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数学几何证明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几何证明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几何证明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几何证明题

一、直线平分角

在平面几何中,对于给定的角,如果有一条直线能够将这个角划分成

两个相等的小角,我们称这条直线是该角的平分线。接下来我们将证

明两个定理和一个引理。

定理1:如果直线ab平分角BAC,则直线ab与弧BCB′的切点C相同。

引理:如果点D在圆弧BCB′上,且点D在角BAC的平分线ab上,则BD=DC。

定理2:如果点E在角BAC的平分线ab上,且BE=CE,则直线ab平

分角BAC。

证明:

首先,我们先证明引理。

根据圆的性质,半径与弦垂直且平分弦。又因为BD=DC,所以BD和DC分别是圆弧BCB′的半径,从而BD⊥BC,DC⊥BC。

又因为点D在角BAC的平分线ab上,所以BD⊥BA,DC⊥CA。

综上所述,BD⊥BA,BD⊥BC,BD是角BAC的平分线上任意一点至

圆弧BCB′的切线。同理,DC是角BAC的平分线上任意一点至圆弧BCB′的切线。

这样,我们就证明了引理。

接下来,我们证明定理1。

假设直线ab平分角BAC,且ab与弧BCB′的切点为C′。

根据引理,如果D是角BAC的平分线上的一点,且D在圆弧BCB′上,则BD=DC。

所以,当切点C与切点C′不同时,就会导致BD≠DC,与引理矛盾。

所以,点C和点C′必须是同一个点,即直线ab与弧BCB′的切点C唯一。

综上所述,我们证明了定理1。

最后,我们证明定理2。

假设点E在角BAC的平分线ab上,且BE=CE。

根据定理1,直线ab与弧BCB′的切点C唯一。

假设BE和CE分别与圆弧BCB′交于点F和G。

根据弧与切线的性质,∠BCF≤90°,∠BCG≤90°。

又因为BE=CE,所以∠BEF=∠CEG。

综上所述,∠BCF=∠BEF=∠BAC,∠BCG=∠CEG=∠BAC。

所以,直线ab平分角BAC。

综上所述,我们证明了定理2。

二、垂直平分线

在平面几何中,对于给定的线段,如果有一条直线能够将这个线段划分成两个相等的小线段,并且与这个线段垂直相交,我们称这条直线是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接下来我们将证明一个定理。

定理:如果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且直线l与线段AB的交点为C,则AC=CB。

证明:

假设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且直线l与线段AB的交点为C。

因为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所以AC=CB。

综上所述,我们证明了定理。

通过以上的证明题,我们学习了直线平分角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定理。这些性质与定理为我们解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证明题,并提高我们的证明能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多多练习,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几何证明的技巧和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几何计算和证明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几何计算和证明综合练习试题1、如图,已知∠2=∠3,∠C=∠D,求证:∠A=∠F. 证明:∵∠2=∠3,∠1=∠2, ∴∠1=∠3. ∴DB∥CE. ∴∠DBA=∠C. ∵∠D=∠C, ∴∠D=∠DBA. ∴DF∥AC. ∴∠A=∠F. 2、如图,已知EF∥AD,∠1=∠2,∠BAC=80°,求∠AGD的度数. 解:∵EF∥AD,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2, ∴∠1=∠3(等量代换). ∴AB∥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AC+∠AG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如图,∠1=115°,∠2=50°,∠3=65°,EG为∠NEF的平分线.求证:AB∥CD,EG∥FH. 证明:∵∠1=115°, ∴∠FCD=180°-∠1 =180°-115° =65°. ∵∠3=65°, ∴∠FCD=∠3. ∴AB∥CD. ∵∠2=50°, ∴∠NEF=180°-∠2=180°-50°=130°. ∵EG为∠NEF的平分线, ∴∠GEF=1 2∠NEF=65°. ∴∠GEF=∠3.∴EG∥FH. 4、如图,已知∠B=∠D,∠E=∠F,判断BC与A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BC∥AD,理由:

∴BE∥FD. ∴∠B=∠BCF. 又∵∠B=∠D, ∴∠BCF=∠D. ∴BC∥AD. 5、如图,AD⊥BC于点D,EG⊥BC于点G,∠E=∠1.求证:AD平分∠BAC. 证明:∵AD⊥BC,EG⊥BC, ∴∠ADC=∠EGC=90°. ∴AD∥EG. ∴∠1=∠2,∠E=∠3. ∵∠E=∠1, ∴∠2=∠3. ∴AD平分∠BAC. 6、如图,B,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F,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B∥CD,∠1=∠2,∠3=∠4.求证:AD∥BE. 证明:∵AB∥CD, ∴∠4=∠BAE.

