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有效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的策略研究

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有效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的策略研究

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有效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的策略研究
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有效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的策略研究

《促进农村中段留守儿童有效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的策略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当地经济条件落后,大部分农民只能外出务工或经商。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对这些孩子完成数学家庭作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以下情况:

(1)完成作业的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由于这些孩子从小缺乏基本的父母教育,对学习、作业的认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在面对数学家庭作业的时候,通常都是抱着一种应付了事的心理态度,一心只想着把“空”填满就可以玩了。不但在审题上粗心大意,更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去认真思考,完成后也不会去做检查。还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连应付了事的心都没有,干脆不完成家庭作业。

(2)完成作业的信心不足。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很多留守儿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这种消极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比如使他们在完成作业上缺乏自信心。在遇到一些难以完成的作业题的时候,很多留守学生要么就是不做,要么就是乱写一通,应付老师检查。因为在他们始终认为不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这种情况出现得越多,留守儿童完成作业的信心

就会越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完成作业时自制力不够。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与管教,在完成作业时情绪很难平静下来,一心想着玩耍,往往都是粗心大意、匆匆忙忙的完成家庭作业。有些甚至是作业还没完成,就直接跑去玩了。

鉴于以上情况,特成立课题组对《促进留守儿童有效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的策略》进行研究。

2、研究本课题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完成数学家庭作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针对原因作出研究的对策,促使学生能有效的完成家庭作业。

3.课题界定

指在农村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麻林小学三、四年级),年龄大约9到12岁。这类学生缺少父母的呵护和约束,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不够,自制能力较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途径及方法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农村中段留守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研究他们不能有效的完成家庭作业的原因,针对原因作出研究对策,促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完成数学家庭作业,提高学生的自觉学习的能力。

2.期望取得以下效果

(1)使他们在做数学作业时能端正态度,认真做好每一次数学作业,对于每一道题都能做到,仔细读题,认真思考。

(2)让他们能对学习数学以及完成数学作业建立起足够的自信,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即使没有父母的辅导,自己也能将数学家庭作业完成得很好。

3.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研究本校中段留守学生为主,教师先调查学生不能有效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全方面的对学生完成数学家庭作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寻求促进农村中段留守儿童有效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的策略。

4.研究途径

本课题通过对农村中段留守儿童完成数学家庭作业情况的调查,经过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农村小学中段学生不能有效完成家庭作业的原因,根据原因来拟定培养的方案和具体操作方法,结合方案进行具体实验,形成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研究报告。

5.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中段留守儿童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原因。

(2)个案研究法:对农村中段留守儿童个别案例进行研究,询问原因等方式进行研究。

(3)分类研究法:将农村中段留守儿童不能有效完成数学家

庭作业的按情况不同的进行分类,对他们分别进行研究。

(4)家校结合研究法:通过和监护人进行联系,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在家情况的反馈等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原因,进行研究。

(5)实验验证法:找出原因后,通过分析研究,确定方案、策略及方法,在进行实践、验证方法是否可行。

(6)经验总结:在了解掌握农村中段留守儿童完成数学作业的情况之后,通过课题组进行分析、研究,并拟定相应的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实验、具体操作,结合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和改进方案,形成研究资料,对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形成研究报告。

三、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周期为九个月,(2014年3月——2014年11月)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4年3月——2014年3月)

1.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的内容,制定实施方案。

2.课题组人员分工。

3.申请开题,做好开题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4年10月)。

1.对农村中段留守儿童完成数学作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确立培养农村中段留守儿童有效完成数学作业的策略的方案。

2.根据课题组分工,对促进农村中段留守儿童有效的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的策略的实施方案进行实验,具体操作。

