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儿童天才vs中国神童

美国儿童天才vs中国神童

美国儿童天才vs中国神童
美国儿童天才vs中国神童

美國兒童天才vs.中國神童

美國人認為他們1/4的孩子都是天才

科學家發現,亞洲出現天才兒童的比例最大,只不過由於過去亞洲經濟的落後和對教育的忽視,許多天才兒童被埋沒了。

望子成龍背後的陰影

儘管人們還不知道一個成功的天才其天生素質和後天培養,哪個因素起了多大作用,但科學家一致認為,如果父母和其他人沒有及時發現孩子的天分,哪怕是神童也會被埋沒。目前即使在美國這個最重視天才教育的國家力,被社會發現、培育的天才可能不到一半。根據美國資優兒童協會估計,被鑑定是資優的學生中,只有35%接受了資優教育。

然而問題的另一個極端是望子成龍而導致的揠苗助長。比如英國出生的蘇菲亞〃尤索夫,她的父母來自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13歲時尤索夫就考入牛津大學攻讀數學。當碩士三年級考試完畢後,她突然失蹤了。在給父母的電子郵件中尤索夫寫道:「我已經受夠了你們的虐待。」

13歲就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成為MIT最年輕的馬來西亞華裔神童張世明,卻由於無法適應的巨大身心壓力,病死

了,享年31歲。

張世明是馬來西亞家喻戶曉的華裔神童,他早年的智商高達148,躋身世界智商頂尖的2%。世明12歲時從初中一年級跳到大學一年級,13歲考入MIT讀大學,16歲到康乃爾大學讀博士。博士畢業後留在美國繼續從事研究工作。

然而工作後的張世明由於年紀太輕,無法適應現實社會環境的壓力,再加上眾人都對他這個「神童」投以異樣的眼光,導致他心理壓力過大,性格變得異常孤僻和沉默寡言。

5年前,張世明的父母把他接回馬來西亞治病。據說他的病主要是心理方面的,他經常拒絕進食,也不願說話和走動,甚至不願睜開眼睛,最後因此不治身亡。

更悲慘的還有美國的14歲神童布蘭登,他在家中舉槍自盡

的消息也震驚了各界。布蘭登一歲半不用人教就會讀書寫字,3歲會彈琴。他僅用7個月就在家自學完了中學6年課程,10歲高中畢業。智商178的他,一旦對任何題目感興趣,

都能在10天內完成整學期的學業。

然而這樣的天才卻莫名其妙的自殺了。他死前給父母留下紙條說他愛他們,但他卻拋下他們走了。心理學家分析認為,布蘭登的智力屬於成人,但心理仍是孩子。心智在兩個不同

的世界裏棲息,十分辛苦而無法帄衡,這種不帄衡是導致他自殺的主要原因。

精神病學家發現,如牛頓、莫扎特、貝多芬等天才,多半患有一種較緩和的自閉症──「亞斯柏格症候群」。圖為莫扎特生前最後一張肖像畫,是1790年由當時在慕尼克執業的畫家艾德林格(Johann Georg Edlinger)所繪。

天才與自閉基因相同

近來科學研究發現,天才的心理不帄衡可能還有基因上的原因。愛爾蘭的精神病學家費茲傑拉得在研究了史上多位名人傳記後發現,牛頓、莫札特、貝多芬這樣的天才,他們多半患有「亞斯柏格症候群」,一種較緩和的自閉症。

患有這種病的人,會有超凡的藝術創造與高超的數學天賦,愛因斯坦就是其中的一個。研究發現,導致亞斯柏格症候群的一些基因,和擁有才氣洋溢的創意基因是相同的,兩者之間僅有一線之隔。

天才們普遍追求卓越完美、快速學習,當他們無法盡如人意時,很容易受傷害,造成內心的衝突與不協調,從而產生心理學上的「過度激動」現象,其特徵包括用不完的精力、較敏感的感官知覺、高智商、永不枯竭的好奇心、豐富的想像

力、極端的情緒高低潮。然而過度激動在增加智力和情感發展的同時,也容易產生衝突與緊張,使人精神崩潰。

對抗這種危險,不少天才們找到了信仰和家庭的溫暖。原福建籍的美國華裔何仲柯、蘇誹雲夫婦有4個兒女,他們分別在10歲,9歲,14歲,13歲考入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並以優異成績畢業,目前他們不但事業成功,家庭生活也很幸福。

這4位天才少年的母親在談到其育兒秘訣時表示,他們全家信奉基督教,彼此用博愛的心對待萬事萬物,心中有上帝,自然能化解很多壓力。

美國的天才教育重在發掘天才學生的多種潛力。圖為華盛頓DC一所學校,老師正在上科學課。

在美國,很多老師認為只要精心教育,每個孩子都能找出其獨特的天賦,與大陸盛行的「填鴨式」教育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北京當局最希望的就是培養出能鞏固其江山的革命後代,至於天才培養的重要性就放在培養「順服之才」的後面了。

美國的天才教育

由於天才這把雙面劍的正負兩面作用,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天才兒童的全面培養,以加州為例,在2003至04學年,加州12年級學校(相當於大陸的小學和中學)總共有630多

萬學生,其中有47萬多人被鑑定為各類天才兒童。在德州,全州公立學校從帅稚園至12年級總計註冊學生400多萬人,其中天才班學生超過33萬,約占公立學校學生總數的

8.2%。

在天才班裏,其課程不能超出常規學時,學生可「跳」到任何他們適合的年級學習,學校除用天才教育經費讓天才學生去外地旅行學習外,還有意培養天才學生的「社會和情感需求」,讓學生領略教學內容之外的知識天地。

比如由加州大學系統提供的「COSMOS」科學和數學教育班,就是在暑期中為期4周的一種課程,在這裏天才學生可以初步學習光學、自動化工程等中學階段都不設立的課程。又比如加州教育促進研究所提供的「學徒計劃」,是讓學生在暑期集中用2周時間,與機器人學、空氣動力學、地球科學和新聞學等領域的專家一起工作,此後他們還可以經常接受這些專家的指導;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為3歲到13歲

