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纯弯曲电测实验报告

纯弯曲电测实验报告

纯弯曲电测实验报告

篇一:纯弯曲实验报告

Page 1 of 10

Page 2 of 10

Page 3 of 10

Page 4 of 10

Page 5 of 10

篇二:直梁纯弯曲电测实验试验报告

邵阳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直梁纯弯曲电测实验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成绩学院班级学生姓名同组成员指导老师学生学号

一、实验内容和目的:、

1、测定直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

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工式;

3、掌握电测法原理和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规格、型号)

三、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表1.试件相关数据

表2.实验数据记录

四、实验结果计算与分析

1、画出应变布示意图

2、实验计算—

根据测得的各点应变值ε1求出应变增量平均值Δε1,代入胡克定律计算各点的实验应力值,因1με=10-6ε,所以各点实验应变力为σi实=Ε×Δεi×10-63、理论值计算载荷增量为ΔP,弯曲增量ΔM=ΔP·a/2,故各点应力的理论值为:σi理=(ΔM·Yi)/Iz 4、实验值与理论值的比较5、绘制实验应力值和理论力值的分布图

分别认横坐标表示各测点的应力σi实和σi理,以坐标轴表示各点测距梁中性层位置Yi,选用合适的比例绘出应力分布图。

篇三:纯弯曲实验报告

page 1 of 10 page 2 of 10 page 3 of 10 page 4 of 10 page 5 of 10篇二:弯曲实验报告弯曲实验报告

材成1105班 29 张香陈

一、实验目的

测试和了解材料的弯曲角度、机械性能、相对弯曲半径及校正弯曲时的单位压力等因素

对弯曲角的影响及规律。

二、实验原理

坯料在模具内进行弯曲时,靠近凸模的内层金属和远离凸模的外层金属产生了弹—塑性

变。但板料中性层附近的一定范围内,却处于纯弹性变形阶段。因此,弯曲变形一结束,弯

曲件由模中取出的同时伴随着一定的内外层纤维的弹性恢复。这一弹性恢复使它的弯曲角与

弯曲半径发生了改变。因此弯曲件的形状的尺寸和弯曲模的形状尺寸存在差异。二者形状尺

寸上的差异用回弹角来表示。本实验主要研究影响回弹角大小的各因素。

三、实验设备及模具

(1)工具:弯曲角为90度的压弯模一套,配有r=0.1、0.4、0.8、2、4五种不同半径

的凸模各一个。刚字头,万能角度尺,半径样板和尺卡。(2)设备:曲柄压力机

(3)试件:08钢板(不同厚度),铝板(不同厚度),尺寸规格为52x14mm,纤维方向不

四、实验步骤

1.研究弯曲件材料的机械性能,弯曲角度和相对弯曲半径等回弹角度的影响。实验时利用90度弯曲角度分别配有五种不同的弯曲半径的弯模,对尺寸规格相同的试件进行弯曲,并和不同的弯曲半径各压制多件。对不同弯曲半径的试件压成后需要打上字头0.1、

0.4、0.8、2、4等,以示区别。最后,按下表要求测量和计算。填写好各项内容。

五、数据处理(t/mm)试件尺寸:52x14mm 弯曲后的试样如下图所示δθ=f(r凸/t)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讨论:分析相对弯曲半径,弯曲角度及材料机械性能对回弹角的影响。答:相对弯曲半径越小,弯曲的变形程度越大,塑性变形在总变形中所占比重越大,因

此卸载后回弹随相对弯曲半径的减小而减小,因而回弹越小。相对弯曲半径越大,弯曲的变

形程度越小,但材料断面中心部分会出现很大的弹性区,因而回弹越大;弯曲角度越大,表

明变形区的长度越长,故回弹的积累值越大,其回弹角越大;材料的屈模比越大,则回弹越

大。即材料的屈服强度越大,弹性模量越小,回弹量越大。

六、心得体会

在整个做弯曲实验过程中,基本每次都要更换凸模,我们每次都要进行调整和试模,这

是比较困难的,但几次下来,也能得心应手了。在测量时候,万能角度尺不懂怎么使用使我

们一组用了很多时间进行探讨,但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让我们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篇三:

纯弯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

2. 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3. 测定泊松比m

4. 掌握电测法的基本原理二、实验设备多功能实验台,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一台,矩形截面梁,游标卡尺三、实验原理 1. 测

定弯曲正应力

本实验采用的是用低碳钢制成的矩形截面试件,实验装置简图如下所示。计算各点的实

测应力增量公式:

??实i?e??实i ??i?

