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方法

浅谈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方法

浅谈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方法
浅谈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方法

浅谈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8-06-15T10:15:50.11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4期作者:王华超牟晓艳[导读] 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注意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相关的感染因素,给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妇科266555

【摘要】目的通过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的探究,得出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定期体检患者500例,结合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手术以及用药具体情况,对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60岁,ASA分级Ⅲ,血红蛋白水平<110g/L、体重指数≥22、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有基础疾病方面的感染也可能与切口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长超过2h,手术过程有无注意无菌操作等,容易诱发感染;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对切口感染的并发有相关性。结论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注意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相关的感染因素,给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护理

在腹部手术中,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延缓了出院时间,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感染严重甚至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术后切口的防治进行探究,对临床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感染状况,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定期体检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手术以及用药具体情况,对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2.5±3.2)岁。

1.2诊断标准

对于切口感染的病例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内容进行判断。术后一个月内并发感染症状,与手术有关,经观察发现,患者的伤口有脓样分泌物或可以将软组织培养以分离出病原菌,患者的切口部位有疼痛、发红发热等现象。

1.3方法

仔细整理阅读患者是病例相关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通过对患者的切口感染进行分析,对患者的自身情况、手术具体情况以及用药情况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患者自身的情况有年龄、ASA分级、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住院时间长短;手术情况有手术的类型、麻醉方式、接台情况、组织缝合的的人员;用药情况有是否应用了抗菌药,围手术,期是否进行了药物治疗,2结果

2.1切口感染率

经调查发现,进行了腹部手术的患者切口感染的有12例,感染率达到2.4%。

2.2切口感染因素

2.2.1自身情况患者的年龄≥60岁,ASA分级Ⅲ,血红蛋白水平<110g/L、体重指数≥22、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有基础疾病方面的感染也可能与切口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3用药情况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对切口感染的并发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3.1与切口感染相关的因素

3.1.1自身情况经调查显示患者的年龄、ASA分级、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住院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系,对于年龄≥60岁,ASA分级Ⅲ,血红蛋白水平<110g/L、体重指数≥22、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有基础疾病方面的感染,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年龄大的患者应该提高机体免疫力,重视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患者体重指数≥22的有0.6%感染率,由于患者体重超标,因此脂肪较多,会影响手术操作,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应控制肥胖患者的饮食,对于这类病人,准备好生理盐水,用来冲洗已经破坏了的游离脂肪粒。根据住院时间较长的超过一周的感染率1.75%,所以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3.1.2手术情况由表2可知,手术时间择期的发生感染的率会高,手术时间长对于细菌感染概率就大,患者的抵抗力也会下降,容易引发感染。术中人员的技术能力也与感染发生有关,手术人员技术的不成熟会有可能延长手术时间,出血量加大,伤口的缝合不当,是直接诱发感染的因素[1]。择期手术比急诊手术的是将要长,急诊手术时间仓促,准备补充,因此发生感染情况较多。还可以看出接台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率也高,因为接台次数多,导致空气中的微生物细菌落数多,因此要在手术接台间隙进行更换和消毒,由于人员流动、空气中的粉尘都会污染手术环境,适当减少接台,减少人员流动,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情况。3.1.3用药因素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有力于提高自身免疫力,手术前后使用抗菌药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低,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于切口感染有效预防[2-3]。