(完整版)初一下册数学角度几何解析题以及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几何解析题以及练习题(附答案) 9.(2011·扬州)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60°方向,在B 岛的北偏西45°方向,则从C 岛看A 、B 两岛的视角∠ACB =________. 答案 105° 解析 如图,∵(60°+∠CAB )+(45°+∠ABC )=180°,∴∠CAB +∠ABC =75°,在△ABC 中,得∠C =105°. 12.如图所示,在△ABC 中,∠A =80°,∠B =30°,CD 平分∠ACB ,DE ∥AC . (1)求∠DEB 的度数; (2)求∠EDC 的度数. 解 (1)在△ABC 中,∠A =80°,∠B =30°, ∴∠ACB =180°-∠A -∠B =70°. ∵DE ∥AC , ∴∠DEB =∠ACB =70°. (2)∵CD 平分∠ACB , ∴∠DCE =1 2∠ACB =35°. ∵∠DEB =∠DCE +∠EDC , ∴∠EDC =70°-35°=35°. 13.已知,如图,∠1=∠2,CF ⊥AB 于F ,DE ⊥AB 于E ,求证:FG ∥BC .(请将证明补充 完整) 证明 ∵CF ⊥AB ,DE ⊥AB (已知), ∴ED ∥FC ( ). ∴∠1=∠BCF ( ). 又∵∠1=∠2(已知), ∴∠2=∠BCF (等量代换),

∴FG∥BC( ). 解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 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4.如图,已知三角形ABC,求证:∠A+∠B+∠C=180°. 分析:通过画平行线,将∠A、∠B、∠C作等角代换,使各角之和恰为一平角,依辅助线不同而得多种证法,如下: 证法1:如图甲,延长BC到D,过C画CE∥BA. ∵BA∥CE(作图所知), ∴∠B=∠1,∠A=∠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又∵∠BCD=∠BCA+∠2+∠1=180°(平角的定义), ∴∠A+∠B+∠ACB=180°(等量代换). 如图乙,过BC上任一点F,画FH∥AC,FG∥AB,这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能证明∠ A+∠B+∠C=180°吗?请你试一试. 解∵FH∥AC, ∴∠BHF=∠A,∠1=∠C. ∵FG∥AB, ∴∠BHF=∠2,∠3=∠B, ∴∠2=∠A. ∵∠BFC=180°, ∴∠1+∠2+∠3=180°, 即∠A+∠B+∠C=180°. 15.(2010·玉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 (1)如图a,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BOD是△POD 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 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 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几何大题证明必考题

图① D A E C B F l 图② A B E F C l D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几何大题证明必考题精选 类型一、正方形中三角形全等与线段长度之间的关系 例1、如图①,直线l 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A 、C 两顶点在直线l 同侧,过点A 、 C 分别作AE ⊥直线l 、CF ⊥直线l . (1)试说明:EF =AE +CF ; (2)如图②,当A 、C 两顶点在直线l 两侧时,其它条件不变,猜想EF 、AE 、CF 满足 什么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答案,不必说明理由). 练习: 如图,△ABC 中,AB=AC ,∠BAC =90°. (1)过点A 任意一条直线l (l 不与BC 相交),并作B D ⊥l ,C E ⊥l ,垂足分别为D 、E .度 量BD 、CE 、DE ,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试对这种关系说明理由; (2)过点A 任意作一条直线l (l 与BC 相交),并作B D ⊥l ,C E ⊥l ,垂足分别为D 、E .度 量BD 、CE 、DE ,你发现经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试对这种关系说明理由. 例2、已知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90o。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EFG 有一个公共点A ,点G 、E 分别在线段AD 、AB 上。 A E B 图1 D C G F A B D C G F E 图2

