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3.3.1.1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贸市场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农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贸市场在促进产销衔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引导生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贸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联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等方面,我国农贸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经验和国情来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贸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一系列一号文件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发展的历程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经历了艰苦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城乡农贸市场屡遭遏制取缔,农贸

市场缺乏赖以孕育、生存的体制环境和物质基础。

1978年至1984年,开放农市贸易以及“菜篮子”产品的产销体制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贸市场开始萌芽。

1985年至1991年,国家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集贸市场蓬勃兴起与发展。

2001年至今,农贸市场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抓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重点完善市场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管等现代物流功能。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转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这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重大目标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和食品消费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这样的农产品供给与需求背景下,我国农贸市场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基本构建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入以稳定数量、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质量档次为重点的新阶段。

二、我国农贸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基本概况

我国农贸市场历经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此后进入市场布局调整、经营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市场管理向规范化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国亿元以上的农贸市场数量有1800多个,而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还在逐渐扩大。

图3.1 2013年全国集贸市场按主营品种分类比重图

另据农业部2014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农产品农产品交易市场达1800多个,成交额达万亿元,全国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以上,并且仍在继续升高;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沈阳等大城市经由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比例在80%以上;不同层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城乡农产品流通、交易和确保城乡市场供应中发挥着任何方式都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

农产品流通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2012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的价值总额为万亿元,占当年社会物流总额的 1.4%,成交总额万亿元。我国农贸市场数量稳定在 2.5万家左右,与农产品零售相关的超市连锁总店(含折扣店,超市、大

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568家,门店数量万家,商品销售总额亿元。农产品流通上游连接农业生产者,下游连接城市居民百姓,是关系到国民生活预计2013年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额将达到万亿元。

(二)市场建设与改革发展取得重要成果

1.布局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近些年为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以及伴随着城市建设扩容和消费群体的集聚,农贸市场在发展中调整、以调整促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由产地市场、销地市场、集散地市场相互衔接配置,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优势互补的全国集贸市场网络,形成了全国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基本格局。

2.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一大批农贸市场在国家专项资金的引导扶持下,对市场内交易棚厅、场地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市场交易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大中城市的不少销地批发市场,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需要,进行了市场搬迁。这些迁建的新市场在基础设施方面普遍加大了投入,提升了档次。

3.市场服务功能逐步配套。许多农贸市场建立了市场信息收集发布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为进场商户提供餐饮、居住等配套设施;部分市场发展了农产品冷藏加工、分级包装和统一配送等业务,有些市场建立了垃圾污水处理系统。

4.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0年以前,全国农贸市场中,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市场约占2/3以上。2001年以来,伴随以实行股份制为核心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国有经济逐步退出一些竞争性的非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农贸市场的产权改革逐步推开。截至目前,原来国有制农贸市

场的大多数已实行了产权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其中以市场管理层和员工参与持股的居多。这项重大改革强化了农贸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市场建设与改革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5.市场管理向信息化、现代化迈进。

大部分农贸市场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市场信息收集发布平台。其发布的农产品价格信息、成交量信息和供求双方信息,对引导农民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产销衔接、增加农民收入和稳定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内部管理信息化稳步推进。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农贸市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了客户管理、摊位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治安管理的信息化。

变革交易方式。一些农贸市场摒弃了延续多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交易方式,采用电子统一结算(含双方刷卡交易)方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区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产地市场发展不足。

目前农贸市场的建设速度和发展程度,中、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全国成规模的大型农贸市场共1800多家,其中70%分布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仅分别占20%和10%左右。总体上看,大中城市作为商品农产品的集中消费地区,其销地批发市场的发展比较充分,设施条件较好;而农村地区,特别是中部粮棉油和蔬果主产区、以及西部特色农业地区的产地批发市场发展不

足。这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2.基础设施薄弱,与现代流通业对接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总体上看,目前大多数农贸市场仍然停留在提供交易场地等最简易的条件,不少市场还缺乏遮阳避雨的交易棚厅,特别是一些产地批发市场的设施简陋,交易环境差,水、电、路等公共设施保障能力不足,消防安全设施建设不到位。相当部分批发市场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电子统一结算、安全监控、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进入市场交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农产品分选包装、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和配送等设施更加奇缺,而这些都是建设现代化的农贸市场、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的重要基础条件。

3.经营管理粗放,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多数农贸市场交易方式落后,市场管理“重收费轻服务”,停留在一般的物业管理与收费,以及卫生、保安等管理上,缺乏为商户提供便捷的交易结算、信息查询、冷藏保鲜等配套服务。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改善市场运营管理还做得不够,对市场内商流、物流、人流缺乏及时有效的协调掌控机制与手段,往往处于自发、无序即“乱哄哄”的状态。欺行霸市、假冒伪劣等现象时有发生。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和健全。

4.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低,营销规模小、效率低。

由于农民个体户或农村经纪人是目前承担农产品运销的主要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农贸市场内大多数经销商的

营销规模小、效率低,缺乏有实力、信誉好、规范化的大批发商、代理商组织,因此不能形成稳定的、规模化的农产品供应链条。而且,运销商与生产者之间是一种买断关系,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能力,又不能使农民分享流通环节的利润。

3.3.1.2国外农贸市场建设与运作管理模式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农产品市场体系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普遍性反映了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共同特点,特殊性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农贸市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农产品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明显差别。以下例举东亚、美国以及欧盟等几种模式。

(一)东亚模式:以小规模农户经营和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以批发市场拍卖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1.批发市场在生鲜农产品流通中居主导地位。

