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2、时间:1839年6月人物: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等国商人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意义:虎门销烟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3、如何评价林则徐:(事件+意义)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对开阔人们的视野,了解外部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 1840.6—1842.8,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2、赔款:赔款2100万元银元(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

3、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民户被打开)

4、中英协定关税(破坏了贸易、关税、经济主权);

5、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

附件: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领事裁判权”(破坏了我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的双重革命任务。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11

4、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时间:1856.10—1860.10 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园中之园”),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两个强盗指的就是英国和法国)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1858年开始,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①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②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③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

④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

其中割占最多领土的是,1858年《瑗珲条约》。沙皇俄国是19

世纪(中国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5、太平天国运动时间:1851——1864 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天平天国,战场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1862年,太平军击毙华尔。失败: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第2课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70年代边境危机:

表现:美日入犯台湾,英法进窥云南、广西,俄英侵略新疆、西藏

2、左宗棠收复新疆

背景:西北出现边境危机,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伪政权;沙俄侵占伊犁

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左宗棠堪称是一位在巩固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新疆有一种柳树被称为“左公柳”就是赞扬左宗棠收复新疆的。

曾纪泽:1880年清政府派曾纪泽和沙俄谈判。在以武力为后盾的情况下,中俄两国签约《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在西北又攫取了7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起止时间:1894年-----1895年

4、黄海海战

/ 11

民族英雄邓世昌: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海战上激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毅然下令,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邓世昌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赐给邓世昌的挽联,其中“公”就是指邓世昌。李鸿章:避战自保。

5、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6、中日《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时间: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帝国主义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最大,列强经济扩张由商品倾销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最能反映列强侵略要求的条款。)

危害(影响):是《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7、三国干涉还辽

德、法、俄迫日还辽。中国付赎钱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第3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瓜分狂潮

1、列强瓜分中国的主要形式的三种方式?A、资本输出B、强占“租借地”C、划分势力范围

2、列强控制我国经济命脉的手段有:

政治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增设银行德国是近代第一个在我国强占“租借地”的列强长江流域主要是英国的势力范围

二、义和团运动

爆发:1898年,山东冠县赵三多率众攻打教堂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但还要看到义和团运动落后的一面,以落后的组织形式、武器装备、斗争方式反抗,难以战胜列强侵略.盲目的排外,仇视一切洋务)三、八国联军侵华

爆发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借口: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时间:1900年6月,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侵略军,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

四、《辛丑条约》

/ 11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11个国家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经济:府赔款白银4.5亿两(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经济受制与帝国主义)。政治:严禁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的工具)。军事:拆毁炮台,允许各国在铁路沿线驻兵(军事失去自主权)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内政外交被控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于六部之上。影响:是一个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一、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受到西洋坚船利炮威力的刺激下兴起。2 目的: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3、领导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4、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与之对立的是“顽固派”,他们拒绝和排斥新思想新事物,反对学习西方技术)

(注意:洋务派和顽固派阶级本质相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只是洋务派进行“器物”层面的变革,来达到维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目的,而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护清朝统治。他们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

5、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6、代表人物

中央:恭亲王奕䜣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7、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分2个阶段)

8、中枢机构:总理衙门

成立时间:1861年主要负责人:奕䜣全称:总理各国事物衙门职权:外交、通商、海防等,后扩展到办厂、开矿、筑路等。

9、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在“自强”的旗号下兴办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最早兵工厂)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军工企业)(2)后期:19世纪70年代后,提出“求富”,兴办民用工业,主要是协助解决军需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上海)(最早民用企业)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汉阳)

10、性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1、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12、评价

①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③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④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但是,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成效不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二、戊戌变法

/ 11

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明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这是百日维新的开始),实行戊戌变法。从6月11日到9月21日,从开始到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

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

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惟一成果。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变法诏书的颁布的意义:

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B、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

C、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⑤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⑥意义

1、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⑦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革命活动:

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同盟会:

1905年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3.机关刊物:《民报》

4.性质:同盟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在《民报》发刊词中简化为“民族”“民权”“民生”即(民族主义即/ 11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对三民主义评价:是当时最完整、最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爆发时间:1911年10月10日,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新军。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清朝统治迅速崩溃。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这天起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要懂得民国纪年――公元纪年换算,即X-1912+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1912年2月12号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或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不等于推翻中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③ 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②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结果: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思考题: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有人说失败了,说它失败和胜利的原因各是什么?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一生:1、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不等于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2、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3、1924年,孙中山领导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4、1925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第7课新文化运动

