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知识点:溶液

初三化学知识点:溶液

初三化学知识点:溶液

【重点难点解析】重点难点: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并能分辨溶质和溶剂.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 1.有关溶液的概念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如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悬浊液静置后,固体小颗粒会成为沉淀.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植物油注入水中,搅拌后得到的乳状浑浊液体.乳浊液静置后,会分层.如油层在上,水层在下. (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均一是均匀的意思,稳定意味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的现象. 在溶液里,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例如,CuSO4溶液中,水是溶剂,CuSO4是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比较(见下表)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概念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一种或几种物质分

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分散质的状态固态液态固、液、气态分散质微粒许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分子或离子特征不均一、不稳定不均一、不稳定均一、稳定、透明静置后固体小颗粒会沉淀分层条件不变,不会沉淀或分层应用医疗方面,粉刷墙壁,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喷洒农药化学反应,动植物的生理活动,医疗,农业生产等实例泥浆、石灰浆油水混合物食盐水、糖水、碘酒共同点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混合物

3.使用溶液概念的注意事项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还有其它许多物质的溶液,分别呈现不同的颜色. 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受到分子间的间隔的影响. ③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例如,将锌与适量稀硫酸反应,锌逐渐溶解,但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锌,而不是锌.也就是说,形成的溶液是硫酸锌的水溶液,而不是锌的硫酸溶液.又如,碳酸钙溶于稀盐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还有将蓝矾(胆矾)溶于水时,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而不是胆矾.【命题趋势分析】本节重点考以下内容:①有关溶液的判断;②有关溶质、

溶剂的判断;③有关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④有关溶液的基本特征. 以上各内容常在选择题、填空题的题型里出现.核心知识

【基础知识精讲】1.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在水里的物质溶解性溶不溶不溶状态固、液、气固液分散在水里的微粒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集合体许多分子集合体宏观特征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不均一、不稳定表现现象澄清、透明、不分层浑浊分层、固体下沉浑浊分层相同点都是混合物2.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可根据溶液的名称来判断,一般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氨水中溶质为氨气,溶剂为水. 当其他物质与水互溶时,无论水量有多少,水总是溶剂.典型例题

例1有下列物质:①牛奶;②无水酒精;③澄清石灰水;④泥水;⑤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后的液体;⑥锌溶解在适量的稀硫酸中形成的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 .分析此题是考查关于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同时要求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根据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概念和特征可知:牛奶是乳浊液;泥水是悬浊液;澄清石灰水是溶液;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由于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故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锌溶解在稀硫酸中存在反应:Zn+ H2SO4=ZnSO4+H2,生成的硫酸锌溶

于水中形成硫酸锌溶液;无水酒精属于纯净物.答案③⑥ Ca(OH)2 ZnSO4

例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不一定是混合物 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C.溶液是透明的,因此也是无色的 D.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就一定是溶液

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因此,溶液不一定是混合物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高锰酸钾是紫红色的.因此,说溶液是无色的是错误的.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如无水酒精、蒸馏水都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D说法不正确.在溶液中,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因此,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B.

例3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g/cm3,下部密度为bg/cm3,则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 C.a D.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中各处的密度相同.选A.例4按下列要求填空①硫酸溶液中是溶质,是溶剂;②蔗糖溶液中是溶质,是溶剂;③碘酒中是溶质,是溶剂;

④铁和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是溶质是溶剂.

分析本题目的在于考查溶质和溶剂的辩证关系.判断溶质和

溶剂要按以下原则. (1)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是溶质;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作溶剂.如硫酸溶液中,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 (3)两种物质相互反应后形成的溶液,生成的物质是溶质; (4)根据溶液的名称来判断.答案①硫酸、水②蔗糖水③碘酒精④氯化亚铁水

【课本难题解答】

例: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溶质会( ) A.会沉降出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在水面上 (2)一杯溶液里各部分性质是( ) A.相同 B.不相同的 C.上面跟下面不相同

解析:①只要掌握溶液具有稳定性特征,很易得出答案是B.

