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实验日期:

目录

2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2)

实验一模拟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 (3)

1.实验目的 (3)

2. 实验设备 (3)

1. 测量和记录1Khz的三角波信号的

峰峰值及直流分量 (3)

2. 测量和记录三角波经阻容移相后的

信号Vo的峰峰值及直流分量 (4)

3. 测量和记录1Khz的三角波的周期

和频率 (5)

4.用单综方式测量和记录三角波Vi、输

出Vo两信号间的相位差 (5)

5. 用双踪方式测量和记录三角波Vi 、

输出vo两信号间的相位差 (6)

6. 信号频率改为100HZ,重复上述步

骤1-5 (7)

实验二数字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和分析 .. 8 一实验目的 (8)

二实验设备 (9)

1. 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约为1KHZ的

正弦波信号,用CH1进行观测 (9)

2. 示波器的校准信号接入CH2,重复

上述步骤(1)-(3)。 (10)

3.关闭CH1通道显示,调出步骤1(4)

已存储的信号波形,与现有信号同时显

示,记录显示波形 (11)

实验三图示仪的使用及晶体管特性参数测量12 一实验目的 (12)

二实验设备 (12)

1. 测量和记录二极管的导通特性曲线

(13)

2. 测量和记录稳压二极管的正向、反

向特性曲线。 (13)

3. 测量和记录晶体管9012的特性曲

线,计算Vces、vceo、iceo、hfe。 14

4测量和记录晶体管9013的特性曲线,

计算Vces、vceo、iceo、hfe (15)

实验四数字化测量仪的使用 (16)

一实验目的 (16)

二实验设备 (16)

心得体会 (17)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一模拟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

1.实验目的

通过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进一步巩固加强示波器的波形显示原理的掌握,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技巧。

1.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峰峰值,有效值及其直流分量。

2.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周期及频率。

3.熟练掌握用示波器在单踪方式和双踪方式下测量两信号的相位差。

2. 实验设备

1.示波器SS-7802A 1台

2.信号发生器1台

3.电阻、电容等

3.实验步骤和内容

1.测量和记录1Khz的三角波信号的峰峰值及直流分量

峰峰值Vpp:10.10v

直流分量:8.3mv

2.测量和记录三角波经阻容移相后的信号Vo的峰峰值及直流分量

峰峰值Vpp:5.92v

直流分量:0.620v

3.测量和记录1Khz的三角波的周期和频率

周期:T=10.08ms

频率:f=1.0517kHZ

4.用单综方式测量和记录三角波Vi、输出Vo两信号间的相位差F=1KHZ

峰峰值相差时间:0.225ms,周期:0.965ms,相位差:85.64°

5.用双踪方式测量和记录三角波Vi 、输出vo两信号间的相位差

F=1khz

峰峰值相差时间:0.226ms,周期0.981ms,相位差82.93°

6.信号频率改为100HZ,重复上述步骤1-5.

1.

峰峰值:10.02v

直流分量8.9mv

2.

三角波:峰峰值:10.02v。直流分量8.9mv

阻容移象:

峰峰值:0.755。直流分量:10.2mv

3.

周期T:10.11ms

频率f:100.02HZ

4.

峰值相差时间:1.894ms。周期10.11ms。相位差67.44°

5.

峰值相差时间:1.774ms。周期10.11ms。相位差63.169°

讨论

1.测量相位差时,你认为双踪、单踪测量哪种方式更准确?为什么?

答:单踪测量会更准确。双踪测量本身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

2.你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双踪示波器的扫描是工作在交替还是断续方式?为什么?

答:依频率而定,信号频率高时,是交替方式;信号频率低时,是断续方式。

3.对于同一组移相电路,1kHz和100Hz三角波经过移相变换后,其相位、幅值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由分压公式可知,阻容移相后1kHz的相位变化更大,幅值更小。

实验二数字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和分析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示波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使用数字示波器的基本方法。