背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公然称帝兴起的标志:《新青年》的创办(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后迁往北京)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

/ 11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赞扬十月革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主要阵地:《新青年》活动中心:北大

内容:前期: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思考:如何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积极: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消极: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的否定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8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一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之一,北洋军阀政府派代表参加巴黎和会,提出:①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②废除“二十一条”,③反对在对德和约上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给日本。中国的合理要求被拒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直接原因)。2.时间:1919年5月4日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

4.性质,贼指的是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5.前期:1919年5月4日---6月3日

中心:北京主力:青年学生斗争方式:罢课

结果:被镇压,北洋军阀政府却出动军警逮捕了许多学生6.后期:1919年6月3日以后

中心:上海主力:工人阶级

斗争方式:罢课、罢工、罢市(三罢斗争)

结果:初步胜利。①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②撤销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7.历史意义:

/ 11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②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起了主力军的作用)。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④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8.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实现共产主义。思考:五四精神有哪些?

忧国忧民、敢于斗争、不屈不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历史条件:

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在北京。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2)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13名代表。“一大”内容:

①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②大会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③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④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内容了解)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地点:上海

内容:最高纲领(最终目标)——建立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其中的“现阶段”指的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倒军阀,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11

总结:一大建党,二大定纲

第9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中共三大:

时间 1923年地点:广州

内容:(1)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2.国民党一大时间:1924年地点: 广州内容:(1)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同意共产党员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意义:标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进入了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年—1927年,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大革命时期)3国共合作的成果(1)黄埔军校建立

时间:1924年地点:广州黄埔创建人: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创建意义: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2)北伐战争

1、目的: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全国

1、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开始时间:1926年7月

4、主战场:两湖战场

5、北伐的成果: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沉重的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4.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① “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上海,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② “七一五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武汉)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后来,两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 11

日本人制造皇姑屯事变,炸死张作霖。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8月1日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2.八七会议

时间: 1927.8.7地点:武汉汉口

内容:①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②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秋收起义

时间:1927、9领导人:毛泽东

结果:攻打长沙失败,毛率军到大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4.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全军约1万余人。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1930年,红军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这是这一时期最大的一块根据地。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时间: 1931 地点:江西瑞金评价:中国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 6.红军长征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过程:江西瑞金出发(1934、10),开始长征→冲破四道封锁线→放弃湘西,改道贵州→攻克遵义,召开会议(1935、1)→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过草地→到陕北与刘志丹等会师(1935、10)→甘肃会宁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193610)长征胜利结束

(注意:①红军四渡赤水是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②长征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渡过金沙江之后。)7.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内容:

1、解决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历史意义:

/ 11

①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8.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1)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3)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思考:你认为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 11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华东师大版)

件https://www.doczj.com/doc/1719281283.html,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能综合归纳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综合归纳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历程。

【教学要点】

重点:掌握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

难点: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

【导入新课】

近代化的起步是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的主题。这一节课,我们还要对这一主题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归纳。

【新课探究】

一、基础知识回顾与巩固

(略)

二、知识综合与归纳

1、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两条主线

①列强不断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②中国近代化。

2、列强侵华的双重后果

一方面,他加重了中国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是最主要的;另一方面,它给中国封建经济和政治以强烈的冲击,客观上迫使中国社会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的方向发展,加速了近代化的进程。

3、近代化的内涵

中国近代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反映在政治上,使一系列政治变革的此伏彼起;反映在经济上,是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反映在社会生活方面,是不断求新求变。中国近代化实质就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过程。但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下,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历程极为艰难曲折。

4、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历程极为艰难曲折,这一历程中的四次尝试

(或四个阶段)及其主要领导人,并概括中国近代化起步历程的基本线索(特征)。

①四次尝试: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等(19世纪60--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19世纪末);辛亥革命——孙中山、黄兴等(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1915年)。

【其中,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军事器物;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则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②基本线索(特征):层层推进;急速深入;艰难曲折;由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心理等领域逐步发展;等等。

