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构主义的鱼牛图

建构主义的鱼牛图

建构主义的鱼牛图
建构主义的鱼牛图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曾用一幅形象的“鱼牛图”来说明我们感知世界、理解世界、得出概念结论的过程:鱼和青蛙是一对同在池塘里长大的朋友,青蛙长大后离开小池塘,去见识外面的世界。一日,回到故地,向昔日的朋友描述它所见的世界:“外面有很大的吃草的牛,有四条腿,身上还长着花斑点……”于是,在鱼的脑子里,依照青蛙的描述,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如我们在图中所见。

鱼的错误是利用了自己惯常所见的形象,特别是自己同类的形象概念进行综合、推理、判断。试验研究发现,大约百分之四十左右十岁儿童会有“非常逼真”的形象记忆体验。当回忆所学课本的内容时,头脑中就像打开了书本,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向照相机的原本复制一样。然而,这样直观的视觉思维仅在我们成长的一个特殊阶段存在,过了这个年龄段,这种视觉思维特点也就消失了。

由此我得到启发:学习是建立在自我建构即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扩展自己的视野……自己内涵丰富了,学的就更多,更好了;另外小鱼把自己脑子里牛的形象画出来,青蛙一看,错了!一定会帮助他形成正确的概念的,所以学习还需要与同学、家长、老师……不断的合作交流,这样才能避免错误。

舌尖上的中国吃鱼的故事

播音主持朗读材料 舌尖上的中国 ——吃鱼的故事 北京的餐厅,后厨正在开始制作每天最叫座儿的招牌菜----鱼头泡饼。精彩的大鱼头,来自几百公里之外的东北。取一大锅,不用油煎,只用事先做好的高汤煮炖,鱼头在锅里大概炖25分钟,烙饼要刚刚烙好的为最佳,最后大火收汁儿。 吃鱼头是中国人的专利。好的鱼头,要比鲜鱼的价格高出很多。 凌晨4点,查干湖的渔民趁夜色出发,棉袜子、毡嘎达(鞋子)、狗皮帽子。夜晚赶路,向选定的下网地点出发,要知道现在脚下已经不是陆地,而是冰面。赶车的人最害怕遇上没有封冻的裂缝,人和马一旦踏上,落水甚至丢掉性命都是有可能的。 往哪里走,谁也不敢乱说话。一场依靠经验的赌博,要持续数个小时。今天阳光明媚,冰下的含氧量提高,鱼群的密度会很大,长达两千米的渔网很快沉入水底。冰下的温度是零下4度,这样的低温中,鱼群会聚集不动。但是定位不准,坏运气也会像传染病,蔓延好几天。 渔工们各自干着活,没有人讲话,焦虑和紧张弥漫在冰面上,厚重的衣服使简单的动作变得异常迟缓。 渔把头很在意今天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因为这关系到他在众人中的威信和面子。石宝柱,今年77岁,经验丰富,是当地很有名望的渔把头。 冬捕者正在将绞盘固定在冰面上,再把大绦缠在绞盘上,通过牲口的拉力,拉动冰下长达两公里的捕鱼大网。惊人的一幕开始了,渔网在透明的冰面下缓缓地移动,能够看到冰下走网,意味着光照正好,冰层的厚度恰到好处,但是这能够预示着鱼群就在附近吗? 快过年了,按老习俗当地要有一次祭湖祭鱼的活动。游客的需求和商业的参与,让眼前的仪式变得更加隆重。石把头作为主要演员,也要上台表演。眼前的场面和老人记忆里的祭祀有很大差别,但他还是虔诚地祈求湖里的神仙恩赐来年的丰收。 网在冰下走了8个小时,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水底的世界被整个地打捞了起来,被上天厚爱的人群又一次获得了馈赠。 令人感慨的一幕发生了。大鱼们肥美的身躯,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注意到一个细节,拉上来的网中竟然没有一条小鱼,每条鱼的重量几乎都在两公斤以上。只有老把头知道,这正是查干湖渔民心口相传的严格规定。 冬捕的渔网是6寸的网眼,这样稀疏的网眼,只能网到5年以上的大鱼,这样,未成年的小鱼就被人为地漏掉了。郭尔罗斯蒙古族有一句话叫做“猎杀不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刚出水的大鱼正在石把头家里准备迎接除夕。依照老传统,年夜饭还是一桌全鱼宴。隆重的晚宴中,鱼是绝对的主角。 女婿做得一手好菜,是家里的大厨,完成全鱼宴上的14道菜,穷尽了他的全部手艺。

鱼牛童话

“鱼牛”童话与建构主义 2008年1月2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放了一个《水神》的节目,讲的是宁夏西海固地区,连年干旱。在这里,水对当地老百姓来讲比金子重要,谁能为他们找到水源谁就是“水神”。宁夏军区给水工程团的官兵们就是老百姓眼中的“水神”。在片子当中,为了说明水的奇缺,一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说:“在以前,孩子们没有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见过水龙头流出了水,也没有见过小溪的水,没有见过浪花,所以孩子们学习到哗哗哗的象声词时就不能理解。” 这使我想到了建构主义中讲到的一个童话。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时,用到了一幅鱼牛图,如下: 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鱼脑中的牛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鱼牛”)在客观上当然是错误的,但对于鱼来说却是合理的,因为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息,从本体出发,将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形象。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结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

