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巧】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

【技巧】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

【技巧】高考地理地域分异规律总结!

一、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与表现

1.形成原因: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2.表现:

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又叫纬度地带性,形成的原因是各地区热量条件不同,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大小的影响,在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比较典型。从赤道向两极的植被依次为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土壤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酸性、中性、偏碱性。

01

表现1:植被变化

02

土壤

土壤性质

热带、亚热带地区以红壤,砖红壤为主;

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黄土为主;

寒带、亚寒带以黑色土壤为主。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带性

又叫经度地带性,形成原因是由于水分的变化,受到海陆分布差异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比较典型。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土壤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

01

表现1:植被变化

年降水量

400mm:森林200-400mm:草原200mm:多为荒漠

02

表现2: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

海洋与陆地比热容的差异:

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大;

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小。

越靠近海洋的地方受海洋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

靠近内陆受陆地性质影响越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表形态特征:以ХХ地形为主(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区分布位置(多种地形条件下)。

2.地势高低:哪边高哪边低(如地势西高东低等);地势起伏状况。

3.特殊区域特征描述: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4.沿海地区考虑海岸线:非洲海岸线平直;欧洲西部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形地貌成因分析: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等

1. 河口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 冲积扇:河流上游地区坡度大,水流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在出山口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形成扇形堆积体。

3. 流石滩(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过渡地带):在剧烈的昼夜气温变化和冻融作用下(风化作用);岩石表面裂隙发育,不断崩解破碎;岩屑和碎石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向下滑动,在较平坦处堆积形成流石滩。

4. 乌尤尼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因海水干涸而成):早期,该地为海洋,受板块挤压作用,安第斯山脉隆起,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泊;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海水蒸发后形成盐沼。

5. 刚果河入海口处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刚果河入海口处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刚果河流域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如果河流流经湖泊或湿地,泥沙大量沉积,河流含沙量小);刚果河入海口附近洋流携带泥沙能力强。

6. 乐业天坑群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的答题模板:①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石灰岩经地壳抬升成陆地,③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巨大地

下溶洞;④重力坍塌成天坑。

7. 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宝石(变质岩)富集于冲积层的过程:含有宝石的变质岩,随着地壳运动隆起上升并出露于地表;后经外力风化和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而富集于冲积层(沉积岩)中。

8.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9.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10.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11.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判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的方法:

(1)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

(2)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时候会有沉积物或外力指向的为沉积岩)。

(3)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岩层新老关系判断方法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板块运动与地貌

①板块张裂: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形成大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中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大洋中脊,如大西洋中脊。

②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如马里亚纳海沟、日本岛弧、安第斯山脉。

☆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六大板块知识点

一、把六大板块与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位置、范围、轮廓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1、北冰洋被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划分了。

2、大西洋被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划分了。

3、大洋洲绝大部分被划分到印度洋板块。

4、南北美洲划分到一个板块——美洲板块。

5、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6、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的亚洲及其北部、西部、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海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东西跨度较大。

7、非洲板块包括整个非洲,还有西部大西洋的一部分,东部印度洋的一部分,南北跨度大。

8、印度洋板块既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呈西北——东南走向,跨的大洲多。

9、美洲板块包括南北美洲及东部大西洋的一部分和西部北回归线以北太平洋的狭长区域。南北方向长。

10、南极洲板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围的部分海洋,呈团状分布。

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①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比它们所对应的大陆范围大,面积广。

②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范围小。

③印度洋板块,名不符实,不是海洋板块而是陆地板块,地跨亚洲、大洋洲的部分陆地,特殊。

二、用经纬网对六大板块进行空间定位

出题时,如果沿某条经纬线在六大板块构造图上做剖面图,往往选择经过的板块名称多、复杂的经线或纬线,依照这个原则,可以选取0°、60°E、120°E、120°W经线;

0°(赤道)、南北回归线、60°N纬线等。

1、0°经线自北向南大致穿过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60°E经线自北向南穿越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120°E经线自北向南依次穿过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4、120°W经线自北向南穿过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其中,60°E经线穿过的板块最多,最复杂。

1、0°纬线(赤道)横跨的板块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五个。

2、23°26′N(北回归线)贯穿的板块多而复杂,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五个,其中所跨太平洋板块长,亚欧板块短,即除南极洲板块外均有。

3、23°26′S(南回归线)东西贯穿的板块有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五个,唯独没有亚欧板块。

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 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 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

3. 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

4. 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 纬度:一般来说,低纬地区气温高,雪线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雪线低