5、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农民阶级、清朝统治者等阶层各抱有什么态度?采取什么行为?结合最后结果,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①维新派抱着“救亡图存”的思想,进行了戊戌变法;革命派肩负“振兴中华”的责任,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农民阶级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帜,开展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光绪帝抱着“不能成为亡国之君”的态度,支持变法;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中的顽固派却反对变法,发动政变。②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维新派的资产阶级改良道路、革命派的共和国方案都行不通;农民阶级的自发斗争也不能取得胜利;腐败的封建制度也是不能自救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6、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都曾提出过“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孔子和儒家文化,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有失偏颇。虽然是出于斗争的需要,但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科学辨证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何况,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有很多在今天仍有潜在价值。

此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或经过)等相关史实及其作用意义的评价,具体参见各课教案。

【总结巩固】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真题训练】

1、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选项中搭配不当的是

(B)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魏源——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运动——洋务运动

(2)旨在变法图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

(3)结束了中国XX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辛亥革命

(4)以民主科学为旗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教学实践与反思】课

件https://www.doczj.com/doc/1719281283.html,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知识集锦1、1839 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毁收缴的鸦片,史称“虎门销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2、《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瑷珲条约》是中国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

4、鸦片战争时的中国皇帝是:道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中国皇帝是:咸丰。

5、挑起两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英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

6、列强两次攻入北京城分别是: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8、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在太仓活捉敌军副领队;在慈溪击毙洋枪队头目。

10、甲午年是 1894 年;戊戌年是 1898 年;

辛丑年是 1901 年;辛亥年是 1911 年。

11、黄海海战时,海军提督丁汝昌,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12、1895 年初,日本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13、签订《马关条约》的日本首相是伊藤博文。

14、洋枪队的头目是美国人华尔;

八国联军的头目是英国人西摩尔。

15、由李鸿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16、从 19 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 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17、洋务派以“ 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以“ 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18、唐胥铁路建成通车标志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

19、张謇被称为状元实业家;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20、李鸿章创办的军事企业有江南制造总局;

民用企业有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电报总局。

21、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标志着戊戌变法开始。

22、戊戌变法开始于1898 年,在位的皇帝是光绪。23、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康有为、梁启超逃到海外,谭嗣同等流血牺牲。

24、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成立于1905 年日本东京(地点)。

25、同盟会的纲领是“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6、孙中山指导革命的旗帜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7、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 年;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 年,28、孙中山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9、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30、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 民主”与“ 科学”两面大旗。

3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2、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33、《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4、1898 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35、1904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36、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37、19 世纪 70 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38、1897 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39、照相术于 19 世纪 30 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40 年代以后传入中国。40、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41、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这是一部京剧艺术纪录片。

4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遭拒绝。

43、1919 年 5 月 4 日,五四运动爆发,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44、6月5日,五四运动的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

45、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46、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共一大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7、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南陈北李”分别是指陈独秀和李大钊。

48、青年节 5 月 4 日,建党节 7 月 1 日,2009年是五四运动 90 周年,建党 88 周年。

49、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50、1926 年7 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打击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51、北伐军在连克湖南、湖北交界处的汀泗桥、贺胜桥之后,攻克武昌,转入江西战场,连克九江、南昌,直捣上海、南京。

52、1927 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 国民政府”

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53、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54、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55、1928 年 4 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会师后,部队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6、1934 年10月,红军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57、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58、1935 年 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

59、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宣布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60、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遵义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61、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战争)起止时间: 1924 年—— 1927 年;

长征起止时间: 1934 年10月—— 1936 年10月。

62、叶挺独立团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63、193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标志局部抗战开始。

1937 年7 月7 日,七七事变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64、《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聂耳。

65、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66、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67、1937 年 12 月,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68、1938 年春,中国军队在李宗仁领导下,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69、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指挥者是彭德怀,时间: 1940 年 8 月

70、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2、时间:1839年6月人物: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等国商人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意义:虎门销烟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3、如何评价林则徐:(事件+意义)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对开阔人们的视野,了解外部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 1840.6—1842.8,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 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2、赔款:赔款2100万元银元(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 3、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民户被打开) 4、中英协定关税(破坏了贸易、关税、经济主权); 5、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

