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代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宋代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宋代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宋代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宋代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1日

来源:佛教影音作者:佚名

392 人关注打印转发投稿

在唐宋诗林艺圃中,禅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禅诗虽不足以夺李、杜、苏、黄等人之席,但同样也是诗中的别调。据不完全统计,唐宋时期的禅诗大致在三万首以上。禅与诗的关系,元好问的《学诗七绝》说得好:“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以诗借喻禅之无上道,借重其“不触”、“不黏”、“不落言诠”、“不涉理路”的艺术特征,能很好地显示禅境和证悟。其“不背”、“不触”的手法既可以让明白人有所体认,又不会落于理知,这就叫说而无说,言满天下而无口过。

而宋·普明禅师所作的“牧牛图颂”是禅诗中的佼佼者。因其诗“言近而旨远”、其图“象显而意深”,故为广大参禅者所珍爱,唱和者代不乏人,远至日本亦有酬唱之作,其数量之多,达洋洋二百余首,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

牧牛图是借用牧人驯牛的经过,来表现佛门弟子调伏心意的禅观修证过程。“牧牛”比喻“治心”,即将牧童比作人,将“牛”比作“心”,或是将牧童比作“心”,而将牛比作“性”,以十牛比作修心的十个阶段。禅宗认为,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本性是佛,离性别无佛。

在佛典中,以牛作喻者甚多。如《阿含经》中有牧牛十二法,唐宗意禅师著有《牧牛十诗》,宋师远大师著有《十牛图颂》,《放牛经》中有比反十一事,《五灯会元》中有福州大安禅师拜见百丈怀海禅师时以牛比佛性的问答。《景德传灯录》记马祖问石巩:汝在此何务?答曰:牧牛!同书记长庆懒安称自己在沩山三十多年不学沩山禅,但牧一头水牯牛。这些牧牛公案后来逐渐形成图卷,并由许多禅师依据图卷作成偈颂,从而成为图文并茂的禅门心法著作。

在中国流行最广的牧牛图颂有二种:一为廓庵禅师所作,一为普明禅师所作,此二图和颂词都不相同。

普明禅师生卒年不详,但从万松行秀禅师(1166—1246)《请益录》中“太白山普明禅师颂牧牛图十章”的记述来看,当是宋代僧人。普明禅师所作的《牧牛图颂》是由一条黑牛逐渐变成白牛,先从头角,然后牛身,最后尾巴。所绘之牛由黑变白,分成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十个阶段,其着眼点在于调心证道,以人牛不见、心法双亡为最高境界,修行方法上主循序渐进、历阶而升,带有神秀一系“渐修”的特色。

未牧第一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人的妄想就如同未受调驯的野牛,扬头横角,恣意咆哮,狰狞可畏。未能制御的野牛终日奔走在溪山之间,越走越远,不知回家。妄想执著障蔽众生的光明自性,犹如一片黑云横隔在山谷之口一样。禅人不知调御心性,也会有违“明心见性”的宗旨,远离真心的家园,无悟道之可能。色、受、想、行、识这样的五阴恶念就像乌云一般到处弥漫,遮住了光明本性,以至迷失了归途。只可惜那难得的善根所生长的佳苗,被狂奔的野牛践踏殆尽。“步步犯佳苗”譬喻众生被无始劫的烦恼、习气所遮蔽,迷失觉性、造作不安,屡屡造罪,沉溺在六道轮回的苦海中而无法解脱自在。

《佛遗教经》:“譬如牧牛,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因此修行中必须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性,尽力护持,方能免其恣纵,绝不可悠悠忽忽,一时姑息,否则牛难治矣。

初调第二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受制第三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回首第四

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心力渐调柔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

驯伏第五

绿杨阴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

无碍第六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任运第七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葺葺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相忘第八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独照第九

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

双泯第十

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

师远十牛图颂源流-Terebess

https://www.doczj.com/doc/c43510586.html,/content/?134.html

驯伏 调伏性安然,任过前川,青山绿水去来还。虽有鞭绳无用处, 狂劣都捐。 这边又那边,泉穴云巅,悠游踏断白杨烟。日暮归来无罣碍, 何用劳牵? 无碍 任意去西东,到处从容,横身高卧柳阴中。笛声吹出无思算, 快活阿童。 浅绿间深红,景物融融,歇肩稳坐意忘工。忆昔劳心空费力, 露地全供。 任运 缘杨芳草边,任运天然,饥来大嚼渴吞泉。踏转溪山随处乐, 在在逢源。 横卧万峰前,景物幽闲,山童熟睡不知年。抛置鞭绳无罣碍, 好个灵坚。 相忘 物我两形忘,月印沧浪,白云影里白牛行。牛本无心云自静, 彼此相当。 交对露堂堂,何用商量,山童不复着提防。云月人牛俱自在, 端的家常。 独照 忒怪这牛儿,不记吾谁,阿童霁晓独横吹。山北山南皆自得, 工用俱离。 拍手笑嘻嘻,乐以忘疲,逍遥物外且何之。若说无心即是道, 犹欠毫厘。 双忘 无相大圆融,不立西东,人牛何处杳无踪。子夜赤轮浑不照, 八面玲珑。 魔佛总成空,凡圣销镕,冰河发焰耀天红。枯木枝头花灿烂, 绝没香通。