十牛图和牧牛图

禅宗很多祖师喜欢用“牧牛”譬喻“修心”,即将牧童比作人,将“牛”比作“心性”,后来许多牧牛公案逐渐形成图卷,并由许多禅师依据图卷作成偈颂,从而成为图文并茂的禅门心法著作。普明禅师所作的“牧牛图颂”是禅诗中的佼佼者。因其诗“言近而旨远”、其图“象显而意深”,故为广大参禅者所珍爱。普明的牧牛图颂分为十大阶段: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主要着眼于调伏妄心、证悟本来,讲究修行次第、历阶而升,最终证得人牛两忘、心法圆融的究竟涅槃境界。 《牧牛图》讲渐修法门,我们的心念就是一条牛乱跑。这个图在明朝禅宗很有名的,当年是木版的画,日本人更捧这个《牧牛图》。一条黑牛,发疯一样到处跑,这个牧牛的小孩子拿着绳子在后面追。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这个心,思想情感就是这一条黑牛,到处乱跑。这个牧牛的小孩拿绳子在后面追不上,拴不住。我们打起坐来心念第一步就是这样。他写了四句诗: 一未牧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狰狞头角恣咆哮”,牛的那两个角,威风得很,我们形容一个人很聪明,就是头角峥嵘。恣是放任自己,咆哮是发脾气乱跑乱叫,到处吹牛。“奔走溪山路转遥”,这一条牛在山上田地里乱跑,越跑越远,我们的情绪妄想就是这一条牛。“一片黑云横谷口”,天黑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第四句话是自己的反省,这个妄想情绪到处乱跑,“谁知步步犯佳苗”,自己把善良的根都扯断踏平了,挖了自己的根,好的种苗都不发了。这是《牧牛图》的第一步,就是我们打起坐来,平常情绪思想乱跑,想了很多的花样,要做这个,要做那个,或者要做生意发财,要做官,都是妄想在乱跑。这个题目叫“未牧”,拴不住自己的妄想心念。 把牛套住 二初调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第二步我们只好学打坐,自己观心了。十六特胜讲“知”,知道了,犯了错误,要把这个心拉回来。“初调”,总算找到了思想念头,把这个乱跑的思想拴住了。“我有芒绳蓦鼻穿”,拿个绳子把这个牛的鼻子套进去。现在我们用佛法的修出入息,用这个气;呼吸这个气是条绳子,把心性这个牛套进去。“一回奔竞痛加鞭”,这个牛再发脾气乱跑,就抽它一顿鞭子。所以你打起坐来修安那般那就是一条绳子,把这个心念拉回来。“从来劣性难调制”,乱跑了,就重新来过。像修呼吸法,安那般那,一下又忘了,又是别的思想来, 心息没有配合所以又跑了,这是自己的习性,爱向外跑。“犹 得山童尽力牵”,要靠这个牧童拉回来,牧牛童子是我们人自 己的意志,用意志把思想念头拉回来了。这是第二个图案,你 看画的这一条绳子,穿到牛鼻子上去了,这个牛要走,这个小 孩拼命拉。 三受制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家族背景 王羲之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无论是王羲之的祖上,还是其子孙、亲戚朋友,都是虔诚的道教信仰者。同时,王氏家族还是名门望族,素来重视对家族成员文化素养的培植。王羲之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自然不外其例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晋室南渡北民南迁,在江南大融合。山东琅琊国王氏望族,经王览(206年-278年)、王正到王旷(约274年-328年)时,两晋(266年-316年),发生“八王之乱”(290年-306年),历16年,死30万人。王旷善于审时度势,效法先祖王览,于东汉末年避乱南居30年。在五胡侵鲁,琅琊危急,299年开始,两晋大分裂,北方大混战。 人物生平 袒腹东床 主词条:东床快婿 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

有关名人的小故事的真理

有关名人的小故事的真理 【篇一:有关名人的小故事的真理】 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达芬奇和鸡蛋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凳子的故事,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 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少年时代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他在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时,就表现了对实验和机械发明的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和日晷等.苹果落地引起他的注意是偶然的.一个炎热的中午,小牛顿在他母亲的农场里休息,正在这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这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顿头上.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问他的妈妈,他妈妈也不能解释.大凡科学家都保留一颗童心,牛顿更不例外,当他长大成了物理学家后,他联想到了少年的“苹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掉下来.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爱因斯坦和小凳子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小学手工课上的一件事. 一上课,要求严格的女老师就布置说,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特长动手做一件小手工作品.爱因斯坦想了一会儿,决定动手设计制作一只小木凳. 时间过得很快,下课铃响了.小伙伴们纷纷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交给老师,什么剪纸呀,泥塑呀,木刻呀……摆满了讲台. 而爱因斯坦呢,却无法按时交给手工作品.望着累得满头大汗的男孩,老师破例地同意他明天再交.她深信,像他这种成绩很好的学生,一定会制作出精致的作品. 第二天上课时,爱因斯坦高兴地把一只小木凳交给了老师.这是一只做工粗陋的凳子,其中有一条凳腿还偏离了原来的位置,钉得歪歪扭扭的.女老师原本充满期望,现在一下子变得很失望. 她极不满意地问大家:“同学们,这样蹩脚的小木凳有谁见过吗?” 话音刚落,整个教室轰地响起了一阵嘲笑声. “依我看,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这更糟糕的小凳子了!”女老师越说越生气,两眼直瞪着爱因斯坦. 然而,男孩并没有胆怯地坐着,一声不吭,而是迈着大步走到了讲台的前面.

