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数学月考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初二数学月考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试卷中出现的共性的典型问题,和学生共同分析导致错误的根本

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巩固双基,拓展知识视野;

2、通过激励评价,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理性、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错误原因,提炼方法,激活思维,注重知识的整合,渗透数学思想。三、教学方法:

学生自我分析、相互讨论错误问题原因;教师引导、分析问题,纠正错因;

开拓思维,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

(一)试卷分析:本次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初二数学(上)第11章—第13章的内容,

试题难易适中,考查的知识比较全面,试题有梯度,基本能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一套很好的阶段性验收试题。

(二) 考试情况简析

1、成绩统计表

参考人数120-110 110-100 100-90 90-80 80-72 72以下优秀率及格率

35 7 6 10 4 0 8 34.3% 77.14%

本次考试最高分满分120分,最低分16分,平均分89.49分,及格人数27人,高分人数13人,高分人数偏少,不及格人数偏多,希望同学们要继续努力。

2、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粗心大意,审题不清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会分析问题或没有基本的解题思路

(3)知识迁移能力较差,不能正确把握题中的关键词语。

(4)计算题的解题格式不够规范,计算能力较差。

(三)试卷中共性的典型问题讲评

第5题;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9cm,则它的周长为()

A.22cm

B.17cm

C.13cm

D.17cm或22cm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对应训练: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6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

第 8题:点P(3,4)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考点:对称点的坐标

对应训练:

<1>点P(3,4)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关于原点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

<2>点P(-3,a)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P’(b,2),则a=________,b=_________.

<3>若点A(a,-3)与点B(5,-b)关于y轴对称,则a= ________,b=_________

初二数学月考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试卷中出现的共性的典型问题,和学生共同分析导致错误的根本 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巩固双基,拓展知识视野; 2、通过激励评价,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理性、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错误原因,提炼方法,激活思维,注重知识的整合,渗透数学思想。三、教学方法: 学生自我分析、相互讨论错误问题原因;教师引导、分析问题,纠正错因; 开拓思维,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 (一)试卷分析:本次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初二数学(上)第11章—第13章的内容, 试题难易适中,考查的知识比较全面,试题有梯度,基本能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一套很好的阶段性验收试题。 (二) 考试情况简析 1、成绩统计表 参考人数120-110 110-100 100-90 90-80 80-72 72以下优秀率及格率 35 7 6 10 4 0 8 34.3% 77.14% 本次考试最高分满分120分,最低分16分,平均分89.49分,及格人数27人,高分人数13人,高分人数偏少,不及格人数偏多,希望同学们要继续努力。 2、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粗心大意,审题不清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会分析问题或没有基本的解题思路 (3)知识迁移能力较差,不能正确把握题中的关键词语。 (4)计算题的解题格式不够规范,计算能力较差。 (三)试卷中共性的典型问题讲评 第5题;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9cm,则它的周长为() A.22cm B.17cm C.13cm D.17cm或22cm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对应训练: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6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 第 8题:点P(3,4)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考点:对称点的坐标 对应训练: <1>点P(3,4)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关于原点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 <2>点P(-3,a)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P’(b,2),则a=________,b=_________. <3>若点A(a,-3)与点B(5,-b)关于y轴对称,则a= ________,b=_________

数学试卷讲评课优质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优质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优质教案篇1 5 本学期党老师开了一堂《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组内教学研讨课,学案的精彩设计,课堂的娓娓道来,令在场教师收获良多。下面是笔者对这节课的几点体会及对“学案教学”的启示。 1.课堂赏析 1.1教学设计——细心 作为*的第一节课,在学案中党老师很细心地设置了“*导引”,虽然篇幅不多,但是却体现了党老师对细节的处理非常用心。另外,学案的阅读性很强,学生阅读学案不再像对着一张枯燥的练习卷,而是像对着一位亲切和蔼的老师。比如学案中的一些过渡的语言:“现在你有办法完成问题2吗?”,“通过环节3的学习,是否给你新的启示,你能再来完成问题2吗?”,“由以上两步探索,你能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吗?”语言简练,却非常有魅力,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 1.2例题选择——细腻 党老师的课,给听课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例题的选择非常细腻。比如说“判断是否有实数根”这个例题贯穿始末。从一开始学生不会判断到完成环节一之后,学生会尝试画图解决(但还不严密),接着探究了零点存在定理之后,学生再会想到用代数方法严格证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地更新完善,学习的欲望不断地被调动起来。说明党老师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知识螺旋上升的理念。在解决了是否有根的情况下,还很自然地追问了几个根,非常巧妙,问题的解决不仅教会了学生用单调性验证函数零点个数的方法,也验证了图像的猜想,让学生收获了成功的体验。

