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题型举例 分化

题型举例 分化

题型举例 分化
题型举例 分化

题型举例

1、选择题

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为四位数的是( ):

A.pH=10.36 B.[H]=0.0002mol/L C.0.0170 D.19.07

配制1L 0.1mol/L HCl标准溶液,需量取8.3mL 12mol/L浓HCl()

A、用滴定管量取;

B、用量筒量取;

C、用刻度移液管量取;

D、用胶头滴管量取。

对配位反应的条件稳定常数K’MY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MY是常数,不受任何条件限制

B. K'MY的大小完全由KMY决定

C. K'MY的大小表示有副反应发生时主反应进行的程度

D. K'MY的大小只受溶液酸度的影响

选出一组内所有物质都是酸的:()

A.NH3 Ac- OH- PO43- B. NH4+ HAc H3O+ H3PO4

C.NH4+ HAc H3O+ PO43- D. NH3 Ac- OH- HPO42-

从滴定管读同一体积,得到下面四个数据,读得正确的是()

A. 22ml

B. 22.1ml

C. 22.10ml

D. 22.100ml

下列有关指示剂变色范围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基橙,pH=3.4~4.4;

B. 甲基红,pH=4.0~6.2

C. 甲基黄,pH=3.0~4.0;

D. 酚酞,pH=8.0~10.0

标定HCl溶液的基准物质是( ):

A.Na2CO3 B.KHC8H4O4 C.Na2C2O4 D.CaCO3

为区分HCl、HClO4、H2SO4、HNO3四种酸的强度大小,可采用下列哪种溶剂()A.乙醇B.水C.冰醋酸D.液氨

标准溶液是()

A、不能直接配制的溶液;

B、浓度准确已知的溶液;

C、当天配制、当天标定、当天使用的溶液;

D、只能用基准物质配制的溶液。

下列(均为优级纯)哪个不能作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

A、纯Zn

B、Na2CO3

C、CaCO3

D、纯Cu

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的程度,称之为()。

A、准确度

B、偏差

C、误差

D、精密度

pH=1.00和pH=2.00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

A、1.26

B、1.42

C、1.50

D、1.73

以下情况,对于测定结果无影响的是:()

A、法扬司法测定Cl-,选用曙红为指示剂

B、佛尔哈德法测定Cl-,未加硝基苯

C、pH=2的情况下,莫尔法测定Cl-

D、莫尔法测定NaCl和NaNO3混合物中的NaCl

以K2Cr2O7为基准物,间接碘量法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若有I-被空气中O2氧化,则测定的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

A、偏高

B、偏低

C、不变

D、随机变化

EDTA与金属离子配位时,一般按照()的比例形成螯合物。

A、1:1

B、1:2

C、1:4

D、1:6

下面不属于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常用的指示剂是:()

A、自身指示剂

B、金属离子指示剂

C、特殊指示剂

D、氧化还原指示剂

在酸碱滴定分析中,pH突跃范围与()有关。

A、酸碱溶液浓度以及酸碱溶液强度

B、酸碱溶液强度以及选用的指示剂

C、酸碱溶液浓度以及酸碱溶液体积

D、酸碱溶液体积以及选用的指示剂。

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B.准确度与精密度没有关系

C.准确度高,一定要精密度高D.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某溶液用1cm吸收池时透光率为T,若改用2cm吸收池,则透光率应为()。

A.2T;B.T/2;C.T2;D.T1/2。

0.1000mol/L的NaOH滴定同浓度HAc,终点的pH为8.72,则选用()为指示剂较好。

A.甲基橙(3.1~4.4) B.百里酚酞(9.4~10.6) C.酚酞(8.0~10.0) D.甲基红(4.4~6.2)

直接电位法测定pH,其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分别为()

A.铂电极-SCE;B.铂电极-铂电极;

C.玻璃电极-SCE;D.Ag/AgCl电极-SCE。

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M),终点时所呈现的颜色是()。

A.游离指示剂In的颜色B.MY的颜色

C.MIn的颜色D.A与B的混合颜色

标定Na2S2O3溶液,常选用的基准物质是:()。

A.KMnO4 B.纯Fe C.K2Cr2O7 D.Vc

下面不属于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常用的指示剂是:()。

A.金属离子指示剂 B.自身指示剂

C.特殊指示剂D.氧化还原指示剂

某酸碱指示剂的pKHln=5,其理论变色范围是pH()

