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全册(上海华东师大版)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全册(上海华东师大版)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九年级上)

第一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1、在非洲南部地区发现的南方古猿是今天人类已知的直系祖先。

2、今天印度尼西亚境内出土的爪哇直立人化石,是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

3、三大人种:黄、白、黑(受到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氏族内起主导作用)

父系氏族社会(晚期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第二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国家;发源地;文明成果;备注

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木乃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古代巴比伦;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

《汉穆拉比法典》

作用:法典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地位:是讫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流域;种姓制度、佛教发源地;种姓:四大种姓实质:古代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

;佛教:产生时间创始人早期教义及评价流传

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公元前3000年)

南亚:印度河流域——古印度(公元前1000年)东亚:黄河流域——古中国

二、古埃及:金字塔——文明标志(法老陵墓)

三、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1894年)

1、作用: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

2、地位:已知世界历史上首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四、古印度(雅利安人)

1、四大种姓制度内容

2、实质: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婆罗门——宗教祭司(精神统治)刹帝利——军事贵族(世俗统治、国王)

吠舍——自由民(平民、商人)首陀罗——土著居民(被征服、奴隶)

五、佛教

①背景: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

②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乔答摩、悉达多)。

③早期倡导“众生平等”。

④影响:力图在宗教领域突破种姓间的严格界限,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它宣扬的是极乐世界的“平等”,对民众产生了麻醉的消极作用。

第三课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1、希腊:古代希腊的文明,最早起源于爱琴海及其周边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南部迈锡尼一带为中心,统称爱琴文明。

著名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发达,伯里克利执政时民主政治发展到全盛。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特点:a、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广泛性),b、机构:公民大会(开放性),c、保障:法制严格、健全(规范性),d、范围: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局限性)] 斯巴达(崇尚武力)

2、罗马:发源于地中海中部意大利半岛(公元前8世纪),后扩展至欧亚非三洲。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中国的春秋末期)。公元前5~3世纪统一意大利半岛,开始大举扩张。经过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地中海成了“罗马人的内海”。公元前30年,屋大维建立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原因:经济衰落、人民起

义、蛮族进攻),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和古代历史的结束。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

第五课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1、东亚:日本七世纪,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混乱,645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建年号“大化”。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西亚:阿拉伯帝国6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社会矛盾尖锐,秩序动荡,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7世纪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8世纪中叶,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首都巴格达盛极一时,有力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沟通。9世纪中叶后,帝国衰落,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世界三大宗教简表

教派;起源地;创立时间;创始人;经典;教义

佛教;印度;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佛经》;倡导众生平等

基督教;巴勒斯坦地区;公元1世纪上半叶;耶稣;《圣经》(新约、旧约);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麦加;公元7世;穆罕默德;《古兰经》;信仰真主安拉

第六课中世纪的欧洲

1、封建等级制: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进行“采邑改革”,此后,西欧形成了封建等级制。

2、天主教会:8世纪中期,基督教会通过“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教皇既是宗教领袖,又获得了世俗权力,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意干涉别国的内政,控制着西欧的思想文化。

3、西欧城市:11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出现复兴。法国的琅城起义要求获得城市自治。城市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兴盛,使西欧于12世纪前后诞生了一批最早的大学。

第七课战争与民族交往

1、希波战争:①原因:波斯帝国的军事扩张,入侵希腊

②主要战役: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希腊获胜,后诞生了马拉松赛跑运动。

2、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家崛起,征服了希腊各邦。公元前334年,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东征,10年间,先后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东抵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

3、地跨欧亚非大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

1、马可·波罗:13世纪到达中国的元朝。《马可·波罗行纪》,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对后来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们也曾有所启示。

2、造纸术:西汉早期已使用大麻造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751年,经过怛逻斯之战,开始向西传播。

3、火药:元代开始向外传播。

4、指南针:北宋时期用于航海,12世纪后期(南宋时期)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往欧洲。

