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手术室切口感染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外界微生物的侵入或者手术部位防护不当而

导致的感染现象。这种感染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手术室切口感染的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两方面进行

详细介绍。

一、危险因素

1. 患者因素

患者自身的状况对手术切口感染有着重要影响。长期糖尿病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更容易出现感染。患者是否存在慢性感染等情况也会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性产生影响。

2. 外部环境

手术室环境的清洁程度对手术切口感染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手术室的清洁不到位,甚至可能存在细菌交叉感染的风险,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3. 手术流程

手术过程中的一些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手术切口感染。比如术前未充分消毒、手术刀具、钳子等手术器械清洁不当,手术时的手术部位防护不到位等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4. 医护人员操作

医护人员在手术室中的操作方式及操作规范对手术切口感染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医护人员是否按照规范进行手部消毒,是否佩戴手套等都会对手术切口感染产生影

响。

5. 术后护理

术后对手术切口的护理同样对于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如果术后护理不到位,会导致

手术切口受到细菌侵袭,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护理措施

1. 患者因素

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慢性感染等情况,

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患

者存在的慢性感染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

2. 外部环境

手术室是手术操作的重要场所,因此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非常重要的。手术室需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干净整洁,减少细菌的滋生繁衍,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3. 手术流程

手术切口的消毒和防护工作是手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手术前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充分消毒,并且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部位的干燥清洁,避免细菌的侵入。所用手术器械也需要严格消毒,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4. 医护人员操作

医护人员在手术室中的操作需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充分洗手并佩戴手术手套,保证在手术过程中不会引入细菌。手术时需做好防护工作,避免细菌的交叉感染。

5.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同样对切口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术后需要对切口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感染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加强感染的预防教育,帮助患者掌握术后护理的要点。

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需针对患者、外部环境、手术流程、医护人员操作以及术后护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确保手术操作的成功和患者的健康。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

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 【关键词】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对策 手术是外科系统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外科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切口的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最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之一。它所带来的危害是:增加患者的痛苦,使病情加重,严重的甚至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切口感染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手术室护理人员处于减少外科手术感染的防御第一线,通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监管、分析和报告,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及时做出应对,有效降低感染率。现将我院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报告如下。 1来自患者自身的因素 患者本身现有的一些基础疾病的存在,如:老年体弱者、营养不良者、水肿、重度

贫血、肥胖患者、糖尿病等。这些潜在的感染因素的存在,都可以使机体的防御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增加了细菌的易感性,易发生切口感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的放、化疗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发生机会。病人的住院时间越长,患者的皮肤、呼吸道携带细菌的总量和种类也就会越多,发生切口感染的机会也就越高。患者如果过度肥胖,也会影响手术野的暴露和术者的操作,无形会使手术的时间延长;机体组织在电刀、缝线的刺激下极易发生组织坏死和脂肪液化,从而也增加了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术前的剃毛备皮,极易损伤毛囊,损伤皮肤表层,使细菌易经皮肤的破损处侵入造成切口感染。胃肠道患者术前消化道准备的不完善,术中污染体腔,造成切口感染。手术时间越长,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也就越大,时间每延长1h,切口感染率增加30%[1]。 2来自手术室的因素 医务人员未严格认真地履行六步洗手法,尤其是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在操作前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创面发生细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并发症,可能会导致 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这些危险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切 口感染的发生。 危险因素: 1. 患者个人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情况、病史等。老年患者由于免疫 功能减退,创伤愈合能力差,因此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特点,如生理 期等,也增加了切口感染的风险;患者的基础疾病、合并症、感染史等都会增加切口感染 的风险。 2. 术前因素:包括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等。手术部位不同、手术类 型不同可能会导致切口感染的风险不同,如腹部手术、骨科手术等创面较大、易受污染, 切口感染的风险较大;而手术持续时间过长,患者暴露在手术环境中的时间过长也可能导 致切口感染的发生。 3. 医疗机构因素:包括手术室环境、手术室操作规范、医护人员的手术操作技术等。手术室环境的清洁程度、消毒灭菌质量等会直接影响手术切口的感染风险;医护人员的操 作规范、操作技术是否规范也会直接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 护理措施: 1. 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个人因素和患者术前情况,如患 者有无潜在感染病史、合并症、基础疾病等,对于高危患者应加强术前护理,如合理处理 患者的基础疾病,提高免疫力等。 2. 手术室环境护理:手术室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护理人 员应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清洁程度,减少环境中细菌的数量,规范消毒灭菌工作,确保消毒 灭菌的质量。 3. 手术操作规范:护理人员在手术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如洗手消毒、佩戴 无菌手术衣、戴口罩、佩戴手术帽、手套等,避免在手术中交叉感染。 4. 术后创面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手术切口的情况,定期更换敷料,定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创面感染。 5. 术后感染处置:对于已经发生的切口感染,护理人员应及时处理,如局部伤口护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等,及时控制感染的扩散。

