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好书推介、说读书名言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交际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评价。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就主题进行交际并能悉心倾听对别人的交际过程进行恰当的`评价。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课型:口语交际评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板书繁体字“书”,有人认识它吗?

2、不认识这个字的同学向认识这个字的人请教

(1)指名当众请教,相机指导向别人请教问题要真诚有礼貌

(2)个人自主选择小老师进行口语交际

3、过渡:读了黑板上这本一字书,你既认识了繁体字“书”又学到了向别人请教问题的方法,这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开卷有益”,意思是只要读书就有好处。说到读书,我们班的同学们个个都有发言权。据我所知因为读书而废寝忘食的人大有人在,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喜欢读书吗?

4、根据发言板书课题:我读书我快乐

二、名言荟萃

1、导入:

快乐是我们对读书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感受,其实读书的好处很多很多,所以古今中外很多人总结出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

2、出示名言:

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少年不知勤学苦,白首方悔读书迟

3、展示个人搜集到的名言

4、出示说话要求

(1)声音要适度

(2)说话要流利

(3)意思要清楚

5、出示听话要求

认真听、及时评

6、发放评价星级表,教师引领评价

7、小组交流评价

三、好书推介会

1、过渡:看到同学们搜集到这么多的读书名言,可以想见读书的好处真的很多。所以我们倡导“讲读书进行到底”不过,书也有好坏之分,需要我们睁大慧眼,仔细搜索。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最喜欢的书带到课堂上来,我们来开个“好书推介会”。

2、出示推介语言的要求

(1)语言清楚

(2)语言连贯流畅

(3)对书的内容介绍完整

(4)让听者尽可能的感受到书的优秀

3、领取评价表,自由选择推介对象进行交际

四、读书故事

1、过渡:生命诚可贵,读书价更高,若为好书故,万事皆可抛。当你有了这等读书精神,书迷的称号也就当之无愧了。据我所知,我们班的书迷为数不少,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把这些故事写出来,就是一部好书。下面我们就以《读书故事》做书名一起来便一本自己的书

2、出示被录取文章的要求

(1)故事情节完整

(2)语言流畅

(3)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

(4)口头宣讲声音要响亮

(5)态度自然大方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 计 活动内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综合性研究《少年正是读书时》 活动内容分析: 本次综合性研究,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好读书——学名人手不释卷、读好书——伴经典含英咀华、读书好——养气韵意到笔随”三个活动。通过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故事、读书经验和读书名言;探讨当今社会有关读书的新观念、新方法,了解一些“网上读书”知识。 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读书的独特感悟、体验和见解,并与大家交流。 3.提高对读书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好读书,养成勤于读书的惯;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

活动重难点: 1.指导学生阅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读书的独特感悟。 2.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教具:电脑、U盘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和同学们做一个互动游戏:猜猜他是谁? 他,三国时魏国的真正创立者,一代奸雄,他以权谋、奸诈闻名,同时他也是卓有成 就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此外,其书法、音乐、围棋技艺亦接近国手的水平。(曹 操) 他是元末明初人,自幼伶俐好学。他的作品表达了人们对平等与XXX 会的神往。美国女作家翻译时将他的作品定名为“四海以内皆兄弟”。(XXX) 他是一代翻译巨匠。早年留学法国,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翻译了XXX的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反思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反思 《少年正是读书时》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本人利用名师工作室的平台给学生上了一节课,为了上好这节课,在课前我让学生大量的搜集了名人读书的故事和名人名言,还让学生认真的填写了书上的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表。在这节课后,本人对教师们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运用书法家颜真卿的《劝学》这一首诗歌,让同学们从这首诗歌的后两句明白我们少年时代正是读书的最佳时光来导入课题《少年正是读书时》,接着就让同学们分享搜集的名人读书故事,并谈出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然后又让学生谈名人读书名言,并从这些名言中汲取读书的经验。通过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的填写和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阅读情况来了解分析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来谈谈“课外阅读是否有必要”这一话题。最后我运用表格的方式来教会学生如何拟定我们的读书计划,并抽出最先完成的几个同学所写的读书计划来进行点评。 在这节课中,我分析了当前初中学生阅读的现状,并提出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量作出的规定,也提出了我们七年级学生必须要看的课外书目的要求,在课堂中还进行认真的指导学生填写读书计划,其中我认为成功的地方就是导入部分很自然,整堂课的教学层次清楚。 总的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第一、在这节课中,显得很紧张,放不开,教学有些赶。