3.2切口感染的护理措施

⑴术前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对于老年人要提高警惕,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基础疾病或感染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检查手术部位,做好消毒准备,减少感染;⑵术中手术器械应用正规消毒后的,检测手术中的灭菌效果。手术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团队合作默契程度,减少手术时间,进而降低感染的发生;⑶手术前后:都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切口感染的具体情况以及感染的病原菌类型,给予相应的抗菌药。对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保持引流管通畅,关注患者的情绪,做好心理指导。若有感染发生,及时拆除缝线,引流炎性渗出液,进行炎症治疗,积极治疗感染,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避免接触各种病菌,减少感染发生。综上所述,由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对于不同因素,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胡伦.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预防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预防 摘要:腹部手术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易导致切口延迟愈合、裂开,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从而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20-01 影响术后切口愈合的因素很多,如何最大程度的避免术后切口的感染发生,本文将对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进行探讨。 1感染因素 1.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导致切口感染机率也会增加。 1.2肥胖:患者体质过于肥胖,脂肪层过厚,术中影响术野暴露和手术操作而易发生感染[1],缝合伤口时也会因脂肪层过厚容易留死腔。肥胖者的血容量相对低于瘦者,血供应少的组织抵抗力差[2],更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1.3妊娠期贫血:营养不良或已存在的基础疾病和感染灶:如肺炎、泌尿道感染、子宫腔内感染等,都会导致使机体免疫、防御机能相对低下,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加,切口感染率就会增加。 1.4手术时间与出血量:随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多,感染的机率也会增高,并且由于手术中的牵拉、触摸,加重了切口组织的损伤,致使局部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1.5消毒不严格:手术中由于给患者手术部位皮肤消毒不彻底导致患者皮肤残留或皮肤伤口的感染,直接接种手术切口而感染。 1.6手术室环境:有些医院手术室设备相对落后,无法对空气进行彻底有效地过滤净化,另一方面,如若参观人员过多,也会使感染的机会增大。 1.7难产:因滞产导致产妇的体能消耗大,抵抗力下降,下生殖道细菌在胎膜早破时可进入宫腔、羊膜腔内,在剖宫产娩出胎儿时带入腹部切口,从而成为条件致病菌导致切口感染。 1.8肛查、阴道检查及导尿等侵入性的操作次数的增加,如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方面会把外来的致病菌带入到患者体内,另一方面也会增加阴道和宫颈处细菌上行进入宫腔的机会,也就进一步增加了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 1.9伤口换药不及时:换药能观察伤口情况,清除坏死组织,保持伤口的清洁,抑制细菌繁殖,同时促进了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如术后换药不及时,潮湿污染的敷料给细菌提供滋生环境,会导致大量细菌繁殖增生,使伤口化脓感染。 2预防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手术病人腹部切口的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通过对病人精心的护理及做好伤口护理的健康宣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2.1指导肥胖患者合理控制体重:患者体质过于肥胖,脂肪层过厚,会影响手术视野的暴露和手术操作而易发生感染,对择期手术的患者应在术前指导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现对此项工作给予指引。一、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医疗操作。” 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三、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四、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 五、注意:不属统计范围内的手术切口不在统计范围内。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 一、一类切口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本院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探讨

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3-11-05T16:51:14.670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唐一清[导读] 对所选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相应的伤口处理,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换药 唐一清 (湖南常德石门县新关镇卫生院 415302) 【摘要】目的:对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2 年7 月期间普外科伤口感染的患者120 例,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所选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60 例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对对照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换药,而对实验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采取碘伏与贝复济联合换药。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平均换药次数进行记录,并且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所选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感染时间为(27.65±3.12)d,平均换药次数为(23.13±3.41)次;而实验组中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感染时间为 (13.35±2.12)d,平均换药次数为(10.46±2.31)次,即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更短,且平均换药次数更少,p<0.05。结论:在对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时,采取碘伏与贝复济联合换药对于患者的愈合情况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关键词】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临床治疗 在对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时,采取碘伏与贝复济联合换药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1]。本文就此对普外科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2 年7 月期间普外科伤口感染的患者120 例,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所选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有60 例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23 岁至8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1.5±4.7)岁,其中创伤伤口患者为16 例,手术切口患者有44 例。实验组中有60 例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22 岁至8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4.5)岁,其中创伤伤口患者为18 例,手术切口患者有42 例。两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伤口类型以及伤口深度等方面类型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选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相应的伤口处理,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换药,即在使用酒精、碘酒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消毒后,使用凡士林纱布或雷夫诺纱条将其创面以及腔隙填塞,再使用无菌敷料将伤口进行包扎,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渗液情况对患者进行换药。 而对实验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采取碘伏与贝复济联合换药。即先使用生理盐水将患者的创面进行彻底的清洗,后使用0.02%的呋喃西林溶液对其创面进行清洗,使用75%的酒精对患者的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后,将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再讲患者的脓性分泌物进行清除后使用0.5%的碘伏纱布敷于伤口表面,再使用凡士林纱布进行覆盖,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换药,直至患者的新生肉芽长出,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创面清洗以及0.5%的碘伏进行伤口消毒后,使用贝复济于伤口促进患者的肉芽生长。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平均换药次数进行记录,并且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所选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 1.3 数据处理 将结果输入SPSS18.0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对比采取t 检验;数据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一中的数据资料可知,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更短,且平均换药次数更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一。 表一.两组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的比较( ±S) 组别例数平均伤口愈合时间(d) 平均换药次数(次) 对照组 60 27.65±3.12 23.13±3.41 实验组 60 13.35±2.12 10.46±2.31 3.讨论 人们在进行疾病相关治疗时,由于各种原因易出现伤口感染情况,而普外科伤口感染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在进行疾病治疗时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应对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积极的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2]。 而导致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有相关数据可知,相对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概率较高,而相对于年轻患者,年老患者的感染概率较高。第二,患者在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时,若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则伤口感染概率更大。由于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较长,会使得患者创面暴露时间更长,从而导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致使出现伤口感染的概率更大[3]。第三,由于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器械的消毒不完全以及手术方式的不恰当易会使得患者的伤口感染概率更大。第四,患者自身机体免疫情况若较差,会使得患者的伤口感染概率较大。因此,为有效的降低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出现,应有意识的加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同时严谨对待手术治疗。另一方面,在对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时,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4]。由本次试验所的相关数据可知,对照组中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感染时间为(27.65±3.12)d,平均换药次数为(23.13±3.41)次;而实验组中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的平均伤口感染时间为(13.35±2.12)d,平均换药次数为(10.46±2.31)次,即而在对普外科伤口感染患者进行伤口处理时,相对于采取常规的伤口处理方式,采取碘伏与贝复济联合换药使得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更为良好。碘伏作为高效广谱的外用消毒剂之一,对于病毒、真菌以及细菌等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而贝复济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创面修复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对于患者的伤口愈合有一定的积极临床作用。

