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致手术感染的因素

导致手术感染的因素

导致手术感染的因素

导致手术感染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源性因素:如手术器械、手术室环境、医务人员的手和衣物等可能存在的细菌或病毒,可以通过接触手术切口或伤口而引起感染。

2. 内源性因素:患者自身存在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患有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通过血液或呼吸道等途径传播到手术切口或伤口。

3. 手术操作因素:手术操作不规范、操作时间过长、手术过程中不洁净的操作环境等因素可能导致细菌或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4. 患者个体因素: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因素可能使患者更容易感染。

5. 麻醉和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和手术创伤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6. 抗生素使用:术前或术中使用不当的抗生素,如种类选择不当、剂量不足或使用时间不合理,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7. 院内感染控制不力: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不到位,如手卫生、器械消毒、

手术室清洁等环节存在疏漏,可能导致手术感染的发生。

总之,手术感染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原则和操作规范,减少感染的风险。

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感染公认为是外科手术中严重并发症,影响着外科治疗的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有些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可直接导致手术的失败,致患者手术部位功能缺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只有控制手术切口感染,规范护理流程才能有效提升医疗质量,保证手术近期及远期效果。 1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 1.1机体自身因素机体发育不良、肥胖、高龄病患和婴幼儿术后易发生术后感染。前者免疫系统发育差,后者机体免疫力低下,组织再生能力欠缺,即使是少量致病菌也可引起切口感染性病变。肥胖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差,手术时脂肪细胞受切割或牵拉受损,不易准确消灭死腔止血,术后易发脂肪液化及感染。 1.2大手术和严重创伤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广和术中意外,造成创伤面积大、出血量多、输血量大,不可避免地影响机体代谢和脏器功能,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为致病菌感染创造了条件。 1.3糖尿病人群患病率及遗传率高,为感染易发因素。 1.4免疫功能低下影响免疫功能的先天性缺陷和获得性疾病,显著地增高了感染发生率。 1.5长期应用抗生素抗生素长期使用,尤其是大剂量或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致机体菌群失调,发生院内感染及内源性感染。 2易引起伤口感染的微生物病原体 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于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直接接触感染机率更大。感染的发生与致病菌的侵袭力,数量和人体抵抗力强弱密切相关。 3手术过程中相关因素 3.1手术区皮肤的的准备术前备皮过程中,剃毛时损伤真皮层或剃毛后距手术开始时间超过24h,切口感染率增高15%~18%[1]。 3.2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时间与术后感染率呈正相关。手术室环境,患者及手术人员携带的病原菌污染的机会随手术时间增加,创面长期暴露,术中出血多,长时间牵拉使组织损伤增多;麻醉时间过长,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造成术后感染。 3.3手术技术电刀的广泛应用使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升高;钝器械造成的组织钝挫伤大,较易引发感染;手术过程中留有无效腔行成积血与积液或止血钳夹

洁净手术部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

洁净手术部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 手术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切口感染可导致刀口裂开、刀口的愈合时间延长、增 加住院时间和患者的经济开支,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感染。切口感染受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 素存在于整个围手术期,我们要在每个环节上规范操作、规范管理,才能不断降低感染率。 现就切口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一、感染因素 1、医务人员的因素 (1)手术部落是制度不到位:参加人员出进手术室不规范更衣、换鞋,易交叉感染:戴口罩不 规范、鼻子留在外面,术者通过咳嗽、高声说话、打喷嚏、呼吸将细菌排到空气中,污染手 术野;戴帽子不规范,头发不全部遮住,头发中的细菌也会成为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在每 月对手监测中,手术医生外科刷手合格率为66.75%,护士为75.2%,而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 细菌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2)手术间管理不规范:手术间人数不控制,人员超标,并且随意走动、串手术间;术中频繁 开门;随意在手术间抖动敷料,参观人员离手术台过近等。 (3)手术技术及护理操作因素:切口时不能较好保护切口周围皮肤;手术时间较长,手术中不 及时更换切口周围的敷料,易引起切口感染,止血时止血钳夹周围组织过多,或止血时留有 孔腔造成积血与积液;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时间过长使创伤增多;麻醉时间过长,导致病 人免疫力下降;手术每增加一小时,切口感染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45倍。 2、患者自身因素高龄、幼龄、肥胖症、慢性病、糖尿病、贫血、恶性肿瘤、肝硬化都存在 异常代谢因素,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机会;病人皮肤是否清洁;切口皮肤上的毛发未 剪净;头发未盖住;未穿清洁过的病号服;曾经历过手术和经历过直肠手术的病人等手术部 位感染的机率都会增加。 3、住院时间及刀口部位因素据有关统计,住院一日清洁切口感染率为1.2%;一周为2.1%;三周以上为14.7%。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以及有感染病灶的疾病,手术感染率较高。 4、环境因素手术室空气消毒不符合要求,层流装置的过流网不按时清洁或更换;手术间卫 生清洁不严格,存在死角;手术室内人流、物流通道不洁污分开;卫生管理制度没有认真落 实到位,致使交叉感染。 二、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 1、对医务人员因素采取的措施 (1)做好皮肤的保护工作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在切口边缘铺治疗巾,并用布巾钳固定好,目的是避免残留在毛囊内的细菌进入伤口;切开体腔或深部组织前后还要用生理盐水纱布垫 保护切口边缘,使皮下不直接暴露,以免受来自深部组织的污染。 (2)做好组织保护和术中清理选择大小合适的拉钩并执以湿纱布垫,避免因用力过大而损伤 组织和细胞缺血;同时要及时清理术中切下的一些失活组织,避免其残留在伤口内,增加感 染机会。 (3)污染手术的处理术中切开胃肠、支气管、阑尾、化脓性病灶时,应用生理盐水纱布保护 周围组织,然后用吸引器吸去脓液或消化道内容物,再用络合碘棉球局部消毒。在处理这些 部位时尽量用器械操作接触,用过的器械纱布和其他器械分开放置,不能重复使用;衣袖沾 污染物后需加套无菌袖套或更换手术衣;感染较重、创面较大或时间过长的手术,切口应用