第二、在讲解名人读书名言的时候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说我们的读书经验方法。这点是最值得深思的,在读书方法上对学生的指导不够深入。 第三、没有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显得比较少。 第四、在点评学生回答问题上显得很单一,缺少针对性和鼓励性语言。 第五、学生的思维需要老师去启发,去开启,在这上面做得还不够,需多加强。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磨炼,我相信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注意对学生的引导,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 第一篇: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 一、名人读书故事看名人怎么读书 古代匡衡,(凿壁借光)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 汉朝有个叫孙敬(头悬梁)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锥刺股)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东晋人车胤(囊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于是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白布袋里借着萤火虫的光来看书 晋代孙康(映雪)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是囊萤映雪的故事。名人读书故事⑴高尔基靠铜锅映月看书(国外)⑵鲁迅吃辣椒驱寒读书。(中国) 二、名人与读书主题活动 1.朗读“名人读书名言”。2.介绍“名人读书经验”。3.听名人读书趣闻轶事。4.主编一册“名人读书名言集”; 5.主办一期“名人读书的趣闻轶事”手抄报 6.主办一期“名人读书经验谈”的墙报。 三、1 写一句关于“书”的名言警句。 高尔基----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汉朝刘向----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

“少年正是读书时”的教案,供您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少年时期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时间,多读书。 2. 了解读书的重要性,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少年时期? 2. 少年时期为什么是读书的黄金时期? 3. 读书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 如何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5.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故事、实例等引入少年时期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期的话题。 2. 讲解:讲解少年时期是读书的黄金时期的原因,以及读书的重要性。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如阅读比赛、阅读分享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少年时期是读书的黄

金时期,应该珍惜时间,多读书。 四、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3. 在讨论环节,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一篇与“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相关的文章,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2. 收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并挑选自己喜欢的两句,阐述喜欢的原因。 3. 列出自己最喜欢的三本书,并简单说明为什么喜欢。 六、教学建议 1.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与“少年正是读书时”相关的案例和故事,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2. 在阅读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竞赛,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阅读兴趣。 3. 在讨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如阅读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影响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自己和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情况,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更好地去阅读。 2.召开专题讨论会,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 3.大胆交流,积极参与活动,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围绕活动主题写作,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做到思路清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曰:腹有诗书气自华;莎士比亚: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喜欢阅读书籍吗?你平常喜欢看些什么书?你每天大概读多长时间的书?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填写调查问卷 1.观察柱状图,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观察回答,老师明确: 发现1:未成年人国民阅读率指标远高于成年人。 发现2:未成年人国民阅读量高于成年人。