(1)如图1, 连结DF 、BF ,说明:DF =BF ; (2)若将正方形AEFG 绕点A 按顺时针 方向旋转,连结DG ,在旋转的过程中,你能否找到一条长度与线段DG 的长始终相等的线段?并以图2为例说明理由。 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CD 在正方形ECGF 的边CE 上,B 、C 、G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边长分别为2和3,在BG 上截取GP =2,连结AP 、PF. (1)观察猜想AP 与PF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平移、反射等变换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 请说明变换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把这个图形沿着PA 、PF 剪成三块,请你把它们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在原图上 画出示意图,并请求出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 附加:如图,△ABC 与△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D 、CE (1)BD 与CE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A B C F D E G P 3 2B

七年级下册数学几何证明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几何证明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几何证明题 一、直线平分角 在平面几何中,对于给定的角,如果有一条直线能够将这个角划分成 两个相等的小角,我们称这条直线是该角的平分线。接下来我们将证 明两个定理和一个引理。 定理1:如果直线ab平分角BAC,则直线ab与弧BCB′的切点C相同。 引理:如果点D在圆弧BCB′上,且点D在角BAC的平分线ab上,则BD=DC。 定理2:如果点E在角BAC的平分线ab上,且BE=CE,则直线ab平 分角BAC。 证明: 首先,我们先证明引理。 根据圆的性质,半径与弦垂直且平分弦。又因为BD=DC,所以BD和DC分别是圆弧BCB′的半径,从而BD⊥BC,DC⊥BC。 又因为点D在角BAC的平分线ab上,所以BD⊥BA,DC⊥CA。

综上所述,BD⊥BA,BD⊥BC,BD是角BAC的平分线上任意一点至 圆弧BCB′的切线。同理,DC是角BAC的平分线上任意一点至圆弧BCB′的切线。 这样,我们就证明了引理。 接下来,我们证明定理1。 假设直线ab平分角BAC,且ab与弧BCB′的切点为C′。 根据引理,如果D是角BAC的平分线上的一点,且D在圆弧BCB′上,则BD=DC。 所以,当切点C与切点C′不同时,就会导致BD≠DC,与引理矛盾。 所以,点C和点C′必须是同一个点,即直线ab与弧BCB′的切点C唯一。 综上所述,我们证明了定理1。 最后,我们证明定理2。 假设点E在角BAC的平分线ab上,且BE=CE。

根据定理1,直线ab与弧BCB′的切点C唯一。 假设BE和CE分别与圆弧BCB′交于点F和G。 根据弧与切线的性质,∠BCF≤90°,∠BCG≤90°。 又因为BE=CE,所以∠BEF=∠CEG。 综上所述,∠BCF=∠BEF=∠BAC,∠BCG=∠CEG=∠BAC。 所以,直线ab平分角BAC。 综上所述,我们证明了定理2。 二、垂直平分线 在平面几何中,对于给定的线段,如果有一条直线能够将这个线段划分成两个相等的小线段,并且与这个线段垂直相交,我们称这条直线是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接下来我们将证明一个定理。 定理:如果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且直线l与线段AB的交点为C,则AC=CB。 证明: 假设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且直线l与线段AB的交点为C。

初中七年级下册平面几何证明之全等三角形之辅助线习题(含答案发))

学霸数学 全等三角形之辅助线(导学案) 知识过关 1.为了解决几何问题,在原图的基础上另外添加的直线或线段称为辅助线.辅助线通常画成 辅助线的原则:添加辅助线,构造新图形,形成新关系,建立________ 和之间的桥梁 把问题转化成自己已经会解的情况. 辅助线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添加辅助线的注意事项:明确目的,多次尝试. 2.要证明边相等(或角相等),可以考虑证明它们所在的三角形;要证全等,需要找_ 组条件. 精讲精练 1.已知:如图,AB=CD,AC与BD 相交于点O,且AC=BD.求证:∠ ABO=∠DCO.

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求证:AB=CD且AD=BC.