2.学会使用数字示波器观测电信号波形和电压幅值以及频率等。

3.学会使用光标测量、自动测量、波形存贮、波形分析等功能。

二实验设备

1.数字示波器TDS2012B 1台

2.信号发生器1台

三实验步骤和结果

1.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约为1KHZ的正弦波信号,用CH1进行观测

(1)光标测量功能测量和记录信号的峰峰值,直流分量,周期和上升时间

峰峰值Vpp:1.00v

直流分量:512mv

周期T:1.002ms

上升时间:288.4us

(2)自动测量功能测量和记录信号的峰峰值,直流分量,周期和上升时间

峰峰值Vpp:1.02v

直流分量:501mv

周期T:1.002ms

上升时间:290.3us

(3)用傅里叶变换功能分析信号,记录该频谱图

2.示波器的校准信号接入CH2,重复上述步骤(1)-(3)。

(1)光标测量功能测量和记录信号的峰峰值,直流分量,周期和上升时间

峰峰值Vpp:992mv

直流分量503mv

周期T;1.00ms

上升时间290.3us

(2)自动测量功能测量和记录信号的峰峰值,直流分量,周期和上升时间

峰峰值Vpp:1.01v

直流分量498mv

周期T;998.7us

上升时间292.4us

3.关闭CH1通道显示,调出步骤1(4)已存储的信号波形,与现有信号同时显示,记录显示波形

四讨论

1.两信号的频谱有什么明显差异?为什么?

答:频谱图的最大值位置不一样,因为输入信号有差别,有经傅里叶变换后,就差生了差异。

2.实验中两通道波形同时显示时,是否有波形不稳定情况?为什么?

答:有可能波形不稳,因为触发不合适。

实验三图示仪的使用及晶体管特性参数测量

一实验目的

通过图示仪对晶体管参数的测量使用,加强对图示仪的波形显示原理的掌握,熟悉图示仪的使用方法。

1.学会用图示仪测量晶体三极管的特性参数。

2.学会用图示仪测量二极管的特性参数。

3.学会用图示仪测量稳压二极管的特性参数。

二实验设备

1.图示仪BJ4814 1台

2.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晶体管9012、9013

三实验步骤

1.测量和记录二极管的导通特性曲线。

2.测量和记录稳压二极管的正向、反向特性曲线。

3.测量和记录晶体管9012的特性曲线,计算Vces、Vceo、Iceo、hfe。

4.测量和记录晶体管9013的特性曲线,计算Vces、Vceo、Iceo、hfe。

1.测量和记录二极管的导通特性曲线

2.测量和记录稳压二极管的正向、反向特性曲线。

3.测量和记录晶体管9012的特性曲线,计算Vces、vceo、iceo、hfe。

Vces=0.17v。Vceo=40v。Iceo=0.1mA。Hfe=235 4测量和记录晶体管9013的特性曲线,计算Vces、vceo、iceo、hfe

Vces=0.13v。Vceo=40v。Iceo=0。Hfe=180

四讨论

1.测量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时,如何注意Rc及扫描电压的档位?

答:RC应该调至适当的档位,保护被测电阻。测量正向特性时应将RC适当调大,使扫描的电流小于稳压管的最大电流,以免烧坏器件。扫描电压应调至“0”

处,待实验开始后逐渐增大,但应小于器件的最大电压。

2.测量晶体管的特性曲线时,为什么增加级数时,屏幕上的波形为什么会闪动?

请你计算扫描一簇曲线所用的时间?

答:增加簇数,n增大,Ts=n*Tc,则Ts增大,阶梯波发生器开关速度低,重新产生增大后的阶梯信号会出现闪动。

3.如何进行阶梯波的调零?

答:以PNP型三级管为例,显示部分中间按钮按F,调零起始位置在右上角,级数选择“1”,按下测量板上的“零电流”,调整Vce=10V,松开“零电流”,应使第一条线与Iceo重合。

实验四数字化测量仪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通过数字化测量仪的使用,进一步巩固加强对数值化测量原理的掌握,不同数值化测量的误差分析及影响因素。

1.学会用数字化测量仪测量信号的周期和频率。

2.学会分析数字化测量的误差来源。

3.掌握如何减少测量误差的措施。

二实验设备

1.数字频率计GFC-8010H 1台

2.信号发生器1台

三实验步骤和结果

四讨论

1.通过以上实验数据,请你分析该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以及减少测量误差的措

施和方法。

答:在测频时,相对误差由量化误差和标准频率误差两部分组成。当频率一定,闸门时间越长,测量准确度越高;当闸门时间一定是,频率越高,测量准确度越高。

解决方法有①选择准确性高、稳定性高的晶振作为时标信号发生器;②在不使计数器产生溢出的情况下加大分频器的分频系数,扩大主门的开启时间;③对于随机的计数误差可提高信噪比或调小通道增益来减小误差。(2)在测周时,误差有量化误差、转换误差、标准频率误差。当频率一定,闸门时间越长,测量准确度越高;

当闸门时间一定时,频率越小,测量准确度越高。解决方法有①采用多周期测量;

②选用小时标;③测量过程中尽可能提高信噪比。

2.为什么在减小输入信号的幅值到一定程度时,测量数值相差会突然增大?