兒童提供的「自然探險計劃」,是讓學生們用一周時間探索自然界的不同地貌、生物和人類社會的不同文化。

教育學家們評價說,加州的「天才教育」方案重在發掘天才學生的多種潛力,在區別教育不同學生方面「邁出了大膽的一步」。

中國神童被埋沒了

對比美國1/4的孩子是天才,其實不是美國天才比中國多,而是美國人善於挖掘其人力資源,真正做到中國古人所說的: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前不久大陸網站廣泛流傳的「中國差生」變「美國天才」的故事。8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學的「標準笨蛋」,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無奈之下赴美求學;8年

後他成了全美動畫比賽個人組冠軍,並被美國老師評價為「是個天才」。

如今王楠子是費城藝術學院的大四學生,是該校動畫專業最出色的學生。透過動畫領域的開拓,他甚至已在美國貸款買了一幢三層小樓。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促使他的父親向中國的教育現狀發難。

一位大陸記者也曾講述了他所經歷的中美教育方式的不同。當他把10歲的孩子送到美國上小學時,他發現老師佈置的英文作業是寫論文:〈我怎麼看人類文化〉;歷史課老師還讓孩子扮演總統顧問,給國家決策出謀略;在中學的物理課上,作業是一個市政研究專案——城市照明系統的佈局;而道德教育上,卻是從一點一滴的愛護小動物開始,直到愛人類愛整個社會的博愛精神。

與美國天才教育相對應的是美國對有智力障礙孩子的特殊

教育,美國的智障教育和天才教育同樣的發達,很多老師堅信:「沒有殘疾的孩子,只有殘疾的教育。」只要精心教育,每個孩子都能找出其獨特的天賦,從這個角度上說,每個人都是天才,天生我材都有用。

許多人反感大陸盛行的「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希望學習西方的「啟髮式教育」。其實「啟髮式教學法」並不像有些人所認為的是蘇格拉底首創的,它最早是由孔子提出來的。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當學生還沒達到「憤」的狀態之前,(「憤」即對某一問題正在積極思考,急於解決而又尚未搞懂時的矛盾心理),老師不要給他太多的啟示;當學生沒進入「悱」的狀態之前,(「悱」既對某一問題已

經有一段時間的思考,但尚未考慮成熟,處於想說又難以表達的另一種矛盾心理狀態),老師不用去點撥他。

所謂啟發啟發,何時啟何時發,在中國古代就是有一整套教書育人的好辦法的,只是近代在大陸失傳了。目前北京當局最希望的就是培養出能鞏固其江山的革命後代,至於天才培養的重要性就放在培養「順服之才」的後面了。

美国幼儿教育

美国幼儿教育 一、美国考量优秀幼儿园的十个标志 1、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玩玩具或与别的孩子玩,而不是无目的地四处活动或被迫长时间地安静坐着。 2、一天中孩子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搭积木、扮演角色、看书、涂颜色等。而且他们不是天天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 3、孩子们从学习数字和字母、探索动植物世界、烹饪、做服务工作、准备快餐等获得有意义的日常生活经验。 4、教室用孩子们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装饰。 5、教师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经验和背景进行指导,课程表只适用于那些比别的孩子强的孩子和需要额外帮助的孩子。 6、只要天气许可,孩子们每天有机会到室外活动。户外游戏决不被太多的室内教学时间所占用。 7、一天中老师分别与单个孩子、小组以及所有孩子进行接触,跟他们一起活动。 8、全天任何时候老师都可以读书给孩子们听,不只限于讲故事的时间。 9、填写工作表不应是老师的基本活动。 10、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期待上幼儿园。送孩子上幼儿园父母感到安全。 二、美国幼儿园毕业和小学一年级标准 幼儿园:能识别数字,能用小石头、小纸片、小木棍等具体的物体,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 认识26个英文字母,区别母音和辅音; 区别不同职业的人大致做什么事,譬如医生、教师、邮递员、警察、消防人员…… 了解生物生命的演变过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毛毛虫变蝴蝶; 从地球仪、拼图上学习地理,了解地球上有很多居民,很多国家,不同的肤色;

懂得人住在房子里,孩子要上学,成人要上班。 小学一年级: 能够从1数到100,能数双数和5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会简单的加减法; 学会观察,对不同的事物和物品分门别类; 能例证生命的演变过程,了解自然界动植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 学习使用图片和照片来表达文字以外的意思; 懂得衣、食、住之于一个家庭的必要性; 明白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 三、美国幼儿园的教室布置的策略 指导思想 幼儿必须利用各种感官,通过与环境的直接作用进行学习。 幼儿教师必须鼓励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中的物体、材料和人进行相互作用。 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课程。 教室的布置领域 美国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不同的学习领域:积木角、家庭角,桌面玩具角,艺术角,沙和水(科学角),图书角。这些领域也可用来进行集体活动。如音乐和运动活动、讲故事和班级会议等。最近,有的幼儿园还增加了计算机和烹调角。 各个领域用不同的家具分隔开来。这样便于儿童清楚地选择活动区。与此同时,教师可纵观全局,心中有数。 热闹的地方和安静的地方被分隔开来,交通要道被用来减少注意力的分散。 材料是摆在矮的架了上的,这样儿童能够轻易地拿到它们。架子上有标签,干净、不杂乱,这样材料就很容易被看见,被选择,被取放。 同样的材料放在一起,这样在可以教孩子分类,并把东西按序摆放。 每一个领域的材料都很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 不同的材料发展不同的感官,提供不同经验。