湘山宗慧的《牧牛歌》无图。释天宏列表中,清居皓升《牧牛图颂》仅存2章诗偈,《孟录》270号作品无考,佛国惟白《牧牛图颂》失佚。存世之宋代《牧牛图颂》图颂俱全的有:普明《牧牛图颂》、佛印了元《牧牛》、杨杰《牧牛图颂》、师远《十牛图颂》、雪庭《四牛图》、自得《六牛图》六种,其中杨杰的《牧牛图颂》是雕塑②。 苏轼曾说,“孔、老异门,儒、释分宫,又于其间,禅、律交攻。我见大海,西北南东。江河虽殊,其至则同”(《祭龙井辩才文》。他的见解,反映出宋代学术界、思想界力倡儒、释、道三教和融以及佛教内部禅、净相互影响的浓郁氛围。而禅宗,对宋代哲学、文学、艺术各个领域的影响尤其集中、尤其深远。众所周知,孔孟之后集儒学之大成者朱熹青年时期曾深研禅学,对其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临济宗大师圆悟克勤的嗣法弟子、南宋著名高僧大慧宗杲禅师。朱熹自己说,早年进京赴试,箧中唯置《大慧宗杲语录》一书。朱熹《借韵呈府判张丈既以奉箴且求教药》):“飞腾莫羡摩天鹄,纯熟须参露地牛”③。黄庭坚《何造城作浩然堂》:“无钩狂象听人语,露地白牛看月斜”④;《奉答茂衡惠纸长句》:“春草肥牛脱鼻绳,菰蒲野鸭还飞去”⑤。文坛即已如此重视藉“牛喻”入诗入画,以此为传统开示方便的禅宗牧牛图颂的创作,更到达巅峰。 宋代六种《牧牛图颂》,问世以后受到广泛关注的是廓庵师远的《十牛图颂》和普明的《牧牛图颂》,尤以师远《十牛图颂》为最。台湾中正大学蔡荣婷教授考证,“禅宗的牧牛诗组,今见载于禅籍者约有八种类型,其中以宋代廓庵禅师的《十牛图颂》最为完备,流传也最广,中外学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⑥日本学者柳田圣山是国际间备受尊崇的佛禅学大师,研究中国禅学著作等身。他在《十牛图—自己の现象学》⑦中论述:中国元朝初期,廓庵师远的《十牛图颂》传入日本,引起整个日本社会的重视,这部作品“影响广泛涉及到文学、绘画、书法甚至能乐和庭园设计领域。可以说影响到整个室町(1338--1573)全期、江户(1603--1867)时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4.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在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全国经济重心是怎样南移的?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的发展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1.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从唐朝中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2.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教案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学习要点。相关学习要点的表述为:“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汉至元,时间跨度大,内容繁多,平铺直述,线索难以清晰,特点不易突出。基于这种考虑,课文子目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虑,紧密联系上一课学习要点的内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承上启下地设置了“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两个子目。讲清楚这两个子目,学生既复习了始皇帝来历的旧知识,又了解了更多的关于皇帝制度在汉元期间的沿革变化以及君主专制一步一步演进的大致脉络;既能重温有关郡县制建立初期的史实,又能熟悉从汉至元郡县制度曲折发展的历程,进而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在汉元间的发展状况,分析中央集权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利与弊。讲清这两目,就能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主要内容,进而也能从中找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学习本课,需要掌握推恩令、藩镇割据、行省制度、丞相、三省六部制、察举制、科举制等名词与概念,了解汉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加强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解,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并进一步认识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分析中国国情的深刻历史洞察力。 本课引言讲述的是有关西汉“七国之乱”的一段史实,揭示了西汉初年中央集权与地方封国分权之间存在矛盾。教师可利用引言向学生提问,平定七国之乱后,地方分权的问题是否得到彻底解决?如果没有,汉景帝的后继者又是如何去削弱封国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的?汉以后的各代王朝,又是如何面对地方分权问题的。以此导入新课。 【强烈建议本课与第四课合并讲授,并且重组教材内容,按照通史顺序穿插“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子目,以形成整体印象】 一、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续上节)回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 1.皇帝制度 特点:皇权独尊、大权总揽、皇位世袭、至高无上 2.三公九卿制 构成:(略) 特点: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吏相互配合、互相牵制,大权集于皇帝手中 3.郡县制 实行的原因: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国家分裂;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构成:(略) 二、汉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1.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开创“中外朝”制度 ①“中外朝”制度 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但又有所变化。