2. 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3. 坡向: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4. 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来源:潭老师地理工作室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一、知识讲解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二、经典高考题 1.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 解析第(1)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状况判断图示区域属于马来群岛的一部分,图中面积较大的岛屿为爪哇岛。该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第(2)题,据材料可知,K岛屿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没有种源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恢复植被的优势,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植被生长。 答案(1)A(2)C 2.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客家人南迁路线大致是由北向南,沿线自然景观差异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雨林。 答案C 3.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解析成都位于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宝鸡位于秦岭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一、知识讲解 (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与表现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1 200米。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4)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分异规律 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二)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 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第(1)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 000米到4 500米处最大,结合该山地理位置,该高度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故选A项。第(2)题,由图可知,2 000米

地域分异规律[整理]

地域分异规律[整理]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由于不同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因素等的影响,导致不同地区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以下为地域分异规律的整理: 一、经济方面: 1.资源分异:不同地区的资源种类和数量不同,导致经济发展的结构和速度也不同。如西南地区的石油、天然气、铜等资源丰富,成为国家重要的资源开发区域,而东北地区的煤炭、钢铁等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2.地形分异:不同地形的地区,其经济发展也会有所不同。如山区交通不便,农业发展较为困难,而平原地区则农业发展较为便利,以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产量较高。 3.人力分异:不同地区的人口素质、教育程度等也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如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起飞与其教育程度高、人口素质优秀等因素有关。 4.外部市场分异:地区之间的贸易合作和外部市场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如浙江地区商贸活动频繁,与各地的贸易往来密切,成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文化方面: 1.多民族分异:中国境内有着51个民族,不同民族在历史、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也不同,反映在制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出现差异。如藏族的信仰、生活方式不同于汉族,导致考古学、文学等领域方向不同。 2.地域文化分异: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习俗礼仪等方面。如江南地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文化特征较为浓郁,在饮食、旅游等领域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发展方向。 三、社会方面: 1.人口性别比例分异:中国男女比例失调较为严重,导致不同地区其人口基本情况也存在差异。如一些妇女少的区域,由于妇女生活较易,家庭儿童的教育和照料工作则由父亲更多地来承担。 2.城市与农村的分异:中国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文化程度都较高;而农村地区则相对简单、落后,但农业文化深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节日庆典等习俗也更为浓郁。 3.历史文化分异:不同地区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甚至存在对立的结果,如中原地区和南方各地的历史上就存在着多次的战争和纷争。

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五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重点:讲明基本概念,自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地域分异在不同尺度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相互关系,为综合自然区划和土地分级与分类奠定理论基础。 难点:本章似乎是纯理论内容,但也是从实际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理论,很多规律均有实际内容,因此学习本章时要注意从事实上去理解各种规律,不必离开客观实际去背诵这些理论。 第五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前面讲到地球表层的整体性,地球表层不断从外界输入能量(负熵流)才能维持一定的有序性,使地球表层具有整体特征。从整体上看,地球表层具有整体性,那么内部有无差异呢? 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由于输入地球表层的能量(太阳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 a.时间上,公转产生四季,自转产生昼夜,一天中接受的太阳能不同。 b.空间上,赤道、中纬、高纬不同的纬度获得的能量不同。 由于内力作用结果,使地球表层不均匀,产生了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活动等。 所以内部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自然综合体在不同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分纬向、经向、垂直和局部。 热带 亚热带(土壤、植被相应的 1.从赤道——极地温带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纬向变化)亚寒带 寒带 湿润森林 2.从沿海——内陆半湿润森林草原 (经向变化)干旱草原 半干旱荒漠 3.从山下——山顶,自然带垂直变化。 4.局部小到一个山地的阴坡、阳坡都不相同。

前述现象都是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分异的结果。 第一节地域分异的基本概念 1.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 2.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现象各组成部分及整个的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是指陆地表面和海洋表面的各级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按一定的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 狭义的是指陆地表面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的分异。 3.地域分异因素(导致各种分异的原因):导致地域分异差异的各种原因及因素,称为地域分异因素。 4.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太阳能——地带性分异因素 地球内能——非地带性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太阳能)——按纬度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许多现象,沿纬度有规律的分布,这种地域分布因素称为地带性分异因素(或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 非地带性分异因素(地球内能)——决定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的地球内能称为非地带性因素(或非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 这两种地域分异因素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基本地域分异因素(有直接作用),它决定自然地理现象的大规模分异。在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共同作用下还有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和地方性地域分异因素。例如,地方性(小)地域分异因素只是导致地表某一局部的分异,如岩性不同,地表物质组成不同,而基本的(大)地域分异因素是作为整个地球所引起的地表分异。两者完全不同,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是地方性分异因素的背景和基础。派生的地域分异因素也是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的,这里很难分出哪种分异因素为主。 如:温带大陆的湿润森林地区 半湿润森林草原地区 半干旱草原地区 干旱荒漠地区