2.填写问卷,获得调查结果 (1)你平均每天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是多少?(单选) A.偶尔 B.不超过30分钟 C.30~60分钟 D.1~2小时 E.2小时以上 (2)你平均每天花在趣味性阅读上的时间是多少?(单选) A.不喜欢趣味性阅读 B.不超过30分钟 C.30~60分钟 D.1~2小时 E.2小时以上(3)你每年的阅读量是多少?(单选) A.1~2本 B.3~5本 C.6~8本 D.8本以上 (4)下列描述,哪些跟你的实际情况比较相符?(可多选) A.我只在老师要求时才读课外书。 B.我非常喜欢课外阅读。 C.我阅读课外书,只是为了寻找需要的信息。 D.我一般只看那些好玩的书。 E.作业那么多,哪有时间看课外书? F.对我来说,阅读是浪费时间。 G.我喜欢与别人谈论读书的话题。 H.我发现自己很难完整阅读一本书。 I.我无法连续几分钟安静地坐着看书。 (5)下列图书中哪些你会因为自己想要看而去看?(可多选) A.传记 B.漫画书 C.散文集 D.诗词集 E.科普读物 F.童话故事 G.历史著作 H.小说 I.军事读物 J.哲学读物 K.心理学读物 (6)课外阅读时,你有没有下列的阅读习惯?(课外多选) A.我会努力记住书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 B.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我会停下来查找资料把它弄清楚。 C.我会通过联系自身经验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D.我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再现书中的情境。 E.我会在读后跟朋友分享阅读的经验。 F.我会随手做点儿笔记。 G.我会在书上做点儿圈点批注。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精品教案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柱形图表,能从图表中发现国民阅读存在的问题,并做科学分析,从中了解自己的阅读状况,发现自己的问题。 2.学会按要求认真、真实地填写问卷调查表,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3.搜集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文章典故或名人阅读方法,与全班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学会阅读柱形图表,能从图表中发现国民阅读存在的问题,并做科学分析,从中了解自己的阅读状况,发现自己的问题。 2.搜集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文章典故或名人阅读方法,与全班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学会按要求认真、真实地填写问卷调查表,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阅读教材“资料一”中的两个图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1.教师明确读柱形统计表的方法 (1)关注表头信息; (2)关注横纵坐标; (3)关注图例; (4)关注数据变化趋势。 2.学生作答后,教师明确图表结论 (1)9到13岁未成年人阅读率指标高于18到70岁成年人指标。 (2)9到13岁未成年人人均阅读量指标高于18到70岁成年人指标。 过渡语:这两张图表都是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比较,明显未成年人要优于成年人。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组调查问卷,结合图表来找找自己和同龄人之间的差距,探究一下有效的阅读方法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由图表引入阅读话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柱形图表。

二、活动展示 (一)填写问卷找差距 1.成果展示 出示班级问卷调查汇总图表。 2.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结合上述班级汇总图表和其他项问卷调查结果,大家能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吗? (2)探究过程 ①小组讨论,指定一位同学记录整理,形成小组共识。 ②推举一位同学,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展示。 (3)成果展示 总结参考: ●自身存在问题: ①无法静下心来读书,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太短。 ②无阅读计划,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班级共性问题: ①平均阅读量低于国民阅读量指标。 ②阅读较为被动,大部分同学在老师的要求下才阅读。 ③阅读习惯不好,对阅读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入。 设计意图:将调查问卷汇总整理成柱状图,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图表的理解能力。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找到解决策略,促进学生阅读。 (二)见贤思齐学方法 在上个环节中,我们通过问卷和图表,了解到了自己或班级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那接下来,让我们共同研讨,学习一些好的阅读方法吧! 1.成果展示 名人阅读方法分享。 ①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年正是读书时》说课稿(精选3篇)

第1篇:《少年正是读书时》说课稿 这篇《少年正是读书时》说课稿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 各位评委老师中午好,我是语文xx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少年正是读书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教材学情 《少年正是读书时》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单元主题为“人生之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规划人生,珍爱生命,而语文的学习,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还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这是初中阶段的第二次综合性学习,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阅读状况,找出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激发阅读的兴趣,通过三年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说学情:七年级学生,读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量和阅读方法都有很大差异。但他们也有他们的优势,他们对新奇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可塑性。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从学生的基础出发,发挥学生自主意识,在交流讨论中找到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方面: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要求,结合教材与学情,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以珍惜少年时光,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为任务,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1.通过学习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意义,主动读书,热爱读书。 2.填写调查问卷,通过对比发现自己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找出共性问题,分析原因,自主讨论交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为初一学生读书有限,读书方法上更是缺乏,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通过小组交流,共同研讨的环节,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方面:教法和学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与教学反思精品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图表,从图表中提取信息。 2.积累阅读经验,培养阅读兴趣。 3.了解名家名著,掌握读书方法。 4.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明确阅读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 2.学会阅读图表,从图表中提取信息。 3.在活动中学会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倾听。 一、导入主题 师:北宋诗人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英国的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是如此重要,那大家喜欢阅读书籍吗?你平常喜欢看什么书?你每天大概读多长时间的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板书:少年正是读书时)