?myiiz 计算各点的理论应力增量公式:

2.测定泊松比

计算泊松比数值:

?

??

?

四、实验步骤

1.测量梁的截面尺寸h和b,力作用点到支座的距离以及各个测点到中性层的距离;

2.

根据材料的许用应力和截面尺寸及最大弯矩的位置,估算最大荷载,即: fmax

bh2

,然后确定量程,分级载荷和载荷重量; ?3a

3.接通应变仪电源,分清各测点应变片引线,把各个测点的应变片和公共补偿片接到应

变仪的相应通道,调整应变仪零点和灵敏度值;

4.记录荷载为f的初应变,以后每增加一级荷载就记录一次应变值,直至加到

5.按上面

步骤再做一次。根据实验数据决定是否再做第三次。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fn ;梁试件的弹性模量

e?2.1?1011pa

h= 40.20㎜,b= 20.70 ㎜ d

=90 ㎜

梁试件的横截面尺寸

支座到集中力作用点的距离各测点到中性层的位置:y1= 20.1 ㎜ y2

= 10.05 ㎜

y3= 0 ㎜

y4= 10.05 ㎜y5= 20.1㎜

六、应力分布图(理论和实验的应力分布图画在同一图上)

七、思考题

1.为什么要把温度补偿片贴在与构件相同的材料上?

答:应变片是比较高精度的传感元件,必须考虑温度的影响,所以需要把温度补偿片贴

在与构件相同的材料上,来消除温度带来的应变。

2.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纯弯曲电测实验报告)答:影响本实验的主要因素:实验材料生锈,实验仪器精度以及操作的过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用电测法测定纯弯曲梁受弯曲时a?a(或b?b)截面各点的正应力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了解电阻应变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

cm-1c型静态电阻应变仪,纯弯曲梁实验装置

三、弯曲梁简图:图5-1

已知:

l?630mm、a?160mm、b?20mm、h?40mm、c?h/6、e?200gpaa?a (或b?b)截面处粘贴七片电阻片,即r1、r2、r3、r4、r5、r6、在梁的纯弯曲段内

r7。r4贴在中性层处,实验时依次测出1、2、3、4、5、

6、7点的应变,计算出应力。

四、测量电桥原理

构件的应变值一般均很小,所以,应变片电阻变化率也很小,需用专门仪器进行测量,

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的仪器称为电阻应变仪,其测量电路为惠斯顿电桥,如图所示。如

图所示,电桥四个桥臂的电阻分别为r1、r2、r3和r4,在设

a、c端接电源,

b、d端为输出端。a、c间的电压降为u

则经流电阻r1、r4的电

u

流分别为i1?

r1?r2u

,、i4?

r3?r4

,所以

r1、r4两端的电压降分别为 uab?i1r1?r1

u

r1?r2

uad?

r4

u所以b、d端的输出电压r3?r4

?u?uab?uad?

r1r3?r2r4r1r4

u?u?u

r1?r2r3?r4(r1?r2)(r3?r4) 当电桥输出电压?u

?0时,称为电桥平衡。故电桥平衡条件为r1r3?r2r4或?r2r3

设电桥在

接上电阻r1、r2、r3和r4时处于平衡状态,即满足平衡条件。当上述电阻分别改

变?r1、?r2、?r3和?r4时?u?u

(r1??r1)(r3??r3)?(r2??r2)(r4??r4) 略去高阶微量后可得

(r1??r1?r2??r2)(r3??r3?r4??r4) ?u?u

r1r2(r1?r2)2

??r2?r2?r3?r4r?r?r?r??134??1

?

u??r1?r2?r3?r4?

4?rrrr?

(当r1?r2?r3?r4时)

上式代表电桥的输出电压与各臂电阻改变量的一般关系。在进行电测实验时,有时将粘贴在构件上的四个相同规格的应变片同时接入测量电桥,

当构件受力后,设上述应变片感受到的应变分别为?1、?2、?3、?4相应的电阻改变量分别

为?r1、?r2、?r3和

?r4,应变仪的读数为?d?

4?u

??1??2??3??4 ku

4?u

??1??2 ku

a、b和

b、c

以上为全桥测量的读数,如果是半桥测量,则读数为?d 半?

所谓半桥测量是将应变片r3和r4放入仪器内部,r1和r2测量片接入电桥,接入组成

半桥测量。

五、理论和实验计算

理论计算

?1,7

m?wz

、?2,6

m?c2?

iz

、?3,5

bh2m?c1

?、?4?0wz?

iz6

、jz?

