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带分异规律

自然带分异规律

自然带分异规律

自然带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基础是水分,原因是随着纬度的增加,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越来越少,热量降低,自然带由低纬向高纬呈现热带、温带、亚寒带、苔原带、冰原带的分布。

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

大陆水平自然带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两种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前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伸展;后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经线方向伸展;两者作用相近的地区,自然带与经纬线交叉。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高度而变化。

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有关,在各大陆和大洋都形成一系列自然带。由于大陆自然带的形成不仅受纬度热力分带的影响,而且受到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的干扰,所以大陆自然带比大洋表层的自然带复杂得多。

2021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地域分异规律专题复习含答案

地域分异规律 一、我爱做选择 1.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地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 C.非地带性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2.下图是东非高原某地景观图,高大粗壮的猴面包树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完成下题。 猴面包树反映当地具有的环境特征是 A.全年干旱少雨B.夏季炎热干燥 C.干季湿季分明D.终年高温多雨 3.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根茎密集粗壮发达,固碳固氮,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崇明东滩等地互花米草开始引进种植,并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滩涂大量减少 ③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④提高滩涂养殖能力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在理想大陆和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中,影响赤道沿线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距海远近B.沿岸洋流C.海陆分布D.海拔高度 5.由于全球变暖,格陵兰岛西南部的一条河流河口三角洲的面积在逐年增长,且速度越来越快。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地方性C.整体性D.普遍性 6.2019年9月,持续数日的亚马孙森林大火引发各国的关注,“地球之肺”的损毁必将加速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量珍稀物种消失,甚至带来更多的灾害。这一现象表明自然环境具有 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 7.下图为某山脉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山麓自然带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8.下图为我国某山地自然带分布图,影响东西两坡自然带谱数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垂直带性分异规律

