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7.03 KB
- 文档页数:3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案课时分配表第一章情感目标:聆听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体会音乐传递出的真挚情感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基本流程:【课堂导入】由音乐老师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如:(1)你经常在哪些场合中听到音乐?(2)你喜欢听音乐吗?经常听哪些类型的音乐?(3)你觉得人们在什么情形下会听音乐?(4)生活中,哪些场合会播放音乐?如果没有音乐,世界会变成怎样的?(5)你会去剧院听音乐会吗?在简短的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接下来,老师播放两首速度和力度不一的歌曲,让学生静心感受。
歌曲1 歌曲2老师提问: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出本节课题——音乐的要素。
【基础知识】音乐的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主要包括速度、力度、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等。
这些要素之间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
1.速度和力度速度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
力度又称音强,是指音的强弱程度,对音乐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音乐的速度越快、力度越大,越让人紧张、兴奋;速度越慢、力度越小,越让人放松、沉静。
2.节奏和旋律节奏是有一定速度和音调的节拍,如有的节奏是“嘭恰,嘭恰恰”,有的是“咚咚呛”等。
旋律是由一系列不同或相同音高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音的序列。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也是构成音乐美的主要艺术手段。
3.调式和曲式调式是指乐曲中的各音在音高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各音之间的内在规律。
调式因所包含的音数量不一、各音同主音所构成的音高关系不同而有多种形式。
曲式就是乐曲的结构形式。
音乐结构单位的名称有动机、乐节、乐句、乐段等,其中动机为最小单位,至少包括一个强音和一个弱音,两个动机可构成一个乐节,两个乐节可构成一个乐句,两个乐句可构成一个乐段。
《交响曲》教案附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播放图片,提问学生认识这些音乐家吗?海顿贝多芬莫扎特交响曲的发展过程中,以“交响曲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观看图片认识作曲家学生对交响乐影响较大的作曲家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习交响曲打好基础。
交响曲交响曲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一齐响”,后来经过发展,指的是由交响乐队演奏的由若干个独立但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乐章组成的大型器乐套曲。
了解交响曲的演奏形式为学习感受乐曲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作者作品介绍1、故事讲解惊愕交响曲的由来你作品特点与结构。
2、了解海顿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聆听介绍作品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品为欣赏乐曲做好铺垫。
聆听欣赏多媒体播放音乐,提出问题:1、乐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这个乐章叫做“惊愕”?师生总结:这是人们最熟悉的慢板乐章,优美的旋律具有一种内在的美和魅力。
乐曲中出现了变奏,音乐中的不和谐音的造成惊愕的特别效果。
欣赏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感受力及音乐的谈就能力。
音乐知识了解交响乐队的配置聆听、感受了解了解交响乐队的配置,相关知识,更好地欣赏音乐。
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作品作者介绍教师简单介绍作者作品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第四十交响曲》是一部带有戏剧成分的抒情性交响曲,感情丰富、细腻,充满内在的激情,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莫扎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了解作品、作者让学生了解作品,为欣赏音乐打好基础。
聆听欣赏分段欣赏,播放音乐,提出问题:1、乐曲的第一主题在哪首歌曲中出现过?2、乐曲的有着怎样的音乐形象?3、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音乐情绪有变化吗?4、感受每个主题音乐的发展变化,展开想象谈谈你的感受。
师生总结:带有戏剧成分的抒情性交响曲,感情丰富、细腻,充满内在的激情,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沉思性质的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
旗开得胜《合唱艺术》教案1学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多媒体播放合唱曲《同一首歌》,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①同学们听到哪些声音?②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合唱艺术》。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唱1、合唱的定义2、合唱的分类①按音色分为:同声合唱、混声合唱。
②按伴奏类型分为: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
③按声部分为: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或者更多声部。
聆听了解为赏析作品做好铺垫。
1、听赏女声二声部合唱《青春舞曲》,感受歌曲的2女声二声部合唱┃《青春舞曲》情绪。
2、提出问题:①歌曲的、旋律、节奏有什么样的特点?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4、介绍作者——王洛宾5、学唱歌曲,进一步感受合唱艺术。
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感受女声合唱的音色特点。
混声四部合唱┃《婚礼进行曲》1、播放混声四部合唱《婚礼进行曲》,学生欣赏并思考:①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②它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介绍作者——威廉·理查德·瓦格纳。
4、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5、提出问题,深入分析:①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②歌曲有几个声部?6、师生共同总结歌曲的音乐特点仔细聆听,感受歌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分析歌曲,感受风格。
引导学生参与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中国民族器乐曲》教案2、听一听点击乐器, 听一听各种乐器的声音。
引出本课课题: 《中国民族器乐曲》。