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在外科手术治疗中,手术部位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 手术治疗质量。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疗在重视原发疾病的治疗时也 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防控。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手术治疗中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也 是衡量手术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安全。本文将手术感染 的高危风险因素和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1造成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 1.1切口类型 手术切口选择位置不同,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几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手 术切口的清洁度主要分为清洁切口、污染切口和清洁-污染切口。清洁类手术切 口不涉及泌尿生殖、消化道、呼吸道和口咽部的部位,无创伤感染及炎症风险。 清洁-污染切口涉及泌尿系统和呼吸道等,但无明显感染。污染切口指开放新鲜 切口,如泌尿生殖道带有尿培养结果阳性手术、胃肠道带有污物的手术、脏器穿 孔化脓性炎症、存在坏死组织或排泄物的切口等。 1.2术前备皮时间 皮肤准备是手术前重要操作,通过备皮可显著降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临床 上多在术前1d对患者进行局部皮肤准备,包括洗澡或用肥皂清洗皮肤,不主张用 备皮刀剃除毛发,研究发现,备皮时若损伤手术部位的皮肤,可导致微生物繁殖,增加感染风险。若毛发影响手术视野,可选择用脱毛剂或剪刀剪毛。 1.3患者因素 手术患者自身营养状态不良,存在贫血、休克、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手术可 加重机体损耗,显著增加感染风险。

1.4手术室环境 在手术期间患者身体组织暴露在空气中,若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超标,会增加感染风险。手术过程中人员流动可直接导致手术室内空气细菌量含量变化。室内物品也是导致空气中菌尘增加的主要因素,如医用垃圾、敷料、推车和患者随身物品等。 1.5医护人员的手部带菌状况 在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中,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接触患者,若手携带细菌,会直接造成患者感染。因此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影响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因素。临床将手卫生标准纳入医疗规范中,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可减少手部病菌携带,进行医疗护理时降低院内感染风险,保证手术安全。 1.5手术操作 手术操作指的是医生的手术操作技巧和手术进行时间。良好的手术技术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通过适当处理组织,可减少组织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降低损伤和切口感染风险。手术操作时间是影响感染的主要因素,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感染风险显著增加。手术操作增加感染风险的原因如下:其一,手术时间长,切口长时间暴露在室内空气中,空气中含有的细菌微生物易侵袭切口,导致术后伤口感染;其二,手术操作时间长,组织创面暴露的时间随之延长,易失水干燥。手术时对切口组织的牵拉操作可加重损伤状态,降低组织对细菌的抵抗力;其三,手术时间延长,麻醉时间也必须随之延长,麻醉剂量的应用增加。麻醉可影响患者全身免疫能力,增加感染风险;其四,手术时间长会增加操作医师的疲劳感,易忽视无菌操作,增加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1.6其他相关因素。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温下降对机体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和凝血系统等均造成影响,也是导致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 2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对策

