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庆洪路K1790中桥详细勘察报告(审核)剖析

庆洪路K1790中桥详细勘察报告(审核)剖析

庆洪路K1790中桥详细勘察报告(审核)剖析
庆洪路K1790中桥详细勘察报告(审核)剖析

庆洪路K1+790中桥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为加速黄石黄金山开发区建设,黄石市拟新建黄金山开发区庆洪路K1+790中桥。

拟建庆洪路K1+790中桥起止桩号为(K1+767.00-K1+813.000),工程自北向南延伸,全长46m,桥面宽度40m。桥梁结构为2*20m空心板梁。拟建桥梁基础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受业主委托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自2015年8月23日开始,到2015年8月28日外业结束,总共完成了钻孔6个,采取原状土样14件,扰动土样1件(颗粒分析),利用单管采取岩样10组,满足了详细勘察的要求。拟建桥内主要建构筑物如下表1所示

庆洪路K1+790中桥工程一览表表1

本次勘察为庆洪路K1+790中桥的详细勘察。拟建桥梁单孔跨径20米,属中桥,拟建工程设计规模为中型市政工程。本工程中的桥梁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划分庆洪路K1+790中桥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其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拟建桥梁的工程特点,查明地基的岩土条件,为确定桥梁基础方案的选定和编制该桥梁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等提供所需的岩土参数及有关结论和建议。

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有:

1、查明拟建工程场地的地层岩性及各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查明场地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规模、成因,分析发展趋势,评价其对拟建场地的影响,提出反制措施的建议。

2、查明场地的特殊性岩土、河湖沟坑及暗浜的分布范围,调查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分析评价其对设计与施工的影响。

3、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和地表水的补排关系,提供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规律,根据需要分析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

4、判定水、土对工程材料的腐蚀性。

5、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提供抗震设计所需的有关参数。

6、对地基的工程性质、边坡稳定性等进行分析与评价。

7、对设计与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岩土工程技术建议和相关参数。

8、设计方对勘察的具体要求详见《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三)勘察依据的规范、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勘察)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TG D63-2007)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

其它现行有关规范、规定

(四)勘察过程与勘察工作量

1.本次勘察概况

由于本工程已初步选定嵌岩桩桩基方案,所布设的勘察孔均为控制性钻探孔,孔深以深入完整基岩面以下3-5倍桩且不小于5米,钻孔深度以不小于40m

为基本控制界限。

2.勘察工作量

本次勘察实际完成勘察孔6个。全部勘探作业均由我单位现场技术管理工程师和项目负责人检验,质量合格。本工程总计完成的勘察工作量如表2-1所示。

本次勘察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2-1

勘察孔数据一览表表2-2

备注:钻孔均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对钻孔进行回填。勘探点坐标及高程根据地形图上控制点引测,有关数据见勘探点坐标及高程数据一览表(附表二),具体分布位置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说明:1、本报告采用的高程系统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系统,坐标系统为黄石坐标系统;

2、勘探点高程系我公司测量工程师根据现场控制点引测的,因保密需要控制点在图面上做了处理。

(五)地下管线分布概况

根据勘察调查情况,场区范围内无地下管线,包括进水、排水、电信、煤气、自来水、天燃气、电缆、军用光缆等。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一)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

黄石市位于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14.5o~115o,北纬28.5o~30.3o。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原材料基地,距武汉市80公里,有公路、铁路和水路与外界相连,交通较为便利,所处位置的地貌为长江中下游丘陵地貌。

黄石市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9o C,最高气温41 o C,冰冻期不长,约15~20天,冻土深度不超过5cm,最近20年平均降雨量1493.4mm,最大日降雨量360.4mm(1998.6.23),4~8月为雨季,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7.1%。历年最大风速18m/s,常风向为东风和东南风,频率18%,相应最大风速15 m/s。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黄石市城郊,拟建桥梁拟跨越老排洪港,地势相对低洼处分布有鱼、藕塘和沟渠,整个地形起伏较大,地面标高为16.32m~20.78m。

拟建场地位于长江南岸的剥蚀堆积垄岗地貌区,大体与长江Ⅱ级阶地位置相当。

三、区域地质概况

(一)地层岩性

本地区区划属下扬子分区的大冶小区。地层从志留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第四系分布最广;志留系、泥盆系裸露地表,多形成低山丘陵;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下第三系仅见零星露头。