答:在减小输入信号的幅值到一定程度时,测量无法满足计数器要求的触发电平,所以相位差会突然增大。

心得体会

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的实验,我对整个电子测量课程的应用和相关仪器的认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课上学的很多东西,只有在试验中亲自的体会应用,才能最终的融会贯通。在示波器波形参数测量中,通过分别使用单踪和双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三 电压表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典型电压波形对不同检波方式电压表的影响,学会正确解读和修正测试数据 2.学习用电压表测量噪声电压的方法 二、 实验条件 1、数字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DFG30一台 2、超高频数字毫伏表TH2270一台 3、均值表ESCORT97/EDM89S 一台 4、6 位数字电压表 一台 5、模拟数字示波器HM1507-3一台 三、 实验原理 1.交流电压表的波形响应 一交流电压UX 的大小,可用该电压的峰值、平均值和有效值表征。 交流电压的峰值:是指任意周期性交变电压u (t)在一周期内,电压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交流电压的平均值:指交流电压经过理想检波器后的平均值,实际中,不特别注明,是指全波平均值。数学表达为: dt t u T V T ?=0 )(1 交流电压的有效值:指电压通过某纯组负载所产生的热量与一个支流电压在同一负载上产生的热量相等时,该直流电压的数值就是交流电压的有效值。数学表示为: ?=T dt t u T V 02)(1 电压表的示值除另有说明外,均按正弦有效值刻度,读数用α表示。 根据交流电压的三种特征,可用峰值、平均值和有效值检波电路将测试电压变成直流,按直流电压进行刻度,分别构成峰值平均值和有效值电压表。 由检波方式的不同,要正确解读表的显示值,需加以换算。交流电压的波峰因数KF 定义为该电压的有效值与平均值之比: V V K f = 交流电压的波峰因数KP 定义为电压的波峰值与有效值之比: V V K p ?= 2.测试按图3-1进行 21

峰值表的检波探头如图3-2: 用这种探头可检测10KHz 以上的交流电压。 四、 实验内容 1.用峰值表TH2270测电压 置信号源输出2V ,频率100KHz ,占空比50%,偏置为零的正弦、三角和方波,有效值即DFG30所显示峰值的换算数值,或由数字电压表测得,作 2.用均值表测电压

电测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电气工程学院 姓名:李晓峰 学号:12281035 班级:电气1307班

实验一示波器波形参数测量 一、实验目的 通过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进一步巩固加强示波器的波形显示原理的掌握,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技巧。 1.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峰峰值,有效值及其直流分量。 2.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周期及频率。 3.熟练掌握用示波器在单踪方式和双踪方式下测量两信号的相位差。 二、实验设备 1.信号发生器,示波器。 示波器——SS7802A a、主要参数: SS-7802模拟示波器·具有能够选择场方式、线路的TV/视频同步功能·附有光标和读出功能·5位数计数器规格及性能·显像管:6英寸、方型8*10p(1p=10mm)约16kV·垂直灵敏度:2mV/p~5V/p(1-2-5档)(通道1、通道2)精度:±2%·频率范围:20MHz·时间轴扫描A·100ns/p~500ms/p·TV/视频同步:能够选择场方式、能够选择ODD、EVEN、BOTH、扫描线路 b、主要功能描述 示波器操作板如图所示:

包括如下五个操作控制区域: 水平控制区 【?POSITION?】:将【?POSITION?】向右旋转,波形右移。 FINE 指示灯亮时,旋转【?POSITION?】可作微调。 MAG×10 :扫描速率提高10倍,波形将基于中心位置向左右放大。 ALTCHOP :选择ALT(交替,两个或多个信号交替扫描)或CHOP (断续,两个或多个信号交替扫描)。 垂直控制区 INPUT:输入连接器(CH1、CH2),连接输入信号。 EXTINPUT :用外触发信号做触发源。外信号通过前面板的EXTINPUT接入。 【VOLTS/DIV】:调节【VOLTS/DIV】选择偏转因数。按下【VOLTS/DIV】;偏转因数显示“ ”符号。在该屏幕下,可执行微调程序。 【▲POSITION?】:垂直位移,向右旋转,波形上移。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实验日期:

目录 2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2) 实验一模拟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 (3) 1.实验目的 (3) 2. 实验设备 (3) 1. 测量和记录1Khz的三角波信号的 峰峰值及直流分量 (3) 2. 测量和记录三角波经阻容移相后的 信号Vo的峰峰值及直流分量 (4) 3. 测量和记录1Khz的三角波的周期 和频率 (5) 4.用单综方式测量和记录三角波Vi、输 出Vo两信号间的相位差 (5) 5. 用双踪方式测量和记录三角波Vi 、 输出vo两信号间的相位差 (6) 6. 信号频率改为100HZ,重复上述步 骤1-5 (7) 实验二数字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和分析 .. 8 一实验目的 (8)

二实验设备 (9) 1. 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约为1KHZ的 正弦波信号,用CH1进行观测 (9) 2. 示波器的校准信号接入CH2,重复 上述步骤(1)-(3)。 (10) 3.关闭CH1通道显示,调出步骤1(4) 已存储的信号波形,与现有信号同时显 示,记录显示波形 (11) 实验三图示仪的使用及晶体管特性参数测量12 一实验目的 (12) 二实验设备 (12) 1. 测量和记录二极管的导通特性曲线 (13) 2. 测量和记录稳压二极管的正向、反 向特性曲线。 (13) 3. 测量和记录晶体管9012的特性曲 线,计算Vces、vceo、iceo、hfe。 14 4测量和记录晶体管9013的特性曲线, 计算Vces、vceo、iceo、hfe (15) 实验四数字化测量仪的使用 (16) 一实验目的 (16) 二实验设备 (16)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1 学生姓名:王颖、肖冬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学号:3131008028、3131008015 指导教师:宋宇

实验一、元件基本参数的测量 一、目的 1.掌握指针式万用表、数字式万用表和万用电桥的使用方法; 2.熟悉电阻、电容、电感以及二极管、三极管的测量。 3.进一步熟悉贝赛尔公式的应用。 二、主要仪器和材料 1.指针式万用表一块 2.数字式万用表一块 3.数字万用电桥一台 4.同一种标称值的电阻和同一种标称值的电容各十只。 5.电感、硅和锗二极管、发光管以及PNP和NPN型三极管各若干只。 三、实验内容 (一)元器件基本参数测量 1、电阻的测量 测量指定电阻的阻值。 采用直接法测量电阻选择数字万用表合适的欧姆挡,对电阻R进行等精度测量10次,测量结果记于表1 中。 表1 直接法测量电阻 2、二极管检测 使用万用表的二极管单向导通挡测量二极管的正向管压降。 被测发光二极管压降为1.756V。 3、三极管极性及放大倍数的测量 1)判断基极 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则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基极。 2)判断类型(PNP型/NPN型)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3)判断集电极和发射极 对于NPN型三极管,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c极→b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对于PNP型的三极管,道理也类似于NPN型,其电流流向一定是:黑表笔→e极→b极→c 极→红表笔,其电流流向也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 4)把三极管的三个脚插入万用表对应的极性,把挡位调到he挡,则显示值为放大倍数。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引言: 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电子设备的测量、测试和校准等方面。本实验报告将对电子测量技术进行探讨和总结,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测量误差的分析和校准方法的介绍。 一、测量仪器的使用 在电子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有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多用表等。示波器是一种用于观察和测量电压波形的仪器,它能够直观地显示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信息。信号发生器则是用于产生各种特定频率和幅度的信号,以便进行测试和校准。多用表则广泛应用于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参数的测量。二、测量误差的分析 在电子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测量结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误差的来源包括测量仪器的精度、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人为操作的不准确等。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需要了解误差的类型和产生原因。常见的误差类型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本身的不准确性或者测量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而随机误差则是由于测量过程中的偶然因素导致的。 三、校准方法的介绍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校准是通过与已知准确值进行比较,确定测量仪器的误差并进行修正的过程。常用的校准方法包括零点校准、量程校准和线性校准等。零点校准是将测量仪器的零点偏差调整到准确值,以消除系统误差。量程校准则是通过调整测量仪器的量程范围,