附件: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领事裁判权”(破坏了我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的双重革命任务。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11 4、第二次鸦片战争: 爆发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时间:1856.10—1860.10 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园中之园”),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两个强盗指的就是英国和法国)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1858年开始,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①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②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③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 ④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 其中割占最多领土的是,1858年《瑗珲条约》。沙皇俄国是19

华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资料(按照中考说明编写)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考点一:1、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毁鸦片。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1842年。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中国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青浦战役大败洋枪队1862年慈溪战役击毙华尔 考点三: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 2、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考点四:1875年清政府任命陕甘总督左宗棠进军新疆,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1(曾纪泽与俄签订《伊犁条约》)年收回了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考点五:1、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冲向敌舰吉野号,壮烈牺牲。 2、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于哪一年?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有何影响?答: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间:1895年。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3、《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①2亿两白银的赔款空前增加了中国的财政负担,②割让大片领土,严重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③开放重庆、沙市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内陆 ④开设工厂使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考点六:1、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抗,维护在华利益,1900年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廊坊大捷) 八国:2、英、美、德、法、俄、日、意、奥 2、《辛丑条约》签订于哪一年?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有何影响? 答:《辛丑条约》签订时间:1901年。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在界内居住。

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国历史》知识纲要 华东师大版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主体知识纲要》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背景:清朝衰败;列强实行殖民掠夺政策. 导火线是英国在中国大肆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过程:1840年6月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3,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破坏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联军罪行:1860年火烧圆明园. 三,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掠夺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51年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2课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 1,国际国内背景: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在全球争夺殖民地;中国出现边疆危机;阿古柏侵占新疆,俄侵占伊犁. 2,主要过程:左宗棠率军消灭阿古柏,收复新疆;中俄订约,收回伊犁.

二,甲午中日海战(1894—1895) 1,过程: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战争;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设工厂. 3,影响:民族危机加剧,殖民掠夺升级,半殖民地化加深,民族觉醒开始. 第3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一,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1900年八国借口中国"内乱"发动战争;天津,北京狙击战;八国联军侵华暴行. 三,《辛丑条约》(1901)主要内容:赔款;严禁中国人民反帝;允许各国驻兵;划定"使馆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影响: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的涛声隐约可闻.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戍变法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旗号:"自强","求富".目的:维持清朝统治.洋务派代表人物:奕 (中央代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地方代表). 2,中枢机构:"总理衙门".主要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主要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 3,洋务运动的作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二,戊戍变法(1898) 1,目的:救亡图存.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拉开序幕:公车上书.光绪帝颁诏宣布变法. 2,百日维新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结果:变法失败. 3,性质:资产阶级变法.意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爱国行动(爱国性);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击封建束缚,影响思想文化领域,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人走上革命道路.(进步性).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纲 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949年,其中1840(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可以说成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一课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导火线:虎门销烟 人物: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时间:1839 .6. 3——6. 25 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意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决心 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8月 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意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6. 中国战败的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结果: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4.结果:签订《北京条约》(1860年) 三、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年 重要事件: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 1862年,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俄国是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注意割让的地理P9)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全册(上海华东师大版)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九年级上) 第一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1、在非洲南部地区发现的南方古猿是今天人类已知的直系祖先。 2、今天印度尼西亚境内出土的爪哇直立人化石,是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 3、三大人种:黄、白、黑(受到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氏族内起主导作用) 父系氏族社会(晚期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第二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国家;发源地;文明成果;备注 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木乃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古代巴比伦;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 《汉穆拉比法典》 作用:法典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地位:是讫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流域;种姓制度、佛教发源地;种姓:四大种姓实质:古代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 ;佛教:产生时间创始人早期教义及评价流传 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公元前3000年) 南亚:印度河流域——古印度(公元前1000年)东亚:黄河流域——古中国 二、古埃及:金字塔——文明标志(法老陵墓) 三、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1894年) 1、作用: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 2、地位:已知世界历史上首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四、古印度(雅利安人) 1、四大种姓制度内容 2、实质: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婆罗门——宗教祭司(精神统治)刹帝利——军事贵族(世俗统治、国王) 吠舍——自由民(平民、商人)首陀罗——土著居民(被征服、奴隶) 五、佛教 ①背景: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 ②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乔答摩、悉达多)。 ③早期倡导“众生平等”。 ④影响:力图在宗教领域突破种姓间的严格界限,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它宣扬的是极乐世界的“平等”,对民众产生了麻醉的消极作用。 第三课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1、希腊:古代希腊的文明,最早起源于爱琴海及其周边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南部迈锡尼一带为中心,统称爱琴文明。 著名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发达,伯里克利执政时民主政治发展到全盛。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特点:a、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广泛性),b、机构:公民大会(开放性),c、保障:法制严格、健全(规范性),d、范围: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局限性)] 斯巴达(崇尚武力) 2、罗马:发源于地中海中部意大利半岛(公元前8世纪),后扩展至欧亚非三洲。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中国的春秋末期)。公元前5~3世纪统一意大利半岛,开始大举扩张。经过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地中海成了“罗马人的内海”。公元前30年,屋大维建立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原因:经济衰落、人民起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9课复习提纲 华东师大版