东亚地区国家的特点是人多地少,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占主导。随着市场开放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自由化,它们的农产品流通,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枢纽,以专业门店、连锁超市、社区农贸市场等为零售终端,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在粮食流通方面,一般实行政府控制、统一管理,而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批发市场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2.政府高度重视扶持农贸市场建设。

东亚国家和地区人多地少,农户家庭小规模经营的收入与其他产

业相比,相对较低。为了稳定农业、稳定农民,政府当局均强调农贸市场的公益性,把扶持建设农贸市场,作为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合理化、保障国民生活安定的重要措施。

3.农民合作组织是农户联接农贸市场重要桥梁和纽带。

无论日本、韩国或台湾地区,在农产品流通中,以农协、农会、农民产销班为代表的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都十分突出。它们一方面在产地将农户的产品集中起来,进行分选、包装和标识,大部分送到农贸市场委托批发商拍卖销售,一部分由农协自行统一加工、冷藏保鲜和销售。日本农协在组建产地批发市场和集配中心、组织物流配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全国农协系统共有2800多个基层集配中心(集货场),同时建立了众多农产品运输联合会等合作组织,确保生鲜农产品快速运到批发市场。韩国政府资助农协建立产地农产品加工中心(综合处理场所),对农产品进行分选包装后送到批发市场拍卖交易,或直接销售给超市和团体消费者等。台湾的农会组织包括基层产销班,具备产品物资供销、技术推广和信贷保险三大职能。农会开办了许多产地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超市、便利店,直接从事农产品流通。

(二)欧盟模式:以中等规模农场和合作社为基础,批发市场交易和产销直挂方式并举。

欧盟各国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分为一级网络和二级网络,一级网络以大型农贸市场为主,二级网络即指农产品零售市场。一级网点一般设在各大城市和交通方便地区,形成以批发市场、销售合作社、

销售公司为主体的农产品集散网络,它们既带动周边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又把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欧盟各国普遍设立了由农场主自愿参加的农业合作社、农业工会、农业公司及农产品专业协会等农业合作组织与机构,分为全国性、区域性或行业性几个层次类型。这些农业合作组织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农户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相关联的农产品仓储、运输和销售等服务,成为农户联接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的重要通道。

(三)美国模式:以大农场生产经营为基础,农产品流通以农场与大型连锁超市直接挂钩销售为主。

美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特点是,粮食类期货市场发达,果蔬类以产地生产者或生产者团体将产品分选包装后直接销往城市大型超市、零售连锁店为主,经由批发市场销售的只有10%—20%。由过去农贸市场为主渠道演变为产销直挂为主的市场模式,是与美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城市商业模式发展相关联的。一方面,美国的家庭农场规模大,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约有耕地200公顷,并且实行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经营;另一方面,零售业连锁经营网络和超市、大卖场的发展使零售商的营销规模日趋扩大,要求货源稳定、供货及时、质量有保证,因此,由农场主直接供货或零售商到产地直接采购的流通方式快速发展。

目前,在华盛顿、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都建有为数不多的大型销地农贸市场。这些批发市场中有的是由政府投资建设,有的是由公司集资建设的。在农产品集中产区,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了一批集散

型的产地批发市场,并由政府派公务人员进驻市场实施监督管理。美国的集贸市场多是采取协商议价销售,很少实行拍卖制。

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3.3.1.1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贸市场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农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贸市场在促进产销衔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引导生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贸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联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等方面,我国农贸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经验和国情来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贸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一系列一号文件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发展的历程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经历了艰苦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城乡农贸市场屡遭遏制取缔,农贸市场

缺乏赖以孕育、生存的体制环境和物质基础。 1978年至1984年,开放农市贸易以及“菜篮子”产品的产销体制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贸市场开始萌芽。 1985年至1991年,国家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集贸市场蓬勃兴起与发展。 2001年至今,农贸市场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抓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重点完善市场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管等现代物流功能。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转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这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重大目标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和食品消费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这样的农产品供给与需求背景下,我国农贸市场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基本构建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入以稳定数量、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质量档次为重点的新阶段。 二、我国农贸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基本概况 我国农贸市场历经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此后进入市场布局调整、经营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市场管理向规范化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国亿元以上的农贸市场数量有1800多个,而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还在逐渐扩大。

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 调研报告

编号:FS-DY-16486 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xx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濒临洞庭湖滨。全市面积2071平方公里。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7℃。市区湖泊清澈,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是湖乡著名旅游城市本市总面积,总人口74.46万。 2、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3家。其中:隶属市场服务中心1家、自营 2 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约1.56万平方米,共有摊位0.45万个,全年交易额6.4亿元,带动5500人就业。 共有农贸市场18家。其中:隶属市场服务中心15家、自营3家。其中:城区农贸市场(菜市场) 6 家,乡镇12家。农贸市场占地约 1.012万平方米,共有摊位1651个,全年交易额 2.188亿元,带动2090人就业。 3、XX年以来,累计共启动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 2 家,

改造面积2930平方米,各级财政投资66.8万元,改造后农贸市场新增交易额0.85 亿元,新增交易量360万公斤。 预计未来三年各级财政拟投资1400万元,其中:XX年拟投资600 万元、XX年投资400万元、XX年投资400万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XX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xx市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工作进展顺利,XX年,湘北、草尾、xx区农贸市场分别完成改造升级,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湘北农贸市场改造。湘北农贸市场始建于1996年,属当时政府“菜篮子”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市场面积760平方米。该市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市场电线路老化,消防安全隐患多,已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XX年4月,对农贸市场内经营户擅自搭建的遮雨棚及相关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拆除,并重新搭建钢结构顶棚,项目总投资9万余元,其中上级拨付7万元。 2、xx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xx区农贸市场始建于XX 年,共有摊位140个,市场面积1200平方米。由于该市场多年来未进行维修改造,特别是XX年冰灾之后市场设施损坏