3. 已知:如图, AB=AE ,BC=ED ,∠B=∠E ,F 是 CD 的中点. 求证: AF ⊥CD . 4. 已知:在 △ABC 中,∠ B=∠C .求证: AB=AC . 5. 已知:如图,在 △ABC 中,点 D ,E 在 AC 上,∠ ABD=∠ CBE ,∠A=∠C .求证: BD=BE . 6. 已知:如图,在 △ABD 中, F .求证: AF ⊥BD . 7. 已知:如图, BD ,CE 是△ABC 的高,点 P 在BD 的延长线上, BP=AC ,点Q 在CE 上,CQ=AB .判 断线段 AP 和 AQ 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E 延长 AE 交 BD

初一年级期中数学下册几何证明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9初一年级期中数学下册几何证明测试题(含 答案解析) 2019初一年级期中数学下册几何证明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1.已知:如图1,∠1+∠2=180°,∠AEF=∠HLN; (1)判断图中平行的直线,并给予证明; (2)如图2,∠PMQ=2∠QMB,∠PNQ=2∠QND,请判断∠P与∠Q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在△ABC中,CD⊥AB,垂足为D,点E在BC上,EF⊥AB,垂足为F. (1)CD与EF平行吗?为什么? (2)如果∠1=∠2,且∠3=100°,求∠ACB的度数. 3.已知如图:A D∥BC,E、F分别在DC、AB延长线 上.∠DCB=∠DAB,AE⊥EF,∠DEA=30°. (1)求证:DC∥AB. (2)求∠AFE的大小. 4.如图,在△ABC中,CD⊥AB,垂足为D,点E在BC上,EF⊥AB,垂足为F. (1)CD与EF平行吗?为什么? (2)如果∠1=∠2,且∠3=105°,求∠ACB的度数. 5.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EG,MH所截,直线AB,EG,MH相交于点B,∠EAB=∠BNA,∠FAN=∠FNM,AN∥EG.

(1)∠ABE与∠EGF相等吗? (2)试判断∠AFN与∠EBH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6.如图,已知∠1=∠BDC,∠2+∠3=180°. (1)请你判断AD与E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DA平分∠BDC,CE⊥AE于E,∠1=70°,试求∠FAB 的度数. 7.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AB上,EF⊥BC,垂足为F. (1)AD与EF平行吗?为什么? (2)如果∠1=∠2,且∠3=115°,求∠BAC的度数. 8.如图(1),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EG平分∠AEF,FG平分∠CFE,且∠GEF+∠GFE=90° (1)求证:AB∥CD; (2)过点G作直线m∥AB(如图(2)).点P为直线m上一点,当∠EPF=80°时,求∠AEP+∠CFP的度数. 9.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C为对角线,点E在BC边上,点F在AB边上,且∠DAC=∠FEB. (1)求证:EF∥AC; (2)若CA平分∠BCD,∠B=50°,∠D=120°,求∠BFE的度数. 10.一副三角板的两个三角形ABC与DEF的拼图如图所示,A、E、C、D在同一直线上,其中∠A=45°,∠F=30°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12章 证明 含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12章证明 含答案 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 1、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E=CD,BQ⊥AD于Q,BE交AD于点P,下列说法:①∠APE=∠C,② AQ=BQ,③BP=2PQ, ④AE+BD=AB,其正确的个数有()个. A.1 B.2 C.3 D.4 2、下列定理有逆定理的是() A.直角都相等 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对顶角相等 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下列语句中,属于定义的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该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是() A.同旁内角互补 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 C.若 ,则 D.同角的余角相等 5、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B.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 形 C.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一组对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如图是一个长为2m,宽为2n(m>n)的长方形,用剪刀剪成四个一样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则正方形中空白的面积为() A.(m﹣n)2 B.(m+n)2 C.m 2﹣n 2 D.2mn 7、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在同一平面内,如果,,则 C.内错角相等 D.如果,,则 8、下列各运算中,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9、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给出的下列条件中不能得出结论a∥b的是() A.∠1=∠3 B.∠1=∠4 C.∠1=∠2 D.∠1+∠2=180° 10、等腰三角形的一外角是130°,则其底角是 ( ) A.65° B.50° C.80° D.50°或65°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几何证明综合题