构造隆起和山地地形是产生垂直分异的前提条件。隆起的山地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就可分化出不同的垂直地带。而垂直分异的直接原因则是山地热量及其与水分的组合随地势高度的变化。首先从热量分析,随着海拔增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损耗相应减少,使到达山地的太阳总辐射随高度递增。而有效辐射随山地高度的变化,受到两个相反因素影响。一方面主要因大气柱中水汽含量减少和气温降低,使到达地面的大气逆辐射急剧减弱;而另一方面却因地面温度降低而减少地面向上辐射的长波辐射。所以有效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取决于何种因素占主导地位。这导致山地辐射平衡随高度的变化无一致的趋势。无论如何,根据太阳总辐射随山地高度递增、土温随高度变化不大的观测事实,可以推断,山地与同高度自由大气间的感热交换和潜热交换是山地热量损失的主要因素 (2) 垂直自然带 在垂直地带性规律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所产生的由下而上的带状更迭,称之为垂直自然带。垂直带间相互配置的形式和次序称为垂直带带谱结构。垂直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和土壤为主导标志。 山地垂直自然带结构从属于一定的水平地带,是第二性的。发育在不同地域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具有各自特殊的带谱性质、类型组合和结构特征,不同水平地带的垂直自然带的各类型之间,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反映出它们在三度空间上的规律变化。对不同地域山地垂直自然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带谱结构,确定基带和优势垂直分带,并给予恰当的分类,是系统认识不同地域垂直自然带及不同带谱结构的形成和特点所必需,也是进行高原山地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前提。 任何垂直自然带都是纬向、经向和高度变化因素对自然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同一自然带类型分布的海拔高度,因温度、水分条件组合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如矮半灌木荒漠在干旱温和的阿尔泰山麓仅限于海拔500m以下;而到天山北坡,因气温稍高,可升高至海拔1000m左右;到极干旱温暖的昆仑山北坡,则可达海拔3000m。 垂直带谱类型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它不完全重现纬度地带的序列。垂直自然带既有与水平地带同源的成分,也有大量相似的成分和独特的成分。因此,许多自然地带在山地并没有相似物;而一些山地垂直带在平地也不出现。每一水平地带都有自己的垂直带谱系列,即垂直带的结构类型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育和发展起来的。 横断山区南北延伸千余公里,可以作为水平地带和垂直带关系的例子。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就是地带性的水平地带,它随纬度和基带海拔高度的变化而有规律地更迭。在云南南端,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为常绿雨林或半常绿雨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只是其上部的一个分带,垂直带谱复杂,分带数目多;往北,基带分别为山地常绿阔时林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和山地暗针叶林带。 垂直自然带除随纬度方向有变化外,还随距水汽源地的远近及坡向不同有明显的变化。横断山区水汽主要源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西部的高黎贡山比其东部的碧罗雪山、云岭要湿润得多。因此,垂直自然带谱亦由西向东趋于简单。作为优势垂直分带的暗针叶林带的带幅,愈往东部愈窄。往东到四川南部,由于其水汽主要源于太平洋气流,每当雨季亦承受大量降水,因此,垂直自然带谱又趋于复杂。 (3) 地方性、隐域性及微域分异 ① 地方性分异地方性分异是中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例如,整个华北平原的地势地貌分异,从滨海到山麓依次为: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其间还有两个交接洼地区。各部分的地表组成物质、地表水系、地下水位和矿化度、排水条件、土壤肥力、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地方气候如海岸气候、湖泊气候、森林气候、灌溉区气候、城市气候等,或地方性风的影响,也会导致自然地理景观的地方性分异。 地方性分异常常表现相互有序性和重复性规律。有序性指在地方地形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一定梯度有规律地依次更迭。重复性是由于近期发育历史相同,几个小流域内各自然单元重复出现,组成多次重复的组合。如在黄土高原,以川道、沟道等处在负地形上的类型呈树枝状镶嵌在源地、梁地、峁地、土石山地等处在正地形上的类型之间,并以小流域为单位多次重复出现。 ② 隐域性分异隐域性是叠加了地带性影响的非地带性表现,是复杂化了的地域分异规律。隐域性一般也表现为中尺度。例如沼泽是非地带性的,是由长期或周期性积水生境下发育的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所构成的自然环境。不少沼生植物,如芦苇、苔草等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分布相当广泛,但是,不同的水平地带的沼泽却具有不同的特征。温带平原(如东北三江平原)和高原山地(如川西若尔盖)积水条件下的沼泽属温湿性沼泽,主要植物有芦苇、拂子茅、禾草、苔草、镳草等,土壤类型为草甸沼泽土;而属于热湿-暖湿型的热带、亚热带沼泽(如四川盆地中的河湖滩地沼泽)的建群种则是芦苇、薹草、香蒲等,土壤类型为腐泥沼泽土。 ③ 微域分异微域分异是最小范围的地域分异,一般可以根据微域分异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地貌部位差别是最重要的微域分异。不同的小地貌部位有不同的小气候条件、地表水排水条件、潜水的埋藏深度和流动性,甚至潜水的化学性质等都直接或间接与地貌部位有关。再配合岩性土质的差异,则有不同的生物群落和土壤。地貌部位结合小气候条件,决定了不同地貌部位的干湿状况。如在一个切割丘陵区,按其干湿程度可以分为窄V形谷、峡谷、阴坡、阳坡、丘陵峰脊等几部分。它们的干湿状况可大体相应分为最阴湿、阴湿、较阴湿、较干燥和干燥,岩性和土质的分异也是微域分异中的重要方面。由于基岩风化壳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在同一地貌部位,岩性的差别可以形成不同的生境,生长不同的植物种类。例如,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1.关于以下山地雪线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对应的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 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低南高 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南低北高 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一样,对应的雪线东低西高 2.多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称为雪线,山岳冰川分布的高度受雪线高度的制约。有关冰川与雪线,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雪线的高度是变化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不变的 B.雪线的高度是不变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变化的 C.雪线高度以上,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 D.一个地区假如地表高度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 以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下面两题。 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以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 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假设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 C. 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