使其能够准确测量不同幅度的信号。线性校准则是通过与已知线性关系的信号进行比较,确定测量仪器的非线性误差并进行修正。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示波器对一个正弦信号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我们可以得到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同时,我们还可以计算出测量结果的误差,并通过校准方法进行修正。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校准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结论: 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电子设备的测试和校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测量仪器的使用、测量误差的分析和校准方法的介绍。同时,我们也通过实验结果的处理和讨论,对电子测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希望通过这次实验报告的总结,能够对读者在电子测量技术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数字电压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 实验仪器: 数字电压表(DMM)、示波器(OSC)和信号发生器(SG)。 实验原理: 1. 数字电压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值,采用数码显示,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在电路中需要将表针式电压表或模拟电压表替换为数字电压表,以便更准确地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2. 示波器:用于显示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具有测量信号幅度、频率、相位等特性的功能。示波器内置了扫描信号发生器和偏移电压源,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出电压随时间的波形图。 3.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各种稳定的信号源,包括正弦波、方波、脉冲等。可以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来产生所需的信号。 实验步骤: 1. 将数字电压表连接到待测电路的电压接线点,将测量量程调整到合适的范围,读取并记录测量结果。

2. 将示波器连接到待测电路的电压接线点,调整示波器的时间和电压量程,观察并记录电压随时间的波形图。 3.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待测电路的输入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 实验结果: 1. 使用数字电压表测量待测电路的电压,记录并比较了不同量程下的测量结果。 2. 使用示波器观察了待测电路在不同时间段内电压的波形变化,分析并记录了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 3.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了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并观察了待测电路对信号的响应情况,记录并分析了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操作,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基本的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数字电压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能够准确地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并通过示波器显示电压随时间的波形图,以及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各种信号源,验证待测电路对信号的响应情况。

电子元件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元件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元件测量实验报告 引言: 电子元件是现代科技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性能进行准确测量 和评估是保证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电子元件的 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基本参数,探究其特性和性能。 实验一:电阻测量 电阻是电流通过的阻碍物,是电子元件中常见的一种被动元件。在本实验中, 我们采用万用表测量了几种不同电阻的阻值,并观察了其温度系数和线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电阻值与电流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此外,我们还发现了电 阻的温度系数,即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会发生变化。这一发现对电子设备 的设计和工作环境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二:电容测量 电容是电子元件中存储电荷的元件,广泛应用于滤波、耦合和存储等电路中。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LCR表测量了不同电容的容值,并研究了其频率特性和 损耗因子。 实验结果表明,电容的容值与频率成反比,即电容在高频率下的容值会减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电容的损耗因子,即电容元件对电流的能量损耗。这对电 子设备的功耗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实验三:电感测量 电感是电子元件中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常用于滤波、变压器和振荡电路等应 用中。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LCR表测量了不同电感的感值,并研究了其频率

特性和磁耗因子。 实验结果表明,电感的感值与频率成正比,即电感在高频率下的感值会增大。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电感的磁耗因子,即电感元件对电流的磁能损耗。这对电子设备的磁场干扰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电子元件的测量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电阻、电容和电感作为电子元件的基本参数,对电子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准确测量和评估电子元件的特性是必不可少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电子元件的温度系数、频率特性和损耗因子等重要特性。这些特性对于电子设备的工作环境选择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电子元件的理解,还为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今后的科技发展中,我们应不断深化对电子元件的研究,以推动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实验报告 导言 电子测量是现代科学技术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本实验旨在探究电子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使用常见的电子测量设备,如示波器、万用表和信号发生器等。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 了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常见的电子测量设备的使用方法; 3. 掌握常见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4.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电路理论。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 1. 示波器; 2. 万用表;

