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

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长期处于“低头型”工作的人群以及肌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来说,极易造成颈椎慢性劳损,使患者出现头昏,头痛,颈部活动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中医中药治疗优于西医西药治疗,同时配合完善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1.针灸取穴风池、天枢、颈部夹脊、肩俞、曲池、外关、合谷、后溪,均取患侧,平补平泻手法,可配合艾灸,每次30min,每日1次,8-10次为1个疗程。

2.按摩患者取坐位,用拇指于风府、风池、天宗、曲池、中

渚等穴及颈肩部压痛点、硬结、条索状物等处轻柔的按、揉,采用一指禅推法,以疏通经络继而以推、拿、滚法作用于颈肩部、背及上肢的经筋。

3.牵引法,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为2-5kg,每次牵引时间约30min,每日1-2次,枕颌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缓解症状,且少有不适。牵引重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而灵活掌握。

4.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活血止痛,常用药物为颈痛灵、筋骨痛消丸、颈复康及静滴血塞通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10d为1个疗程。

三、护理

1.生活护理安排病人住向阳房间,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对颈椎病的康复至关重要,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俯卧位不可取,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枕。睡眠形态紊乱者,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失眠者可适当口服安眠药。此外,应加强皮肤护理。

2.心理护理颈椎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病程长,反复难愈,如对本病认识不够,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紧张、焦虑等。

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心理。颈椎病患者一般喜暖怕凉,故安排床位时,一般避开门窗,防止风寒,必要时增加被褥以防止受凉;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行动困难,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应向患者主动介绍适合患者的电动牵引机、颈椎吊带牵引、推拿、针灸等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向患者讲明疾病与心理情志的关系,鼓励患者怡情悦志,安心养病。

3.饮食护理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身体虚弱,故饮食上尽量选择与治疗相协调的食物,忌生冷、寒咸。老年患者多脾胃弱,食少则正气不足,饮食无度又可增加脾胃负担,使脾胃生化不及而食滞内停。故我们要求患者应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嘱患者勿过食肥甘厚味,少饮酒,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

①风寒痹阻:宜进祛风散寒温性食物,如大豆、羊肉、狗肉、胡椒、花椒等。食疗方:鳝鱼汤、当归红枣煲羊肉等。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冷饮,多温热茶饮。

②血瘀气滞:宜进食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食品,如山楂、白萝卜、木耳等。食疗方:醋泡花生等。避免煎炸、肥腻、厚味。

③痰湿阻络:宜进健脾除湿之品,如山药、薏苡仁、赤小豆等。食疗方:冬瓜排骨汤等。忌食辛辣、燥热、肥腻等生痰助湿之品。

④肝肾不足:⑴肝肾阴虚者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

如枸杞子等。药膳方:虫草全鸭汤,忌辛辣香燥之品。⑵肝肾阳虚者宜进食温壮肾阳,补精髓之品:黑豆、核桃、杏仁、腰果等。食疗方:干姜煲羊肉。忌生冷瓜果及寒凉食物。

⑤气血亏虚:宜进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红枣、桂圆等。食疗方:桂圆莲子汤,大枣圆肉煲鸡汤等。

4.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若出现眩晕、肢体麻木、视物不清、心律失常等症状,应积极抢救。

①观察牵引治疗效果。牵引多采用枕颌带牵引法,根据病情轻重采取坐式牵引或卧式牵引,牵引重量从3kg开始,逐渐增加重量,以能耐受为度,最大牵引重量可达10kg.牵引过程中如出现头晕、恶心可减轻重量,如不缓解或症状加重,应暂停牵引。

②颈部推拿时,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手法,多次推拿效果不好者不宜继续推拿。

③由于患者常有手臂放射性疼痛,尽量选择健侧手臂输液,输液时滴速不宜过快,以60滴/min左右为宜,并注意保暖,可在患侧手臂下垫小枕或暖水袋,以减轻疼痛。

④注意病人安全,防止意外受伤。下肢乏力,行走困难者,以及眩晕严重时,应有人陪护,病人入厕时应扶持,防止摔伤。

⑤为预防肌肉萎缩,应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体能锻炼,加强营养,以补益气血,滋养筋骨。

