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阅读材料题含答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阅读材料题含答案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励

..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

..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

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

..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

告发,则十家连坐

..。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商鞅变法。时间:战国时期(或“公元前356年”,或“秦孝公在位时”)。目的:富国强兵。(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内容。(限20个字以内)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定户口。

(3)根据材料一中加点的字,概括并写出这次变法的特点。

奖罚分明(奖勤罚懒,奖功罚罪)

(4)材料二中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变法成功:“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材料二中“亲族都得处死”“邻里都受牵连”的刑罚当时分别称作什么?

“族诛”、“连坐”。

(3)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

陈胜、吴广。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治的秦朝。

(4)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有联系。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

..为治第(指建造住宅),令骠骑(将军)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资治通鉴·汉纪十一》材料二“今……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都要加以禁止),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谁的名言?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霍去病。精神:志向高远的爱国主义精神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其目的是什么?

思想主张:“独尊儒术”。目的:稳固大一统局面。

(3)材料中的“天子”和“上”都是指西汉的哪一位皇帝?概括指出

....他对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

皇帝:汉武帝(刘彻)。

贡献:使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使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皇帝:汉武帝。目的: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打破匈奴在葱岭以东的控制局面。

(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

道路:丝绸之路。大致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古罗马)。

(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

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今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汉朝)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在两汉之际(汉朝时)传入中国;丝织品(丝绸)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

5.史学家翦伯赞盛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汉书》中有“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记载。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张骞的主要活动及其历史作用。

主要活动:出使西域。历史作用: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2)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据下图,指出当时的中国丝绸是怎样运往罗马的?这条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为什么有“丝绸之路”的美称?

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

原因: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

(3)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宣帝时期。其标志是什么?西域都护的设置。

6.历史上,大多有所作为的统治者都比较注意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请回答:(1)西汉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减轻农民负担?

汉高祖:宣布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文帝、景帝:减轻田租,把原来的十五税一改成三十税一;慎用民力,把服役一年一次减为三年一次。

(2)光武帝为减轻农民负担,减少了庞大的行政开支,严惩贪官污吏。此外,他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3)你认为上述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有何历史意义?

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使国家长治久安。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三国志》记载,毛玠劝说曹操“宜奉(利用)天子以令不臣(号令不听话的诸侯)”,并“修(发展)耕植蓄(积蓄)军资”。这样,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可以成功。

材料二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战后,又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和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

材料三观察所给的“三国鼎立形势图”

(1)材料一中,曹操是如何采纳并实践毛玠建议的?他接受毛玠的建议对统一北方有何作用?曹操把汉献帝迁到许,以天子名义发号施令;实行屯田。作用:使曹操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材料二中,“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这次战役发生在哪一年?

官渡之战;200年。

(3)仔细观察材料三所给的“三国鼎立形势图”,指出图中有哪些知识性错误?

“曹操称帝”应为“曹丕称帝”;“长安”应为“洛阳”;“221年”应为“220年”;“诸葛亮称王”应为“刘备称帝”;“220年”应为“221年”;“孙权称帝”应为“孙权称王”(或“222年”应为“229年”);“赤壁”应为“建业”。

(4)综合三则材料,指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这一壮心有无实现,为什么?

他的“壮心”是统一全国。没能实现,因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退回北方,不敢再轻易南下。他死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材料三“今曹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材料一、二所赞颂的人是谁?最能高度概括其功劳的是哪一句?

诸葛亮。“功盖三分国”。

(2)材料一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取西蜀”是指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进占四川;“东和北拒”是指确定联孙抗曹的战略;“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赤壁之战,火烧曹军。

(3)材料三是他给谁提的什么建议?此建议是否正确?请用史实说明。

刘备。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正确,因为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1)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原因: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当时江南地区人少地广,长期劳动力短缺;生产技术和经验也落后于北方。

(2)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变化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3)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0.民族大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大显著特征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请回答:

(1)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凝结下来的成果非常突出。请举出其中最为生动的三个事例。

“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

(3)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大显著特征是什么?