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

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 作者:李地金 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20期 近些年膽结石、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肝胆外科手术的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由于肝胆外科手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较大。因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导致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判断是否感染,又该如何预防伤口感染。 肝胆外科手术感染可分为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官感染。切口感染又可根据感染部位分为浅部感染和深部感染。引发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病原体。病菌无处不在,伤口则成了病菌的最佳栖息地。因此,患者要注意保持术后伤口的清洁,避免伤口接触污染源。病原体越多,伤口出现感染的几率也就越大。 2.手术时间。肝胆外科手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人体的影响较大。伤口周围的细胞、组织长时间暴露,容易引发细胞、组织坏死,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进一步增大了感染的概率。 3.自身免疫。人体具有强大的免疫、恢复功能,对于一般的伤口,人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并抵抗外来入侵的病菌等。但是,如果患者近期做了其他手术或者存在合并其它疾病,免疫效果将会大大减小。同时,还有一些年龄较大、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或者术后营养不良的患者自身无法抵御这些“侵略者”,伤口则更容易发生感染。 4.手术失误。医生在做肝胆外科手术时,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或手术工具消毒不彻底,会直接导致患者的伤口感染;医疗设备、药物过期或者药物不合格,也会导致患者的伤口发生感染。 患者出现术后感染后,伤口附近的肌肉、皮肤和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病变。第一,肉眼直接观察。伤口感染区域会出现红肿,肌肉渐渐失去光泽,伤口渗出一些液体或者脓液,皮肤颜色会逐渐变为灰绿或者紫斑。第二,切片送检。采集伤口的渗出液体进行培养,伤口感染后的各类病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成菌落,容易直观地看到感染源,并据此采取针对性的医疗手段。 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第一是要做好消毒措施,从源头上杜绝病原体的侵入。第二是做好个人卫生。及时清理伤口附近的异物,避免伤口接触污染源。第三是药物治疗。手术中发现感染的迹象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摄入抗生素辅助抵抗病菌。第四是采取高压氧治疗、红外线照射治疗、喷雾清洗治疗等方式帮助伤口愈合,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手术室切口感染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外界微生物的侵入或者手术部位防护不当而 导致的感染现象。这种感染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手术室切口感染的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两方面进行 详细介绍。 一、危险因素 1. 患者因素 患者自身的状况对手术切口感染有着重要影响。长期糖尿病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更容易出现感染。患者是否存在慢性感染等情况也会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性产生影响。 2. 外部环境 手术室环境的清洁程度对手术切口感染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手术室的清洁不到位,甚至可能存在细菌交叉感染的风险,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3. 手术流程 手术过程中的一些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手术切口感染。比如术前未充分消毒、手术刀具、钳子等手术器械清洁不当,手术时的手术部位防护不到位等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4. 医护人员操作 医护人员在手术室中的操作方式及操作规范对手术切口感染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医护人员是否按照规范进行手部消毒,是否佩戴手套等都会对手术切口感染产生影 响。 5. 术后护理 术后对手术切口的护理同样对于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如果术后护理不到位,会导致 手术切口受到细菌侵袭,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护理措施 1. 患者因素 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慢性感染等情况, 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患 者存在的慢性感染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

2. 外部环境 手术室是手术操作的重要场所,因此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非常重要的。手术室需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干净整洁,减少细菌的滋生繁衍,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3. 手术流程 手术切口的消毒和防护工作是手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手术前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充分消毒,并且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部位的干燥清洁,避免细菌的侵入。所用手术器械也需要严格消毒,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4. 医护人员操作 医护人员在手术室中的操作需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充分洗手并佩戴手术手套,保证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引入细菌。手术时需做好防护工作,避免细菌的交叉感染。 5.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同样对切口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术后需要对切口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感染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加强感染的预防教育,帮助患者掌握术后护理的要点。 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需针对患者、外部环境、手术流程、医护人员操作以及术后护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确保手术操作的成功和患者的健康。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手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方法

手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方法 手术后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发热、感染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手术后感染高危因素复杂,包括患者、手术室环境、手术操作等多个方面。本文将深入探讨手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如何预防手术后感染的方法。 一、患者因素 1. 免疫力低下: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存在某些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 糖尿病、艾滋病等,会使其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 2. 年龄:高龄患者免疫力较弱,更容易发生手术后感染。 3. 营养状况不良:患者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均可能影响免疫功能, 加重手术后感染的风险。 预防方法: ①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 措施; ②手术前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③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 二、手术室环境因素 1. 空气微生物污染:手术室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会影响手术室内的微生物 环境,污染的空气会导致手术切口感染。 2. 消毒灭菌不彻底:手术器械、手术服、洗手液等存在有菌污染或消毒不彻底,都可能导致感染。 预防方法:

①手术前要对手术室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消毒剂和方式要符合标准; ②对于高风险手术,应采取强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③定期对手术室消毒和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三、手术操作因素 1. 手术切口:手术切口周围的微生物会直接影响感染的发生,如果手术切口不严格消毒或清洁,或手术时间过长,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2. 输液和输血:输液和输血是手术中常见的操作,但对药品和铁装血蛋白过敏的患者需要注意,输液和输血时应加强监测。 3. 医护人员个人卫生:医护人员是手术中的关键环节,若其手部卫生不达标、操作不规范,也容易导致手术后感染。 预防方法: ①手术切口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处理,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标准; ②术中应尽量减少敷料搬移次数和手术器械交叉使用; ③输液输血时对患者过敏史进行全面评估,必要时进行特殊处理。 综上所述,减少手术后感染的关键在于识别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策略,并全面加强手术室环境建设和医护人员培训。同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减少感染发生的几率。只有防范于未然,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手术室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手术室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手术是医院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手术室是实施手术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着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 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手术室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当前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已成为手术室医护人员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1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存在因素 1.1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的伤口愈合和健康,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手术的接台手术频繁,术毕收拾物品、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流动都会引起粉尘微粒,污染手术室的内环境,手术间得不到充分的清洁消毒,导致空气洁净度降低。 1.2 手感染 由于护理工作都是由护理人员直接用手完成,被污染的手是医院内感染最主要的媒介,医护人员的普通洗手和手术人员的外科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据调查统计显示,由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而导致细菌直接传播造成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参加手术人员洗手程序不规范、时间不充足、擦手巾灭菌后管理不妥,可导致二次感染。手术者的手套破裂对手术的感染.据报道,术前手套未检出细菌,术后手套细菌检出率为31.25% 。另据调查,24%手术者术中手套刺破,监测8例,手术人员双手细菌培养带菌率100%,细菌通过手套破损处,植入手术伤口致手术感染。 1.3 手术器械物品清洁、消毒和灭菌 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若器械使用后清洁处理不彻底、灭菌不严,尤其是染有传染病患者血液的物品,当再次使用时,极易造成医院感染。消毒包大小不规范,包消毒包的布层数过多、消毒包内准备灭菌的容器盖未打开,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高压蒸汽灭菌的效果。手术中布类脱落的碎屑对手术的影响。一是手术单使用时间过长,反复高压消毒使布纤维变疏;二是上次手术中凝积的血块、碎骨、线头等清洗不彻底,致手术单包裹粘附成为下次使用的污染源。刺激性消毒液对手术切口的感染使用消毒液浸泡的引流管和精密仪器等,在使用中冲洗不彻底,术中浸泡器械的盐水更换不及时,均可造成手术切口的感染。 1.4 锐利器械损伤 手术室工作人员由于经常与缝合针、注射器、刀片等锐利器械接触,如传递锐利器械手法

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与防控要点

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与防控要点 一.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1.患者因素患者的全身状况、伴随的基础疾病以及用药情况等都可能引发手术部位的感染,主要的相关因素有: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和肌肉组织的紧张性和弹性逐渐降低,新陈代谢趋于缓慢,血液循环可能受损,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伤口愈合时间延长。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伴随的基础疾病也增多,也会对伤口的愈合产生影响。 (2)体重:肥胖患者损伤部位脂肪较多,而脂肪组织血供较差,因而会影响伤口的愈合,易发生SSI。 (3)营养状态: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及术前营养不良会增加切口、器官或组织腔隙SSI的发生率。 (4)吸烟:吸烟可以使伤口的愈合速度减慢,从而可能增加发生SSI的危险。研究证实吸烟是发生SSI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5)损伤部位的灌注及血液供应状态:影响损伤部位血供的任何因素如脱水、休克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肢体血液循环不良等,都将延缓伤口愈合,也增加SSI发生的风险。 (6)免疫功能状态:免疫功能缺陷、术前正在使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或近期曾接受放疗、化疗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削弱,会使切口感染的风险增加。 (7)慢性疾病:伴有某些慢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的患者,其伤口愈合较为缓慢,且更易产生术后并发症如伤口感染。 (8)鼻腔的细菌定植或远隔部位共存的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导致SSI发生的细菌。早已明确造成SSI的病原菌与术前患者鼻孔内存在的细菌有关。 除上述因素外,患者术前的住院等待时间、近期用药特别是应用抗菌药物也有可能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2.术前因素 (1)备皮:术前刮除手术部位的毛发与应用脱毛剂脱毛或不刮除毛发相比,发生SSI的危险显著升高。术前即刻刮除毛发,其SSI发生风险较术前24小时刮除毛发低(3.1%vs 7.1%);如果术前超过24小时刮除毛发,则发生SSI的风险将超过20%。虽然应用脱毛剂的SSI发生危险低于刮除或剪除毛发,但是脱毛剂有时会导致皮肤发生过敏反应。其他研究也显示,术前应用任何方法清除毛发都将导致SSI发生率增加,因此,建议术前不清除毛发。 此外,尽管很多文献报道术前用消毒剂多次沐浴可减少皮肤上的细菌数量,但与降低SSI的发生率无明确相关。 (2)术前手术区域皮肤的消毒准备: 目前尚无对照实验来评估术前各种皮肤消毒剂间降低SSI发生率的作用。 3.手术人员的管理 (1)感染或携带微生物手术人员的管理:有研究显示,感染的手术室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将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传染给患者,从而造成SSI的暴发流行。 (2)术前手部/前臂消毒:所有参与手术且与手术使用的无菌器械或物品有直接接触的手术组成员均须在穿无菌手术衣、戴手套之前进行刷手。 除刷手以外,戴人工指甲的手术人员可能会增加手部细菌和真菌定植的机会,增加感染发生的机会。 4.术中因素 (1)手术室环境:手术室中的空气可能含有携带细菌的粉尘,线头、皮肤鳞屑或呼吸飞沫。手术室中的细菌数量与室内活动的人数直接相关。 相对于走廊和邻近区域,手术室内应保持正压。层状气流和