在勘探孔所揭露的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有建设排洪港的人工填土,排洪港港底分布全新统湖积相淤泥和冲洪积相含砾粘性土,下部为上更新统坡残积相粘性土层,场地基岩为白垩—第三系泥质粉砂岩。

(二)地质构造特征

该场区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坪大冶台褶带之黄荆山向斜南翼,区域构造线总体走向为近北西西向,区域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构造为咸宁—灵乡断裂,阳新断裂,由于上述断裂离场地较远,且均为不活动

断裂,对勘察场地无直接影响。

离本场地最近的新构造断裂带为NW-SE 走向的襄樊-广济深大断裂。断裂带通过地段挽近期构造形迹在第三系、第四系(除全新统外)均可见及,主要表现为裂隙、小断层及地震楔等,新构造活动在不同时代表现不尽相同,晚更新世断层活动微弱,错距不明显,多为一种剪切节理或规模较小的断层;中更新世的断层与之比较相对强烈,且规模亦较大,形迹也清楚。目前尚未在全新统内发现新构造运动形迹。

由于本场地通过地段位于新构造活动断裂围成的“断块”内,距襄樊-广济断裂的水平距离较大,属相对稳定地段,故可不考虑新构造运动影响。

1

2

3

4

5

6

7

61932.4.6

8

图例

图3-2 大冶地区构造单元示意图

1.信阳—岳阳断裂

2.襄广断裂

3.桐柏—圻春断裂

4.石门—九江断裂

5.麻城—团风断裂

6.赵李桥—鲁湖断裂

7.湘阴—沙湖断裂

8.邓南—保安断裂 Ⅰ武汉缓慢下降带 Ⅱ 罗田—圻春断裂 Ⅲ 咸宁—蒲圻上升区 Ⅳ 黄冈—阳新隆起区

Ⅴ江汉拗陷强烈沉降区 Ⅵ 汉川沉降区 Ⅶ 崇阳—通山断隆区 (引自《武汉市地貌及第四系地质图说明书》1:50000 1985年版)

四、场地岩土构成及其岩性特征

在勘探孔所揭穿的深度范围内,场地表层填土下,覆盖层主要由少量全新统湖积相淤泥、淤泥质土、冲洪积相粘性土和角砾组成,下伏基岩揭露出白垩

系—第三系泥质粉砂岩等。

据野外钻孔岩性描述,原位测试结果及室内岩、土试验成果可将拟建工程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划分为五大层,各地层岩性特征如下。

1.①水体,见于排洪港,排洪港水深1.3-

2.5米。

2.①-1素填土(Q ml),主要分布在河道的北岸范围,褐黄色、灰黄色、灰色,松散,局部稍密,具高压缩性,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局部含灰岩块石,最大块径75mm,堆积时间大于40年,人工堆积,为围湖造所填筑港堤。

3.②淤泥质粘土(Q l),主要分布于排洪港港底,深灰色、灰黑色,流塑,饱水,夹粉土和粉砂团块,局部地段为淤泥,湖积成因。含螺壳碎片和植物根茎,有机质含量约3.9%。厚度0.0~2.5米,层顶埋深1.5~2.5米。

4.③粉质粘土(Q al),黄褐色、浅灰色,可塑,局部硬塑,含灰白色高岭土团块和条带,冲积成因。厚度4.0-10.8米,层顶埋深1.5~4.2米。全场地分布。

5.③-1角砾(Q al),黄褐色、浅黄色,密实,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约为65%,成份为砂岩和灰岩,棱角状,分选差,颗粒间充填物为细砂。冲洪积成因。厚度5.7米,分布于P1-3钻孔的在地段,层顶埋深1.5~4.2米。

6.④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E),分布于全场地,红褐色,强烈风化,大部分已经风化成粘性土和碎石。尚保留泥质粉砂岩的结构特征,岩芯可折断,失水强度显著降低。易软化。厚度2.8~5.5米,层顶埋深

7.8~15.0米。

7.⑤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岩(K+E),红褐色,裂隙发育,含砾粉粒结构,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属半成岩。岩芯呈柱状,可折断,易崩解,为易软化岩石。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0.44MPa,属极软岩,岩芯采取率约80%~95%,RQD=85%,岩体较完整,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分布全场地,揭露最大厚度约29.5米,层顶埋深12.0~17.8米。

各钻孔岩性特征详见钻孔柱状图。

五、场地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勘察主要采用了钻探取样,室内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和动力触探等多种勘察方法,以综合获取场地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场地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结果见表3至表11。