四、康复指导:

(一)体位指导

1.急性期卧床制动,头部前屈,枕头后部垫高,避免患侧卧位,保持上肢上举或抱头等体位,必要时在肩背部垫软垫,进行治疗或移动体位时动作要轻柔。

2.缓解期可适当下床活动,避免快速转头、摇头等动作;卧位时保持头部中立位,枕头水平。

3.康复期可下床进行肩部、上肢活动,在不加重症状的情况下逐渐增大活动范围。

(二)生活起居

1.避免长时间低头劳作,伏案工作时,每隔1~2小时,活动颈部,如仰头或将头枕靠在椅背上或转动头部。

2.座椅高度要适中,以端坐时双脚刚能触及地面为宜。

3.避免长时间半躺在床头,曲颈斜枕看电视、看书。

4.指导睡眠方法,使颈椎在休息状态下维持正常生理曲度,应选用较软的圆枕,宽度应超过肩宽10-20cm,高度以压缩后10-15cm为宜。睡枕的位置应放在枕后方,用以衬托颈生理前曲度,不要放在头枕部,使颈生理曲度改变。

5.注意颈部保暖,防风寒湿邪侵袭。

6.及时防治如咽炎、扁桃体炎、淋巴腺炎等咽喉部疾病。

7.乘车、体育锻炼时做好自我保护,避免头颈部受伤。开车、乘车注意系好安全带或扶好扶手,防止急刹车颈部受伤等,避免头部猛烈扭转。

五、讨论

采用针灸结合按摩、牵引的疗法,扩大椎间隙,使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肿胀,分离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使病变组织修复,是治疗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方法。颈椎病不易根治,随时都可能因动作过猛、用力过度造成损伤或锻炼方法不当而复发,在治疗过程中,密切配合中医护理措施,针对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护理,重视心理护理与功能锻炼在治疗中的作用,并做好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方法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方法 颈椎病,又被称为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间盘脱出、增生性颈椎炎与颈神经根 综合征的统称,是一类随退行性病例发展成基础病症的疾患。在中医上,颈椎病 主要有以下症候:肝肾不足、血瘀气滞、气血亏损、风寒痹阻等。中医讲求辩证 施护,那么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方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了解以下颈 椎病的中医病理,以及具体的症候类型,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颈椎病的中医症候类型及发病机制 站在中医学的角度来看,颈椎病的症候类型主要包括肝肾不足、血瘀气滞、 气血亏损、风寒痹阻、痰湿阻络。其中肝肾不足,会引起肢体麻木、头晕目眩、 失眠多梦,脉弦,舌红少苔。血瘀气滞会伴有上肢与颈肩部刺痛,脉滑,舌暗。 气血亏损会引发心悸气短、身体乏力、面色苍白、四肢麻木,脉细弱。风寒痹阻 会造成颈部僵硬、恶寒畏风,而且上肢与颈肩部窜痛麻木,疼痛剧烈,活动不利索。脉紧,舌淡红,舌苔较薄。痰湿阻络会导致四肢麻木、纳呆、头重,脉滑。 舌呈暗红色。 颈椎病常见群体 (1)不恰当的姿势。不良姿势的陋习为颈椎病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比如哪 些经常卧在车上睡觉、坐在车上看书、长期坐位睡觉等群体,在他们进入睡眠后,肌肉的保护作用相对较差,容易损伤颈部。

