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动物慢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动物慢记

动物漫记

------动物的拟人化描写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想知道它们都是谁吗?(出示图片)

可爱吗?看来同学们都挺喜欢动物呀!那么用文字怎样才能将它们生动形象的介绍给别人呢?(抽生回答)对,将动物拟人化,使之具有人的行为,语言,情感和思想,这样就能把动物写活,有情感。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群文故事,去感受对动物拟人化描写的神妙之处,体味动物的内心情感,思考动物与人的相似之处和相处之道.

二、下面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67页的《一只名叫“张来福”的猫》

1、快速浏览文章

2、给文章段落标上序号

3、小组交流

4、抓关键词语填表格

小结:这只名叫张来福的猫虽然被定格在了纸上,但我还是能感觉到它胆小时的发抖,撒娇时的有恃无恐,以及它对人的依赖。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则广告:你的一条小狗,或许只是你生活中的十分之一,但你却是它生命中的全部。

三、阅读其他三篇文章

快速默读《我是猫》、《爱闯祸的“牛倌”》、《熬鹰》

小组内选择一篇仔细阅读,按照表格内容相互交流并填写表格。

四、分享

1.《我是猫》

学生全班交流:

(动作,心理)拟人化,(聪明可怜)的猫,感悟:尊重,同情师小结: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用拟人化手法刻画了一只聪明又可怜的小猫,让我们感受到了弱者生活的不易,我们应给予应有的尊重和同情。

2.《爱闯祸的牛倌》

学生全班交流:

(动作)拟人化,(好心办坏事)的狗,感悟:理解

师小结:这只牧羊犬宾戈对工作的过度热忱让主人苦笑不得,虽然它总是好心办坏事,但它对主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忠诚却让人感动。

3.《熬鹰》

学生全班交流:

(动作,神态)拟人化,(骄傲)的鹰感悟:尊重

师小结:这只鹰对尊严的拼死捍卫,让我不禁想起了海明威的一句话“一个人永远不会被打败”,是啊!没有一个生命可以真正征服另一个生命。同学们,敬畏生命吧。

五.小结

今天,我们读的这四篇描写动物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拟人化描写。(出示课件)拟人化描写手法赋予了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六.动笔写一写,写完后全班交流。

七.推荐书目

《野生爱尔莎》最可怕的不是动物,而是人。

《再见了,可鲁》一只不会开口说话的导盲犬可鲁,却用一生向你诉说了忠诚,仁爱,信赖和永恒,看看可鲁吧,帮你找回心中久违了的感动。

板书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潼关》精品教案_15

■人教2011课标版(部审)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第四首,P141页 《潼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诗属于部审人教2011课标版教材第二组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最后一首,其前三首是刘禹锡的《秋词》(其一)、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所选的几首诗,都表达诗人的独特个性情感,以昂扬的格调,千百年来给后人以启思,这也是我们在学习《潼关》应让学生体会感受的重要内容。 同时,本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们学习了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这四首诗属于课内精读篇目,已有的学习经验已为此诗的学习提供了思路。另此册中第一组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诗李白的《峨嵋山月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这几首诗的学习,进一步夯实了学习诗歌的方式。教材的这两组诗歌学习,为学习本组诗,特别是本组也是本册的最后一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同时,学习这首诗,也应有总结性质,为本册诗歌学习的再熟悉、集大成,所以,此首诗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承载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学年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除了朗读与小学学习策略的一致性以外,到初中阶段,要更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就需要从字词着手进入诗歌中,这种学情决定了教学目的、重点的变化。同时,这一学段学生心理认真和成长特点,让他们表现出对诗歌审美追求;而像《潼关》这道诗,作者写此诗时14岁,与我们正学习的学生年龄差不多,谭嗣同的那种勇往直前、襟怀天下的品质,也正是正成长着的学生所亟需的。所以,这首诗,除了学习方式、方法上的作用外,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也很大。 【教学目标】 1、以课文所给的注释和赏析为抓手,辅助潼关相关资料和地形图,理清诗意。 2、参考诗歌朗读方法,结合已有的朗读经验,比照音频朗读,读准诗歌。 3、从“终古”“簇”“秋风”“吹散”“马蹄声”、“流”“尤嫌束”“入”“不解平”九个词语着手,赏好诗句。 4、比照张养浩的《山岥羊·潼关怀古》,悟懂诗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潼关与黄河、秦岭的位置关系图,搞清诗意。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对作者背景身世的了解与同体裁诗歌的比照,读出这首诗 所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品读关键字,从而加深对诗意、诗情的理解,培养审美情趣。【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这首诗,看看写首诗的人到底想表达什么思想?(PPT) 偶感 油菜花开小麦青,山径斜阳过路人。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动物慢记

