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关于天才儿童的研究

国外关于天才儿童的研究

不论在我国古代或古希腊都曾十分重视选拔、培养和重视神童、超常儿童和天才,但是把这类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则还是近百余年的事。下面就将19世纪以来,外国不同历史时期对天才儿童的研究做一个概述。

一、19世纪的研究
最早对天才人物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的是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在前面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高尔顿用历史分析方法,对977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包括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政治家等人的家谱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血缘关系。比如他调查了巴赫家族,分析了在这个音乐世家出现60个音乐家的遗传学原因。他还首先把统计学的方法用于处理调查的结果,比如他统计了在这977位天才人物的亲属中知名者的人数:在他们的父辈中有89人,祖父(外祖父)中有52人,子辈有129人,孙子(外孙)中有87人,兄弟中有114人,伯叔、舅父中有58人,侄甥中有61人。
尽管高尔顿关于遗传决定的理论有错误,他对天才人物的选择也表现有社会阶级的偏见,但是他的这项研究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他的研究抛弃了思辨的方法,直接研究一个个具体的人,以人的可观察、可测量的成就和声誉作为选择和确定天才的指标,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推论遗传在形成人的能力差异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他之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研究方法为许多研究者所采用。
19世纪后期,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S.Freud)用精神分析法,对著名的艺术家,比如达?芬奇,莎士比亚,拿破仑,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创造过程及人格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由于他完全否认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他把人的行为的基本动力完全归之于本能或里比多,并企图用生的本能来说明人的整个创造活动,认为被升华的性本能是人的创造积极性的源泉。虽然在古希腊时就有一种观点,把天才与疯狂相联系。如亚里士多德曾说:“伟大的天才无不疯狂,疯狂来自上帝神灵的启示。”弗洛伊德的贡献是用科学的术语为这种观点提供了合理的经验证据。他认为天才是一种精神病态。这种观点在一个时期内,给这个领域的研究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20世纪的研究
外国天才儿童的研究,在20世纪的后期(特别是70年代后)发展比前期快,研究的方面较广。下面分不同时期,选择有代表性的研究作简单介绍。
1.20世纪初期开始的一项追踪研究
192l~1922年,美国推孟用斯坦福一比奈量表等方法,对学龄前至8年级的儿童进行了测查,鉴别出1528名天才儿童(857名男孩,671女孩)。平均智商为15l(其中智商在170以上的有80名)。平均年

龄为11
岁。这项研究是这个领域规模较大,时间最长的一项著名的追踪研究。
在追踪研究30年时,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40岁,推孟进行了总结:(1)他以追踪研究的大量资料,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关于天才儿童的一些偏见,如智力优异必然身体病弱、“早熟早衰”等,进行了有力的澄清。在他的受试中,健康不良、有精神病的、酒精中毒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都低于相应年龄组的对比值,大多数人社会顺应良好,没有一个青春后期变呆傻的。相反,通过难度大的概念掌握测验,结果90%的人智力有所增加。(2)30年的研究结果还有力说明:智力与成就之间不是完全相关的。在他的追踪研究者中,共出版了67种著作(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及艺术方面);发表了1400多篇科学技术和专业论文:发表了200多篇短篇故事,中篇小说和剧本;236篇其他文章。他们共获得专利150种以上。
这些充分说明他们成就不小。但是也发现还有一些人智商很高(180以上),但却没有什么成就。于是,他就从800名男性受试中,挑选出成就最大的和成就最小的各150人,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这两部分人的主要差异不在于智力,而在非智力的个性因素。成就大者在自信、谨慎、进取心、坚持完成任务等个性特征上明显优于成就小者。其次,他们的家庭背景也有不同。根据这一比较结果,推孟总结出:一个天才儿童要有所成就,除取决于智力因素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的个性因素。
1956年推盂去世后,他的研究组由西尔斯(R.R.Sears)负责,继续进行追踪研究。他们对这些追踪对象的学业成就、职业、婚姻、家庭生活,健康及退休状况等各方面情况,定期进行问卷调查,积累了较完整系统的资料。这项研究已通过第八个十年的追踪,西尔斯和他的同事已将他们追踪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这批研究对象的老年问题上,探讨这些人早年所做的抉择,如何使他们的晚年比一般人更愉快、更有成就,以及总结影响他们成功和失败的因素。这项研究目前还在继续追踪。



本楼地址 ^返回顶部
2楼 回复:外国关于天才儿童的研究 作者 ihidh 头衔 注册用户 等级 幼儿小班 发帖 30 积分 158 注册 2010-07-07 来自 不详 状态 离线 只看楼主 最后发表 引用本帖 回复本帖 我要发帖 发表于 2010-10-22 10:39发送站内信 推孟的贡献主要是:他第一个将智力测验用于对天才儿童进行定量鉴别和研究,从而掀起了研究天才儿童的运动。尤其是长达90余年的追踪研究,从多方面积累了天才儿童毕生发展的资料,这在研究史上是罕见的。研究的结果十分宝贵,不仅以确凿的事实