几何证明综合题 1、探究与发现:如图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那么在这一个简单的图形中,到底隐藏了哪些数学知识呢?下面就请你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解决以下问题: (1)如图1,观察“规形图”,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 (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B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B、C, 若∠A=50°,则∠ABX+∠ACX=________°; ②如图3,DC平分∠ADB,EC平分∠AEB,若∠DAE=50°,∠DBE=130°则∠DCE=_______°; ③如图4,∠ABD,∠ACD的10等分线相交于点G1、G2…、G9,若∠BDC=140°,∠BG1C=77°, 则∠A=_______°. 2、某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①、②.图①中,∠B=90°, ∠A=30°;图②中,∠D=90°,∠F=45°.图③是该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DEF的直角边DE 与△ABC的斜边AC重合在一起,并将△DEF沿AC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E两点始终在AC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与点A重合). (1)在△DEF沿AC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该同学发现:F、C两点间的距离逐渐_______;连接FC,∠FCE的度数逐渐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DEF在移动的过程中,∠FCE与∠CFE度数之和是否为定值,请加以说明; (3)能否将△DEF移动至某位置,使F、C的连线与AB平行?请求出∠CFE的度数. 3、ΔABC中,∠C=80°,点D、E分别是ΔABC边AC、BC上的点,点P是一动点.令∠PDA=∠1, ∠PEB=∠2,∠DPE=∠α。 (1)若点P在线段AB上,如图1所示,且∠α=50°,则∠1+∠2= °; (2)若点P在边AB上运动,如图2所示,则∠α、∠1、∠2之间的关系为:;(3)若点P运动到边AB的延长线上,如图3所示,则∠α、∠1、∠2之间有何关系?猜想并说明理由. (4)若点P运动到ΔABC形外,如图4所示,则∠α、∠1、∠2之间的关系为:.

七下数学证明必考题精选(经典)

图① D A E C B F l 图② A B E F C l D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几何大题证明必考题精选 类型一、正方形中三角形全等和线段长度之间的关系 例1、如图①,直线l 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A 、C 两顶点在直线l 同侧,过点A 、 C 分别作AE ⊥直线l 、CF ⊥直线l . (1)试说明:EF =AE +CF ; (2)如图②,当A 、C 两顶点在直线l 两侧时,其它条件不变,猜测EF 、AE 、CF 满意什么数量关系(干脆写出答案,不必说明理由). 练习: 如图,△ABC 中,AB=AC ,∠BAC =90°. (1)过点A 随意一条直线l (l 不和BC 相交),并作B D ⊥l ,C E ⊥l ,垂足分别为D 、 E .度量BD 、CE 、DE ,你发觉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试对这种关系说明理由; (2)过点A 随意作一条直线l (l 和BC 相交),并作B D ⊥l ,C E ⊥l ,垂足分别为D 、 E .度量BD 、CE 、DE ,你发觉经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试对这种关系说明理由. 例2、确定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90º。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EFG 有一个公共点A ,点G 、E 分别在线段AD 、AB 上。 〔1〕如图1, 连结DF 、BF ,说明:DF =BF ; 〔2〕假设将正方形AEFG 绕点A 按顺时 针方向旋转,连结DG ,在旋转的 过程中,你能否找到一条长度和 A E B 图1 D C G F A B D C G F E 图2

线段DG 的长始终相等的线段?并以图2为例说明理由。 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CD 在正方形ECGF 的边CE 上,B 、C 、G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边长分别为2和3,在BG 上截取GP =2,连结AP 、PF. 〔1〕视察猜测AP 和PF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平移、反射等变换能够相互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假设存 在,请说明变换过程;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假设把这个图形沿着PA 、PF 剪成三块,请你把它们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在原图 〔1〕BD 和CE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2〕你能求出BD 和CE 的夹角∠BFC 的度数吗? 〔3〕假设将确定条件改为: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EFG 都是正方形, 例3、正方形四边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90.如图,确定正方形ABCD 在直线MN 的上方,BC 在直线MN 上,点E 是直线MN 上一点,以AE 为边在直线MN 的上方作正方形AEFG . 〔1〕如图1,当点E 在线段BC 上〔不和点B 、C 重合〕时: ①判定△ADG 和△ABE 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 ②过点F 作FH ⊥MN ,垂足为点H ,视察并推测线段BE 和线段CH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F B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全等三角形证明题归类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归类 一、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的运用 1 已知:如图,/ A = Z B,/ 3=Z 4,求证:AC = BD . 2、如图,D在AB上, E在AC上, BD CE交于O 若AB=AC Z B=Z C.求证:AD=AE 3、已知:如图,D是厶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 DE=FE , FC// AB。求证:AE=CE。

4、已知:如图, AB = AC, AD = AE,/ 1 = Z 2,求证: BD= CE. 、等式性质的运用 5、已知:如图,点E、F 在BC 上, BE=CF, AB=DC,/ B= / C .求证:AF=DE 6、将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①所示放置,图②是由它抽象 出的几何图形,B, C, 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求 证:(1) DC= BE,( 2) DC! BE

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运用 7、已知:如图,AD=AE,点D、E 在BC 上,BD=CE,/ 1 = / 2。求证:△ ABD ◎△ ACE. 8、已知:如图,△ ABC中,/ BAC = 90°, AB = AC ,直线DE经过点A , BD丄DE , CE丄DE,垂足为D、E.求证:BD = AE . 9、如图,在△ ABC中,/ AC990°, AOBC, BE丄CE于点E. AC丄CE于点D.