手术后感染常见的原因

手术后感染常见的原因 手术后感染是指手术切口或者手术中引入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手术后感染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问题,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还给患者造成了额外的痛苦和费用负担。手术后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的整体情况、手术操作、周围环境和医疗措施等。以下是手术后感染常见的原因: 1. 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功能降低是手术后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患者的免疫系统在手术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抑制,特别是在大手术和重症患者中更为明显。如果患者的免疫功能本来就较低,或者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那么手术后感染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加。 2. 切口感染:手术中切口可能会被细菌污染,引起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手术后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特别是在开放性手术中。切口感染可以通过患者自身皮肤上的细菌、手术室内的细菌、手术器械和医护人员的操作等途径引起。此外,手术切口的深度和长度也会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3. 呼吸道感染:手术中使用麻醉和气管插管等操作会增加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术中患者通常需要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这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分泌物滞留和细菌进入呼吸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此外,手术后患者在卧床休息、镇痛等方面的护理不当也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

4.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在手术后感染中也较为常见。手术中使用尿管和膀胱镜检查等操作会增加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尿路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通过尿道进入膀胱引起的,尤其是在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5. 深部组织感染:手术中引入的细菌侵入深部组织,可能引发深部组织感染。例如,骨科手术中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手术操作刺激和手术器械的感染,可能导致人工关节附近的深部组织感染。 6. 医疗机构环境卫生不佳: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是影响手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医院内部空气流通不畅、手术室难以彻底清洁和消毒、医护人员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都会增加细菌的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7. 术后护理不当:术后护理的不当也是手术后感染发生的原因之一。患者的护理包括伤口清洁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后休息、饮食调理等方面。如果护理不当,例如伤口清洁不及时或不彻底、滥用抗生素或使用不当,都有可能导致手术后感染。 总结起来,手术后感染常见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操作、患者周围环境和术后护理等多个方面。为了降低手术后感染的风险,医疗机构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和感染预防意识,同时患者也需要在手术前后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恢复,遵从医生的指导和护理,以降低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处理措施 一、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一)手术室的布局因素 1、手术室在设计中不完善,区域划分不清,洁污通道不分,容易造成交互污染,引发交叉感染。因此,手术室流程设计中要求人流、物流的科学性,预防感染的可操作性,可控制性。 2、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区域的划分,按要求着装后通过合理的路线进入手术间。手术间的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应严格区分出入通道,洁污房间要明确标识,并加强手术室的门窗管理,可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二)手术室的环境因素 1、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 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创口愈合和康复。 如手术间无术中持续空气净化设备,手术多,接台频繁,中间撤换物品和接送患者,人员和物品的流动,增加菌尘在空气中的浮游,手术人员不正确着装,头发、胡须不完全覆盖,手术人员皮屑的散发及室内人数密切相关。加重了手术室空气中悬浮菌尘污染,使手术感染的机会增加,是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 2、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1)术中人员在手术间内频繁走动,门户过多开启,弹簧门来回扇动室内外空气流动造成污染; (2)人员不能从污染手术间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

(3)连台手术时未及时清理垃圾及开启空气消毒机,地面未能湿式擦拭,造成手术间空气污染; (4)手术开始后在手术间进行物品整理工作,搬动仪器设备,物品抖动可造成室内正压减弱,空气层流流速下降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增加,致使带菌漂浮物沉降于手术区。 3、带入手术室的物品因素: 对带入手术室的病历夹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各病历夹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90%。 目前有很多外科医生为了联系方便将手机带入手术室,对XX部医务人员的手机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发现医务人员手机的污染较为严重,菌株检出率为95.5%,HBsAg检出率为13.6%。 (三)手术人员外出的影响因素 控制手术室内细菌污染主要依靠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的执行和管理。 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的衣服和鞋。有研究表明,未穿外出衣的人员污染明显,洗手衣细菌菌落数高于穿外出衣人员2.2~2.43倍。 因此,必须加强对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进行严格培训,以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意识,规范医疗行为,督促大家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四)手术时间对感染的影响因素 1、术前的物品准备充分,避免因未能及时提供手术物品,延误手术时间。 2、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娴熟、敏捷的手术配合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 3、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医护间的配合默契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可缩短手术创口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尽可能减少感染机会。 (五)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影响因素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手术室是医院内进行各类手术操作的特殊区域,但由于其特殊 的环境和操作过程,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室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每个因素进行细化分析。 1.感染来源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首要危险因素是感染来源。感染可能来自患 者自身的细菌、手术室环境中的微生物、手术器械以及医务人员等。其中,来自患者自身的细菌是最常见的感染来源之一,特别是对于 存在基础疾病或免疫抑制的患者。 2.患者人群特征 手术室中的患者人群特征也是影响感染风险的重要因素。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免疫力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例如,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 3.手术环境及设备 手术室的环境和设备也是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手术室内 的湿度、温度、空气流通情况等都会影响细菌繁殖和传播的可能性。此外,手术器械的清洁度和消毒情况也是决定感染风险的重要因素。