十牛图和牧牛图

禅宗很多祖师喜欢用“牧牛”譬喻“修心”,即将牧童比作人,将“牛”比作“心性”,后来许多牧牛公案逐渐形成图卷,并由许多禅师依据图卷作成偈颂,从而成为图文并茂的禅门心法著作。普明禅师所作的“牧牛图颂”是禅诗中的佼佼者。因其诗“言近而旨远”、其图“象显而意深”,故为广大参禅者所珍爱。普明的牧牛图颂分为十大阶段: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主要着眼于调伏妄心、证悟本来,讲究修行次第、历阶而升,最终证得人牛两忘、心法圆融的究竟涅槃境界。 《牧牛图》讲渐修法门,我们的心念就是一条牛乱跑。这个图在明朝禅宗很有名的,当年是木版的画,日本人更捧这个《牧牛图》。一条黑牛,发疯一样到处跑,这个牧牛的小孩子拿着绳子在后面追。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这个心,思想情感就是这一条黑牛,到处乱跑。这个牧牛的小孩拿绳子在后面追不上,拴不住。我们打起坐来心念第一步就是这样。他写了四句诗: 一未牧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狰狞头角恣咆哮”,牛的那两个角,威风得很,我们形容一个人很聪明,就是头角峥嵘。恣是放任自己,咆哮是发脾气乱跑乱叫,到处吹牛。“奔走溪山路转遥”,这一条牛在山上田地里乱跑,越跑越远,我们的情绪妄想就是这一条牛。“一片黑云横谷口”,天黑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第四句话是自己的反省,这个妄想情绪到处乱跑,“谁知步步犯佳苗”,自己把善良的根都扯断踏平了,挖了自己的根,好的种苗都不发了。这是《牧牛图》的第一步,就是我们打起坐来,平常情绪思想乱跑,想了很多的花样,要做这个,要做那个,或者要做生意发财,要做官,都是妄想在乱跑。这个题目叫“未牧”,拴不住自己的妄想心念。 把牛套住 二初调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第二步我们只好学打坐,自己观心了。十六特胜讲“知”,知道了,犯了错误,要把这个心拉回来。“初调”,总算找到了思想念头,把这个乱跑的思想拴住了。“我有芒绳蓦鼻穿”,拿个绳子把这个牛的鼻子套进去。现在我们用佛法的修出入息,用这个气;呼吸这个气是条绳子,把心性这个牛套进去。“一回奔竞痛加鞭”,这个牛再发脾气乱跑,就抽它一顿鞭子。所以你打起坐来修安那般那就是一条绳子,把这个心念拉回来。“从来劣性难调制”,乱跑了,就重新来过。像修呼吸法,安那般那,一下又忘了,又是别的思想来, 心息没有配合所以又跑了,这是自己的习性,爱向外跑。“犹 得山童尽力牵”,要靠这个牧童拉回来,牧牛童子是我们人自 己的意志,用意志把思想念头拉回来了。这是第二个图案,你 看画的这一条绳子,穿到牛鼻子上去了,这个牛要走,这个小 孩拼命拉。 三受制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演变》 问题的设想: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六大世界古文明地区之一.为什么唯独中国是世界历史上从未中断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可否借助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演变的研究? 最终方案: 借助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演变来研究中国为什么是世界历史上从未中断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 准备工作: 馆藏文献查询; 发现问题: 中国古代朝代的起至时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内容存在争议 改进: 起至时间选择正统的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可博采众长 结论: 1、基本内容: ⑴皇帝制;⑵中央行使制度;⑶地方行政制度,其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帝。 2、发展演变: 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为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②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并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它既包括皇帝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包括对地方及各级官吏及百姓的控制,从而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对战国前的分封制来说是一大进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西汉巩固

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解决王国问题,景帝在削藩的基础上,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武帝时,又颁布了推恩令及其他举措,解除了王国的威胁。武帝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政治制度的政体基本定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得以巩固。 ④隋唐完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过程中,不仅要伴随着克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且还要克服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把原为丞相的权力分散于三省六部。这项新的措施,被唐朝沿袭并有所发展,从而使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也是与当时政治制度的发展相适应的。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官僚队伍文化素质的提高,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⑤北宋加强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接受赵普的建议,采取“杯酒释兵权”等举措,收回朝中大将和节度使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议,但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使北宋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⑥元朝新发展 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大统一。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既是元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成功的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是对古代郡县制度的重大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⑦明清达到顶峰 明朝建立后,为处理君臣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使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走到了尽头;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地方势力进一步削弱。明朝还遍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加强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的城市生活 教学设计