A.3~7 B.4~6 C.3~5 D.5~7

下列溶剂可做为反相HPLC流动相主成分的有(D )。

A.正己烷;B.石油醚;C.甲醇;D.苯。

分配色谱的分离原理是

A.固定相对不同组分的吸附力不同;

B.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溶解度的差别不同;

C.离子交换树脂对不同离子具有不同的亲和力;

D.分子的线团尺寸或渗透系数。

2、判断题

银量法可分为三种:Mohr法、V olhard法、Fajans法。

标定Na2CO3溶液的基准物之一是无水碳酸钠。

标准溶液配制主要有直接法、间接法。盐酸标准溶液一般采用直接法配制。

将0.345001修约为两位有效数字,写成0.34。

按照试样用量,可将分析化学方法分为常量成分分析、微量成分分析和痕量成分分析。

吸附色谱法分离极性较大的组分时,应选用吸附性能较大的吸附剂。

准确度可用相对误差来衡量,精密度可用偏差来衡量。

高效液相色谱,C18为固定相,水-甲醇(20:80)为流动相,为反相色谱。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偏离Lambert定律的原因主要是待测组分浓度太小,或使用了非单色平行光。

3、计算题

用KIO3作基准物质,对Na2S2O3溶液的浓度进行标定,共做了六次,测得其浓度为0.1024、0.1018、0.1031、0.1026、0.1025和0.1028mol/L,求算其平均值、标准偏差S、相对标准偏差RSD。

称取不纯CaCO3 0.6600 g溶于25.00mL HCl(0.4590mol/L)溶液中,煮沸除去CO2,过量HCl液用0.5004 mol/L NaOH返滴定耗去4.05mL,试计算试样中CaCO3的百分含量。(M CaCO3 = 100.09)

假设有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干燥试样(不含其它组分)0.4605 g, 溶解并稀释至50.00mL, 当以甲基橙为指示剂, 用0.2013 mol/L HCl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 消耗48.96 mL。计算混合物

中NaOH和Na2CO3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MNaOH = 40.00, MNa2CO3 = 106.0)

称取含铝试样0.2010g,溶解后加入0.01890mol/L的EDTA标准溶液30.00mL。调节酸度并加热使Al3+定量络合,过量的EDTA用0.01989mol/L的Zn2+标准溶液返滴,消耗Zn2+溶液7.20mL。计算试样中Al的质量百分数。

某强酸HA(0.1023mol/L)滴定25.00mL某强碱B(0.1107mol/L),计算滴定突跃范围及计量点的pH值,并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用20.00mL KMnO4溶液恰能氧化一定量的KHC2O4·H2O,而同量KHC2O4·H2O又恰能被19.50mL 0.1980 mol/L KOH溶液中和,求KMnO4溶液的浓度

在25℃时,pH计测得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时,电池电动势为0.209V,测量未知溶液时,电池电动势分别为(a)0.312V,(b)0.088V,(c)-0.017V,与其对应的溶液的pH值分别是多少?

用一根2m长色谱柱将组分A、B分离,结果如下:空气保留时间30s,A峰与B峰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30s和250s。A峰与B峰的半峰宽分别为12s和15s。求:(1)按B峰计算有效塔板高度;(2)计算两峰的分离度。

取VB2片20片,称重1.6011g,研细取片粉0.1518g,定容至1000mL,于444nm测吸光度为0.312(百分吸光系数为323),求VB2的标示量百分含量(标示量为5mg/片)。

化合物A在薄层板上从样品原点迁移8.00cm,溶剂前沿迁移至样品原点以上24.00cm。(1)试计算化合物A的Rf值,(2)在相同的薄层板上,层析条件相同,当溶剂前沿移至样品原点以上15.00cm,化合物A的斑点应在此薄层板的何处?

4、问答题什么叫基准物质?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盐酸的标定时常用什么作为基准物质?

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配伍滴定中常用配位剂是什么?为什么?

间接碘量法误差的主要来源和如何减免?

何谓酸碱滴定的pH突跃范围?影响pH突跃范围的因素是什么?

配位滴定法中可能存在哪些副反应,它们对于主反应有何影响?

沉淀滴定法中有哪几类指示剂法?