菜市场调研报告

菜市场调研报告 一、菜市场的现状 “菜市”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定义为:“集中出售蔬菜和肉、蛋等副食品为主的市场。也说菜市场、菜场。 菜市场是主要用于销售蔬菜同时兼营蛋品、家禽、熟肉制品、小水产、豆制品、调味品等多种农副产品的经营场所。在农副产品供应渠道多元化的进程中,菜市场这种传统的业态仍然显示出独有的优势,市民在购买蔬菜、水产、鸡蛋等商品时,依然首选菜市场,选择率在一半以上。这是因为菜市场经营方式灵活,蔬菜、水产等商品新鲜程度远远高于超市。菜市场设施简单,租金低,劳动力成本低,降低了商品的成本,蔬菜、水产不容易产生像熟肉、豆制品和调味品等商品的假冒伪劣情况,而且根据菜市场的特点和农副产品自身特点,这种主导地位还将延续下去。 二、菜市场存在的问题 ○1菜市场内部功能分区和人流动线需要改进 在《标准化菜市场设置和管理规范》中,明确了功能分区、梳理了人流动线、统一了货柜尺寸,规范了室内装修用材、尺度。但实际的菜市场的环境现状依然杂乱不达标,菜市场标准化普遍低。 ○2菜场配套景观和周边流线混乱 恶劣的经营环境和不当的交通流线设计使得其影响周边环境的整洁和有序,损坏该区域的城市形象。菜场的景观设计没有和周边景观环境有相应的配合和补充。在周边配套设施上也不尽如人意,垃圾处理问题、停车问题迫切需要改善。 ○3菜场建筑和其他建筑的功能复合 按照《标准化菜市场设置和管理规范》要求,菜市场的建筑面积需大于等于600平方米。当菜场和其他商业和住宅功能配合得当,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4社区居民的消费习惯和心理 社区里的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满足居民不同的生活模式和需求。居民到菜市场买菜看重的是菜价便宜、习惯,以及市民对菜市场的情感。随着消费模式、心理、需求的变化,符合快速生活节奏的超市和卖场成为一个趋势。老人是买菜群体中占了很大比例。 ○5租金贵 ○6周边存在“走鬼档”竞争客户 ○7农贸市场调研中发现交通环境拥堵是很多老旧农贸市场首当其中面临的一个 问题。市场早晚高峰期由于客流量很大、车流量也大,但场外无规范开阔的停车场,场内摊位占据通道,通道则变得拥挤狭窄,过路买菜都极不方便。 ○8农贸市场卫生环境差也一直为广大顾客所诟病。市场内没有随时随地清理各

当前农贸市场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贸市场存在问题 及建议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高邮市城区农贸市场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近年,我市通过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城市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城市形象得到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城市不断发展。在一系列创建活动中,城区农贸市场也得到较快发展,农贸市场交易环境以及商品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市场主体数量的增长,农贸市场在管理和发展中,一些问题和矛盾也日渐凸显。为迅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关于建设富裕高邮、创新高邮、生态高邮、文化高邮、幸福高邮的重大决策,加快城市的发展进程,城区各个农贸市场现状已经不能符合创建高标准、严要求的需要,加强和鼓励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推进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创造更好的市场消费环境已势在必行,必须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城区农贸市场现状 目前,城区农贸市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农贸市场开办主体多元化。农贸市场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个人开办。其中政府开办7个(包括运东市场、城东市场、瑞和综合市场、中市口市场、南海综合市场、傅公桥市场、城北市场),企业开办2个(包括沿河市场、北海综合市场),个人开办3个(包括康华社区菜场、泰山桥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新华园农副产品综合市场)以及村级集体开办1个(如黄渡菜场)。

二是经营户发展较快。据统计,目前城区农贸市场共有包括农产品、服装、百货、餐饮、日杂、生鲜、水产等各类经营户超过600户。 三是市场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工商部门积极组织实施 市场监管“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农贸市场经营行为规范 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城区共有6家农贸市场被命名1-3星级文明市场,其中高邮市中市口农贸市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比较突出,被授予 三星级“文明诚信市场”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城区农贸市场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问题和矛盾:(一)设施简陋,农贸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设施陈旧老化,配套设施不完善,大多没有停车场。调查中了解到,我市城区农贸市场大多建于90年代,还有部分由一些破产、效益差的企业,利用闲置的厂房、仓库改造而建成的交易市场,如北海综合市场就是在原高邮市布厂厂房改造而成的,不仅市场脏、乱、差严重,卫生、消防不合格,而且管理难以到位,至今企业没有改制,你一旦加强管理,下岗职工就闹事,离上级要求的标准化农贸市场相差甚远。 (二)投入不足,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难度大。农贸市场的经营属于微利行业,因其投入多,成本高,租金高,经营户经营较为困难,效益也不好。目前农贸市场开办者,特别是企业开办的市场,其经营所得除日常开支外,主要用于解决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需要,很少用于市场管理、设施完善及环境改造等方面的投入。

农贸市场研究报告

农贸市场研究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农贸市场研究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岀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第一章项目背景和条件 一、项目背景 泸溪县辖镇。1949年为武溪镇,1950年属一区, 1958年设武溪公社,1980年复镇。位于县境东南部, 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0、6万,距县城9公里。原为县城,1996年县府迁白沙镇。319国道经此。辖东正街、西正街、北正街、南正街4个居委会和五里州、城郊、称碇山3个村委会。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蔬菜。乡镇企业有印刷厂、米粉厂、糖厂等。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武溪镇是“以农副产品集散为主的集镇”,覆盖区域广,商贸流通量大,区域内农业、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其械柑、蔬菜等产品独具特色,品质绝佳,常年来此地经营的客商络绎不绝,交易十分活跃。长期以来武溪镇没有一个规范的交易市场,集贸经营秩序零散混乱,严重