3.通过实验,具体操作,对所形成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完成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1月)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成果送审。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初探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初探 贵州省遵义县新舟中学高正伟 近些年来,农村贫困地区青壮年夫妇同时外出务工者普遍增多,而他们的孩子(留守儿童)却留在家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亲友邻居代为照管(即监护人),父母外出挣钱,孩子由祖辈监管,这种隔代教育不但使家庭教育陷入困境,而且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 那么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呢? 首先,留守儿童监护人思想落后。在这些老人中,大多数认为农村孩子不会有出息,只要能写几个字,能算帐就行了;有了认为现在大学毕业生无工作的人很多,倒不如早打工早挣钱,还有的则认为在农村“养儿就是为防老”,为“官”是城里人或有权势者的事,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动力、缺乏后劲,更缺乏责任感。 第二,留守儿童监护人能力太差。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是60岁以上的祖辈,年老体弱多病少文化,还要监管三到七个孩子,连吃饭、穿衣也管不完,还能谈什么家庭教育? 第三,不少老人对留守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百般呵护,生怕不能在儿女面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呢?虽也时刻挂念着孩子,但远隔万水千山,无所事从,有的一年半载还给孩子打次电话、写封信,有的则两三年不回家,孩子的亲情何在?父爱、母爱所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何在?因此,带给留守儿童的是恐惧、孤僻、空虚,对人对事怀有敌意,学习上放任自流,生活上忧虑麻木,有的逃学结伴出走,有的违法偷窃行凶……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着非留守儿童的成长进步,因此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要肩负“指导家教、优化家教环境育人”的重担。 首先,是定期召开家长(或留守儿童监护人)会,班主任向学生家长通报学校、班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通报学生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做到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是及时家访,既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行为表现等情况,也向家长提出家教方面的建议或意见,告诫家长与学校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三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老师与家长签订家校教育责任书,公开学校及校长、班主任的电话号码,登记家长和监护人的工作单位和住宅电话,以便及时沟通家校教育,掌握学生双向表现,统一家校教育口径。四是请家长到学校与孩子一道听课,观看孩子作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心理,体验学校教育。五是不定期举办家庭座谈会,请优生家长讲述自己家庭教育的教训和经验,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当然,教育的重点在学校,学校要对留守儿童付出真正的、无形的关爱。 作为学校,首先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机制,比如学校安排专(兼)职学生生活指导教师,管理、指导他们吃、住、睡等安全问题。各班级建立留守儿童特别小队,指导留守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受伤的心理,补偿留守儿童的亲情和父母的爱。以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与孤僻;二是全面开展红领巾帮扶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结对帮扶活动,鼓励他们结伴同进,在班级为留守儿童的生日唱支歌,送小礼品,在学校组织留守儿童“三学会”我能行才艺展示或竞赛活动,把集体的温暖和自信心带给留守儿童,还可以建立儿童心理信箱和班志、图书桢等,让留守儿童心里话有处说,成绩有地方记载,看书有地方借阅,班主任还可以指导留守儿童半月给父母打次电话,一月写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农村,由夫妻中的一方留下照顾,夫妻均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留守儿童”。而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 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 改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亲情和 家庭教育的缺失。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的关键所在。因此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问题之一:留守儿童教育主体的变更。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 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 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 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

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 场上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不便或者不善于对孩子进行管理教育,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致使部分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如:迟到、早退、旷课、厌学、逃学;喜欢进网吧、游戏厅,以解孤独苦闷;吸烟、酗酒、撒谎等。 问题之二: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 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 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是,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留 守家庭或者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 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 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 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如笔者牵手的湘乡市小学五年级小 女孩刘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孩 子非常胆小,自我封闭,自我防备意识强。我们驱车两小时到他家看 她,她很少讲话,几乎没有情感交流。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 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而代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7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教材内容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有效”就是在教师讲解之后或者一段时间内,学生得到了进步或者发展,可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水平.有效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更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之前陈旧的教育思想理念已经不适合用来教育新一代的学生,所以,新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如何使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成功理解教材内容是数学有效教学的目的所在,数学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个人成绩,而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呢?对此,我浅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创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有一颗好奇的心,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材内容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圆的认识”第一节课中,为了使学生更加理解“圆”这个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件,在课件中播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圆,例如,“硬币”“钟面”“自行车轮”等常见事物,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圆。用“钟面”引导学生“圆心"的概念,找到圆心确定一条半径就可以画出一个正圆形。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轮子要用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呢?”学生自主思考,将圆形与其他图形相对比,以此得出答案结果,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实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把教材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不确定的因素往往容易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只有做到正确地处理,才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与和谐,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尊重学生的问题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思维比较分散,容易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也许教师的一个词就可以使学生联想出许多与之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教师不可能预设的到,那么,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所有的解决方案都要建立在尊重学生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的影响,也许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并不十分切合,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运用正确的处理手段,在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打击学生对于提问主动性的情况下,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 2。为学生留一些空间