按分离机理不同,可分为哪几类色谱?

气相色谱仪分哪几大部分?

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哪几大部分?

请画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光路示意方框图。比较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的优缺点?

中考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

中考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复制链接]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高考数学压轴题常考题型举例(复合函数)

高考数学压轴题常考题型举例(复合函数) 1.已知函数()f x 满足()()12log 1a a f x x x a -=--,其中0>a ,且1≠a 。 (1)对于函数 ()f x ,当()1,1x ∈-时,()()2110f m f m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当(),2x ∈-∞时,()4f x -的取值范围恰为(),0-∞,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0)((1)(log 12>--=-a x x a a x f a 且)1≠a 设x t a log =,则t a x = ∴ )(1)(2t t a a a a t f ---=∴ )(1)(2x x a a a a x f ---= 当)1,0(∈a 时,∵ 012<-a a x a ↓ x a -↑ ∴ )(x f y =在其定义域上↑ 当),1(+∞∈a 时,∵ 012>-a a ,x a ↑,x a -↓ ∴ )(x f y =在其定义域上↑ ∴ 0>?a 且1≠a ,都有)(x f y =为其定义域上的增函数 又∵ )()(1)(2x f a a a a x f x x -=--=-- ∴ )(x f 为奇函数 (1)∵ 当)1,1(-∈x 时,0)1()1(2<-+-m f m f ∴ )1()1()1(22-=--<-m f m f m f ∴ ?????-<-<

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

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 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常见十种题型】 1、字音。 2、对原文内容的提炼。 3、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4、事件概括。 5、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 6、赏析题。 7、关于感受和思想情感。 8、环境描写的作用。 9、分析原因。 10、对文中某个句子含义的理解。 一、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1 .常见问法: 请分析下面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谈谈你对其的评价?往往要结合原文内容) 2.失分点分析: (1)题干中强调要结合原文的,不结合原文扣分; (2)一般这类题是4分,需要答出两方面,如果只写一方面扣分; (3)对人物形象特点分析完全错误或者不够准确(似是而非、过于牵强、边缘化)扣分。 3.答题方法点拨: (1)要结合原文内容分析,根据分值答出至少两方面。 (2)抓主要特征,用词要准确,回避边缘化的分析。 抓核心——分层次——结合原文 二、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1. 常见问法: (1)这句(段)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用意)是什么? (3)这样写有何好处? 2. 失分点分析: (1)分不清什么是内容作用,什么是结构作用,混为一谈,没有层次。 (2)理解完全不正确而回答错误。 3. 答题方法点拨: (1)一般从内容、结构两大角度来作答。内容角度可以分为所写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结构上的作用比较常见的有:与前文(后文)某句(或某段)形成照应;为后文某一内容作铺垫;过渡(承上启下);总收前文等。 开头段作用: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渲染氛围、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中间段作用: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领下文、渲染氛围、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突出主题、衬托。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结构严谨、画龙点睛、回味无穷、卒章显志。 题目作用:文章线索、点明主旨、一语双关、情感载体、特殊用法(修辞和疑问),引起阅

中考冲刺:中考语文考点之散文阅读分析

中考冲刺 中考语文考点之散文阅读分析

作品的思想感情是作者通过人、事、景等外在的事物表达出的内涵,也就是散文的中心 思想,它是散文的核心。分析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就是分析概括文章中作者对所 写的人、事、景、物等表现的情感倾向,是对散文的核心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整体把握。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我们去打酱油的那条路上 陈思呈 ①说到打酱油,曾是我们的常规工作。 ②八十年代的每个孩子都干过。家里做菜要用到酱油,下面条要用到芝麻酱,早餐要用到下粥菜——都要派遣孩子到杂咸铺走一趟。 ③打酱油有两种规格。一是用瓶,一是用碟。用碟的,几分钱就够了。用瓶的可能要两毛 钱。两毛钱里,一毛八分钱用于打酱油,剩下两分钱买颗糖,神不知鬼不觉地吃掉。这属于儿 童打酱油业的潜规则。 ④杂咸铺的前台,用几个脸盆装着橄榄、乌榄、腐乳、南姜……各种小菜,后面几个瓮, 装着鱼露,酱油,醋……各种蘸料。酱油就在后面某个瓮中,上面盖有木板。量酱油的器具是 竹做的筒状物,大小不同的竹筒对应不同的价格容量。 ⑤打芝麻酱又不同。装芝麻酱的不是瓮,而是玻璃缸。上面盖着的也不是木板,而是大玻璃片。通体透明的玻璃设施,是对芝麻酱本身的信心。其姿色和形态确实值得展露,膏油柔腻的样子总能让人通感。所以打芝麻酱的小孩,碟子里买了五分钱的芝麻酱,回到家一般只剩下三分。有两分在路上舔进了肚子。这也是打芝麻酱行业的潜规则。 ⑥这些都是我和小夏,在这个人到中年的秋天里,共同回忆起来的。但小夏记得比我更多,