3. 信号发生器; 4. 电阻、电容和电感等被测元件; 5. 接线板和导线等。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1. 测量直流电阻 (描述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 测量交流电阻 (描述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 测量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 (描述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测量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 (描述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5. 测量电容和电感 (描述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6. 测量瞬态响应 (描述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测量结果,并进行了分析。在测量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时,我们发现...而在测量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时,我们观察到...此外,在测量电容和电感时,我们得到了...最后,在测量瞬态响应时,我们发现... 这些实验结果反映了电子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与理论值的对比,我们可以验证电路理论的正确性。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不同测量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加熟练地操作这些设备。 然而,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干扰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测量设备的精度和分辨率也可能会引入误差。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我们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示波器的一般应用 一、实验目的:了解通用电子示波工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学会正确使用示波器测量各种电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1、函数信号发生器,SG1646,1台;2、双踪示波器,型号CA8000系列,数量1台。 三、实验原理 在时域信号测量中,电子示波器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测量仪器。它可以精确复现作为时间函数的电压波形(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幅度轴),不仅可以观察相对于时间的连续信号,也可以观察某一时刻的瞬间信号,这是电压表所做不到的。我们不仅可以从示波器上观察电压的波形,也可以读出电压信号的幅度、频率及相位等参数。 电子示波器是利用随电信号的变化而偏转的电子束不断轰击荧光屏而显示波形的,如果在示波管的X偏转板(水平偏转板)上加一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时基信号,在Y偏转板(垂直偏转板)加上要观测的电信号,示波器的荧光屏上便能显示出所要观测的电信号的时间波形。 若水平偏转板上无扫描信号,则从荧光屏上什么也看不见或只能看到一条垂直的直线。因此,只有当X偏转板加上锯齿电压后才有可能将波形展开,看到信号的时间波形。 一般说来,Y偏转板上所加的待观测信号的周期与X偏转板上所加的扫描锯齿电压的周期是不相同的,也不一定是整数倍,因而每次扫描的起点对待观测信号来说将不固定,则显示波形便会不断向左或向右移动,波形将一片模糊。这就有一个同步问题,即怎样使每次扫描都在待观测信号不同周期的相同相位点开始。近代电子示波器通常是采用等待触发扫描的工作方式来实现同步的。只要选择不同的触发电平和极性,扫描便可稳定在待观测信号的某一相应相位点开始,从而使显示波形稳定、清晰。 在现代电子示波器中,为了便于同时观测两个信号(如比较两个信号的相位关系),采用了双踪显示的办法,即在荧光屏上可以同时有两条光迹出现,这样,两个待测的信号便可同时显示在荧光屏上,双踪显示时,有交替、断续两种工作方式。交替、断续工作时,扫描电压均为一种,只是把显示时间进行了相应的划分而已。 由于双踪显示时两个通道都有信号输入,因此还可以工作于叠加方式,这时是将两个信号逐点相加起来后送到Y偏转板的。这种工作方式可模拟谐波叠加,波形失真等问题。同时,如果改变其中一个的极性,也可以实现相减的显示功能。这相当于两个函数的相加减。 示波器除了用于观测信号的时间波形外,还可将两个相同或不同的信号分别加于垂直和水平系统,以观测两信号在平面上正交叠加所组成的图形,如李沙育图形。它可用于观测两个信号之间的幅度、相位和频率关系。 下面介绍示波器的使用方法。示波器种类、型号很多,功能也不同。数字电路实验中使用较多的是20MHz或者40MHz的双踪示波器。这些示波器用法大同小异。以下介绍不针对某一型号的示波器,只是从概念上介绍示波器在数字电路实验中的常用功能。 3.1 荧光屏 荧光屏是示波管的显示部分。屏上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各有多条刻度线,指示出信号波形的电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水平方向指示时间,垂直方向指示电压。水平方向分为10格,垂直方向分为8格,每格又分为5份。垂直方向标有0%,10%,90%,100%等标志,水平方向标有10%,90%标志,供测直流电平、交流信号幅度、延迟时间等参数使用。根据被测信号在屏幕上占的格数乘以适当的比例常数(V/DIV,TIME/DIV)能得出电压值与时间值。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实训报告(精选10篇)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实训报告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实训报告 地址测量的介绍 测量中所采用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措施。电子测量的对象是材料、元件、器件、整机和系统的特征电磁量。这些电磁量大致包括: ①基本参量,如电压、功率、频率、阻抗、衰减和相移等; ②综合参量,如网络参量、信号参量、波形参量和晶体管参量等; ③特殊频段的参量,如激光频率、光纤电特性、亚毫米波参量和甚低频参量等。 对于某一测量对象,一般有多种测量技术可供选择,而某一种测量技术又往往可用于不同的测量对象。用于同一测量对象,不同测量技术的效果可能大致相同,也可能大不相同。在电子测量中,对于不同参量、不同量程、不同频段以至不同传输线形式,往往要采用不同的测量技术。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实训报告(精选10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实训报告(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实训报告1 一、实训目的 1.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较全面、系统的训练以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建筑电子测量实训报告。 2.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实践态度。 4.培养吃苦耐劳、爱护仪器、相互协作的职业道德。

