公共艺术 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中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发展,需要高度重视音乐 欣赏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中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公共艺术音乐欣赏 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被重视,学校逐渐认识到公共艺术音乐欣赏课程对素 质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这反映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学生的身心 健康成长是分不开的,更加能够体现教育理念和思想。同时,中职学生在校学习

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应用微课导学初探

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应用微课导学初探 公共艺术课程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教授学生公共艺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微课导学进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初步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微课导学是一种在线教学模式,它通过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将知识点进行分割和拆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微课导学更加灵活、便捷,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微课导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课导学的视频呈现形式生动有趣,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公共艺术的实际运用和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减少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主动地参与学习。 微课导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导学的视频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快速掌握知识要点,减少了学习中的琐碎和冗余。在微课导学中,学生可以随时暂停、重看视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微课导学,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导学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微课导学不仅仅是教师录制视频,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享,让学生在线观看和学习。教师可以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案例带到微课中,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路径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微课导学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微课导学的录制一次制作多次使用,教师可以事先录制好课程视频,减轻教学中的重复劳动,集中精力完成更多有意义的教学任务。通过微课导学,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导学在中职公共艺术课程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中职学校和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应用微课导学,推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公共艺术》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创新

公共艺术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创新 前言 公共艺术是指来自社会或公共机构,经公共资金支持和参与,为公众提供的艺术作品和活动,是推动文化艺术普及的重要手段。而音乐欣赏则是公共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还可以增强人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因此,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状分析 目前,在很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尤其是公共艺术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教师缺乏创新思维,只是简单 地传授知识点,缺少与时俱进的音乐欣赏教育。 2.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由于绝大多 数学生不专业学艺,对音乐欣赏的专业素养没有形成,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学生的情感体验。 3.前置知识要求高:因为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 解音乐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及能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前置知识储备不足,理解力较弱。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创新亟需改善。 创新方法 在公共艺术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以下创新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视听工具 视听教具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辅助教师实现复杂的展示、模拟效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内容,从而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可以播放一些经典音乐作品的MV,或者配合动画与故事情境等教学软件,这些视听教具可以非常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好的理解和感受。

首创音乐欣赏游戏 采用游戏的形式配合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们对音乐教育学习 的枯燥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音乐内容。例如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音 乐迷你交响乐舞台,或者准备一些盲听、音乐谜语、音乐问答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游戏的氛围中参与到音乐欣赏的教学中。 运用数码科技手段 数码科技手段可以让音乐欣赏教育更具效果,并且让教学和学习变 得更加有趣。例如可以使用视频、音频、数字图像、演示文稿等多媒 体教学手段来展现音乐欣赏的内容,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音乐欣赏 的兴趣和热情。 结语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幅度提升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越 来越注重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音乐欣赏 的教学方法创新正在日渐受到关注。教育者们应该加强教学方式的改 进和创新,让学生们真正了解音乐,掌握音乐知识,并且在欣赏音乐 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情感修养和审美水平。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音乐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音乐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遵循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学生参与音乐研究、鉴赏音乐作品、实践音乐活动为主要方法和手段,融合多种音乐类别与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作品赏析和音乐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2.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3.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组成。在基础模块,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欣赏音乐作品,研究音乐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赏析能力,促进学生对音乐审美原则的感知和领悟;在拓展模块,注重加强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的关联和整合,培养艺术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音乐在哪里(3个课时) 通过对自然、生活、殿堂三个环境的音乐声的研究,开拓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发现和认识身边的音乐开始,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第二章音乐无界限(3个课时) 通过展示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和题材,满足学生自身对音乐的强烈需求,提升研究音乐的热情。然后,将通俗音乐元素与民族的、经典的音乐元素交融与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并拓展音乐研究领域。 第三章“多彩的音乐”将向学生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音乐。这些音乐形式古老神秘、清新有活力、体裁多样、章法严谨、内容丰富、热情奔放细腻动人。通过这些音乐,学生能够开拓视野,丰富音乐知识。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分析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分析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应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欣赏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加深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音乐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品质的理解。 二、教学现状分析 (一)《公共艺术?音乐篇》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现状调查依据国家教育部办公厅2013年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2014年市教科院职成研究室成立武汉市公共艺术教学教研中心组以来,本着指导、引领、服务于各个中职学校的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师们,很多学校相继陆续成立了公共艺术教研室,调研了解到,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武汉市东西湖职校等,从2014年9月,全面铺开公共艺术课程,有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在一年级、或二年级中职生开设为期一个学年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在这一学年里,上学期学《公共艺术?音乐篇》,每周一课时;下学期学《公共艺术?美术篇》,每周每班也是一课时。截止到目前为止,虽然各中职学校在市公共艺术中心组的引导和组织下,已顺利开展了两年的公共艺术教研教学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当前在中职学校的学生教育当中规范程度还不高,公共艺术课程管理机构欠缺或不健全,对课程的投入严重不足,除了开设艺术类课程,有些中职学校基本上在艺术科教学设施上的投入为零,也没有储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因此,在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使用和

安排上捉襟见肘,直接影响了《公共艺术•音乐篇》课程的有效开展。在每年一次的教学视导中,我们发现有一半中职学校里的音乐教师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有少数学校甚至没有音乐教师,而且由于以前没有开设音乐课程,职业学校的现有的音乐教师日常主要从事行政工作,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多数是担任德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从而取得的职称也是德育专业方面的职称。音乐课程的教学设施也相当缺乏,有些职校音乐课室其实是多用途的,学生的舞蹈、形体训练、美术、团日等课外活动也在此课室进行,由此说明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是极度匮乏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着公共艺术课程的发展,影响着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如何改善现状,成为全面普及开展公共艺术课程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二)影响全面开展《公共艺术?音乐篇》的有效教学因素在我国古籍中记述着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这个有趣而动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审美客体的音乐,离不开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音乐艺术欣赏中的主体和客体是双向交流、相互渗透。这是艺术与科学的主要区别之一。而在开展音乐艺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就是音乐艺术欣赏的审美主体。我们可以得知,在音乐艺术审美过程中不仅要有美的客体,重要的是又有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主体,一个能“知音”的合格主体(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要有正确的审美态度。审美态度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的心理状态。转化为中职学校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心理状态就是对学习音乐的态度,是否具有较高的的学习积极性;2、要有高尚的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感情的、带倾向性的爱好智趣。主要是指学生的音乐爱好和欣赏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