复习提纲(一) 1.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 (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爆发:1840年,英军发动侵华战争。 (3)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太平天国运动 (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3)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4.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列强罪行:①英、法: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②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5.洋务运动 (1)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2)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3)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4)主要内容 影响: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通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6、甲午中日战争 (1)爆发时间:1894年7月(农历甲午年)。(2)主要战役:丰岛战役,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 (3)代表人物: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等人英勇牺牲。 (4)结果: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7.《马关条约》 (1)内容: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赔款——白银2亿两。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8.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背诵重点 华东师大版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 2、目的: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缓和国内社会矛盾,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3、时间:1931年9月18日 4、导火索: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小段铁轨,诬陷中国军队所为,炮轰东北军北大营。 5、国民政府当时态度:“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予抵抗。 6、结果:东北三省沦陷,使得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7、中国人民的反抗:A全国大中城市召开救国大会,组织抗日救国联合会。B工商业者抵制日货,呼吁 对日实行经济绝交。C青年学生赴南京,要求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收复失地。 8、收复多伦地区:冯玉祥、吉鸿昌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等地。 二、西安事变 1、时间、人物、地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西安 2、根本原因:全国形势危急,抗日救国浪潮高涨。 3、直接原因:张、杨对蒋介石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满。 4、目的:逼蒋抗日 5、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杨毅然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及随行军政要员,并通电全国 6、结果: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7、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对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成 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中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也标志着国共二次合作开始。) 1、时间、地点:1937年7月7日;北京西南卢沟桥 2、导火索:日军在卢沟桥附近军演,谎称一名士兵失踪,要到宛平县城搜查早决绝。 3、淞沪会战:1937年8月“淞沪会战”后上海失守。 4、国共二次合作:通过两党协议,共产党的军队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国共实现了二次合作,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四、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2、日军惨无人道的事情:屠杀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 3、影响:日军残酷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慨。 五、台儿庄战役 1、时间、地点:1938年3月;台儿庄 2、日军目的:为了打通津浦、陇海铁路,造成西攻郑州,南道武汉的战略态势。 3、结果:胜利,歼敌1万余人。 4、影响:全民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的胜利。 5、后期:1938年5月,华北、华中、华南相继沦陷。 六、百团大战 1、时间、人物、地点:1940年8月;彭德怀;华北。 2、目的: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 3、解放军行动的对象: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袭击据点为主的反击战。 4、影响、意义: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遏制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提高了共产党、 八路军的声望,加强了民众抗日救亡的信心。 七、中共“七大” 1、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杨家岭 2、中心任务;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3、指导方针: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 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八、8年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12日,日本天皇向同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A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B血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C维护了世界 和平和人类尊严。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 初二上学期的历史主要说中国古代历史,说难不难,主要是时间和事件的梳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 第一课:第一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6.3;道光帝、林则徐—义律;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向中国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牟取暴利。 4、鸦片的危害:①大量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②严重摧损了吸食者的体质,使之家破人亡。 5、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①1840年6月爆发;②1841年初占领香港岛;③1842年,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内容:①赔款2100万元;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商品所缴纳的税款,需从英国商定)。 6、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太平天国起义: 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加重农民负担,人民奋起反抗。过程: ①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1853年,占领南京,改天京,建都,后开始北伐、西征; ③1860年,逼近上海,列强组建洋枪队,美国人华尔统领; ④1862年9月,在清溪击毙华尔。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