二、了解阅读情况,明白阅读意义 1.了解阅读情况 (1)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 师:为了深入了解大家的阅读状况,请同学们用几分钟时间填写教材P88的资料二“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生填写调查问卷)填完后请大家对比教材P87的资料一的柱形图,说说自己的阅读状况是怎样的。 师指导:读柱形图时,要先看清图表上的数字、文字等所表示的信息,再观察柱形图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形、数字、文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取出信息。资料一的柱形图与资料二第三问都是反映阅读量,将自己填写调查问卷的结果与资料一比对,就会知道自己的阅读状况。 学生活动: ①生阅读“资料一”柱形图,结合个人调查问卷填写的内容,写成100字左右的个人阅读状况报告。 ②师指名发言。 预设我国9—13岁未成年人在阅读率指标和人均阅读量指标两方面都远远高于18—70岁成年人,可见9—13岁的未成年人比18—70岁的成年人更喜爱读书。国民图书阅读量的指标约为8本,有的学生年阅读量根本没有达到,阅读时间很少,读书只读老师要求读的,或者爱读漫画故事书,读书很随意,有的甚至没有任何阅读习惯。 (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国民阅读状况。 师:通过大家的反映,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让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反思 黄向丽 《少年正是读书时》是一个综合活动课,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表述如下:能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发现、探究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中考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考查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因而我的这节课的设计思想就是让同学们在这次活动的参与中明白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活动,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课堂展示、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 4.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学生对照自己的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习惯、方法和对书籍的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6 对学生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学会就主题进行交际并能悉心倾听对别人的交际过程进行恰当的评价。因此在上课前我进行了如下的准备工作:自由组成小组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搜集名人读书故事、读书名言,制作读书卡片,书写好书推介词,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中我由知识带来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导入,引导学生明白要“多读书,读好书”,进而展示课题《少年正是读书时》,学生会更加有兴趣。接下来按照“要热爱读书----怎么读书-----读哪些书”的思路,安排了讲名人读书故事、自己读书趣事,读书方法探讨,读书卡片展示,好书推荐等环节,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

小学一年级语文《劝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劝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前两句通过对学习环境描写来表达年少读书时应该勤奋,后两句通过头发颜色变化来表达年长时时读书已晚。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劝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小学一年级语文《劝学》原文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 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方:才。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4、认识9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会新部首。 2、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3、生字卡片。 4、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后悔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劝学》。颜真卿这个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劝学》这首诗。 二、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意。 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教师领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综合性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认识读书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学会有选择地读书,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提高阅读的品位。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他人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感受,提高读书水平。 二、活动建议(教师准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本次活动由老师分配任务,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分组:8人一个小组,布置任务,分阶段实施,要求每一小组完成每项任务的要求,最后各 小组进行比赛。 2、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学者和图书,让他们阅读。 3、活动时间:2课时(利用作文课开展) 三、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 十几年的岁月,我们一路走来,有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懊恼;在书的世界里,我们不仅看到了风花雪月的浪漫,更多的是铁骨铮铮、坚忍不拔的力量,失败时鼓舞我们,成功时鞭策我们,它成了我们的精神食粮,让我们一起在书的世界里徜徉吧! 第一阶段:看名人读书 1、活动准备 分配任务,明确活动内容:A编辑《名人读书名言》册B我会办名人读书经验报C名人故事大家讲,具体要求如下: A:搜集名人读书名言,分类编排,装订成册,比比看谁找的多。 B:搜集名人读书的经验,写上自己的评析和体会,要求联系实际,有现实意义。 C: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活动交流 (1)各组成员交换《名言册》,推选出最优秀的,在全班进行交流展览。 (2)比较各小组的手抄报,看看谁的最精彩 (3)组内讲故事,推选出一位故事大王,在全班进行讲故事比赛。 教师小结:根据课堂情况适时调整 第二阶段:你说我说说读书 1、布置话题讨论: (1)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较量 (2)读图与读文争锋 (3)读书模式的优劣 2、专题辩论 网上阅读利与弊(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 教师小结:针对学生的情况,做好引导和指导。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活动目标] 1.向名人学读书。 2.交流读书情况,找出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积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学习名家的读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养成会读书、勤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经验和趣闻轶事。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利用社区资源访问身边的有关人士,如图书馆馆长、书店经理、政府官员、学校校长等,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2.小组根据组员的特长和资料搜集的情况,选择其成果展示的方式(“名人读书名言”的集子、“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和手抄报、“好书大家分享”的图书卡片等),并由学生动手制作。 3.组织一次组内的“名人读书故事会”。 4.讨论话题的选择。如:怎样看待“读图”和“读文”?如何看待网上阅读?(也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其感兴趣的话题,由各小组根据其小组成员的意向确定研讨的话题。) 5.调查同龄中学生的读书状况。将学生按兴趣分成“名人读书故事会”“好书大家分享”“我看各类阅读”三个兴趣小组,分贝收集资料,并在每组选出主持人和组长,负责汇总资料及制作课件。各小组进行交流。 一、导入主题 师:北宋诗人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英国的莎士比亚说: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是如此重要,那大家喜欢阅读书籍吗?你平常喜欢看什么书?你每天大概读多长时间的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板书:少年正是读书时)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向名人学读书 1.各组成员交换读书《名言册》,推选出最优秀的一组,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教师出示读书名言: (1)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2)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3)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陶行知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7)书看多了,文章自然就会写了。——鲁迅 (8)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戚继光 (9)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10)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2.比较各小组的“名人读书经验”手抄报,看看谁的最精彩。 教师出示名人读书经验: (1)韩愈的提要钩玄法:唐代大学问家韩愈在谈到读书问题时,曾说过一句名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后人将他的话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一、教学目标: 1.明晰自身实际阅读状态,交流读书方法,提升阅读水平; 2.增强倾听、表达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3.学会就主题进行交际并能对交际内容进行恰当评价。 二、教学重点: 1.明晰自身实际阅读状态,交流读书方法,提升阅读水平; 2.增强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明晰自身实际阅读状态,交流读书方法,提升阅读水平。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问卷调查法,小组合作法,任务完成法。 人文主题:了解自己目前的读书状况,找出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语文要素:能按要求如实、认真填写问卷调查表,从中了解自己的阅读状况,发现自己的问题。学会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存在的差距,并找出存

