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超市抑或农贸市场

2020年超市抑或农贸市场

2020年超市抑或农贸市场
2020年超市抑或农贸市场

超市抑或农贸市场

超市抑或农贸市场?

----对生鲜食品购买者地点选择行为的分析经济管理强化21 班纪月清吴豪杰郁胜国徐其军杨恺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超市日益成为人们购买生鲜食品的重要场所。同时,这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农转超”的争论,然而超市到底能不能取代农贸市场,到底应不应该把农贸市场转变成超市,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本研究通过调查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客观因素,对消费者选择不同场所购买生鲜食品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生鲜食品超市农贸市场

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农贸市场一直是城市居民购买生鲜食品的主要场所,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农贸市场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农贸市场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进入到市场的生鲜食品的质量没有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农贸市场的经营条件、卫生条件差,难以使消费者达到满意的程度。而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超市弥补了农贸市场的缺点,也引进生鲜食品的经营。在这种条件下,消费者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空间,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人群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一时间,全国地区掀起了“农改超”的热潮,但是由于中国在这方面还是处于探索阶段,而且超市的生鲜食品价格要高于农贸市场的价格,虽然中国居民的收入每年都在增长,但是贫富差距却在逐渐拉大,这就意味着不是每个人都有到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消费能力。本研究意图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对两个不同地点的不同消费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消费者选择不同地点购买生鲜食品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消费者角度,调查获得农贸市场和超市在经营生鲜食品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各地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集中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和零售业销售超市化的研究。JamesF.Engel 认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为了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霍华德和谢恩在1967的《购买者行为理论》建立了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型。该模型包括四个部分:刺激性变化因素、因素的反作用、假设模型和外在影响因素。美国教授J.F.Engel 、R.D.Blackwell和D.T.Kollat提出恩格尔模型,认为消费者购买决策有五个部分组成:认识需要、收集信息、评价方案、选择方案、购买结果。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80%左右的生鲜食品由生产者或者生产者团体在产品产地进行分级,包装处理后直接送入大型超市、零售连锁店或配送中心。在中国台湾,农产品超级市场比较普遍,大部分农产品通过连锁超市销售(方昕/2001)。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超市也成为食品零售的主要渠道,阿根廷等拉美国家正在由传统的生鲜市场转向现代市场体系(Graciela Ghenzan /2002)。

国内对于生鲜食品零售业的研究较多:大多数的研究从供给方的角度,比较农贸与超市的优势和劣势;也有少量研究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消费者在某一市场形态中的购买行为。周应恒,卢凌霄和耿献辉(2003)对南京市200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了南京消费者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态度和行为。胡定寰,俞海峰和T.Reardon(2003)对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行了比较研究,利用Logit模型(二值选择模型:超市购买赋值为1,农贸购买赋值为0)分析了影响生鲜购买者地点选择的因素;结果表明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到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可能性就越大,月收入和接受的教育程度与购物场所的选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购买时间较少的人更加倾向于超市购买等。他们的不足之处在于确定“谁是超市购买者”“谁是农贸购买者”很困难,并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为完全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消费者很少。

介绍自己的研究:

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3.3.1.1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贸市场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农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贸市场在促进产销衔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引导生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贸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联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等方面,我国农贸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经验和国情来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贸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一系列一号文件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发展的历程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经历了艰苦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城乡农贸市场屡遭遏制取缔,农贸市场

缺乏赖以孕育、生存的体制环境和物质基础。 1978年至1984年,开放农市贸易以及“菜篮子”产品的产销体制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贸市场开始萌芽。 1985年至1991年,国家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集贸市场蓬勃兴起与发展。 2001年至今,农贸市场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抓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重点完善市场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管等现代物流功能。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转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这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重大目标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和食品消费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这样的农产品供给与需求背景下,我国农贸市场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基本构建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入以稳定数量、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质量档次为重点的新阶段。 二、我国农贸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基本概况 我国农贸市场历经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此后进入市场布局调整、经营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市场管理向规范化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国亿元以上的农贸市场数量有1800多个,而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还在逐渐扩大。