5、印刷术:10世纪后辗转传至欧洲。

6、阿拉伯数字:最早由印度人发明,经过阿拉伯人的吸收与改进,最终创制而成。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2、时间:1839年6月人物: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等国商人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意义:虎门销烟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3、如何评价林则徐:(事件+意义)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对开阔人们的视野,了解外部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 1840.6—1842.8,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2、赔款:赔款2100万元银元(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 3、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民户被打开) 4、中英协定关税(破坏了贸易、关税、经济主权); 5、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

附件: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领事裁判权”(破坏了我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的双重革命任务。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11 4、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时间:1856.10—1860.10 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园中之园”),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两个强盗指的就是英国和法国)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1858年开始,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①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②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③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 ④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 其中割占最多领土的是,1858年《瑗珲条约》。沙皇俄国是19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浙江宁波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1898-1900年 1898在山东兴起;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6-9课) 一、洋务运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1、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进步性(积极作用)-1、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价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局限性(消极作用)-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没使中国富强起来。 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革) 兴起: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开始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反败,谭嗣同被杀 意义:既是一声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的革命) 简介: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 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孙中山在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其后各省纷纷独立,后称为“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定都南京。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辛亥革命意义: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历史》知识纲要 华东师大版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主体知识纲要》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背景:清朝衰败;列强实行殖民掠夺政策. 导火线是英国在中国大肆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过程:1840年6月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3,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破坏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联军罪行:1860年火烧圆明园. 三,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掠夺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51年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2课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 1,国际国内背景: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在全球争夺殖民地;中国出现边疆危机;阿古柏侵占新疆,俄侵占伊犁. 2,主要过程:左宗棠率军消灭阿古柏,收复新疆;中俄订约,收回伊犁.

二,甲午中日海战(1894—1895) 1,过程: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战争;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设工厂. 3,影响:民族危机加剧,殖民掠夺升级,半殖民地化加深,民族觉醒开始. 第3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一,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1900年八国借口中国"内乱"发动战争;天津,北京狙击战;八国联军侵华暴行. 三,《辛丑条约》(1901)主要内容:赔款;严禁中国人民反帝;允许各国驻兵;划定"使馆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影响: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的涛声隐约可闻.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戍变法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旗号:"自强","求富".目的:维持清朝统治.洋务派代表人物:奕 (中央代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地方代表). 2,中枢机构:"总理衙门".主要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主要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 3,洋务运动的作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二,戊戍变法(1898) 1,目的:救亡图存.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拉开序幕:公车上书.光绪帝颁诏宣布变法. 2,百日维新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结果:变法失败. 3,性质:资产阶级变法.意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爱国行动(爱国性);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击封建束缚,影响思想文化领域,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人走上革命道路.(进步性).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纲 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949年,其中1840(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可以说成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一课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导火线:虎门销烟 人物: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时间:1839 .6. 3——6. 25 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意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决心 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8月 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意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6. 中国战败的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结果: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4.结果:签订《北京条约》(1860年) 三、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年 重要事件: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 1862年,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俄国是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注意割让的地理P9)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全册(上海华东师大版)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九年级上) 第一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1、在非洲南部地区发现的南方古猿是今天人类已知的直系祖先。 2、今天印度尼西亚境内出土的爪哇直立人化石,是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 3、三大人种:黄、白、黑(受到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氏族内起主导作用) 父系氏族社会(晚期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第二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国家;发源地;文明成果;备注 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木乃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古代巴比伦;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 《汉穆拉比法典》 作用:法典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地位:是讫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流域;种姓制度、佛教发源地;种姓:四大种姓实质:古代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 ;佛教:产生时间创始人早期教义及评价流传 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公元前3000年) 南亚:印度河流域——古印度(公元前1000年)东亚:黄河流域——古中国 二、古埃及:金字塔——文明标志(法老陵墓) 三、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1894年) 1、作用: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 2、地位:已知世界历史上首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四、古印度(雅利安人) 1、四大种姓制度内容 2、实质: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婆罗门——宗教祭司(精神统治)刹帝利——军事贵族(世俗统治、国王) 吠舍——自由民(平民、商人)首陀罗——土著居民(被征服、奴隶) 五、佛教 ①背景: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 ②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乔答摩、悉达多)。 ③早期倡导“众生平等”。 ④影响:力图在宗教领域突破种姓间的严格界限,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它宣扬的是极乐世界的“平等”,对民众产生了麻醉的消极作用。 第三课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1、希腊:古代希腊的文明,最早起源于爱琴海及其周边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南部迈锡尼一带为中心,统称爱琴文明。 著名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发达,伯里克利执政时民主政治发展到全盛。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特点:a、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广泛性),b、机构:公民大会(开放性),c、保障:法制严格、健全(规范性),d、范围: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局限性)] 斯巴达(崇尚武力) 2、罗马:发源于地中海中部意大利半岛(公元前8世纪),后扩展至欧亚非三洲。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中国的春秋末期)。公元前5~3世纪统一意大利半岛,开始大举扩张。经过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地中海成了“罗马人的内海”。公元前30年,屋大维建立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原因:经济衰落、人民起