在差距的原因。学会参与讨论,积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从众多的问题中选择、确定恰当话题,合作完成讨论会的筹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语言:生命诚可贵,读书价更高,若为好书故,万事皆可抛。这是咱们班小书迷的大作。今天咱们就讲讲“读书如何得法”,开一个“读书方法推介会”。我们课前布置了将所推荐的读书方法写在卡片上的小任务,请小组长把制作好的卡片搜集起来并组织本组成员制作本小组的读书方法推介宣传海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教师语言:下面请小组长把制作好的卡片搜集起来并组织本组成员制作本小组的读书方法推介宣传海报,稍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学生活动:组内交流分享读书方法推荐卡片,并绘制读书方法推介宣传海报。 【设计意图】 交流读书方法体会,提升阅读的水平,并增强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第一课时调查阅读现状,了解阅读问题 教师语言:同学们,每年的4 月23 日世界读书日,学校都会举办读书节活动,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三毛也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读书之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大家青春年少,正是读书的黄金时代。你的阅读状况是怎样的呢?请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填写“资料二”中的调查问卷。

小学一年级语文《劝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劝学》原文、教案及教学 反思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劝学》原文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 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方:才。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4、认识9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会新部首。 2、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3、生字卡片。 4、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实录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导语:甲: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源泉,是无言的导师;一个人的成长旅程离不开读书,面对竞争激烈、纷繁复杂的社会更需要读书。 乙:我读书,我知道了祖国有悠久灿烂的文化; 甲:我读书,我看到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乙: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的人作精神上的交谈; 甲:读古代的书,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 乙: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透过书的咫尺之窗我们看到了一个精彩缤纷的世界。读书,我们可以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合)让我们一同进入今天的综合性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甲:下面,我们进入我们今天活动的第一个环节: 一.向名人学读书 甲:我们先来听听名人是怎么谈读书的: 1.倾听名人读书名言。 (叫举手的同学发言,或提问某一组,例如:请第几组派代表发言。) 完成后:说:让我们齐读下面的名人名言,希望我们能从中吸取对我们学习有用的方法和启示。 名人读书名言(见课件,内容略) (换一人主持)乙: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名人是怎样读书的: 2 .“名人读书故事”大家谈 (具体的流程同上面第1点。同学们发言结束后说:下面就是一些古代著名的读书故事,大家参考下)(内容略) 甲主持:(导语:书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世界上最壮丽