阻碍了商品交流规模扩大,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当前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立国家“礼貌县城”活动深入展开,现有的以街为市,以路为市,占到经营,人车混乱的现状严重制约商品流通和集镇发展,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群众怨声载道,当地政府面临严峻的工作挑战和舆论压力。建设一个规范的农贸市场,是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生产,实现商品转化,解决集镇富余人员就业,加快城镇建设,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武溪镇农贸市场必将会建设,但是,依照以上所述,尽快尽早建设武溪镇农贸市场已是势在必行,十分必要。 第二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一、项目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选址原则。在选址及规划安排上注重老百姓的需求,不太偏太远,周边环境相对宽敞,人流进出、车辆周转有充分回旋余地。经多方论

农贸市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农贸市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全区农贸市场的分布情况及运行现状,进一步推动农贸市场的建设、规划和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组织调研组,在吴继业副主任、胡齐乾副主任的带领下,于3月底至4月上旬,对全区农贸市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新前综合市场、西江二桥疏导点、羽山菜市场、十里铺农贸市场、中心菜市场等进行了实地踏看 ,视察有关市场建设情况。在召开的座谈会上,分别听取了区府办、发改局、财政局、黄岩国土资源分局、环保局、建设局、农业局、商务局、食药监局、黄岩工商分局、黄岩城管行政执法分局、规划处、消防大队、同创办等有关单位的工作汇报。根据调研中了解的情况,现将全区农贸市场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农贸市场建设基本情况 全区登记在册农贸市场20家,无证农贸市场(临时便民交易场所)32家,总计52家,分布在全区各街道、乡镇。其中省级文明示范市场10家,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1家,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3家,一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家。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多层次、多品种和多种运行方式并存的交易市场网络,为搞活流通,促进农产品的生产,繁荣市场,振兴经济和方便群众生活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农贸市场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20年全省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现场会在黄岩召开,王建满副省长高度肯定了黄岩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成效。 一是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区里专门成立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领导小组,主动将市场改造提升与“多城同创”等政府中心工作对接。在具体职责分配上,工商部门制定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标准、市场摊位租赁合同示范文本,指导市场制定经营户准则及其他管理制度。发改部门参与市场建设规划的编制,负责对市场建设项目进行审批或备案,参与项目的综合验收,对市场价格进行监管。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市场补贴资金和奖励资金的预算,并及时足额到位。国土部门审核新建、改建、扩建市场用地方案。建设规划部门负责审核新建、改建、扩建市场的选址和建设方案。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市场建设项目的消防设计审核,参与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

市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的情况汇报

市农贸市场建设及管理的情况汇报 根据《湖南省商务厅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全省农产品市场调研工作的通知》(湘商建设[20**]18号)文件要求,X X市商务局、X X市财政局采取分县市区上报数据和调研材料、现场采访等多种方式对全市五个县市区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和调研。现综合汇报如下: 一、X X市农贸市场的基本情况 X X市辖二县(双峰、新化)、二市(X X市、X X市)、二区(X X 区、经开区)。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4家,其中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23家、蔬菜批发市场5家、干鲜果品批发市场4家、水产品批发市场5家、肉禽蛋批发市场5家、粮油批发市场2家,总计年交易额99亿元,现有农贸市场80家,其中城区农贸市场57家。场地农贸市场69家,其中城区35家、乡镇44家、马路市场133个,其中城区54个、乡镇79个。娄底中心城区农贸市场16家,其中批发市场3家,零售市场13家。 二、X X市农贸市场的现状和特点 (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由于市场机制的内在作用,X X市农贸市场投资主体呈多元化格局,据调查,80年代以前建成的农贸市场的投资主体是政府主导,全市约占40%,如娄底中心城区的涟钢大市场、观化市场、涟滨市场等七家隶属于X X区政

府,90年代建成的部分农贸市场的投资主体是相关的政府部门主导,约占10%左右,如民营市场、金谷市场等,乡镇农贸市场的建设由乡镇投资,其余约50%的农贸市场的建设均由当地政府主导,采取市场化运作,引进民营资本投资,社区和住宅小区终端市场建设由社区主导,民营和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设等多种投资主体。 (二)规模档次两极化。从交易量看,因所处地理位置和人口密度的不同,市场的交易量和人气也不同。资本投入的规模也不同。农贸市场出现两极分化。自2010年以来,我市开展的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使全市约10多家农贸市场的购物环境、经营档次大为改观,已有一批市场率先实行超市化经营,如民营市场、三元市场、X X市场、新化大市场等。而未进行改造的农贸市场仍然是脏乱差现象严重。 (三)营运模式商业化。有大部分农贸市场的建设及房地产开发和其他商品经营紧密相连,大都采取商业化的营运模式。我市中心城区及县市区城区的农贸市场普遍存在这种模式维护营运。其农产品交易额所占比例平均约70%,其余30%的工业品经营。 (四)管理模式条块分割。我市农贸市场的管理模式分如下几种:一是由各县市区的市场服务中心管理模式,二是由市场业主直接经营管理。 (五)经营效益低效化。X X市农贸市场效益普遍低下,个别市场经营亏损比较严重。据调查,其主要收入靠收取少数未发售的门面和摊位的租金、及卫生费和管理费,来维护管理人员