(2)上班族。长期坐办公室与低头看书的群体,极易患上颈椎病,导致局 部过度活动,而损伤到肌肉韧带。 (3)颈部外伤。只是单纯的头部外伤并非是直接导致颈椎病的主要因素, 然而缺失引起或伴发颈椎病的关键因素。部分患者由于存在颈椎骨质增生的情况,颈椎间盘膨出,软组织发生了病变,从而使颈椎管处在狭窄状态。外伤因素的诱导,还会发生局部瘫痪的情形。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方法 (1)放血疗法。放血疗法又称作针刺放血治疗法,通过针具刺破患者特定 的穴位,释放一定量的血液。这样有助于气血运行通畅,没有阻碍。取肩井和大 椎为主穴,也可以搭配痛点放血的方法,同样能够收获良好的疗效。这种放血疗 法适用于痰淤互结型、风寒湿痹阻型等颈椎病患者。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适用,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的病症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采用放血疗法可以起到缓解麻木、调理气血、促邪外出和疏经通络等作用。 (2)刮痧疗法和拔火罐疗法。自古就有扁鹊刮骨疗毒的美称,在中国传统 的疗法中,刮痧疗法有着独特的优势。针对颈椎病,刮痧疗法利用指定穴位的刮 痧疗法,可以对患者痛处局部的微循环进行改善,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活 血化瘀、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等作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技能,增强患者机体 本身可能存在的抗病能力,进而实现扶正祛邪的目的。而拔火罐也是我国传统的 自然疗法之一,其用杯子或罐子当作治疗工具,依靠挤压和热力的原理,排除杯 罐中的空气,产生负压,让杯罐牢牢的吸附在患者身体皮肤特定的部位,能够起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 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逐渐升高的发病率和向年轻化发展,使得青年人就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标签: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1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恶心、呕吐、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4 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 4.1 情志护理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患者,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2 饮食调护加强营养,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藥饮食调理食膳。气滞血瘀证: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瓜果等还可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寒湿证:食温热祛风寒食品,瘦肉,猪牛蹄筋,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湿热证: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中医名称:项痹西医名称:颈椎病 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 1、颈肩痛 2、颈部活动受限 3、手指麻木 4、头晕、恶心 5、瘫痪 三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 四.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五、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 1、保守治疗 (1)脊柱(定点)旋转手法 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并做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针灸疗法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露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注意保暖。

④剧烈运动或未进食者应休息后在治疗。 (3)牵引疗法 ①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讲解牵引的原理使患者有一定了解。 ②牵引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牵引的力度。 ③牵引后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4)拔火罐 ①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原理,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②根据治疗部位和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不同,选择合适的火罐。 ③操作过程中严防酒精过多致酒精燃烧时间长或滴落,导致烫伤或烧伤皮肤。 ④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⑤操作完毕,对于皮肤淤青情况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5)红外偏振光 ①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了解其工作原理。 ②操作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反应,以防烫伤。 ③指导患者不可随意调整机器工作时间及状态。 ④操作完毕嘱患者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 2、微创手术治疗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病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刺激和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等,引起颈肩臂痛、眩晕、瘫痪等一系列病症。 一、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发病史、诱发因素及与体位的关系。 (2)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客观进行疼痛评分。 (3)评估患者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证候:颈、肩、上肢窜痛及麻木,以痛为主,颈部活动不利、僵硬、怕风惧寒。舌质淡红,昔薄白,脉弦紧。此型多见于颈椎病之急性发作期。 ②气滞血瘀证 证候:颈肩部、上肢刺痛,痛有定处,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③痰湿阻络证。 证候:颈肩臂痛,肢体麻木,头重头晕,四肢倦怠,乏力,暧恶痰涎,纳差。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④肝肾不足证。

证候: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脸热咽干,腰膝酸软,肢体麻木,步履蹒跚甚至瘫痪,二便失控。舌红绛,苔少,脉弦细。 ⑤气血亏虚证。 证候: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息乏力。舌质淡,苔少,脉细弱。 二、护理要点 (1)按疼痛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居室温湿度适宜,安静,空气流通。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 (3)被褥厚薄适宜,枕头高度以一拳高为宜,避免颈部悬空。 (4)急性发作期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出现压疮。 (5)患者避免长期伏案工作,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6)指导惠者正确使用颈围及进行功能锻炼。 (7)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患者痹痛、眩晕的部位、性质、时间、诱发因素。 ②观察患者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③观察患者情志变化、饮食状况。 ④应用疼痛评分工具对患者的疼痛及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做好记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 正文: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1 病因: 颈椎病是指颈椎受到损伤或病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多种多样,如颈椎长期受力过重、颈椎受到外伤、颈椎退行性改变等。 1.2 发病机制: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颈椎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受阻等问题,导致颈椎局部气血不足,形成瘀血、痹阻等。此外,颈椎周围肌肉的紧张和痉挛也是导致患者症状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临床表现: 2.1 颈部疼痛: 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疼痛可放射至肩部、上肢,甚至头部。 2.2 运动受限:

患者颈椎活动范围受限,转动和屈伸颈部时感到僵硬和疼痛。 2.3 头晕和眩晕: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晕、眩晕等症状。 2.4 颈部肌肉紧张和痉挛: 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常常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肌肉痉挛明显。 三、中医护理方法: 3.1 中药调理: 使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如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药物 配方,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 3.2 针灸治疗: 对于轻度颈椎病患者,可以采用针灸疗法。通过调理气血,缓解瘀血和痹阻,以达到改善症状的效果。 3.3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疗法,通过按摩颈椎周围的 肌肉和筋脉,可以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肌肉紧张问题。 3.4 膏方外敷:

通过选用适当的外用药膏,对颈椎病患者颈部进行外敷治疗,可以改善局部气血循环,缓解病症。 四、预防与康复: 4.1 生活习惯: 需要改善日常生活中的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翻 看手机或电脑等行为,以减轻颈椎的负担。 4.2 适当运动: 通过适当的颈部运动、颈椎拉伸等动作,可以增强颈椎周 围肌肉的力量,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4.3 药物预防: 对于有家族遗传史或其他高风险群体,可以考虑使用中药 进行预防,以减少颈椎病的发生。 4.4 康复锻炼: 对于已经患有颈椎病的患者,可以采用一些康复锻炼方法,如颈椎拉伸操、颈椎按摩操等,帮助恢复颈椎功能。 附件:无 法律名词及注释: - 颈椎病:指颈椎受到损伤或病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三)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评估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外敷、针灸、牵引等治疗次数。 3.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4.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5.遵医嘱行中药外敷、针灸、灸法、热奄包、中药熏蒸、推拿、红外线、中、低频等治疗。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外敷、理疗、电针、热奄包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三)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5.遵医嘱进行中药外敷、中药熏蒸、针灸、艾灸、红外线等治疗,注意防烫伤。 (四)头晕 1.评估头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头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颈椎病(项痹病)护理常规

颈椎病(项痹病)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1.颈项部酸痛不适、僵硬,有时伴有头晕。 2.单侧或双上肢酸痛、麻木,并放射至双手部,上肢及手部无力。 3.严重者可有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肌肉萎缩,大小便困难或瘫痪。 【护理评估】 1.评估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 2.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3.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4.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5.评估夜寐情况。 6.辨证分型:风寒痹阻型、血瘀气滞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附一)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临证(症)施护 1.颈肩疼痛 (1)慎起居、避风寒。 (2)遵医嘱予拔火罐、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3)做好颈椎牵引的护理。(附二) (4)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2.眩晕 (1)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2)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3)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附三) 3.肢体麻木 (1)麻木肢体做好保暖。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 4.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 (2)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 (3)遵医嘱进行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疗,注意防烫伤。 5.不寐 (1)保持病房安静、整洁。 (2)枕头高度适宜,避免颈部悬空。 (3)睡前服热牛奶、温水泡脚,不宜饮浓茶或咖啡。 (4)遵医嘱行耳穴贴压(耳穴埋豆)等治疗。 (5)遵医嘱应用镇静安神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三)饮食护理 1.风寒痹阻:宜进祛风散寒之品,如羊肉、大豆、花椒等。食疗方:鳝鱼汤等。忌生冷瓜果及凉性食物,多温热茶饮。 2.血瘀气滞:宜进活血化瘀之品,如白萝卜、木耳等。食疗方:醋泡花生等。 3.痰湿阻络:宜进健脾除湿之品,如山药、薏苡仁、赤小豆等。食疗方:冬瓜排骨汤等。 4.肝肾不足: (1)肝肾阴虚者宜进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等。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 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长期处于“低头型”工作的人群以及肌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来说,极易造成颈椎慢性劳损,使患者出现头昏,头痛,颈部活动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中医中药治疗优于西医西药治疗,同时配合完善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1.针灸取穴风池、天枢、颈部夹脊、肩俞、曲池、外关、合谷、后溪,均取患侧,平补平泻手法,可配合艾灸,每次30min,每日1次,8-10次为1个疗程。 2.按摩患者取坐位,用拇指于风府、风池、天宗、曲池、中