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走进书的世界,你一定收获颇丰吧,请展示你的收获。请你向大家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名著,并说推荐的理由。) 二.好书大家分享(可叫各小组派代表拿准备的读书卡片上讲台展示,然后读出来,完成后说:下课后把作品交到课代表那里,我们将在语文园地那里展出来) (甲说:现在,(课本p184)书籍、报刊…..这二者的关系?)(乙说:(课本p185)通过电脑、手机……优缺点是什么?)(乙说并主持)下面,我们进入本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你说我说说读书 三.你说我说说读书 (流程:小组选择其中一点自由发言,如无,就提问,可先问:你们小组要讨论的话题是那个:然后再叫其它组发言,如果都集中于其中一个,可问有没有讨论另外一点的。 课件的材料供参考:有时间的话也可以给点时间让同学们简单浏览一下。(内容略) (甲)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多彩世界, (乙)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 在这里我们读懂了喜怒哀乐!…… (合)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一份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最后让我们记住下面几句话:(全班齐读下面图片内容) (朗读内容略) (如还有时间,可叫同学们阅读下列名人读书的故事)(内容略)

部编七上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学设计)教案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图表,从图表中提取信息。 2.积累阅读经验,培养阅读兴趣。 3.了解名家名著,掌握读书方法。 4.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5.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并发展展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本次活动,找出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2.教学难点:通过交流互动,培养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四幅图片(出示课件1)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 教师:(出示课件2) 同学们,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籍在你寂寞时陪伴着你;在你失败时给你鼓励;在你伤心时给予你安慰。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书籍吧! 教师写出课题: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出示课件3) 二、整体感知,了解阅读情况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如何了解阅读情况和了解阅读情况。 教师:如何了解阅读情况? 1.填写调查问卷(出示课件5)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课本“资料二”中的调查问卷。这份问卷,旨在帮助同学

们了解自己的阅读情况,为改进同学们的阅读现状提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准确作答。只有数据准确,才能发现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 2.同学之间找差距(出示课件6) 大致程序如下:(1)小组内分享个人问卷结果,对照同学的情况,并参照“资料一”中的数据,寻找差距;(2)小组展开讨论,找出大家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原因,开出“药方”。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国人阅读前面怎么样。 预设1:国人阅读情况汇总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出示课件7) 预设2:每年课外阅读量(出示课件8) 预设3:课外阅读兴趣(出示课件9) 预设4:课外阅读种类多(出示课件10) 三、合作探究,了解如何读书 活动一(出示课件11) 教师:同学们,读书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在此向名人学读书。 1.先来了解一下名人读书的事迹:(出示课件11) 闻一多醉书华罗庚猜书侯宝林抄书张广厚吃书 高尔基救书苏东坡说书郭沫若写书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名人是如何读书的。 (要求学生自主整理,简述名人读书故事。) 学生1:闻一多醉书(出示课件12) 学生2:华罗庚猜书(出示课件13) 学生3:侯宝林抄书(出示课件14) 学生4:张广厚吃书(出示课件15) 学生5:高尔基救书(出示课件16) 学生6:苏东坡说书(出示课件17) 学生7:郭沫若写书(出示课件18) 活动二向名人学读书(出示课件19、20) 2. 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如《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 (学生自由讨论,展示搜集名言。) 学生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学生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022年部编版语文《小石潭记》省级一等奖教案