1.3概念形成——细致 为了突破方程与函数的关系这个重难点,党老师对此设计了表格,一来在学案中可操作性更强,二来图表使得知识更加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律,总结结论,形成概念。在精致概念方面,党老师分别就“零点的概念”和“零点存在定理”设计了概念辨析,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认识和理解概念。可谓用心良苦。 2.课后反思 2.1定理探索——求另解还是求释疑 在解决是否有根的问题时,学生想到要作出函数的图像。这时候应该多问学生几个问题:这个函数是不是已经学过的基本初等函数?不是的话,怎么作出图像呢?如果不知道y随着x的变化规律,描点连图得出的图像是不是可靠?让学生对自己这个方法产生一定的质疑,知道有一定的理据,但不够完善,才会有欲望去学习另一种判断方程是否有根的方法。如果一味顺着学生的意思描点作图,直接观察出与x轴一个交点,就给学生一个错觉,既然描点作图没有问题,也很简单,任何函数有没有零点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那还有学习“零点存在定理”这种从解析式角度判断零点是否存在的必要吗?如果只是为了多学一种方法,多一种出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自然会下降。 2.2定理探索——注结果还是注过程 零点存在定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党老师的设计初衷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但是我们看到学案中的探索太过细化,老师把探索的每一步都设计好了,挖了空,让学生来填。而不是鼓励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结论。虽然学生看起来完成得很快,掌握得也很顺利,好像是花最少的时间收到了最佳的效果。实际上,这种填空对学生而言,没有思维容量,不是真正的探索,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如果党老师能抓住前面画图中存在的疑惑,在学案中设计问题,“一个函数y=f(x),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7篇)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7 篇)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篇1 《秒的认识》是一节生活知识课,朱老师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教学流程清晰,教学目标明确,设计的教学信息丰富多彩。如:录像、游戏、体验活动等等,课堂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效果不错。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特色: 1、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利用课件展示嫦娥奔月的场景,运动场上的时间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其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比如,让学生体验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孩子们可以写字,可以做口算题,可以读文章,还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事情进行体验,效果挺好。 3.重视知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生活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将学数

学与用数学有机联系起来。如在游戏环节中,让学生估测每个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比如:穿好一件衣服大约多少时间……这些活动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学生情感和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交流情境,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从多角度培养学生欣赏他人良好心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篇2 今天,观看了王老师执教的《自行车里的数学》一堂课,我感触颇深。总的说来,王老师的这这一堂课遵循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引领人。”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知识。现就本节课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今天,观了老师执教的《自行车里的数学》一堂课,我感触颇深。总的说来,王老师的这这一堂课遵循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引领人。”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知识。现就本节课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首先,王老师把直观的图片以及实物自行车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初步的印象,明白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定与自行车有关。再联系生活,问及学生是否会骑自行车?这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王老师抛出一个问题:“自行车是怎样向前运动的?”设置悬念这一环节,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想更进一步的了解新知识。

试卷讲评课教案

试卷讲评课教案 【篇一:试卷讲评课教案】 教学设计 【篇二: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数学单元试卷讲评课通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2.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拓展。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教学重点 1、教师根据学生试卷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归纳、整理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答题方法、答题思路上的欠缺,使试卷分析更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课前独立订正试卷,自己查漏补缺,最后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与考数40人及格数40,其中成绩较好的有; 杨嘉欣杨荷成绩比较差的有:陈昌裕曾庆渊林鑫 (一)试卷整体分析 分析试卷: 1、检测题的形式与平常要求一致。 2、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基础知识、知识的应用安排较合理。 3、难度系数偏低。 分析学生: 1、答题不够规范,部分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思。 2、填空、选择部分做得较好,拓展部分问题较多。 (二)重点题目分析及知识拓展 第一题,考察知识点为xx的意义,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审题不清。解题方法:①确定关键词; ②第二题,判一判。考察知识点为是否理清易混淆的概念。 第三题,选一选2。重点是对xx的理解。