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识记 1.知道宋代城镇的规模、特点、著名大城市及《清明上河图》、瓦舍勾栏。 2.了解宋代基本的衣食住行及文体娱乐活动。 (二)能力培养 1.识读《东京与长安的平面图》,比较两个城市布局的特点,分析利弊。 2.联系实际,指出宋代延续至今的娱乐活动和传统节日以及对未来长春的规划。 (三)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宋代的城市生活,认识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对我国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重点 1.认识宋代的城市规模、特点。 2.通过历史话剧体验宋代的城市生活。 三、难点 如何让当代青少年来体会以一千多年前宋代的城市生活。 四、教学准备 电教媒体设备历史课件《到古代中国去旅行》FLASH《水调歌头》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水调歌头》。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唱。 师:上课。刚才大家欣赏的歌曲的词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一个时代? 生:苏东坡,生活在北宋。 师:作为鼓励请大家看一段影像资料,然后回答:这段影像资料是哪部小说?

它反映了哪个朝代哪座城市的生活片断? 生:《水浒传》高俅发迹一段,反映了北宋城市东京城市生活。 师: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宋代的城市生活》。下面请出一年十班的历史小剧社,请大家结合教科书观看自编自演的小话剧《东京一日游》。 (二)《东京一日游》,体验历史 一年十班历史小话剧《东京一日游》实录 总旁白:杨晨宇 总导演:杨艳红老师、钱钥彤、岳慧娇 编审:钱钥彤、岳慧娇、杜翘楚、孙肖阳、蒋煜 第一幕:村民来东京 人物 旁白:杨晨宇村民:张诗琦亲属:王友志箍桶匠:王皓店小二:董博 旁白:话说宋代城市迅速发展的经济和日渐活跃的商业吸引了许多生活在小镇的人们来此谋生。一兄弟的亲戚就来到东京谋生,生活得不错。正值农闲,独自一人便来到了东京。展开了他的访亲生活。(幕起)只见一村民穿着一身的麻布制便衣,同伴走在前面。 村民(惊呆):大哥,我真是大开眼界呀!我们农村住茅房,你们城里已经住瓦房了。以前总说这里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唐代长安,此话不假呀! 亲属(摇头晃脑):那当然!瞧,前面就是汴河边的虹桥了,据说这里就是热闹繁华的商业区。走! 旁白:接着,他们随意走进了一个茶楼。此时的城市经济是相当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供市民观赏的文娱演出真是丰富多样,演技更是生动传神。 村民:哇噻!这是什么东西? 亲属(惊讶的):嘘!这可是大名鼎鼎的“瓦舍勾栏”呀!他们正在说史呢! 村民(恍然大悟):哦!听出来了,这是说三国的故事呢!瞧瞧,这真是惟妙惟肖呀!