浅谈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方法

浅谈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护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7-09-25T16:13:16.02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6期作者:董晓玲王海燕[导读] 通过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感染状况。 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26655 【摘要】目的通过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的探究,得出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定期体检患者500例,结合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手术以及用药具体情况,对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60岁,ASA分级Ⅲ,血红蛋白水平<110g/L、体重指数≥22、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有基础疾病方面的感染也可能与切口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长超过2h,手术过程有无注意无菌操作等,容易诱发感染;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对切口感染的并发有相关性。结论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注意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相关的感染因素,给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护理 在腹部手术中,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延缓了出院时间,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感染严重甚至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术后切口的防治进行探究,对临床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感染状况,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定期体检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手术以及用药具体情况,对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2.5±3.2)岁。 1.2诊断标准 对于切口感染的病例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内容进行判断。术后一个月内并发感染症状,与手术有关,经观察发现,患者的伤口有脓样分泌物或可以将软组织培养以分离出病原菌,患者的切口部位有疼痛、发红发热等现象。 1.3方法 仔细整理阅读患者是病例相关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通过对患者的切口感染进行分析,对患者的自身情况、手术具体情况以及用药情况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患者自身的情况有年龄、ASA分级、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住院时间长短;手术情况有手术的类型、麻醉方式、接台情况、组织缝合的的人员;用药情况有是否应用了抗菌药,围手术,期是否进行了药物治疗,2结果 2.1切口感染率 经调查发现,进行了腹部手术的患者切口感染的有12例,感染率达到2.4%。 2.2切口感染因素 2.2.1自身情况患者的年龄≥60岁,ASA分级Ⅲ,血红蛋白水平<110g/L、体重指数≥22、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有基础疾病方面的感染也可能与切口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用药情况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对切口感染的并发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与切口感染相关的因素 3.1.1自身情况经调查显示患者的年龄、ASA分级、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数、住院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系,对于年龄≥60岁,ASA分级Ⅲ,血红蛋白水平<110g/L、体重指数≥22、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有基础疾病方面的感染,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年龄大的患者应该提高机体免疫力,重视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患者体重指数≥22的有0.6%感染率,由于患者体重超标,因此脂肪较多,会影响手术操作,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应控制肥胖患者的饮食,对于这类病人,准备好生理盐水,用来冲洗已经破坏了的游离脂肪粒。根据住院时间较长的超过一周的感染率1.75%,所以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3.1.2手术情况由表2可知,手术时间择期的发生感染的率会高,手术时间长对于细菌感染概率就大,患者的抵抗力也会下降,容易引发感染。术中人员的技术能力也与感染发生有关,手术人员技术的不成熟会有可能延长手术时间,出血量加大,伤口的缝合不当,是直接诱发感染的因素[1]。择期手术比急诊手术的是将要长,急诊手术时间仓促,准备补充,因此发生感染情况较多。还可以看出接台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率也高,因为接台次数多,导致空气中的微生物细菌落数多,因此要在手术接台间隙进行更换和消毒,由于人员流动、空气中的粉尘都会污染手术环境,适当减少接台,减少人员流动,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情况。3.1.3用药因素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有力于提高自身免疫力,手术前后使用抗菌药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低,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于切口感染有效预防[2-3]。 3.2切口感染的护理措施 ⑴术前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对于老年人要提高警惕,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基础疾病或感染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检查手术部位,做好消毒准备,减少感染;⑵术中手术器械应用正规消毒后的,检测手术中的灭菌效果。手术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团队合作默契程度,减少手术时间,进而降低感染的发生;⑶手术前后:都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切口感染的具体情况以及感染的病原菌类型,给予相应的抗菌药。对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保持引流管通畅,关注患者的情绪,做好心理指导。若有感染发生,及时拆除缝线,引流炎性渗出液,进行炎症治疗,积极治疗感染,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避免接触各种病菌,减少感染发生。综上所述,由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对于不同因素,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胡伦.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 [2]龚令.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 [3]孙士锦,李英才,张连阳,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切口感染[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0.