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感染公认为是外科手术中严重并发症,影响着外科治疗的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有些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可直接导致手术的失败,致患者手术部位功能缺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只有控制手术切口感染,规范护理流程才能有效提升医疗质量,保证手术近期及远期效果。 1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 1.1机体自身因素机体发育不良、肥胖、高龄病患和婴幼儿术后易发生术后感染。前者免疫系统发育差,后者机体免疫力低下,组织再生能力欠缺,即使是少量致病菌也可引起切口感染性病变。肥胖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差,手术时脂肪细胞受切割或牵拉受损,不易准确消灭死腔止血,术后易发脂肪液化及感染。 1.2大手术和严重创伤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广和术中意外,造成创伤面积大、出血量多、输血量大,不可避免地影响机体代谢和脏器功能,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为致病菌感染创造了条件。 1.3糖尿病人群患病率及遗传率高,为感染易发因素。 1.4免疫功能低下影响免疫功能的先天性缺陷和获得性疾病,显著地增高了感染发生率。 1.5长期应用抗生素抗生素长期使用,尤其是大剂量或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致机体菌群失调,发生院内感染及内源性感染。 2易引起伤口感染的微生物病原体 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于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直接接触感染机率更大。感染的发生与致病菌的侵袭力,数量和人体抵抗力强弱密切相关。 3手术过程中相关因素 3.1手术区皮肤的的准备术前备皮过程中,剃毛时损伤真皮层或剃毛后距手术开始时间超过24h,切口感染率增高15%~18%[1]。 3.2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时间与术后感染率呈正相关。手术室环境,患者及手术人员携带的病原菌污染的机会随手术时间增加,创面长期暴露,术中出血多,长时间牵拉使组织损伤增多;麻醉时间过长,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造成术后感染。 3.3手术技术电刀的广泛应用使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升高;钝器械造成的组织钝挫伤大,较易引发感染;手术过程中留有无效腔行成积血与积液或止血钳夹