12 实验值计算:??e??篇四: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参考书报告《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

2. 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3. xl3416 纯弯曲试验装置

4. 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在纯弯曲条件下,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ζ= my / iz

式中m为弯矩,iz为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y为所求应力点至中性轴的距离。为了测量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在梁的纯弯曲段沿梁侧面不同高度,平行于轴线贴有应变片。

实验采用半桥单臂、公共补偿、多点测量方法。加载采用增量法,即每增加等量的载荷

△p,测出各点的应变增量△ε,然后分别取各点应变增量的平均值△ε实i,依次求出各点

的应变增量

ζ实i=e△ε实i

将实测应力值与理论应力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四、实验步骤

1. 设计好本实验所需的各类数据表格。

2. 测量矩形截面梁的宽度b和高度h、载荷作用点到梁支点距离a及各应变片到中性层

的距离yi。见附表1

3. 拟订加载方案。先选取适当的初载荷p0(一般取p0 =10%pmax左右),估算pmax(该实验载荷范围pmax≤4000n),分4~6级加载。

4. 根据加载方案,调整好实验加载装置。

5. 按实验要求接好线,调整好仪器,检查整个测试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 加载。均匀缓慢加载至初载荷p0,记下各点应变的初始读数;然后分级等增量加载,每增加一级载荷,依次记录各点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εi,直到最终载荷。

实验至少重复两次。见附表2

7. 作完实验后,卸掉载荷,关闭电源,整理好所用仪器设备,清理实验现场,将所用仪

器设备复原,实验资料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五、实验结果处理

1. 实验值计算

根据测得的各点应变值εii,代入胡克定律计算 -6各点的实验应力值,因1με=10ε,所以各点实验应力计算:ζi实=eεi实=eεi×10-6

2. 理论值计算

载荷增量△p= 500n

弯距增量△m=△p·a/2=37.5 n·m 各点理论值计算:

纯弯曲实验报告

实验二:梁的纯弯曲正应力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矩形截面梁在只受弯矩作用的条件下,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随高度 变化的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平面假设的正确性,即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沿高度线性分布。 2、学习多点静态应变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①贴有电阻应变片的矩形截面钢梁实验装置 1台 ②DH3818静态应变测试仪 1件 三、实验原理 (1)受力图 主梁材料为钢梁,矩形截面,弹性模量E=210GPa,高度h=40.0mm,宽度 b=15.2mm。旋动转轮进行加载,压力器借助于下面辅助梁和拉杆(对称分布)的传递,分解为大小相等的两个集中力分别作用于主梁的C、D截面。对主梁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其受力简图,如图1所示。 (2)力图 分析主梁的受力特点,进行求解并画出其力图,我们得到CD段上的剪力为零,而弯矩则为常值,因此主梁的CD段按理论描述,处于纯弯曲状态。主梁的力简图,如图2所示。 Page 1 of 10

(3)弯曲变形效果图(纵向剖面) (4)理论正应力 根据矩形截面梁受纯弯矩作用时,对其变形效果所作的平面假设,即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切应力(或0=τ),得到主梁纯弯曲CD 段横截面上任一高度处正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为 z i i I y M = 理论σ 其中,M 为CD 段的截面弯矩(常值),z I 为惯性矩, i y 为所求点至中性轴的距 离。 (5)实测正应力 测量时,在主梁的纯弯曲CD 段上取5个不同的等分高度处(1、2、3、4、5),沿着与梁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方向粘贴5个电阻应变片,如图4所示。 在矩形截面梁上粘贴上如图5.3所示的2组电阻应变片,应变片1-5分别贴在横力弯曲区,6-10贴在纯弯曲区,同一组应变片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Page 2 of 10

纯弯曲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实验二:梁的纯弯曲正应力试验 实验目的 1、 测定矩形截面梁在只受弯矩作用的条件下,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随高 度变化的分 布规律,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平面假设的正确性,即 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 小沿高度线性分布。 2、 学习多点静态应变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 ① 贴有电阻应变片的矩形截面钢梁实验装置 ② DH3818静态应变测试仪 1 三、实验原理 (1)受力图 主梁材料为钢梁,矩形截面,弹性模量 E=210GPa 高, 度 h=40.0mm ,宽度 b=15.2mm 。旋动转轮进行加载,压力器借助于下面辅助梁和拉杆(对称分布)的 传递,分解为大小相等的两个集中力分别作用于主梁的 C 、D 截面。对主梁进行 受力分析,得到其受力简图,如图 1 所示。 (2)内力图 分析主梁的受力特点,进行求解并画出其内力图,我们得到 CD 段上的剪力 为零,而弯矩则为常值,因此主梁的 CD 段按理论描述,处于纯弯曲状态。主梁 的内力 简图,如图 2 所示。