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

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 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学生的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建立有效的教育网络,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教育孩子,尤其是家庭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向我们这样农村不发达地区,只能以打工增收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随着打工潮流的出现,农村大多数的青壮年基本上到各大发达城市打工,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这些留守儿童基本上是由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负责他们的。而这些老人的观点和他们自身的素质,导致这些留守的儿童在家里的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障碍,同时也使得这些留守儿童的客观上的也导致了他们在家庭的教育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认为针对这些留守儿童,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给予更多的爱,使留守儿童能感受的爱的关怀,从而使他们能感受的爱的存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 一、家庭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根据留守儿童在家里的情况,再结合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亲疏关系,将监护类型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戚朋友监护、同辈监护、自我监护。在监护方式上,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所占比重较大,亲戚朋友监护次之。由于监护人身份及他们在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地位不同,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二) 单亲监护 1. 母亲单方监护,虽然母亲单方监护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与留守前差不多,但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由于城市和农村生活差距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母亲改变生活面貌的愿望异常强烈,但条件所限只能将欲望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家除读书学习外什么事都不让做,在校学习成绩必须名列前茅。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有部分孩子尽了最大努力仍与母亲的要求相差甚远,结果打击孩子学习自信,致使学习兴趣下降,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留守儿童母亲只重视了智力教育,孩子的身体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动手能力不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更不能在社会环境中锻炼自己。 (2) 由于农村原有重男轻女错误思想的影响,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远不及父亲。而现在学生的课程结构变化大,留守儿童母亲对教材把握以及对孩子学习辅导的技能有限,加之农活负担重,时常心烦气躁,极易冲动,缺乏足够的耐心,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冷静思考,常常大声呵斥甚至体罚孩子,造成亲子关系紧张。母亲单方监护的留守儿童中,很多学生由于学习达不到母亲的要求而多次受到惩罚,这些孩子大多表现出恐惧不安、胆小、自卑等特点。有的反而促使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逐渐养成偷懒、撒谎、逃学的毛病。甚至有的母亲也好玩,随学生的作息时间进茶铺或参与赌博用来消磨时间,给孩子也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2. 父亲单方监护 (1) 虽然父亲对孩子学习的辅导能力强于母亲,但由于农村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固定化分工和男性性格特点,父亲对孩子的生活不能悉心照料,对孩子的学习监督也并不乐观。父亲单方监护的留守儿童的饮食健康、生活卫生及学习均不容乐观。 (2) 父亲和孩子的交流沟通太少,对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人际交往的能力,导致行为偏差。在心理交流方面,留守儿童父亲将儿童心理问题忽视;在生理问题上碍于伦理,羞于启齿;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专横独断,只教育子女怎么做,而不帮助子女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志向方面,简单归结为现在好好学,将来上大学,才有出路。志向过高过远,不切实际,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则导致行为出现偏差,这样无异于揠苗助长。(3)父亲行为方式简单粗暴 (三) 隔代监护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13468262.html,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 作者:马晓政 来源:《天津教育·中》2019年第05期 在当今社会,一部分孩子可以在家安然地享受父母长辈的关怀,有漂亮的衣服,精美的玩具,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但这部分孩子不代表全国孩子的生存现状。因为还有部分儿童出生在农村,父母常年在大城市打工,他们只能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他们年少当家,自己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怀,他们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的陪伴和教育,这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基于,我结合多年农村支教经验,谈一谈如何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期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采取家庭访问,了解学生家庭情况 留守儿童的问题虽然体现在每一个儿童身上,但背后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原因。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与爷爷奶奶等生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导致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当这部分儿童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可以采取家庭访问的方式进行了解,有助于对症下药地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家庭访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李同学最近在上课时容易犯困,听讲时也容易打瞌睡。而在以前,小李一直是学习很积极的学生。我意识到他可能家中发生了什么事。作为这个班级的任课教师,我询问他最近的学习状态,他没有和我说原因。因此,我决定在周六去小李家进行家庭访问。在去之前,我想好了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想好了该如何与小李的父母进行交谈。 到了小李家,我发现,小李在照顾腿受伤的爷爷。看我来了,他很惊讶。爷爷告诉我,小李的父母外出打工了,家里就他们爷孙俩,前几天他腿摔伤了,辛苦小李整天照顾他。听了爷爷的话,我明白了为什么小李上课容易打瞌睡。通过这次家庭访问,我了解了小李的家庭情况,告诉他如果爷爷需要照顾,可以免去他平时在班级的打扫活动,等爷爷腿伤痊愈了再进行值日生活动。 二、注重日常交流,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由于留守儿童的接触对象主要是同学和自己的爷爷奶奶等长辈,他们对于教师更多是一种又爱又怕的态度。这就导致留守儿童在出现问题时,不敢或者不好意思和教师倾诉,害怕与教师交流。因此,教师要注重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的交流,打消留守儿童对教师的恐惧感,与他们