第五题,解决问题4。xx情况,对学生有难度,需要帮助。 (三)其余题目,学生讲评,教师适当补充。 小结:希望同学们认真订正,从中汲取经验,使知识和能力再上一 个台阶。 (四)跟踪练习 教学反思 试卷讲评是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为避免讲评“简单重复”和“高耗低效”,遵循先“生”后“师”,先“筛”后“讲”,既“点”又“面”, 明“路”后“果”的方法来上好单元评析课。 【篇三:期中测试卷讲评课教案】 期中测试卷讲评 教学内容:试卷中的典型错题以及针对性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1、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 2、针对错题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型与教法:讲评课、讲授课、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周五,我们进行了期中测试,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成绩还是不错的,特别张慧颖、斯琴、赵薇等同学在这次考试中进步幅度较大,下面 我们为获奖同学颁奖。(大家鼓掌祝贺)好的同学还需精益求精,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后把你的好方法与大家分享。没考好的也 别灰心,想想自己错的原因在哪儿,查漏补缺,下次注意不再犯同 样的错误就行了。老师相信大家,经过你们的努力,下次考试都能 有所进步。(给自己一点鼓励的掌声) 二、自主改错,组内互助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张试卷,想一想我们这张试卷可以 分为几个板块?学生交流反馈:三个:基础知识部分、阅读理解部 分和习作部分。 1、下面,大家把基础知识部分,能自己改正的先改正过来,不会改正的先放一放。 2、小组合作讨论你还没解决的题。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 教学获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 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数学试卷讲评课设计教案篇1 《认识时间》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会看几时、半时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控看几时几分的方法,知道1时=60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然生活中常常接触时间,有 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知道比较困难。特别是看几分,很容易受时针看法的影响而将两者混淆。程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课件,紧抓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视察中掌控概念 和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出现知识,给学生以视觉刺激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时, 程老师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现钟面,使时间这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他们建立丰富的感性体会。特别是 在认识几分时,课件演示将分针走过的痕迹用较粗的红线标出,让学生 清楚知道分针看小格,时针看大格,印象比较深入。 二、奇妙设计,引导学生掌控重点,突破难点 几时多是学生认识的一个难点。如4时多,学生容易看成5时多。课伊始,陈老师就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入手,出示时针指向数字9和 10之间,问是几时多。并总结如果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看小的。 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重难点,由于学生没有学 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格一个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 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程老师也注意到这一点,在教学中,除让 学生集体说说分针走到各个数字分别代表几分外,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精选7篇)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精选篇1) 的夏季,我选择了九中,九中选择了我,我由一名农村教师转变为一名城市教育工作者。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我踌躇满志,满怀希望,有信心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同时,我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令我欣慰的是,校领导给我创造了学习与进步的机会,同事给了我热情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九中这块沃土上,一步步的前行,不断超越着自我。三年多的时光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过去,回顾这学期的工作历程,成绩中存在着问题,问题中孕育着希望。 这学期,我仍旧担任着十一班、十二班两个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兼任着数学备课组的组长。在我的努力下,两个班的教学成绩稳中有进,在与七中的三次联考中,两个班的教学成绩均名列前茅,均分的差距一步步的拉大,到第三次联考中,均分超出对手十分之多。同时,我与三位同事团结合作,带动了初三数学的整体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平时的努力工作密不可分,概括起来,有这样的几个方面。 一、向管理要质量 过硬的教学管理,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在课堂上,我对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采取了“紧盯、勤问、及时跟踪”的管理策略,时刻关注着每个同学的一举一动,那怕是学生的一个一闪而过的眼神也不会放过。课堂上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学生有一丝一毫的注意力的松懈与精神状态的萎靡不振,一经发现,及时给予提醒和警告。在课下,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与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追踪,即便学生的作业都是对的也要进行抽问,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问题的解法还是似懂非懂,或者是否有抄作业的嫌疑。 二、向课堂要效益