有力地批判了社会上流传的对天
才儿童的误解,并且从多方面论述了这类儿童成长的相关因素。《干名天才儿童身心特征》等五本巨著的问世,对超常儿童的研究和教育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推孟不愧为这个研究领域的先驱。在1976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这项研究卓越的科研贡献奖。
在充分的肯定这项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一些研究者、评论家也指出了它的不足,主要是两个问题:(1)这项研究的取样大多数为中产阶级的子女,他们家长从事专门职业的占31%;从事商业或半专门职业的占50%;从事体力劳动或具体工作的仅占19%。按总人口劳动家庭子女比上层家庭多,因此许多劳动家庭(包括黑人)的天才儿童没有选人样本;(2)智力测验选拔天才儿童有局限性,只选拔了高智商儿童,遗漏掉了不少高创造力的儿童。]982年有研究者对推孟的受试进行了第八次评定,结果发现当年的天才儿童。在他们的晚年分化为两类:一类人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贡献,成为社会认可的天才人物,另一类人没有什么成就,社会上并不认为他是天才。后者明显地缺乏创造力。所以,尽管在推孟的受试中,多数人总的来说是成果累累(比对比组的人成果多得多),但是在国际上称得上第一流或第二流的天才人物却寥寥无几。

2.20世纪50~60年代的研究
自从1950年吉尔福特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公布了在心理学会论文摘要中创造力的研究的比例太少之后,激起了各国许多研究者对儿童创造力研究的兴趣。吉尔福特首先编制了发散性思维测验,探讨对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特征的鉴别。
托兰斯(E.P.T0rrance,1960)参考了吉尔福特的研究,编制了儿童创造性思维测验,探讨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及精致性。他还用这套测验对15000名从学前至6年级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他们又对天才和常态儿童的创造倾向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特殊班级的天才儿童比普通班级的常态儿童,在创造倾向方面有更强的自信。托兰斯还编制了创造性个性特征的问卷,对高创造力的儿童具有的个性特征进行了研究。

在这一时期,还有一些研究者对不同领域具有创造性的高成就者进行了研究。比如罗?安娜(A.R0e.1951,1953)对科学家的研究:巴伦(F.Barr0n,1968)对文学家的研究;麦金农(D.W.Mackinn0n,1964)对建筑师的研究等。他们运用多种测验问卷以及观察等方法,收集了这些人的个性特征、早期发展特点以及家庭条件等各方面的情况,探讨了各类高创造者个性特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及个性特征与取

得成就之间的关系。
苏联在这个时期,不
少研究者开展了对具有数学、语言、音乐、绘画等天赋儿童的多方面研究。例如.克鲁切茨基用观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一群数学天才儿童进行的个案研究;捷普洛夫通过多种方法,对具有音乐才能儿童的研究:基列杨科用自制的仪器对绘画才能结构的研究。此外,还有对外语才能、体育运动才能、以及技术才能等的研究。

3.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研究
贺莱(K.A Heler,1993,2000)根据历届世界天才儿童会议的论文集,将其中刊登的论文按主题分为七类:教育和教学、个性特征、社会问题、发展、鉴别、身体和心理条件、学习和知觉。分为两个阶段:197j~1991年及1991~1997年统计出各类研究所占百分比,见表1-2。






本楼地址 ^返回顶部
3楼 回复:外国关于天才儿童的研究 作者 ihidh 头衔 注册用户 等级 幼儿小班 发帖 30 积分 158 注册 2010-07-07 来自 不详 状态 离线 只看楼主 最后发表 引用本帖 回复本帖 我要发帖 发表于 2010-10-22 10:40发送站内信 (根据Heller的数据列的表)
从上表可以看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天才儿童领域研究的趋势,从所占百分比看,最高的是教育和教学,其次是个性特征方面。而且,从中还可以看到,这两个方面论文的百分比,90年代还在继续上升:教育方面的论文1975~1991年为35%,199l~1997年为43.5%;个性方面1975~1991年为25%,1991~1997年为30.5%。这说明70年代以来,较多研究者对天才儿童的教育、教学和个性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为什么70年代以后天才教育研究最多?美国是国际上天才研究最发达的国家,看一看美国7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情况就不难理解。1970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1969年小学和中学教育修正案》,增加了天才教育条款,一些中小学建立了天才教育项目。1972年美国在教育部成立了天才儿童教育局,各州有相应机构,并给天才教育拨款。1978年制定了《天才儿童教育法》,十年后又颁布了《天才学生教育法》,为天才儿童制定各种特殊教育计划,并发展到各州,到1990年美国50个州都制定了天才教育法规。为培养天才教育的师资,一百多所高校(研究所)建立天才师资培养专业,有些并设硕(博)士学位。可见,国家对天才教育的重视,有特殊教育法规和经费的保证,天才教育研究的数量(百分比)自然明显上升,而且教育的方面扩大,质量不断提高,下面举两例来说明之。
70年代初,美国斯坦利(J.C.stanley)倡导的数学快速班,用以发掘和培养具有数学才能的少年儿童,称为《数学早熟少年研究》(Study 0f Mathematically