高考地理地形地质、地域分异规律总结

高考地理地形地质、地域分异规律总结 地形地质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表形态特征:以ХХ地形为主(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区分布位置(多种地形条件下)。 2.地势高低:哪边高哪边低(如地势西高东低等);地势起伏状况。 3.特殊区域特征描述: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4.沿海地区考虑海岸线:非洲海岸线平直;欧洲西部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形地貌成因分析: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等 1. 河口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2. 冲积扇:河流上游地区坡度大,水流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在出山口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形成扇形堆积体。 3. 流石滩(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过渡地带):在剧烈的昼夜气温变化和冻融作用下(风化作用);岩石表面裂隙发育,不断崩解破碎;岩屑和碎石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向下滑动,在较平坦处堆积形成流石滩。 4. 乌尤尼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因海水干涸而成):早期,该地为海洋,受板块挤压作用,安第斯山脉隆起,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泊;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海水蒸发后形成盐沼。 5. 刚果河入海口处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刚果河入海口处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刚果河流域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如果河流流经湖泊或湿地,泥沙大量沉积,河流含沙量小);刚果河入海口附近洋流携带泥沙能力强。 6. 乐业天坑群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的答题模板:①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石灰岩经地壳抬升成陆地,③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巨大地下溶洞;④重力坍塌成天坑。 7. 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宝石(变质岩)富集于冲积层的过程:含有宝石的变质岩,随着地壳运动隆起上升并出露于地表;后经外力风化和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而富集

【地理素养】微专题——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珍藏)

【地理素养】微专题——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珍藏) 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又叫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由于水热状况的变化,主要受到高度的影响,在海拔较高的低纬度山地比较典型。 二、特征及规律 三、植被带谱图的判读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植被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譬如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 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西坡为背风坡,东坡为迎风坡。 四、世界主要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珠穆朗玛峰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4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课时4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海拔的变化。 2.分异基础:水热状况不同。 3.分异规律: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4.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5.同一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又有阴坡和阳坡的明显差异。 草甸和草原的区别 (1)草甸一般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草层高而茂密,种类繁多,植物在不同季节开花,典型的有高山草甸。 (2)草原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主要有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 1.垂直带分布特点 地表景观随海拔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 (1)垂直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垂直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陆地自然地带相一致。 (3)山地垂直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 (4)同一垂直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 2.山地坡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南北走向的山地 山地东坡和西坡的热量差别不大;降水对两坡向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如东坡为来自海洋

水汽的迎风坡,生物多样性丰富;西坡为来自海洋水汽的背风坡,生物多样性不丰富。 (2)东西走向的山地 ①在阴、阳坡降水差别不大的情况下,阳坡的光照条件好,气温高,蒸发旺盛,水分条件较差,生物多样性可能略少。 ②在阴、阳坡降水差别较大的情况下,若阳坡的降水多,热量条件又好,则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若阳坡的降水少,蒸发又较旺盛,则生物多样性较少。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附近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一般与温度、降水、坡度等有关。具体情况如下:

主题10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含答案)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主题10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知识结构 ◆ 对应的课标点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 主要知识点 一.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异规律 类型 由低纬向高纬的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主要表现 示意简图 显著地区 低纬地区,北半球高纬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的高山地区 典型地区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 赤道地区的高山: 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盛行风从沿海吹向内陆,导致 湿度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海拔越高,热量越低,水分、 土壤、植被等随海拔高度有 规律地变化

【补充】垂直地带性的地区差异 1.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与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相对高度相关。 (1)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高的山地,其自然景观垂直变化层次越多。而山麓自然带和当地水平地带性的自然带一致,如下图中①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2)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垂直变化层次比北坡多的原因是南坡的相对高度比北坡大。