论《世说新语》中天才儿童的言行

世说新语的国学密码解析论文题目:论《世说新语》中天才儿童的言行 学生姓名 学号 上课时间 专业班级

论《世说新语》中天才儿童的言行 摘要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少年儿童,他们机智勇敢,诙谐幽默,有着甚至成年人都不一定具有的良好品格和卓越才能,说大人话,做大人事,备受人们的推崇,称之为“天才”。这种对天才儿童的看法观念,得到人们的一致认可,并争相效仿用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些行为在当时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的。时过境迁,古人的这些行为,未必值得今人效仿,其中的利弊,我们应当区分开来,选择合理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儿童。 关键字早慧、童心、天性 翻阅《世说新语》一书后,我发现在《世说新语》这部书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描述儿童的故事,并且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故事中的主角都是一个天才儿童,言行举止上透露出其与年龄不相适应的聪慧,多了一份历经沧桑的成熟与看破红尘的睿智,却独独少了一份儿童本该有的天真与活泼。在这些早慧的儿童中,有懂得“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恪守孝道的范宣;有思维敏捷,善于应对的钟毓、钟会兄弟,在偷酒这种无礼行为被父亲发现后,他们做了一番精彩的辩解;有少年语言思辨,富含哲理,引人深思,面对高高在上且威严的魏文帝的询问,钟毓、钟会兄弟再一次做了一番巧妙的辩解;有儿童通识大义,说出“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的话来。这些儿童小小年纪,就已经具有了超凡的智慧,得到人们的赞赏。今时不同往日,魏晋时期,人们普遍推崇早慧,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少年儿童,他们头脑聪颖,逻辑思辨能力极强,具有着甚至高于一般成年人的高尚品质和一套成熟甚至完善的行为准则,说大人话,做大人事,聚集了成年人身上的优点,却不见有儿童的天真活泼与纯情浪漫。 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王戎小时候就很聪明,当王戎长到七岁时,王戎和一众小伙伴出去打闹游玩。这一群小孩看见路旁有一颗李子树,树上挂满了李子,多的都快要把树枝给折断了,其余的小孩都乐颠颠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岿然不动。有人就问他了:“哎,小孩,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呀。”王戎一本正经的答道:“这颗李子树就在路边,还挂满了李子,这一定是一颗苦李树。”于是故事便在众人一边嚼着苦李曰“然”一边对王戎发出阵阵的赞许声中结束了。当我读完故事,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故事幽默有趣,同时我也深深地为故事中的主人公王戎的聪慧所深深折服,让我惊叹的是:一个懵懂的少年竟然会有如此强的逻辑思维与辨别能力。但我不知道他的这种能力从何而来,是良好的家庭教养还是社会的习性熏陶,抑或者是他真的是一个“天才”,天生的超凡本领使可以他如鹤立鸡群般“鄙视”一切同龄儿童,为他们争先恐后抢夺李子的行为感到可笑。但故事中的人物远非王戎一个人,在这个有趣的故事中还有一群“幼稚”的小孩,当这些小孩发现道路旁有一颗挂满李子的李子树时,这可乐坏了这些小孩,一个一个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跑到李子树下,急切的摘下李子并想要迅速放到嘴巴里咀嚼一番,直到咬破李子后才大呼上当:这李子太酸了,怪不得这颗李子树结了这么多李子也没有人来摘。于是一群小孩在一番探索后发现了事实的真相:这是一颗苦李树。就这样一颗苦李树给“幼稚的”小孩们上了重要的人生一课,让这些小孩学得了一些知识和道理:路边挂满果实的果树未必可以让我们饱餐一顿,或许它会让我们吃一些苦头。作者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叙述了这件有趣的事情,我觉得无论是王戎还是那些懵懵懂懂显得幼稚的小孩,没有谁是可以让人们(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可以嘲笑一番的。故事中还有一个人物应该是路人,路人充当了一个社会评论家的角色,对于王戎的言行他信服地曰“然”,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像王戎这样一个天才儿童是受到普遍推崇的,家长们渴望能够教育出像王戎这样的聪慧的孩子,国家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像王戎一样高素

美国儿童教育网站

网站包括孕妇、孕儿和儿童的医疗保健、教育和养育等;儿童用品大全(还有即将登陆中国的儿童用品网购网站);儿童游戏,电影和视频等;儿童教材和网络教育等应有尽有,是美国顶级的育儿教育网站。网站经过测试全能打开(有图为证)是家长学习参考的俱佳网站。如果你不是很熟悉英语,可以利用网络翻译来阅读和了解你需要的内容。 第一名: 迪斯尼公司网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现场互动和整个家庭都可以享受。他们的网页,孩子可以享受自己喜爱的迪斯尼明星,玩视频游戏,并探讨背后的电视结目和电影中的场景功能。如果你点击了“家庭”标签,你会发现砖为面向父母的页面。此网页提供播放时间与家人很多创造性的贱议。可以诧你介绍一个新的艺术和手工艺项目,你的孩子或计划休假等你们都可以享受。你孩子最喜欢的迪士尼角色,也提供了一些伟大的想法;生日派对,装扮,烹饪或其他形式的家庭乐趣。按儿童的年龄给提出父母非常有用的新的和经验丰富的适当的贱议! 第二名:

https://www.doczj.com/doc/9214231653.html,是儿童和家长都喜欢的网站。有孩子们会喜欢玩的内容或看他们最喜欢的人物和名人视频的片断。该网站用一个伟大的方式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迷恋上的内容是什么。您也可以让你知道盯子浏览https://www.doczj.com/doc/9214231653.html,是安全的,因为整个网站是对孩子非常的友好,互动。当孩子离开网站(例如,购买结日的的东西),该网站会提醒他们能为父母结省的贱议等。这些小预防性措施真正能够帮助让您的孩子安全,并确保他们有一个健康和乐趣的童年。 第三名: https://www.doczj.com/doc/9214231653.html,提供家长和孕妇分娩和保健等信息。如果你曾经对你宝宝的健康或发展存有任何问题,https://www.doczj.com/doc/9214231653.html,可以成为你的宝贵资源。搜索宝贝名称,监控您的孩子的发展,或浏览像你类似状况父母的博客。随着翔实材文章和留言插你会发现你的查询,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优秀的家庭网站,因为它是父母责任展示基地,与志同道断的所有好友的讨论,涉及到儿童养育等方方面面都会有很好的贱议。我们