历史: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表解知识点 1.伟大的历史转折

2.改革开放

。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剖析重难点 1.“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要求纠正“左”的错误,根除不良影响,但是一些领导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持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实质上仍是“左”倾错误的表现,反对彻底纠正“文革”的错误。 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认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从党的指导思想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思想路线。 (2)从党的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3)从经济体制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4)从发展动力上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的改革开放取代闭门式的发展模式。 3.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的主要体现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一项适合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建国初期,中国农民在劳动和分配上都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这种吃“大锅饭”的结果是饭越吃越少,人越过越穷,无法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批农民率先把村里的土地承包到自己家里去种,搞起了“包产到户”,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得到推广。这种体制实际上就是由集中经营、平均分配到分散经营、按劳分配的重大调整。 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建国初期,所形成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新形势下城市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取代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并改变原有的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对外开放的含义是什么?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对这一新格局该怎样理解? (1)含义:①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②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门户开放”有本质区别。即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基础上的,而旧中国的“开放”是建立在不平等条约基础的。 (2)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条件,是强国之路。 (3)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①首先建立经济特区:在广东、福建两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实行优惠政策。②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练提纲17教案华东师大版

学练提纲17《大众传媒的兴盛》(两课时)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对《申报》及商务印书馆的介绍。 大众传媒对政治、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三、学生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联系比较分析说明法归类法等四、自学提纲 (一)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 一、《申报》 。 2.《申报》:创办时间地点 创办者 地位 作用 二、商务印书馆 三、无线电广播 3.无线电广播的优点: (二)小组讨论 1. 报纸出现有何意义? 2.大众传媒的兴盛有何积极意义? 五、自我检测题 1、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中华书局 C、人民教育 D、世界书局 2、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创建于() A、18世纪末 B、19世纪20年代 C、19世纪末 D、20世纪20年代