浅谈如何有效布置小学数学家庭作业

浅谈如何有效布置小学数学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追求轻负高质的今天,提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大呼声。如何让家庭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家庭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布置的家庭作业要讲究“生活”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因此,家庭作业的设计,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感到喜闻乐见。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的安排学生的作业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调查:1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袋黄酒、一个鸡蛋等的重量。(3)和爸爸妈妈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花生大约有多少粒?然后称一称,数一数。从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布置的家庭作业要讲究“实践”性 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因此,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应该活动化、具有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探索、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完善知识建构。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操作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布置的家庭作业要讲究“阅读”性 新教材注重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从一年级开始就以生动有趣、易于阅读的形式,以“你知道吗?”为题,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发现、数学史的知识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呈现,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除了课堂上充分利用数学新教材的文化特性,让学生切实领会到数学的文化价值外,在课后,可布置学生形式多样的综合性作业。 让学生在作业中激发探索热情,发展思维能力,陶冶性情,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根据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筛选,以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标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课堂教学和学生知识学习的需要,进行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创新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领域的变革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创新最重要是教师要以新型的教育理念来武装头脑,因为教育改革并不是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切都完全否定,而是根据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筛选,以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养成。 一、小组教学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在學校教育中,大多会采用班级集体授课的方式,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班级整体性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存在着对于学生关注度不足的问题,这就导致了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从而影响到了班级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之间一直处于一个相互孤立和知识的被动接收地位,这不仅不利于课堂知识的深入讲授,还会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从而也就影响到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把握程度。所以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起班级学生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在数学课程“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带领班级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充分学习。在知识讲授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讲授清楚具体的数学知识点,也要着重给班级学生强调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做到知识学习的全面性。然后,教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分成若干的学习小组,让班级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具体知识内容进行课后练习题扇形统计图的制作。在学生分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推选出一名组长,组长确定本小组知识学习的具体环节及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情况,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各司其职。最后,在班级中的各个学习小组都完成扇形统计图的绘制之后,教师要要求每个小组依次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学习成果的发言,让学生具体说出自己小组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与分工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予班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和学习指导。 二、游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报告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目前,留守儿童成为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成长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在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中,家庭教育是极其重要却又薄弱的一个环节。在留守家庭中,家庭教育职能弱化,亲子情感交流欠缺,教育方向不正确,隔辈监护,给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安全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问题、道德问题等。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齐管共抓:家庭方面应该弥补亲情的缺失,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职能,加强家校沟通;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积极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目录 I摘要 ....................................................................................................... 一、引言 (1) (一)留守儿童概述 (1)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1) 1.父母关爱缺失 (1) 2. 隔代监护弱化了家庭教育 (2) 3. 家庭教育方向不正确 (2)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给孩子带来的负面效应 (3) (一) 人身安全和生活问题 (3) (二) 家庭内部情感问题 (4) (三) 心理问题 (4) (四)学习问题 (4) (五)道德问题 (5)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探讨 (5) (一) 家庭方面 (5) 1.父母改变双双外出打工的方式 (5) 2.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联系 (6) (二) 学校方面 (6)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6) 2.举办家长学校 (6) (三) 政府及社会方面 (7)