过硬的教学管理与高效的课堂效率是取得好成绩的双保险。高效的课堂效率又建立在备课充分的基础上,每备一节课,我总要提前钻研教材与课标,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与易混点;分析这些知识点通常用什么样的题型考查,考查的类型属于基础性的还是能力性的,中考中考查这些知识的力度大概有多大;这些知识点的常见的错误是什么,如何把这些错误防患于未然;怎样设计具有层次性、针对性、艺术性的数学问题,问题中蕴涵着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何设计练习题能更好的体现它的巩固功能、检测功能、评价功能、反馈功能、提升功能;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等,力争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从细节上吃透教材,从方法上灵活驾驭教材。每当课堂上有精彩片段生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三、向同事借经验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作为备课组长的我,从不高傲自许,与三位同事团结合作,关系相处十分融洽,从未发生过因分配教学任务而出现敷衍了事或互相推诿的情况,对布置的教学任务两位同事总是争先恐后、尽职尽责的完成。在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思路上,总能与两位同事坦诚相待,哪怕是一道小小的练习题,也要取长补短、去劣存优,达成共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学习其他同事独特的教学经验与管理水平,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放弃一切外出学习与展示的机会,先后去李家庄初中、碾头初中、兑煤初中、孝义七中、中阳楼初中等进行做课活动,即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即发现了以后努力与改进的方向,又学习到了人家具备而咱不具备的教学亮点,可谓“一石几鸟”。 四、向教改谋发展 这几年,市局推动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前年春季,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赴清徐二中与孝义七中进行观摩教学。他们的“四环节教学法”与“学案式教学法”深深地触动了我,他们的那种改革的精神与勇气令我敬佩。回来后,我既没有仿效清徐二中的四环节教学法,也没有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精选7篇)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精选7篇)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篇1】 六年级X老我们展现的是一节朴实无华但具有一定教学效果的课。陈老师给我的教学启示是; 1、教学重难点拿捏准确。一开始复习圆的面积公式为整节课设下铺垫,因为圆环的面积也就是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重点复习圆的面积计算为一些中下生起到很好的唤醒作用。接着马上就接入新授课内容,圆环形状的花圃并导出本课课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进入新课学习,围绕圆环面积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教学重点凸显而出,教学目的非常明确。 2、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剪圆环,亲身体验圆环的行程过程,直观的操作降低了中下生对圆环知识的理解难度,也使全体学生对概念理解、公式推导起了很大作用。看似简单的知识,陈老师还是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六年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动力,这样学习上才能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 3、练习设计围绕重点展开,虽然题目不多,但每道题都有不同特点,各有代表性,第一题是紧靠例题直接给出两个半径,第二个图形是给出两个直接,求圆环面积,与第一题相比有了一点转折。第二题是知识运用,通过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然后画图理解题意,这个教学环节很值得借鉴,高年级学生对应用题如果真的认真审题,能根据题意画图,其实已经解决了一半,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减少困惑,很值得学习。 自己一点与本节课关系不大的看法,平时黑板板书以及学生作业要求最好能更细心,更规范,黑板上学生的版演结果的单位都没小括号,展示学生作业本时