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修约失败。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1856.10-1860.10 ,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1860年,先后占领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到承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俄国占领领土一览表 时间 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面积 1858 《瑷珲条约》 外兴安岭以北 黑龙江以南 60多万 1860 《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 包括库页岛 1860 1864 《北京条约》 《堪分西北界约记》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19世纪80年代 《改订条约》及五个改订议界树书 西北部 1、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学习八年级历史知识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这是店铺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1-7课 第一课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关天培死守虎门炮台) 鸦片战争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最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第三课左宗棠收复x疆 1、陕甘总督左宗棠“塞防”与“海防”并重,力主收复x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x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3、1878年,除伊犁外,x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884年在x疆设立行省。 第四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1895年。 2、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3、结果:①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标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产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侵略程度更深一层,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台湾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说颐和园里还在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清王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英、美、日、法、德、意、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1. 人类社会的发展 - 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游牧或定居的生活,依靠捕猎、采集和简单的农业生产谋生。 - 奴隶社会:奴隶制度的出现,社会分化加剧,出现了各种制度和文化。 - 封建社会: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社会等级明显,性强。 - 资本主义社会: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市场竞争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2. 中国古代史 -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传说中的王朝。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 商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末年的商纣王是一个暴虐的君主。

- 西周: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在中原建立了西周。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相互争霸的时期,诸侯国力量强大,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 -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 汉朝:刘邦建立了汉朝,有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3. 世界古代文明 - 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有众多的独特文化和建筑遗产。 - 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有重要影响,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发源地。 - 古罗马文明:法律制度、道德价值观和建筑设计对西方文明有深远影响。 - 古印度文明:和的发源地,有丰富的文化和哲学体系。 4. 世界宗教

- :起源于印度,强调超越苦难的教诲,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 儒教: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秩序、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 - :是阿拉伯人穆罕默德传播的宗教。一位神,称为真主。 - 教:教源于,为救世主。 5. 其他重要历史知识点 - 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石器的时代,包括旧石器时代、中石器 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 文化大革命: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运动,由发动,导致了社会 动荡和政治迫害。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间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 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一系列科技变革对社会和 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上为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如需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教材或其他参考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完整版在八年级上册历史学习中,同学们接触的内容极其丰富,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回顾和掌握历史知识,本文对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进行了归纳。 一、古代文明 1. 夏商周三代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商朝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最完备、最有发展的朝代。夏商周三代各自的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特点。 2.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主要传播于印度,其特点是多神教、轮回转世和种姓制度。 3. 佛教 佛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由佛陀创立,其主要思想是缘起性空、无常、无我、八正道。

4. 希腊罗马古代文明 希腊罗马文明是欧洲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其政治制度和文学艺术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世纪 1.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其发源于耶稣的教诲和生平故事,是一种一神教,教义以《圣经》为基础。 2. 青年皇帝路易-拿破仑 青年皇帝路易-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皇帝,主张民主和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法国社会和政治制度。 3. 萨尔茨堡会议 萨尔茨堡会议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旨在解决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国家之间的领土、政治和财政问题。

4. 中国的南北朝与隋唐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期,两个朝代之间处于二元对立关系。隋唐时期,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文化和艺术也得到了繁荣。 三、近代 1.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大航海时代是西方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特点是欧洲国家的海外殖民和贸易活动,以及全球的商品交易网络的建立。 2.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特点是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化运动,以及对古代文化的重视和研究。 3. 美洲的发现和殖民 美洲的发现和殖民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首批到达美洲的国家。在殖民过程中,欧洲国家推行殖民主义政策、奴隶制度和文化破坏。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一、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1. 希腊神话和古希腊城邦 •希腊神话:宙斯、阿波罗、雅典娜、赫拉克勒斯等神祇; •古希腊城邦:雅典、斯巴达、科林斯等城邦之间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差异; 2. 古罗马政治文化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元老院、执政官、民会等制度; •罗马法:《十二表法》的制定,对现代法律有很大影响。 二、中世纪欧洲文明 1. 封建制度和十字军东征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分封、领地、封建等级制度; •十字军东征:发生的背景、影响和屠杀事件。 2. 文艺复兴运动和新大陆的发现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背景、特点和艺术思潮; •新大陆的发现: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欧洲海洋贸易对发现新大陆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文明 1.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孔孟之道、尊重家庭、礼仪之邦等。 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汉朝、唐朝、元朝等; •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是中国传统经济的主要形式,而商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地域、制度等方面的限制。 四、近代史 1. 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征:自由竞争、私营企业、劳动力市场; •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 世界大战和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局; •国际关系:凡尔赛条约、联盟、戴高乐主义等复杂的国际局面。 五、现代史 1. 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发展 •民主制度的发展:英美民主制度、法国大革命、全球民主化等; •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等。 2. 亚洲国家的崛起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主要政策和影响; •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到来:冷战结束和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以上就是八年级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学生们在备考或者复习历史考试的时候,可以参考这些知识点总结,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间:1894——1895年 1,背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导火索: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2,开始标志:丰岛海战:1894年7月25日,日军突然袭击中国运兵船 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左宝贵力战身亡。叶志超仓皇出逃。 ②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孤军迎敌,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2万多人)。 ④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签订《马关条约》(1895) ①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适应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迫切需要)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英法俄-----日) ①三国:沙俄、法国、德国②代价:赎辽费—清政府赔偿日本3000万两白银 ③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1899年)