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三和一)

第六章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A1型题: 1. 手术前期是指() A. 病人患病至手术前 B. 术前3天 C. 术前2天 D. 决定手术治疗起至进入手术室时止 E. 送手术通知单至手术时 答:D 2. 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应在() A. 胸、腹腔及深部手术关闭前 B. 手术开始前 C. 手术进行中 D. 手术结束后 E. 手术开始前和胸、腹腔及深部手术关闭前、后 答:E 3. 手术过程中,清点器械敷料的时间是( ) A. 手术进行中 B. 手术开始前和准备缝合关闭体腔前 C. 开始缝合前 D. 手术开始前 E. 手术完毕后 答:B ▲2.3题为同一知识点 4. 术后尿潴留的处理应首选() A. 安定病人情绪,诱导排尿 B. 局部热敷 C. 针刺疗法 D. 服用止痛药物 E. 行导尿术 答:A 5. 下列哪种情况的拆线时间应提前() A. 切口感染,脓肿形成 B. 营养不良 C. 婴幼儿 D. 年老体弱 E. 减张缝线答:A 6. 除哪项外,均是器械护士的具体职责() A. 手术前一天了解病情 B. 提前20~30min洗手 C. 手术中密切配合 D. 手术结束后,做手术室内清洁和消毒工作 E. 手术结束后,整理手术台和清洗器械 答:D 7. 手术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的职责是( ) A. 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 B. 协助病人安置好手术体位 C. 协助麻醉师做好病情观察 D. 打开无菌物品 E. 给病人铺巾 答:A ▲6,7题为同一知识点 8. 腹部的缝合伤口,出现红肿、压痛、有波动,最主要的处理是() A. 拆除缝线,引流 B. 应用抗生素 C. 局部热敷 D. 半卧位 E. 局部理疗 答:A 9. 手术人员手臂刷洗消毒后,手臂应保持的姿势是() A. 手臂向上高举 B. 手臂自然下垂 C. 胸前拱手姿势 D. 手臂向前伸 E. 双手放置背后 答:C 10. 腹部手术后第4天,切口缝线针眼红肿,正确的处理是() A. 拆除缝线 B. 红外线照射 C. 70%乙醇湿敷 D. 抗生素封闭注射 E. 3%过氧化氢湿敷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发表时间:2013-08-02T10:56:49.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郝承慧1 张春花2 [导读] 伤口感染的细菌来自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而直接接触感染较空气传播更为重要。 郝承慧1 张春花2 (1山西省汾阳市中医院 032200;2山西省汾阳医院 032200)感染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它影响着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盲目使用抗生素、依赖抗生素,使外科感染雪上加霜。降低外科感染率,减轻手术病人不应有的痛苦、残废甚至死亡,就应从基础出发,根据引起伤口感染的微生物来源,针对伤口感染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防御对策。 1 引起伤口感染的微生物来源 伤口感染的细菌来自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而直接接触感染较空气传播更为重要。感染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与致病菌的数量、毒力和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正常人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部、胃肠道等,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有些为暂时停留,有些则长期寄居,可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一般不引起疾病,但当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疾病。 2 形成伤口感染的因素 2.1 年龄、营养不良、肥胖婴幼儿和高龄病人术后易发生感染。前者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后者机体免疫力降低。皮肤黏膜防御功能、抗体生成能力、白细胞吞噬能力可因营养不良而受影响,特别是白蛋白缺乏时,中性白细胞功能降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及补体功能、炎症反应能力均减弱。肥胖病人由于脂肪的血循环较差,在手术中脂肪细胞难免较多损伤,因此不易准确止血和消灭无效腔,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较高。 2.2 糖尿病此类病人易发生感染。 2.3 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外科手术范围扩大和不定型化,造成损伤大、出血多,不可避免地影响脏器的功能,为某些致病菌的异位创造了机会。 2.4 休克、肾上腺素药物及寒冷这些因素可以引起持久性的血管收缩,延迟中性白细胞进入组织,持久的低血压可使巨噬单核细胞功能减退。 2.5 免疫功能低下如癌症,显著增高了感染发生率。 2.6 免疫抑制状态器官移植外科的发展也造成了一批免疫抑制者,由于发生免疫缺陷易感染。 2.7 长期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机体菌群失调,抑制肠道优势菌群发生感染。 3 手术过程中的相关因素 3.1 手术区皮肤的准备术前皮肤的清洁准备过程中,剃毛时损伤皮肤或剃毛后距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感染率增高[1]。 3.2 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时间越长,术后感染率越高。因创面长期暴露,接触细菌量增多,长时间的牵拉使组织损伤增多;麻醉时间长,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造成术后感染[2]。 