渚等穴及颈肩部压痛点、硬结、条索状物等处轻柔的按、揉,采用一指禅推法,以疏通经络继而以推、拿、滚法作用于颈肩部、背及上肢的经筋。 3.牵引法,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为2-5kg,每次牵引时间约30min,每日1-2次,枕颌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缓解症状,且少有不适。牵引重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而灵活掌握。 4.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活血止痛,常用药物为颈痛灵、筋骨痛消丸、颈复康及静滴血塞通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10d为1个疗程。 三、护理 1.生活护理安排病人住向阳房间,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对颈椎病的康复至关重要,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俯卧位不可取,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枕。睡眠形态紊乱者,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失眠者可适当口服安眠药。此外,应加强皮肤护理。 2.心理护理颈椎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病程长,反复难愈,如对本病认识不够,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紧张、焦虑等。

护士资格中医护理知识点:颈椎病

护士资格中医护理知识点:颈椎病护士资格中医护理知识点: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而出现相应的症状与体征。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的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其患病男女之比约为6:1。本病属中医学“项痹”范畴。 一、护理评估 1、评估颈椎病的原因 (1)颈椎间盘退变椎间盘变性使椎间盘处于松弛状态,向四周膨隆或向后突出,直接刺激相邻的脊、神经、血管;椎间盘变性引起椎体、椎间关节等变性、增生、钙化,最后压迫、刺激脊髓、神经、血管。 (2)发育性因素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3)慢性劳损中年人劳损加速退变进程。 (4)外伤外力致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 2、评估颈椎病的病位主要在颈、肩、四肢,但与肝、肾两脏关系密切。 3、评估颈椎病的病性内因为肝肾不足、颈脊筋骨痿软;外因为六邪侵袭、毒邪感染。 (1)风寒湿型风寒湿邪侵袭,经络阻滞,寒凝气滞,气机不得宣通则痛,风寒甚者,局部多表现为僵硬、酸痛,固定不移,活动不利;风湿甚者,痛处重着,麻木不仁。

(2)气滞血瘀经脉不遂,血运受阻为瘀,瘀阻不通见刺痛且痛处 固定、麻木。 (3)痰湿阻络脾虚湿困,痰湿中阻,闭塞经络,蒙蔽清阳,故头 晕目眩,头重如裹;痰阻中焦使气机不利,故胸闷泛恶、纳呆。 (4)肝肾不足肝血不足、肾精衰少,骨髓生化乏源,不能濡养筋骨,肾精不足,不能上充于脑,故眩晕头痛;肾开窃于耳,肾虚则耳 鸣耳聋;偏阴虚者,阴虚生内热,故面红目赤,舌红少津。 (5)气血亏虚脾肾两亏,阴血亏虚,肌肉失养,气血不能上荣头面,故面色苍白;气虚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濡养,故头晕目眩,气 血两亏不能荣运周身,故气短乏力。 4、评估颈椎病的病程颈椎病的症状与发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个人的体质有一定的关系。多数起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初期能 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影响工作 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病情常有反复,多与过度疲劳、受凉、感染 有关。颈椎病手术仅适应于极少数经严格的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且 有明显颈脊髓受压或有严重的神经根受压者。 二、常见护理问题 1、焦虑——与病人对手术治疗的程序不了解和对疾病的预后担 忧等因素有关。 2、自理能力缺陷——与下肢疼痛、牵引治疗和神经受压等因素 有关。 3、舒适的改变——与神经受压和肌肉痉挛等因素有关。 4、排泄形态的改变——与马尾神经受压和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 5、有效牵引失效能降低的可能——与病人缺乏维持有效牵引方 面的知识以及病人不配合等因素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局部长期受压、牵引有关。 7、潜在并发症——肌肉萎缩、神经根粘连。