6.假设山顶有永久性冰川,那么山麓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 T冬<0℃ B. T夏>18℃ C. T冬<18℃ D. T夏<18℃ 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3 660米,有许多顶峰海拔超过6 000米,终年积雪。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安第斯山脉不同纬度地段雪线示意图 7.图中能分别表示安第斯山脉在10°S和45°S雪线分布的是() A.甲、丙 B.乙、丁 C.乙、丙 D.甲、丁 8.关于安第斯山在10°S和45°S雪线东、西差异原因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 10°S山脉西侧受海洋影响强,降水多,雪线低 B. 45°S山脉东侧受巴西暖流影响,降水多,雪线低 C. 10°S山脉东侧为东南信风,枯燥,降水少,雪线高 D. 45°S山脉西侧迎西北风,降水多,雪线低 假设甲乙丙为55°N沿线的三座高度相近的山地,且山顶都有冰川分布。读图答复以下两题。9.三地雪线高度的分布比拟,正确的选项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10.三地雪线高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 B.太阳辐射 C.植被 D.地形坡度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如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一、典例引领 1.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1)B (2)B [从图甲到图丙由于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由森林变为荒漠,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在中纬度地带最明显。] 2.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2)题。

甲乙 (1)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乙图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从A地到F地,经度发生变化 ④从①地到⑥地,纬度发生变化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2)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疏林草原带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A (2)B [第(1)题,甲图A→F热量逐渐减少,是因为纬度逐渐增高,体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从⑥→①水分逐渐减少,是因为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从图中可见D的积温在4 000℃左右,④地

第六章_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六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名词解释: 1、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2、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3、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能按纬度方向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支配这种现象发生的规律就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4、省性:指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 5、地方性:是局部地貌、小气候、岩性、土质、地表水和潜水的排水条件等因素的差别造成的分异现象,是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也是最低级的地域分异。 6、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带性指由太阳能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沿纬度的变化而发生分异的规律。非地带性指由地球内能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不沿纬度的变化而发生分异的规律。 7、带段性:指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 8、基带:在高大的山地区,自山麓到山顶,可分出一系列垂直自然带,最下面的一个叫基带。 二、简答题 1、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有何异同? ①概念: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

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垂直地带性—随地势高度的变化,沿垂直方向呈水平环带状的地域分异,受水平地带性影响,又不同于水平地带性。 ②相似性:a.带谱相似,但方向不同;b.成因相同。 ③差异性:a.自然带的宽度不同;b.湿度变化不同;c.光照不同;d.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不同。 2、说明各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性特点,但整体性是由各级之间的等级从属和制约关系所决定的,高级分异规律是低一级分异规律的背景和基础,低级分异是高级分异的进一步分化,小的分异规律受大的分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从成因关系分析,各种地域分异规律从根本上来看导因于两个基本的分异因素,即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 3、理想大陆的水平自然地带更替规律有哪些? (1)南北半球的地带谱对称;(2)环球分布的自然带只出现在赤道、高纬和两极;(3)海洋性地带谱为各类森林地带(除大陆西岸寒流流经地带外);(4)大陆性地带谱主要出现于大陆内部;(5)在寒暖流发生分流的大陆西岸,出现地中海型自然带。 4、为什么说地貌部位是影响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因素? (1)因为地貌部位不同,产生不同的日照和通风条件,改变气温和湿度的分配状况,出现局地小气候差异; (2)地貌部位不同,地表排水条件地下水埋深条件均有较大差异,加剧和延缓地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造成地面局部差异; (3)不同的地貌部位,使地表组成物质、小气候和潜水条件不同,形成不同的土种和土壤变种,不同的生物群落,从而引起土地自然综合体的有规律的变化。 5、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地貌部位引起的分异; 小气候引起的分异; 岩性、土质(地表组成物质)和排水条件引起的分异。 6、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是什么地带性?为什么?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一、主干知识解析: 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 ①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苔原气候----苔原带、 冰原气候----冰原带