非常重要农产品超市零售和农贸市场销售方式的比较研究

农产品超市零售和农贸市场销售方式的比较研究 (2011-05-13 23:18:41) 标签:杂 谈 农产品超市零售和农贸市场销售方式的比较研究 ——基于山东济南的调查研究一、研究背景 农产品是指未经深加工的初级产品,一般包括蔬果、肉类、水产三类产品(方昕,1999),它是我国食品消费中占很大比重,具有周期性、地区性、易腐性、不耐贮存等特点,在经营上表现出购买频率高、每日购买多的集客性等特征(周勇,1996)。 (1)消费者需求影响农产品零售方式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产品的生产供应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品种都极大丰富,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日益提高与改善。经济发展使食品消费构成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食品消费呈现出多元化,居民食品消费产生了结构性变化,首先是粮食消费量下降明显,其中:细粮消费量降低,粗粮消费量增加,主食的花色品种呈现出多样化和成品化;其次是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明显提高。其中:猪肉的消费量略有下降,牛羊肉、水产品、禽肉和蛋奶的消费量明显提高,牛奶已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食品结构变得更富营养、更为合理;第三是用于烟、酒、饮料、干鲜瓜果等奢侈品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另外,随着健康饮食知识的积累,新鲜的天然食品更受人们的关注,蔬菜和水果作为鲜活农产品的主流越来越受到推崇,人们比较注意对有益健康食品的选择。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在发展变化。一方面,要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品牌服务、购物环境良好等,迫切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农产品零售服务来满足需要。 为适应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农产品的流通零售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的农贸市场零售逐渐向超市零售发展。传统的农贸市场零售与消费者需求以及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暴露并加深。农贸市场的小规模个体经营,不论从品种还是质量上越来越不能适应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日益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要求。由于农贸市场中的经营主体是个体商贩和农户,流动性大,质量监控管理难,安全责任难以追溯,存在很多食品安全隐患;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城市的建设发展、交通以及市容环境带来一系列问题。农产品超市零售方式的优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环境舒适,产品质量好,安全卫生,品种丰富等;超市能够通过应用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实行规模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满足消费者高质量、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零售方式的变迁,使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更加优化畅通,也将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2)农产品超市销售可以与农业生产实现有效联接,可以对整个农业产业链产生良性牵动和提升作用。农产品超市零售必然要求实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其过程促进农业变革,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促进我国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的实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行优质优价,使农民增收,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3)农产品超市零售的发展日益成为重要的政策命题。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城市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2009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强调“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可以看出,政府已高度重视农产品超市零售的重要性,而且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一些支持和扶持政策。农产品超市零

农贸市场VS超市-推荐下载

农贸市场VS超市 超市与农贸市场的区别在于:超市采取的是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定价的连锁经营方式。 统一采购,就是直接从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统批发诸多的中间环节,解决了成本高的问题;统一配货,不仅能保持生鲜食物的新鲜,而且做到货物多元化,全方位满足市民需求,这些产品在配送中,往往经过严格的筛选、包装和加工,方便了购买。还有原来农贸市场根本无法做到的,那就是安全问题。 统一采购、配货后的产品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关,倘若检测不过关,则把货物退回产地或销毁。对营业时间、购物环境、价格、质量、品种、付款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行的比较。营业时间:超市营业时间普遍没有农贸市场早,农贸市场大部分从早上5点后就陆续营业,而超市一般要到9点左右。让一些习惯于早上买菜的中老年人感到不便。不过,超市的营业时间可延续到晚9点,而农贸市场则关门较早。 购物环境:这是超市最大优势,明显优于农贸市场。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品种与价格相同的情况下,近八成的消费者不会去相对“脏、乱、差”的农贸市场,而愿到整洁、井然有序的超市去购物。 商品价格:超市与农贸市场互有高低,如肉类和蛋类,由于超市走货量大,成本相对较低,价格也相对低于农贸市场。但蔬菜、水果价格却明显高于农贸市场。而且,农贸市场可以讨价还价,而超市却是“不二价”。与农贸市场相比,价格是超市最明显的劣势。 质量和称重:相比之下,超市比农贸市场更让人放心,超市的采购渠道比较正规,有的超市还与农贸或蔬菜基地“挂钩”;而农贸市场某些商品让人感到不放心,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缺斤短两等现象时有发生。品种与数量:超市由于场地有限,果蔬品种没有农贸市场多,但基本品种一般也能满足需求。农贸市场的蔬菜水果数量、品种相当丰富,但很多摊位经营着雷同的蔬菜和水果。许多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货时的新鲜度已相差不几,但由于超市的水果、净菜比农贸市场的贵,销量低于农贸市场,商品周转慢,新鲜度降低,因此也处于一定的劣势。 付款方式:这方面超市与农贸市场各有利弊。超市是在自由选购之后统一在收款台前一次结账付款,而农贸市场每次消费完毕就付款一次。超市付款排队现象时有发生,高峰时经营等候十几分钟,农贸市场则没有这种现象。 商品包装:农贸市场的塑料袋五花八门,卫生没有保证。而超市里则多使用一次性环保包装袋或盒,并贴有标签,价格、保质期等一目了然。这是农贸市场无法相比的。当然,超市在很多方面也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标准和规范。比如说在农副产品的采购上,目前有不少超市都是直接从批发市场进货的。而在食品卫生安全检测上,目前国内超市自身拥有检测设备的几乎没有,更多的是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对检测也并非十分严格,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超市依然会出现问题食品的原因。 短期内超市无法取代农贸市场关于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目前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是通过对农产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建立一个以批发市场为枢纽,以具备一定组织化程序的农产品经营者为主体,以规范化的集贸市场和超市为零售终端的较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另一种是要大力发展以物流配送为枢纽,以连锁公司为经营主体,以超市为零售终端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并取代批发市场体系。北京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总经理赵尔烈表示,我国应该选择第一种模式。他认为,在10至20年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不可能被超市这种业态所取代。 理由有三: 首先,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决定的。配送中心和超市代替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在欧美发达国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到90年代才成为主体。日本超市是从上世纪