南宁市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南宁市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一.南宁市场发展前景 广西南宁是中国与东盟最近的经贸交往最活跃的首府城市。在自由贸易区的推进过程中及建成以后,作为大西南的出海通道、物流枢纽及东盟商贸前沿的广西南宁将面临巨大的商机、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成为东盟自由贸易区核心城市。 南宁市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我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临粤港澳、西接印度半岛,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是华南沿海和西南腹地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及东南亚经济圈的连接点,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作为周边县市农产品流通的集散地,具有良好的农产品流通条件和较大的产品市场份额,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商品经济的日趋繁荣和发达,使大市场大流通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南宁农贸市场现状 (一)宏观层面背景分析 随着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得到长足发展,农产品流通已成为人民安居、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是列入十五计划的重要战略政策,这个战略使广西面临巨大的发展机会,南宁作为重要的枢纽城市将担负起更大的物流责任和交易平台。 三.比较南宁市原来成熟的农贸市场 1.麻村市场

南宁麻村市场位于繁华的民族园湖路口,成立于1990年1月,占地面积为4200平方米。内设有肉行、水产行、蔬菜行等总共500个摊位,市民生活日用品在这里一应俱全。 整个市场按照导示图分为13分区域,有干杂区、豆制品、蔬菜、冰冻产品、粮油、水盆鸡鸭、烧卤、蛋品、干菜薯类行、鲜鱼海鲜、活家禽类、水果、食杂区域。 2.五里亭果蔬批发市场 南宁五里亭批发市场成立于1995年,位于南宁市江南区,投资750 万元,市场占地面积75000平方米,固定门面摊位900间市场设有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停车场,拥有一座容量为2000吨的冷藏库,铁路专线、站台、招待所、餐厅,还有提供全国各大、中城市市场农产品信息屏幕展示设施,发展到现在,配套设施很齐全。市场大体分为6个区域,有水果,蔬菜,粮食,家禽,杂粮,干杂,副食调味品等种类。 以2010年1-9月成交量为例,市场各农副产品成交总量为118146.87 万公斤,与上年同比上升0.86%,成交总额为276098.65 万元,与上年同比上升17.04%。其中水果成交45933.43万公斤,与上年同比上升0.62%,成交额94426.96 万元,与上年同比上升17.64%;蔬菜成交45940.65万公斤,与上年同比上升0.94%,成交额66004.95 万元,与上年同比上升26.45%;家禽类成交4576.13万公斤,与上年同比上升4.19%,成交额56195.30 万元,与上年同比上升5.46%;粮食类成交15292.58万公斤,与上年同比略降9.97%,成交额49401.33

农贸市场管理调研报告

农贸市场管理调研报告 主要问题 一、市场环境脏、乱、差,是我县城市最大的市容黑点。主要表现在:场内无明确功能分区,经营秩序混乱,农副产品乱摆卖,乱堆放;场外车辆乱停、乱放(有的因场外占道经营已无地方停车);广告牌、篷布乱拉乱挂;场内垃圾不及时清扫,垃圾、包装盒、烂菜叶等满地都是,死鱼虾、动物污血、内脏、毛发乱丢乱弃;市场硬件设施年久失修,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空气污浊;场外占道经营现象大行其道,极其严重地影响了城市形象。 二、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农贸市场的食品来源渠道分散,市场的检验检疫流于形式,很难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假冒伪劣商品、未经检疫的禽畜产品、农药超标蔬菜,影响市民的“餐桌”安全。 原因 一、市场管理水平低下,社会责任淡薄。 农贸市场的业主为了尽快收回投资,在提高铺位租金和管理费的同时,又竭力减少管理方面必要的如清洁、保安、定期“除四害”等开支和其他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其他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市场的升级改造严重滞后,经营与消费环境很差。 二、责任主体不明晰

一是监管主体不明确。工商、城管、环保、商务等都有对集贸市场的监管责任,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农贸市场谁都有权监管,但谁都没有管好、没管到位,没有形成监管合力。 二是市场属性主体不清。荷花路市场一部分属经信局、一部分属供销联社;大世界农贸市场原属农业局,但现已改制破产出售给了私营企业。白宫城菜市场隶属零阳镇政府。 三、对农贸市场的定位出现偏差。 近年来,我县把农贸市场视为一般性零售商业,致使其公共服务功能逐渐削弱,政府提供给人民群众的社会福利无法体现。把农贸市场等同于一般的零售商业,实际上是否定了农贸市场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私人资本进入之后,行业的规范管理跟不上,加上资金不充足、提质改造难,基本陷于放任自流状态。对于这一关系千家万户百姓利益的行业,失去了政府的主导和监控。 四、农贸市场建设滞后。 近年来,我县的城市发展很快,常住人口急增,按半径公里或每3万人配套一个大型农贸市场(5000平方米)的要求,我县城区至少应再配套1个大型农贸批发市场。但是,多年以来,我县主城区只有原农机厂改造而成的一个农贸市场(荷花路市场的一部分)进行批发,面积约平

农贸市场分析

关于安溪镇农贸市场建设的报告 农贸市场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民日常生活的质量,是农村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和重点治理项目的推进,我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农村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贸市场布局建设、经营状况如何?怎样进行改造升级,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重点治理工作的推进?最近,镇经法办组织了相关人员对我镇农贸市场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一、我镇农贸市场的现状及特点 我镇辖4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土地面积19平方公里,总人口10848人,农业人口占全镇人口的90.9%,是一个典型的的农业镇。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农产品的销售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效益的重要举措。目前,我镇农贸市场网点建设、管理和经营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投资主体单一。我镇农贸市场是原来政府投资、规划独家建设的,没有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政府、部门、社区、民营共同投资的格局。 ——规模档次不高。一是我镇还没有1家成规模、上档次的综合性农产品经营者,市场龙头作用不明显。二是农贸