②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是温带荒漠带,其外侧是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又叫萨瓦纳带; ③气候相同但因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但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印度半岛西海岸等);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等)。 ④同一气候类型对多种自然带, 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带草原带(外部);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 ⑤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气候(大陆西岸),对应的是同一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东西方向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 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岸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 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 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方向沿伸。如:

主题10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含答案)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主题10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知识结构 ◆ 对应的课标点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 主要知识点 一.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异规律 类型 由低纬向高纬的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主要表现 示意简图 显著地区 低纬地区,北半球高纬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的高山地区 典型地区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 赤道地区的高山: 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盛行风从沿海吹向内陆,导致 湿度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海拔越高,热量越低,水分、 土壤、植被等随海拔高度有 规律地变化

【补充】垂直地带性的地区差异 1.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与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相对高度相关。 (1)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高的山地,其自然景观垂直变化层次越多。而山麓自然带和当地水平地带性的自然带一致,如下图中①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2)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垂直变化层次比北坡多的原因是南坡的相对高度比北坡大。

2. 湿润地区的垂直地带性主要表现为森林对温度变化的适应,如珠穆朗玛峰的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与纬度地带性类似;干旱地区的垂直地带性除受温度变化影响外,受水分影响也很明显,如天山垂直自然带(见下图),山麓是荒漠石山,海拔1000米以上却出现草原、森林等景观,这就和水分状况的垂直差异有关。因有丰富的地下水出露,干旱地区出现了绿洲,也是非地带性的体现,下图中的乌鲁木齐、库尔勒,都位于绿洲。 3.某山峰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分布高度的差异:如新疆天山自然带图所示,阳坡比阴坡高,雪线在迎风坡比背风坡低。 4.典型例题: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读甲、乙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别称:地带性 定义: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影响因素: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致气候、自然带的 垂直变化。 分布特征:大致沿等高线方向,从山麓到山顶。 主要分布地区:海拔较高的山地。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 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 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重点解析: 雪线 1、含义: 永久积雪区的最低界限,即常年积雪的下界。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水多,每 年降水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即为终年积雪区的下界线,也是固体降 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气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把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实为一个地带,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在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有多年积雪和冰川的形成。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 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 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气温: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雪线高; 降水: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 山势:雪线及以下:陡→雪线高;缓→雪线低。雪线及以上: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 风吹蚀,而使雪线抬高;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而使雪线下降。 坡向:阳坡,T高→雪线高;阴坡,T低→雪线低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 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在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由6000米依次 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再往北到北极地区,雪线降至海平面。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雪线高度取决于年降雪量的多寡。在青藏高原,雪线附近的年降水 量为500~800毫米,雪线高5500~6000米;阿尔卑斯山脉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达2000 毫米,雪线高度仅2700米左右。