政权的分立。

(4)你从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习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民贵君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上述材料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两位思想家的言论?他们都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分别是孔子、孟子的言论。儒家学派。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作者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贡献: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他收徒讲学,总结出许多好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他还从事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传播。

2019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六十二篇

2019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 版习题精选第六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正面影响是( ) A、加剧了南方混乱的局面 B、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使北方趋于平静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为躲避南迁少数民族的侵扰 B、战乱使他们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 C、江南相对稳定 D、江南还没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在( ) A、北方 B、南方 C、长江流域 D、长城以北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下列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与战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 A、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B、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C、风声鹤唳——官渡之战 D、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③北方战乱,人口南迁④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再现南方经济发展的农业技术是( )

A、“获湖”和粪肥 B、翻车 C、《齐民要术》 D、区田法和代田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政权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有( ) ①曹魏②西晋③东晋 ④前秦⑤北魏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阅读材料题含答案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励 ..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 ..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 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 ..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 发,则十家连坐 ..。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商鞅变法。时间:战国时期(或“公元前356年”,或“秦孝公在位时”)。目的:富国强兵。(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内容。(限20个字以内) 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定户口。 (3)根据材料一中加点的字,概括并写出这次变法的特点。 奖罚分明(奖勤罚懒,奖功罚罪) (4)材料二中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变法成功:“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材料二中“亲族都得处死”“邻里都受牵连”的刑罚当时分别称作什么? “族诛”、“连坐”。 (3)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 陈胜、吴广。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治的秦朝。 (4)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有联系。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 ..为治第(指建造住宅),令骠骑(将军)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资治通鉴·汉纪十一》 材料二“今……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都要加以禁止),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谁的名言?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霍去病。精神:志向高远的爱国主义精神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其目的是什么? 思想主张:“独尊儒术”。目的:稳固大一统局面。 (3)材料中的“天子”和“上”都是指西汉的哪一位皇帝?概括指出 ....他对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 皇帝:汉武帝(刘彻)。 贡献:使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使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皇帝:汉武帝。目的: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打破匈奴在葱岭以东的控制局面。 (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 道路:丝绸之路。大致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古罗马)。 (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 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今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汉朝)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在两汉之际(汉朝时)传入中国;丝织品(丝绸)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 5.史学家翦伯赞盛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汉书》中有“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记载。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张骞的主要活动及其历史作用。 主要活动:出使西域。历史作用: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2)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据下图,指出当时的中国丝绸是怎样运往罗马的?这条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为什么有“丝绸之路”的美称? 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 原因: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 (3)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宣帝时期。其标志是什么?西域都护的设置。 6.历史上,大多有所作为的统治者都比较注意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请回答:(1)西汉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减轻农民负担? 汉高祖:宣布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文帝、景帝:减轻田租,把原来的十五税一改成三十税一;慎用民力,把服役一年一次减为三年一次。 (2)光武帝为减轻农民负担,减少了庞大的行政开支,严惩贪官污吏。此外,他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习题精选

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成就中最大程度地解放了人力,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是( ) A、青铜铸造 B、铁制农具的使用 C、牛耕技术的推广 D、兴修水利工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西周的都城是( ) A、阳城 B、镐京 C、洛邑 D、殷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这件巨大的青铜器制造于( )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下图为河南安阳殷墟博物苑中的甲骨文仿古碑林。该文字反映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C、秦朝 D、东汉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青铜文明”是对商周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的高度概括。下列出土的青铜器中,世界上已知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答案】:

第7题【单选题】 看到妈妈颈上的玉坠和爸爸杯中的酒,小亮便想起了商朝发达的手工业。如图为“后司母戊大方鼎”,它反映了商朝发达的( ) A、冶铁业 B、竹木业 C、制瓷业 D、青铜业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从“千耦其耕”到个体农耕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各国的变改革 B、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 C、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人类智慧的提高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南方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 苏凤 1. 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 ) A.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策略 B.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2.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A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北方战乱频繁 C .北方统治者残暴 D .南方经济发达 3.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 A .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4. 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 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为躲避南迁少数民族的侵扰 B .战乱使他们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 C .江南相对稳定 D .江南还没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5.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6.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农天下。”反映的是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何处经济开发的情况? ( ) A.江南地区 B.江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城以北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晋书·地理志》记载,由于南迁人口实在太多,东晋设置了许多州、郡、县,有些地区的南迁人口甚至超过了当地人口。如南徐州(今江苏镇江一带),共有人口42万,其中22万为南迁人口,可见南迁人口之多。又如刘宋时清查贵族隐藏的人口,余姚县一次就清查出10 000多人,而那时全县在籍人口不过三四万。 材料二《宋书》卷五十四孔秀恭等传论中这样描述江南:“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上(会稽郡)……良畴亦数十万顷……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南徐州、余姚等地人口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请从农业方面谈谈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3)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描述江南:“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描述的江南与材料二中《宋书》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4)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与材料一叙述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北方民族的交融》同步练习 1. 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 A.七擒孟获 B.孝文帝改革 C.张骞出使西域 D.商鞅变法 2. “不惧险阻迁洛阳,力主改革学汉化。汉语汉服皆登场,改姓联姻礼孝扬。”这首歌谣颂扬的是( ) A.商鞅 B.呼韩邪 C.苻坚D.北魏孝文帝3. 北魏孝文帝改革“胡风国俗”后,鲜卑人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生活在北魏的鲜卑贵族青年可能经历( ) ①学汉语②穿戴汉族服饰③改汉姓④禁止与汉族贵族联姻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 4.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 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 5. “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颁布这一诏令的帝王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6. 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7. 北魏孝文帝改革( ) A.是古代汉族政权实施的改革 B.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C.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D.为唐的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8. 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 A.曹魏、北魏 B.西晋、北魏 C.前秦、北魏 D.前秦、东晋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仍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诫。” ——《资治通鉴》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这一问题在哪一年得到解决? (3)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4)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答案和解析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5课 上古三代的更替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三十二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5课上古三代的更 替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三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传说中尧舜禹的“禅让”是根据什么方法,来实现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顺利更替( ) A、势力强弱 B、血缘关系 C、民主选举 D、年龄大小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远古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著名治水英雄是( ) A、尧 B、舜 C、鲧 D、禹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奴隶制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剥削制度,下列能充分体现这种残酷性的国君有( ) A、尧、舜、禹 B、禹、汤、周武王 C、桀、汤、纣王 D、桀、商纣王、周厉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事件发生在商朝的是( ) A、涿鹿之战 B、实行分封制 C、盘庚迁都 D、实行禅让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个标准,下列人物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是( ) A、商纣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夏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制度中属于西周的是( ) ①禅让制② 世袭制③分封制④等级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 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西周的统治阶级不包括( ) A、天子 B、卿大夫 C、诸侯 D、平民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夏朝和商朝的建立者分别是( ) A、启成汤 B、启盘庚 C、禹盘庚 D、禹成汤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商朝前期,曾经几次迁都,其中将都城迁到殷,使商朝的国力日益强盛的商王是( ) A、商汤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八十三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华 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八十三 第1题【单选题】 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追根溯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分别是( ) ①陕西西安半坡村②浙江余姚河姆渡村③安徽凤阳小岗村④北京西南周口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能过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学会建造房屋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自然环境的变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假如要实地参观考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著名遗址,应该去的地方是( ) A、云南元谋人遗址 B、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浙江河姆渡遗址 D、陕西半坡遗址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老师在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下面几幅图片,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有人说:“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下列远古居民中能够制作彩陶的是( ) A、河姆渡居民 B、半坡居民 C、山顶洞人 D、北京人 【答案】: 【解析】:

农具的发明和改进对农业发展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下列农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 ② ③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答案】: 【解析】: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三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华师大版 课后辅导练习三 第1题【单选题】 你认为下列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与“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等词有关的暴君是( )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长安自古帝王都”,最早定都于陕西地区的朝代及其首都在当时的称呼是( ) A、商朝的都城殷 B、东周的都城洛邑 C、西周的都城镐京 D、夏朝的都城阳城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封神演义》塑造了姜尚,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等人的形象,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应是(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大禹治水 D、炎黄战蚩尤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攻破镐京,灭亡西周的少数民族是( ) A、犬戎 B、匈奴 C、满族 D、蒙古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存在了800多年,有一件事成为西周历史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件事就是( ) A、周初大分封 B、“国人暴动” C、烽火戏诸侯 D、平王东迁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夏桀不分昼夜饮酒作乐,自比太阳,百姓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情愿与你同归于尽”。夏桀失去民心,最终在和汤的斗争中大败,夏朝灭亡。商纣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建造鹿台堆集从全国抢夺来的粮食和财宝,导致商朝政治混乱,人民不满。周文王起兵伐纣,纣王大败,商朝灭亡。周幽王为讨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从这三个故事中推测,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君暴政,不得民心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国君采取利民措施 D、周文王伐纣 【答案】: 【解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考试中的材料题所占的比重大,难度也大,学生做起来普遍感到棘手。因此,掌握材料题的类型与解题方法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的材料题及答案,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上历史材料题目 1、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而汉武帝则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2)概述材料二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他们的共同目的又是什么?(6分) (3)材料三告诉我们现代国家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4分) 2、材料一: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魏书•咸阳王禧传》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4分) (2)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项内容?这一改革还有哪些措施? 请再列举两项。(5分) (3)材料二提到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2分) (4)结合材料,说说这两个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参考答案 1、答:(1)政治:以德治国。思想:“仁”和“礼。(2分) (2)不同点:秦始皇是“坑儒”;汉武帝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 共同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2分) (3)法治和德治相结合。(2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等。(2分) 2、答:(1)商鞅变法。(2分)秦的国势日趋强盛。(2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1分)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或:迁都洛阳、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本问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合2分) (3)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分) (4)顺应了历史潮流。(2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古代原始居民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磨制石器 B.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 C.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D.用骨针缝衣服 2、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半坡遗址②元谋人③北京人④河姆渡遗址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 3、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右图所示,居住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答案请填在表格中) 1、2005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 A、炎帝 B、禹 C、尧 D、舜 2、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丞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A、张骞 B、玄奘 C、马可·波罗 D、戚继光 3、2005年5月20-22日,全国第1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诸葛亮是下列哪一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南北朝 4、端午节那天我们家家户户吃粽子,有的地方还划龙舟,相传这是为了纪念() A、齐桓公 B、屈原 C、司马迁 D、项羽 5、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刘徽 B、祖冲之 C、张衡 D、郦道元 6、郦道元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史记》 D、《洛神赋图》 7、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三国演义》 8、春秋战国之际,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方法的名医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贾思勰 9、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班超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10、下列人物,没有称帝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丕 D、曹操 11、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谁吗?()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2、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北方民族的交融]华师大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六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华师大版习题精选 [含答案解析]六 第1题【单选题】 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 A、蒙恬北击匈奴 B、孝文帝改革 C、昭君出塞 D、澶渊之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 A、改穿汉服 B、改用汉姓 C、学说汉话 D、学习汉礼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 ) 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 ) A、秦孝公 B、汉光武帝 C、汉武帝 D、北魏孝文帝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同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荣开放的社会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北魏建立后,______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实行汉化,这些措施促进了______。【答案】: 【解析】:

第7题【材料分析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过程即充满了残忍的流血战争,又不时碰撞出友好的火花,促进了各族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冲突篇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 和平篇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四: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说:“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十八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 融汇篇 材料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 ) A.司母戊鼎 B.编钟 C.竹简 D.马王堆帛画 2.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3.“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句民谣描写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人() A.秦始皇B.屈原 C.李冰D.张仲景 4.《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人物在《史记》中应该没有 ..记载的是( ) A. 秦始皇 B. 陈胜 C. 汉武帝 D. 曹操 5.目前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神树 D.青铜立人像 6.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我国出现书写用纸是在() A. 西汉早期 B. 西汉末期 C. 东汉前期 D. 东汉后期 7.以下关于甲骨文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②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价值③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④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8.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9.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A. A B. B C. C D. D 10.近代以来,许多学者对《史记》中关于商朝的记载心存质疑,直到()的出土,使人们相信《史记》是一部信史() A. 司母戊鼎 B. 地动仪 C. 兵马俑 D. 殷墟甲骨 11.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在实质上反映了()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民族的祖先华师大版巩固辅导第一百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中华民 族的祖先华师大版巩固辅导第一百篇 第1题【单选题】 “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私有制 D、等级制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炎黄联合战败蚩尤构成什么族主干( ) A、汉族 B、蒙古族 C、匈奴族 D、华夏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与黄帝部落结成联盟,最后发展形成华夏族的部落是( ) A、蚩尤 B、炎帝 C、神农 D、伏羲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尧、舜、禹的传说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有( ) ①黄河流域出现文明曙光②通过战争争夺首领的位置③部落联合趋势更加明显④实行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早生活在(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大禹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今天汉族的前身是( ) A、蚩尤部落 B、华夏族 C、匈奴族 D、东夷部落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与“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情况相符( ) A、原始人群时期 B、山顶洞人时期 C、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D、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2014月5日,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D、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炎帝和黄帝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的主要原因是(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我看商鞅变法——探究活动(一)习题华东师大版

《我看“商鞅变法”》课后作业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展变法的是〔〕 A.管仲 B.吴起 C.李悝 D.商鞅 2、战国前期,七个诸侯国中,相对落后的是〔〕 A.秦国B.魏国C.燕国D.赵国 3、商鞅变法发生在〔〕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战国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任用商鞅进展变法的是〔〕 A.秦穆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孝公 5、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 A.公元前359年B.公元前356年C.公元356年D.公元359年 6、以下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废除土地国有制,不成认私有 B.重农抑商 C.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7、与以下列图所反映的史实干脆相关的改革家是〔〕 A.管仲 B.商鞅 C.王安石D.康有为 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缘由是〔〕A.进展了比较彻底的改革 B.正确的军事策略 C.正确的外交策略 D.重视水利,开展生产 9、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 ①灵渠②都江堰③郑国渠④白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商鞅变法后,秦国的都城迁到〔〕

A.邯郸 B.大梁 C.咸阳 D.郢都 11、以下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的表达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更 B.是春秋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C.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D.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开展 1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成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D.统一货币、度量衡 13、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心集权思想的措施是〔〕A.土地私有 B.嘉奖耕织 C.嘉奖战功 D.推行县制 14、见以下列图商鞅在变法实行之前,通过“徙木赏金”的方法,主要是为了〔〕 A.哗众取宠 B.重赏之下觉察勇夫 C.确立商鞅讲信用、说话算话的形象,为实行变法找寻良机 D.执行秦王的叮嘱 15、以下是描写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的故事,不行能的是〔〕A.他在一次斗争中杀敌立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国家免除了他的徭役 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 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全部土地经商,得到政府的嘉奖,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 16、商鞅变法中,能使秦国国富兵强的措施是〔〕 ①改革土地制度②嘉奖军功③重农抑商④建立县制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华师大版复习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华师大版复习巩固六十一 第1题【单选题】 夏、商、西周三个王朝都历经数百年,但最终都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后期统治者昏庸暴虐 D、内部发生严重叛乱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商朝前期,曾经几次迁都,其中将都城迁到殷,使商朝的国力日益强盛的商王是( ) A、商汤 B、商纣 C、盘庚 D、武丁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 ) A、夏桀 B、商汤 C、盘庚 D、纣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时期(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长安自古帝王都”,最早定都于陕西地区的朝代及其首都在当时的称呼是( ) A、商朝的都城殷 B、东周的都城洛邑 C、西周的都城镐京 D、夏朝的都城阳城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人物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是( ) A、夏桀 B、商纣王 C、周武王 D、周幽王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王位世袭( ) A、尧传舜 B、舜传禹 C、禹传伯益 D、禹传子,家天下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为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学习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禅让制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hào)京,史称东周。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