福师《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在线作业一答案

2013福师《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在线作业一答案 一、单选题秋(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基本上可以说是来自美国学者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的理论的是(D)。 A. 体力主义体育理论 B. 淬砺性体育理论 C. 快乐体育理论 D. 生活体育理论 2. 在物与物之间或平衡板上走;短途"远足"的走步活动内容一般在(C)。 A. 3岁 B. 大班 C. 中班 D. 小班 3. 在小班体操练习中,第一次高潮是(A)。 A. 腹背运动 B. 跳跃运动 C. 下肢运动 D. 全身运动 4. 步幅小而不均匀,步幅时大时小,步频高的跑步活动内容一般在(C)。 A. 3岁 B. 大班 C. 中班 D. 小班 5. 立定跳远起跳时蹬地有力,蹬摆协调,落地轻稳的幼儿跳跃活动内容一般在(B)。 A. 3岁 B. 大班 C. 中班 D. 小班 6. 队列队形是(C)人以上的幼儿集体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练习,听从统一的信号,进行协调一致动作的练习。 A. 一 B. 四 C. 三 D. 两 7. 互相滚接大皮球,学拍皮球的幼儿园投掷练习活动内容一般在(D)。 A. 3岁 B. 大班 C. 中班 D. 小班 8. 属于个人体育游戏的是(B)。 A. 找朋友 B. 跳皮筋 C. 吹泡泡 D. 小兔找山洞 9. 反对脱离儿童生活需要的系统体育知识技能传授,强调要按照儿童的现实生活需要来组

织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的理论是(D)。 A. 体力主义体育理论 B. 小集团学习理论 C. 快乐体育理论 D. 生活体育理论 10. 模仿操一般适应于(B)。 A. 0-2岁儿童 B. 2-4岁儿童 C. 4-6岁儿童 D. 0-6岁儿童 二、多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 下面属于几种常见的幼儿体育理论的是(ACD)。 A. 侧重强调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理论 B. 侧重强调个人发展需求的体育理论 C. 侧重强调学科系统性的体育理论 D. 侧重强调支持个人生存适应的体育理论 2. 幼儿园跳跃活动教学要点包括(ABCD)。 A. 重点教孩子掌握起跳和落地两个环节。 B. 充分利用场地的特点和体育器材,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跳跃兴趣。 C. 注意控制幼儿运动量,注意跳跃活动的安全教育。 D. 发展幼儿跳跃活动中的心理素质。 3. 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包括(ABCD)。 A. 基础性:基本动作、基本素质 B. 娱乐性:模仿、竞争、生活性 C. 开放性:取材广泛、形式灵活 D. 教育性:全面发展 4. 幼儿园投掷活动指导要点包括(ABCD)。 A. 投掷活动以上肢练习为主,运动强度不够,多结合跑跳进行。 B. 肩上投掷是大班教学重点,侧重全身动作;小、中班以练习挥臂动作为重点。 C. 注意投掷物和投掷目标能否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D. 投掷活动中的安全教育 5. 下面属于身体素质的有(ABCD)。 A. 力量 B. 耐力 C. 速度 D. 柔韧性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健康教育的指导要点有(ABC)。 A.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B.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 C. 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D.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7. 幼儿园走步活动教学要点包括(ABCD)。 A. 通过早操、体育课中的走步练习,教幼儿掌握正确的姿势。 B. 利用散步、参观、游览活动发展幼儿走步能力。

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

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 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教育的十大区别 1、考上大学 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好好学习,中国学生为了考上大学而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好好学习。(注:美国大学“宽进严出”;中国大学“严进宽出”) 2、向老师发问 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而向老师发问,还认为坐的横七竖八才能更好与老师交流。 中国学生则为了装懂而不向老师发问,还认为坐的端端正正是对老师的尊敬。 3、解题方法 如果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正好重合,请问要经过多长时间时针和分针才能再次重合?”老师语音刚落,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的拨动腕上的手表,用这种其实很聪明的“笨方法”,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才能再次重合。而在场的中国学生立即拿出纸和笔,埋头列出一大堆公式并开始计算。 4、受教育方式 美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十分轻松,所以他们大多数喜欢异想天开,想象力无比丰富。中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一种“填鸭”,辛苦的很,题海战术他们不怕,怕就怕那种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因为有的时候,他们确实转不过弯来。 5、数学头脑 美国学生一般不大有数学头脑,不得不长期依赖电子计算器。 中国学生都是数学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 如果中国学生告诉美国学生,我们能够不用计算机做四位数的乘除法,甚至能够徒手开平方根,那美国学生看中国学生的眼神,肯定像看见了撒谎的小木偶的长鼻子一样。 6、零用钱 美国学生的父母说:“我们不得不通知你,你这个月的零用钱已经超出预算了。去,把车库打扫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把家里打扫一遍,我们就可以在给你一些零用钱。” 中国学生的父母说:“零用钱用完了吗?没钱就自己到抽屉里去拿。” 7、旅游 美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已经攒够钱了,我要去旅游了。” 中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要去旅游了,请给我一笔钱。” 8、女朋友 美国学生把女朋友带回家自豪的对父母说:“这是我女朋友。” 中国学生面对着自己已经被撬开的日记,看着气急败坏的父母,心虚的说:“我没有早恋·····” 9、新赛车 美国学生喜欢夸耀自己:“瞧,这是我自己组装的新车。” 中国学生喜欢夸耀自己的长辈:“看,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新车。” 10、自己做主 美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说:“亲爱的,你已经长成一个男子汉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主,不要老是依赖我们给你提意见。” 中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吼到:“放肆!翅膀长硬了是不是?敢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告诉你,就算你长出胡子,还是我们儿子,还得听我们的。” 美国教育体制和中国教育体制的区别 中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 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