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和便利,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外伤骨折,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 骨科疾病,最为常见的是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也是导致骨折愈合延迟的重要因素,也是主 要的合并症之一。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因素 1.1手术室存在的因素 1.1.1洗手及戴手套不规范存在手术人员对外科洗手不重视,刷手时间不够,杀手步骤 不彻底,无法达到外科手消毒的情况,同时存在戴手套不规范或手术台上手套破损未发现, 造成骨折手术部位感染。 1.1.2手术操作技术不规范过多使用电刀,使术区失活组织增多,术中未按规范保护皮 肤切口,手术台上的无菌布类敷料因冲洗伤口的生理盐水而打湿,使细菌污染手术器械及切 口周缘的布类敷料或在术前未发现无菌敷料或器械包布损伤,而导致手术人员外露的皮肤接 触到无菌手术台或手术部位,导致骨折手术部位的发生,手术时间的长短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关,手术时间越长,手术部位的感染率越高。同时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操作者的无菌技术操 作监督不严格,也是造成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之一。 1.1.3手术操作空间存在的危险因素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切口感染呈正相关。 手术室内的尘粒会因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走动在空气中飞扬或者接台手术层流净化的间隔时间 不够,污染手术室空气,而导致骨折手术部位的感染。 1.2手术患者存在的因素 1.2.1术中患者低体温手术室内温度设置过低,手术部位大面积的皮肤暴露,消毒液的 冷刺激,输入未加温的库血、液体等,均可降低手术患者的体温。 1.2.2手术患者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手术区的皮肤准备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环节,用刀片剃毛、电剪剪毛易引起皮肤损伤,同时皮肤准备的时间越接近手术开始的时间越好。 1.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先期使用对降低术后的感染发生率 有明显的效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与SSI的关系,多数认为术前30min~2h开始围手术期 中合理地、预防性地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地降低SSI的发生率[1]。 2护理措施 2.1加强手术室感染监控的管理成立由护士长、院感监测员、手术室消毒隔离质量控制 小组成员组成监控小组;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主要是进行科室感染的监测操作,收集和分 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将结果报告反馈,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 学的依据,同时监督指导手术室人员的操作规程。 2.2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制定学习计划,组织每月至少学习一次,并定义考核,提高手术室全员预防感染的意识,对新上岗的护士、进修生、实习生等新增人员进行每月的 上岗培训,以提高其医学知识及整体文化素质,使其能规范操作,减少自身的感染意识。 2.3强化手术室的管理层流手术室在手术中应保证手术间的门关闭以保持手术间内的正压、手术中减少人员的走动,避免尘埃的飞扬,每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手术 间均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洁净手术部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