②只要掌握溶液具有均一性特征,很易得出答案是A.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学问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根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根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一样。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别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亮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肯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技巧】溶质、溶剂的断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改变时,肯定要正确推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 影响物质溶解实力的因素: 1、相像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像,溶解实力越强。如:氯化钠 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实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实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分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五.溶解度知识点 概念: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体积数。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 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 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溶解性溶不溶不溶 分散在水 里的物质固、液、气固液 状态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 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 体 外观通明均一浑浊、不均一浑浊、不均一久置后的稳定不变沉淀分上下两层不稳定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一、溶液的性质 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质量被溶解的速率的度量。溶解 度亦称溶质的溶解度或溶质的溶解率。溶解度越大,表明溶质越容易溶解;溶解度越小, 表明溶质越不容易溶解。一定条件下,相同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不随外界因素改变的。 2. 极性:极性是指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中,具有电荷不均匀分布的性质。每个 原子或分子都有一些电子充电,它们可以表示为正电荷或负电荷。极性决定了沉淀物的稳 定性,极性更强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低;极性更弱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高。 3. 气味:气味是指一定条件下溶液可以很明显地闻到的气体的气味。气味的性质主 要取决于溶质的特性,而不是溶液的性质,所以要判断溶液是苦味还是咸味,就可以闻一 闻溶液的气味。 二、化学反应 1. 前置反应:前置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前,必须准备好充分配分的物质,以促使 反应发生的反应。这类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产物可以再次发生反应,结果产生新的产物,多用于改变溶液的参数,如酸碱度、Ph值等。 2. 溶解反应:溶解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或分子被完全拆分的反应。这种反应的特 点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另一对反应引起游离离子或原子的重新组合,只能提 供单一离子或原子。 3.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指某些化合物与水反应,当化合物与水反应时,会引起改变,因此得到新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反应。这类反应一般是可逆的,可以表示为水的添加 或分解的形式。 三、物质的溶解过程 1. 吸收: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溶质与溶剂之间会发生电荷的传递,溶质的电荷 会被溶剂的电荷所吸收,从而使溶质分子更加稳定、更容易进行溶解。 2. 团簇化: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溶解过程会随着溶剂量、温度、压强等参数的 改变而改变。当溶质质量足够时,溶质分子之间会形成团簇,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3. 渗入:溶质分子吸收溶剂后,会分子局部溶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以促进其质量 的渗入溶剂中,使溶质稳定溶解在溶剂中,完成溶质的溶解过程。 四、溶液的性质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一)溶解 1、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静置后易沉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稳定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 2、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3.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氯化钠(NaCl)等,有些物质溶于水导致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4NO3)等。 (二)溶液的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为液体,常见的有水、酒精、汽油等。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以水为溶剂的溶液叫水溶液。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都是指水溶液。 ⑴气体、固体溶于液体时,气体、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⑵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认为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但当液体和水互溶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另一种液体作为溶质。 ⑶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质了。 ⑷若没有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3、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名称溶质溶剂 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 水H2O 盐酸氯化氢HCl 水H2O 碘酒碘I2 酒精C2H5OH 4.导电性:如果溶液中有可移动的离子,该溶液便能导电,不能导电是因为没有可移动的离子。 5.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6、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浓稀的物理量 (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数学表达式 溶质质量分数(ω) (3)理解: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⑤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4)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具体情况 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_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溶液 【考点1】溶液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物质。水是最常见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二、溶液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 (2)均一稳定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叫做溶剂,量少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质量。 ⑦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 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不溶解是相对.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 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溶剂 c、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体积≠溶质体积+ 溶剂体积 d、溶液名称:溶质溶剂溶液(如:碘酒——碘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叫悬浊液。 【考点3】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集成大油珠,这些细小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化学复习,要有目的有重点的去读,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平均使用力量的方法是极其盲目的,也是低效的。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欢迎翻阅。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一) 1、基本特征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 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2、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名称溶质溶剂 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 水H2O 盐酸氯化氢HCl 水H2O 碘酒碘I2 酒精C2H5OH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二)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三)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说明物质分子之间有间隔) d、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 以溶液透明,注意透明和无色是两个概念。 e、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 1 】溶液的观点和基本特点 一、溶液的观点 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固的混淆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构成:溶液是混淆物,由溶质和溶剂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 +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能够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余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有的溶剂。汽油、酒精也能够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点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此后,溶液各部分的构成、性质完整同样。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整 同样。 ②稳固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久搁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别出来。 ③是混淆物。 【规律】溶液的鉴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固的液体不必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断 ①往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必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独有的观点,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 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相像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像,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 油,那溶于水。 2、大多半物质稳固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关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 2 】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含乳浊液和悬浊液。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一. 溶液的概念及分类 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溶解溶质的物质。按照溶剂的性质不同,溶液可 分为水溶液、非水溶液和固溶液。 1. 水溶液:以水为溶剂的溶液。常见的水溶液有盐水、糖水等。水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溶剂,因其具有极性,能够溶解许多离子化 合物和极性分子。 2. 非水溶液:以非水溶剂(如醇类、醚类)为基础的溶液。非 水溶剂通常用于溶解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有机溶剂用于溶解油脂。 3. 固溶液: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过程中,溶质以分子、离子 或原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溶质通常为固体,而溶剂可以 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二. 溶解度和溶液浓度