中美幼儿教育的不同点

1.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的态度,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这一“静”一“动”之间,反映了两国教育不同的知识观。 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 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基础好可以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可以成为束缚和阻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严谨的特点可以带来周全的思考,也可以成为跳跃性思维的大敌2.中美两国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有很大不同。 在教育组织形式方面,我国重视用正规的教育活动来完成科学教育的任务;美国强调用正规的,非正规的和随机的三种形式。所谓正规的科学活动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非正规的科学活动是指完全开放的、个人化的活动,随机科学活动是指根据临时出现的有利时机,当即进行的活动。 3.在观念方面,我们比较重视教幼儿现成的概念,认识具体的事实,形成简单的概括能力; 美国则强调让幼儿认识科学家的活动过程,而不只是认识他们的活动成果,不只是让幼儿知道科学家发现了什么,而且要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的。因此,美国的科学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和理解能力,强调让幼儿意识到应该怎样想,怎样做,怎样发现; 同样是教幼儿认识植物的生长,我们习惯于通过幼儿的日常观察和经验,告诉他们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肥料; 而美国则习惯于让幼儿亲自参加较严格的实验过程,即给幼儿提供同种和同样大小的两盆植物,让他们每天给一盆浇水,一盆不浇,并贴好标签,注意观察和记录其过程与结果,以此类推,一次一个变量,一盆施肥,一盆不施,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暗室里,最后引导幼儿概括出植物生长的条件。 此外,我国一般满足于幼儿能回答出“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的结论,而美国则重视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寻找“不同的植物是怎样生长的?植物怎样获取营养?所有的植物都是从种子里长出来的吗?”等问题的答案。 中美两国国情不同,经济实力相差很大,美国发展学前教育的具体做法不能照搬,但一些重要经验给我们以启示,引发我们思考 4.美国重视婴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婴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等。美国幼教工作者非常强调,任何一个保育都要为婴幼儿提供大量的机会,以锻炼他们自我服务的技能,并要求家长密切配合,使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在家里尽可能得到强化。 5.尊重孩子。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而是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的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讲话不但要认真听,而且有时大人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

天才学生的教育

天才的教育 天才们的普遍烦恼问题在于,宁铂式的烦恼是不是少年班教育模式制造的?作为一个天才儿童,即使他当时并未进入少年班,是否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类似的烦恼? 研究表明,天才们大都会被同样的烦恼所困扰。波士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伦·文纳在其所著的《天才儿童:神话与现实》一书中说到天才儿童们必然要面临的一个残酷事实:“(他们)终将进入一个阶段,那时,年龄不再重要。在一个个人魅力和性格更能决定失败的世界,他们的考试成绩不再重要。这一新的认识可能让人措手不及。” 被广泛引用的例子是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特曼(L.M.Terman)做过的一项大规模研究。他首先使用智力测验来鉴别超常儿童,把智商达到或超过140定为天才儿童的临界线。 通过测试,他筛选出1200个“天才”儿童,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知识积累,精心进行培养,希望从他们中间能出现像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一样伟大的科学家和杰出人物。 50年后,特曼的追随者们寻找到仍有记录的800多人。调查结果发现,在他们中间,大师级的科学家并不多。而对国家有杰出贡献的一组人,是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人格特征的人。 “情商”看起来和成功密切相关,但宁铂、干政、谢彦波以及后来一些被报道的神童,恰恰无法摆脱他们的“宿命”——与人交往的障

碍。美国儿童心理和行为矫治专家们的一系列新研究已证实,正是神童的超常智力,有可能成为他们社交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一大障碍,尽管他们的智商很高,但“情商”却未必一定高(在许多情况下甚至还可能低于一般同龄孩子),心理上也远未发展到成熟阶段。 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兴趣以及与众不同的处世方式常常遭到包括教师在内的成人的曲解,他们比一般孩子更有可能变得“咄咄逼人”或“不讲道理”,由此在同龄人中更容易成为不受欢迎的“另类”。去年被保送北京大学的13岁男孩鲍宇阳,被认为还沉溺于“童年心态”中不能自拔,尽管他一天可以解25道超难度的数学竞赛题,但他的任课老师却把他称为一个“悲剧”。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燕认为,超常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对能力,尤其是认知能力的关注过于集中。“孩子们对知识可以很好地领会,但是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缺少深刻的思考。当他们跟同龄人或社会的交流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错位。” 14岁的美国人罗伯特·枚瑟是人们所说的超级天才,他在穿着尿片的时候就和母亲在超市里讨论应该买什么牌子的衣物柔顺剂,他躺在摇篮的时候就已经思考转世轮回的问题,可是他有时候也诅咒遗传,因为巨大的天赋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期望。“对一般的孩子,我们说‘也许做得到’某件事,但对于超常儿童,就变成了‘应该做到’。再加上媒体的大肆追捧,使得这些孩子畏惧失败,在沉重的外界压力下,从而导致心理疾病。” 许燕认为,天才儿童教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智力培养,而应该

中美幼儿教育异同

中美幼儿教育异同 和美国相比,以往我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观念上和口头上,具体制度和做法尚不够。如学前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地位不高,师资培养主要依靠中师,教师的素质和学历不高等。这背后既有着两国文化上的差异,也有着两国教育工作者观念上的差异,双方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是以玩为主,还是以学为主,这一向是各国幼教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美国的学前教育者十分注重儿童的天性,玩的比重比较大。幼儿园中虽然也有语言、常识、美术等教学活动,但没有通用的教学大纲,而且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美国幼儿园还注重游戏和手工活动的结合。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比较注重儿童社会能力的培养和在园经历的乐趣。与美国幼儿园相比,中国幼儿园明显地侧重于学,全国有统一的教育纲要,每个幼儿园有精细的教学计划。儿童在学前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既需要玩也需要学,中美教育者在这一领域有很多值得相互学习的经验。中国可以向美国学习玩的方法,美国可以向中国借鉴学的方法,两方相得益彰。 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培养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发幼儿的智力,形成对人与事物的正确态度。美国的科学教育,设特殊目标与一般目标。前者包括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心理原动力的发展,其中认知发展的具体任务是促进幼儿的感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认知能力发展;情感发展的具体任务是引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积极的情绪反应,使他们获得对科学和教育的积极态度,科学教育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帮助他们认识美、欣赏美,这一任务也会使科学教育活动更富有生气;心理原动力的发展任务是使幼儿获得像支配自已身体一样支配环境的能力,这种支配需要思想和行动的协调配合。 美国科学教育的一般目标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良好的个人品德表现以及拓宽的职业意识与性别角色。真实、自由、质疑、独创性、顺序与交流等态度和价值观是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活动过程能为幼儿提供大量机会发展和锻炼包括大小肌肉运动的心理动力。