真的种子 善的信使 美的旗帜

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 ----关于课改对农村小学教师的个案调查

目录 前言 (3) 正文 (4) (一)基本情况 (4) (二)学习经历 (4) (三)工作经历 (7) (四)发展历程 (10) (五)其他 (13) (六)对师范大学生的建议 (15) 综合分析 (16) 综合建议 (17) (一)对教师的建议 (18) (二)对师范大学生的建议 (18) 结束语 (19)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又称教师专业素质,是指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与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职业工作关系应遵守的基本行为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一般包括专业性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还包括教师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以及相应的职业道德。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实施的状况。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发展,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制约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小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小学教师的担子不轻,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责任。所以一个教师素质如何,教学技能怎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以后的一生。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至关重要,教师的工作,说到底就是培养和塑造美好心灵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独特的个体行为和个体特点,要想让他们学有所成需要教师的培养。一个教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培养教育学生,那就要看一个教师的素质了。 那么作为小学教师未来应该如何发展,现在应该为未来做些什么呢?为此我对母校--高阳小学做了一些调查,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为现代师范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在这次调查中,我主要运用了访谈法,结合观察法,选择了母校的优秀小学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获取了一些有效信息。 正文

禅宗十牛图“解说”

禅宗十牛图“解说” 一、序言 十牛图为宋代廓庵师远改作清居禅师八牛图而成,依图次第指出禅者由修行、开悟、调伏业识,终至见性,进而入世化众之心路历程。若修行者能了解从过程之实际情况,更不会走错方向,故行者宜多体会此十牛图之真实内涵。 《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曰:「夫诸佛真源众生本,有因迷也沉沦三界,因悟也顿出四生。所以有诸佛而可成,有众生而可作。是故先贤悲悯,广设多途,理出偏圆,教与顿渐。从麤及细,自浅至深。末后目瞬青莲,引得头陀微笑。正法眼藏,自此流通天上人间,此方、他界得其理也超宗越格,如鸟道而无踪迹。得其事也,滞句迷言,若灵龟而曳尾。间有清居禅师观众生之根器,应病施方,作牧牛以为图,随机设教。初从渐白显力量之未充,次至纯真表根机之渐照,乃至人牛不见,故标心法双亡。其理也尽根源,其法也存莎笠,遂使浅根疑误,中下纷纭,或疑之落空亡也,或唤作堕常见。今观则公禅师拟前贤之模范,出自己之胸襟,十颂佳篇交光相映。初从失处,终至还源,善应群机,如救饥渴。慈远是以探寻妙义,采拾玄微,如水母寻餐,依海虾为目,初自寻牛终至入,强起波澜,横生头角,尚无心而可觅,何有牛而可寻,泊至入,是何魔魅,况是起祢不了,殃及儿孙,不揆

荒唐,试以为提唱。」 二、序言演绎解说 十牛图为宋代廓庵师远改作八牛图而成,十图中是把所有的修行过程到行菩萨道之间以十个图解说出来,修行的人没有不知道这十牛图的,而了解这十牛图的每一图之间真正的含意与意义,除非是过来人,不然很难去理解所言为何? 禅宗修证图解刚开始时仅有八牛图,以后的两个图是后来的人加上去的,好像修行只修到自我解脱就完毕了,自性清净就好了,后来廓庵师远觉得余有未尽,应该导入行菩萨道,所以加上垂手入,入世渡化众生,因此演化成十牛图。 行者业识尚未灭除,自性虽然保有,却是不能够掌控与把握,因此还是不能见性,也就做不到性空缘起的那个妙有境界。修行人境界不同,体会不同,而产生了很多的辩论,例如有的以为看到一片空就是见性,什么叫做空?不起念头就是空?或者以为打坐看到光明就是见性,其实根本没有打开,如何能够见性呢?真正的见性要到了四禅以后,进入无色界的境界,没有色身只有一个心识,才是真正的开悟,才能够证入无余依涅盘,修证到习气毛病都灭除了,才是真正的清净,见性以后不是只有见到空性,性空缘起的妙有所产生的一切因缘而起的法,都能如实知,才是见性以后所要了解的,同时利用这种功夫入世化导众生。

丹参简介

丹参简介 丹参(拉丁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根肥厚,外朱红色,内白色,肉质,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带紫色,花冠紫蓝色,花柱远外伸,小坚果黑色,椭圆形,花期4-8月,花后见果。 其根是一种中药。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功能主治 根入药,含丹参酮,为强壮性通经剂,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效用,为妇科要药,主治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血瘀,腹痛,经痛,经闭,庙痛。对治疗冠心病有良好效果。此外亦治神经性衰弱失眠,关节痛,贫血,乳腺炎,淋巴腺炎,关节炎,疮疖痛肿,丹毒,急慢性肝炎,肾孟肾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癫癎。外用又可洗漆疮。 ⑴《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⑵《吴普本草》:治心腹痛。 ⑶《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⑷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 ⑸《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 ⑹《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⑺《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 ⑻《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⑼《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3]