超市替代农贸市场的发展趋势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超市替代农贸市场的发展趋势 超市替代农贸市场的发展趋势 超市替代农贸市场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对购物环境和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超市开辟生鲜食品区,作为一种全新流通模式,超市在生鲜食品流通领域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对传统的流通渠道形成了巨大冲击,大大加速了生鲜食品流通渠道的变化。 超市替代农贸市场的形式从目前来看,有两种。一种是生鲜食品进超市,即已有的大型综合连锁超市开辟出一定区域来经营生鲜食品,比如世纪联华、时代超市等生鲜食品销售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其统一连锁经营的特点比较明显,连锁经营的规模比较大。另外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农改超”,即将传统农贸市场改造成生鲜超市,其店铺数量有限,连锁经营的规模比较小。超市替代农贸市场不仅仅是指上述两种,这里的超市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还应该包括仓储式大卖场、便利店、折扣店以及量贩店等一切新型的实行连锁经营的生鲜食品零售渠道。 作为一种新的经营业态,超市与农贸市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超市

是连锁经营,连锁经营的特点是统一进货、统一配送和统一管理。连锁超市以连锁制为轴心,以众多的门店网络为市场依托,以中央采购制开发销售利润,以现代化的配送中心获取物流利润,将市场信息向加工制造业渗透,发展定牌商品,甚至形成供应链,开发生产利润。可以说,连锁经营是将工业生产中的标准化、程序化、规模化向流通领域延伸,在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在同一品牌的众多连锁店中,实行明码标价、统一经营和一票式结算服务,此超市品牌的拥有者是食品质量安全责任的承担主体。而农贸市场则是一个经营者一个摊位,各自自由议价和分别承担质量安全责任,处于原始的分散经营状态,信誉上无法同超市比较,容易博得消费者的青睐和满意。 无论是先进国家的经验还是我国近年在大中城市的实践都表明,生鲜食品的超市经营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但是,生鲜食品的超市化经营同时需要一些相关条件予以配合才能充分发挥这一新型业态的功能。生鲜食品的超市经营是在大生产大流通的条件下产生并发展的,需要大型的配送中心、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稳定的生产基地等相关配套设施予以保证。在超市替代农贸市场和“农改超”过程中,除了确保连锁超市和生鲜超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连锁经营和规模经营外,还应该注意上述配套条件的建设。 在超市替代农贸市场这一渐进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引导多元主体的市场竞争,防止市场走入寡头格局,以避免价格垄断和产品安全隐患。应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弱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以

农贸市场现状的调查报告

目录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农贸市场环境实地观察情况四.实地访问 五.网上了解 六.存在问题分析 七.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八.参考文献

暑假农贸市场现状的调查报告 茶与食品学院 摘要:农贸市场存在远比超市的发展来的早,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价格较贵的超市,也不去生鲜的市场,为了深入了解该问题,我们选择了在暑假期间,到农贸市场实地查看、现场采访及网上了解相关案例。经了解,除了原来推测的市场环境较差,很大原因是文化教育越高的人不好意思和老人、农民讨价还价。说到底,还是因为农贸市场监管不足,没有统一的市价,而超市明文规定价位,不讨价还价,所以才会更吸引顾客。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及资金的投入。 关键词:环境价格监管资金 农贸市场环境实地观察情况 农贸市场属于连体式室内农贸市场,其中一楼又属于棚顶式农贸市场与连体式室内农贸市场。天花板灰黑,有脱落现象,还布有常年的黑色蜘蛛丝,墙体下端一米高的地方不满污渍,有绿有红有灰还有被撞缺角的柱体。光线昏暗,地面水积得多,行走不便。各种蔬菜肉类,海产品及各类干货味道掺杂,气味实在不好。各摊位招牌随意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招牌挂放的位置杂乱无章,上面粘满了污渍,有的招牌还经过涂改,而且悬挂的位置过高,不仅丑陋而且影响心情。鲜肉类提示吊牌所摆放位置,在市场入口无法看到。工商行政公告牌挂的太高,很难被看到上面的内容。各营业房的经营字号

没有展示出来。 总体上来看,市场都存在脏、乱、各种消防设施不齐全,配套卫生设施不具备,市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这里小商小贩的吆喝声、买菜人的喧闹声整天不绝于耳,烂瓜残叶满地都是,而且光线昏黄,地板水洼到处,味道掺杂难以忍受。站在市场内让人感觉到非常压抑,呼吸不畅。一些买菜人不愿久留,交易后总是巴不得马上离开。 实地访问 询问选择农贸市场或超市的理由时,常年在市场上买的年长的回答,市场比较新鲜廉价,而且都老熟人了,放心;有些偶而出来买菜的,最直接的是到超市买,因为明码标价,不会被坑,而且蔬菜种类多,还可以顺便买其他的日用品;年轻一辈的妇女都不去市场,觉得那卫生不过关,而且那很脏乱吵。当然有些人也会选择就近原则。 网上了解 从调查的两个市场来看,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陈旧,功能不完备,配套不完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是脏乱差现象严重。“脏”在市场垃圾多且清理不及时,蔬菜叶、禽类羽毛、鱼鳞、宰杀动物后的血迹等在市场内都很容易看见。“臭”在活禽宰杀不达标,废气没及时清除;“乱”在市场无序混乱经营;“差”在所有市场都外溢,马路经营、占道经营、出店经营。 当前,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一是市场发展的意识不强