动物漫记 ------动物的拟人化描写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想知道它们都是谁吗?(出示图片) 可爱吗?看来同学们都挺喜欢动物呀!那么用文字怎样才能将它们生动形象的介绍给别人呢?(抽生回答)对,将动物拟人化,使之具有人的行为,语言,情感和思想,这样就能把动物写活,有情感。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群文故事,去感受对动物拟人化描写的神妙之处,体味动物的内心情感,思考动物与人的相似之处和相处之道. 二、下面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67页的《一只名叫“张来福”的猫》 1、快速浏览文章 2、给文章段落标上序号 3、小组交流 4、抓关键词语填表格

小结:这只名叫张来福的猫虽然被定格在了纸上,但我还是能感觉到它胆小时的发抖,撒娇时的有恃无恐,以及它对人的依赖。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则广告:你的一条小狗,或许只是你生活中的十分之一,但你却是它生命中的全部。 三、阅读其他三篇文章 快速默读《我是猫》、《爱闯祸的“牛倌”》、《熬鹰》 小组内选择一篇仔细阅读,按照表格内容相互交流并填写表格。 四、分享 1.《我是猫》 学生全班交流: (动作,心理)拟人化,(聪明可怜)的猫,感悟:尊重,同情师小结: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用拟人化手法刻画了一只聪明又可怜的小猫,让我们感受到了弱者生活的不易,我们应给予应有的尊重和同情。

2.《爱闯祸的牛倌》 学生全班交流: (动作)拟人化,(好心办坏事)的狗,感悟:理解 师小结:这只牧羊犬宾戈对工作的过度热忱让主人苦笑不得,虽然它总是好心办坏事,但它对主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忠诚却让人感动。 3.《熬鹰》 学生全班交流: (动作,神态)拟人化,(骄傲)的鹰感悟:尊重 师小结:这只鹰对尊严的拼死捍卫,让我不禁想起了海明威的一句话“一个人永远不会被打败”,是啊!没有一个生命可以真正征服另一个生命。同学们,敬畏生命吧。 五.小结 今天,我们读的这四篇描写动物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拟人化描写。(出示课件)拟人化描写手法赋予了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六.动笔写一写,写完后全班交流。 七.推荐书目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狼》第二课时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狼》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惧狼,两次投骨而不能止住狼的追踪,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屠户开始由被动转入主动,双方形成相持局面。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在文中,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交代得很清楚。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则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 《聊斋志异》一书的“志异”二字,即“记述奇异的故事”之意。文中写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作者是把这个故事当作奇事逸闻来写的,主要突出故事之“奇”,不一定有什么深意。当然,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启发:认为这个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诸如此类的理解均无不可,但也未必一定要这样理解。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助学资料

19 动物笑谈 一、字词积累 嗔(chēn)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dàn)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诞,荒唐、离奇。不经,不正常。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需索:索取,求取。 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神采奕(yì)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敛(liǎn):收起,收住。 原委: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禁锢(gù):束缚;强力限制。 二、作家作品 康拉德?柴卡里阿斯·劳伦兹(1903 -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鸟类学家、动物心理学家,比较行为研究的代表人物,生于维也纳。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是作者专门为一般读者和大众介绍动物行为的第一本通俗自然科学著作,脍炙人口,风靡全球已近半个世纪了,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动物行为经典。在这部动物行为经典著作里,劳伦兹以优美而生动的笔触,详尽地描述了苍鹭、黄鹂、狗、鹦鹉、戴帽猿、鳟鱼、水鸭、秃鹫、鹳鸟、鹰、燕雀、八哥、知更鸟、希腊龟、天鹅、鹌鹑、企鹅等上百种野生动物及家养动物的生活与行为习性,趣味盎然,简直就是动物上台演的一个个小品,作者不过是扮演了摄影师而已。他认为要确切描写动物的故事,“你必须和活生生的动物建立亲密关系……如果你对动物没有爱心,不能把动物视为人类的近亲,就别想与动物建立互信的关系,就别想在研究方面有什么重大收获。”正是凭着这种对自然生灵的敬意和同情,真正融入它们的种群,甚至不惜为他的野生动物朋友作出巨大的牺牲,所以才能完全无需借助所罗门王的魔戒,便能与动物心灵相通,倾听它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猫 片段教学教案