《牧牛图颂》讲解(南怀瑾)版

《牧牛图颂》讲解(南怀瑾) 南怀瑾先生说:「我们的情绪妄想,就是这一条牛;你的牧童是什么?就是意识;你的绳子是什么?就是气,出入气,安那般那。」 鲁迅和牛 现在给你们讲这一条牛了,这是禅宗渐修的心地法门,《牧牛图》是普明禅师的作品。什么是牛?鲁迅有两句诗很好:“横眉冷对千夫指”,他当年在上海写文章,大家指着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己低头做一个牧童。我对鲁迅觉得马马虎虎,但这两句诗蛮有意思,可以看出来吧,他满肚子怨恨之气。横眉,气得眉毛都立起来,冷冷的,你们骂我就骂我,格老子我才不怕你们骂,阿Q的精神,宁可做一个小牧童。这是讲与牛有关的诗。算不定将来国内年轻一代,出来一位好诗的人。鲁迅这两句是好诗。 乱跑的牛 《牧牛图》讲渐修法门,我们的心念就是一条牛,乱跑。这个图在明朝禅宗很有名的,当年是木版的画,日本人更捧这个《牧牛图》。一条黑牛,发疯一样到处跑,这个牧牛的小孩子拿着绳子在后面追。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这个心,思想情感就是这一条黑牛,到处乱跑。这个牧牛的小孩拿绳子在后面追不上,拴不住。我们打起坐来心念第一步就是这样。他写了四句诗: 一未牧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狰狞头角恣咆哮”,牛的那两个角,威风得很,我们形容一个人很聪明,就是头角峥嵘。恣是放任自己,咆哮是发脾气乱跑乱叫,到处吹牛。“奔走溪山路转遥”,这一条牛在山上田地里乱跑,越跑越远,我们的情绪妄想就是这一条牛。“一片黑云横谷口”,天黑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第四句话是自己的反省,这个妄想情绪到处乱跑,“谁知步步犯佳苗”,自己把善良的根都扯断踏平了,挖了自己的根,好的种苗都不发了。这是《牧牛图》的第一步,就是我们打起坐来,平常情绪思想乱跑,想了很多的花样,要做这个,要做那个,或者要做生意发财,要做官,都是妄想在乱跑。这个题目叫“未牧”,拴不住自己的妄想心念。 把牛套住 二初调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牧牛图颂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注解:耕耘导师赏析:何劲松所谓‘牧牛’,乃明心见性后之‘保任’工夫。此‘牛’亦即六祖之‘我有一物……。’为宗门‘知有’之来源。 或问,既已见性,斯即成佛亦,更牧牛则甚?须知‘理虽顿悟,悟乘并销;事须渐除,因次第尽。’所谓‘隐隐犹怀旧时嫌’。无始习气,何能顿尽?况曰:‘十月怀胎,三年温养’,自牧之功岂可轻忽?虽然如斯,若是过量的大人,‘知得是般事便休’,更无许多络索也。 未牧第一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注解

参禅参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不可退心,须知凡事到极处,就会有个‘反’出现。不但‘物极必反’,须知理极也一样会必反,而绽现出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来。事实上,如果不能穷溯到一切理事和生命的源头而亲证大宇宙的实相,又如何断得了惑而澈了?然而惑虽断而乏保任之功,则习染依旧,十九自陷于‘豁达空’,流于狂禅。岂不大可畏哉!是悟后起修,必不可忽。 【赏析】《易经》云:“君子卑以自牧。”人的心性未经琢磨时,就如同未受调驯的野牛,扬头横角,恣意咆哮,狰狞可畏。未能制御的野牛终日奔走在溪山之间,越走越远,不知回家;禅人不知调御心性,也会有违“明心见性”的宗旨,远离真心的家园,无悟道之可能。色、受、想、行、识这样的五阴恶念就象乌云一般到处弥漫,遮住了光明本性,以至迷失了归途。只可惜,那难得的善根所生长的佳苗,被狂奔的野牛践踏殆尽。 初调第二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

注解 牧牛之道,须‘允执厥中’,无过不及,恰到好处。急不得,急则成执,忘不得,忘则走失。总之必须坚持秒秒盯牢,步步中道,牛方易于调伏。否则一存姑息,牛乃难制矣。【赏析】牛喻心性,牧童则喻心的主人。好比是勇敢的山童,猛然间用芒绳穿贯牛鼻;放荡不羁的心性终于被主人强行管束,受到调制。然而,心猿意马,甚难控制,所以还会“一回奔竞”,为此牧童仍须痛加鞭策。人的心性由于长时间被无明烦恼薰习污染,一下子很难荡涤干净,就象牛儿不甘芒绳穿鼻,奔走驰竞,不遵约束。因此,主人丝毫不能懈怠,尚需时加惕磨,尽力护持,务使其循善去恶,改过自新,方能免其恣纵。 受制第三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李萌 一、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个方面的涵义。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战国时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进一步扫除了奴隶主势力的残余,确立了封建制度,适应了新兴地主加强专制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战国末期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崭新的思想风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商鞅变法中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朝正式建立 秦统一全国后,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集权的九卿制、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和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秦律》。中央集权化中采取的措施:主要体现在财政、司法监察、军事管理和思想文化等诸方面。这些措施既加强了皇帝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加强了对地方各级官吏和百姓的控制,这样就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正式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的城市生活 作业

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究北宋城市()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C.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 2.瓦舍在宋代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士大夫的提倡 B.农民的要求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达官贵人的要求 3.下面哪一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A.春节 B.端午节 C.寒食节 D.植树节 4.宋代市民的服饰呈现舒适化、非等级化的趋向,大众的衣料主要是() A.纺织品 B.麻布 C.棉布 D.兽皮 5.《清明上河图》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史学家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其() A.绘画题材广泛 B.反映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D.迎合了人民对风俗画的爱好 6.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 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会子②蕃坊③瓦舍④岁币⑤互市 A. 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二、连线题 请将下列诗句与其相关的节日用线连起来。 ①家家腊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 A.重阳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元旦(后来叫春节)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腊八节 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D.清明节 三、填表题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都长安市坊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材料二南宁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假如你是一名古代居民,你会选择长安还是临安居住,请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市”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城市发生变化的原因。 五、问答题 说说宋代延续至今的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和传统节日。 参考答案 一、1.C 2.C 3.D 4.B 5.B 6.D 二、①—C ②—A ③一D ④—B 三、 四、(1)选择临安。临安的商业活动发达,城市生活丰富多彩,约束较少。(2)材料一中市的设置很严格,市和坊是分开的;材料二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说明宋朝时商业繁荣,市场和交易的规模扩大。(3)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五、娱乐活动有:说唱、舞蹈、杂技、戏剧等。体育活动有:武术、相扑、球类和水上运动。传统节日有:元旦、元宵节、中秋节等。