【免费量表】超常行为检查表

超常行为检查表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 年级______ 超常者在身心的发展和协调上均高于平均水平。在超常儿童身上那些重要的行为特征不仅比一般儿童出现得早,而且表现得更突出和复杂。利用下表可以检查你自己、你的孩子或其他人是否具有超常的特征。(1 从未出现 2 很少出现 3 时而出现 4 经常出现5 总是如此) 1.选择比自己年龄大的朋友 1 2 3 4 5 2.与成人相处得好 1 2 3 4 5 3.宁愿与成人在一起而不愿与同龄人在一起 1 2 3 4 5 4.喜欢读传记和自传 1 2 3 4 5 5.好奇和喜欢探究 1 2 3 4 5 6.词汇丰富 1 2 3 4 5 7.运用语言自如、生动 1 2 3 4 5 8.喜欢读书 1 2 3 4 5 9.主意多 1 2 3 4 5 10.记忆力强 1 2 3 4 5 11.见闻广 1 2 3 4 5 12.时间观念强 1 2 3 4 5 13.学习事物快、轻松 1 2 3 4 5 14.惯于注意细节 1 2 3 4 5 15.解答问题快 1 2 3 4 5 16.对问题的回答适当、得体 1 2 3 4 5 17.能较快抓住因果关系 1 2 3 4 5 18.喜欢学校、喜欢学习 1 2 3 4 5 19.理解别人的意见观点迅速 1 2 3 4 5 20.学习迁移能力强 1 2 3 4 5 21.做事有始有终 1 2 3 4 5 22.做事有计划 1 2 3 4 5 23.精力充沛 1 2 3 4 5 24.勤奋 1 2 3 4 5 25.进取心强 1 2 3 4 5 26.能够独立工作 1 2 3 4 5 27.竞争力强 1 2 3 4 5 28.自我要求严格 1 2 3 4 5 29.直觉判断能力强 1 2 3 4 5 30.喜欢智力游戏和谜语 1 2 3 4 5 31.有常识 1 2 3 4 5 32.学校中学习成绩好 1 2 3 4 5 33.智商 1 2 3 4 5 34.入学校前自学阅读 1 2 3 4 5 35.搜集一些东西,并对搜集的东西加以整理和保存,如集邮 1 2 3 4 5

美国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比较

美国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比较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其中有6位具有中国血统的美籍华裔科学家获奖者。一位留美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曾发表这样疑惑:“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到了美国都那么出人头地?“我相信十年内会有华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比较有希望的两个人是简悦盛和徐立之。二十年内,中国大陆学者也有望问鼎诺贝尔奖。”杨振宁昨天在交通大学演讲中表示。 我国现在的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很多但杰出人才很少。华人得诺贝尔奖很多了,但是没有一个是产自中国大陆的教育体系,或者是从中国大陆出去的,但是最后是成长于西方的教育体系之下,这到底是为什么? 以美国教育为例, 论及美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看法有着较大的分歧。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把握和继续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两国教育不同的知识观。 有人认为,美国的教育界正在向东方国家学习,开始强调抓基础。既然人家还要学习我们,那么我们就应固守原有的教育传统,没有必要改进。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美国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才以抓基础来补不足。我国的情况却与美国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 教学方法─发展个性特长 美国小学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生动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加之教学难度不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把握。每堂课上教师一般讲得很少,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或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己思考、自己操作、自己查阅有关资料等自主学习,主动灵活地获取更丰富的知识。有时3~5个学生围成一桌学习,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教师个别指导。既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美国的教学非常崇尚合作学习。刚开始是为了方便黑人、白人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而产生的,实践后发现好处不少,现在更为普及。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假如简单地分组,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合作,会导致有人不参与或者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必须想办法使学生之间主动建立“同舟共济”的关系,为此教师事先都会帮助分工或者分组,而且是煞费苦心,多种策略划分。例如:按学生的能力、相互关系、心理条件分组;随机分组;学生自选合;等等。分完组后,每组各有任务,同时组内成员也有明确的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每个人独立或合作完成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评分时,既重视对小组成员的打分,更重视对整组配合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学校天天下午三点半放学,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自由发展。在那里,学生轻松自然,每张脸上洋溢着的自信的笑脸。在美国,教科书不需要带回家去。学校还明确规定:不同年级的学生,课外作业时间量不等。对于同一年级,甚至同一个班的学生,根据个体的差异情况,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也不尽相同。天天的作业纸上还留出一片空白,让孩子自己出题和回答,这样的题可做可不做。做难的或轻易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和信息。对于学生作业评价,只要能做出来的就是好的。

国内外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一、国内外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国外: (一)夸美纽斯(捷克) 1、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而且应当适应自然 2、家庭即母育学校 3、局限:宗教性 (二)洛克(英国) 1、白板说 2、提倡“绅士教育”(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 3、局限:贵族性质 (三)卢梭(法国) 1、自然教育理论 2、教育年龄分期婴儿期0—3岁;儿童期3—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 3、幼儿教育的方法(自然后果法自食其果) (四)福禄贝尔(德国) 1、“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观 2、重视游戏对儿童本身的价值 3、创制“恩物” (五)杜威(美国) 1、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和改造 2、教育的目的——教育自身无目的,生长过程就是教育本身的目的