4.医务人员操作 医务人员的操作也会直接影响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风险。手术前 的手卫生、佩戴清洁手套、正确使用手术器械、规范处理手术废物 等都是防止感染的关键环节。 5.预防措施 为减少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风险,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是必要的。 这包括经常性清洁和消毒手术室环境、规范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程序、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严格控制手术室入室人员等。 附件: 本文档附件包括相关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具体细节请参阅附 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医疗法规: 法律规定的医疗操作和管理规范。 2.感染控制措施: 通过清洁、消毒、隔离等手段,预防医疗场 所的感染传播。 3.免疫抑制: 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下降。 4.消毒程序: 消除或杀死细菌、等病原体的程序。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作为治 疗疾病的一种特殊手段,越来越能让病人接受与肯定。而控制术后手术部位的感 染也是我们医护人员更应重视的环节。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252-02 1.手术部位感染的分类 1.1 浅表切口部位的感染 皮肤、皮下组织。 1.2 深部切口部位的感染 深部软组织。 1.3 脏器、腔系部位的感染 器官、腔系。 2.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2.1 不可控制因素 年龄、?免疫力系统受损、糖尿病、非手术区域的感染病灶、伤口分类、营 养不良、吸烟、肥胖、术前住院天数过长、应用激素等。 2.2 可控制因素 不恰当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手术时间过长、不恰当的皮肤准备、不恰当的 外科洗手、手术室环境(通风、消毒等状态)手术衣和铺巾、手术技术:术中止 血是否彻底、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杜绝异物的残留等。 3.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2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肠道粪球菌12%、大肠埃 希杆菌8%、绿脓假单胞杆菌8%。 4.手术部位感染的细菌来源 空气5%、器械10%、医护人员35%、病人50%、大部分病人皮肤上可能存在高密微生物、这些细菌在消毒后扔存活。因此、控制病人皮肤菌落数量可以降低 感染率[2]。 5.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 5.1 术前病人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 择期手术病人,病情允许洗澡的通常主张术前2天使用有抗菌效果的沐浴液 洗澡、特别是皮肤皱褶处、若是不能自行洗澡的、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前1天帮 助病人清洗手术部位的皮肤。剃毛最佳时间是术前即刻执行(因备皮与手术时间 间隔越长、感染的发生率越大)、注意剃毛时不可损破病人皮肤、以免导致手术 部位细菌感染、剃毛完毕再次为病人清洗手术部位的皮肤、并更换消毒好的病人服。 5.2 手术区域皮肤消毒原则 去除皮肤上污染和种植的细菌。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减少长驻菌,预防微生 物的再繁殖。因此需选择快速起效活性持久、对皮肤过敏性小、不会引起皮肤损 伤的消毒剂,有条件的可以使用抗菌含碘的手术薄膜粘贴手术部位效果最好。 5.3 医护人员外科洗手 严格按照洗手规则进行洗手,并使用具有持久抗菌活性、含有大量护肤成分、

引起外科感染常见的原因

引起外科感染常见的原因 引起外科感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污染:手术室环境、器械、手术人员和患者自身都可能成为感染源。手术室环境的空气和表面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手术器械在清洁和消毒过程中残留的微生物,手术人员的暴露部位如鼻咽部、皮肤可能携带的细菌,患者自身的细菌负荷和感染病灶等,都可能引起手术中的污染。 2.手术切口管理不当:手术切口是感染进入体内的通道,若手术人员在手术中未能严格控制切口的消毒和覆盖,在术后的切口护理中未能正确处理伤口,更容易引起感染。此外,对于高危手术切口(如颅脑、心脏手术等),若缺乏足够的预防措施,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3.抗菌使用不当:手术过程中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预防和控制感染,但若抗菌药物的选择不合理、使用时间过长、剂量不正确等,容易导致感染耐药菌株的产生,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4.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也是外科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像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等疾病都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感染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5.手术医师和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手术医师和护理人员在手术中的操作技术和卫