3.3 手术技术一般用电刀比用刀片切口感染率高;用钝器械比锐利器械造成组织损伤大,易引起感染;止血时钳夹组织过多,或止血时留有无效腔造成积血与积液,可增加感染;用丝线结扎止血、缝合伤口,比尼龙线感染率高。 3.4 引流、体腔内异物存留术后如果引流不当,腔内渗液和积血易导致伤口感染。体内异物可成为病原菌的置身地,降低局部组织的防御功能,促使或加快感染。 3.5 手术人员流动人员流动多,增加尘埃细菌在空气中的浮尘,增加感染的机会。 4 预防措施 4.1 避免免疫机制受损尽量不用或少用免疫抑制剂以及能导致免疫抑制的药物(如化疗、放疗),不得不用时,要加强保护措施。 4.2 制定抗生素使用计划慎用广谱抗生素,优先选用窄谱抗生素和对肠道正常菌群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大量研究已证明,对于污染不重的手术,术前1次(1小时前)用药,如手术持续时间超过4小时可追加1次,术后停药的方法较合理可靠。 4.3 加强围术期处理术前沐浴洗澡,去除皮肤中寄生菌。肠道手术做好肠道清洗,阴道手术做好阴道冲洗,有利于降低手术感染率。传统备皮用刀片剃毛易造成皮肤损伤,导致伤口感染。脱毛机的使用可避免皮肤损伤降低感染率,但对皮肤过敏者慎用。使用剃毛方法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皮肤,降低切口感染率。重视病人术后疼痛,因疼痛影响切口愈合,从而增加感染机会[3]。创伤和手术病人由于进食受限制或不能进食,营养支持尤为重要。这类病人在血糖升高的同时周围组织产生胰岛素阻抗,使糖和脂肪的氧化利用受到障碍,机体能源的匮乏靠分解大量的肌蛋白和支链氨基酸氧化实施补充,导致负氮平衡。积极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对预防和控制感染有重要作用。 4.4 强化手术室科学管理 4.4.1 手术技能死亡的细胞为病原菌提供所需要的营养,也阻碍多种防御功能的发挥。因此术中操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组织,减少手术创伤,认真止血,保护组织良好的血液供给。选择细而小的缝针、缝线,使用电凝止血时注意电流强度,避免大块组织坏死,利于切口愈合。 4.4.2 控制监测环境、设备,降低感染率手术室有严格的分区,监督参加手术人员严格执行分区管理制度。参观人员不应离手术人员太近,手术用的器械、敷料要严格消毒灭菌,定期检查。做好手术间的空气消毒与监测。保持恒定室温和相对湿度。手术时手术间应控制人数,随时调节换气,减少感染机会,尽量避免非手术人员到手术间参观,以防交叉感染。 4.4.3 手术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中手术衣或无菌单被浸湿后,应立即更换或用无菌单加层覆盖。手套破损时应立即更换。凡怀疑物品器械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凡接触过空腔脏器的器械或敷料,均视为被污染,这些污染物品与器械不得再用于无菌部位的手术操作。手术人员技术娴熟配合默契,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感染机会。参考文献 [1] 张诤.手术室护理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70-472.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进行外科手术患者3682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3682例外科手术患者依据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的手术后切口感染147例,术后切口感染率3.99%。结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自身因素及术中无菌技术、手术时间、伤口类型等有关;制定详细周密的护理防范措施可以减少和避免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 【关键词】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进行外科手术患者3682例,其中男2082例,女1600例;年龄12~80岁;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患者诊断标准:凡切口局部红、肿、热、痛,筋膜组织以上有脓性渗出物、或拆线后局部有脓性渗出,无论有无细菌学依据,均属切口感染。 1.2观察内容对本组病例进行回顾观察,了解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发生感染相关因素。 2结果 3682例外科手术患者依据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的手术后切口感染147例,术后切口感染率3.99%。相关因素调查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术中、术后因素,相关造成术后切口感染。 3讨论 免疫在人体中发挥着自身防御、自我稳定和监视作用, 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先天性免疫缺陷和各种严重营养不良、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肿瘤、结缔组织病、长期应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组织器官移植、手术、衰老等, 其免疫过程都可降低人体抗感染免疫力, 增加手术切口感染机会[2]。糖尿病能减少纤维母细胞并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影响切口愈合;高血糖环境易引起水肿,利于细菌生长;外周血白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菌能力受限制,容易引起感染。肥胖患者因单位重量血供少, 手术时因脂肪层等影响手术野暴露和操作, 使手术时间延长, 故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手术操作和切口暴露时间长,创面细菌感染的机会和数量增多,且由于手术牵拉脏器造成切口及组织损伤加重,局部抵抗力下降。