农贸市场现状

农贸市场现状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贸市场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农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贸市场在促进产销衔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引导生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贸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联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等方面,我国农贸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经验和国情来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贸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一系列一号文件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发展的历程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经历了艰苦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城乡农贸市场屡遭遏制取缔,农贸市场缺乏赖以孕育、生存的体制环境和物质基础。

1978年至1984年,开放农市贸易以及“菜篮子”产品的产销体制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贸市场开始萌芽。 1985年至1991年,国家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集贸市场蓬勃兴起与发展。 2001年至今,农贸市场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抓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重点完善市场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管等现代物流功能。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转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这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重大目标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和食品消费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这样的农产品供给与需求背景下,我国农贸市场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基本构建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入以稳定数量、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质量档次为重点的新阶段。 二、我国农贸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基本概况 我国农贸市场历经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此后进入市场布局调整、经营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市场管理向规范化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国亿元以上的农贸市场数量有1800多个,而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还在逐渐扩大。 图 2013年全国集贸市场按主营品种分类比重图另据农业部2014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农产品农产品交易市场达1800多个,成交额达万亿元,全国经由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以上,并且仍在

五种现代人最喜欢的农贸市场

智慧农贸|五大现代人最喜欢的农贸市场 作者:筑美科技 有人数,农贸市场是所有中国主妇的主战场,也有人说农贸市场是中国老龄人群退休后的娱乐天堂,也有人说,认识一座城市,必须要逛的就是当地的菜市场。是的,这里是人间市井烟火气最浓的场所,也是现代人记忆最深的老地方。菜米油盐酱醋茶,青菜萝卜鸡鸭鱼肉蛋等等,农贸市场从来都是人们生活需求必备的场所。 就像文学大师汪曾祺先生在《做饭》中曾写道:“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的确,农贸菜场是一座城市生活聚焦。一座城市的真实美好,并不是看它有多少林立的高楼,而是那些在菜场里每天上演的场景。 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传统又原始的城市农贸市场逐渐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现在人们谈论更多的则是生鲜超市、生鲜

电商以及盒马鲜生、宋小菜等这类的新菜场模式,在这些新型的菜场业态的高密度声量轰炸下,农贸市场自身由来已久的“病症”被无限放大。人们尽管还在有意无意地进入农贸市场买菜,但是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说有的人,有的城市,已经开始驱逐农贸市场了。 因此,对于现在传统而又老旧的农贸市场来说,到底该如何升级改造,如何自救,如何去重新取悦消费者,迎合现代人的喜好,就显得尤为紧迫。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到底什么样的农贸市场是未来市场的主流。 1、最基本、最常见的农贸市场——环境优雅、干净卫生的基础硬件农贸市场 这类农贸市场跟以往传统的农贸市场相比,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环境优雅,干净卫生,以往的农贸市场脏水四溢、怪味扑鼻不见了,相反,替代的则是人们买菜的直接舒适体验。这种最基本的农贸市场改造,将会是将来农贸市场的基础标配,也是一些三四线城市最主流的农贸市场改造。 2、以消费体验场景为主,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到“商超式”管理服务提升的农贸市场改造

南京超市和农贸市场生鲜蔬菜经营的市场竞争分析

南京超市和农贸市场生鲜蔬菜经营的市场竞争分析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食品商店以及国家经营和集体所有的菜市场逐渐从农产品零售领域中退出后,以个体摊贩为主体组成部分的农贸市场便开始主导生鲜果蔬等农产品零售。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产品的生产供应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品种都极大丰富,这让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日益提高与 改善。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民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以及逐渐多样化多层次的生活方式,生鲜农产品的零售流通渠道也相应地出现了巨大转变,从原来的农贸市场零 售逐渐向超市零售发展。超市的出现,让消费者有更多可供选择的购买鲜活农产品的场所,对以农贸市场为主的传统零售渠道造成了较大冲击。 随后2011年起,生鲜电商作为一种新的零售渠道快速兴起,定位于进口商品、高价值产品等特定品种。因此,目前在农产品的零售环节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零售方式:一种是以农贸市场为代表的普通农产品的零售方式;另一种是以超市为 代表的,有能力经营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零售方式,其中生鲜电商将会在生鲜细分市场作为一种业态补充。从国际上的主要经验来看,伴随着城市、商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原本是城市居民购买生鲜主要场所的农贸市场将逐步被超市所替代,即超市将占据生鲜农产品零售中的主导地位。而超市作为一种现代化流通方式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成为生鲜零售业主导业态,超市销售生鲜占到了 80%-95%, 而我国超市销售生鲜占比不到30%。 为什么拥有诸多优势的超市还未能取代农贸市场成为生鲜品零售的主要场所,而与农贸市场正处于竞争共存阶段?本文基于零售商的视角,以生鲜蔬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超市生鲜区现场主管及生鲜采购部负责人、农贸市场个体经营者的访谈,从采购体系、物流配送、自我质量控制、提供特色服务等生鲜经营特征,探讨超市和农贸市场所销售生鲜蔬菜价格和质量存在差异的内在影响因素。其次,比较分析超市与农贸市场生鲜蔬菜的质量与价格,将生鲜蔬菜的质量分解 为若干不同的属性特征进行比较,同时进行简单的价格比较。然后,运用Hedonic 价格模型实证分析不同质量属性对蔬菜价格的影响,同时分析质量差异能在何种程度上解释蔬菜价格差异。最后,总结出超市与农贸市场生鲜蔬菜的市场细分和质量—价格竞争策略,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超市在蔬菜采购渠道、经营品种、质量控制等生鲜