关于鱼的寓言小故事_寓言故事

关于鱼的寓言小故事 关于鱼的寓言小故事 鱼有佛性 有人问寺院大师,为何念佛时敲木鱼而不敲鸡、羊或其他什么。大师答曰:世间最勤快的生物莫过于鱼,从不合目,终日游动。如此勤奋还需敲打,何况人乎?原来名为敲鱼,实为敲人。 又听说鱼的记忆力只有7秒,所以快乐稍纵即逝,烦恼也是蜻蜓点水;所以无所谓露喜,也无所谓含忧。这是否也暗合了佛家的空呢? 鱼在水中游摆,既不是追逐什么快乐,也不是摆脱什么烦恼。只要生命还在就摇尾而游,不追念前世甘苦,也不奢求来世幸福。正是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纤尘不曾落过,杂念更是不曾滋生。 鱼从不考虑人如何看待它们,也从不考虑明日的是非祸福,它们只是终日四处游动,有吃的便吃,没有便继续游。就如云游的和尚,缘起随缘,缘未到亦不强求。 鱼甘做木鱼请佛终日敲打,警醒自身。佛理也化作无数的鱼

警示世间,只是我们不曾理会罢了。 鱼的思考 鱼是否曾经或正在思考过?然而我们不是鱼,又怎知它思考与否。于是就出现了庄子与惠子的对白:汝不是鱼,焉知鱼的快乐;而汝不是我,焉知吾不知鱼的快乐。 我把我心化在水里,与鱼共舞。 亘古至今,似乎没有哪种生物能久远过鱼,也没有哪种生物的种类多过鱼。许多的生命禁不起历史长河的冲刷,渐渐销声匿迹,唯有这鱼从河里游到江里,从江里游到海里,又从海里游到陆地上,也终成了两栖动物。 为何鱼的生命力如此恒久?它的祖先有没有告诉过它如何 生存,如何与人相处。我们没有思考过,不代表鱼也没有思考过。 也许从古游到今的鱼的确没有任何思考,可正因为退却了矫情的思考,没有了思考就成了高层次的思考。所以所有江河湖海、浅水深海,只要有水的地方,大鱼小鱼比比皆是。

《牧牛图颂》讲解(南怀瑾)版

《牧牛图颂》讲解(南怀瑾) 南怀瑾先生说:「我们的情绪妄想,就是这一条牛;你的牧童是什么?就是意识;你的绳子是什么?就是气,出入气,安那般那。」 鲁迅和牛 现在给你们讲这一条牛了,这是禅宗渐修的心地法门,《牧牛图》是普明禅师的作品。什么是牛?鲁迅有两句诗很好:“横眉冷对千夫指”,他当年在上海写文章,大家指着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己低头做一个牧童。我对鲁迅觉得马马虎虎,但这两句诗蛮有意思,可以看出来吧,他满肚子怨恨之气。横眉,气得眉毛都立起来,冷冷的,你们骂我就骂我,格老子我才不怕你们骂,阿Q的精神,宁可做一个小牧童。这是讲与牛有关的诗。算不定将来国内年轻一代,出来一位好诗的人。鲁迅这两句是好诗。 乱跑的牛 《牧牛图》讲渐修法门,我们的心念就是一条牛,乱跑。这个图在明朝禅宗很有名的,当年是木版的画,日本人更捧这个《牧牛图》。一条黑牛,发疯一样到处跑,这个牧牛的小孩子拿着绳子在后面追。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这个心,思想情感就是这一条黑牛,到处乱跑。这个牧牛的小孩拿绳子在后面追不上,拴不住。我们打起坐来心念第一步就是这样。他写了四句诗: 一未牧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狰狞头角恣咆哮”,牛的那两个角,威风得很,我们形容一个人很聪明,就是头角峥嵘。恣是放任自己,咆哮是发脾气乱跑乱叫,到处吹牛。“奔走溪山路转遥”,这一条牛在山上田地里乱跑,越跑越远,我们的情绪妄想就是这一条牛。“一片黑云横谷口”,天黑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第四句话是自己的反省,这个妄想情绪到处乱跑,“谁知步步犯佳苗”,自己把善良的根都扯断踏平了,挖了自己的根,好的种苗都不发了。这是《牧牛图》的第一步,就是我们打起坐来,平常情绪思想乱跑,想了很多的花样,要做这个,要做那个,或者要做生意发财,要做官,都是妄想在乱跑。这个题目叫“未牧”,拴不住自己的妄想心念。 把牛套住 二初调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陶弘景简介

陶弘景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卒谥贞白先生。入齐,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征左卫殿中将军。梁武帝永明十年(492年)辞官赴句曲山(茅山)隐居,从孙岳游学,并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梁武帝礼聘不至,却每每就谘朝廷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其思想源于老庄,并受葛洪道教影响,亦杂有儒佛观点。主张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将儒家封建等级观念引入道教理论。善书法,尤精行书,长于医药、历算、地理。在整理古籍《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吸收魏晋间药物学的新成就,撰有《本草经集注》七卷,所载药物凡七百三十种,对后世本草学之发展有很大影响。另又著有《真诰》,是道家重要典籍之一。 陶弘景为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炼丹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 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十七岁以才学闻名,与江斅、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宋升明元年(477)二十二岁时,领军将军萧道成(即齐高帝)发动兵变,除宋后废帝刘昱,控制朝政,后二年代宋称帝,建南齐王朝。齐高帝萧道成及其子萧赜在位时(477~493),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由于官场的倾轧,仕途不利,三十六岁时,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请”,心甚怏怏。遂于齐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梁武帝萧衍即位(502)后,屡请不出。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天监三年(504),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炼丹之用。天监十三年,敕于茅山为之建朱阳馆以居之。天监十五年又为其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且“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隐居茅山达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据记载,陶弘景于永明(483~