洁净手术部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 手术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切口感染可导致刀口裂开、刀口的愈合时间延长、增 加住院时间和患者的经济开支,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感染。切口感染受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 素存在于整个围手术期,我们要在每个环节上规范操作、规范管理,才能不断降低感染率。 现就切口易感因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一、感染因素 1、医务人员的因素 (1)手术部落是制度不到位:参加人员出进手术室不规范更衣、换鞋,易交叉感染:戴口罩不 规范、鼻子留在外面,术者通过咳嗽、高声说话、打喷嚏、呼吸将细菌排到空气中,污染手 术野;戴帽子不规范,头发不全部遮住,头发中的细菌也会成为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在每 月对手监测中,手术医生外科刷手合格率为66.75%,护士为75.2%,而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 细菌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2)手术间管理不规范:手术间人数不控制,人员超标,并且随意走动、串手术间;术中频繁 开门;随意在手术间抖动敷料,参观人员离手术台过近等。 (3)手术技术及护理操作因素:切口时不能较好保护切口周围皮肤;手术时间较长,手术中不 及时更换切口周围的敷料,易引起切口感染,止血时止血钳夹周围组织过多,或止血时留有 孔腔造成积血与积液;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时间过长使创伤增多;麻醉时间过长,导致病 人免疫力下降;手术每增加一小时,切口感染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45倍。 2、患者自身因素高龄、幼龄、肥胖症、慢性病、糖尿病、贫血、恶性肿瘤、肝硬化都存在 异常代谢因素,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机会;病人皮肤是否清洁;切口皮肤上的毛发未 剪净;头发未盖住;未穿清洁过的病号服;曾经历过手术和经历过直肠手术的病人等手术部 位感染的机率都会增加。 3、住院时间及刀口部位因素据有关统计,住院一日清洁切口感染率为1.2%;一周为2.1%;三周以上为14.7%。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以及有感染病灶的疾病,手术感染率较高。 4、环境因素手术室空气消毒不符合要求,层流装置的过流网不按时清洁或更换;手术间卫 生清洁不严格,存在死角;手术室内人流、物流通道不洁污分开;卫生管理制度没有认真落 实到位,致使交叉感染。 二、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 1、对医务人员因素采取的措施 (1)做好皮肤的保护工作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在切口边缘铺治疗巾,并用布巾钳固定好,目的是避免残留在毛囊内的细菌进入伤口;切开体腔或深部组织前后还要用生理盐水纱布垫 保护切口边缘,使皮下不直接暴露,以免受来自深部组织的污染。 (2)做好组织保护和术中清理选择大小合适的拉钩并执以湿纱布垫,避免因用力过大而损伤 组织和细胞缺血;同时要及时清理术中切下的一些失活组织,避免其残留在伤口内,增加感 染机会。 (3)污染手术的处理术中切开胃肠、支气管、阑尾、化脓性病灶时,应用生理盐水纱布保护 周围组织,然后用吸引器吸去脓液或消化道内容物,再用络合碘棉球局部消毒。在处理这些 部位时尽量用器械操作接触,用过的器械纱布和其他器械分开放置,不能重复使用;衣袖沾 污染物后需加套无菌袖套或更换手术衣;感染较重、创面较大或时间过长的手术,切口应用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造成了 严重影响。手术室是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对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 取有效的预防护理对策十分必要。本文将就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 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 一、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 1.手术环境 手术室的环境整洁度是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如果手术室环境整洁度不高,空气中的细菌和污染物质会增加,导致手术时切口受到感染的风险增加。手术室内的 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对手术患者的创口愈合有影响,不良的手术环境会影响患者的康 复过程。 2.手术操作 手术操作是决定手术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 程中,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是否按照规范的手术操作步骤进行手术操作等都会影 响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风险。手术操作时是否使用规范的手术器械和设备,是否按照无菌 要求进行器械包装等也会对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产生重要影响。 3.手术室消毒 手术室的消毒是预防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关键环节。手术室消毒不到位或者消毒 方法不当会导致手术室内的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滋生,增加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加强手术室的消毒工作,确保手术室内的环境无菌是预防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重要手段。 4.医护人员个人卫生 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状况也会对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产生影响。如果医护人员身上存 在细菌或病毒,通过手术操作可能会将病原体传播到手术患者的切口处,增加患者发生切 口感染的风险。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规范,保持身体清洁,避免将病原体传播 给手术患者。 二、预防护理对策 1.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