《猫》片段教学 教学目标 研读作者在第三只猫亡失后情感的不同,品味作者的愧疚、自责的情感。 上节课,我们读到,作者养过三只猫,结局却总是失踪或死亡。 第一只猫,白雪球似的,生性活泼,可是,它病死了,失去它,如同失去我们“相伴的小侣”,所以,“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第二只猫,浑身黄色,性情更有趣,更活泼,可是,它被人捉走,失踪了,失去它,如同失去了我们“亲爱的同伴”,所以,“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那么,第三只猫死去了,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呢?请在文中找到句子。 第三只猫死亡后,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 “我”为什么更难过得多呢?它是一只怎样的小猫呀?是不是这只小猫比前两只更加的漂亮、活泼、有趣,在我们家的地位更高,我们更加喜欢它呢? 第三只猫,是从门口拾来的,(可能是被人遗弃不要的)花白的毛色,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后来渐渐地肥胖,毛被烧脱了好几块,更加难看了。(长相不讨喜)性情不活泼,也不喜欢顽游,似乎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性情更不让人喜欢)所以,大家都不喜欢它,最喜欢猫的三妹对它也不加注意,有时逗它玩,却没有对于前两只猫那样感兴趣。它在我家若有若无。(没有地位) (师):它这么不讨人喜欢,为什么“我”还要“更难过得多”呢?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生):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师):妄下断语的意思是什么? (生):轻率地下结论。 (师):那么作者妄下了什么断语呢?小组交流,从文章中间找到相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的见解。 (生):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我 很愤怒,叫道:“一定 ..是猫!”(指导学生模拟“我”的心理和口吻,有感情地读..是猫,一定 出语气,然后全班朗读) (师):这个语气,简直勿容置疑。如果先前的两只小猫也爱痴望着鸟笼,家里也发生了小鸟被害事件,你觉得作者会说什么?为什么? (生):小猫又可爱,又机灵,它凝望鸟笼,是它的天性,所以一定 ..不是它吃的。(师):为什么同样的“痴望”,“我”的判断和态度却完全不一样呢? (生):虽然都痴望鸟笼,但是因为小猫可爱,所以小鸟一定不是它吃的;因为小猫不好看,所以小鸟一定是他吃的,那么,作者“妄下断语”是在以貌取猫,这是偏见,以及偏见导致的主观臆断。(板书,偏见,臆断) (师):文中还有像这样因为偏见而做出的毫无根据的结论的句子吗? (生):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 ....”了。 (师)猫只不过像往常一样若有若无,行迹飘忽,但是这时候我却给它扣上了“畏罪潜逃”的罪状,仿佛是猫真的吃了鸟,害怕罪状败露,所以悄悄逃走似的。 (生):我想,它一定 ...鸟的腿了。 ..是在吃着这可怜的 (师)猫只不过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一是不确定是否在吃,一是不确定在吃什么,而我却如此肯定它一定在吃鸟腿,而且是可怜的鸟的腿,可见,“我”的情感天平完全失去了平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圈点勾画与批注