同时,长时间的操作,出血量增多,且麻醉时间的相应延长,也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机会增多;电刀所产生的瞬间高能电流在切、凝的同时极易造成周围组织的灼伤。电灼时间越长,损伤组织的面积越大、越深。尤其是脂肪组织本身血供较差,热敏感性强,易变性坏死液化一旦缝合后,小部分的液化组织尚能被机体清除、机化,液化组织较多时会因引流不畅导致伤口感染,延迟愈合,感染风险大大增加。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 2006-11-26 基础医学论文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作者:宁冬梅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妇产科712例腹部切口患者的护理。结果对患者饮食、健康、康复指导,心理护理,对腹部切口的严密观察护理,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促进了切口的.愈口,使患者早日康复。结论对患者腹部切口的有效护理,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感染,促进切口愈合,避免医疗纠纷,让患者满意。妇产科腹部切口护理目前妇产科主要手术方式仍是开腹手术,但是开腹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常见并发症。因为肥胖患者增多和手术中使用的高频电刀等使脂肪液化明显增加,所以对腹部切口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1].现将本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712例腹部切口患者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施腹部切口手术712例,年龄19-65岁,平均43.12岁,手术类型:剖宫产术425例,异位妊娠32例,子宫次全切除术41例,子宫全切术209例,宫颈癌根治术2例,卵巢癌根冶术3例。其中4例为糖尿病患者,6例再次手术为纵切口,其余均为横切口,切口脂肪液化9例,切口裂开2例,但未出现切口化脓,患者住院时间为8-21天,均为切口愈合出院。 2 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给予细致的解答和安慰;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技术水平,手术、麻醉安全度,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用我们的爱心、耐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判断切口感染,比较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患者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相关影响因素的选择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营养状态、骨折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等。结果50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0例,感染率为4.0%。感染相关因素感染年龄(54.5±13.2)岁、BMI23.5±1.2、营养不良占33.4%、开放性骨折占73.6%、手术时间(12.3±4.2)h、卧床时间(14.2±3.2)d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大、BMI高、营养不良、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病区管理,做好营养状况评估,加强BMI高患者切口管理,做好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观察与护理,严格规范化操作,加强基础护理管理是主要的护理对策。 标签:骨科;切口感染;护理对策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骨折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往往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手术失败,控制切口感染是临床医护共同的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手术患者500例作为实验对象,男350例,女150例;年龄12~71岁,平均(45.8±15.3)岁;开放性骨折320例,闭合性骨折180例;就诊时间1~22h,平均(7.2±3.5)h。 1.2方法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切口感染,比较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患者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相关影响因素的选择包括[1]: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营养状态、骨折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等。 1.3统计处理数据均EXCEL数据库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用个体例数表示,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和方性检验后,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感染率50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0例,感染率为4.0%。 2.2感染相关因素感染年龄(54.5±1 3.2)岁、BMI(23.5±1.2)、营養不良占33.4%、开放性骨折占73.6%、手术时间(12.3± 4.2)h、卧床时间(14.2±3.2)d 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