中医综合护理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综合护理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颈椎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临床表现症状多种多样,如颈部疼痛、僵硬、头晕、头痛、肩背痛等。中医综合护理是指结合中医特点和现代医学技术,从整体、特异、常规、逆向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治疗和康复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中医综合护理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一、中医综合护理的概念 中医综合护理是指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与现代医学技术有机结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管理策略,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预防、治疗、恢复和康复功能的过程。 1、评估病情: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脉象、舌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中草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中草药配方,治疗颈椎病患者。比如,在缓解肌肉疼痛方面,可选用当归、虎杖、川芎等药物;减轻炎症反应,则可选择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药物。 3、针灸治疗:针灸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的疼痛和僵硬,提高患者自我康复的能力。常用穴位有天枢、风池、颈下眼等。 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患者的肌肉疼痛。推拿按摩时,应注意力度适当,不可过度,以免加重病情。 5、呼吸运动疗法:呼吸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的全身代谢功能,降低局部肌肉、骨骼的紧张度,提高患者免疫力。呼吸运动疗法包含深呼吸、腹式呼吸、吸气憋气、戴住平衡式呼吸等。 中医综合护理可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相关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根据临床疗效,该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数据表明,中医综合护理应用后,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协同作用,使得患者全面康复速度加快。 1、应遵循“安全、有序、科学、规范”原则,避免不当操作。 2、中医综合护理过程应尊重患者的意愿,让患者了解并自愿参与,保证治疗的合理性。 3、医护人员应掌握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操作技巧,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患者的不适甚至加重病情。 4、中医综合护理应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各自发挥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综合疗法保守治疗100例颈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经验分析

中医综合疗法保守治疗100例颈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经验分析 中医综合疗法是一种以中医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综合运用中医药、针灸、推拿、理疗等手段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将从护理的角度出发,结合临床护理体会,对中医综合疗法保守治疗100例颈椎病的经验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护理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在进行护理工作前,护士要对颈椎病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和了解,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中医综合疗法的具体操作技术等。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护士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临床护理工作。 2.熟悉病情特点。护士要对颈椎病患者的病情特点有充分的了解,包括病程、症状、体征、合并症等。只有了解了患者的病情特点,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和进行个性化护理。 3.熟悉中医综合疗法。护士要深入了解中医综合疗法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技术,包括中药熏洗、针灸、推拿、理疗等操作技术。只有了解了中医综合疗法的具体操作技术,才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 二、护理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1.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患者接受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过程中,护士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包括配合医生进行针灸操作、推拿操作、理疗操作等。在治疗过程中,护士要根据医嘱要求,及时调配相关药物和器械,并在治疗结束后帮助患者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 2.做好康复指导。颈椎病患者在接受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后,需要做好康复指导工作。护士要向患者和家属做好相关的康复指导工作,包括日常生活护理、运动锻炼、饮食调理等。只有在家庭中做好了康复指导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巩固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 3.加强心理疏导。颈椎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疼痛和不适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乐观的心态,增强治疗的信心。护士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防止心理问题影响治疗效果。 4.保持床位清洁。在患者接受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的过程中,护士要定期对患者床位进行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床位的整洁。只有保持了床位的清洁,才能够减少患者的交叉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最新 中医护理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精品