发现学生也没有。细微地方不知道考试是否扣分,但严谨的细节也是数学科所要求的。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篇2】 “解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本节课陈老师能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重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注重学生的想法。通过小组讨论、同桌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机会,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体现出主体性教学的课程新理念。教学过程有条理性,教学效果显著。我个人认为陈老师执教的《解方程》一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灵活地处理和利用教材。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具体指导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中,(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陈老师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接着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请小组里的同学口述解方程的过程,同时教师用课件演示或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陈老师利用小组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大胆地放手学生自主探究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做到有的放矢,能很好归纳总结,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在此过程中陈老师突出强调两点:其一是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其二是注意解方程的格式。突出了这两点,为以后解稍复杂方程做准备。 3、课堂结构安排的非常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几方面: (1)、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的很合理,并且讲与练时间搭配也很合理。 (2)、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陈教师占用时间与学生活动时间刚好相等。并且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 试卷讲评课是在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课型:通过讲评课,把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通过师生共同矫正知识理解上的偏差、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解题的思维规律,达到巩固知识并实现对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目的,是执行测试常规、全面实现检测功能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试卷讲评课要达到以下目标:(1)纠正错误;(2)分析得失;(3)找出差距;(4)总结方法。 二、分析调查,精心备卷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 1、要认真备卷。教师提前应该仔细地做一遍试卷,了解试卷中所考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试卷的难易度、每一知识板块的得分率等情况,以便宏观把握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2、做好学生对试卷的分析与自我评价。要让学生自己先独立纠错,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作业或与同学交流,能够对试卷中的部分错误自行纠正。同时,要求学生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深入反思,明白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在讲评课中带着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和听讲。 三、讲解试题,师生互动 1、重点讲评,提高针对性。试卷讲评课应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根据学生测试情况,讲解问题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找出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点,透彻分析,解疑纠错,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另外,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要找得准、敲得狠,注意集体引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风,讲答案、讲题意、讲思路、讲方法、讲错因、讲联系、讲创新。 同时,上好讲评课的关键在于既要“评”也要“讲”,“要评“不足”、评“偏差”与“误解”、评“优秀”。要把它作为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调控手段,充分调动积极因素,以利于学生继续学习。 2、请学生发言,自主参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主要条件。”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期中考试试题讲评教学设计

周长为() A.22cm B.17cm C.13cm D.17cm或22cm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错因分析:不少同学会选择D选项,忽略了4+4<9,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构不成三角形。 答题策略指导,对于此类题目,要让学生自觉养成分类讨论的答题习惯,将三角形三边关系熟记于心,并达到灵活应用。 对应训练: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6cm,另一边长为8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 此题是对以上题目的补充内容,让学生明确“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两种简单应用. 第8题:点P(3,4)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 ________________ 考点:对称点的坐标,这类题型是中考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常考题型,虽然分值不高,但也至关重要。 错因分析:很多同学会把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混淆,导致出错,教学中可以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形结合判断,这样可以降低理解与记忆难度。 跟踪训练: ①点P(3,4)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关于原点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 ②若点A(a,-3)与点B(5,-b)关于y轴对称,则a= ________,b=________。 以上跟踪训练是“对称点的坐标”的常见考查题型,拓宽学生的思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第20题,如图,在△ABC中,AD是高,AE平分∠BAC,∠ B=50°,∠C=80°,则∠DAE= 。 考点分析:本题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 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考

查,难度不大,关键在于解题时仔细。 对应训练:如图,在△ABC中,∠BAC=90°,AD是高,BE是中线,CF是角平分线,CF交AD于点G,交BE于点H,下面说法中正确的序号是. ①△ABE的面积等于△BCE的面积;②∠AFG=∠AGF;③∠FAG=2∠ACF;④BH=CH。 答题策略:①由于BE是中线,所以△ABE和△BCE等底同高,所以面积相等,①正确;②∵∠BAC=90°,∴∠AFG+∠ACF=90°,∵CF平分∠ACB,∴∠ACF=∠BCF,又AD⊥BC,∴∠BCF+∠DGC=90°,又∠DGC=∠AFG,∴∠AFG=∠AGF,②正确。③∵∠FAG+∠ ABC=90°, ∠ABC+∠ACB=90°,∴∠FAG=∠ACB=2∠ACF,③正确。 第23题:小明不小心把一块橡皮掉入一个带刻度的圆柱形水杯中,小明发现水杯中的水面上升了1cm,小明知道橡皮的体积为28.26cm3.你知道圆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径是多少吗?(π取3.14). 考点:等积变形 对应训练:小明利用一个底面周长18.84厘米、高15厘米的圆柱形水杯测量土豆体积,他先在水杯中加入6厘米高的水,再放进土豆,发现水面上升到12厘米处,这个土豆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第24题:如图,AB>AC,∠BAC的平分线与BC边的中垂线GD 相交于点D,过点D作DE⊥AB于点E,DF⊥AC于点F,求证: BE=CF.