祁连山东段的年降水量大于西段,雪线由东(4600~ 4700米)向西(5000米)升高。地形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而间接影响雪线高度。在同一 山地,南坡的雪线通常比北坡高。但在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气温和年降水量相差极大,致使南坡雪线(4500米)比北坡雪线(5900~6000米)低1400~1500米。 雪线高度不仅有空间差异,在时间上也有一定变化。空气变冷、变湿,导致雪线降低;反之,引起雪线上升。这种变化有季节性的,也有多年性的。第四纪时期几次大的气候波动,出现冰期和间冰期,都引起雪线的大幅度升降。故古雪线升降是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标 志之一。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 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 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3、雪线影响因素变化规律: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 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 测定的。 雪线高度受气温、降水、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地而异。 (1)气温 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如赤道附近的安第斯山为4800~5200米,天山为3500~4200米,北新地岛为600米。 (2)降水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域系统研究 是,在一定的区域中,将复杂的自然现象系统化;从地域角度出发,研究地表自然综合体,揭示地域分异规律;探讨不同尺度的综合自然区划,是自然地域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 内容: 揭示自然地域分异与组合的基本规律及其形成的物质、能量基础。 探讨自然地域的历史发展演变、空间排序和组合结构。 研究并拟订、阐明自然地域体系划分与合并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确定自然地域界线及其指标以及自然地域单元的综合研究说明。 路线:自然地理学通常从 过程 类型 区域 三个不同角度与层次来研究自然综合体 过程: 历史过程:用历史方法来揭示自然地域的演变、发展和地域分异。 现代过程: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人文的几个方面,其深入研究既揭示了自然地域分异的能量、物质基础,又为地域单元综合研究的提高和深入提供了理论方法基础和翔实的数据与信息。 类型: 景观学和土地科学从类型角度对自然综合体的探讨组成了土地系统的综合研究。 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揭示了地域分异与组合的规律,用归纳法自下而上进行自然地域系统研究。 区域: 从区域角度由上而下演绎法观察和研究自然综合体,揭示其地域分异规律,并重视区际间的联系,把区域单元作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来认识。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轨并进、互为补充,是地域单元的深入探讨和综合研究的基础。 意义 科学: 是发展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基础之一。 可为全球环境变化区域响应、环境监测系统建立、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生态网络台站部署、定位试验观测资料的分析提供科学的区域框架。 应用实践: 可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生产潜力提高、土地管理政策分析、先进农业技术引进与推广、自然环境的整治和自然保护区选择、改造、规划拟订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对于弄清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环境背景,因地制宜地规划和指导生产,加速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目标: 为国家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某一地段的内部相似性与另一地段内部相似性的差异,当这种差异足够大时,两个地段就被分辨出来;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最显著的体现是自然地带。 机理:自然地理地带的形成以能量差异为基础,太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制约自然地理地带规律的基本因素。正因为地球呈球形和阳光在地球表面具有不同的入射角,因此必然要影响到它的辐射通量密度,影响到地球表面不同地方所接受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再加上地轴与黄道面呈66.5°的倾角,导致了季节变化,增强了地带对比,使地表地带分布复杂化。自然地带性的实质 机理:由于海陆等地表组成物质的差异引起了能量收支状况的改变从而导致地带性规律发生了很大的变形或扭曲。因此地球表面某些地理地带往往是断续的。某些类型集中在大陆边缘,另一些又多见于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自然带的分布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具有地带性的特点,但是地表自然带并不是都符合地带性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起伏、洋流等,任何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所在地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局部的、特殊的非地带性的分布特点。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对比] (一)简析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区别。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热量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受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例如,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非洲南北半球部分获得太阳的能量,从赤道向高纬依次递减,出现了南北对称分布的自然带。该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 2.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例如,我国由东北—西北,自然带从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植被类型的变化明显地符合经度地带性规律。 3.垂直地带性即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自然带,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一般来说山体越高,垂直自然带越明显;高山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复杂。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形起伏影响,因而属非地带性现象,这是学习的难点。我们所说的水平地带性是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是基于“理想大陆”的基础上来进