她早慧,五官开放程度更充分,听到看到感到的比普通的小孩多。 ⑦小时候,我们分头居于那条街的南北两端。南北两端各有个杂咸铺。小夏打交道的杂威铺,店长是一个热情而瘦的女人,大家都喊她“三姨”。早慧的小夏还能记得她招呼时慈眉善 眼的微笑和声音:“妹啊,来啊。”而我打交道的那个杂咸铺,店长却是一个脸色阴沉、面目 模糊的老头,记忆中他从来没开口说话,听家里长辈叫他“铜锣伯”,但以我们几分钱酱油的交情,也没有到需要开口互相交谈的程度。 ⑧如果我和小夏走出各自的巷子,我们可能会在大街上遇到。我们很可能会在大街上义井 巷口的饼干厂门口遇到。因为,彼时有些孩子,打酱油时会特意绕远点,到饼干厂旁边的杂咸铺——为了尽情地呼吸饼干厂送出来的芬芳。 ⑨饼干厂华丽的芬芳与咸杂铺酸涩清寒的气质,对比宛如唐肥宋瘦。饼干厂像交响乐,咸 杂店像二泉映月,唉,不,饼干厂的芬芳不能..形容也不需 ..形容,体会太深,比喻反是玄虚。饼 干厂三个字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所谓“流淌着奶和蜜之地”,也许就是传说中的饼干⑩和饼干厂一样华丽的地方,是冰室。冰室的芬芳与饼干厂又有不同,除了它们适合的季节区别之外,香味也稍带区别。饼干厂的芬芳更娇憨,冰室的芬芳更浪漫。如果用年龄来形容,当我们站在饼干厂前面使劲吸溜着鼻子时,我们还是儿童,当我们坐在冰室里看着雪糕从小窗 口里送出来时,我们已经是少女了。 ?雪糕一般有两个颜色,粉红和鹅黄。冰花则是透明的。有时候是一个雪糕加一个冰花, 搭配效果十分丰富。为什么食物那么美呢?这个世界对馋嘴的小孩太好了。 ?如果我和小夏都再绕远一点,我们也许会在电影门口相遇。但电影是晚上才会播放,那时候会涌现一些卖零食的人,自行车后面绑着两个筐子,把神秘的布打开,里面很可能是刚炒香的葵花子。葵花子的盛量工具是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几分钱用哪一个杯子固定的,方法跟打酱油一样。 ?电影院门口还有卖竹蔗的,跟瓜子一样,都是一场电影结束后地板上丰富垃圾的来源。“乌腊蔗”是竹蔗的一种,粗而黑皮。平时想吃的时候,也可以去祖母或外祖母那里,深情叫唤一声,便能获得几分钱,足够买上一大截吮吸良久。但去母亲那里叫唤是没作用的,母亲认为馋嘴是家教不严。 ?彼时买东西,都不说店名,多数也没店名。一般是用店长的名字代指,而且多是外号。比如,去铜锣伯那里打酱油。去三姨那里打酱油。多数店主的名字很奇怪,叫熟了也不求究竟。例如,卖猪肉的叫“德国兵”,他早年腿受了什么伤,走路无法弯曲。人们认定德国兵走路就是这个姿势。便“赐名”与他,他也只能接受。

行政管理学参考题题型举例

行政管理学参考题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术界公认为创始人是美国学者( )。 A.史坦因 B.伍德罗·威尔逊 C.古德诺 D.罗纳德·怀特 二、多项选择题 按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划分,可以将行政领导方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A.重人式 B.专断式 C.重事式 D.民主式 E.放任式 三、简单题 1.行政监督具有哪几个特点? 2.怎样理解依法行政的作用和意义? 四、论述题