学习内容——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 [教学目标] 1.学会应用腹部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理解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评估。 3.能够对腹部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目标、护理评价。 4、能为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教学重点] 1.腹部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2.子宫颈癌患者、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1、子宫颈癌的发病过程。 2、子宫肌瘤的类型与护理评估。 3、卵巢肿瘤的类型。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理论讲授、互动交流、设计宣教课件示、讨论。[教学用具] [教学程序] 讲授内容 1、腹部手术患者的一般护理;腹部手术前后的护理 2、腹部急诊手术护理要点 3、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子宫颈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癌)

一、腹部手术患者的一般护理 妇产科手术根据手术途径分为腹部手术与阴式手术。腹部手术分为剖腹探查术、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加附件切除术、剖宫产术等。 (一)腹部手术前的护理 1.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患者的情况。 2)身体评估:①生命体征:②营养及饮食:③辅助检查: 3)心理社会评估:对手术担心产生的心理问题。 2.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 2)选择冲突 3)焦虑 3.护理目标 1)患者对疾病治疗护理知识增加。 2)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手术方式。 3)患者焦虑程度减轻。 4.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减轻焦虑、恐惧心理。 2)提供相关信息:①疾病知识;②预防术后并发症;③床上使用便器。 3)手术前一般准备:①营养及饮食:②化验检查:③讨论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④签手术同意书;⑤生命体征观察。 4)皮肤准备:术前沐浴,更衣,剪指甲,手术区备皮。 5)肠道准备:手术前一日灌肠2次或口服缓泻剂。 6)阴道准备:子宫全切患者术前3天用消毒液冲洗阴道,手术日晨再次阴道冲洗,冲洗后用棉球拭干,在宫颈和穹窿部涂1%甲紫。 7)休息与睡眠:术前1日晚按医嘱睡前给予镇静安眠药。 8)环境准备:床边有监护仪、负压吸引器,输液装置等。 5.护理评价 1)患者能说出腹部手术名称,积极配合术前准备。 2)患者能同医护人员讨论手术方式及范围,对手术充满信心。 3)患者生理方面所出现的交感神经刺激症状消失。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育龙网核心提示: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治疗过程 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9. 6517. 65%[1],其原因是多方面,为了探讨切口感染各因素的关系,我们对我院2002年1 §? 之一,其发病率为9. 6517. 65%[1],其原因是多方面,为了探讨切口感染各因素的关系,我们对我院2002年10月一2005年10月收治的1522腹部手术病例中发生切口感染的82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2年10月一2005年10月收治腹部手术病人1522例,病种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肠破裂修补术、肝移植、直肠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剖腹探查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脾破裂切除术、胃癌根治术、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肝癌切除术等。均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发生切口感染82例,其中肥胖47例、营养状况差(低蛋白血症)22例,手术历时>3h39例,术中使用电刀1209例,非主刀医师缝合61例,非早期进食69例,术后剧烈咳嗽16例、术