浅谈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

浅谈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布置 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东洲小学李利娟 摘要:数学家庭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作业,学生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教学内容。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布置家庭作业,应做到作业的科学性、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科学性趣味性层次性创新性家庭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家庭作业,学生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教学内容。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总结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给孩子布置数学家庭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既然家庭作业的布置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法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布置数学家庭作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尽量不要在微信群上布置家庭作业。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每家每户的必备通讯工具。随着微信的出现,教师喜欢在微信上布置家庭作业。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在微信群上布置家庭作业是不恰当。首先,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基本上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他们用的是老人机,没有微信功能,或是手机上有微信功能却不会使用,这对学生作业的完成造成阻碍;其次,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制力比较差,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管不住,不少学生以做作业为由趁机拿着手机做其他事情去了,比如打游戏。其实,作业说到底,只是起辅导作用,最终落实到位的是孩子,家庭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验孩子和巩固孩子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老师在课堂上把作业通知到孩子,微信群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告诉家长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注重科学性和适度性。 1、作业内容要准确无误。题目中不能出现错别字、错数字和符号;不能设计出模棱两可或根本无法解决的题目。例如,我们学校有一位四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布置“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的家庭作业时,出了一道这样的题:数学老师组织四年级(2)班43名同学去春游,有大巴和小巴两种交通工具,请问需要租几辆大巴和小巴?结果全班同学苦思冥想都没有解答出。原因很简单:这是一道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报告(7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教材容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有效”就是在教师讲解之后或者一段时间,学生得到了进步或者发展,可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水平。有效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对教学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更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之前旧的教育思想理念已经不适合用来教育新一代的学生,所以,新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如何使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成功理解教材容是数学有效教学的目的所在,数学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个人成绩,而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呢?对此,我浅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创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有一颗好奇的心,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材容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容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圆的认识”第一节课中,为了使学生更加理解“圆”这个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件,在课件中播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圆,例如,“硬币”“钟面”“自行车轮”等常见事物,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圆。用“钟面”引导学生“圆心”的概念,找到圆心确定一条半径就可以画出一个正圆形。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轮子要用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呢?”学生自主思考,将圆形与其他图形相对比,以此得出答案结果,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实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把教材知识容传授给学生,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不确定的因素往往容易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只有做到正确地处理,才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与和谐,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尊重学生的问题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思维比较分散,容易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也许教师的一个词就可以使学生联想出许多与之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教师不可能预设的到,那么,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所有的解决方案都要建立在尊重学生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的影响,也许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容并不十分切合,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运用正确的处理手段,在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打击学生对于提问主动性的情况下,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 2.为学生留一些空间

(完整word版)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铜陵县老洲乡白沙小学魏百海徐家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事关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稳定,下一代健康成长,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主要面临的问题 1、缺少家庭教育,缺乏亲情抚慰 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的教育现实滋生了农民“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另外,临时监护人的

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由于长时间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缺乏父母的关怀和交流,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从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在外打工。93.1﹪的农村留守儿童希望“爸爸妈妈在家”,认为“无所谓”的学生占6.9﹪。老师提问“最想对外出父母说的一句话”时,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这句话正是所有的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渴盼的真实写照。 2、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笔者对所在乡中小学124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样问卷,其中学习成绩优秀的12人,占9.7﹪;良好的38人,占30.6﹪;合格的61人,占49.2﹪;不合格的13人,占10.5﹪,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与父母的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有厌学倾向。而他们的监护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加之忙于操持家务和农活,无法对他们进行学习辅导,对其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问一下孩子:“作业写完了吗?”,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数据显示,当学习上遇到问题时,56.3﹪的会找教师,只有6.3﹪的会找家人,6.9﹪的会找同学,30.5﹪的选择自己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必向大中城市转移,从而必将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呈扩大之势。在我校组织的调查中,被调查家庭中98.5%的民工子女留在家乡,只有1.5%的孩子随父母一起外出生活。可见,“留守”是外出民工子女的主要生存形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完善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人成材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然而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却生活在缺乏父母关爱的家庭里。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思考这样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成长会带来哪些负面效应,并提出相应对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之责。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家庭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家长)对有特定关系(血缘关系)的受教育者,通过特定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实施的一种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接受的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如下: (一)家庭教育缺乏亲子沟通 家庭教育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上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课,它的成功需要父母和孩子间的长期沟通。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从生活期望上看,95.5%的留守儿童希望“爸爸妈妈都在家”,少数的留守儿童选择“跟着爸爸妈妈去城里读书”,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在一项调查中,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从不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孩子还认为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及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问题。 (二)隔代监护弱化了家庭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后,家庭教育的责任就落在祖辈或其他亲戚身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在孩子学习方面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再则,这一代老人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都比较落后,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寄居在其他亲戚家的留守儿童难以产生归属感,总觉得是寄人篱下。无论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戚,他们对孩子的关怀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只顾及到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培育,结果使家庭教育挂一漏万。 (三)家庭教育的诸多不合理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和父母长期相处、频繁沟通,只得同祖辈或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仍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其一是,祖辈觉得孩子离开父母,十分可怜,于是便溺爱孩子,疏于严加管教。其二是孩子的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的关爱,也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好些,片面地认为只要满足孩子对金钱的需要,孩子便会好好学习,成材成人。可惜的是,这样非但不能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反而会助长孩子“重利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观念。其三是部分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未能做到以孩子为本,而是以家长为中心,以命令主义为主,甚至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看孩子的成长,未能注意到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给孩子成长带来的负面效应分析 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比如人身安全缺少保障、亲子关系疏远、心理健康问题、学习水平下降、道德滑坡等。 (一)人身安全和生活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顾,但因为不能得到父母有力和有效的监管,极易产生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