2020年超市抑或农贸市场

超市抑或农贸市场

超市抑或农贸市场? ----对生鲜食品购买者地点选择行为的分析经济管理强化21 班纪月清吴豪杰郁胜国徐其军杨恺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超市日益成为人们购买生鲜食品的重要场所。同时,这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农转超”的争论,然而超市到底能不能取代农贸市场,到底应不应该把农贸市场转变成超市,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本研究通过调查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客观因素,对消费者选择不同场所购买生鲜食品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生鲜食品超市农贸市场 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农贸市场一直是城市居民购买生鲜食品的主要场所,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农贸市场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农贸市场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进入到市场的生鲜食品的质量没有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农贸市场的经营条件、卫生条件差,难以使消费者达到满意的程度。而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超市弥补了农贸市场的缺点,也引进生鲜食品的经营。在这种条件下,消费者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空间,在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人群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一时间,全国地区掀起了“农改超”的热潮,但是由于中国在这方面还是处于探索阶段,而且超市的生鲜食品价格要高于农贸市场的价格,虽然中国居民的收入每年都在增长,但是贫富差距却在逐渐拉大,这就意味着不是每个人都有到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的消费能力。本研究意图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对两个不同地点的不同消费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消费者选择不同地点购买生鲜食品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消费者角度,调查获得农贸市场和超市在经营生鲜食品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各地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国内外研究现状:

农贸市场情况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贸市场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农贸市场调研内容 农贸、冷链市场调研内容 1.市场名称市场位置。 2.市场总面积约,店铺面积约,露天面积约。店铺家,摊位家。 3.摊位面积,摊位价格。店铺面积店铺价格,目前月销量约。是否收取商户押金? 4.当天进入园区货车的数量约台,车辆来源于主要地区,货物以为主,货车大小,车辆大约停留时间。 5.入园车辆的货物主要针对哪类客户? A、菜市场小商贩b、饭店c、园区商铺 6.果蔬车辆入园后是否将部分商品放入冷库,园区商贩是否囤积部分商品放入冷库。 7.该市场是否有冷库,面积约,能否满足商户需要? 8.淮北有哪些专业冷库市场,其规模、性质、价格和运营模式为?。

9.冷库商品的配送车辆为园区提供还是商户自提?。 10.园区或商户目前拥有车辆的数量,业务量情况。 11.商户对目前园区综合管理是否满意,不满意之处为。 调研时间: 调研人: 篇二:农贸市场现状的调查报告 目录 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农贸市场环境实地观察情况 四.实地访问 五.网上了解 六.存在问题分析 七.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八.参考文献 暑假农贸市场现状的调查报告 茶与食品学院 摘要:农贸市场存在远比超市的发展来的早,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价格较贵的超市,也不去生鲜的市场,为了深入了解该问题,我们选择了在暑假期间,到农贸市场实地查看、现场采访及网上了解相关案例。经了解,除了原来推测的市场环境较差,很大原因是文化教育越高的

人不好意思和老人、农民讨价还价。说到底,还是因为农贸市场监管不足,没有统一的市价,而超市明文规定价位,不讨价还价,所以才会更吸引顾客。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及资金的投入。 关键词:环境价格监管资金 农贸市场环境实地观察情况 农贸市场属于连体式室内农贸市场,其中一楼又属于棚顶式农贸市场与连体式室内农贸市场。天花板灰黑,有脱落现象,还布有常年的黑色蜘蛛丝,墙体下端一米高的地方不满污渍,有绿有红有灰还有被撞缺角的柱体。光线昏暗,地面水积得多,行走不便。各种蔬菜肉类,海产品及各类干货味道掺杂,气味实在不好。各摊位招牌随意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招牌挂放的位置杂乱无章,上面粘满了污渍,有的招牌还经过涂改,而且悬挂的位置过高,不仅丑陋而且影响心情。鲜肉类提示吊牌所摆放位置,在市场入口无法看到。工商行政公告牌挂的太高,很难被看到上面的内容。各营业房的经营字号没有展示出来。 总体上来看,市场都存在脏、乱、各种消防设施不齐全,配套卫生设施不具备,市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这里小商小贩的吆喝声、买菜人的喧闹声整天不绝于耳,烂瓜残叶满地都是,而且光线昏黄,地板水洼到处,味道掺杂难以忍受。站在市场内让人感觉到非常压抑,呼吸不畅。一些买菜人不