10小石潭记

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岳阳楼记》。 读准字音篁.竹〔huánɡ〕清冽.〔liè〕卷.石底〔quán〕坻.〔chí〕屿.〔yǔ〕嵁.〔kān〕俶.尔〔chù〕佁.然〔yǐ〕翕.忽〔xī〕 悄怆.〔chuànɡ〕幽邃.〔suì〕奉壹.〔yī〕 重点实词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蒙络摇缀: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可百许头:大约。下澈:照到水底。布:照映。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突然。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差互:交错不齐。悄怆:忧伤。幽邃.:深。 以其境过清.:凄清。 古今异义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居住〕 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今义:可以〕 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一词多义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参考译文: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 3.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晰。 2.本文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环境幽静,潭水清澈。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景色优美,充满了生机,却位于偏僻之地,不被外人所知。小石潭的遭遇正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者不禁触景生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清幽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照,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2.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着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1.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你对古人写山水游记有了怎样的认识? ①有一个合理的写作顺序。比方,游览顺序。②细致生动地描绘游览过程中的主要景物,突出其特点。③巧妙地运用修辞、多种写景的方法使语言生动优美。④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以《××游记》为题,口述写作思路。 教 学 板 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本钱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小石潭记》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美妙的景观,还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孤独忧愤之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就以一首古筝乐曲为突破口,让学生在音乐中思考:这段乐曲能为课文朗诵配乐吗?因此,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就得结合课

“少年正是读书时”主持词

“少年正是读书时”主持词 第一篇:“少年正是读书时”主持词 (男合)尊敬的老师,(女合)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 (女1)亲爱的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老典籍中蕴含着无数的至理名言。(男1)亲爱的同学们,世界文明源远流长,诗词歌赋中亦有学不尽的人生哲学。(女2)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先哲仁人、走进经典。 (男2)从这些巨匠学者思想的精髓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启迪人生的智慧。(合)初一(2)班“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现在开始! 上篇开卷有益 (女1)坚持经典诵读,不仅成为了我们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加砥砺了同学们的品格,涵养了同学们的健美人格。 (男1)请允许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典诵读感言——《》。 (女2)自古以来,劝勉众人持之以恒,品读经典的诗文不胜枚举! (男2)你听,我们初一()2班全体同学们带来的古诗《》、《》。 (女1)在我们2班自小倾心于琴棋书画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男1)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同学悠扬的声,来欣赏同学的吧。(女1)有请同学。 (男1)同学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度过了自己的课余时光,正是他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成就了他今天优异的成绩。 (女2)好,让我们来欣赏同学的表演,感受经典音乐的魅力。(男2)我们也期望大家响应号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下篇养成 (女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卷帙浩繁的文海书山,哪些是适合我们初中生阅读的呢?恐怕这个问题也困扰不少人吧。 (男1)这不难。为了满足同学们的阅读渴望,帮助更多人真正做到开卷有益,经过一段时间的广纳雅言、审慎斟酌,吴老师为我们列

出了一份精神上的“饕餮盛宴”。(女2)请大家看大屏幕。 (男2)《朝花夕拾》、《童年》、《骆驼祥子》、《西游记》、《》、《》、《》、《》,这些无一不是文学作品中的扛(gang)鼎之作。在课余,我们很多同学正在孜孜不倦、手不释卷的阅读、品味这些作品。 (女1)在吴老师的强烈建议下,我们很多家长也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参与了“共读一本好书,同享一个世界”活动!大家都受益匪浅。今天,我们也有同学为大家带来了他们钟爱的书籍。首先让我们有请同学和她的《》 (男1)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同学和他的《》。(女2)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同学和他的《》。(男2)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同学和他的《》。(女1)最后一位登场的是同学和他的《》,大家欢迎。 (男1)诗人臧克家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感谢上面五位同学的精彩推荐。(女2)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爱知全体师生都在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已然成为大家行事的规范和标准。 (男2)我们很多同学也从阅读中认识了一位位榜样,汲取到了同样的营养。下面我们有请、、和同学和我们分享他们读书的感言。 (女1)感谢上面四位同学的精彩发言。面对浩瀚书海,怎样的读书方法才能帮助我们从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中更好地汲取养分,获得进步呢? (男1)您看,、同学带着的《》向我们款款走来了。 (女2)于大处,读书可以涵养我们的品格,广博我们的见闻。于细处,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学养,增加我们的积淀。 (男2)你看,“好读书,读好书”的同学就挥笔写下了这样的美文。 (女1)有这样一种声音不知道你同意吗?说这经典的、传统的与我们现代的、时尚的是南辕北辙,格格不入的。 (男1)当然不是了。历经时间和岁月的洗礼和砥砺,留于我们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