如何布置小学数学家庭作业

如何布置小学数学家庭作业 甘肃省瓜州县渊泉小学柯永清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应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设计数学家庭作业有利于学生更好得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家庭作业。 一、立足于学生健康,限量作业 过多的家庭作业不但使学生厌学,而且由于儿童睡眠不足,影响其健康成长。我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四年级的作业量为半个小时,五、六年级的作业量为一个小时。作业量严格控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是学生自觉完成的关键,基础的作业训练是需要的,但必须少而精,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简单劳动,而增加有创造力的训练,这是优秀的老师所应当做到的。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时,都需要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训练量,学生的口算速度是不会提高的.为了使学生口算达到一定的速度,我布置让学生回家和父母比赛,以游戏的形式用卡片和家长找朋友等。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枯燥的计算不感兴趣。因此布置作业应以能引起他们兴趣,主动动手操作的作业为主,通过动手操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如:学生学过米、厘米后,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各种家具的长短、父母的身高等,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动脑,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二、立足于学生个性,分层作业

如何设计数学家庭作业 优质文档 可下载可修改

如何设计数学家庭作业 一、作业内容生活化,呈现开放性。 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因此,家庭作业的设计,要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感到喜闻乐见。另外,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的安排学生的作业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调查:1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袋黄酒、一个鸡蛋等的重量。(3)和爸爸妈妈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花生大约有多少粒?然后称一称,数一数。 二、作业过程活动化,突出实践性。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

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因此,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应该活动化、具有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探索、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完善知识建构。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安排这样两道题:(1)通过度量、计算,求出制造一个火柴盒的外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制造一个火柴盒的内盒又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2)如果每平方米墙面需2千克油漆,重新粉刷你的卧室,100千克油漆够吗?(本题学生要知道先测量出自己的卧室的长、宽和高,再求出自己的卧室四壁和天面的面积,最好还应扣除门窗的面积,然后再计算出100千克油漆够不够。)通过这两题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三、作业形式多样化,具有趣味性。 “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皮亚杰语)。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operation),它不仅限于书面作业,它还可以是一项活动,也可以是一件制作。我们的作业设计正应还其本来面目。 1、书面作业要创新,要讲究图文并茂,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表格、“对话”、情境图等形式,做到“寓做作业于兴趣中”。例如:教学“加和减”后,设计的家庭作业有: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精编WORD版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 教学策略的研究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方案 ——崇凝镇线王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数学教学焕发着充沛的活力。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学过程仍然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较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旨在使我校数学教学在科学的先进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揭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提供经验。 (二)、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1.本课题实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学习探索,从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整体优化,提高自身的素质。 2.本课题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数学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是联系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助于改变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浅析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浅析 作者:杜银花赵文华 来源:《科技资讯》2020年第19期 摘; 要:留守儿童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导正,学习上缺乏督导,心理上缺乏沟通;父母长期在外、监管严重缺失致使其行为失正,三观扭曲。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已逐渐演变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该文从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现状、教育面临的问题和问题的对策研究3个方面入手,旨在对改善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措施进行探索,以期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进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对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 ;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7(a)-0241-03 Family Education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DU Yinhua1; ZHAO Wenhua2 (1.Huichuan School District, Huichuan Town,Weiyuan County;2.The Second Middle School of Weiyuan County,Dingxi,Gansu Province,748201 China) Abstract: Left-behind children lack care in their lives, lack of guidance in thinking, lack of supervision in learning, and 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psychology; parents' long-term absence and severe lack of supervision have caused their behaviors to be misaligned, which distorts three views. The family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ha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serious social problem.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education status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famili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educ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oblems. It aims to explor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family education statu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and then improve Education statu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Children left behind; Family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感染性、权威性、专一性和终身性的特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既能造就杰出的人才也能呵护孩子的心灵世界。家庭教育是个人成长的培根教育,孩子未成年期既是家庭教育的黃金时期也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最关键期。一旦缺失或错过,无论付出多少努力终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