3、教育的中心——以儿童为中心,教育过程就是师生参与 4、教育方法——从做中学,以儿童经验为起点 (六)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园改革家 1、儿童的潜能——儿童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状态,具有天赋和潜能 2、教育方法和教师职责——以了解儿童为基础,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但不仅是传授知识。教师应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帮助儿童实现自我教育 3、教学内容——体育训练、感官训练、知识训练及生活训练 4、主要贡献:(1)教育理论与生理学、医学相结合,使之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2)注重感观教育;(3)强调幼儿的自我教育 5、不足之处:教具过于死板;过多注重智力 (七)皮亚杰(瑞士) 1、认识发生里创始人,主要著作《儿童语言和思维》、《儿童的判断和推理》等 2、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个体经验(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社会经验(教育、语言)和平衡化(图式、同化、顺应)。 国内: (一)陶行知 1、普及幼儿教育,开拓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建立中国化和平民化的幼儿教育 (建立我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案例资料讲解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 成案例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案例 学习习惯是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个人的学习,有助于个人的生活,有助于以后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使其真正获得成功。不良的行为习惯可导致一个人行为偏差,严重的将会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学生***,长的虎头虎脑。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一个“调皮大王”。一年级成绩就很差,语数经常考不及格,家长要求留级,可是校方不允许,无奈只好收下该生!刚转入我班时,考试成绩在30分左右,三次测验都不及格。上课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几分钟就动桌凳、摇头晃脑,甚至有时还把桌子弄翻了,那声音简直就像炸雷一样;经常惹周围的同学,影响别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时间爱搞“恶作剧”,欺负其他同学;书写很不认真;在家任性、冲动,稍有不如意就大喊大叫,甚至大骂父母。因为他是独生子,再加上他父亲常年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根本没时间管理他,他母亲又在一家私企工作非常辛苦,每天回到家里已是疲惫不堪,有时孩子不听话,也就听之任之,无能为力。但他头脑聪明,精力充沛。 我的做法如下: 对这样的学生老师需要倾注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多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拉近与教师的距离,要耐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关心、时时指点,有进步就表扬鼓励。 纠正中要坚持老师关心与学生帮助相结合。除老师关心外,教师也要让周围的同学关心帮助他。当他有不良行为提醒他,当他有难题时及时帮助辅导他,使他真正体验到融入班集体的乐趣。在老师和同学的积极配合下,当他有一些自制行为时,当他能坚持一定时间稳定注意力时,老师都要及时肯定,并且顺序渐进对学生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 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语言表达。如在课堂上多提问、多指导、多板演等,这样都能有力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知识水平。

浅析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异同

陇东学院 题目:浅析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异同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11级人文2班 姓名:王娟娟 学号:211151246

浅析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异同 摘要:20世纪,中国国力突飞猛进,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高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从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比较出发,找出中国教育的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美国教育;中国教育;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20世纪,中国经济巨大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同时,有大批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工作上存在问题,在经济大发展的条件下,只有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才能在世界经济大发展中不断进步。 一、中美教育现状对比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在这样的大国里,教育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历史悠久,从春秋开始,我国的教育开始普及,向着平民、大众的方向发展,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宋代理学的普及。宋代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朱熹等理学大家的推动下有了巨大发展,进入近代,随着西方教育的传入,我国教育的普及的速度加快但同时,我国教育事业与西方国家比较,还处在差距。 (一).培养目标的差距 大学是学术的殿堂,众多的大学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我国的高等学府也以此为目标,但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以进入仕途为目标,进入近代,则以获得稳定、高薪的工作,较高的社

会地位为目标,然而,在经济化的大潮下,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毕业的高校大学生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分配不到工作,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虽然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而他们的所学又无法对他们的就业起到帮助作用。这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众多的待就业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在其他领域才能平平,无法与其他人竞争,只能待业在家。造成了我国教育成果出现了在就平庸大学生的局面。 而西方与我国的教育成果则完全不同。美国教育注重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他们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此,美国的大学造就的人才多为精英性人才,这些人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主动,有效的实现就业。同时,美国的大学,培养人才不以进入官场为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所需人才,这也在意识上为大学生进行了早期教育。总之,中国教育在现当代的社会大背景下,培养出的大多的是技能平平,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低技能人才,而西方国家培养的则是满足社会需求的精英型人才。这是中美教育的一个巨大的差距。 (二)、受教育者意识差别导致受教育成果不同 大学既是一个受教育的场所,也是一个花销巨大场所,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平均每一个大学生要花数万元,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巨大负担,很多的农村学生因此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在我国,上大学的都是家庭比较好的,能够拿出学费的家庭,然而,这些家庭的学生在上学之后,缺乏必要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这就使得我国的出现了大学生毕业后,尽管就业,其成就并未比先前好,只是提高了一些收入而已。

特曼的天才儿童发展跟踪试验的教育启示

苏州大学本科生考试答卷封面 考试科目:教育心理学考试得分: 院别: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生姓名:朱丹学号: 1002406031 授课教师:肖卫兵 考试时间: 2011年 6月 19 日

特曼天才儿童发展跟踪实验的教育启示 ——浅谈天才儿童后天发展归于平凡的原因 作者:朱丹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一班1002406031) 内容摘要特曼的天才儿童发展跟踪实验显示出大多数天才最终都不会有一个和他们的智商一样显眼的事业。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就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身 因素和教育方式这几个反面来分析探索一下。我想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教育方式不 合理。在现在这种教育方式之下,我们的天才教育之路还颇具挑战。 关键词:特曼天才儿童发展实验教育方式天才儿童归于平凡 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天才研究专家刘易斯·特曼耗时四十多年进行了一项天才儿童跟踪实验。他深入了加利福尼亚州所有的中小学,通过智商测试,从25万中小学中挑选出1470个智商介于140到200的孩子,后来被称为“特曼族”。后来的四十多年里,特曼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 青年时期的他们,确实比同龄人的平均水平高出很多,但是,当成年后,孩子们中有几个后来出书,写文章,在商业方面获得成功;另外几个担任公职,其中有两个担任高等法院法官,一个担任市法院法官,还有两个在加利福尼亚州议会供职,最出色的一个在州一级政府担任高官。但是,“特曼族”很少有全国知名的人士。他们收入还算可以,但高薪的很少,他们中大部分人的职业只能算是普通,其中也不乏有给别人打工的和务农的以及和农业相关的职业。还有几个人的职业即便按照特曼自己的标准也算是完全失败的。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天才最终没有一个成为诺贝尔获奖者。 实际上,特曼的调查组也遇见过两个,当年还是小学生后来成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威廉?肖克利和路易斯?阿尔瓦雷斯。但是当时他们两个都没有被选中,因为他们的智商不够高。 在这个著名的“特曼族”实验中,这群原本智商高于平常人很多的天才们,后来也“泯然众人矣”。难道真的像古人所说:七岁时神童,十七岁时才子,27岁只是众人吗? 又是什么原因使这群天才归于平凡了?我想,不光是这群“特曼族”,世界上大多数天才儿童最终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而真正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百分之八十是那些智商只是一般水平的人。这些上天赋予他们特殊了礼物的人究竟是怎么了? 一、社会环境透析 在特曼进行试验的这四十多年间,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美国就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在五十年代经济才趋于平稳。在经济大萧条中,人们生活不稳定,失业率剧增,各种企事业单位倒闭,其中也包括很多学校。尤其是在1929到1933年间美国经济大危机。算一算。特曼是1921年着手研究的,那时的“特曼族”基本都在十岁左右。而1929到1933年间,这些孩子都相继成年,刚好到了读大学的年纪,由于严重的经济危机,许多公立学校的预算被严重削减了,教师经常待岗或没有工资,在一些大城市的学区发起了在学校内减少“流行与虚饰”所以类似音乐、艺术、体育和工业教育这样的非学术性科目就被拿来开刀了。① 所以对于这些天才,大多数受教育情况会被影响,甚至有不少人会因此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有些还会因为学校减少的非学术性科目而失去发挥天分的机会。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社会因素——种族歧视。 在美国,当时的社会里,黑人受教育的机会非常少,就算勉强读到小学和中学,再受教育的机会可谓微乎其微。所以,这些被挑选出来的“特曼族”里,黑人最后成为务农者有极