普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普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有针对 性的从护理环节提出应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对我院近4年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进行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5—2009年我科收治的腹部手术病人519例。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诊断标准,手术切口感染包括: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及腔隙感染。经过以上治疗手术的患者术前均进行全身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 1.2方法通过查阅体温单、病程记录、护理记录单、各种辅助检查等,确定有无切口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根据卫生部2001年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1]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将发生切口感染作为观察组;同住院期间无切口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体重 指数(BMI,kg/m2)、合并基础疾病、年龄、手术时机、备皮时间、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等 方面的差异。两组在手术室环境、手术医师、麻醉方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本组病人519例,其中发生切口感染49例,占9.4%。经临床治疗与积极护理配合,患者全 部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腹部外科切口感染的原因①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持续时间是一个明确的危险因素,原因 是伤口暴露时间随手术时间延长与导致污染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加呈正相关。如果伤口暴露时 间过长,局部干燥,牵拉、摸弄等被损伤的组织出血和麻醉时间长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发切口感染。②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术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使患者体内保持一定 浓度的抗菌药物,从而可以及时杀灭可能污染的细菌,使患者摆脱切口感染等状况的发生。 ③病人的年龄、体重、是否有手术外的其他感染、低蛋白、贫血等等均是术后切口危险因素。 ④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有时不能认真洗手,护士备皮技术不佳,没有充分做好宣教工作,对 切口感染均有影响。还有应用高频电刀由于热凝固作用使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栓塞,影响脂 肪组织血液供应,都可以增加感染机会。⑤基础疾病的存在使机体免疫、防御机能低下;低 蛋白、贫血等除直接影响切口愈合外,也可使感染率增加。 3.2 护理预防措施 3.2.1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手术室人员应加强手术室管理,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 操作规程,缩短手术视野直接暴露时间,提高术中无菌技术操作质量。我院要求手术室护士 术前必须访视患者,各专科手术护士应尽量固定,避免经常调换人员,医师与护士相互熟悉,能够密切配合医师及时完成手术[2]。参与手术的人员明确分工,与术者密切配合,使手术有 序进行;同时注意严格无菌技术及细致操作,尽量减轻手术创伤,这也是预防感染、促进切 口早日愈合的重要举措。 3.2.2 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术工具,脂肪层厚的患者应避免电刀的使用。在对切口进行缝合时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在缝合过程中应该用足够量的生理盐水冲冼腹膜切口,主要是为了冲去失活的脂肪组织;坚持切口对齐、不留死腔、间隔适当、松紧适度等原则。 3.2.3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待污染伤口,尤其Ⅲ类切口时,全身用药同时局部要用抗菌药 物冲洗伤口,使切口处抗菌药物浓度有效阻止污染菌在伤口局部生长繁殖,提高手术切口清 洁度。根据药敏结果进行选择抗菌药物,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导致切口感染。应用抗菌药物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结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与年龄、糖尿病、肥胖、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等原因有关。 结论: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通过完善术前检查降低切口长度〃提高手术熟练度及无菌操作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降低切口感染。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原因; 处理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之一〃有数据显示外科伤口感染高居医院感染第三位〃本文通过我院2007-2011 年近5 年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对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提出有目的性〃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达到降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2011 年普外科所做7000 例手术患者〃其中有0.96%发生切口感染〃67 例〃男45 例〃女22 全部符合卫生部医政司拟订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的诊断标准〃手术切口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持续和加重〃且有触痛〃手术切口浅部组织有脓性混浊液体〃并培养出病原体者。 1.2 切口感染标准: 术后切口出现红〃肿〃疼痛及局部发热感〃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早期出现硬结并有脓性渗出物需拆线引流〃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穿刺有脓液或破溃流脓〃拆线后切口流脓反复出现小脓点并有线头溢出的定为切口感 1.3方法 1.3.1 回顾性分析方法: 借助于对2007-2011 年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年龄、医嘱单、切口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对其进行记录。 1.3.2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2.0 软件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 的变量筛选出来〃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OR 来表示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关联强度〃OR 可信区间采用95%。 2 结果 2.1 手术类型因素: 本组43 例感染〃为2.3%的感染率;57 例感染〃为5.3%的感染率;40 例感染〃为7.5%感染率。 2.2 年龄因素: 本组4-9 岁患儿23 例感染〃为8.7%感染率;20-39 岁患者43 例感染〃为6.9%感染率;>70 岁患者22 例感染〃为22.7%感染率。 2.3 抗生素使用: 患者二联用药为0.71%感染率。三联用药为4.29%感染率。2.4 住院时间因素:100d 的患者25 例〃感染率为12%。 3. 讨论 3.1 患者年龄与切口感染率的关系: 感染患者中〃其中老年人和儿童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较高〃分析原因知这与老年患者因年龄的关系自身的抵抗力开始衰退减低有关〃而儿童则是因为自身免疫的生理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因此对于高危人群〃我们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消毒隔离的有关制度〃尽量减少病菌侵袭性操作〃尽最大努力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感染。 3.2 切口感染与手术类型的关系: 在切口感染中〃其中类手术的感染率为2.59%。而类手术感染率为3.70%〃相类手术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小只有 0.33%。因此类手术和类手术是我们应该重点预防的对象。对此高危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来减少感染的