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Page 2 of 10 (4)理论正应力 根据矩形截面梁受纯弯矩作用时, 对其变形效果所作的平面假设, 即横截面 上只 有正应力,而没有切应力(或 0 ),得到主梁纯弯曲 CD 段横截面上任一 高度处正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为 M y i i 理论 I I z 其中, M 为 CD 段的截面弯矩(常值) , I z 为惯性矩, y i 为所求点至中性轴的距 离。 (5)实测正应力 测量时,在主梁的纯弯曲 CD 段上取 5 个不同的等分高度处( 1、2、3、4、 5),沿着与梁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方向粘贴 5 个电阻应变片,如图 4所示。 在矩形截面梁上粘贴上如图 5.3所示的 2组电阻应变片,应变片 1-5 分别贴在 横力弯曲区, 6-10 贴在纯弯曲区,同一组应变片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3)弯曲变形效果图(纵向剖面)

纯弯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纯弯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 2. 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3. 测定泊松比m 4. 掌握电测法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备 多功能实验台,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一台,矩形截面梁,游标卡尺三、实验原理 1. 测定弯曲正应力 本实验采用的是用低碳钢制成的矩形截面试件,实验装置简图如下所示。 计算各点的实测应力增量公式:,,,E,,实i实i ,Myi,,,计算各点的理论应力增量公式: iIz 2.测定泊松比 ',,计算泊松比数值: ,, 四、实验步骤 1.测量梁的截面尺寸h和b,力作用点到支座的距离以及各个测点到中性层的距离; 2.根据材料的许用应力和截面尺寸及最大弯矩的位置,估算最大荷载,即:

2bhF,,,,,然后确定量程,分级载荷和载荷重量; max3a 3.接通应变仪电源,分清各测点应变片引线,把各个测点的应变片和公共补偿片接到应变仪的相应通道,调整应变仪零点和灵敏度值; 4.记录荷载为F的初应变,以后每增加一级荷载就记录一次应变值,直至加到 ; Fn 5.按上面步骤再做一次。根据实验数据决定是否再做第三次。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11E,2.1,10梁试件的弹性模量Pa 梁试件的横截面尺寸, 40.20 ?,, 20.70 ? hb 支座到集中力作用点的距离, 90 ? d 各测点到中性层的位置:, 20.1 ? , 10.05 ? , 0 ? yyy312 , 10.05 ? , 20.1 ? yy54 ,6静态电子应变仪读数 (,10)载荷(N) 1点 2点 3点 4点 5点 6点 读数增量读数增量读数增量读数增量读数增量增量读数 F,F ,,,,,,,,, ,,,,,,,,,335566112244 0 0 0 0 0 0 0 492 -27 -12 1 16 26 -10 492 -27 -12 1 16 26 -10 506 -31 -14 1 16 28 -8 998 -58 -26 2 32 54 -18 450 -10 -6 3 8 15 -4 1448 -68 -32 5 40 69 -22 262 -20 -6 1 8 12 -2 ,,,,,, ,,,,,,,F 3561241710 -88 -38 6 48 81 -24 427.5 -22 -9.5 1.5 12 20.25 -6 应变片位置 1点 2点 3点 4点 5点 6点 实验应力值/MPa -4.62 -2.00 0.32 2.52 4.25 -1.26

纯弯曲梁正应力电测实验报告

纯弯曲梁正应力电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纯弯曲梁正应力电测实验,掌握梁的正应力计算方法以及电阻应变计的使用方法,并了解梁的受力特性和变形规律。 二、实验原理 1.梁的受力特性 当梁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内部应力和变形。根据材料力学原理,内部应力可以分为正应力和剪应力。在纯弯曲情况下,梁内部只存在正应力,且沿截面法线方向呈线性分布。 2.电阻应变计 电阻应变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金属材料应变的仪器。当金属材料发生形变时,其电阻值也会发生微小变化。通过测量这种微小变化来计算金属材料的应变值。 3.纯弯曲梁正应力计算公式

在纯弯曲情况下,梁内部只存在正应力。根据受拉或受压状态下截面上某点处的正应力公式: σ = M*y/I 其中,σ为该点处的正应力;M为作用于该点处剪跨截面上侧边缘的弯矩;y为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I为该截面的惯性矩。 三、实验器材和试件 1.器材:纯弯曲梁实验台、电阻应变计、数字万用表等。 2.试件:长度为1.2m,宽度为20mm,厚度为2mm的钢板梁。 四、实验步骤 1.将钢板梁放置在纯弯曲梁实验台上,并调整好实验台的支承距离。 2.将电阻应变计粘贴在梁上,保证其与梁表面紧密贴合,并接好电路。 3.通过旋钮调节实验台施加的力矩大小,使得钢板梁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并记录下此时电阻应变计显示的电压值。