最新初二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范文

最新初二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范文 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初二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初二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范文1 分式的乘除(一) 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 3. 难点与突破方法 分式的运算以有理数和整式的运算为基础,以因式分解为手段,经过转化后往经过转化后往往可视为整式的运算.分式的乘除的法则和运算顺序可类比分数的有关内容得到.所以,教给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新知识的转化.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重点处理分式中有别于分数运算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规范掌握,特别是运算符号的问题,要抓住出现的问题认真落实.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P13本节的引入还是用问题1求容积的高,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这两个引例所得到的容积的高是,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了分式的乘除法的实际存在的意义,进一步引出P14[观察]从分数的乘除法引导学生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但分析题意、列式子时,不易耽误太多时间. 2.P14例1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结果如能约分,应化简到最简. 3.P14例2是较复杂的分式乘除,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

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 4.P14例3是应用题,题意也比较容易理解,式子也比较容易列出来,但要注意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2-2a+1四、课堂引入 1.出示P13本节的引入的问题1求容积的高,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倍. [引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有时需要分式运算的乘除.本节我们就讨论数量关系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我们先从分数的乘除入手,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1. P14[观察]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3.[提问] P14[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 五、例题讲解 P14例1. [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 P15例2. [分析] 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 P15例. [分析]这道应用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哪一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是、,还要判断出以上两个分式的值,哪一个值更大.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2-2a+1六、随堂练习 计算 (1) (2) (3)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期中试卷讲评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2.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拓展。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教学重点: 1、教师根据学生试卷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归纳、整理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答题方法、答题思路上的欠缺,使试卷分析更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课前独立订正试卷,自己查漏补缺,最后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与考数两个班110人及格数107人,其中成绩较好的有; 1班有左欣雨、李袁雅格。2班有秦家松、安亿成绩比较差的有:1班有苏飞扬。2班有杨康、王宜于阳。 二、试卷整体分析 分析试卷: 1、检测题的形式与平常要求一致. 2、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基础知识、知识的应用安排较合理。 3、难度系数适中。 分析学生: 1、答题不够规范,部分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提出数学问题时,在写的时候不会表达。 2、列式解答题做得较好,分类与整理的问题较多. 三、考查的主要知识 本张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以及10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相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纵观试题情况,重点侧重于100以内数的认识,如第一大题,几乎全是这一单元的内容有100以内数的组成、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整十数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和计算题。而后面的题目则是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基础题: 考察100以内数的组成、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整十数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和计算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粗心大意,算理没掌握牢固。