超市替代农贸市场的发展趋势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超市替代农贸市场的发展趋势 超市替代农贸市场的发展趋势 超市替代农贸市场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对购物环境和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超市开辟生鲜食品区,作为一种全新流通模式,超市在生鲜食品流通领域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对传统的流通渠道形成了巨大冲击,大大加速了生鲜食品流通渠道的变化。 超市替代农贸市场的形式从目前来看,有两种。一种是生鲜食品进超市,即已有的大型综合连锁超市开辟出一定区域来经营生鲜食品,比如世纪联华、时代超市等生鲜食品销售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其统一连锁经营的特点比较明显,连锁经营的规模比较大。另外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农改超”,即将传统农贸市场改造成生鲜超市,其店铺数量有限,连锁经营的规模比较小。超市替代农贸市场不仅仅是指上述两种,这里的超市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还应该包括仓储式大卖场、便利店、折扣店以及量贩店等一切新型的实行连锁经营的生鲜食品零售渠道。 作为一种新的经营业态,超市与农贸市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超市是连锁经营,连锁经营的特点是统一进货、统一配送和统一管理。连锁超市以连锁制为轴心,以众多的门店网络为市场依托,以中央采购制开发销售利润,以现代化的配送中心获取物流利润,将市场信息向加工制造业渗透,发展定牌商品,甚至形成供应链,开发生产利润。可以说,连锁经营是将工业生产中的标准化、程序化、规模化向流通领域延伸,在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在同一品牌的众多连锁店中,实行明码标价、统一经营和一票式结算服务,此超市品牌的拥有者是食品质量安全责任的承担主体。而农贸市场则是一个经营者一个摊位,各自自由议价和分别承担质量安全责任,处于原始的分散经营状态,信誉上无法同超市比较,容易博得消费者的青睐和满意。 无论是先进国家的经验还是我国近年在大中城市的实践都表明,生鲜食品的超市经营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但是,生鲜食品的超市化经营同时需要一些相关条件予以配合才能充分发挥这一新型业态的功能。生鲜食品的超市经营是在大生产大流通的条件下产生并发展的,需要大型的配送中心、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稳定的生产基地等相关配套设施予以保证。在超市替代农贸市场和“农改超”过程中,除了确保连锁超市和生鲜超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连锁经营和规模经营外,还应该注意上述配套条件的建设。 在超市替代农贸市场这一渐进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引导多元主体的市场竞争,防止市场走入寡头格局,以避免价格垄断和产品安全隐患。应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弱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以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应试图为竞争者创造一个高效的市场环境,如支持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配送中心,建立产业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同时鼓励各市场竞争主体正常的市场竞争,以促进市场繁荣。

超市与农贸市场比较

《我市超市生鲜经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课题名称:我市超市生鲜经营的现状与发展潜力 研究课题领域:政治、地理 课题指导老师:邓凯老师、欧阳凤辉老师 研究小组成员:陈仲婵(电脑制作、采访) 黄冰聪(文稿、图片拍摄) 张思明(数据统计、采访) 徐洁瑜(数据统计、采访) 吴小舟(数据统计、图片拍摄) 温志玲(数据统计、图片拍摄) 课题研究时间:2001年10月-2002年4月 课题研究动机:超市生鲜经营作为市场发展的新生儿,随着我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超市生鲜经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引 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并对此着手调查研究。 课题研究目的:初步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学常识分析具体经济现象,通过对超市生鲜经营的调查及评估,加深对肇庆市场经济现状的了解。 课题研究方法:1、对城区居民进行消费意向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1月30日-2月04日)共在城区各处派发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8份。 组员刚完成问卷制作原高一(4)班班主任邹老师在为我们填写问卷 2、对肇庆市城区各大超市及农贸市场进行实地考察(2月02日) 完成对城区内的爱家超市、昌大昌超市、好世界超市以及中心市场、康乐市场、跃龙市 场的实地考察,拍摄了大量照片,采访了多位农贸市场的商贩。 昌大昌超市生鲜部(上图) 受访的家禽店老板(右图) 3、对爱家超市生鲜部杨部长进行专访(2月20日) 联系杨部长在爱家超市内进行了一次长达1个多小时的 4、从互联网、新闻周刊查找有关超市生鲜经营的资料报道(2月-3月)