4.重复以上步骤,每次增加一定大小的力矩,直至达到最大载荷或者出现塑性变形等异常情况。 5.根据所得到的数据,计算出不同载荷下钢板梁各点处的正应力值,并绘制出正应力-距离曲线图和载荷-挠度曲线图。 五、实验结果分析 1.正应力-距离曲线图 通过计算所得到的正应力-距离曲线图,可以看出钢板梁内部正应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且呈线性分布。在最大载荷下,梁中心处的正应力最大,约为200MPa。 2.载荷-挠度曲线图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载荷-挠度曲线图,可以看出钢板梁的弯曲刚度随着载荷的增加而降低。当达到最大载荷时,梁发生塑性变形并无法恢复原状。 3.误差分析

纯弯曲实验报告

纯弯曲实验报告 纯弯曲实验报告 引言: 纯弯曲是一种力学现象,指的是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而不产 生拉伸或压缩。它在工程设计和材料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实验旨在 通过纯弯曲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在受力下的弯曲特性,并分析其力学行为。 实验设备与方法: 本实验使用了一台弯曲试验机,以及不同材料的试样。首先,将试样放置在弯 曲试验机的支承上,然后通过加载装置施加一定的力矩,使试样发生弯曲。在 施加力矩的同时,使用应变计测量试样上的应变变化。通过调整力矩的大小和 测量应变的数值,可以得到不同材料的弯曲应力-应变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几种常见的材料进行测试,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材 料和木材。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我们得到了它们的弯曲应力-应变曲线。金属材料的弯曲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线性的趋势,即在一定的应变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这是因为金属材料的晶格结构具有较好的可塑性,能够在受 力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断延展。然而,当应变超过一定范围时,金属材料会发 生断裂,曲线开始下降。这是由于材料内部的晶界滑移和位错运动被过大的应 变所限制,导致材料的强度下降。 与金属材料相比,塑料材料的弯曲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非线性的趋势。在初始阶段,塑料材料的曲线斜率较大,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刚性。然而,随着应变的 增加,曲线逐渐趋于平缓,说明塑料材料在受力下表现出较大的变形能力。这

是由于塑料材料的分子结构较为松散,能够在受力下发生更大的形变。 木材的弯曲应力-应变曲线与金属材料和塑料材料有所不同。木材的曲线呈现出初始阶段的线性增长,然后逐渐趋于平缓。这是由于木材的纤维结构具有较高的韧性,能够在受力下发生较大的变形。然而,随着应变的增加,木材的强度逐渐降低,曲线下降。这是由于木材的纤维结构在受力下会发生断裂,导致木材的强度下降。 结论: 通过纯弯曲实验,我们对不同材料在受力下的弯曲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能够在受力下发生塑性变形;塑料材料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能够在受力下发生更大的形变;木材具有较高的韧性,能够在受力下发生较大的变形。这些结论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本实验仅仅是对纯弯曲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究,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材料的弯曲性能也会有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材料选择和设计。 总之,纯弯曲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力学实验,通过对不同材料在受力下的弯曲特性进行研究,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材料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纯弯曲现象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为实际应用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纯弯曲梁正应力测定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纯弯曲梁正应力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验证平面假设理论和弯曲正应力公式。 2.学习电测应力实验方法。 二、 实验设备 1.简支梁及加载装置。2.电阻应变仪。3.直尺,游标卡尺。 三、 实验原理 根据弯曲梁的平面假设沿着梁横截面高度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应当是直线。为 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在梁的纯弯曲段内粘贴7片电阻应变片:1#、2#、3#、4#、 5#、6#、7#,见指导书中图,由应变仪测出读数即知道沿着梁横面高度的正应力分布规律。 四、 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梁的尺寸b 和h ,用钢尺量梁的支点至力作用点的距离d 。 2.将各点的应变片和温度补偿片以半桥的形式接入应变仪。被测应变片接在AB 上,补偿片接在BC 上。 仪器操作步骤: 1)半桥测量时将D 1DD 2接线柱用连接片连接起来并旋紧。 2)将标准电阻分别与A 、B 、C 接线柱相连。 3)接通电源开关。 4)按下“基零”键仪表显示“0000”或“-0000”(仪表内部已调好)。 5)按下“测量”键,显示测量值,将测量值调到“0000”或“-0000”。 6)按下“标定”键仪表显示-10000附近值,按照所使用应变片灵敏度K=2.17,调节灵敏度使显示为-9221。 7)将“本机、切换”开关置“切换”状态。 主机的 A 、B 、C 接线柱上的标准电阻去掉,将各被测量应变片一端分别与左上对应的各A (A 1~A 7)接线柱相连,公共输出端与一B 接线柱相连,温度补偿片接在B 、C 之间。 被测点(应变片号) 6 4 2 1 3 5 7 接线端子(通道号) 1 2 3 4 5 6 7 8)切换开关, 按次序所有点的平衡都调节在0000或-0000值上。 9)转动手轮,使梁加载荷,逐点测量、记录应变值。 采用增量法加载,每次0.5kN 。注意不能超载。 0.5 kN , 初载荷调零; 1.0 kN , 1.5 kN ,2.0 kN ,2.5 kN ,读出应变值 10)实验结束。卸载,仪器恢复原状。 五、 数据记录和计算 理论计算:I y M =σ 实验计算:ε=σE E=216GPa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测定的实验报告