5.熟悉及掌握用全站仪和水准仪。 二、实训任务 1.用全站仪电子测量闭合导线并验证和计算 2.用全站仪放样 3.用水准仪测量闭合水准路线并验证和计算 三、实训内容和实训步骤 1.闭合导线的测量 (1)选取路线,标好各个点 (2)用全站仪电子测量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和每两条边之间的观测角记录于表一中 (3)根据已知的两个点算出坐标方位角,再根据观测角算出下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对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表一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表 2.放样 (1)根据所给的点,用全站仪定点,输入该点的坐标值 (2)取另一个点定向,输入该点的坐标值 (3)选取其他的点,输入点的坐标值 (4)转动和调节全站仪,通过棱镜的移动得到放样点,进行对比(5)重复(3)(4),对其他点进行放样对比 3.闭合水准电子测量 (1)用1中的路线作为闭合水准路线 (2)在每两个点的中间位置放置水准仪,调平后,通过水准尺的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之差,得到高差,记录于表二中 (3)对表二进行计算 四、实训总结和心得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电子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训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电子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示波器的一般应用 一、实验目的:了解通用电子示波工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学会正确使用示波器测量各种电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1、函数信号发生器,SG1646,1台;2、双踪示波器,型号CA8000系列,数量1台。 三、实验原理 在时域信号测量中,电子示波器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测量仪器。它可以精确复现作为时间函数的电压波形(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幅度轴),不仅可以观察相对于时间的连续信号,也可以观察某一时刻的瞬间信号,这是电压表所做不到的。我们不仅可以从示波器上观察电压的波形,也可以读出电压信号的幅度、频率及相位等参数。 电子示波器是利用随电信号的变化而偏转的电子束不断轰击荧光屏而显示波形的,如果在示波管的_偏转板(水平偏转板)上加一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时基信号,在Y偏转板(垂直偏转板)加上要观测的电信号,示波器的荧光屏上便能显示出所要观测的电信号的时间波形。 若水平偏转板上无扫描信号,则从荧光屏上什么也看不见或只能看到一条垂直的直线。因此,只有当_偏转板加上锯齿电压后才有可能将波形展开,看到信号的时间波形。 一般说来,Y偏转板上所加的待观测信号的周期与_偏转板上所加的扫描锯齿电压的周期是不相同的,也不一定是整数倍,因而每次扫描的起点对待观测

信号来说将不固定,则显示波形便会不断向左或向右移动,波形将一片模糊。这就有一个同步问题,即怎样使每次扫描都在待观测信号不同周期的相同相位点开始。近代电子示波器通常是采用等待触发扫描的工作方式来实现同步的。只要选择不同的触发电平和极性,扫描便可稳定在待观测信号的某一相应相位点开始,从而使显示波形稳定、清晰。 在现代电子示波器中,为了便于同时观测两个信号(如比较两个信号的相位关系),采用了双踪显示的办法,即在荧光屏上可以同时有两条光迹出现,这样,两个待测的信号便可同时显示在荧光屏上,双踪显示时,有交替、断续两种工作方式。交替、断续工作时,扫描电压均为一种,只是把显示时间进行了相应的划分而已。 由于双踪显示时两个通道都有信号输入,因此还可以工作于叠加方式,这时是将两个信号逐点相加起来后送到Y偏转板的。这种工作方式可模拟谐波叠加,波形失真等问题。同时,如果改变其中一个的极性,也可以实现相减的显示功能。这相当于两个函数的相加减。 示波器除了用于观测信号的时间波形外,还可将两个相同或不同的信号分别加于垂直和水平系统,以观测两信号在平面上正交叠加所组成的图形,如李图形。它可用于观测两个信号之间的幅度、相位和频率关系。下面介绍示波器的使用方法。示波器种类、型号很多,功能也不同。数字电路实验中使用较多的是20MHz或者40MHz的双踪示波器。这些示波器用法大同小异。以下介绍不针对某一型号的示波器,只是从概念上介绍示波器在数字电路实验中的常用功能。 3.1荧光屏

电子测量实验4 信号频率与相位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四 信号频率与相位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李沙育图形显示的原理; 2 掌握用李沙育图形测量信号频率的方法; 3 掌握用李沙育图形测量信号相位差的方法; 4 用示波器研究放大电路的相频特性。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 李沙育图形 扫描速度旋钮置”X-Y ”位置时,Y1通道变成x 通道,在示波器的y 通道(Y2)和x 通道(Y1,与Y2通道对称) 分别加上频率为f y 和f x 的正弦信号,则在荧光屏上显示的图形称为李沙育(或李萨如)图形。李沙育图形的形状主要取决于f y 、f x 的频率比和相位差。 例如,当f y /f x =1,且相位差为0时, 屏幕上显示一条对角线;当f y /f x =2,且相位差为0时,屏幕上显示“∞”;当f y /f x =1,但相位差不为0时,屏幕上显示一个椭圆。图4-1所示为f y /f x =2且相位差为0时的李沙育图形。 2 李沙育图形法测量未知信号的频率 扫描速度旋钮置”X-Y ”位置,被 测信号加到Y2通道,用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正弦信号加到X 通道(Y1),Y1、Y2的偏转灵敏度置相同位置,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频率,当屏幕上显示一个稳定的椭圆时,信号发生器指示的频率即为被测未知信号的频率。 3 李沙育图形法测量信号相位差 设u x = U xm sin (ωt+θ),u y = U ym sin ωt ,分别加到x 通道(Y1通道)和Y2通道,扫描速度旋钮置”X-Y ”位置,荧光屏上显示的李沙育(或李萨如)图形如图5-2所示。则 m x x 01sin -=θ (4-1) 4 放大电路的相频特性研究 放大电路的相频特性是指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与信号频率的关系。采用李沙育图形法可以测量相位 差。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频率,逐点测量各频率对应的相位差,采用描点法作出相频特性曲线。 三、实验器材 1、信号发生器 1台 2、示波器 1台 3、实验箱 1台 图4-1 f y /f x =2且相位差为0时的李沙育图形 U x t t U y 图4-2李沙育图形法测相位差 x 0 x m