各表中统计子样少于6件时取用小值平均值或按本地区经验进行折减后的值为标准值;当统计子样大于等于6件但指标离散或出现标准值小于最小值时,亦取小值平均值作为标准值;统计子样为1件时按经验适当折减后为标准值,以上几种情况的标准值均加“()”以示区别。

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表3

抗剪强度C、φ值统计表表4

注:()内的数据为小值平均值。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表表5

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N63.5)统计表表6

注:1.根据试验结果,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有关规定,其中第④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属极软岩和易软化岩石。标准值取小值平均值。

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基本上处于比较正常范围内,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异等级一般属低至中等,数据离散性不大,部分指标由于土性不均匀等原因离散性较大。主要岩、土层的指标统计数能够满足市政工程勘察规范要求, 可以作为评价岩土性质的依据,评价岩土性状的指标采用的是相应指标的平均值。

根据各种原位测试、试验结果,经综合分析,确定了各岩土层承载力、压缩模量的综合建议值见表8,抗剪强度指标C、φ标准值见表9。

承载力、压缩模量综合成果表表8

2、上表中土工、标贯、动探栏值系按《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附录P查表取值。

抗剪强度标准值综合成果表表9

注:规范是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附录P查表取值。综合取值按小值平均值取值

六、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表水

拟建工程场地跨越排洪港,需考虑地表水影响。排港水深1.3~2.5米,最高洪水位19.47米。基础施工时需围堰。

(二)地下水

在勘探孔揭穿的深度范围内拟建工程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微承压水。

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上部填土中,无统一自由水面,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及生活用水入渗补给,水位、水量与季节关系密切,水量一般有限。勘察期间未测得上层滞水静止水位,其对拟建工程影响小。

第②层淤泥质粘土和第③层粉质粘土的透水性极差,其渗透系数K值为10-7cm/s,可视为相对隔水层;第④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和第⑤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的透水性极差,也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微承压水赋存于第③-1层角砾土中,水量不大,接受区域补给。勘察期间测得该承压水水位为9.20米(P1-3号孔测得), 第③-1层角砾的渗透系数K 值为10-3cm/s。该层微承压水水量小,对工程施工影响小。

(三)环境水腐蚀性判定

根据所取大冶湖水试样的水质分析结果(附后)和土的腐蚀性分析报告,结合场地环境地质条件(无污染源),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附录K有关规定判定: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七、场地地层的地震效应

(一)抗震设防烈度及场地地震动参数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规定,大冶地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2. 根据《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庆洪路K1+790中桥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应按6度设防。

(二)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1. 根据钻孔揭露,在深度20米范围内,主要为素填土、淤泥质粘土,硬塑的粘性土、角砾和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构成。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附录J,查表计算本场地覆盖层的剪切波速等效值为212~284m/s(详情见表8),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表4.1.3判断,场地覆盖层厚度11.5~17.8m,拟建桥梁工程场地类别属II类。

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表表8

(三)砂土液化判别

场地不存在饱和砂土,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

(四)软土震陷

场地岩土不存在滑坡、崩塌、液化等地震稳定性问题,在遭遇第二水准烈度时,拟建工程场地可不考虑填土、软土震陷的影响,但场地的填土应进行密实处理,防止自重沉陷。

(五)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

拟建场地范围不存在滑坡、崩塌、液化和基岩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不存在岩土地震稳定性问题。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的规定,拟建场地属于抗震一般地段。

八、场地地基土工程特性评价

根据表3至表7统计结果,结合拟建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拟建工程特点,对拟建工程场地基土的工程特性评价如下。

1、①-1素填土,地表分布,厚度一般较小,填土堆积时间约40年,填料成份为粘性土,呈松散~稍密状,不均匀、物质成分复杂,具高压缩性,承载力低,不可作为拟建桥梁基础的持力层使用。

2、②层淤泥质粘土,厚度变化大,分布于场地的部分地段,具高压缩性,承载力低,不宜作为拟建桥梁基础的持力层使用。

3、③粉质粘土层厚度变化大,分布于全场地。具中等偏低压缩性,具一定的承载力。

4、③-1角砾层厚度变化大,分布于场地的P1-3号钻孔所在地段,具中等偏低压缩性,具一定的承载力,不宜作为拟建桥梁工程持力层使用。

5、④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埋深较小,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变化大,承载力高,具低压缩性,不宜作为拟建桥梁工程基础持力层使用。

6、⑤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埋深较小,全场地分布,厚度大,承载力高,不可压缩,可作为拟建桥梁工程桩基础持力层。