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教案标题: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教学目标: 1. 回顾和巩固初二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考试试卷中的各个题型。 2. 分析学生在考试中的常见错误和薄弱环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教学准备: 1. 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2. 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 3.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4. 学生答卷和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即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的讲评。 2. 老师提问学生对考试的感受和反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二、整体分析(10分钟) 1. 老师将试卷的整体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试卷的难度、题型分布等。 2. 老师强调试卷中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关注重点题型和易错环节。 三、具体题目解析(30分钟) 1. 老师选取试卷中的几道典型题目进行解析,包括解题思路、关键步骤和常见错误。 2. 老师结合教学课件或黑板,逐步演示解题过程,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老师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四、学生练习(15分钟) 1. 老师提供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2. 老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老师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再次强调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2. 老师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提出自己对今天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复习和巩固今天讲解的知识点。 2. 提供一些额外的练习题目,供学生进一步练习和巩固。 教学评价: 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对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教学案例 周周清,单元过关测试,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种类繁多的考试。试卷的题材来源是一样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被测试的对象也是相同的,因此在许多的试卷中就不可避免重复现象和累同现象。因此,试卷讲评是数学教学及为关键的环节。这也是我的研究课题。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有一部分是通过试卷讲评实现的。学生要通过试卷讲评把掌握的知识形成系统,构建知识结构,生成解题能力,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在进行试卷讲评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统计考试结果,做好数学讲评课前准备工作。 心理学家的实践表明: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很显著的,尤其是每天的反馈比每周的反馈效率高,效果好。所以及时进行学习反馈,最大限度地发挥反馈的积极功能。 首先,做好试卷统计工作。包括考点分布,考试结果(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类型(普遍存在的错误和典型的错误),整理出错误的性质、类型,根据犯错的原因来决定讲评的顺序、重点和方法。 其次,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难易程度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同桌之间讲,哪些内容小组之间讲,哪些教师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要分析犯错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 二、借题发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首先,借题发挥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加深,一套覆盖面再广的试卷也肯定有某些知识点的遗漏,所以在讲评时应有意识地把遗漏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识网,以便在下一次考试中能迅速判断和提取有关信息。其次,借题发挥可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讲评时要注重渗透试题变形、重组、分解和组合的出题思想。 例如,已知,在△ABC中,AB=AC,∠B=80º,求∠C和∠A的度数. 对于这道题教师就应该重组出别的试题,培养学生审题和应变的能力。将原题可变为: 变式1.已知,在△ABC中,AB=AC,∠A=80º,求∠C和∠B的度数. 变式2.已知,在△ABC中,AB=AC,底角比顶角大15º,求∠A、∠B 和∠C的度数. 变式3.已知,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80º,求∠BAD和∠ADC的度数.总之,题目是死的,又是可变的,讲评是若能适当地对原题进行加一点、减一点或换一点的处理,将能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试卷讲评活动贵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释疑,以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对答案”式和”“一言堂”式的教学,不但会使前面的准备工作付之流水,而且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压抑学生的探究心理,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讲评的艺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测试及试卷评讲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测试及试卷评讲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二次根式章节的测试讲评及综合复习,是学生在学完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下册第十六章后的一个总结复习。二次根式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与结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考直接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本课内容的教学将让学习更为系统地认识二次根式,并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升华。同时也是为了学生能够在下一张勾股定理以及九年级的解直角三角形学习中打下一些有效的基础。 二、考情分析 本次小测试对于牧区学生来说试卷的难易程度是适中的,考试结果对于我们本班同学是理想的,及格率为百分之73.33,优秀率为百分之20,是一次理想的测试,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原因如下 1、对二次根式有关概念及性质,理解不透。 2、审题能力欠缺,做题不细心,计算能力不够。 3、综合运用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更正试卷,能自觉地查漏补缺,巩固相关知识点; 能力目标:通过对典型错误的剖析、矫正,能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情感目标: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重点、难点确立及依据 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是新授时的重点,更也是复习课上的重点。前面的公式、运算法则等都是为了这些计算与化简服务的,学生真正体现所学的基础知识应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故此,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设定为:试卷中的二次根

式的计算与化简; 伴随着重点内容的出现,学生的问题也得以体现。要熟练地解决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问题,需要学生真正理解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并灵活的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继而重新回归到重点内容上。然而这些都是学生的困难之处。也就是说本课的重点内容就是难点内容。 3.重、难点突破方法 本课内容的重点也就是难点,突破的方法都在于如何有效地理解二次根式的模型,以及如何运用基础的知识去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而这些都在基础的回顾上让学生得以重新的认识,所以,突破的方法之一就来源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通过对比以前所学的知识,同时进行合作交流可以让学生进行方法的探索以及能力的培养,这正是重难点突破的方法之二。 三、教法设计 自主订正试卷→寻找难题→合作探究(难题攻克)→老师讲评(无法根与同学完成的)→达标训练→堂清检测 四.学法设计 1.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应采取的方法 由于本课是试卷讲评课,更多的情况之下学生参与课堂的比例很大。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通过合作交流,在课堂上形成新的认识,教师更是注重对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学生主题作用体现的方法与手段 合作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解决本课内容所采取的一个必要环节,敢于质疑更是解决本课内容的关键所在。在整个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确立,教师只是通过问题的形式以及组织课堂活动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联系在一起,而学生在课堂上无疑是一个真正的主宰者。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 课堂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堂教学设计科目数学授课年级八年级