行考虑的,因此山地的存在是对水平地带性的干扰和破坏,是一种相对于水平地带性的非地带性因素,又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是一种连续而有规律的分布,因此垂直地带性属于地带性现象即山地的垂直分布自然带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4.非地带性即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完整、不鲜明。 (二)明确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关系。地带性分布主要是受地带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非地带性分布的形成主要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之间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关系: 1.由于非地带性因素是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的,从而使得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不鲜明。 2.从宏观上来看,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而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3.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不是割裂的,这两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正因为如此,使得地理环境和自然带的分布既有规律性,又有复杂性。 [非地带性因素拓展分析] (一)非地带性因素分析。 1.地形状况。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等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一、主干知识解析: 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 ①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苔原气候----苔原带、 冰原气候----冰原带 ②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是温带荒漠带,其外侧是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又叫萨瓦纳带; ③气候相同但因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但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印度半岛西海岸等);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等)。 ④同一气候类型对多种自然带, 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带草原带(外部);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 ⑤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气候(大陆西岸),对应的是同一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东西方向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 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西岸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 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 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方向沿伸。如: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明显,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方向沿伸。如: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沿海------------------内陆-----------------沿海)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也叫垂直地带性),在中低纬的高山表现明显。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与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坡向等因素有关。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相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该地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析与判读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随着水热状况的变化,形成了相应的自然景观,自然带呈现垂直地带性的分布规律。这种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性规律相似。 一、影响山地垂直带的因素分析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因素 (1)纬度 若海拔相当,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带谱越多; 纬度越高,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2)海拔 若纬度相当,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带谱越多; 海拔越低,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3)相对高度 若纬度相当,山顶与山麓的相对高度越大,山地垂直带谱越多; 相对高度越小,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与分异规律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与分异规律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与分异规律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大陆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40′,北纬60°05′),南至皮艾角(东经103°30′,北纬1°17′),西至巴巴角(东经26°03′,北纬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18′,北纬77°43′)。亚洲东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则濒临印度洋,西面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面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面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一、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征 1.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陆地自然综合体。其地理环境结构整体性的主要特征为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和结构的复杂性,这也是亚洲相对于其他各大洲的所具有的独特性。亚洲位于地球的东半球东北部、亚欧大陆东部的地理位置,是地球上最大陆块——亚欧大陆的主体。其地势最高、起伏极端、结构特殊的地形,大陆性强烈、季风性典型、类型极复杂的气候,长河众多、内流区广大、辐射状的水系,以及植被土壤带与动物界分布空间组合错综复杂,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具有多样性、极端性和典型性;地理环境结构以纬度地带性为基础,兼有非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综合烙印;矿藏、水力、森林、动物等自然资源的丰富性。总的来说,亚洲是以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区别于其他各大洲。 2.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亚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不等于均一性,在整体之中还包括着各个部分。各个部分之间在由于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而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的一致性中,还存在着由于某些要素的影响而互相区别、同中有异的差异性。例如北亚在同一纬向自然带中包括着经向差异,东亚在同一经向自然带中包括着纬向差异。从整体内部各地区间的相互区别

高中地理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新人教必修

考点10 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 一、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 (1)形成基础:热量、水分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 (2)分异特点: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4) 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5)影响山地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一般来说: ①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 ②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③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④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特别提示地方性分异现象 (1)概念: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地方性分异现象。 (2)地方性分异现象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 ①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②地形起伏: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的自然带差异。③洋流:受寒(暖)流影响,自然带的分布向低(高)纬延伸。④局部自然地理要素的异常:a.水分:荒漠中因水分异常而出现的斑状分布的绿洲。b.土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华北平原的黄土。c.地热:极圈附近的冰岛本应是苔原而分布的却是草甸。