求证:BE+D旨AD C B

四、添加辅助线 10、已知:如图3, AB // CD, AD // BC.求证:AB = CD , AD = BC . 11、如图,已知AB=CD AC=BD 求证:/ A=Z D. 五、证两次全等 12、已知:如图,在△ ABC和厶DBC中,/ 1 = 7 2,/3=/4, P是BC上任意一点.求证: PA = PD.

七年级数学典型几何证明50题

七年级数学典型几何证明50题 初一典型几何证明题 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BD=DC 在△ACD 和△BDE 中AD=DE ∠BDE=∠ADC BD=DC ∴△ACD ≌△BDE ∴AC=BE=2 ∵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 即4-2<2AD <4+2 1<AD <3 ∴AD=2 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证明:连接BF 和EF ∵ BC=ED,CF=DF,∠BCF=∠EDF ∴△BCF ≌△EDF (S.A.S) A B C D E F 2 1 A D B C ∴ BF=EF,∠CBF=∠DEF 连接BE 在△BEF 中,BF=EF ∴ ∠EBF=∠BEF 。∵ ∠ABC=∠AED 。∴ ∠ABE=∠AEB 。∴ AB=AE 。在△ABF 和△AEF 中 AB=AE,BF=EF, ∠ABF=∠ABE+∠EBF=∠AEB+∠BEF=∠AEF ∴△ABF ≌△AEF 。 ∴ ∠BAF=∠EAF (∠1=∠2)。 3、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过C 作CG∥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CG∥EF,可得,∠EFD=CGD DE =DC ∠FDE=∠GDC(对顶角)∴△EFD≌△CGD EF =CG ∠CGD=∠EFD

又,EF∥AB ∴,∠EFD=∠1 ∠1=∠2 ∴∠CGD=∠2 ∴△AGC 为等腰三角形, AC =CG 又 EF =CG ∴EF =AC 4、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B A C D F 2 1 E A 证明:延长AB取点E,使AE=AC,连接DE ∵AD平分∠BAC ∴∠EAD=∠CAD ∵AE=AC,AD=AD ∴△AED≌△ACD (SAS) ∴∠E=∠C ∵AC=AB+BD ∴AE=AB+BD ∵AE=AB+BE ∴BD=BE ∴∠BDE=∠E ∵∠ABC=∠E+∠BDE ∴∠ABC=2∠E ∴∠ABC=2∠C 5、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 证明: 在AE上取F,使EF=EB,连接CF ∵CE⊥AB

七年级下几何证明题

第4题 H 2 D C 几何说理题 1、填空完成推理过程: 如图,∵AB ∥EF (已知) ∴∠A+=1800() ∵DE ∥BC (已知) ∴∠DEF=() ∠ADE=() 2.如图,EF ∥AD ,∠1=∠2,∠BAC=70°.将求∠AGD 的过程填写完整. 因为EF ∥AD ,所以∠2=. 又因为∠1=∠2,所以∠1=∠3. 所以AB ∥. 所以∠BAC+=180°. 又因为∠BAC=70°, 所以∠AGD=. 3.已知:如图,∠ADE =∠B ,∠DEC =115°.求∠C 的度数. 4.已知:如图,AD ∥BC ,∠D =100°,AC 平分∠BCD ,求∠DAC 的度数. 5.已知:如图,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EF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P 的度数 6、直线AB 、CD 相交于O ,OE 平分∠AOC ,∠EOA :∠AOD=1:4,求∠EOB 的度数. 49、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 =37o ,求∠D 的 度数. 50、如图,已知:21∠∠=, 50=D ∠,求B ∠的度数。 51、如图所示,∠1=72°,∠2=72°,∠3=60°,求∠4的度数. 52、AB//CD,EF ⊥AB 于点E ,EF 交CD 于点F ,已知∠1=600 .求∠2的度数. 53、如图,AB∥CD,BF∥CE,则∠B 与∠C 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54.如图,已知:DE∥BC,CD 是∠ACB 的平分线,∠B=70°,∠ACB =50°,求∠EDC 和∠BDC 的度数. 55.如图AB∥CD,∠NCM=90°,∠NCB=30°,CM 平分∠BCE,求∠B 的大小. 56、如图,AB ⊥BD ,CD ⊥MN ,垂足分别是B 、D 点,∠FDC =∠EBA . (1)判断CD 与AB 的位置关系; (2)BE 与DE 平行吗?为什么? D E B C A E N M C D B A N M F D C B A