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摘要】术后切口感染是困扰医患双方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寻找易感因素、易感环节、分析感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有效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控 制它的发生,提升医疗质量。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010-02 1、原因分析 微生物普遍存在于人体及周围环境中,当手术人员(主要是手)、病人皮肤、手术器械、敷料、用品消毒与灭菌不彻底时,就可将微生物传播到手术野内,从而 使手术伤口发生沾染和感染。可见,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与病人自身、环境、工作 人员的无菌技术等有直接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1 病人自身因素,(1)知识层次、性格特征、卫生习惯、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比如卫生习惯差、过分焦虑等对疾病的预后都不利。(2)过度肥胖、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人群、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者、自身污染严重者。 1.2 环境因素 1.2.1 通道及布局不合理,三区划分不明确,易致交叉感染。 1.2.2 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浮游菌总数达700cfu--1800cfu/m3时,感染率明显增高,若降至180cfu/m3以下时,则感染的危险性就大为降低。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1)供应手术室空气 的质量。(2)手术室中的人数。(3)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走动与说话。(4)工作人 员的服装与手术盖布的质地。棉织品易产生纤维絮,与空气中的浮游菌,微粒形 成气溶胶,增加感染机会。(5)保洁及空气消毒不到位。(6)手术间内温湿度不适宜,温度过高,工作人员体内代谢快易出汗,影响操作并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温度 过低易发生低温功能障碍影响术后恢复。 1.3 工作人员的因素,据报道,来源于医院工作人员的切口感染约占手术部位 感染的35%,主要在于: 1.3.1 医务人员重治疗、轻预防,对切口感染认识不足。 1.3.2 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匮乏,消毒隔离意识淡漠。 1.3.3 手术人员的技术:手术过程中的无菌观念,手术技术娴熟程度,手术时 间长短、分离、结扎、止血是否彻底,缝合有无死腔,引流是否通畅等。 1.3.4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长期、联合、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至细菌耐药、病 人抵抗力下反而易引起感染。 1.3.5 手术前皮肤准备不科学、手术后切口护理不规范。有些病人术前不作皮 肤清洁护理,只是单纯刮毛,而且还用锋利的刮毛刀刮而不是用脱毛膏或剪刀剪。术后切口换药、拔管不注意无菌操作。特别是手卫生观念差。经常可见医生换药 不洗手、不戴口罩帽子。另外,有的换药室无水设施、无消毒措施。无菌物品与 污染物品放置混乱。 1.4 手术类型,污染手术与无菌手术先后顺序不合理,有些医生消毒隔离意识 淡漠,缺少整体观念,常常按自己的意愿随意安排手术。 1.5医疗用具的污染麻醉护理操作中使用的监护仪导线、中性电极导线、配 电盘的导线以及各类仪器的电源连接线等易被污染,但消毒时不易引起注意或消 毒不彻底,形成交叉感染源。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围术期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室是外科系统进行手术治疗的场所,感染是外科领域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控制感染手术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手术室医务人员必须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才能更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现将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感染控制措施报告如下。 1 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1.1 手术时间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导致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加。长时间的暴露干燥、牵拉损伤组织;出血、麻醉时间延长,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术者因疲劳而疏于无菌技术操作,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1.2 患者综合情况老年人和婴幼儿因机体全身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或免疫系统发育不全而易被感染;肥胖患者因脂肪组织的血流量和血容量都较低,供血少的组织容易发生感染。另外,脂肪组织影响手术操作和暴露,延长手术时间,脂肪层的死腔难以完全消灭等都会增加手术后感染的机会。 1.3 手术技巧、引流物等异物的应用创伤后存留在体内的异物,可使伤口感染长时间不愈;即使伤口已经愈合,异物存留的局部仍可有细菌的存在,可能在某种条件下重新感染。 1.4 微生物的致病力切口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重要的病原菌,内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险性在增加,消除鼻腔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1]。 1.5 伴随其他部位的感染患有活动性感染的患者,即使感染部位与手术切口距离很远,仍比未患有感染患者切口感染率高。控制手术前后出现的感染灶,可降切口低感染发生的危险性。 1.6 术前备皮术前备皮是造成切口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术前1 d备皮比术日备皮有更大危险,使用剃刀比剪刀危险大;使用脱毛剂(霜、乳膏)会降低感染的危险,因为剃刀备皮会造成皮肤损伤,增加真皮层细菌的定植。 2 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措施 具体包括:①精湛的手术技巧。②限制手术人员进入清洁的手术环境。③合适的工作人员着装。④灭菌器械。⑤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⑥术前预防性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 3 手术切口感染控制措施