3、无线电广播与报刊、书籍相比,其优点不包括() A、传播速度快 B、覆盖面广 C、内容丰富 D、图文并茂 4、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的报纸是()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B、《时务报》 C、《申报》 D、《新闻报》 5、近代最大的出版机构创办于() A、某某 B、某某 C、某某 D、 六、当堂检测题 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反映了近代生命通讯工具的出现() A、无线电报 B、 C、有线电报 D、无线电广播 2、近代中国,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A、报纸 B、电脑 C、电视 D、电影 3、在近代,大批不识字的民众了解外界事情的主要途径是() A、看电视 B、听广播 C、上网 D、看电影 4、下列对近代出版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近代出现的一种新兴传媒 B、以传统手工印刷为主 C、有利于文化与知识的传载 D、扩展了社会生活的内容 5、下列对大众传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众传媒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物质文明的进步 B、近代的报业、出版业对传播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某某革命思想等新观念起了重要宣传作用 C、大众传媒的出现,代表了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 D、大众传媒自其诞生之日起发展迅速,普及面相当广,在城市和农村都能听到或看到七、拔高思考题 课本P134阅读与思考 八、课后作业:随堂练 九、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感受 十、名人名言与老师寄语 光荣的成功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仆屡起。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9课复习提纲 华东师大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复习提纲(一) 1.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宏大成功,显示了中华民族抵制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斗 (1)缘由:①根本缘由: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缘由:虎门销烟。 (2)爆发:1840年,英军发动侵华战斗。 (3)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公平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需经过双方协议。 (5)影响:中国开头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斗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太平天国运动 (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3)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4.其次次鸦片战斗 (1)缘由: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列强罪行:①英、法: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②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5.洋务运动 (1)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2)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3)时间:19世纪60年月到90年月。 (4) (5)影响: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通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消灭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开拓了道路。 6、甲午中日战斗 (1)爆发时间:1894年7月(农历甲午年)。(2)主要战役:丰岛战役,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 (3)代表人物: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人英勇牺牲。 (4)结果: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7.《马关条约》 (1)内容: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全部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赔款——白银2亿两。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化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8.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1)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恳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3)内容:①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经济:鼓舞私人新办工矿企业,改革财政,文化: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4)结果: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迫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5)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9、.民族工业的曲折进展 (1) 洋务运动后.民族工业兴起。甲午中日战斗后初步进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临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快速进展的良机,消灭了“短暂的春天”。其中进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3)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峻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进展。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 10.八国联军侵华战斗1900年6月,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斗。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11.《辛丑条约》 (1)内容:①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与反帝活动。③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的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2)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2、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打算创办京师高校堂,1912年改为北京高校。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训练渐渐进展起来。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大事,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准时,掩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学校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展 13、.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孙中山预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了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成功。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转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14、中华民国的创建 (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提纲 华师大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知识点扫描 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1)背景:①人民政权得到巩固。②国家经济情况有了根本的好转。党和政府参照苏联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 (2)过程:①一五计划②实施:1953-1957年③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④成就:超额完成:工矿业、农业、交通运输(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4年青藏、康藏、新藏公路建成等。) 2、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制定宪法: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2)一届人大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经毛泽东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赎买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①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②对社会主义建设缺少经验。 (2)中共八大:①时间:1956年;②主要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④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四五六单元填空题

第四、五、六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局部抗战 (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1、背景: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给以可趁之机。 2、爆发: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借口:事件。 3、九一八事变后各方态度中国政府的态度:蒋介石实行政策。 东北人民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____________ 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 4、结果:四个多月,完全沦陷。 5、影响:中国人民的______________开始了。 (二)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原因:根本原因:日军占领东北后,有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民族矛盾上升。 直接原因:蒋介石拒绝合作抗日。 2、目的: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____ 3、爆发:时间: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果:_______________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基本结束, ____ 统一战线______形成。 二、全国性抗战 I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1938年10月25日,广州、武汉失陷 (一)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1、背景(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企图占领华北,1936年日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形势十分危 急。 (2)1937年日本经济危机旧病未愈新病又起,为摆脱危急,扩大侵华。 2、爆发:时间:_________借口:失踪 2、影响:标志日本发动战争,中国__________ 开始。 3、中国政府的态度:二十九军奋起抵抗。__________、__________先后为国捐躯。 4、结果:沦陷。 (二)日军侵华罪行:南京大屠杀背景:_______事变,日军攻占______、南京 时间:____________ 经过:日军攻占南京后六周内,屠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达________人以上。 (三)全民族抗战: 1、正面战场:、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______军师)是抗战以来的大捷。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第五战区国民党军、指挥者:_______)是抗战以来取得的________胜利。 II相持阶段:1938年10月25日,广州、武汉失陷——1944年初 2、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目的:粉碎敌人的政策 (2)时间:______地点:_______军队:_______指挥者:_________ (3)目标:破坏敌人的,摧毁______ 。 (4)意义:a、是中国军队出击 __________战役。 b、增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局部反攻阶段:1944年初——1945年8月 (四)迎接胜利——中共七大召开 1、背景:即将取得胜利。 2、时间: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 3、内容:毛泽东作《》的政治报告;制定党的_________(即:放手发动_______,壮大_____ ___,在____________的领导下,打败____________,解放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中央的指导思想;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4、中心任务(目的):讨论夺取和 _____________重要问题。 5、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 (五)抗战胜利:1、背景:(1)局部反攻:(1944年)世界人民的战争节节胜利, 败局已定;战场上沉重打击了日本。 IV大反攻阶段:1945年8月——抗战胜利 (2)大反攻: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发表对日宣战声明,出兵______。 2、抗战胜利:标志:(_____年____月____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年月日签订投降书。 3、抗战胜利的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扭转 了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练提纲11教案华东师大版