市场摊位较少,不能很好的满足经营者扩大经营规模的需求。 ——经营方式落后。缺乏建设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运作机制和手段。没能形成市场业主直接经营、承包经营、合作经营等多样化经营方式。 二、我镇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贸市场对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农贸市场无论是建设和管理、还是经营和服务都存在不少问题。 (一)布局不合理,与农村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农贸市场的布局与产业机构的调整和优势产业基地的建设明显不相适应。市场内摊位分布和比例不当,导致商品交易量落后。 (二)市场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水平不高 目前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特别是市场普遍存在设施老化,建设水平不高的问题:一是棚式结构的农贸市场,有部分棚因年久未修,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如再遭遇今年年初类似的冰冻灾害,财产损失不计,还会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二是给排水系统普遍不畅。三是进出通道设置不合理。四是摊位建设简陋。五是管线安装混乱。六是没有冷冻设施。七是大部分市场没有配齐消防安全设备。八是市场没有停车场地。

农贸市场现状的调查报告

目录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农贸市场环境实地观察情况四.实地访问 五.网上了解 六.存在问题分析 七.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八.参考文献

暑假农贸市场现状的调查报告 茶与食品学院 摘要:农贸市场存在远比超市的发展来的早,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价格较贵的超市,也不去生鲜的市场,为了深入了解该问题,我们选择了在暑假期间,到农贸市场实地查看、现场采访及网上了解相关案例。经了解,除了原来推测的市场环境较差,很大原因是文化教育越高的人不好意思和老人、农民讨价还价。说到底,还是因为农贸市场监管不足,没有统一的市价,而超市明文规定价位,不讨价还价,所以才会更吸引顾客。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及资金的投入。 关键词:环境价格监管资金 农贸市场环境实地观察情况 农贸市场属于连体式室内农贸市场,其中一楼又属于棚顶式农贸市场与连体式室内农贸市场。天花板灰黑,有脱落现象,还布有常年的黑色蜘蛛丝,墙体下端一米高的地方不满污渍,有绿有红有灰还有被撞缺角的柱体。光线昏暗,地面水积得多,行走不便。各种蔬菜肉类,海产品及各类干货味道掺杂,气味实在不好。各摊位招牌随意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招牌挂放的位置杂乱无章,上面粘满了污渍,有的招牌还经过涂改,而且悬挂的位置过高,不仅丑陋而且影响心情。鲜肉类提示吊牌所摆放位置,在市场入口无法看到。工商行政公告牌挂的太高,很难被看到上面的内容。各营业房的经营字号

没有展示出来。 总体上来看,市场都存在脏、乱、各种消防设施不齐全,配套卫生设施不具备,市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这里小商小贩的吆喝声、买菜人的喧闹声整天不绝于耳,烂瓜残叶满地都是,而且光线昏黄,地板水洼到处,味道掺杂难以忍受。站在市场内让人感觉到非常压抑,呼吸不畅。一些买菜人不愿久留,交易后总是巴不得马上离开。 实地访问 询问选择农贸市场或超市的理由时,常年在市场上买的年长的回答,市场比较新鲜廉价,而且都老熟人了,放心;有些偶而出来买菜的,最直接的是到超市买,因为明码标价,不会被坑,而且蔬菜种类多,还可以顺便买其他的日用品;年轻一辈的妇女都不去市场,觉得那卫生不过关,而且那很脏乱吵。当然有些人也会选择就近原则。 网上了解 从调查的两个市场来看,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陈旧,功能不完备,配套不完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是脏乱差现象严重。“脏”在市场垃圾多且清理不及时,蔬菜叶、禽类羽毛、鱼鳞、宰杀动物后的血迹等在市场内都很容易看见。“臭”在活禽宰杀不达标,废气没及时清除;“乱”在市场无序混乱经营;“差”在所有市场都外溢,马路经营、占道经营、出店经营。 当前,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一是市场发展的意识不强

菜市场(农贸市场)调查报告

菜市场(农贸市场)调查报告 城乡菜市场是人民群众必需的,涉及千家万户生活,公益性较强的城镇公共配套设施,是惠民工程,建设和管理好菜市场,直接关系到市民日常生活的质量,促进了农产品交易的同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城乡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 2011年8月11日我局在接到省厅转发商务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菜市场有关情况调查的通知》(商办建函[2011]884号)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以局长刘长宝为组长的菜市场调查工作组,由于此项工作任务紧工作量大,县商务局抽调了市场服务中心,大量人力物力,在12-14日对全县菜市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我县现有农贸市场36个,分布在城区和周边25个乡镇,全县农贸市场占地面积约50050平方米,共有摊位5802个,吸引约18000余人在此就业,年交易量73000吨以上,年交易额8亿以上,承担着全县人民群众生活购物的需求。在这些农贸市场中,2008年随工商办管脱钩移交至商务局的有33个,其中包括城区3个市场,乡镇30个市场,其市场产权所有制均为国有,由政府部门出资兴建,具体经营形式为租赁和承包两种方式。另有3家由开发商投资兴建,表现为