2021年沪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练习-几何证明 教师

期末复习——— 七下三角形全等证明 1. 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 AD =∠F AE . 求证:BE +DF =AE . 【解析】 延长CB 至M ,使得BM =DF ,连接AM . ∵AB =AD ,AD ∵CD ,AB ∵BM ,BM =DF ∵∵ABM ∵∵ADF ∵∵AFD =∵AMB ,∵DAF =∵BAM ∵AB ∵CD ∵∵AFD =∵BAF =∵EAF +∵BAE =∵BAE +∵BAM =∵EAM ∵∵AMB =∵EAM ∵AE =EM =BE +BM =BE +DF . 2. 如图,在△ABC 中,BD=DC ,∠1=∠2, 求证:AD 是∠BAC 的平分线. 证明:因为BD=DC (已知), 所以∠3=∠4(等边对等角). ……………………………(2分) 因为∠1=∠2 (已知), 所以∠1+∠3=∠2+∠4(等式性质). 即 ∠ABC = ∠ACB . …………………(1分) 所以AB=AC (等角对等边). ………(2分) 在△ABD 和△ACD 中 (AB AC AD AD BD CD =⎧⎪=⎨⎪=⎩ 已证)(公共边)(已证) F E D C B A M F E D C B A 12 A B C D 12 A B C D 3 4 56

所以△ABD≌△ACD(S.S.S).……(1分) 所以∠5 =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分) 即AD是∠BAC的平分线.………………………………(1分) 3. 如图,在△ABC中,已知D是BC边的中点,过点D的直线GF交AC于F,交AC的平行线BG于点G,DE⊥GF,交AC的延长线于点E,联结EG. (1)说明BG与CF相等的理由. (2)说明∠BGD与∠DGE相等的理由. 【分析】(1)求出BD=DC,∠GBD=∠DCF,证出△BDG≌△CDF即可; (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EF=EG,求出∠DFE=∠DGE,∠DFE=∠BGD,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D为BC中点, ∴BD=DC(中点的定义), ∵BG∥FC(已知), ∴∠GBD=∠D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BDG和△CDF中, , ∴△BDG≌△CDF(ASA), ∴BG=C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DE为线段GF的中垂线(中垂线定义), ∴EF=EG(中垂线性质), ∴∠DFE=∠DGE(等边对等角),) ∵∠DFE=∠BG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BGD=∠DGE(等量代换).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

七年级数学典型几何证明50题

初一典型几何证明题 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 ∴BD=DC 在△ACD 和△BDE 中 AD=DE ∠BDE=∠ADC BD=DC ∴△ACD ≌△BDE ∴AC=BE=2 ∵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 即4-2<2AD <4+2 1<AD <3 ∴AD=2 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证明:连接BF 和EF ∵ BC=ED,CF=DF,∠BCF=∠EDF ∴△BCF ≌△EDF (S.A.S) A D B C A B C D E F 2 1

∴ BF=EF,∠CBF=∠DEF 连接BE 在△BEF 中,BF=EF ∴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ABF 和△AEF 中 AB=AE,BF=EF, ∠ABF=∠ABE+∠EBF=∠AEB+∠BEF=∠AEF ∴△ABF ≌△AEF 。 ∴ ∠BAF=∠EAF (∠1=∠2)。 3、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过C 作CG∥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CG∥EF,可得,∠EFD=CGD DE =DC ∠FDE=∠GDC(对顶角) ∴△EFD≌△CGD EF =CG ∠CGD=∠EFD 又,EF∥AB ∴,∠EFD=∠1 ∠1=∠2 ∴∠CGD=∠2 ∴△AGC 为等腰三角形, AC =CG 又 EF =CG ∴EF =AC 4、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B A C D F 2 1 E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