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处理措施 一、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一)手术室的布局因素 1、手术室在设计中不完善,区域划分不清,洁污通道不分,容易造成交互污染,引发交叉感染。因此,手术室流程设计中要求人流、物流的科学性,预防感染的可操作性,可控制性。 2、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区域的划分,按要求着装后通过合理的路线进入手术间。手术间的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应严格区分出入通道,洁污房间要明确标识,并加强手术室的门窗管理,可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二)手术室的环境因素 1、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 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创口愈合和康复。 如手术间无术中持续空气净化设备,手术多,接台频繁,中间撤换物品和接送患者,人员和物品的流动,增加菌尘在空气中的浮游,手术人员不正确着装,头发、胡须不完全覆盖,手术人员皮屑的散发及室内人数密切相关。加重了手术室空气中悬浮菌尘污染,使手术感染的机会增加,是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 2、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1)术中人员在手术间内频繁走动,门户过多开启,弹簧门来回扇动室内外空气流动造成污染; (2)人员不能从污染手术间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

(3)连台手术时未及时清理垃圾及开启空气消毒机,地面未能湿式擦拭,造成手术间空气污染; (4)手术开始后在手术间进行物品整理工作,搬动仪器设备,物品抖动可造成室内正压减弱,空气层流流速下降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增加,致使带菌漂浮物沉降于手术区。 3、带入手术室的物品因素: 对带入手术室的病历夹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各病历夹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90%。 目前有很多外科医生为了联系方便将手机带入手术室,对XX部医务人员的手机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发现医务人员手机的污染较为严重,菌株检出率为95.5%,HBsAg检出率为13.6%。 (三)手术人员外出的影响因素 控制手术室内细菌污染主要依靠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的执行和管理。 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的衣服和鞋。有研究表明,未穿外出衣的人员污染明显,洗手衣细菌菌落数高于穿外出衣人员2.2~2.43倍。 因此,必须加强对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进行严格培训,以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意识,规范医疗行为,督促大家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四)手术时间对感染的影响因素 1、术前的物品准备充分,避免因未能及时提供手术物品,延误手术时间。 2、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娴熟、敏捷的手术配合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 3、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医护间的配合默契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可缩短手术创口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尽可能减少感染机会。 (五)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影响因素

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

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 首先,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密切相关。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往往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不到位有关。手术室是手术进行的关键场所,涉及到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环境控制。若手术室护理管理不规范,就会给手术切口感染带来风险。 其次,防范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落实严格的无菌操作,包括手术器械、手术台、手术床单等的消毒灭菌工作。要做到手术室内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在手术前对手术室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并保持手术室内的空气流动。另外,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手术室管理制度,包括对手术室内的标志、标牌、标识的设置,以便清晰有效地告知手术人员和患者手术室内的相关信息,从而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 同时,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加强对手术室的管理。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技巧,能够正确使用和保管手术器械,并熟悉各种手术操作规范。护理人员要经常参加培训和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水平。另外,护理管理层应加强对手术室的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手术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手术室的无菌环境。 此外,还需加强对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患者因素也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护理计划,包括合理留置导管和引流装置、术后伤口护理等。同时,护理人员要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引导患者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减少感染的机会。