实验四纯弯曲梁的正应力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测定纯弯曲的梁的正应力分布,验证纯弯正应力公式' 2. 学习电测法。 二. 实验设备: 1. 弯曲实验装置。 2. 电阻应变仪和预调平衡箱。 三. 实验原理及方法: 梁受纯弯曲时,根据平面假设和纵向纤维间无挤压的假设,得纯弯曲时正应力公式: M 在矩形截面梁纯弯曲部分(见图1,CD段),贴有四个

应变片,其中3在中性层上,1,2和4,5分别贴在离中性层为梁高的1/4及上下表面,加载后,梁弯曲变形,由应变 仪可测出个测量点的纵向应变“,可确定横截面上正应力分 布规律。 由单向应变状态胡可定律求出各测点的实验应力: ;「1 =E;1,各测点的理论应力二N按公式:「N =My£算得,将二N和二 d l z 进行比较。 本实验在专门的实验装置上进行,采用砝码或差动螺纹机构进行连续加载。 应变片的连接线采用半桥接线法(如图2),且利用预调平衡箱(图2)。 I- / ";、八乞温度补偿片 工作片

实验预习报告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实验名称:纯弯曲梁的正应力测定 实验目的:1:测定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分布,验证纯弯曲梁 正应力公式。 2:学习电测法。 主要实验仪器:1 :弯曲试验装置。 2:电阻应变仪和预调平衡箱。 主要实验步骤: 一:取一矩形截面的等截面剪支梁AB,其上作用两个对称 的集中力P/2,未加载前,在中间CD段表面画些平行于梁轴线的纵向线和垂直于梁轴线的横向线。加载后在梁的AC和DB两段内,各横截面上有不同的剪力和弯矩M。

二;在矩形截面梁弯曲部分,贴有四个应变片,其中3 在中性层上,1,2,4,5分别在离中性层为梁高的1/4 及上下表面,加载后,梁弯曲变形,由应变仪可测出各测量点的纵向应变,可确定横截面上的应变分布规律。三:记录数据并且处理数据。 四:完成实验报告。

纯弯梁电测实验报告

纯弯梁电测实验报告 纯弯梁电测实验报告 引言: 纯弯梁电测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材料在弯曲条件下的性能和行为。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纯弯梁的应变和位移来分析其受力情况,并探讨不同参数对纯弯梁性能的影响。 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了一台电子测力仪和一根标准的纯弯梁。电子测力仪用于测量纯弯梁上的受力大小,而纯弯梁则是实验的主体,用于承受外力并产生相应的应变和位移。 实验步骤: 1.首先,将纯弯梁放置在实验台上,并将电子测力仪安装在纯弯梁上方的支撑点上。确保测力仪与纯弯梁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2.接下来,通过调整实验台上的调节装置,使纯弯梁处于平衡状态。确保纯弯梁的两端支撑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3.然后,使用电子测力仪对纯弯梁施加一定的外力,并记录下测力仪显示的受力数值。 4.同时,使用应变计对纯弯梁上的应变进行测量,并记录下相应的应变数值。 5.最后,通过测量纯弯梁两端的位移,计算出纯弯梁在受力时的位移量,并记录下位移数值。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纯弯梁的受力大小与外力的施加位置有关。当外力施加在纯弯梁的中心位置时,受力最大;而当外力施加在纯弯梁两端时,受力最小。 2.纯弯梁的应变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加,呈线性关系。应变计的读数可以直接 反映纯弯梁的应变情况。 3.纯弯梁在受力时会发生位移,位移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位移的测量可以 用来评估纯弯梁的刚度和强度。 讨论与分析: 通过对纯弯梁电测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纯弯梁的弯曲性能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不同材料的纯弯梁在受力时呈现 出不同的应变和位移特性,这与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有关。 2.纯弯梁的几何形状对其受力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纯弯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会 影响其刚度和强度,进而影响其应变和位移的大小。 3.纯弯梁的受力性能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预测。通过建立纯弯梁的力学模型,可以计算出纯弯梁在受力时的应变和位移,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验证 模型的准确性。 结论: 本实验通过纯弯梁电测方法,研究了纯弯梁的受力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纯弯 梁的应变和位移与外力的大小和施加位置有关,而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几何形状 则对纯弯梁的受力性能产生影响。通过实验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纯弯 梁的行为和性能,并为相关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参考。 总结: 纯弯梁电测实验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材料弯曲性能的方法。通过测量纯弯梁的应