生意识直接影响感染风险。如手术操作不规范、洗手不彻底、穿戴不符合要求的手术衣、戴在手术室外部的手表和首饰等,都有可能带入细菌和病毒,引发感染。 6.院内感染管理不力:医院内部的感染管理措施不到位也是导致外科感染的重要原因。如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不彻底、手术室门口的洗手设施未能正常运作、医护人员的健康监测不完善等,都可能为感染的发生提供机会。 7.术后护理不当:术后伤口护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环节之一。若患者和护理人员未能正确处理伤口的清洁和消毒、更换敷料、控制感染部位的渗液等,就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总结起来,引起外科感染的原因包括手术操作中的污染、手术切口管理不当、抗菌使用不当、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医师和护理人员操作不当、院内感染管理不力以及术后护理不当等。为了降低外科感染的发生率,医院和医护人员需要加强感染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并提升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意识。同时,患者也要自觉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遵守术后的伤口护理要求,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武汉市黄陂区天河街道卫生院湖北武汉 430300 手术是许多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而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直接影 响手术质量和病人的健康。感染轻者给患者造成痛苦,重者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避免 和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各类感染因素,已成为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关 键措施。 1 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 1.1 患者因素术前病人生理病理因素可能与SSI发生危险性增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年龄、肥胖、营养不良、嗜酒等生理因素,以及创伤、休克、输血、低氧血症、营养状态、肝硬化、免疫缺陷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放疗、皮肤病等病理因素以及术前住院时间过长、围手术期 使用过特定的血制品等。 1.2 手术部位、时间和类型同样的手术、不同部位的皮肤切开,其感染发生率不同,择期手 术中,当手术涉及或切除有腔脏器时,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增加3-5倍或更高。手术时 间越长,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越高[1]。 1.3 术前皮肤准备因素术前备皮增加了皮肤微切口,这些微切口成为细菌繁殖的病灶,增加 了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备皮时间距手术时间愈近愈好,距离手术时间越长,手术部位 感染发生率越高。 1.4 手术中操作不当手术切口的处理方法不当,手术持续时间延长,术中无菌操作不严,组 织处理不当,止血不彻底,切口冲洗不够完善,切口缝合时张力过高,缝合部位的缺血,引 流管放置不当或局部存在无效死腔等,均可增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机会。 1.5 术后护理不当术后营养不良及代谢紊乱不能有效纠正,切口引流不畅、术后切口护理不当、术后病室环境处理不当均增加手术部位感染机会。 2 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预防措施 2.1 患者的全身情况患者的全身情况与手术切口的感染发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术前积极改 善病人的全身情况,使病人处于手术的最佳状态,严格控制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围手术期 尤其要防止出现高血糖;吸烟可使伤口愈合速度减慢,增加SSI发生的危险,因此术前要积 极鼓励病人戒烟;择期手术病人术前要增加营养,改善营养不良状况,术后在可以进食的情 况下,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以改善局部和全身情况,增加机体防御能力,促进手术切 口的早日愈合,降低切口感染率。积极治疗原有感染,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 固有致病菌定植于病人的机会。 2.2 正确的脱毛方法急诊手术选择在术前半小时备皮,方式如果能够用脱毛霜的,首选脱毛霜。如果条件不允许必须剪或剃毛的要彻底清洗干净后再进行备皮。择期手术病人应选择术 晨备皮,一旦备皮误伤皮肤,要等皮肤伤口痊愈后再行手术。因此只有当毛发确实会干扰手 术时才备皮。 2.3 手术室环境的管理严格控制手术室内人员的流动量,避免不必要的走动或进出,手术开 始后尽量保持手术间的门处于关闭状态;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必须分室进行,无条件时必须 先行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两台手术之间,应做好环境净化和清洁消毒。严格执行卫生 清洁、消毒制度,每天清晨术前30 min湿式清洁和消毒所有的水平表面。手术结束后,要进 行彻底的湿式清洁;凡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室内装备有 效的空气过滤装置,每周固定卫生日进行彻底清洁,每月彻底进行卫生大扫除,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做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手术切口感染常见原因

手术切口感染常见原因 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切口出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的病情。手术切口感染是目前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源性原因 1.手术部位清洁不彻底:手术前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切口消毒,或者是消毒不充分,导致手术部位存在大量细菌,从而造成感染。 2.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医生、护士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如无菌手套更换不及时、操作器械没有进行有效灭菌等,均会导致手术切口感染。 3.手术器械或材料有缺陷: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器械或材料存在缺陷,如缺少有效的防护措施、缺乏有效的杀菌消毒措施,会引发手术切口感染。 二、内源性原因 1.患者自身因素:某些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因素,使其更容易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如年龄较大、免疫功能下降、严重的基础疾病、糖尿病、肥胖等。

2.患者肠道细菌定植:患者自身肠道内的一些细菌可能会通过手术切口感染到手术部位,特别是在腹部手术中更为常见。 三、其他原因 1.术前准备不完善:患者术前的检查不充分,导致手术时未发现潜在感染因素,如未发现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 2.麻醉操作不当:麻醉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入细菌,导致手术切口感染。 3.手术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过长使得患者的抵抗力不断下降,细菌有更多的机会侵入手术切口。 4.手术切口修复不当:手术后切口不好的修复,可能存在皮肤下积脓或草率包扎等问题,增加了感染发生的风险。 5.环境感染:手术室环境不洁净,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会对手术切口感染起到催化作用。 手术切口感染是多因素造成的病情,需要在手术前进行全面的准备和充分的防护措施,同时术后对于切口的护理和消毒也非常重要。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执行相关