Prec0ci0us Y0uth)。他将在普通数学测验中成绩最高的2%~3%的
初一、初二年级学生,通过数学难题测验,非文字推理等测验,将数学推理能力优异者选拔出来,把他们吸收进快速数学班学习。1972年第一期数学快速班,每星期仅上两小时课,总共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其中的部分学生便成功地完成了一般学校每星期五节课,四年半才能完成的微积分以前的数学教材。1980年后,这项研究扩展到语言、物理、化学等学科,为具有这些方面优势的超常少年提供加速发展的机会。建立了《学术才能少年发展中心》(The Center f0r the Advancement 0f AcademicallyTalented Y0uth)。经过20多年的追踪研究。证明它是加速各科才能发展的有效形式,因此.有研究者认为,这是继推孟之后的重要发展。这项研究已在美国、加拿大及欧亚一些国家推广。
20世纪70年代中期,兰祖利倡导建立《丰富教学三类模式》(The Enrichment Triad M0del)的实验。开始是在小学把鉴别和培养天才儿童相结合的一项研究。80年代中期,进而发展为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天才行为的《全校范围丰富教学模式》(TheSch00l-Wide Enrichment M0del)。他首先通过智力测验把智商得分最高的l5%~20%的学生选出来,建立候选人才能库(talent p00l),后来增加创造力测验、个性评定及推荐等选拔方法。对于人才库的候选学生,允许他们在常规班上只要听完了新课,经教师考核合格就可以离开原教室到资源教室去:首先在那里有老师指导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充实活动(阅读、听报告、参观等等);然后接受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在老师的指导和培养下,发现他/她某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优势得到发展,就可以参加该方面的研究活动。在专门老师指导下进行科研的选题,接着是自己动手做研究,最后拿出研究的成果(实物产品或论文)。学生的研究成果一般都要通过专家评议。以确定水平。这项研究的独特之处是:把鉴别和教育紧密结合,通过教育发展儿童的天才行为。因而天才儿童的桂冠是儿童自己经过努力争取到的。这项研究已扩展到中学,效果明显,通过20余年的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已形成一套可供操作的教材。这项研究已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以不同形式推广。
在个性研究方面:70年代以前。主要是对各领域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70年代后,个性研究的方面有了较大的扩展。例如:有些研究者对天才儿童社会情感的研究:通过问卷及追踪研究等方法,对天才儿童情感表现的类型(如理性利他型,自省情感型),情感发展的阶段水平,以及影响情感发展的因素(内源

性的和外因性)等进行了探讨。有些研究者对高智商和一般智商儿童的成就动机、自我概念、
焦虑水平、独立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还有研究者对天才儿童的个性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类儿童对付外界强加给他们的价值观念,一般采取以下四种策略之一:屈从、退缩、。反抗或者独立。这些不同的策略有的促进有的妨碍他们的自我发展。作者并提出了六点帮助孩子自我完善策略。而且,在结合天才儿童教育的项目中,通过教育不仅帮助儿童提高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同时重视激发动机,培养积极的情感、意志等品质,并探讨了如何促进天才儿童人格的全面发展。
在认知(智力)方面,斯腾伯格(R.J.sternberg)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The Triarchic The0ry 0f Intelligence),这一理论包括三亚理论(详见第二章)。成分亚理论包括:(1)元成分(meta-c0mp0nents)即计划制定、监控任务的执行,及评价结果等;(2)操作成分(perf0rmance c0mp0nets):是任务的实际执行过程,包括编码、推论、比较、判断及应用等过程; (3)知识获得成分(kn0wledge-acquisiti0n c0mp0nets):即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他认为元成分在这三种成分中是较高级的,起着中心的作用。他们对天才儿童元成分功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现天才儿童在解决认知任务过程中元成分有明显的优势,因而提出有效的元成分功能显示了天才儿童的本质。1984年他们对智力天才和非天才儿童的洞察力(1nsighL)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认为洞察力是天才与非天才儿童差异的突出方面,天才明显优于非天才儿童。
在创造力研究方面,托兰斯(E.P.T0rrance,1980)提出创造性潜力的一个新的研究范畴,即超越理性思维的范畴。过去人们对创造力的研究、鉴别局限于理性思维方面,如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测验,只测量创造过程的理性的层面,忽略了对创造过程中的顿悟、直觉等超越理性思维层面的研究,而这却是取得杰出创造性成就不可缺少的方面。为了对人类创造潜力有完整的了解和研究,因而研究者对创造力扩展的新的范畴开始,探讨。
此外,还有超常儿童的鉴别、大脑半球优势、性别差异、身心缺陷的超常儿童等研究,广泛涉及超常儿童的各个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