禅诗《牧牛图颂》赏析

禅诗《牧牛图颂》赏析 禅诗《牧牛图颂》赏析__何劲松/文 接触过佛教的人都知道,唐代的大禅师们——诸如马祖道一、百丈怀海——很喜欢用“牧牛”比喻“治心”,即将牧童比作人,将“牛”比作“心”,或是将牧童比作“心”,而将牛比作“性”,以十牛比作修心的十个阶段。《景德传灯录》记马祖问石巩:汝在此何务?答曰:牧牛!同书记长庆懒安称自己在沩山三十多年不学沩山禅,但牧一头水牯牛。这些牧牛公案后来逐渐形成图卷,并由许多禅师依据图卷作成偈颂,从而成为图文并茂的禅门心法著作。著名禅师普明所作的“牧牛图颂”是禅诗中的佼佼者。因其诗“言近而旨远”、其图“象显而意深”,故为广大参禅者所珍爱,唱和者代不乏人,远至日本亦有酬唱之作,其数量之多,达洋洋二百余首,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普明禅师生卒年不详,但从万松行秀(1166- 1246)《请益录》中“太白山普明禅师颂牧牛图十章”的记述来看,当是宋代僧人。普明的牧牛图颂所绘之牛由黑变白,分成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十个阶段,其着眼点在于调心证道,以人牛不见、心法双亡为最高境界,修行方法上主循序渐进、历阶而升,带有神秀一系“渐修”的特色。在唐宋诗林艺圃中,禅家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禅诗虽不足

以夺李、杜、苏、黄等人之席,但同样也是诗中的别调。据不完全统计,唐宋时期的禅诗大致在三万首以上。禅与诗的关系,元好问的《学诗七绝》说得好:“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这说明禅与诗是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以比兴诗寓禅之无上道,正是借重其“不触”、“不黏”、“不落言诠”、“不涉理路”的艺术特征,这种特征和禅的不立文字而又不离文字的旨趣是一致的,因而能很好地显示禅境和证悟。其“不背”、“不触”的艺术手法既可以让人有所体认,又不会落于理知,这就叫说而无说,言满天下而无口过。 不过,禅诗的“不落言诠”的思维方式,对今天的普通读者而言,似乎会有一种不易揣摸、难以把握的感觉。故本人不揣浅陋,斗胆对普明禅师的颂诗略加解析,以期发其幽光,扬其清芬,使禅苑佳章不致汩没。若能使读者由此而对禅学思想有所感悟,那便是无上功德了。