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 最大质量或最大摩尔量。可以用溶解度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溶质 溶解的限度。 2. 饱和溶液:当溶剂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无法再溶解 更多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3. 稀溶液和浓溶液:根据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或摩尔浓度不同,溶液可以分为稀溶液和浓溶液。当溶质含量较低时,溶液通常被 认为是稀溶液,反之则是浓溶液。 三.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 1. 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是指在一定数量的溶剂中溶质的质量。 通常以质量溶质含量与体积溶剂的比值表示,单位为g/mL或g/L。 2. 体积浓度:体积浓度是指溶质的体积与溶液的体积之比。常 用表示方法为摩尔浓度、密度和容积分数。

3.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量与溶液体积 之比。常用单位为mol/L,也可用mol/dm³表示。 四. 溶液的稀释计算 稀释是指在已知浓度的溶液中加入溶剂,使其体积增加而浓度 降低的过程。根据稀释定律,可进行溶液的稀释计算。 稀释定律公式为:V₁C₁=V₂C₂,其中V₁、C₁为初始溶液 的体积和浓度,V₂、C₂为最终溶液的体积和浓度。 五.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水或其他溶剂中能够产生离子的物质。电解质的溶液能够导电,根据离子电导性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 质和弱电解质。 2. 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产生离子的物质。非电 解质通常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具备导电性。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 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②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技巧】乳化作用如何判别? 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物质变为小颗粒的物质,与溶解有本质的区别、 【考点4】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1.溶质的分子向水中扩散:放热。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吸热. 【规律】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升高。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一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 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 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二 一、溶液 (一)溶解 1、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静置后易沉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3、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稳定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 注:①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溶液中有Fe2+呈浅绿色,有Cu2+呈蓝色,有Fe3+呈黄色,有MnO4-呈紫红色。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4、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等,有些物质溶于水导致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4NO3)等。 5、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二)溶液的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梳理

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FeSO 4为浅绿色Fe2(SO 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溶质是 HCl ,石灰水溶质为 Ca(OH) 2,食盐水溶质为 NaCl ,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 Ca(OH) 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 H 2 SO4,胆矾 CuSO 4·5H 2 O 溶于水溶质为CuSO 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C 2H 5OH 。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 NH 4NO 3溶解溶解放热:如 NaOH 溶解、浓 H 2SO4溶解溶解没有 明显热现象:如 NaCl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的水溶液除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 Ca(OH) 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 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 36g 含义: 在 20℃时,在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 克 NaCl 或在 20℃时, 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 克 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 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 2 ( 4)溶解度曲线 例:A( 1) t3℃时 A 的溶解度为80g S· ( 2) P 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 A 和 C 的溶解度相同 80 · N B (3)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 A 物 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P C ( 4) t1℃时 A、 B、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 5)从 A 溶液中获取 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0 t12 t3 t ( 6)从 A 溶解度是80g。 t (7) t2℃时 A、 B、 C 的饱和溶液各 W 克,降温到 t1℃ 会析出晶体的有 A 和 B 无晶体析出的有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 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液的组成: 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 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 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

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 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 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 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①溶解的过程:a、扩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 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