分析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医院易感染因素

分析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医院易感染因素 胸外科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需要高度的技术和专业知识。然而,手术过程中患者容易感染,这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问题。本文将分析胸外科手术患者易感染的原因和影响,以及降低感染风险的措施。 一、胸外科手术患者易感染的原因 在胸外科手术中,患者的胸腔被打开,使得患者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易于感染。此外,手术中使用的器械和药物也可能引起感染。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感染原因: 1.手术创口感染 胸外科手术需要在胸腔内进行操作,这就需要在患者身上开刀。手术切口是患者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手术切口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和消毒,就会导致细菌和病毒沉积在切口周围,增加感染的风险。如果手术创口没有及时处理,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2.免疫功能下降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会下降,这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手术会导致身体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下降,这意味着患者更容易感染病原体。术后患者通常需要服用抗生素,这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3.手术时间长 胸外科手术通常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这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手术时间长意味着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麻醉和输血,这会使患者免疫力下降。手术时间长也会导致手术创口暴露在外的时间较长,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4.术前准备不当

术前准备不当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检 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免疫功能。如果术前评估不充分,就可能会错过一些患者的 健康问题,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如果术前没有充分准备患者的手术创口和皮肤,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5.手术过程不规范 手术过程不规范也是胸外科手术患者易感染的原因之一。手术过程中,医生 和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果医生和护士没有正确的操作技巧, 就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如果手术室环境不卫生,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6.术后恢复不当 术后恢复不当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以促进 身体的恢复。如果患者没有按照医嘱进行恢复,就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如果患者 术后没有正确的处理手术创口,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胸外科手术患者感染的影响 胸外科手术患者感染的影响可能是严重甚至致命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感染 影响: 1.延迟康复 手术后感染会导致患者康复时间延长,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感染可能 会导致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住院治疗,甚至需要进行多次手术。此外,感染还可 能导致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和恢复时间,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患者的身体可能会变得虚弱和疲劳,这可能会使他们无法进行日常活动和运动。 2.额外治疗 手术后感染还可能需要额外的治疗,这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和时间。治疗 感染的方法通常包括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例如 恶心、呕吐、头痛和腹泻等。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更强的药物,这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3手术室环境因素:①布局和设施不合理:手术室内区域划分不清,无明显标志,洁污物品共通道,易引起交叉感染; ②手术间人员流动是空气中细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 ③手术间的安排不合理,1、2、3类切口的手术间未分开;④室内空气消毒不严格,空气中细菌数量严重超标;⑤清洁卫生不合要求,室内物体外表、地面、墙壁清洁或消毒不彻底,或使用的清洁剂不当,物体外表的细菌数超标。 1.4手术植入的影响:由于微生物通过吸引,黏附并定植于植入物外表引起感染。 1.5手术时间的影响:手术时间越长,术后感染率越高 1.6患者身体因素:①患者过度肥胖,脂肪组织过多,使手术切口过大,或暴露困难,手术时间延长;另外脂肪组织血液供给缺乏,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性大。②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使用对免疫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或合并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③手术临近部位有感染病灶或已有全身性感染。④手术创伤使患者原有的身体屏障被破坏如皮肤黏膜屏障或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 2 预防手术感染的管理措施 2.1手术人员管理:严格控制手术人员,每台手术的参观人员不能超过2人。呼吸道或局部有感染的人员禁止入室参加手术,入室人员必须按要求更换洗手衣裤,戴口罩帽子,并遵守严格的手卫生。

2.2手术物品的管理:所有用于手术的物品如布类、手术器械、敷料等必须是无菌物品,一次性耗材必须包装完好,在有效期内。包装材料有破损或潮湿应视为有菌,需重新灭菌。 2.3术中无菌操作的管理:严格按要求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术中翻开空腔脏器或接触感染部位时要进行保护性隔离,手套破口或被污染及时更换,手术物品准备齐全,操作熟练,配合默契,缩短手术时间。 3 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3 .1建立合理的手术室布局:严格进行分区,即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分区界限标志明显。并按手术切口的类别安排手术间,感染手术安排在正负压切换手术间。手术间尽量少放设备,各种仪器不可阻挡回风口,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3.2手术间空气质量:在控制手术间参观人员的同时,严禁人员串手术间;术前半小时开启净化空调系统,保证空气洁净度达标。接台手术时,要及时清扫卫生,清洁后百级手术间净化15min,万级手术间净化20min。 3.3彻底清洁消毒:每天手术开始前要对手术间所有物表、地面进行清洁,每天手术结束后手术间物品及仪器设备外表要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固定周卫生日,进行卫生大扫除。保洁工作质量由当班巡回护士检查,护长抽查,对新进保洁员由科室院感小组 一月份院感试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