电子实验报告

电子实验报告 篇一:电子实验报告 实验2 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 实验2.1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一、实验目的 1.充电时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为时间函数,画出充电电压曲线图。 2.放电时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为时间函数,画出放电电压曲线图。 3.电容器充电电流的变化为时间函数,画出充电电流曲线图。 4.电容器放电电流的变化为时间函数,画出放电电流的曲线图。 5.测量RC电路的时间常数并比较测量值与计算值。 6.研究R和C的变化对RC电路时间常数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 双踪示波器 1台 信号发生器 1台 0.1μF和0.2μF电容各1个 1KΩ和2KΩ电阻各1个 三、实验准备 在图2-1和图2-2所示的RC电路中,时间常数τ可以

用电阻R和电容C 的乘机来计算。因此 τ=R 图2-1 电容器的充电电压和放电电压 在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电压和电流都会发生变化,只要在充电或放电曲线图上确定产生总量变化63 %所需要的时间,就能测出时间常数。 用电容器充电电压曲线图测量时间常数的另一种方法是,假定在整个充电期间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以充电时的速率持续增加,当增大到充满电的电压值时,这个时间间隔就等于时间常数。或者用电容器放电电压曲线图来测量,假定在整个放电期间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以初放电时的速率持续减少,当减少到零时,这个时间间隔也等于时间常数。 在图2-2中流过电阻R的电流IR与流过电容器的电流IC相同,这个电流可用电阻两端的电压VR除以电阻R来计算。因此 IR=Ic=VR /R 图2-2 电容器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图如下 2.用曲线图测量RC电路的时间常数τ。 τ=121.6799μs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x班 组员: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 实验日期:xxxxxxxxxxxx 实验一示波器波形参数测量

一实验目的 通过示波器的波形参数测量,进一步巩固加强示波器的波形显示原理的掌握,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技巧。 1. 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峰峰值,有效值及其直流分量。 2. 熟练掌握用示波器测量电压信号周期及频率。 3. 熟练掌握用示波器在单踪方式和双踪方式下测量两信号的相位差。 二实验设备 1.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 2.电阻、电容等 三实验步骤 1.测量1kHZ的三角波信号的峰峰值及其直流分量。 2.测量1kHZ的三角波经下图阻容移相平波后的信号的峰峰值及其直流分量。 3.测量1kHZ的三角波的周期及频率。 4.用单踪方式测量三角波、两信号间的相位差。 5.用双踪方式测量三角波、两信号间的相位差。 6.信号改为100HZ,重复上述步骤1~5。 四实验数据 1.本实验所用RC移相平波电路中,

2.1kHz三角波测量结果数据记录表 信号1kHz三角波阻容移相平波 信号 和相位差单踪双踪 参数 数据50m 999.58 00 504m 50.3m 0.241 0.239 100Hz三角波测量结果数据记录表 信号100Hz三角波阻容移相平波 信号 和相位差单踪双踪 参数 数据 1.01 50m 10.00 482m m 3.数据处理与分析 (1)幅值 解:由于输出信号幅值基本保持不变,下面以幅值衰减倍数作为变量进行比较: 输入信号为1kHz三角波时, 幅值衰减倍数 输入信号为100Hz三角波时, 幅值衰减倍数 该移相平波电路对100Hz三角波的衰减较小,推广到一般,RC移相平波电路对低频信号的衰减较小 (2)直流分量: 解:由于输出信号直流分量基本保持不变,可直接对输出信号的直流分量 进行比较, 输入信号为1kHz三角波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