鱼牛的故事

鱼牛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它们俩是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因鱼不能离开水,只好让青蛙独自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 青蛙告诉鱼,外面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这时,在鱼的脑海里,出现的“牛”的形象是——鱼牛:在鱼的身体上,加上了它听到的牛的特征。对于鱼来说这种结果是合理的,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关于牛的部分信息,并将该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的形象。但对于青蛙来说,鱼理解的牛根本不是它所要表述的牛,或者说鱼认识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 启示与思考:在这个故事中,如果把鱼看成是学生,青蛙看成是教师,牛是教学内容,那么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孩子建构其认知世界的道理。至少给我们以下启示: 1.学生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用该说鱼缺乏对牛的基本认识和经验,当它从青蛙那里得到了牛部分的信息后,加上了自己的加工和理解,建构了牛的形象——鱼牛。从画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学习是学习主体的自我建构。无论青蛙如何仔细地观察、详细的描述,都不能代替小鱼对“奶牛”形象的建构,小鱼的“奶牛”形象只能通过自己获得。它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意义在于: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要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根本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近几周,给学生一些提优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或许因为难度原因,也或许是其它原因,推进极不理想,因为我明白如果我细细去讲解,那么我就是这里面的青蛙,学生是鱼。。。。。。 2.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有效地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善于组织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活动,在不断地经历观察、尝试、质疑、分析、比较、归纳、改进、论证的过程中,通过向文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引导学生去品味、去体验、去感悟,才能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 3.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交流、对话中实现。“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发展的时候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实现的,也就是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鱼建构的牛的形象如果不拿出来和他人交流,无疑后果是可怕的。这就要求教师组织教学时,要善于组织交流和对话,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所愿说出来,实现在改错中完善、在尝试中提高、在经历中发展。实际上,每个人的学习都建立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就是基于经验、改组经验、提升经验。没有经验的基础,学生很难完成建构。借用乔纳森对建构主义理论作如下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实在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自自己的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它对教学的重要启示在于:教学能否找到原有经验的起点,实际上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大部分观点来源于网络)

有关鱼的幼儿益智故事

有关鱼的幼儿益智故事 【篇一】诚实的小鱼贝贝 从前,有一条小鱼,它的名字叫”贝贝“。它虽然有许多的朋友,但是,有一天,它突然感到很闷,想跳到外面来看看。 可是它跳得不够高,所以它要去找”鲤鱼婆婆“,鲤鱼婆婆有一种神奇的魔法,可以帮助它跳得很高了。 在一个长满水草的地方,贝贝钻进了一个洞里,在洞里找到了鲤鱼婆婆。 贝贝说明了来意,鲤鱼婆婆想要考考它。于是就说:“我给你一粒种子,你把它种在地里,一个月后你带着种好的最漂亮的花来吧。”贝贝点了点头后接过种子就走了。 贝贝把种子放在一个花盆里,每天把它浇水、施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贝贝的种子还没有发芽。 这下可把贝贝急坏了,规定的一个月时间到了,贝贝只好捧着空花盆到了鲤鱼婆婆的山洞里。

让贝贝迷惑的是,鲤鱼婆婆很是惊喜。 鲤鱼婆婆问:”你的花呢?为什么捧着一个空花盆来呢?” 贝贝一五一十地把种花的经过告诉了鲤鱼婆婆。 鲤鱼婆婆微笑地说:“我给你的是煮熟了的种子,怎么能发芽呢?贝贝你真是一个诚实地孩子,我给你一枚戒指,你去人类大世界看完后就把戒指还给我吧。不然的话你会变成泡沫的。” 这样,贝贝在人间转了一圈,马上就回去把戒指还给了鲤鱼婆婆。 鲤鱼婆婆很喜欢贝贝的诚实,非常喜欢它。 小朋友们,讲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能放弃。只有言出必须的行为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 【篇二】珍珠小鱼 清清的小河里,水面上漂浮着一片片莲叶。下雨了,雨点儿扑通扑通落在莲叶上,像敲起了一面面小鼓,真好听! 雨停了,太阳露出了笑脸。有一只螃蟹爬上一片莲叶,看见

叶盘上滚动着一颗晶莹的大水珠,惊奇地喊叫起来:“快来看哪!一颗多好看的大珍珠!” 一群小鱼听见了,从莲叶底下钻了出来,一条一条游到了叶盘旁边,高高地仰起了头,说:“大珍珠在哪儿?我们看不见……” “上来呀!上了叶盘就能看见了。”螃蟹招了招大螯。 可是,有谁敢离开河水呢?鱼儿们都傻了眼。这时,有一条小鱼说:“让我试试,上去看一看大珍珠。” “别去!我们鱼儿离开了水,太危险了。”同伴们纷纷对它说。 “没关系。”小鱼猛地一甩尾巴,跃出了水面,跳到了那片莲叶上,一下子滚进了大水珠里。 阳光下,大水珠闪耀着银色的光。螃蟹惊呆了:“啊,一条珍珠小鱼!” 只见小鱼的嘴一张一合,慢慢地把大水珠全喝进了肚子里。螃蟹惊慌地大喊大叫,“不好了!小鱼吞掉了大珍珠!它快要胀死了!” 可是,小鱼却不慌不忙地扭了扭身子,突然用力一蹦,蹦下