圈点勾画与旁批 圈点勾画与旁批是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自古以来一直为读书人所推崇。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四大古典小说在历史上就有多个批注版本。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可见,圈点勾画与旁批对读书来讲,确实是一种好方法。 首先,谈谈圈点勾画。 所谓圈点勾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用一些比较固定的简单符号标出字、词、句、段。目前,圈点勾画的符号并不像标点符号那样固定统一,但几种常见的符号被大家所通用。 根据符号的特点,可以分为: 1.圈号:用圆圈将字词句甚至语段全部圈起来; 2.点号:指在字下加黑点小圆圈或小三角符号; 3.勾号:用对勾勾出所要突出的内容或增加内容; 4.线号:主要指画横线或波浪线 5.其它符号:如用“∥”标明朗诵节奏、停顿或段落层次;用“?”表示疑问;用“*”标明重点注意等等。 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设计符号,符号应简单易记好用,不宜过多、过繁,否则适得其反,给阅读制造麻烦。

例如: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 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 ..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 其次,谈谈旁批。 旁批是指我们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特点(如修辞生动、动词准确、哲理深刻、幽默风趣等)、评点人物、文章层次、思想情感、写作手法、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在思考、分析、归纳的基础上,用简洁的文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或者自主设问。 例如: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范文5篇《我与小动物的故事》

我和小动物的故事5篇 1、我和小动物的故事——小黑狗 之前我家有一只小狗,它的名字叫小黑。后来小黑被爸爸的一个同事领走了。 小黑刚到我家的时候,它连头都不敢抬起来,总是躲着我。 那天早晨,我发现小黑不见了,我问爸爸,爸爸告诉我说,“小黑长大了,咱们家太小放不下小黑了,所以我把小黑送人了”。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一酸,哭了。我说“爸爸,我刚给小黑想好一个帅气的名字,你怎么就把它送人了?” 很长一段时间,每次我放学一回家,放下书包就往阳台跑,跑到一半才想起来,小黑已经被爸爸送人了,我再也听不到小黑的叫声了,再也不能抱小黑了。 后来我又去看过小黑。我看见小黑又长高了,我的心里又是难过又是高兴。难过的是它好像已不认得我了,我再也不能抱它了。高兴的是它又长大了。 小黑送走后,我只看过它两次,现在已经好久没去了。每次想起小黑,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马上要放假了,假期里我一定要再去看看我的小黑。 2、我和小动物的故事——奶奶家的大花猫 奶奶家有只大花猫,它已经八岁了,相当于人到了五十岁的年龄,显然已经算[老爷爷"了,但手脚还是很灵活,上房、上树都不成问题。这只猫长的非常胖,大概是奶奶总喂它好吃的吧!它的身子大部分是黄褐色,之间布满了灰色和黑色的条纹,一对棕色的耳朵警惕的竖立着,两

只眼睛像灯泡一样亮,时圆,时细。大花猫非常懒,我习惯叫它“懒虫",每天它吃完了就睡,睡完了又吃,到了晚上它也不去捉老鼠。有一天中午,我实在看不惯它那懒洋洋的样子,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拿着柳枝,冲进屋子训了它一顿,它好象听懂了,灰溜溜的出去了,我跟着它到了外面,满以为它已经痛改前非去“辛勤工作"了,谁知,它溜到草垛,晒着暖暖的太阳又呼呼大睡起来,,,,,,“懒虫"也非常调皮. 一天我写作文的时候,要抄用一下门口的对联,就出去看了看,回来后,看见“懒虫"坐在我的位置上正在专心致志的啃我的笔,我火冒三丈,使劲把它往下推,“嘿!"它就是不下去!我给你来点厉害的,我把我大伯叫了过来,大伯一下子把懒虫赶到了地下,这一下子”懒虫"好象摔的不轻,它坐在地上半天才“明白过来",我心理暗自高兴:“哼!小样儿,跟我玩,你还嫩点!"正当我洋洋得意的时候,忽然懒虫一个鲤鱼打挺“嗖"的一下钻入的柜下,还没有等我反映过来,柜下传来吱吱的惨叫,仔细一看,大花猫的嘴里多了一只肥大的老鼠,,,,,,这时懒虫翻着眼睛看了我一眼,迈着平稳的步伐四平八稳的走了出去,示威似的。 三年级时期,我来到砚山,一位擅长饲养动物的大舅,信心满满的送我一只不知名的动物,本以为我会和它永远在一起,可它在半年后跑了,我总是想念它。算来算去已经有两年了。 人有个名字,我也‘赏赐’它一个名字——小洋耗。她的样子可爱极了,黑白棕被分成一块一块的,嵌在皮肤上面。耳朵——一个尖尖的三角形,被嫩嫩的粉红色装点着。眼睛小巧玲珑,总会显出乞求的眼光,令人起爱慕之心。最有特点的是它的门牙,又白又长,与老鼠的牙齿差不多,只不过不会磨牙,而是啃食,当啃食时,它会用头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动物漫记