纯弯梁的弯曲应力测定实验报告

纯弯梁的弯曲应力测定实验报告 使用设备名称与型号 同组人员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值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2.观察正应力与弯矩的线性关系。 3.了解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1.弯曲梁实验装置和贴有电阻应变片的矩形截面钢梁。 2.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YJ28A-P10R (见附录四)和载荷显示仪。 3.直尺。 三、实验原理 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为σ=Z I MY ,式中M 为作用在横截面上的弯矩, Y 为欲求应力点到中性轴Z 的距离,I z 为梁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本实验采用矩形截面钢梁,实验时将梁的支承及载荷情况布置如图6-1所示,梁的CD 段为纯弯曲, 在梁的CD 段某截面不同高度(四等分点)处贴五片电阻应变片,方向平行梁轴,温度补偿片粘贴梁上不受力处,当纯弯梁受载变形时,利用电阻应变仪测出各应变片的应变值(即梁上各纵向应变值)ε实。由于纵向纤维间不互相挤压,故根据单向应力状态的虎克定律求出应力σ实=Eε实。E 为梁所用材料的弹性模量。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同时也可以验证正应力与弯矩的线性关系,采用等量加载来测定沿高度分布的各相应点的应变,每增加等量的载荷 F ,测定各点相应的应变一次,取应变

增量的平均值∆ε实。求出各应力增量∆σ实=E ∆ε实,并与理论值∆σ理=Iz MY ∆进行 比较,其中∆M=21 ∆Fa.,从而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 图6-1纯弯梁示意图 四、实验操作步骤 1.将梁放在实验装置的支座上。注意应尽量使梁受平面弯曲,用尺测量力作用点的位 置及梁的截面尺寸。 2.在确保梁的最大应力小于材料的比例极限σp 前提下,确定加载方案。 3.将梁上各测点的工作应变片逐点连接到应变仪的A 、B 接线柱上,而温度补偿片接在B 、C 接线柱上。按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将应变仪调整好。 4.先加载至初载荷,记录此时各点的应变值,然后每次等量增加载荷ΔF ,逐次测定各点相应的应变值,直到最终载荷终止。卸载后,注意记录各测点的零点漂移。 5.检查实验数据是否与离开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是否与载荷成线形关系,结束工作。

纯弯曲电测实验报告

纯弯曲电测实验报告 篇一:纯弯曲实验报告 Page 1 of 10 Page 2 of 10 Page 3 of 10 Page 4 of 10 Page 5 of 10 篇二:直梁纯弯曲电测实验试验报告 邵阳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直梁纯弯曲电测实验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成绩学院班级学生姓名同组成员指导老师学生学号 一、实验内容和目的:、 1、测定直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 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工式; 3、掌握电测法原理和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规格、型号) 三、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表1.试件相关数据 表2.实验数据记录 四、实验结果计算与分析 1、画出应变布示意图 2、实验计算—

根据测得的各点应变值ε1求出应变增量平均值Δε1,代入胡克定律计算各点的实验应力值,因1με=10-6ε,所以各点实验应变力为σi实=Ε×Δεi×10-63、理论值计算载荷增量为ΔP,弯曲增量ΔM=ΔP·a/2,故各点应力的理论值为:σi理=(ΔM·Yi)/Iz 4、实验值与理论值的比较5、绘制实验应力值和理论力值的分布图 分别认横坐标表示各测点的应力σi实和σi理,以坐标轴表示各点测距梁中性层位置Yi,选用合适的比例绘出应力分布图。 篇三:纯弯曲实验报告 page 1 of 10 page 2 of 10 page 3 of 10 page 4 of 10 page 5 of 10篇二:弯曲实验报告弯曲实验报告 材成1105班 29 张香陈 一、实验目的 测试和了解材料的弯曲角度、机械性能、相对弯曲半径及校正弯曲时的单位压力等因素 对弯曲角的影响及规律。 二、实验原理 坯料在模具内进行弯曲时,靠近凸模的内层金属和远离凸模的外层金属产生了弹—塑性 变。但板料中性层附近的一定范围内,却处于纯弹性变形阶段。因此,弯曲变形一结束,弯