丰子恺漫画中的人文关怀

丰子恺漫画中的人文关怀 丰子恺(1898年11月—1975年9月),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法号婴行,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和佛教学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1921年留学日本。生前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画院院长、西泠印社社长。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一生出版170余部画集、著作和译著。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人文关怀”这个词。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漫画的艺术世界,一同来欣赏其中的人文关怀吧! 一、赞美童心的真纯 热情讴歌儿童纯真无暇的心灵 《瞻瞻的车》(见下图一)、《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见下图二)就是诗、就是儿歌,《花生米不满足》就是散文。 1955年,丰子恺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子恺漫画选》自序中,谈到了儿童漫画的创造初衷:“由于‘热爱’和‘亲近’,我深深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心理,发现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 丰子恺认为:“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整地看到。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 在丰子恺的一生中,热情洋溢地赞扬儿童,赞扬他们纯洁无暇的心灵,赞扬他们心口一致的态度。他说:“我企慕他们的生活天真,羡慕他们的世界广大。觉得孩子们都有大丈夫气,大人比起他们来,个个都虚伪卑怯;又觉得人世间各种伟大的事业,不是那种虚伪卑怯的大人们所能致,都是具有孩子们的大丈夫气的人所建设的。”在丰子恺那里,“儿童”意味着天真、真率,“大人化”意味着虚伪、冷酷、功利。丰子恺就是以儿童的漫画,揭露中国传统的“虚伪”和“欺骗”的国民性。他认为,童心是最纯洁最善良的。孩子们举止自由自在、说话无拘无束,他们像阳光下的花朵,相互敞开心扉。 一个像童心世界那样纯洁善良的社会,成为了丰子恺的社会理想境界。他说:“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 有一天,丰子恺的孩子阿宝看到凳子光秃秃的四条腿杵在地上,于是就把自己的一双鞋和妹妹的一双新鞋给凳子穿上。正得意时,妈妈一边跑过来一边喊道:“软软的新鞋给你弄脏了!呀!你怎么没穿鞋子站在地上?龌龊了袜子!”这时,丰子恺忙给妈妈使了个眼色,叫她别过去。丰子恺拿起画笔,迅速记录下了这一可爱的瞬间。这就是丰子恺的代表作之一《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 这类漫画还有《爸爸不在的时候》、《尝试》、《阿宝赤膊》、《拉黄包车》、《取苹果》、《锣鼓响》、《软软新娘子,瞻瞻新官人,宝姊姊做媒人》和《买票》。 从儿童的视角关注儿童教育 丰子恺在立达学园时就提倡对儿童“爱的教育”,他反对刻板的严酷的教育方式,更反对一刀切的模式化教育。漫画《我们设身处地想象孩子们的生活》、《教育(二)》、《剪冬青联想》、《某种老师》和《不平发泄处》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 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 古诗传颂现代百姓 1925年,丰子恺与匡互生、朱光潜等在上海创办了立达学园。这期间,他加入了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高举“五四”文学革命旗帜,提倡为人生而艺术,主张反映人生、关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练习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外贸(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2)范围: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3)管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 2.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中国中央集权演变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中央集权演变表格 篇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 一、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包括皇帝制、官像政治和中央集权等方面,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权不可转让,皇位实行世袭,君尊臣卑等。皇权愈来愈尊,臣民愈来愈卑,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二、演变历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 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新兴地主是在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技术发展前提下形成的)、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为

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②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并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它既包括皇帝对中央百官的 控制,又包括对地方及各级官吏及百姓的控制,从而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 了一起,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对战国前的分封制来说是一大进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太尉是管军事的,这样设置有利于分 散相权加强皇帝的权力,在地方设置了郡县制) ③西汉巩固: 西汉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解决王国问题,景帝在削藩的基础上,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武帝时,又颁布了推恩令及其他举措,解除了王国的威胁。武帝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课后习题

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课后习题 重点提示:宋代是一个商品经济极度发展的时期,因而传统的风俗习惯和商品经济发展之后的新的社会生活风俗兼而有之,从而具有巨大的综合性、代表性。宋代社会生活变化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文明,比如从穿着中我们可以从行业装等样式的繁多看出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茅屋到瓦屋,从烧柴到烧炭,可以看出社会生活的进步,从东京、临安可以看出当时的商品经济已渗入城市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等。总之,从社会生活变化中,可以看不出当时社会文明的发展:一是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商品化特色突出。 一、选择题: 1、宋代时候,在城市的设置中(C) A、坊、市严格隔绝 B、严格实行宵禁 C、坊、市相互交错 D、有朝无夜市 2、诸城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故乡。他的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体现出来的绘画风格是(C) A、山水画 B、人文画 C、风俗画 D、花鸟画 3、宋代“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这句话告诉了我们(A) A、饮茶在宋代十分普遍 B、茶馆盛行,布置高雅 C、宋代手工业十分兴旺 D、人们生活需要米和盐 4、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舍”。由此推断,这一朝代是(D)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5、北宋东京城里的“瓦舍”是一处(C) A、小商贩摆滩的地方 B、专供演员演出的圈子 C、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D、穷苦艺人卖艺的场所 6、一位读书人十年寒窗终于考中了进士,邀请同窗一起去逛瓦舍、看杂技、听说书、上茶馆,玩得非常开心。这位读书人是(D) A、西汉人 B、隋朝人 C、唐朝人 D、宋朝人 7、右图“北宋白兔铁针商标”反映了北宋时期(B) A、农业的进步 B、商业的活跃 C、体育的盛行 D、宗教的频繁 8、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宋代,下列情景你不可能看到的是(D) A、士大夫在酒楼上吃东坡肉 B、商人出门坐轿子 C、市民到娱乐场所瓦舍听评书 D、老百姓普遍穿丝绸做的衣服 9、宋代市民生活丰富的主要原因是(C) A、士大夫和达官贵人的大力提倡 B、国家政府的提倡 C、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D、农民生活的需要 10、《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索北宋城市(C)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C、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 11、北宋统治者衣饰由开国初期的简约朴素,转变为后来的精美华丽。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B) A、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B、奢侈之风有盛行 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D、大众审美观的变化 12、李明同学参观完河南郑州市举办的宋朝风俗展后,发现了一处错误,应该是(C)