动物漫记 —动物的拟人化描写 【教学内容】 《一只名叫“张来福”的猫》、《我是猫》、《爱闯祸的“牛倌”》、《熬鹰》 【教学目标】 1.学会快速浏览文章,具体了解拟人化描写方法。 2.在阅读中学会欣赏文章,通过拟人化的描写方法,感受作者笔下的动物,受到不同情感的感染与熏陶, 【教学重难点】 学会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感受不同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在第五单元学过了一篇有关动物的文章,《蚊子和狮子》还记得吗?生:记得 师:老师将给你们出示一个思考题,相信你们马上就能回答出来。(出示思考题:在课文《蚊子和狮子》中,蚊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聪明、骄傲自大)那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印象呢?是从文中哪些句子中体现出的? 生:1.蚊子吹着喇叭,猛冲上前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2.蚊子战胜了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在空中飞来飞去。 3.蚊子将被吃掉的时候,悲叹道:“我已战胜了最强大的动物,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所消灭。”(聪明、骄傲自大) 师:确实,文中的这些文字将蚊子的聪明和骄傲自大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是因为文中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那我们来看看文中哪些字词把动物当做人来写呢?生:吹着喇叭猛冲上前战胜唱着凯歌悲叹道 师:非常好!把动物当做人来写,赋予蚊子人的动作和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蚊子的聪明和骄傲自大。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动物的拟人化描写方法。(出示定义:指把动物比作人,使之具有人的行为、语言、情感和思想。用人的描写方法描写动物,即动物的拟人化描写。)我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对描写方法的学习,会让大家的作文添彩不少!生读 二、阅读文章,初识拟人化描写 (一)研析《一只名叫“张来福”的猫》 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中是通过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这只“张来福”的猫?文中哪些地方展现了动物的拟人化描写? 要求:1.自主学习,在文中勾画批注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例:它是个爱打架的小公猫,善于拳击,出拳迅速,家里来一个客人它就打一个,英勇无比,绝不认输,人见人“怕”,每个客人都和张来福打架,高兴个合不拢嘴。 它要我抱它,因为它受不了我刚才抱过“林妹妹”。但是它在我怀中又大骂起来,原因是我衣服上沾满了“林妹妹”的气味。 我抱它来吃鱼,蹲在旁边看它吃,张来福不吃,却来闻我的鞋子和手,它突然抱住我的手,舔个不停。还用头顶我的鞋,它如泣如诉地哀叫着,跳着,它认出了我。我抱着它,它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鸟 (7)

《鸟》的教学设计(梁实秋) 三河市第九中学甄建霞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随文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文意。 2、学习使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懂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3、体会文章主旨及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学习使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懂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学情分析:鸟,学生见的多了,因此对鸟有一种亲切感。但他们并不是真正了解鸟儿。对景、物的观察、描述,描写缺乏条理性和语言的丰富性。借此文教学,旨在教会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抓住特征去多角度描写。能运用多种修辞丰满描写对象。 教学流程: 一、【观鸟】导入:展示几张美丽自由的鸟儿的图片和古诗词中对鸟的描述。激发兴趣,引发学生对鸟的喜爱之情。 二、【读“鸟”】探究 1、通读课文,随文解决生字词。 要求:①划出生字词,结合课文注释学习掌握。(课前预留) ②了解的作家作品。(课前预留)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北京。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③画出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 该句在文中有何作用?(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析)