2. 湿润地区的垂直地带性主要表现为森林对温度变化的适应,如珠穆朗玛峰的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与纬度地带性类似;干旱地区的垂直地带性除受温度变化影响外,受水分影响也很明显,如天山垂直自然带(见下图),山麓是荒漠石山,海拔1000米以上却出现草原、森林等景观,这就和水分状况的垂直差异有关。因有丰富的地下水出露,干旱地区出现了绿洲,也是非地带性的体现,下图中的乌鲁木齐、库尔勒,都位于绿洲。 3.某山峰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分布高度的差异:如新疆天山自然带图所示,阳坡比阴坡高,雪线在迎风坡比背风坡低。 4.典型例题: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读甲、乙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别称:地带性 定义: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影响因素: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致气候、自然带的 垂直变化。 分布特征:大致沿等高线方向,从山麓到山顶。 主要分布地区:海拔较高的山地。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 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 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重点解析: 雪线 1、含义: 永久积雪区的最低界限,即常年积雪的下界。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水多,每 年降水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即为终年积雪区的下界线,也是固体降 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气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把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实为一个地带,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在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有多年积雪和冰川的形成。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 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 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气温: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雪线高; 降水: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 山势:雪线及以下:陡→雪线高;缓→雪线低。雪线及以上: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 风吹蚀,而使雪线抬高;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而使雪线下降。 坡向:阳坡,T高→雪线高;阴坡,T低→雪线低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 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在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由6000米依次 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再往北到北极地区,雪线降至海平面。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雪线高度取决于年降雪量的多寡。在青藏高原,雪线附近的年降水 量为500~800毫米,雪线高5500~6000米;阿尔卑斯山脉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达2000 毫米,雪线高度仅2700米左右。祁连山东段的年降水量大于西段,雪线由东(4600~ 4700米)向西(5000米)升高。地形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而间接影响雪线高度。在同一 山地,南坡的雪线通常比北坡高。但在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气温和年降水量相差极大,致使南坡雪线(4500米)比北坡雪线(5900~6000米)低1400~1500米。 雪线高度不仅有空间差异,在时间上也有一定变化。空气变冷、变湿,导致雪线降低;反之,引起雪线上升。这种变化有季节性的,也有多年性的。第四纪时期几次大的气候波动,出现冰期和间冰期,都引起雪线的大幅度升降。故古雪线升降是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标 志之一。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 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 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3、雪线影响因素变化规律: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 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 测定的。 雪线高度受气温、降水、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地而异。 (1)气温 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如赤道附近的安第斯山为4800~5200米,天山为3500~4200米,北新地岛为600米。 (2)降水

地域分异地理高考专项归纳

地域分异地理高考专项归纳 一、地域分异概述 地域分异是指地球上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地理综合体沿着一定方向有顺序、有阶段性地变化的现象。它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两个方面。地域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等。 二、自然地理因素与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因素是形成地域分异的基础,主要包括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这些因素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地域分异。如从沿海到内陆、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从高山到平原,都有不同的地域分异现象。 三、人文地理因素与地域分异 人文地理因素是影响地域分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都有所不同,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如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汉族聚居区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等都有明显的地域分异。 四、地域分异的表现形式 地域分异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水平地域分异是指地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差异,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是指垂直方向上的地域差异,如高山上的垂直带谱。此外,还有地方性分异和区域性分异等表现形式。

五、地域分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域分异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时,需要考虑地域分异的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六、地域分异的规律性研究 研究地域分异的规律性是地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揭示地域分异的规律和特点,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通过研究地域分异的规律性,还可以为地球科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七、地域分异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长期发展目标,而地域分异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地域分异的规律和特点,合理利用资源和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研究地域分异的规律性和特点,可以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一、典题示例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非洲气候带分布图。 材料二下图为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简述非洲自然带的分布特点。 (2)A、B两地纬度位置相差很大,但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原因是什么? (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非常完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原因。 (4)乞力马扎罗山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试分析原因。 答案:(1)南北对称分布。 (2)A地受赤道低气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B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所处的纬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对高度大。 (4)南坡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气候带的分布可得出非洲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第(2)题,A地为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而B地为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是在地形、盛行风和洋流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第(3)题,一般情况下,山地基带所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就越完整。第(4)题,由于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南坡高于北坡;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雪线的重要因素,在同一山地的南北两坡,降水量的影响更大,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高度低于北坡。 二、知识讲解