学练提纲11《全民族抗战开始》(两课时) 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掌握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二、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⑵南京大屠杀 2.难点 ⑴为什么在七七事变后,长期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党领导层的对日态度趋向强硬,并同中共第二次合作 ⑵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功过。 三、学生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分析理解法讨论归纳法等 四、自学提纲 (一)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 一、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背景 “征韩侵华”称霸世界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对外侵略扩展是其必然结果。1937年新的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在旧病未愈,新患迭起之时,日本迫切需要通过全面侵华战争来摆脱经济危机。 2、爆发 1937年月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进行军事演习,诡称一名士兵失踪,强行要求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严据。日本便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第军将士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史称“”。不久,日本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在保卫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第二十九军师长,身先士卒,先后壮烈殉国。 3、影响 七七事变揭开了的序幕。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⑴七七事变的第二天,即7月8日,中共通电全国,号召“团结起来,筑成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指出“只有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⑵随后,蒋介石在发表谈话,表示。 ⑶1937年8月,日军进攻威胁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并下达总动员令,展开会战。 ⑷淞沪会战后不久,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至此,国共两党实现了,正式形成。 5、平型关大捷 1937年,日军入侵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9月25日八路军115师主力配合友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部队坂垣师团,一举歼灭敌军1000余人,击毁日军战车百余辆,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胜利,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南京大屠杀 1937年月日,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都。日军进入南京城后,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用、、、、等惨无人道的手段,屠杀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万人。日军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日军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 (二)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 2.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请举例说明中共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事变后国民党政权及其领导人的抗日态度有何变化?原因何在? 5. 课本90-91页的三段材料对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起到了什么作用?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很多人都抱怨历史很难学,很多东西要背,知识点记了又忘,忘了又记,反反复复,这往往是没有列复习提纲造成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第3课收复新疆 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历史八上复习提纲(1-12课)

八年级上册(1-12)历史知识要点 主题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屈辱史 《南京条约》: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商关税] 《马关条约》内容:[割三岛、赔两亿、增开四口、开设工厂],甲午战败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①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②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③状元实业家张謇等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辛丑条约》内容:[赔款最多,禁止反帝,拆毁炮台、驻兵要地,划使馆界、设外务部] 主题二: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抗争史 1、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林则徐是民族英雄。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在虎门壮烈殉国、陈化成血溅吴淞。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领导:洪秀全;宗教:拜上帝会;其他人物:杨秀清、石达开、洪仁玕、李秀成、陈玉成) (1)历程: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组织)→定都天京(正式与清政府对峙)→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天京陷落(湘军攻陷,运动失败) (2)纲领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四有二无”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 《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3)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运动性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4)失败的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二是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特点;曾国藩湘军、华尔洋枪队)。 3、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地点:大东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国捐躯。 4.义和团运动(1900年,发源于山东,活跃于北京天津等地区): (1)口号:“扶清灭洋”(评价: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局限:对清政府抱有幻想,且盲目排外。) (2)结果: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 (3)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1)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反动统治(根本目的)。 (2)领导:奕䜣(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3)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出国深造等;后期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等;筹建新式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 (北洋水师规模最大);加强塞防: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 (4)评价:①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最大影响),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③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③外国势力的挤压。 【启示】洋务运动失败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改变政治制度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2.戊戌变法(1898年,领导: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梁启超等公车上书请求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宣传: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刊物: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 (3)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内容:有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四个方面内容。 ①触及顽固派利益:裁撤冗官冗员;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裁减绿营等。②反映知识分子参政愿望: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③要求发展资本主义: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④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开办新式学堂。⑤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国防力量:训练新式军队。 (4)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失败原因】维新派自身软弱、妥协,又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客观原因:顽固势力握有实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