答:内容上——“爱”字,表明了作者对鸟的态度和情感,也构成了整篇文章的基本线索;结构上——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2、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与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了不同方面的四类。①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作者描写鸟的不同方面的句子并旁批。 ②试联系全文概括。 答: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令人憎恶的鸟 令人喜悦的鸟令人悲苦的鸟 3、【品“鸟”】 作者喜欢鸟儿的哪些方面?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三、四段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来谈) (小组交流讨论后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答:作者喜欢鸟儿的______,你看(听)____________ 。该句好在 ________。 4、【悟“鸟”】 跳读课文,思考: 作者写这一篇文章想要表达的仅仅是爱鸟么?(试归纳中心,了解写作手法) 补充作者简介,创作背景: 他在新月人圈里与徐志摩等人不甚相谐,主张“文学无阶级”不主张把文学当做政治工具,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 答:文章通过对鸟的描述和感受,寄托了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贫困、没有强权、没有欺压的社会,从而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本文主旨 写作手法上叫做——托物言志。 三、回顾与归纳:简单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的收获有哪些?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17、《猫》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17、《猫》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猫》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猫》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三只猫不同的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其中包含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是一篇读写结合的好范本。文中作者用优美的词语、深刻的语句,对动物进行精当、传神的描写;作者还善于将个人的情感融注到对动物的描写之中,使动物身上闪烁着人性化的光芒。这些都值得学生学习并模仿。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有着喜爱动物的天性,特别是我们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哪家没养得有动物:圈里的猪、笼里的鸡、田里的鸭,捉鼠的猫、看家的狗、耕田的牛。。。。。。可以说他们每天都有机会跟动物打交道。可要学生写这些动物,他们却不知从何处下手。但七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烈、模仿能力强、感情丰富,只要有了方法的指导,他们定能给老师意想不到的惊喜。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习文章生动的细节描写。

师:作者写了三只猫,重点写的哪一只猫,为什么要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生:第三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对比。作用: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三、体会感情 师:同学们,作者对这三只猫的感情一样吗?请你用“我从文中第。。段的。。。。。句子看出作者对第。。只猫的。。。。感情”的句式来回答。生:我从文章第1段“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这些句子看出作者对第一只猫的欣幸和快乐。 生:我从文章第1段“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这些句子看出作者对第一只猫的的“忧郁”和“酸辛”。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郑振铎《猫》的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附预习单) 一、教材分析 《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人与动物”主题选编四篇文章。本单元要求是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郑振铎的《猫》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小说。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以人道主义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反省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比较探究文章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比较揣摩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如果顺着作者写作的手法进行教学会产生一举两得的效果。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我认为这篇文章最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理解文中“我”面对猫的亡失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其二是文本主旨即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为“比较”、“探究”两个互相联系的过程,利用假设的情景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说——《猫》。文中一共出现几只猫? 【设计意图】《猫》是《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当我们读过《猫》后,在潜意识里会把它当作记叙文或者散文。这篇文章很多学生会把这篇文章看成散文,所以有必要交代一下文章的文体。 (二)整体感知 给文中三只猫取名字,并完成下列表格。(预习任务)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2016)第三单元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积累重点词语,培养良好的默读习惯。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3、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生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作家作品;积累重点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3、分析“百草园”的内容,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首歌,节凑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下河捉泥鳅,上树抓知了,

采摘邻居家的花儿,偷尝隔壁家的枇杷,或是在树林间捉迷藏,在春天里放风筝……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去看看他小时候都玩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简介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作家作品,老师可适当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积累重点词语。 确凿záo 菜畦qí攒cuán 油蛉 líng 桑椹shèn 斑蝥máo 珊瑚shān蟋蟀shuài 敛liǎn脑髓suǐ陌mò 人迹罕至hǎn 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 书塾shÚ宿儒rú 蝉蜕tuì厥士jué 窦dòu 盔甲kuī人声鼎沸dǐng 倜傥tìtǎng绣像xiù 拗ǎo锡箔xī bó 金叵罗pǒ 2、学生自读,了解文意 3、学生结合标题和文章内容,探究写作思路 明确:从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课文以空间的转换为序,大致包括“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的内容并让学生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起止段和过渡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点生读1—8自然段 2、小组合作探究: ①哪句话总领了这部分的内容? 明确: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②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 明确:优美的景物——乐景 我的乐园美女蛇故事——乐闻 雪地里捕鸟——乐事 ③百草园中景物繁多,作者是怎样匠心独运,把景物描写清楚传神的? A.句式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理解此句式的妙处,并造句。 B.景物的种类:既有植物,又有动物。 C.从观察角度看: 视觉:碧绿紫红 听觉:鸣蝉长吟,油蛉低唱 触觉:用手指按住斑蝥的脊梁 味觉:覆盆子又酸又甜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托物言志散文