研究预期成果:1、论文《我市超市生鲜部经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详见附录1) 并在《西江信息报》发表 2、PowerPoint动画片演示报告(已制作完成) 3、超市生鲜经营主题网页(网站构建中) 报告流程安排: 1、引言 2、超市生鲜部的地位与经营理念 a超市生鲜经营的概念 b超市生鲜部的经营理念 3、我市超市生鲜部经营的区位条件(上图)昌大昌超市生鲜部 (1)农业腹地与交通 a我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边缘,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举例) b我市交通便利,方便各种生鲜品的调运。 c我市广阔的农业腹地和便利的交通,为要求产销结合的超市生鲜品经营提供了物质 基础 (2)消费市场规模 a我市人口386万,经济条件良好,有相对较大的消费力没有调动起来。 b人们在生鲜消费中对的服务和购物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从根本上推动了超市生鲜部的发展。 4、我市的超市生鲜部与普通农贸市场的竞争 (1)地理分布 我市超市与农贸市场分布简图(图例:红色:农贸市场/绿色:超市) a农贸市场点多面广,优势较明显。 b超市分布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市场辐射范围重叠。 (3)消费者的消费意向 a居民多数在农贸市场进行生鲜品消费,原因之一是消费惯性。 b 76%的消费者有购买超市生鲜品的经历,超市生鲜部消费有了一定的普及。 c超市生鲜品价格普遍为消费者接受,农贸市场的价格优势不明显。 d超市一直所标榜的质量和服务,没有得到消费者较

农贸市场与超市农产品价格形成特征的比较分析

北京农业 2008年 5月下旬刊 发达国家和地区超市已经成为城市农产品零售市场的主导业态 , 而中国大中城市的超市农产品经营在轰轰烈烈的“ 农改超” 推动下也有了显著发展 , 但是 , 目前仍面临着传统农贸市场经营的激烈竞争。一些毗邻的超市与农贸市场 , 如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沃尔玛仓储超市与京西批发市场 , 2种业态的竞争尤其直接和惨烈。与发达国家相比 , 中国城市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 , 价格因 素是影响消费者农产品购买决策的主要依据和准则之一 ; 同时 , 作为可操作性策略变量 , 经营者的定价行为也是超市及农贸市场经营者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因此 , 关注超市与农贸市场的价格形成特征对研究 2种业态的经营特征和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超市及农贸市场的竞争环境 超市与农贸市场都是城市农产品流通链条的终端 组织 , 但是 , 因经营方式、营销理念以及市场定位等因素差异显著 , 两者所处的市场环境有本质区别。超市业态植根于现代化的生产、物流配送体系之上 , 农产品经营所处市场环境接近于垄断竞争 :①市场上经营者数量作者简介 :刘庞芳(1977- , 硕士 ,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助教。基金项目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 -加拿大“ 小农户适应全 球化市场发展” 项目资助 , 资助项目编号分别为 70025304、 Project3220。收稿日期 : 2008-04-30 农贸市场与超市农产品价格形成特征的比较分析 刘庞芳 1

石剑英 2李军 3 (1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 山西太谷 030801; 2山西省朔州市信访局 , 山西朔州 036002; 3中共山西省朔州市委办公厅 , 山西朔州 036000 摘要超市农产品经营在中国大中城市已经有了一定发展 , 但是 , 目前仍处于与农贸市场激烈竞争的阶段 , 受中国城市居 民整体收入水平制约 , 价格因素仍是决定 2种业态能否获得最终竞争优势的关键。超市和农贸市场农产品经营分别处于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市场环境中 , 所以价格形成特征有显著差异。超市农产品价格形成主要受经营目标、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等因素影响 , 而农贸市场价格形成 , 以批发市场价格及默认利润率为基础 , 市场实际供需情况是均衡价格形成的决定因素。关键词 超市 ; 农贸市场 ; 价格形成中图分类号 F323.7文献标识码 A 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 , 建立有偿长效服务机制 , 以保障农村沼气不仅建得上 , 还要管得好 , 使得住 , 用得久。