试运用行政发展动力的理论原理,分析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必然性。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2003年5月以来,A省F市出现了大量的劣质婴儿奶粉,因使用劣质奶粉出现营养不良综合症的婴幼儿共171名,其中因出现并发症死亡的有13名。人们不禁要问:面对这样的严重事故,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政府主管部门为什么没有发现苗头,及时对奶粉市场进行监管? F市政府副秘书长坦言,其实在2003年5月份,该市工商局就开始陆续接到因食用劣质奶粉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投诉。尽管市政府当时组织工商、卫生、质检、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专项整顿,对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但重视程度不够,清查工作不彻底,劣质奶粉并没有从商店撤下,使“杀人奶粉”的危害越演越烈。造成此种后果的原因,该副秘书长认为是“整治机制不健全”,奶粉质量市场监管分属工商局、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分头监管,责任不清,没有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F市各部门对此各执一词,似乎此类事件与己无关。市工商局的说法是,外地生产的假奶粉,他们鞭长莫及;本地出现的奶粉,它们不能保证对市场上的所有商品都进行抽检,一个是没有这个费用,另外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市卫生局则解释说,国家对一些恶性传染性疾病规定了统计、上报制度,但这种“重度营养不良综合征”应主要由工商部门整顿市场,而不应划归公共卫生安全范畴。 市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中心资金来源除财政拨款发放工资外,并没有稳定的卫生监督经费,因此,一些基础性的监督检查都无法进行。其实在2003年底,应患者家属要求,市疾病控制中心就已经检测了13歌品牌的奶粉,均为不合格产品。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婴儿一段奶粉的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18%,二、三段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为12%-18%,而目前该市市场上的这些奶粉蛋白质含量最低的只有0.37%,大多数只有2%或3%,钙、磷、锌、铁等含量也普遍不合格。但它们不是执法机构,对这些奶粉在市场上的泛滥无能为力。 F市“杀人奶粉”事件经媒体曝光之后,市公安局查处了42起涉嫌销售不合格奶粉的案件,当地4家批发大户已经由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并对当地5名涉嫌经销伪劣奶粉的批发商刑事拘留。当地群众反映,这些涉案的批发商在F市很有社会背景,与基层执法部门的关系非常密切。基层执法人员与违法批发大户有没有勾结和腐败,很难说清楚。有的批发商说,平时政府来检查的次数很少,只有在收各种税费的时候才能见到有关部门的人员。 该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认为,批发市场数量多,规模小,分散经营,很难管理。很多劣质奶粉都是通过农村集镇上的小批发商后经小零售店销售出去的。这些小店主经不起利益诱惑,而且它们本身缺乏辨别低劣奶粉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归纳

现代文阅读理解在语文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每次考试中,学生们通常在这方面会失分很多。因此像标题有何作用、加点词语有何好处、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及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等都是现代文阅读常见的考型。 一、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二、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或是妙处? 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 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如下: 1)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2)拟人:把......拟人化(或赋某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3)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4)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5)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6)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

散文题目答题模板.doc

散文题目答题模板 小说的答题技巧 (一)人物形象 1、常见题型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⑤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2、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 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 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然后找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生活的环境及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答题格式: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这一人物的性格烘托或者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是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②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主题内容概述)。 ③本文描写了的情节,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附: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考试试卷题型举例.doc

《政治经济学II模拟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借贷资本是() (1)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 (2)一种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 (3)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 (4)一种商品资本或产业资本 (5)一种最赋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形式 2、股份公司是() (1)现代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2)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3)法人资产的独立经营形式 (4)一种联合生产的组织形式和产权组织形式 (5)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3、信用是() (1)商品买卖中延期付款或货币借贷活动的总称 (2)以商品赊销或货币借贷的形式体现的一种经济关系 (3)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4)由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为基本形式的 (5)由银行信用和消费信用为基本形式的 4、垄断价格是() (1)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2)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垄断价格 (3)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4)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5)不受价值规律的制约 5、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 (1)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3)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4)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5)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6、级差地租的第一形式是指() (1)投入不同地块的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的结果 (2)等量资本投在土地丰度和位置不同的等量土地上引起的结果(3)在优等土地上追加投资的结果 (4)在劣等土地上追加投资的结果