结合本文写法,拓展学生阅读 托物言志类散文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特点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特点是通过描写某自然物来表达对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以及具有这样精神、品格的人的赞颂,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通常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需要在阅读时加以细心体会。 一、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类型及其特点 托物言志类散文从内容上可分为托物喻人、托物抒情、托物寓理三种形式。 托物喻人,即借描写某种自然物来象征某种人,从而表达对这一类人的赞美。 其实,大凡一切咏物的作品都是有所寄托的。像这种通过描绘事物的特征而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风貌的手法称之为托物喻人法。 托物喻人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1.物人融合式。把所喻的人物品质特征融入到描绘的物象中,全部依托物象的形式,形神兼备地勾勒出“人”的风貌。 2.由物及人式。首先描绘物象,然后导入咏叹所喻之人。 3.物人交织式。在叙事描写中,把物与人放在同一背景中展现,既描绘物的特征,也刻画人的形象,达到相映生辉的艺术效果。 托物抒情,是借描写某种自然物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往往是表达对从所托之物身上看到的某种精神的赞美。 托物抒情是一种通过描写客观物象,委婉曲折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它是象征的一种表现形式,运用托物抒情法,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寄托到具体可感的形象中,读者可以从有形的物象中感受到无形的感情。 托物抒情法可分为咏物抒情和缘物抒情两种。 1.咏物抒情。描绘物象、咏唱事物,其目的是借用其象征意义,含蓄地抒发情感。 2.缘物抒情。感情常常是和一定的事物相联系的。特殊的经历、特殊的事物,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一旦重睹旧物,当年的情景又会栩栩如生地重现在眼前,感情的潮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警示语: 课前展示: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两相比照的结构。 2、体会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3、初步感悟鲁迅先生愿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 【重点知识及能力讲解】 描述百草园生活的部分,叙事写景,井然有序,表现景物特点描写动作用词准确生动,这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菜畦.()攒.()成秕.()谷蝉蜕.() 倜傥 ..()拗.()过去锡bó()桑shèn()斑máo()脑suǐ() 2、文学常识填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集《______》。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_____(籍贯),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家,________家和______家。 二、整体感知: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默读第一部分,思考: 1. 本文回忆了童年时代哪两个地方的生活片段?中间哪一段起到过度作用? 2、第一自然段那个词语是这一部分的中心词语?怎么理解“似乎”和“确凿”两个词语连 在一起用? 3. 作者写百草园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应的词语。

4. 在写百草园的景色中,哪一段写得最精彩?你能给同学们分析一下吗? 5. 美女蛇的故事发生在百草园吗?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 6. 在写冬天的百草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捕鸟的一段背下来,记住捕鸟的一系 列动词。 四、目标回应: 五、随堂演练: (一)选择题 1.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和。其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有 、、等。 2. 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圈点批注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南乐县第二初级中学李世轩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骆驼祥子》的故事内容。 2、学会由表及里的阅读顺序,学会运用圈点与批注的读书方法,凝聚阅读注意力。 3、通过以一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养成良好的读书方法,让圈点批注成为自己的读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运用圈点批注阅读书中相关的故事细节,感知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通过圈点与批注细读文本的习惯,学会运用圈点与批注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那么,我们如何使自己营养充沛,生活充满阳光,拥有一双能够自由翱翔的翅膀呢?

预设学生回答:读书。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上有所帮助。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路遥在他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里》写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时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 不过,细细想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是一个世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斗争。” 今天,我们就认识一位平凡的世界里为了生活而打拼的平凡人——骆驼祥子。 二、交流读书方法 大家想想一本厚厚的小说,该怎样去读? 预设: (1)、可以先浏览一下前言,导读,目录等,了解小说的大概内容。 (2)、看看作者是谁,可以先查一下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3)、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去读,其他内容快速浏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