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初赏乐曲1.多媒体播放资料, 学生欣赏并思考:①《二泉映月》的演奏乐器及形式是什么?②听完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2.教师介绍我国民族弓弦乐器——二胡的有关知识二胡的构造音色特点演奏方式3、走进阿炳, 了解创作背景3.走进阿炳,了解创作背景3、走进阿炳,了解创作背景欣赏感受聆听了解达成知识目标再次赏析1.再次欣赏, 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2.提出问题:①《二泉映月》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②乐句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3.深入分析乐曲乐曲运用了句句紧扣, 环环相连, 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 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4.师生分析总结聆听二胡的音色, 并表述出来感受音乐, 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景象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音乐感受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琵琶独奏┃十里埋伏初听乐曲1.多媒体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 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3.介绍我国民族弹拨乐器——琵琶的有关知识音色特点演奏技巧代表作品琵琶曲分类(文曲武曲)4.作品简介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和创作背景。
聆听了解在听赏中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 感受琵琶的音色特点。
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再次欣赏1.学生再次欣赏并思考:聆听感受乐曲思考问题理解音乐片段的含义①乐曲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②乐曲分为几部分?展现了怎样的场面?③乐曲运用了怎样的演奏技法?2、多媒体出示乐曲标题, 师生共同赏析(1)乐曲分段第一部分: ①列营②吹打③点将④排阵⑤走队第二部分: ⑥埋伏⑦鸡鸣山小战⑧九里山大战第三部分: ⑨项王败阵⑩乌江自刎(2)演奏技法——轮指轮指, 是五指循环周而复始的演奏;是弹琵琶时获得长音的主要方法, 即不同手指轮流在同一根弦上匀速弹奏。
公共艺术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公共艺术音乐教案目标:1. 了解公共艺术音乐的概念和意义。
2. 探索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音乐。
3. 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的欣赏能力。
4. 鼓励学生参与公共艺术音乐活动。
教案步骤:导入(5分钟):1. 引入公共艺术音乐的概念,解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 与学生分享一些著名的公共艺术音乐作品,如音乐会、街头表演等。
探索(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对公共艺术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公共艺术音乐作品,并向全班展示,解释他们选择该作品的原因。
学习(20分钟):1. 听音乐会:播放一段公共艺术音乐会的录像或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他们的感受和观察。
2. 分析音乐会:与学生一起分析音乐会的要素,如乐器、演奏技巧、演出者等,让他们了解音乐会的组成部分。
实践(15分钟):1.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项公共艺术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器表演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公共艺术音乐的魅力。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参与活动的感受和体会,鼓励他们思考公共艺术音乐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总结(5分钟):1. 总结学习内容:回顾公共艺术音乐的概念和不同类型。
2.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支持公共艺术音乐。
教案延伸活动:1. 学生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公共艺术音乐作品,可以是歌曲、曲调或乐器演奏等。
2. 参观音乐会: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公共艺术音乐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欣赏。
教案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活动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3. 学生反思:评估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活动的反思和思考能力。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教案内容符合学生所在教育阶段的要求。
2. 适当调整教案步骤和时间,以适应班级的实际情况。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走进话剧》教案学科音乐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课题《话剧》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戏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话剧的表演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话剧,了解剧中人物的表现和语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中起到的作用。
情感目标在欣赏乐曲后,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聆听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了解戏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话剧的表演形式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话剧深刻的内涵教法启发引导法视听法积极评价法学法体验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附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播放话剧《茶馆》片段1、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2、这部话剧的名字是什么?观看视频认识话剧通过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习话剧打好基础。
相认一、作者简介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代表作。
二、《雷雨》剧情简介教师讲解故事概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三、理清人物关系1、基本人物:两个家庭,八个成员。
2、四种关系:①主仆:鲁贵、鲁侍萍、四凤是周家的仆役。
②夫妻:周朴园——鲁侍萍。
周朴园——繁漪。
鲁贵——鲁侍萍3、多种关系的交织:周朴园——鲁侍萍:夫妻,主仆关系。
周朴园——鲁大海:父子,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