(5)在中等土地上追加投资的结果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租() (1)是土地公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2)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4)是以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为前提 (5)体现国家、土地经营者与劳动者个人三者的关系 8、公平与效率辨证统一的关系表现为() (1)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2)效率与公平是统一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促进 (3)收入与财富占有的差距过大会阻碍效率进一步提高 (4)效率的提高可以使公平在更高水平上得以实现 (5)经济公平和经济效率总是同时实现的 9、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有() (1)社会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速度 (2)国民生产总值的总规模 (3)国民生产总值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之间的支出分配(4)社会总消费内部的比例 (5)消费品价格水平及其内部比价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引导的原因是() (1)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2)市场具有不完善性 (3)市场存在外部性 (4)市场信息不对称 (5)市场信息不完全 11、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 (1)基础服务功能和支柱构筑功能 (2)流通调节功能和技术示范功能 (3)社会创利功能和产权引导功能 (4)国有经济在所有领域和行业占主体 (5)国家直接经营国有企业 12、.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 (1)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要求 (3)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4)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5)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需要

现代文-记叙文常见的题型和答题技巧整理

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3.记叙文的人称的作用(用第x人称的好处?): (1)第一人称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运用第二人称,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用?): (1)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常见的题型及如何组织语言 内容概括型题目 1.概括文章(文段)中内容(这篇(段)文章主要说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小技巧: 概括方法: 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用分层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 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 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2.记叙文的中心、主题、文章内容是什么?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介绍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说明了、鞭挞了)……抒发了作者的……的思想感情。 3.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鉴赏类题型 常见提问方式 ☆具体题型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4 .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5 .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6.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7.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等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完整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几种常见题型及解答套路

语文阅读理解几种常见题型及解答套路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3.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4.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①核心人物②核心事物③核心事件④时间⑤地点⑥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5.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 6.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7.写作手法及作用 ①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②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③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④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⑤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⑥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⑦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使语言辛辣幽默。 ⑧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⑩设悬念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8.修辞方法及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①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 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 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 (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2句子语段的作用 1.内容上 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 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 2.结构上: 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题型举例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题型举例 100以内笔算加、减法 1.口算 51-30 60-35 59-28 10+13 12+10 42+24 10+55 25+66 89+10 66+16 99-85 80-40 65-41 71+11 68+26 61-53 53-48 17+35 83-40 61-57 74-52 35+46 18+12 86-51 22+60 87-40 29+43 87-53 2.判断 (1)在()里,对的打“√”,错的打“×” 4 7 9 0 +2 9 - 4 8 6 6() 5 2 () (2)求“8比5多多少?和求“比8多5的数是多少?”都用加法算()(3)求“9比16少多少?”和求“比16少9的数是多少?”都用减法算()(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5)5×5=25读作: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25。() (6)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 (7)照镜子时,镜内和镜外的人上、下没有变,左、右对换了() (8)黑板面上的直角和书面上的直角是一样大的() 3.列式计算: (1)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 7的3倍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两步竖式计算 45+5+40= 83-50-4= 30-14-8= 70-33+7= 96-70+6=94-60+4= 7+23-4= 93-49+27= 4.先看图,再填空 ★★★★★★★★★★★★ (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_________; (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 (3)第一堆有3个,总个数是第一盘的()倍,求一共有多少个的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 (4)画出△来,使△的个数是○的4倍。 ○○○ (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54叫做() (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 (1)()八二十四(2)七()六十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积相同的乘法口诀来 12()()24()() (8)1米21厘米=()厘米 53厘米-18厘米=()厘米 (9)你的身高大约是()米()厘米 (10)一条线段有()个端点,是直直的,可以度量。 (11)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边是直直的,不可以度量 5.应用