第五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内容摘要】 认知主义者主张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所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心理学家所讲的认知结构。个体在学习情境中运用其已有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以至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扩大或提升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在认知主义人士看来,学习的产生是内发的、主动的和整体性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本章在论述早期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传统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时,不但强调揭示其内在的发展线索,更注重阐述其思想的现代教育价值。 【核心概念】 顿悟、认知地图、潜伏学习、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认知表征、接受学习、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初级学习、高级学习、先行组织者、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思考题】 1.简要谈谈你对顿悟学习和潜伏学习的看法。 2.请举例谈谈布鲁纳结构教学观在教育上的应用。 3.请运用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思想谈谈你对讲授法的认识。 4.请谈谈如何根据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有效地组织教学。 5.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看法。 6.当你预知到学生有可能会将你所授内容建构成四不像的“鱼牛图”时,你一般会运用什么有效办法来尽量避免此种事情的发生? 7.简要述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8.请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有关思想谈谈你对“高分低能”的看法。 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传统认知学习理论的超越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0.“什么是仁?”针对不同学生的提问,孔子给出的答案不同,并未给“仁”下一个统一的定义。有人说这是孔子学说的一个明显缺陷,也有人说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一个具体体现,请谈谈您对此问题的看法及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依据。 11.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有哪些人更看重直接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其核心观点是干什么?有哪些人更看重间接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其核心观点是什么?您对此有何评价? 12.什么是先行组织者?什么是抛锚式教学模式?二者之间有何同与异? 行为主义者将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学到的主要是可以观察、测量到的外显反应,而该反应之所以成为习惯是由于后效强化所致;学到的个别反应经组合之后而成整体行为,这样,学习的产生是外控的或外铄的,是被动的,是积少成多的,也是渐进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这一基本看法虽然能有效地用来解释行为的习得,却不能很好地用来解释知识的学习与健康人格的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知识的学习与健康人格的养成毫无疑问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不太重视探讨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也受到后来的心理学家的批评。这样,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还颇流行的时候,一些有见地的心理学家就开始尝试用新的路径来研究学习现象,并提出了不同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新的学习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有二:一是认知主义的,一是人本主义的。本章先讲认知主义的学习观。认知主义者主张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

[整理版]十牛图颂

[整理版]十牛图颂 十牛图颂 十牛图颂 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 夫诸佛真源。众生本有。因迷也沉沦三界。因悟也顿出四生。所以有诸佛而可成。有众生而可作。是故先贤悲悯。广设多途。理出偏圆。教兴顿渐。从粗及细。自浅至深。末后目瞬青莲。引得头陀微笑。正法眼藏自此流通天上人间。此方他界。得其理也。超宗越格。如鸟道而无踪迹。得其事也。滞句迷言。若灵龟而曳尾。 间有清居禅师。观众生之根器。应病施方。作牧牛以为图。随机设教。初从渐白。显力量之未充。次至纯真。表根机之渐照。乃至人牛不见故。标心法双亡。其理也。已尽根源。其法也。尚存莎笠。遂使浅根疑误。中下纷纭。或疑之落空亡也。或唤作堕常见。今观则公禅师。拟前贤之模范。出自己之胸襟。十颂佳篇。交光相映。初从失处。终至还源。善应群机。如救饥渴。慈远是以探寻妙义。采拾玄微。如水母以寻餐。依海虾而为目。初自寻牛。终至入廛。强起波澜。横生头角。尚无心而可觅。何有牛而可寻。泊至入[邱-丘+(厂@墨)]。是何魔魅。况是祖祢不了。殃及儿孙。不揆荒唐。试为提唱。 寻牛序一 从来不失。何用追寻。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 家山渐远。岐路俄差。得失炽然。是非锋起。 颂曰。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和 石鼓夷和尚。 只管区区后外寻不知脚底已泥深 几回芳草斜阳里一曲新丰空自吟 又 坏衲琏和尚。 本无踪迹是谁寻误入烟萝深处深 手把鼻头同归客水边林下自沉吟 见迹序二 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明众器为一金。体万物为自己。正邪不辩。真伪奚分。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颂曰。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章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和。 枯木岩前差路多草窠里辊觉非么 脚跟若也随他去未免当头蹉过他 又。 见牛人少觅牛多山北山南见也么 明暗一条来去路个中认取别无他 见牛序三 从声得入。见处逢原。六根门着着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眨上眉毛。非是他物。颂曰。