三、跟踪训练 下图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尺度次于经度地带性

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和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在中国这一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其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组成成份沿地理坐标确信的方向,从高级单位分化成低级单位的形成进程,或各最终结果中所表现出的空间组合规律。 (一)纬度地带性规律 中国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东部湿润区最为明显。自北而南依次显现以下自然景观地带: 1.寒温带针叶林漂灰土景观地带。要紧散布在北纬49°以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地域。那个地址是我国最严寒区,连年冻土层散布普遍。代表性的植被类型是耐寒的兴安落叶松,群落外貌是冬季落叶,结构简单。另外,有小片的樟子松林。落叶松林经采伐后,大部份为桦木、山杨等阔叶树次生林代替。针叶林下发育的土壤是漂灰土,凋落物灰分中硅的含量丰硕而盐基较贫乏,土壤溶液呈酸性至强酸性反映。 2.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景观地带。要紧散布在长白山地与小兴安岭。那个地址距海较近,气候湿润,散布着以海洋性针叶林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例如红松,阔叶树种有枫桦、紫椴、槭、水曲柳、花曲柳等。原始林经采伐后,生长山杨、白桦林。若是再经破坏那么成为杂木林,在山麓南坡尚有蒙古栎纯林。暗棕壤是针阔叶混交林下的地带性土壤,凋落物盐基较多,土壤溶液呈弱酸性至中性反映,肥力较高。 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景观地带。要紧散布于辽东半岛及华北的山地丘陵地。那个地址夏热多雨,冬季干冷,阔叶林冬季落叶,故又称夏绿林带。其建群种主若是由包括辽东栎、槲栎、栓皮栎、麻栎等各类落叶栎类与其他落叶阔叶树组成的地带性丛林植被。另外,还有温性针叶林,例如赤松、油松等。棕壤土层深厚自然肥力较高,呈中性至微酸性反映,适于进展暖温带果木林。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包括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横断山脉以东广大地域,依植被、土壤的散布又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景观地带: ①北亚热带是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景观地带。散布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低山丘陵区。以含有青冈栎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林(麻栎、栓皮栎、白栎等)为主;针叶树以马尾松林为主。在现状植被中,由于群落的次生性较强,因此外貌近似落叶阔叶林。黄棕壤的性质具有黄壤与棕壤的某些特点,呈微酸性反映,自然肥力较高。 ②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是亚热带的典型部份。要紧散布于江南丘陵及云贵高原东部等地。植被由常绿青冈、栲、吉栎和茶科、樟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一、典例引领 “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图1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2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图2与图1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远近 B.沿岸洋流 C.海陆分布 D.海拔 2.图2中甲自然带为图1中()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北回归线上,按照理想大陆自然带(图1)分布来看,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应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非洲东岸北回归线沿线(图2)形成热带荒漠带,主要是非洲东部地区海域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故而没有形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少,主要因素为海陆分布,故选C。第2题,读图可知,图2中,甲位于非洲最南端,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图1中的②,故选B。 答案:1.C 2.B 二、考点讲解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 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 分异规律 影 响 因 素 主导因素 热量 (太阳辐射) 水分 (海陆位置)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 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 (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 (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 (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 (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 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 沿海→内陆→沿海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若试题中不涉及山体、海拔等,一般体现的是陆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2讲 课时38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

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 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 [体系架构] 域分异规律。 [基本概念]自然带、由赤道到两 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 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 性、干湿度地带性)、热量、水分;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阳坡、阴坡, 迎风坡、背风坡,雪线、林线; 地带性、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 [基本原理]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产生地域分 异的原因。 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考点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差异 (1)形成 ①同纬度地区 地区沿海地区大陆内部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________强烈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______ 水分湿润→干旱 景观______区景观干旱区景观 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__________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______不同的景观。

(2)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特征 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______分异 较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更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________的差异 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分异基础________变化水分变化 分布规律______向延伸、______向更替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典型地区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及中纬度 地区一定范围内 ________地区 举例 特别提醒自然地带与典型植被的区别 植被是自然地带最明显的标志,因此自然地带多以植被名称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如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个“带”字,则代表自然地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 1.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 任何一个自然地带,都具有一定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世界陆地上的自然地带及其气候、植被、土壤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地区陆地自然地带典型植被典型土壤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24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标内容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体系导学 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 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引起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并随着纬度而变化。 2.干湿度地带性分异(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往往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由于水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的差异,这种分异多沿方向变化。 【特别提醒】在地域分异规律中,都要考虑热量和水分的共同影响。特别注意的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 3.垂直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即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分布特点:从山麓到山顶由下而上随延伸逐渐变化更迭。 (3)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特别提醒】山体垂直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三个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状况下,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顶、山麓之间

的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 4.地方性分异规律 (1)规律 ①有序性: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沿着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 ②重复性: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出现。 (2)成因 ①地方地形、、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②地貌、岩性和土质的差别也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二、主要陆地自然带 1.区分依据:的特征。 2.影响因素:和水分条件。 【特别提醒】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三、自然环境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地方分异状况,因地制宜部署农业生产,明确利用方式、确定种植种类,确保生产顺利进行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避免土地退化和环境恶化。 提升关键能力——能力突破掌握解题技法 关键能力一纬度、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