现代文阅读题型汇总

现代文阅读题型汇总 第一部分记叙文常见题型 一类、标题的作用(好处)一般有3个 1、结构:线索 2、内容:与主题联系起来 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类、文中句子的含义(理解) 根据语言环境,从本义、比喻义、引申义三个角度去考虑。要咀嚼出句子中有特殊含义的关键词语,一般从两个层面去考虑: 1、浅层义(表面义,用顺畅的语言解释句子字面意思) 2、深层义(比喻义或引申义,往往与主题有关) (语言上有特色的——修辞——以语言特点为切入口) 三类、说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这类句子往往是:中心句、首尾句、过渡句、和前后照应句。它们的作用往往从两个角度回答: 1、内容方面:暗示_____内容(具体说明文章表情达意方面的内容,多扣住情感、人物、中心); (语言上有特色的——修辞——在说内容时以语言特点为切入口) 2、结构方面:引起下文、总结全文、承上、或承上启下。 四类、说出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3点)1、渲染了_____气氛;2、烘托了人物____的心情。(横线上所填内容:根据景的内容及作品中人物的心情而定)3、有时为下文_____情节发展作铺垫。 (有时还能交待时令、地点、背景等) 五类、说出修辞方法及作用答题思路 1修辞+2解释+3不变的作用+4文章语境的意思、表达效果+5注意情感不变的作用示例: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或景)特点+效果排比:增强了+ (人或景)的气势+效果注意:一个句子不一定只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六类、概括题——必考题:概述情节,梳理信息)常见题型:概述中心、、层意、人物形象、情节、事件等。解这类题需要根据要求,细读相关部分,筛选好信息,特别关注:(扣要素,既要不漏信息,又要力求简明扼要) 1、概括层意、中心类:要关注:首句、中心句、点睛句、议论句要关注情感句; 2、概括人物形象类:关注描写人物的手法、围绕人物的事件及议论句; 3、概括情节、事件类:要关注表明记叙要素的句子,表明结构、线索的句子 七类、鉴赏(析)题解题思路: 1、找出赏析点:开门见山,告诉读者我欣赏的是什么,我的见解如何。 2、解说角度:引用阅读材料中的相关内容说明这个特点在文章的体现,证明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文字显得言之有据。 3分析表达效果:从表达效果阐述个性化的感悟。(形式,内容,情感、主旨) 常见赏点解题切入点: 1. 结构:线索、过渡、照应、插叙 2、表现手法:对比、象征、借物喻人、借景抒情、以小见大、侧面衬托、以动衬静、对比衬托、欲扬先抑

中考散文九大考点

散文九大考点 整理:延安大学附属中学牟善鑫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主旨)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筛选提取整合信息 三、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

初中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答题思路梳理

初中现代文阅读 常考题型答题秘籍――阅读题的“九阴真经” 一、在标题上设题 1、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要从多角度的去理解 ?2、标题有什么含义 ?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 3、题目有什么作用 ?(1)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 ?(2)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 ?(3)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4)是否是文章交待了写作对象(人、事、景、物、感情等)是否是文章线索。 ?4、品味题目 ?A内容上,是否用修辞,是否有深刻含义。B主题上(结合主旨)C线索上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例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5、如何拟写标题 ?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 二、在情节上设题 ?1、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题模式为: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2、简述故事情节 ? A.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B.什么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三、记叙文顺序及作用 ?A、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B、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答题思路:渲染一种氛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C、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答题思路:插入叙述了……内容(背景材料,某个细节,情节),补充交代了……,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其某个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更好突出文章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爸爸的花儿落了》)?D、补叙,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答题思路:补充交代了……内容,使情节前伏后应,使文章结构严密完整,更有力地突出中心。 四、词语题型 ?动词: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专题05 赏析表达效果和行文技巧(散文)-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讲解(解析版)

【技巧分析类】 1、常见题型 ①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表现手法) ②运用了什么语言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起了什么作用。或: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修辞手法) ③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④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谋篇布局) 2、解题思路: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分析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 3、答题格式 这个语句或段落用了……的方法,写出了……,在文中起到了……的表达效果 或:运用了什么手法+某手法(技巧)运用得怎么样(一定要回归原文,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某手法(技巧)运用好在哪些方面 附:表达技巧常用术语 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白描: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虚实相生: 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中考语文 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散文知识点汇总表: ~形散~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选材—广泛自由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神(主题)线索—人—事物—感情 明确集中开拓深化 景物—时间—地点语言(凝练优美) 方法:托物言志寓情于事借景抒情联想(丰富) 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抒情散文:写景景语 (状物)抒情情语 直抒胸臆叙述(交待)语 叙事散文的阅读: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写景散文的阅读: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 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③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 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 咏物散文的阅读: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对后者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时间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体、太狭窄。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抒情散文的阅读:其实,散文多是用以抒情的,单列一种“抒情散文”,是因为这一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 哲理散文的阅读: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