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B.南岭 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详解 1.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 原因高大山脉的水热状况随海拔 变化而变化,形成垂直气候 带, 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垂直变 化 热量: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因此垂直自然带谱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域分异 水分: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 多-少”变化 分 异 规律①山地垂直自然带基本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 ②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自然景观相似 垂直 自然 带谱①基带(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②山体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 ③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类似。 ④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同一山体阳坡比阴坡上限(山地自然带所达到的高度)高;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 2.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 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没有。 (3) 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雪线高度的判读 气温(热量和纬 度) 雪线高度和基带气温呈正相关,阳坡高于阴坡 降水量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地形坡度坡度越陡,雪线越高;坡度越缓,雪线越低 季节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雪线上升 气候、地形等综合影响若一山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阳坡,一般降水对雪线高度的影响大于气温对雪线高度的影响,故雪线低 4. 影响山地林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5.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 (1) 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解读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解读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山地或高原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因水热组合随高度的变化,便会引起山地自然带随高度变化的分异规律,在垂直地带性规律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所产生的由下而上的带状更迭,称之为垂直自然带。垂直带间相互配置的形式和次序称为垂直自然带带谱结构。垂直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和土壤为主导标志。 发育在不同地域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具有各自特殊的带谱性质、类型组合和结构特征,不同水平地带的垂直自然带的各类型之间,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山地垂直带谱的特征取决于山地所在的水平地带与山地的高度、走向等特征。 垂直带谱是水平地带性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但不完全是水平地带性的克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首先,山地的温度梯度约为-0.6℃/100 m,这个值相当于纬度梯度的近1000倍,因此每一地区的垂直地带性不可能比纬度地带性丰富。再者,每个山体或高原总是位于一定的纬度,所以它的基带不可能总是从纬度带的热带雨林景观开始。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山地的屏障作用,在迎风坡的一定高度,降水达到最大;在背风坡与封闭盆地内,形成了干旱的环境,出现了不同于迎风坡的以干旱为特征的垂直地带分异。在有些山间盆地,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可能出现带谱倒置的现象。事实上每一纬度地带、每一大的地貌类型区内,都有自己特定的垂直地带类型即带谱,其特点是有一定的带数和特定的变化序列。 一、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在于气温、降水等随海拔高度而发生变化。ﻫ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在高差几千米之内便可出现从热带至极地的巨大变化。

1.热量对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影响。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水分对山地自然带的影响。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一多一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祁连山的西段。在湿润的迎风坡,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增多,过了一定限度(即最大降水带),降水出现减少的趋势;在背风坡由于焚风作用,降水量由下向上递增甚微,且同一高度背风坡降水往往低于迎风坡。如阿尔卑斯山的最大降水带是海拔2000m左右;我国东北的长白山从山麓(海拔500m左右)到山顶(海拔2749m)降水一直增加;而珠穆朗玛峰的南坡,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直递减。垂直自然带还随距水汽源地的远近及坡向不同有明显的变化,如横断山区水汽主要源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西部的高黎贡山比其东部的碧罗雪山、云岭要湿润得多。因此,垂直自然带谱亦由西向东趋于简单。作为优势垂直分带的暗针叶林带的带幅,愈往东部愈窄。往东到四川南部,由于其水汽主要源于太平洋气流,每当雨季亦承受大量降水,因此,垂直自然带谱又趋于复杂。 在干旱地区,因水分缺乏,垂直带谱往往不明显。在山地的迎风坡与背风坡,由于水分条件不同,在阳坡与阴坡,由于热量条件不同,导致了同一山地不同的山坡的垂直带谱不同。喜马拉雅山位于亚热带地区,南坡降水量比较丰富,因此南坡形成了复杂的垂直带谱,它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上依次为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亚高山寒带灌丛草甸带、高山寒冻草甸垫状植被带、高山寒冻冰碛地衣带和高山冰雪带。而北坡由于受高原地形与降水的 影响,其垂直带谱与南坡完全不同。 3.水热状况对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影响 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随着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一般而言①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1.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完成下列小题。 【1】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湿度减少B.沿X方向热量减少 C.沿Y方向湿度增加D.沿Y方向热量增加 【答案】B 【解析】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有水分、热量和地形,结合题意,该图表示北半球,则X代表纬 度变化,Y代表自然带分布高度变化,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温度和湿度都减小,所以选 B项。 【2】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图示植物为典型的板状根,存在于地位的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图中四点只有①符合, 故选A项。 【考点】自然带分布规律;不同气候对应植被 2.下列陆地环境中,属于以热量为基础的全球尺度的分异是() 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 C.秦岭一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出从沿海往内陆方向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分异 【答案】C 【解析】高山植物区是以水热为基础;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是受水源的影响,属于非 地带性现象;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出从沿海往内陆方向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秦岭一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因南北 热量差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分异规律。故选C。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读下图,“某地降水量和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所在半球及其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B.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C.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D.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