纯弯曲实验报告

Page 1 of 10 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实验二:梁的纯弯曲正应力试验 实验目的 1、 测定矩形截面梁在只受弯矩作用的条件下,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随高 度变化的分 布规律,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平面假设的正确性,即 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 小沿高度线性分布。 2、 学习多点静态应变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 ① 贴有电阻应变片的矩形截面钢梁实验装置 ② DH3818静态应变测试仪 1 三、实验原理 (1)受力图 主梁材料为钢梁,矩形截面,弹性模量 E=210GPa 高, 度 h=40.0mm ,宽度 b=15.2mm 。旋动转轮进行加载,压力器借助于下面辅助梁和拉杆(对称分布)的 传递,分解为大小相等的两个集中力分别作用于主梁的 C 、D 截面。对主梁进行 受力分析,得到其受力简图,如图 1 所示。 (2)内力图 分析主梁的受力特点,进行求解并画出其内力图,我们得到 CD 段上的剪力 为零,而弯矩则为常值,因此主梁的 CD 段按理论描述,处于纯弯曲状态。主梁 的内力 简图,如图 2 所示。

材料力学》课程实验报告纸 Page 2 of 10 (4)理论正应力 根据矩形截面梁受纯弯矩作用时, 对其变形效果所作的平面假设, 即横截面 上只 有正应力,而没有切应力(或 0 ),得到主梁纯弯曲 CD 段横截面上任一 高度处正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为 M y i i 理论 I I z 其中, M 为 CD 段的截面弯矩(常值) , I z 为惯性矩, y i 为所求点至中性轴的距 离。 (5)实测正应力 测量时,在主梁的纯弯曲 CD 段上取 5 个不同的等分高度处( 1、2、3、4、 5),沿着与梁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方向粘贴 5 个电阻应变片,如图 4所示。 在矩形截面梁上粘贴上如图 5.3所示的 2组电阻应变片,应变片 1-5 分别贴在 横力弯曲区, 6-10 贴在纯弯曲区,同一组应变片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3)弯曲变形效果图(纵向剖面)

纯弯曲正应力分布实验报告

纯弯曲正应力分布实验报告 篇一: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用电测法测定梁纯弯曲时沿其横截面高度的正应变(正应力)分布规律; 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3、初步掌握电测方法,掌握1/4桥,1/2桥,全桥的接线方法,并且对试验结果及误差进行比较。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一台; 2、TS3860型静态数字应变仪一台; 3、纯弯曲实验梁一根。 4、温度补偿块一块。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弯曲梁的材料为钢,其弹性模量E=210GPa,泊松比μ=。用手转动实验装置上面的加力手轮,使四点弯上压头压住实验梁,则梁的中间段承受纯弯曲。根据平面假设和纵向纤维间无挤压的假

设,可得到纯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M y Ix 式中:M为弯矩;Ix为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y为所求应力点至中性轴的距离。由上式可知,沿横截面高度正应力按线性规律变化。 实验时采用螺旋推进和机械加载方法,可以连续加载,载荷大小由带拉压传感器的电子测力仪读出。当增加压力?P时,梁的四个受力点处分别增加作用力?P/2,如下图所示。 为了测量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应变分布规律,在梁纯弯曲段的侧面各点沿轴线方向布置了3片应变片,各应变片的粘贴高度见弯曲梁上各点的标注。此外,在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也粘贴了应变片。 如果测得纯弯曲梁在纯弯曲时沿横截面高度各点的轴向应变,则由单向应力状态的虎克定律公式??E?,可求出各

点处的应力实验值。将应力实验值与应力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σ实=Eε 式中E是梁所用材料的弹性模量。 实 图3-16 为确定梁在载荷ΔP的作用下各点的应力,实验时,可采用“增量法”,即每增加等量的载荷ΔP测定各点相应的应变增量一次,取应变增量的平均值Δε 把Δσ实与理论公式算出的应力??式中的M应按下式计算: 实 来依次求出各点应力。 ?? 比较,从而验证公式的正确性,上述理论公?? ?? 四、实验步骤 1 ?Pa (3.16)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