鱼牛的启示

鱼牛的启示

四种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 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中,学习理论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教育技术必须根据科学的学习理论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他认为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并一直以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映——强化”的学习模式,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并把他们应用于人类学习的研究。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和模仿来形成和改变行为。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环境和条件,就如刺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 斯金纳提出的学习模式对人的学习活动的启示作用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及时给予适当的“强化”,为了实现这种强化,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正确的学习行为得到肯定,错误的学习行为得到纠正。根据这一模式,斯金纳进而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如小步调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等。图1显示了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 然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只强调行为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做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由此引起了认知主义理论学派的不满,从而导致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和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学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认为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对如何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布鲁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各种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情境,使学习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索取”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探究、猜测、发现的积极性;而奥苏贝尔则强调意义接受。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 客观主义学习理论 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界的可靠知识。人们思维的目的乃是去反映客观实体及其结构,由此过程产生的意义取决于现实世界的结构。由于客观的结构是相对不变的,因此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并且存在着判别知识真伪的客观标准。教学的作用便是将这种知识正确无误地转递给学生,学生最终应从所转递的知识中获得相同的理解。教师是知识标准的掌握者,因而教师应该处于中心地位。 图1是比利时罗汉大学的校园雕塑(学生一手捧书,另一手将智慧的泉浆灌入脑壳),以形象而幽默的方式揭示了客观主义的学习理念。 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界的可靠知识。人们思维的目的乃是去反映客观实体及其结构,由此过程产生的意义取决

关于鱼的寓言故事-大鱼和小鱼

关于鱼的寓言故事-大鱼和小鱼 本文是关于关于鱼的寓言故事-大鱼和小鱼,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大雨和小雨的故事,你们了解吗?这个故事是在告诉大家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人们应该友好相处,不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要知道,强者有强者的优势,弱者有弱者的智慧,谁都不要轻视别人,抬高自己,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大鱼和小鱼 在辽阔的深海里,住着数不清的鱼类,更多的是大鱼的天下。 大鱼们凭着自己健壮魁伟的身躯,威风凛凛地占据着深海地区,不让小鱼们介入。 小鱼们心里难过极了,心想:海洋是我们大家的乐园,为什么不让我们随意游玩呢?大鱼们不过是仗势欺人。 有一天,一群小鱼又游到了大鱼们霸占的地区,小鱼们刚想走,一群大鱼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嚷着:“你们这些小鱼,真是自不量力,难道你们也配和我们为伍吗?” 小鱼们缩着身子,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正在这时,突然间感到天地一片昏暗,海水被激起很大的浪花,只听“砰”的一声巨响,原来是渔民撒下的网,把它们一骨脑全罩在了网里。 网里的大鱼小鱼都惊慌地嚷了起来。 “怎么办呀!我们被网套住了。” “我们这次肯定没命了!” 大鱼们更是难受了,平时在宽敞的海洋里自由自在,这回被套进鱼网,你挤我、我撞你的,简直连转身都困难。 小鱼们此刻却已经冷静下来。它们交头接耳地商量着对策。然后,在大鱼之间的空隙中窜来窜去,一会儿就游到了网套的边上。 小鱼们在网边上找到网眼稍大一点儿的地方,一个个全挤了出来。 大鱼们看到小龟挣脱了鱼网,也学着小鱼的样子,在网眼处使劲挤,但哪里

挤得出来。 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人们应该友好相处,不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要知道,强者有强者的优势,弱者有弱者的智慧,谁都不要轻视别人,抬高自己。 青鱼和鲇鱼 青鱼在清澈(qīnɡ chè)的池塘中寻找食物,看见池塘边有螺蛳(luó sī) ,就游了过去。青鱼看到鲇(nián)鱼就在附近,对他说:“你能够把坚硬的螺蛳壳咬碎吗?你能够把外面的壳去掉吃里面的肉吗?” 鲇鱼摇摇尾巴,说:“螺蛳壳太硬了,我没有办法咬碎。” 青鱼得意扬扬地对鲇鱼:“吃螺蛳不仅要牙齿厉害,还要有很高的技巧,我量你也没有那个本事!” 鲇鱼说:“我知道你吃螺蛳很在行,但没有亲眼见过。” 青鱼张嘴用牙齿咬螺蛳,“啪”一声,螺蛳被咬碎了。他把咬碎的螺蛳“噗(pū)”一下吐了出来,较重的螺蛳壳很快往下沉,螺蛳肉却在水中慢悠悠往下沉。青鱼一口吞下了螺蛳肉,傲慢(ào màn)地对鲇鱼说:“看到了吧,我吃螺蛳的方法多么巧妙!我是池塘中最最聪明的鱼!” 鲇鱼见已经是傍晚,把尾巴露出水面,放在岸边上。在岸边寻找食物的老鼠闻到了鱼的腥(xīnɡ)味,急忙赶了过来。老鼠见了鱼尾巴,以为是刚刚死亡的鱼,欣喜万分。老鼠一口咬住鲇鱼的尾巴,想把他拖上岸,好美餐一顿。千钧一发之际,鲇鱼突然挥动尾巴,把老鼠拉入水中。 鲇鱼咬住正在水中挣扎的老鼠,把他拖进水中淹死。青鱼看到了鲇鱼捕捉老鼠的过程,对鲇鱼说:“你捕捉老鼠的方法十分巧妙,很了不起啊!” 鲇鱼谦虚地说:“其实,每人都有各自的本领,没有什么值得夸耀(kuā yào)的啊!” 有了本领也应该谦(qiān)虚谨慎(jǐn shèn),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了不起。 不盲从的鳊鱼 水库的堤坝上有条排水沟,一群群的鱼从水库里游过来,往沟里游去。鳊鱼也游过来了,他拦住一条鲫鱼问:“你们去哪里呀?” “我不知道去哪里,看到大家往那里游,我也就游过来了,我想那里一定很