周繁漪——周萍:母子,情人关系。
周萍——四凤:兄妹,情人关系。
鲁大海——周萍、周冲:兄弟,下人与少爷关系。
鲁侍萍——周萍:母子,下人与少爷关系。
周冲——四凤:兄妹、恋爱关系。
三、《相认》片段欣赏了解作者、作品故事情节及里面的人物关系。
为更好的学习话剧雷雨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播放视频,提出问题:1、两人相认前内心是怎样的?2、相认后又有怎样的心理变化?3、周朴园的“冷笑”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4、鲁侍萍面对30年后自私自利、充满铜臭味的资本家周朴园,她感受如何?四、师生共同总结相认前似暗忽明往日浓情,相认后冷一恨中不乏爱的苦涩。
“冷笑”,自己甜蜜的爱情竟结出了吞不下吐不出的苦果。
离别30年,眼前的周朴园是一个自私自利、充满铜臭味的资本家。
《中国民歌》教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多媒体播放《沂蒙山小调》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它是什么体裁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中国民歌》。
2、和学生一起了解民歌的定义以及民歌的分类。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对民歌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族民歌┃《川江号子》1、播放《川江号子》的MTV,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①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②它有什么样的特点?3、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与共性:“号令”。
4、引导学生思考:在劳动过程中唱带有号令性的歌曲有什么作用?5、总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倾听节奏与旋律的变化,感受号子特点感受音乐,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景象学生思考讨论分析总结通过听赏认识劳动号子,并在一系列互动中加深对劳动号子音乐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初听乐曲1、播放《小河淌水》的MTV,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①这首民歌是什么体裁?②歌曲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①山歌的定义。
②歌曲描述的是阿妹在月色下歌唱,呼唤远方阿哥的场景。
聆听体验感受歌声带来的意境思考回答在听赏、分析、歌唱中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感受云南民歌的音色特点。
再次欣赏1、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
2、提出问题:①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歌曲旋律。
旋律从容舒展、节奏自由4、总结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云南民歌具有浓厚的山野气息,自然、坦率、色彩鲜艳,音乐曲风相对精致、细腻。
5、学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江南民歌的音乐特点。
聆听感受云南民歌从容舒展,节奏自由,清新优美的音乐风格。
《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1、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的MTV,学生欣赏并思考:①歌曲是什么体裁的?②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师生共同了解“小调”的定义及其音乐特点。
3、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4、提出问题:①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②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深入分析歌曲旋律级进音环绕音6、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风格特点委婉细腻、柔美抒情通过“听—唱—析”的步骤形成学生体验;进一步体会到江苏民歌《茉莉花》委婉流畅、柔美抒情的音乐风格通过对比欣赏江苏、东北两首《茉莉花》,帮助学生理解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与人们的地域、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有着极大的联系。
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案
教案标题: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公共艺术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公共艺术音乐的基本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料:音乐教材、录音设备、乐器等;
2. 教学场所:音乐教室或礼堂等。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第一课时:公共艺术音乐的概述
a. 教学内容:介绍公共艺术音乐的定义、发展历程、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等;
b.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举例,让学生对公共艺术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2. 第二课时:公共艺术音乐表演技巧
a. 教学内容:介绍公共艺术音乐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如音准、
节奏感、音色等;
b. 教学方法:示范演奏、学生模仿、小组交流等,让学生通过实践
来掌握表演技巧。
3. 第三课时:公共艺术音乐的鉴赏
a.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公共艺术音乐作品,了
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之间的区别;
b. 教学方法:播放不同风格的公共艺术音乐,要求学生做出评价并
交流意见。
4. 第四课时:公共艺术音乐的创造与表演
a. 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公共艺术音乐的创作,并组织演出活动;
b. 教学方法:分组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
动交流。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问答、听力测试等方式,测试学生对公共艺
术音乐的掌握情况;
2. 表演评估:评价学生在公共艺术音乐表演中的准确性、表现力等;
3. 创作评估: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创造性、做工等。
五、教学延伸与拓展:
1. 邀请专业音乐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指导,提供更专业的艺术指导;
2. 组织学生参加公共艺术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提升他们的艺术
水平;
3. 定期进行音乐欣赏课,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以上是关于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案的建议和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教案内容,以
达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