学习目标学习 环节 学习 活动 评价 要点 目标1 自主探究 分享交流原题再现:一次函数 (第10题)如图,甲、以两车从A城 出发匀速行驶至B城. 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 城的距离 y(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t(小时) 之间的函 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①A,B两城相距300千米; ②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小时, 却早到1小时; ③乙车出发后2.5小时追上 甲车.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第24题)如图,点A(1,3)、点B(m, 1)是一次函数y=-x+b的图象上的两点, 一次函数y=-x+b图象与x轴交于点D. (1)b= , m= ; 学生改错后能用自 己的语言并结合一次函 数的相关性质,讲解此 题。 学生能口述点在直 线上表示的含义,能由已 知点的坐标求函数表达 式中的待定系数,由已知 的函数表达式能求点的 横坐标或纵坐标。

(2)过点B作直线l垂直于x轴,点E 是点D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点C是点 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试判断点B、E、 C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并说明理由. 注: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回顾一次函数 的相关性质。 能用一次函数解决 三点共线问题。

自主探究分享交流原题再现:面积问题 (第24题)(3)连结AO、BO,求△ AOB 的面积. 学生能利用直接法 或间接法求解三角形的 面积。 目标2

变形:已知A(1,3),B(3,1),求△ AOB 的面积. (第14题)如图,四边形ABCD中,∠ A=135°,∠B=∠D=90°, BC=2, AD=2, 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 是 . 总结:求面积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两种。对于常见的规则图形往往使用公 式直接求解面积;对于不规则的图形, 则要使用割补拼等间接法求面积。学生能借助第24(3)题 的思路解决此问题。 学生能用割补法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八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讲评(第16-19章)

八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及师生对话文字稿 会昌二中王平 1、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教学内容为:《第二次月考试卷讲评》,考试范围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十九章(即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题两大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有一定难度。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至十九章(即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基本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仍存在着重记忆,轻理解的问题。考试中错题也集中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尤其一次函数章节丢分现象较重。因此,必须提高同学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成绩分析 人平分高分人数优秀人数良好人数及格人数最高最低分八4班79.84 8 12 25 38 116 3 同层次最低73.52 2 2 18 32 106 2 高低差 6.32 6 10 7 6 10 1 4个同层次重点班班级比较各项数据基本上第一(及格人数略差些),其中110分以上有4人,整体上同层次成绩是最好的。 四、设计思想 (一)教学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 (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答题成果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纠正错误、巩固双基,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在讲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提出表扬,要让他们在赞扬声中获得满足与喜悦。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要挖掘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他们进步的地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信心。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月考试卷评析. 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四边形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2、经历测试及反思,学会分析各试题的考点,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解决。 3、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试题的考点,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对复杂图形的分析 2、对题目中信息的帅选及把握 教学方法: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统计分析 1、本次考试的成绩不错,绝大数同学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希望下次继续努力。 2、通过同学们对试卷的分析以及反馈的信息,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操作问 题、最值问题、四边形综合性问题、实际问题解决等方面需要解决。 3、根据同学们课下的讨论与自行解决的情况,本节课我们将集中解决8、10、19、26 题。 二、解决问题 1、问题:(8)如图所示,有一张一个角为60 一条中位线剪开后,不能拼成的四边形是 ( D ) A.邻边不等的矩形B.等腰梯形 C.有一个角是锐角的菱形 D.正方形 请问:你当时的答案是C,现在呢? 你怎么理解这道题?用什么方法? (固定四边形BCED,把△ADE绕点D旋转使AD与DB重合,绕点E旋转使AE与CE重合,翻折△ADE后AE与EC重合) 变式练习:<1>、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矩形③菱形④正方形⑤等腰三角形⑥等边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的是( C )(A)①④⑤(B)②⑤⑥(C)①②③(D)①②⑤ <2.>、将两块能完全重合的两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下列图形:①平行 四边形(不包括菱形、矩形、正方形)②矩形③正方形④等边三角形⑤等腰直角三角形( A )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③④⑤ 反思:如何解决这类操作性试题呢,哪位同学愿意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在拼接的时候注意相等的边重合在一起 2、注意考虑题目中一些特殊的条件 2、问题:(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4,点P在AD上, PE⊥AC于E,PF⊥BD于F,则PE+PF等于( B ) A.7 5 B. 12 5 C. 13 5 D. 14 5 请问:<1>、这道题的考点是什么呢,该如何解决? 第10题 A D B C E F 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