廓庵禅师十牛图

廓庵禅师十牛图 十二世纪,中国的禅师廓庵禅师著了一本名为《十牛图》的书,成为禅门中的至宝。他绘制了禅宗的十牛图,并以诗偈和散文加以评唱,形象地展现了由修行以致顿悟的体悟过程。 一、寻牛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解:寻牛----从来不失何用追寻 第一寻牛,即寻求业已失散的心牛。所谓心牛,就是真实的自己,是生命的本体,也就是临济祖师所讲的无位真人,这一阶段是立志求道的阶段。不过,实际上心牛(无相的自己)从未失去。真人总是在我们的面门,在我们的眼、耳、

鼻、舌、身、意中出入。仅仅由于缺乏正确的自觉,而与本来的自己疏远了。找到真我根本不必从外从他而求,只要照顾好自己脚下就行了。 著语:从来不失,何用追寻?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家山渐远,歧路依差;得失炽然,是非蜂起! 著语大义:心牛从来就没有失去,哪里用得着去追寻?由于缺乏自觉以致与心牛疏远,在尘世的迷乱中心牛逐渐被淹没,离真我愈来愈远。由于前路参差峻峨,于是得失之心愈盛,是非之争更烈。 二、见迹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解:见迹----依经解义阅教知踪

第二图为见迹,只是发现了心牛的足迹。这是一个阅读经书禅典,谛聆师家教诲,理解佛教法理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从而知晓一切都是独立存在的,而它们却处于矛盾的统一之中;明白万物的客观与自我的主观是息息相关的存在;理解万法都是一个心牛的千变万化,即一切存在都是真我的变体的禅的思想。不过,在这一阶段还无法弄清牛是白还是黑。所以,仍处在禅门之外,只是见到了踪迹而已。 著语: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明众器为一金,体万物为自己。正邪不辞,真伪奚分?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在水边、林下、萋萋芳草中到处都有牛的足迹。那辽天的鼻孔,冲天的气势,纵是深山老林,也隐藏不住。 著语大意跟上述大同小异。所谓众器为一金,万物为自己的表意为:金镯、金炉、金项链等器皿,林林总总,形态各异,都是金子制造的。所以宇宙间的万物都出于一体,都与自己合而为一。

论南朝道士陶弘景的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

2005年第9期(总第176期)学术论坛 ACADEMIC FORUM NO.9,2005 (Cumulatively NO.176) 论南朝道士陶弘景的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 蔡林波 (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陶弘景在历史上虽然以一代道教宗师而闻名,但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亦为后人所瞩目。这无疑与他本人的思想素养和知识兴趣有关。道教的长生成仙信仰,固然是推动他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然而,强烈的求知精神与相对合理的思想方法,更是他取得多方面科技成果的前提要素。 [关键词]陶弘景;科学精神;思想方法;道教 [中图分类号]B2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5)09-0039-04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今南京),谥贞白先生。他一生跨六朝宋、齐、梁三代,其生平与活动经历相当复杂[1]。作为南朝道教茅山上清派的开创者,陶弘景在其富于包容性和创造性的宗教活动中,展开了极为广域的的科技实践,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王明先生在《论陶弘景》一文中指出:“他(陶弘景)对于天文历算、地理学、药物学、医学、经学、兵学等都有显著的成就。尤其对于药物学和医学的贡献最大。同时,他在技术上还铸刀剑,注重工艺制造,对炼丹也抱严格的实验态度。”[2](P80) 毋庸置疑,陶弘景之积极从事科技活动,并取得多方面的成果,根本上系“修道所须”[3](P509)———基于对道教长生成仙之理想目标的执著信念,并对之加以不懈追求所致。然而,在此,我们更须关注的是,陶弘景于其中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相对合理的科学思想方法。 一、 “一事不知,深以为耻”的知识主义倾向 有史为证,陶弘景一生好学深思、广闻博求,具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精神。《梁书?陶弘景传》谓:“(陶弘景)读书万余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1]。《南史?陶弘景传》则说他“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深以为耻”[4]。而从陶弘景本人的言论与行动中,更可以看出他对于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程度。他在一则《上梁武帝论书启》中,曾有如此感叹: 愚故本博涉而不能精,昔患无书可看,乃愿作主书史。……尝言人生数纪之 内,识解不能周流天壤,区区惟充恣五欲, 实可耻愧。每以为得作才鬼,亦当胜于顽 仙,至今犹然[5](P644)。 我们知道,修道成仙,本乃陶弘景平生一贯之志向,且为其从事各种科技活动之主要精神动力。但是,他何以会提出“才鬼胜顽仙”之论呢?显然,陶弘景并非一个机械而盲从的信仰主义者,而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注重真知实学的宗教学问家。实际上,陶弘景之服膺道教,除了他对于长生成仙的美好向往,以及欲摆脱个人仕途困境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更是因为道教的思想、实践方式及知识结构,特别是对于自然领域方面的知识及探索方法,尤为吸引他。 据载,陶弘景对待儒家经典知识“异于先儒”,不过是“大义备解,而不好立义”,或“议论惟著纸,不甚口谈”;对当时南朝士人阶层流行的玄学空辩之风,他更不无针砭其为“散诞”、 “谈空”;而对于道教经卷中的“五行阴阳、风角气候、太一遁甲、星历 [收稿日期]2005-04-20 [作者简介]蔡林波(1969—),男,湖南郴州人,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宗教文化。 9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