上方为商业住房,下面建菜市场的模式,经营形式分为业主自营和租赁两种。投资主体和经营方式的多元化,打破了过去政府和部门独家建设的局面,形成了多方投资的格局。 在我县城乡,除了政府投资和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农贸市场外,还有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8家,由于受资金、场地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市场沿路而成,占道经营严重,数量少,档次低,结构不合理,造成群众生活不便,出现买菜难问题。目前,我县商务局联合建设局已出台《寿县商业网点规划》,马路市场这一现象有望在未来5年内得以妥善解决。 二、现状及特点 在农产品供应渠道多元化的进程中,菜市场这种传统的业态仍然显示出独有的优势,市民在购买蔬菜、水产、鸡蛋等商品时,依然首选菜市场,选择率在一半以上,这是因为菜市场经营方式灵活,蔬菜、水产等商品新鲜程度远远高于超市。菜市场设施简单,租金低,劳动力成本低,所以降低了商品的成本,根据菜市场的特点和农副产品的自身特点,菜市场在目前情况下依然延续其主导地位。 我县在2008年工商办管脱钩后,因为管理主体变动,很多事情千头百绪,再加上工商部门近十年来未对市场大棚进行维修,08年又遇天灾,导致市场大棚损毁严重,75%以上市场损毁停用,因受资金限制县商务局筹措资金进行了部分修缮,截止2011年8月仍有10处市场未得到修复。至今

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5篇)完美版

《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 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一): 农贸市场是指在城乡设立的能够进行自由买卖农副产品的市场。农贸自由市场是我国80年代改革开放的产物,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这天,农贸市场仍是市民日常购物的重要场所之一,农贸市场建设项目中可行性研究报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方是农贸市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资料。 第一章:农贸市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总论 1。1、项目提出的背景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3、编制可研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第二章:市场预测和拟建规模 2。1、市场预测 2。2、建设规模 第三章:建设条件和场址方案 ~ 3。1、场址的地理位置 3。2、场址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 3。3、场址地形地貌状况 3。4、场址的外部协作条件 第四章:设计方案 4。1、项目构成 ! 4。2、立面造型 4。3、建筑规模

4。4、建筑防火要求 4。5、排水系统及环保处理 4。6、电气要求 : 4。7、防雷接地要求 4。8、抗震要求 4。9、平面布置 4。10、建筑装饰工程 第五章: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 5。1、组织机构 < 5。2、人员编制及来源 第六章:工程进度 6。1、工程进度实施计划表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投资估算 ) 7。2、资金筹措 7。3、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第八章:财务测算与评价 8。1、财务测算说明 8。2、经营利润测算 8。3、现金流量测算 [

8。4、不确定性分析 8。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找范文就来。 8。6、社会效益分析 第九章:农贸市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与推荐 9。1、结论 ] 9。2、推荐 附件 农贸市场可行性报告(二): 第一章项目背景和条件 一、项目背景 泸溪县辖镇。1949年为武溪镇,1950年属一区,1958年设武溪公社,1980年复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0、6万,距县城9公里。原为县城,1996年县府迁白沙镇。319国道经此。辖东正街、西正街、北正街、南正街4个居委会和五里州、城郊、称砣山3个村委会。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蔬菜。乡镇企业有印刷厂、米粉厂、糖厂等。 }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武溪镇是以农副产品集散为主的集镇,覆盖区域广,商贸流通量大,区域内农业、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其椪柑、蔬菜等产品独具特色,品质绝佳,常年来此地经营的客商络绎不绝,交易十分活跃。长期以来武溪镇没有一个规范的交易市场,集贸经营秩序零散混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流规模扩大,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当前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立国家礼貌县城活动深入展开,现有的以街为市,以路为市,占到经营,人车混乱的现状严重制约商品流通和集镇发展,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群众怨声载道,当地政府面临严峻的工作挑战和舆论压力。建设一个规范的农贸市场,是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生产,实现商品转化,解决集镇富余人员就业,加快城镇建设,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武溪镇农贸市场必将会建设,但是,依照以上所述,尽快尽早建设武溪镇农贸市场已是势在必行,十分必要。 第二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农贸市场现状

农贸市场现状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贸市场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农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贸市场在促进产销衔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引导生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贸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联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等方面,我国农贸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经验和国情来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贸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一系列一号文件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发展的历程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经历了艰苦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城乡农贸市场屡遭遏制取缔,农贸市场缺乏赖以孕育、生存的体制环境和物质基础。

1978年至1984年,开放农市贸易以及“菜篮子”产品的产销体制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贸市场开始萌芽。 1985年至1991年,国家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集贸市场蓬勃兴起与发展。 2001年至今,农贸市场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抓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重点完善市场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管等现代物流功能。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转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这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重大目标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和食品消费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这样的农产品供给与需求背景下,我国农贸市场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基本构建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入以稳定数量、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质量档次为重点的新阶段。 二、我国农贸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基本概况 我国农贸市场历经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此后进入市场布局调整、经营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市场管理向规范化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国亿元以上的农贸市场数量有1800多个,而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还在逐渐扩大。 图 2013年全国集贸市场按主营品种分类比重图另据农业部2014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农产品农产品交易市场达1800多个,成交额达万亿元,全国经由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以上,并且仍在

农贸市场建设调研报告

农贸市场建设调研报告 调查之后怎么样写相关的调查报告呢?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写法,我们看看下面的吧! 为了解全区农贸市场的分布情况及运行现状,进一步推动农贸市场的建设、规划和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CC 年工作要点,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组织调研组,在吴继业副主任、胡齐乾副主任的带领下,于3月底至4月上旬,对全区农贸市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新前综合市场、西江二桥疏导点、羽山菜市场、十里铺农贸市场、中心菜市场等进行了实地踏看,视察有关市场建设情况。在召开的座谈会上,分别听取了区府办、发改局、财政局、黄岩国土分局、环保局、建设局、农业局、商务局、食药监局、黄岩工商分局、黄岩城管行政执法分局、规划处、消防大队、同创办等有关单位的工作汇报。根据调研中了解的情况,现将全区农贸市场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农贸市场建设基本情况 全区登记在册农贸市场20家,无证农贸市场(临时便民交易场所)32家,总计52家,分布在全区各街道、乡镇。其中省级文明示范市场10家,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1家,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3家,一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家。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多层次、多品种和多种运行方式并存的交易市场络,为搞活流通,促进农产品的生产,繁荣市场,振兴