①提出者:美国②主要内容: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 ③评价(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略政策上的矛盾。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2 第6课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6月-9月 (时代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1、代表人物: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资产阶级改良派) 2、揭开序幕: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运动的发展:①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是中国西学之第一人,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②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4、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①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②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③作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④失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谭嗣同就义前,留下一首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5、失败原因:①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力量强大;③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6、性质: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3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洋务运动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代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为代表。 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海军: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各地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人才破产:(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评价: (1)局限性:是一次失败和(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2)积极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 (2)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和省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3)影响: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创办报刊: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宣传维新变法组织团队:在(北京)组织(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9月,历时103天。 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等戊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间:1894——1895年 1,背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导火索:1894年朝 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2,开始标志:丰岛海战:1894年7月25日,日军突然袭击 中国运兵船 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左宝贵力战身亡。叶志超仓皇出逃。 ②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孤军迎敌,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2 万多人)。 ④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签订《马关条约》(1895) ①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适应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迫切需要)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英法俄-----日) ①三国:沙俄、法国、德国②代价:赎辽费—清政府赔偿日本3000万两白银 ③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1899年) ①提出者:美国②主要内容: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 ③评价(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略政策上的矛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 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中期 (2)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3)口号:自强、求富。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4)主要内容: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1 第20、21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 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1.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 ①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②地点——山东台儿庄③指挥——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 ④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武汉会战/武汉保卫战(1938年6月—1938年10月) ①背景——武汉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日本企图通过占领武汉达到 速战速决的目的。 ②重要战役——万家岭大捷(江西) ③结果——1938.10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④意义——历时4个多月,日军企图迅速----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注: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 一次战役。 3.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 ①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 未得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牵制中国军队支援太平洋战事,并策应香港、南洋各地的作战,防止中国军队乘机收复失地,日军集结重兵约12万人第三次向长沙方向发动进攻。) ②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4.豫湘桂战役(1944初)

①背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日军为打通平汉、粤汉、湘桂铁路,纵贯中国大陆到越南的陆上交通线,摧毁中美两国设在广西、湖南等地的 空军基地。) ②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大片国土。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时间——1937.9 (2)地点——山西平型关(3)中国主力——八路军115师(4)指挥——林彪 (5)结果——胜利,歼灭日军1000多人。 (6)意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八路军的声誉。(平型关大捷属于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2.敌后抗日根据地 (1)建立: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代表: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 (3)中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注:1937.9.6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林伯渠任主席。 (4)作战方式: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5)巩固: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 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兼顾地主、农民两方面利益,有利于团结大多数地主抗日,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的结合) 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6)作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3.百团大战:(背景——日军的“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 特点——大规模主动进攻 (1)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2)时间——1940年下半年地点——华北指挥——彭德怀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知识1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道光帝 (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禁烟原因: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840.6-1842.8,虎门战役关天培殉国,吴淞战役陈化成牺牲。 (4)《南京条约》: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商关税] ※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协议关税,为了倾销商品)。 哪一条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打开中国的市场)? (5)附件:中英《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美国、法国与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 (7)影响: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咸丰帝 (1)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英、法发动战争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 ,法国“马神甫事件” (3)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自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