四部录01

四部录 十牛图与信心铭、证道歌、坐禅仪合印,称四部录。 十牛图 禅宗图诗艺术《十牛图颂的意义》 作者:惟觉长老 十牛图颂(一)——十牛图颂的意 ‘牛’,是譬喻这念心,凡夫的这念心, 犹如一头牛般,有牛脾气,很难调伏。 ‘十牛’,是一种譬喻;‘图’,就是图说;‘颂’,就是用偈颂的方式,说明十牛图的含义及其中的道理。 ‘牛’,是譬喻这念心,凡夫的这念心,犹如一头牛般,有牛脾气,很难调伏。想调伏心中这头牛,必须要有相当的耐力及智慧。 降伏是有层次的,从开始的‘寻牛’,到‘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归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还源’,到最后的‘入廛垂手’,共有十个过程、十种境界。也就是说,在修行的过程中,从开始寻找道在哪里,到见道、修道、养道,最后证得究竟的菩提道,要经历十种心的境界,每个境界就用不同的‘图’及‘偈颂’来表示。所以‘十牛图颂’,就是说明修行的十种心路历程。 十牛图颂(二)——寻牛1

茫茫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廓庵禅师 一开始修行,发愿‘上求佛道’,首先要知道‘佛’及‘道’究竟在哪里,即是要‘寻牛’。以禅宗而言,南参北学,参访善知识,为的就是要找到这头牛,以明悟心性。此偈颂的内涵,就是在说明禅宗‘寻牛’的心境。 禅宗‘寻牛’的法门是什么?参‘谁在念佛’、‘谁在喝茶’,找到是‘谁’在念佛、是‘谁’在喝茶,就找到这头牛了。但是刚开始修行,并不知道是‘谁’在念佛、是‘谁’在喝茶,不知道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因为不明白,所以有疑问:念佛的是谁?喝茶的是谁?随着这个‘疑’,绵绵密密地参究──念佛、喝茶的这念心到底在哪里──这就是禅宗的‘参话头’。 十牛图颂(三)——寻牛2 茫茫拨草去追寻 这念心可开展为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入、十八界;人从早到晚,起了无数的心念,这么多的心念,如茫茫大海一般,究竟哪一个心才是自己的心?所以就必须‘拨草去追寻’。 ‘草’,就是妄想、烦恼、无明。因为修行还不知心在哪里、佛在哪里、道在哪里,因此,要努力参究、追寻,这就是‘拨草’。‘拨草去追寻’,就是要在妄想、烦恼、无明当中,在地水火风四大当中,去追逐寻找这念心,不断追根究底的问:究竟是谁在念佛?究竟是谁在喝茶? 所以,‘茫茫拨草去追寻’,就是要起疑情──是谁?究竟这念心在哪里?不管行住坐卧,始终绵绵密密地在话头处参究、起疑情。 十牛图颂(四)——寻牛3 水阔山遥路更深 经过不断地参究,回光返照,终于找到了话头。可是仔细一看,发现‘水阔山遥路更深’。 ‘山遥’,指灵山路遥,心水无有边际;‘路更深’,是发现这条心路愈来愈深远。为什么?因为这念心超越时间、空间,无边无际,找不到它的深度、广度,这一条路愈走是愈深远,没有一个着落点。《解深密经》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无始劫来,八识田中蕴藏的种子无量无边,所以愈参话头,愈觉得这念心的深广。因此,未悟者,时时刻刻都在这个地方追寻。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新)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考纲要求明确方向】 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4.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5.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自主预习知识准备】——对照课本及考试说明解读进行填空 考点一西周时期的政治 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建立时间_____________灭亡时间_______________ 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 A、分封的内容与对象:周王将一定的和人民,分别授予 B、诸侯的义务与权利: a.义务: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的命令,诸侯有为天子、、 以及义务 b.权利:诸侯可以在封疆内进行。 C.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服从周王命令,但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一定的独立性。 (3)作用 加强了的统治,巩固了政权。开发了,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了对周王室般的政治格局。 (4)瓦解 A原因: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 B表现:在实力增强之后,各诸侯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争霸局面。王室土地被吞并,逐步失去分封大权。 宗法制 (1)与分封制关系:西周王族的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 (2)含义及目的:用规定宗族内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稳定。 (3)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制 (4)内容:嫡长子大宗、小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作用:形成了森严的,保证了贵族在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的稳定与团结。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 【经典例题】 1.(2009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柳宗元的文章《封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