《三国鼎立》同步练习 1.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史著名的一次战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②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③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 ④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三顾茅庐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这里的关键人物是指() A.刘备诸葛亮 B.孙权刘备 C.曹操刘备 D.诸葛亮孙权 3.历史资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看下列史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它描写的惨景发生的朝代是在( ) A. 西汉 B.东汉初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 4.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牧野之战 5.三国鼎立话三国,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丕 6.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②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③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孙刘联军④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7.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 ①都发生在战国时期 ②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③都和曹操有关 ④都骄傲轻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8.跨越历史时空,我们来到东汉末年,下列说法现象不可能看到的选项是( ) A.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人民流离失所 B.曹操把袁绍打败,袁绍逃到北方 C.东汉末年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D.孙刘联军把曹操打败,曹操逃到北方 9.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及战役的结果。 (2)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的三国中的吴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分别是什么? (4)从东汉到三国建立是由统一到分裂,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 答案和解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师大版)学案第21课诸子百家

第21课诸子百家 【自主学习】 1.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分立趋向统一的历史时期,也是繁荣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 2.在诸子百家中,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位大思想家,提倡“,”。孔子又是位大教育家,孔子的言论被弟子编写成《》一书。 3.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思想,主张“”。他重视人的作用,提出做人要有骨气。 4.道家的创始人,所著的《》一书流传下来。他具有朴素的思想,老子主张顺应自然,“”。 5.战国末期的韩非有著作《》,他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今世必然胜过前世。 强调“”,提出了理论,被秦始皇所采用。 【要点破解】 要点一:比较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异同。 要点点拨:孔子与老子具有完全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这奠定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完全不同。老子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使他从小就产生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孔子出身于官宦家庭,尽管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小乡官。孔子鄙视生产劳动,他认为种田是没出息的事情。 老子与孔子之间最大的分歧还在于对周礼的看法上。孔子主张“只有恢复了周礼,天下才能大治”,竭力地维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同时,他又提倡“仁义”,企望统治者施“仁义”于天下。老子主张废除周礼,人与人之间一律平等,一切顺其于自然。“道”便是自然,顺其自然才是“本性”。 所以,历代统治者竭力提倡孔子的儒家学说,而压制老子的道家学说,儒家思想也就成为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例1】(2010山东泰安中考,2)开心辞典的主持人王小丫出了这样一道题:他是我国春秋晚期的鲁国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他最早创办私学。他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 解析:本题题干新颖,是一道情境考查题。解题时抓住关键词“仁”、“创办私学”,结合课本知识可知,答案为B。 要点二:韩非以及《韩非子》的影响。 要点点拨:韩非的“法治”以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例2】(2010湖北十堰中考,20)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大变革时期,秦国进行了以“以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商鞅变法,下面商鞅的言论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中最能体现“以法治国”思想的是()A.建立县制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法之不行,自上犯之”D.“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记忆能力。通过关键词“依法治国”可以判断这是韩非的思想,四个选项中,“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也是体现了君主权利的至高无上,必须依法治国的思想。 小魔棒: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张可编成以下歌谣——孔子相传为圣人,思想教育都精明,言行收录在《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家创始人,学说记在《道德经》,主张事物对立面,正反两面要想清。百家争鸣好形式,“墨儒道法兵”在此,“兼爱”“非攻”墨主张,“仁政”治国是孟子,道家代表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来治,法家代表韩非子,反对空谈倡“法治”,兵家鼻祖是孙武,《孙子兵法》论军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