总之,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密不可分。手术室护理管理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环境控制,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水平,才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了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手术室护理管理必须成为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术室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手术室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手术是医院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手术室是实施手术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着对病人进行手术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 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手术室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当前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已成为手术室医护人员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1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存在因素 1.1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的伤口愈合和健康,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手术的接台手术频繁,术毕收拾物品、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流动都会引起粉尘微粒,污染手术室的内环境,手术间得不到充分的清洁消毒,导致空气洁净度降低。 1.2 手感染 由于护理工作都是由护理人员直接用手完成,被污染的手是医院内感染最主要的媒介,医护人员的普通洗手和手术人员的外科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据调查统计显示,由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而导致细菌直接传播造成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参加手术人员洗手程序不规范、时间不充足、擦手巾灭菌后管理不妥,可导致二次感染。手术者的手套破裂对手术的感染.据报道,术前手套未检出细菌,术后手套细菌检出率为31.25% 。另据调查,24%手术者术中手套刺破,监测8例,手术人员双手细菌培养带菌率100%,细菌通过手套破损处,植入手术伤口致手术感染。 1.3 手术器械物品清洁、消毒和灭菌 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若器械使用后清洁处理不彻底、灭菌不严,尤其是染有传染病患者血液的物品,当再次使用时,极易造成医院感染。消毒包大小不规范,包消毒包的布层数过多、消毒包内准备灭菌的容器盖未打开,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高压蒸汽灭菌的效果。手术中布类脱落的碎屑对手术的影响。一是手术单使用时间过长,反复高压消毒使布纤维变疏;二是上次手术中凝积的血块、碎骨、线头等清洗不彻底,致手术单包裹粘附成为下次使用的污染源。刺激性消毒液对手术切口的感染使用消毒液浸泡的引流管和精密仪器等,在使用中冲洗不彻底,术中浸泡器械的盐水更换不及时,均可造成手术切口的感染。 1.4 锐利器械损伤 手术室工作人员由于经常与缝合针、注射器、刀片等锐利器械接触,如传递锐利器械手法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全文)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 策(全文) 【【在普外科治疗中切口感染一直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属于院内感染范畴。随着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以及对无菌观念的普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控制,但仍存在感染患者,其中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最高。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60例普外科患者,其中32例为切口感染患者,通过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切口感染的相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60例普外科患者,其中男89例,女71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9.82±10.15)岁。包括:39例阑尾切除术患者、42例胆囊切除术患者、38例胃肠道剖腹探查术患者、33例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8例其他手术。 2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2.1并发症并发症是影响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比如,并发糖尿病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正常患者显著增加。 2.2患者营养不良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营养不良也会导致机体内中性粒细胞因蛋白质供应中断而引发功能障碍,从而增加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发生率[2]; 2.3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未按照相关规定进

行无菌操作,而导致患者因切口引流和侵入性操作而发生切口感染,除此之外,由于医院空气中的细菌较多,延长住院时间会增加伤口与细菌的接触时间,因此很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2.4抗生素的滥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也可由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引起。人们长时间地使用抗生素或滥用抗生素,使得细菌在与抗生素的频繁接触中,熟悉了抗生素的特性,使有的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成为了超级细菌,能够抵抗抗生素的药性,从而增加了患者抗感染负担,会引起二度感染。 2.5手术中的相关因素在手术过程中,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及人员的流动,空气中所含的细菌会增加,这就增加了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因此,对手术时间超过3h的患者,应在手术前23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维持切口及其周围组织内药物在有效浓度内以控制预防感染程度,使污染菌无法在切口局部生长繁殖。必要时根据手术具体情况术中应加用抗生素1次,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2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对策 2.1手术室环境卫生控制手术室要严格进行卫生清洁消毒,进行紫外线消毒、空气消毒1~2次/d,每周进行大消毒。分区功能标识明显,防止交叉感染。对于手术室物品要进行真空消毒和生物实验。尽量避免过多的人员进入手术区,限制实习医生的观习人数。同时,尽量安排单间病房,将无菌手术患者与感染伤口患者分开,严格控制探视人员,集中换药时间避免与家属探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