前长期吸烟(有长期吸烟史,术前2周仍未戒烟)70例,关腹前未清创69例。 1 2结果 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按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本组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2例,切口感染率5. 39%由表1可见,发现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与营养状况、清创缝合、手术时间、营养情况、缝合技术及术前是否吸烟有关,与年龄大小、病房条件及麻醉方式无直接相关。表1手术病例术后切口感染因素调查结果[略] 3讨论 3. 1细菌来源和抗生素使用 腹壁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常为内源性,目前革兰阴性菌感染已占外科感染的主导地位,上消化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但长期接受抗酸抑酸剂治疗的病人,革兰阳性菌受抑制,逐渐演变为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因此,在普外腹部手术术后预防腹壁切口感染方面,选择抗生素时经验性常规联合应用第三代头抱菌素与甲硝唑类,其中14岁以下不用或慎用甲硝唑,对这两类抗生素耐药菌相对较少,早期正确使用抗生素,非凡是在术前全身使用,可明显减少血液中的细菌浓度与生长速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所有污染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术前30静脉给药在切开腹壁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护理体会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2-09-28T16:36:11.0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林丽[导读] 分析护理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护理体会。 林丽(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妇产科 20054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实施的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进行的严密护理和康复指导,可以促进了伤口愈合。结论:通过对本院妇产科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 ,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医疗纠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护理康复 妇产科手术根据手术途径分为腹部手术与阴式手术。腹部手术分为剖腹探查术、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加附件切除术、剖宫产术等。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医疗纠纷,对腹部切口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本院近年来针对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实施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妇产科共实施腹部切口手术3485例,其中实施剖宫产术2667例,子宫全切术470例子宫次全切术254例,异位妊娠36例,宫颈癌根治术58例,患者年龄21~67岁,平均43岁,其中切口脂肪液化6 例,患者住院时间为5 ~20 d,切口均愈合出院。 1.术前护理饮食调节 术前病人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病人术后的康复,术前1天晚饭减量,进软食,午夜后禁食;对于实施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充分的饮食调节是十分必要的。加强术前营养支持,改善机体内环境,纠正诸如贫血、低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术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可减少术后感染的可能性。因此,术前如果时间、病情允许,应尽可能补充营养,改善营养状况。对于贫血的患者,应给予药物补充铁剂,积极纠正贫血;对消化道吸收功能较差、体质消瘦的患者,应注意通过营养补充改善一般状况后再行手术。 2.健康指导 根据不同病人的特点,进行有关疾病常识的介绍,分析手术效果好坏的原因和手术的重要性,以消除顾虑、增强信心,共同配合完成手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和手术的必要性,叮嘱患者各种手术注意事项,掌握好手术时机,术前及时做好各种检查,皮肤要保持清洁,备皮时间不超过术前24h,备皮方法正确,未割伤皮肤,正确方法是:术前全身淋浴,切口周围10~15cm范围有较长毛发者用剪刀修剪,使毛发长度不超过2mm。手术时皮肤消毒后用手术薄膜保护切口。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嗽向患者讲述咳嗽的重要作用及咳嗽时如何保护好伤口。 3.心理护理 焦虑心理可能使病人情绪激动或彻夜不眠,甚至带来血压、脉搏、呼吸、胃肠、神经、内分泌等方面的改变,削弱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术中、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取得了患者的信任,以信赖的良好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防治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4.术中护理 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手套表面滑石粉冲洗干净。视具体情况可选用横切口及减张缝合,关腹时应保证满意的麻醉、动作轻柔避免腹壁组织的撕裂,选择适当的缝合材料,彻底止血,逐层确切缝合,做好切口的保护,预防感染。 5.术后护理切口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要每日观察患者的腹部切口情况,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慎用广谱抗生素减少切口感染;同时注意切口处有无渗液渗血,切口张力是否增加,特别加强对肥胖、营养不良的患者更要细致观察。剖宫产术后取平卧位6小时,以后改为自由体位;第二天可坐起,以利恶露排出,鼓励翻射,拔导尿管后可下地活动,以防腹腔脏器粘连。住院期间可用多头腹带包裹腹部保护手术切口,出院后可用弹性腹带收腹,使过度膨大的腹部逐渐缩小。从产后2周起开始做产后运动操,但不要太劳累。(1)每日观察切口情况,注意有无渗出,并观察渗出液的颜色与量,特别对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患者的观察。(2)指导协助患者做咳嗽、翻身、大便等腹压增高的动作时注意保护切口,常规绑腹带。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可减轻腹部张力及切口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3)发现切口脂肪液化、裂开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按上述方法处理。 6.病情自我观察的指导 术后的腹部切口的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通常年轻人比老年人疼痛阈值低。性格外向者同等程度的疼痛比性格内向者反应更强烈,主诉更多。(1)注意观察病人术后有无腹胀情况,必要时给予热敷或肛管排气;(2)注意观察伤口渗血,及时更换敷料,以防伤口感染;(3)引流管的护理指导:应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避免发生引流管脱出。保持无菌,防止逆行性感染。 7.康复教育 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紧张情绪,指导病人自我调节情绪,强调保持乐观的重要性和方法。劝导病人避免过于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术后为防止患者放松对腹部切口的关注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讲解床上大小便、科学起坐的重要意义,术后6-8周内避免提重物超过3公斤、弯腰取物及爬楼梯,可适当使用束腹带。4.3个月内勿久坐、长途旅行、避免瑜珈及韵律舞等易增加腹压的运动。多摄取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铁质的食物,如:鱼汤、葡萄、樱桃、蔬菜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