农贸市场与农产品超市经营比较分析_刘智超

农贸市场与农产品超市经营比较分析 刘智超 (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要]通过对消费者个人特征对采购地点的影响、消费者的选购偏好、消费者对农贸市场与农产品超市的满意程度 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农贸市场经营中存在着市场管理、农产品质量、购物环境等问题;农产品超市经营中存在着管理经验与管理方式以及价格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农贸市场改造与管理的对策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合理规划、完善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和农贸市场科学管理体系;农产品超市营销与管理的对策是降低农产品超市价格和提高农产品超市服务水平。 [关键词]农贸市场;农产品超市;经营模式[中图分类号]F323.7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0-10-09 [基金项目]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东北农业大学周边农贸市场与农产品超市经营的比较分析的阶段性成 果(115)。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统筹制定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规划,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等扶持政策,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这是我国继2004年提出:“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城市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旨在推动农贸市场的规范化经营,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将设施简陋、环境破败、质量难以保证的农贸市场逐步改造成为布局合理、服务优异、质量放心的农产品超市或规范化经营的农贸市场。 一、农贸市场与农产品超市经营状况的统计 (一)消费者个人特征对采购地点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个性对行为起着决定性的的影响。在农产品采购地点的选择方面,个人特征也充当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参与调查的624位消费者中, 有92人主要在农贸市场选购农产品,占总数的14.74%;有138人主要在超市选购农产品,占总人数的22.12%;剩余63.14%的消费者既在农贸市场又在超市选购农产品。 1.性别对采购地点的影响。整体看来,在农产品的采购中,女性消费者居主导地位。主要农贸市场、农贸市场与农产品超市兼备的的概率女性消费者高于男性消费者,但在农产品超市的购物概率与男性消费者大致相同。女性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农贸市场选购农产品,占统计总体的61.96%,男性则更倾向于在农产品超市选购农产品,比例为49.28%。 2.年龄对采购地点的影响。20岁以下消费者行为能力较弱,且尚未结婚,采购农产品人数较少,采购地点多 选择农产品超市,比例为41.03%。20-30年龄段的消费者是时尚前卫的代表,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多数选择在农产品超市采购农产品,比例为30.34%。30-50年龄段的消费者拥有稳定的家庭与事业,家庭人口的增加使得此年龄段的消费者占据了被调查者的最大比重,为25.16%。此类消费者既注重农贸市场采购,又注重农产品超市采购。在50-60年龄段的消费者中,由于子女长大成人,家庭人口数较少,致使采购农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减少,各采购地点所占比例大致相同,分别为20.65%、22.46%、22.59%,不存在比例上的明显差异。60岁以上的消费者为退休人员,将农产品选购视为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在全部消费者中占据着相对重要的位置,为18.27%,主要在农贸市场与农产品超市兼备采购农产品。 3.职业对采购地点的影响。具有固定职业的消费者如公务员、教师等多选择主要农产品超市或两者兼备购买农产品,所占比例为51.92%;没有固定职业的消费者如下岗职工、个体商贩等在农贸市场采购农产品的概率高于其他类消费者,为35.42%。 4.婚姻状况对采购地点的影响。未婚消费者采购农产品的比例较少,且多选择农产品超市,比例为28.53%;已婚消费者采购农产品的比例较高,为71.47%,采购地点也更热衷于农贸市场。 5.学历对采购地点的影响。学历越高的消费者在农产品超市采购农产品的几率越大,49.03%的消费者选择在农产品超市、农贸市场与农产品超市两者兼备采购农产品。反之,学历越低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农贸市场选购农产品,占统计总体的30.45%。 (二)消费者的选购偏好 1.不同种类农产品对采购地点的影响。农产品超市在冷冻食品与肉类方面最具优势,在水果、蔬菜与水产品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0)11-0014-02第2010年第11期(总第361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11,2010Total No.361 14--

农贸市场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贸市场现状的调查报 告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目录 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农贸市场环境实地观察情况 四.实地访问 五.网上了解 六.存在问题分析 七.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八.参考文献 暑假农贸市场现状的调查报告 茶与食品学院 摘要:农贸市场存在远比超市的发展来的早,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价格较贵的超市,也不去生鲜的市场,为了深入了解该问题,我们选择了在暑假期间,到农贸市场实地查看、现场采访及网上了解相关案例。经了解,除了原来推测的市场环境较差,很大原因是文化教育越高的人不好意思和老人、农民讨价还价。说到底,还是因为农贸市场监管不足,没有统一的市价,而超市明文规定价位,不讨价还价,所以才会更吸引顾客。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及资金的投入。 关键词:环境价格监管资金 农贸市场环境实地观察情况 农贸市场属于连体式室内农贸市场,其中一楼又属于棚顶式农贸市场与连体式室内农贸市场。天花板灰黑,有脱落现象,还布有常年的黑色蜘蛛丝,墙体下端一米高的地方不满污渍,有绿有红有灰还有被撞缺角的柱体。光线昏暗,地面水积得多,行走不便。各种

蔬菜肉类,海产品及各类干货味道掺杂,气味实在不好。?各摊位招牌随意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招牌挂放的位置杂乱无章,上面粘满了污渍,有的招牌还经过涂改,而且悬挂的位置过高,不仅丑陋而且影响心情。鲜肉类提示吊牌所摆放位置,在市场入口无法看到。工商行政公告牌挂的太高,很难被看到上面的内容。各营业房的经营字号没有展示出来。 总体上来看,市场都存在脏、乱、各种消防设施不齐全,配套卫生设施不具备,市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这里小商小贩的吆喝声、买菜人的喧闹声整天不绝于耳,烂瓜残叶满地都是,而且光线昏黄,地板水洼到处,味道掺杂难以忍受。站在市场内让人感觉到非常压抑,呼吸不畅。一些买菜人不愿久留,交易后总是巴不得马上离开。 实地访问 询问选择农贸市场或超市的理由时,常年在市场上买的年长的回答,市场比较新鲜廉价,而且都老熟人了,放心;有些偶而出来买菜的,最直接的是到超市买,因为明码标价,不会被坑,而且蔬菜种类多,还可以顺便买其他的日用品;年轻一辈的妇女都不去市场,觉得那卫生不过关,而且那很脏乱吵。当然有些人也会选择就近原则。 网上了解 从调查的两个市场来看,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陈旧,功能不完备,配套不完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是脏乱差现象严重。“脏”在市场垃圾多且清理不及时,蔬菜叶、禽类羽毛、鱼鳞、宰杀动物后的血迹等在市场内都很容易看见。“臭”在活禽宰杀不达标,废气没及时清除;“乱”在市场无序混乱经营;“差”在所有市场都外溢,马路经营、占道经营、出店经营。 当前,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一是市场发展的意识不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