中医护理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1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给予辅助检查并评估其病情,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治愈后安排患者出院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其中包括中医药辨证治疗、特色治疗、西医治疗、中医护理措施、康复治疗等。①气滞血瘀型:首先使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以减轻疼痛感,再以颈围保护其颈部。处于急性期时,尽量使患者卧床休息,而在缓解期时,则使患者保持一定频率的下地行走运动,以锻炼其上肢与颈部肌肉。同时,以活血化瘀膏对患者的颈部进行热熨,并配合频谱和激光止痛。饮食方面应以清淡易消化且活血化瘀的食物为主,如猪脚筋汤等。②虚寒型: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干燥、暖和;患者可通过温水泡脚保持四肢暖和,并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以适当力度敲打麻木的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以中药熏蒸或热熨肩部。饮食方面应以化痰益气温阳类食物为主,如黄芪巴戟杜仲猪脑汤等。③风寒湿型:护理人员应将病房调至偏暖温度,对颈部进行保暖,避免淋雨或风吹受寒。饮食方面应以活血养血和祛风散寒的食物为主,如人参蛇肉汤等,应热服中药。④湿火型:医护人员应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消除或转移患者的紧张、烦躁情绪,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协助患者进行颈部运动,如耸肩和左右转动等。饮食方面应以舒筋活络和清热利湿的食物为主,如白茅根猪骨汤,应凉服中药。 1.1疗效评判标准疗效判定: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疗效进行判定。患者所有表征消失,肌力恢复正常,上肢和颈部功能恢复正常且可以参与正常的工作或劳动即为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疼痛感减轻,颈部和上肢功能有明显改善即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上肢功能有所提升即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加重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自拟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健康知识问卷评价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分为三个等级:优、良、中。 1.2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过治疗,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颈椎病中医护理

颈椎病中医护理 关键词:颈椎病的中医护理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椎间关节退变,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椎、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头、颈、肩、上肢疼痛、麻木及肌肉萎缩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但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具有发生年龄化、治疗后易复发等特点。中药认为颈椎病是因颈项部长期劳累,感受外邪,动作受度,使项部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所致。中医治疗原则是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疏风散寒。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颈椎病患者42例,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3周6年。临床症状多见颈部疼痛、僵硬,转动不灵活,一侧或双侧肢体麻木疼痛,患肢肌力减弱,体征有颈部棘突压痛(+),颈肌紧张,颈部活动受限,压颈或颈神经根紧张试验(+),患肢痛觉及腱反射减弱。X线、CT或MRI可明确诊断。经过采用针灸、牵引治疗和中医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时间为4~30天,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工作和生活恢复正常)36例;好转(症状明显减轻,偶有头晕或颈背部酸痛,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4例;无效(症状明显改善)2例,总有效率95.24%。【辩证分型】: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症: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症: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舌暗红,苔厚腻,脉滑。 4、肝肾不足症:眩晕头痛,耳鸣耳聋,睡眠多梦,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眩。5气血亏虚症: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倦怠乏力。舌淡少苔,脉细弱。【辩证施护】 1、风寒痹阻型:此患者恶寒喜暖得热则舒,应住在温暖、向阳避风干燥的房间, 每遇阴雨潮湿气候要提高室温以驱散潮气,注意保暖,不宜在寒冷或阴雨潮湿天气倒室外活动,以防加重病情。夏季勿固定吹风扇及使用空调,局部保暖,痰湿阻络型: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尽量避免大喜大悲的过度精神刺激。 防起居劳累,日常生活要有规律,对气候的急骤变化要注意调适,防止过热过冷刺激,避免过重的劳动,以严防跌倒。节制饮食对肥甘生痰动火及烟酸辣刺激食物要加以限制,身体肥胖之人要控制食量,饮食宜清淡多食果疏保持大便通畅。 2、气血亏虚型:嘱患者变换体位动作宜慢,注意多卧床休息,闭目养神,避免 头部转动、切勿摇动床架,并观察血瘀发作时间、程度、性质及血压变化作好记录,症状好转后可适当锻炼身体,指导病人颈椎操或颈椎牵引, 3、肝肾不足:患者多畏寒喜暖,应住安静温暖避风房间。光线宜暗,避免噪音, 头部是突发的强音刺激。失眠患者每晚按时睡觉,睡前用热水泡脚,饮服热牛奶,热水困难可予耳穴压豆,取交感、神门等穴,轻轻按揉3-5分钟,按摩双足涌泉穴。 4、血瘀气滞型:适当加强颈肩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可予热奄包热敷减轻疼痛。 配合针灸按摩等治疗。 5、痰湿阻络型: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尽量避免大喜大悲的过度精神刺激。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