中美幼儿教育的比较分析研究

中美幼儿教育的比较分析研究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一个人最早期的教育,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今后的行为和习惯,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而中美的幼儿教育在观念和方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中美幼儿教育文化上的差异分析,找出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中需要改善的地方。通过美国幼儿教育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我国幼儿教育中已经出现重大进步的方面。希望文章能够给家长们或教师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美;幼儿教育;比较分析 一、中美幼儿教育的背景比较 (一)社会背景比较与家庭差异 中美从文化、历史、政治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从社会的整体背景看,美国的教育以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为传统,孩子从小就接受独立、自立的观念,在一个追求个性和自主的环境下长大,虽然近期美国的家庭教育开始突出大人对孩子、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但由于世世代代传承的观念使然,使得家庭教育仍然以“独立、个性和自

我奋斗”为主导。 中国的历史厚度远远超于美国,我国的儒道佛文化的从古至今一直潜意识影响着人们。中国又是个多民族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因而,我国的教育资源相对来说较为稀缺,教育的现代化程度较美国低,整体的教育水平还不够高。我国的幼儿教育总体来说依托于家庭,即便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隔代教育的条件逐渐减弱,一些现代化的早教中心和私立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快速发展,我国幼儿教育也在逐步的脱离家庭,而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很深,我国的集体主义精神突出,且孩子对家长家庭的依赖性很强,甚至家长包办子一代的教育,这样的文化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 (二)文化与教育基础差异 美国一直把自己定义为“移民国家”,其文化随着移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而这样的文化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很强的追求民主自由的氛围,美国人崇尚自由平等的环境,崇尚竞争和创新,讲究实用,并且突出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些都基于移民文化的影响。在幼儿教育上也体现在个人塑造上,尤其是体现多样化发展的包容且特立独行的性格。这与社会文化的包容性相吻合,这种包容造就了美国教育的自由以及对孩子自由发展的鼓励。 中国文化在传统思想、道德观、价值观的框框里,做一些事情是不合时宜的,强调个性很多时候被认为是非正常成长的一个表现。以我国的儒家文化为代表,虽然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收到了西方文化

超常儿童的心理学分析

超常儿童的心理学分析 超常儿童就是一些在心理发展,特别是智能发展方面显著地超过同年龄儿童水平的儿童。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智能发展正常的1~3岁的婴儿,对方位的辨别能力很差,3岁儿童一般能辨别上下,却难于辨别前后、左右。他们的思维处于直觉行动阶段,掌握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很差,3岁以前的儿童掌握“3”这个数就相当困难。 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超常儿童在婴儿期就表现感知特别敏锐,如对汉字字形的形象知觉,一般视觉和听觉的辨别力,以及方位知觉等的发展,均超过同年龄儿童的水平。他们的记忆力也比较强,分析和概括能力也有了初步发展,他们都能辨别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能辨别汉字的一些形近字、音近字,这些儿童一般都能识几百个到一千多个汉字。能认100以内的数目字,有的还初步会算5以内的加减,超常儿童在幼儿阶级的智能发展也大大超过同年龄儿童的水平。他们的特点除了具有精细的视、听辨别能力,及较强的记忆力、稳定的注意力之外,还进一步发展了一定的抽象概括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对抽象概念的词如“交通工具”“阶级斗争”等能有一定的理解,基本上能进行一级或二级分类(例如,在实物图片分类实验中,他们把汽车、火车、电车、自行车放在一起,归为“车子”一类,这是一级分类;他们又把飞机、轮船和车子放在一起,归为“交通工具”一类,这就是二级分类)。而国外一些研究资料表明,6岁儿童一级分类正确率只达69.8%,8岁儿

童二级分类正确率才达56.3%,9岁儿童也只达58.3%。而我国这些超常儿童在幼儿期就远远超过了这些标准,说明他们的类概念有了相当的发展,因而他们在掌握数概念和进行运算方面,也很突出。这些超常儿童几乎都会进行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 超常儿童在学龄初期的一般特点是:求知欲旺盛,刻苦学习,不仅记忆力强,特别是思维敏捷,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突出,有的逻辑推理能力有相当高度的发展。由于他们心理发展的水平较高,他们的学业成绩也往往大大超过同年龄儿童。他们往往在幼儿期就入学读书,有的连连跳级,也有的七岁半就升人中学。 除了智能方面超常的儿童外,还有一种特殊能力或特殊才能发展十分优异的儿童。这些儿童在智能发展较好的基础上,在某一种或某一方面的能力(例如音乐、绘画、诗歌、戏剧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例如,我国荣获第四届国际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的六岁儿童,在幼儿期就表现了突出的绘画才能。 由于能力和知识、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就造成了一种非常复杂的情况:有些在校学习门门功课分数很高的儿童,并不一定就是超常儿童;有些学习成绩在某个时期或在某些方面并不突出的儿童,也不一定就不是超常儿童。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深入细致地多方面考察才能加以鉴别。还有一些早熟儿童,由于他们的内分泌系统失调,在生理和心理的某些方面表现早熟,在行为的某一方面也会表现出异常迅猛的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