经济和方便群众生活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农贸市场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XX年全省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现场会在黄岩召开,王建满副省长高度肯定了黄岩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成效。 一是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区里专门成立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领导小组,主动将市场改造提升与“多城同创”等政府中心工作对接。在具体职责分配上,工商部门制定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标准、市场摊位租赁合同示范文本,指导市场制定经营户准则及其他管理制度。发改部门参与市场建设规划的编制,负责对市场建设项目进行审批或备案,参与项目的综合验收,对市场价格进行监管。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市场补贴资金和奖励资金的预算,并及时足额到位。国土部门审核新建、改建、扩建市场用地方案。建设规划部门负责审核新建、改建、扩建市场的选址和建设方案。公安消防部门负责市场建设项目的消防设计审核,参与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对马路市场和流动摊贩取缔力度。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市场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二是制定政策,支持提升发展。 20XX年,黄岩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贸市场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制订了区农贸市场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XX年,区政府印发了《黄岩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补助

成都市农贸市场开发状况研究解读

一.成都市农贸市场的发展现状 成都市农贸市场发展现状概述 随着成都市旧城改造的脚步加快,市政府有关部门将大力推 进农贸市场的配建工程建设。二环路内的占道菜市将有计划的全 部拆除,并按“拆一建一”的大致要求,在未来3年内,二环路 内将修建80至100个永久性农贸市场(不包括大棚市场),除 目前已经修建起来的包括大棚市场在内的79个,另外还需要修 建50至60个永久性正规市场(不包括大棚市场)。成都将掀起 一场农贸市场建设“革命”,这些农贸市场大都处于黄金口岸内。农贸市场正经历着三个转变:地点——从室外到室内的迁徙;形态——从简陋到精致的蜕变;经营管理者——从街道办事处到民 营企业的交接。 成都市农贸市场投资形成四大模式 模式一:农贸市场+住宅。如郭家桥市场。开发商在开发住 宅时,将其一、二层建成了农贸市场。农贸市场作为住宅和周边 居民的生活配套产品,预计经营10年左右就可收回成本。 模式二:农贸市场+专卖店。如建设路综合市场。开发商将底楼 设置了268个菜市摊位,二楼由苏宁电器租赁经营,对逛菜市的 人流进行了“二次使用”,使整个市场人气更旺。 模式三:综合商场。大学路市场就将采用这种模式。除农贸市场

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主体外,临街还设置了一排面积从10~50平方米的综合性营业商店。 模式四:休闲中心。如规划中的九里堤市场。地下停车场+农贸 市场+超市+休闲娱乐中心。这也是本项目农贸市场最有可能的 发展模式。 农贸市场的营运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BOT模式,由政府委托开发商开发或者改建,政府拥 有产权,开发商拥有一定年限的使用权。这种方式下,开发商将 手中的使用权转卖出来。如金家坝室内地下农贸市场、玉林综合 市场、大学路菜市、小天综合市场等。 另一种是产权式,将农贸市场等配套作为土地拍卖中规划的条件,使菜市完全和其他的商业地产一样,产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 合一,如清江农贸市场。 二.成都市农贸市场发展趋势 农贸市场超市化趋势 所谓农贸市场超市化,是指通过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引导 大型流通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不适应经济发展、城市 建设和居民消费要求的原城市农贸市场,按照超市的经营业态、经营理念对城市农贸市场进行生鲜超市化改造,使其成为经营主 体组织化、经营产品标准化、经营方式超市化及服务规范化,以

全区农贸市场调研报告范本

全区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农贸市场是城市公益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其建设是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更是方便、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的一项民生工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和人口的扩张,城区农贸市场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容量不断增加,经营品种不断增多,在保障“菜篮子”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发挥农贸市场在城市化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科学、消费安全的农贸市场网络,近期,我们对全区农贸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长沙、杭州等地经验,对农贸市场今后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现有农贸市场12个,全部集中在建成区内,市场总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市场内共有门市550个、摊位1150个,2012年交易额约8亿元,解决就业人数4000多人。2014年拟新建农贸市场5个,市场总营业面积约2.5万平方米。 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大力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大部分农贸市场基础设施有所改善。2011年,共投入资金1500万元对全区9处农贸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面积近3万平

方米,软硬件设施都达到了星级标准,通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我区农贸市场逐渐步入正轨,马路市场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二、相关政策 1.建设部2002年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规定: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包括商业服务、社区服务、市政公用等八类设施。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 2.根据《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对城市社区商业网点的配套建设、规划布局、功能完善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要求大型社区人均商业用地面积不小于0.9平方米,中型社区人均商业用地面积不小于0.7平方米。 三、存在问题 (一)规划布局滞后,影响城市发展。目前,城区新建住宅小区的规划依据为2002年制定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其中公共服务设施部分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建包括教育、文化、商业及社区服务等八类公共服务设施,但关于农贸市场规划、新建、扩建、改造、关闭等方面的内容却没有具体详细的规定,导致农贸市场规划、建设无序,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具体表现为:一是随着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农贸市场没有很好实现对接。一些必要的生活设施如农贸市场却没有及时配套,没有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小区居民和学校食堂采购农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