九、不良地质现象与特殊岩土

拟建庆洪路K1+790中桥桥址无不良地质现象。但有特殊岩土:填土及淤泥质粘土,其厚度达4.2米。

(一)软土(素填土)

庆洪路K1+790中桥桥址场地范围内软土层主要为表层素填土和排洪港港底淤泥及淤泥质土层。表层填土堆积时间长,不均匀,呈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厚度一般为1.5-4.2米,对桥梁工程施工有一定影响。排港港底淤泥及淤泥质土层,厚度达2.5米,分布于港底,埋置深度浅,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易触变等不良特性,同时区域工程经验和本次固结试验结果显示其呈欠固结状,后期在自重应力和桥梁附加应力作用下,会产生较大沉降。桥梁桩基础设计时应考虑其负摩阻力影响。

十、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根据地震区划,本区属4.7~5级震级、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从地震史记载及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分析,本区新构造运动自晚更新世以来已明显趋于缓和,现代地壳运动表现为振荡式的微升微降,没有较大的差异运动和剧烈的断裂活动,虽然微降区中的局部上升区有微震相对集中现象,但并不具备发生大震的构造条件,和周围地区相比较,本区属新构造运动微弱、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区。因此,场地的稳定性较好。

2、场地未见活动性断裂。因此,拟建场地附近断裂对场地稳定性不会有大的影响。

拟建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根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场地的稳定性可划分为基本稳定,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可划分为基本适宜。

十一、地基基础方案及持力层选择

(一)基础类型的选择

根据以上场地地基土岩土工程特性及该桥梁的实际特点,场地上部人工填土、排洪港港底淤泥与②层淤泥质土多为较低强度、较高压缩性地基土,不能

满足拟建桥梁对地基的要求;③层粉质粘土具一定强度、中等偏低压缩性地基土,但其厚度较小,且分布不均,不能满足拟建桥梁对地基的要求;③-1层角砾具一定强度、中等偏低压缩性地基土,仅局部分布,不能满足拟建桥梁对地基的要求;④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具中等强度、低压缩性,但不均匀,厚度变化大,埋藏较深,不宜直接利用;⑤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具有较高强度、可视为不可压缩性,厚度大,工程性质较好,是本格梁工程基础的理想的桩基持力层,该岩层厚度大,拟建桥梁宜采用桩基础,由于基岩为极软岩,桩基础应选用大直径端承摩擦桩基础型式。

(二)桥梁工程持力层的选择

根据以上场地地基土岩土工程特性评价及设计对桥梁工程建(构)筑物要求,建议庆洪路K1+790中桥工程选用大直径端承摩擦桩基础,以第⑤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为桩基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2米。

(三)成桩工艺选择

从桩型及施工工艺选择来看,预制桩、沉管灌注桩及夯扩桩等,由于桩体截面小,桩体短,故无法满足桥梁上部结构荷重要求;人工挖孔桩因场地填土厚度大,施工困难。因此,上述桩型均不宜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桩径、桩长选择性强,穿越能力强,能适应任何地层,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施工简便,是桥梁工程常采用的基础型式,可作为拟建工程首选桩型。但应注意泥浆污染环境的问题。

(四)桩侧负摩阻力影响问题

由于场地存在大面积填土和深厚淤泥,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5.3.2条规定:在软土和软弱土较厚、持力层较好的地基中,桩基计算应考虑路基填土荷载或地下水位下降所引起的负摩阻力影响。故工程设计时须考虑上述土层的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素填土的负摩阻力系数ξn=0.25,淤泥和淤泥质土的负摩阻力系数ξn=0.20。

(五)基础设计参数

基础设计参数见下表20。

基础设计参数一览表表20

注:()中数字为变形模量。

十二、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估算

(一)基础设计参数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有关规定,结合黄石市地方经验,综合确定有关基础设计参数值见下表21。

桩基础设计参数一览表表21

注:()中数字为变形模量。

(二)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估算

根据勘探结果,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有关支撑在基岩上或嵌入基岩内钻(挖)孔桩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公式,估算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如下:由于frk=0.44MPa,因此按摩擦桩计算公

式进行估算:

[Ra]=1/2 u∑q ik l i+ A P q r

q r=m0λ[f a0]+k2γ2(h-3)

式中:[Ra]-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KN);

q r-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容许值;

A P-桩端截面面积(m2) ;

k2-容许承载力随深度修正系数;

u-各土层或各岩层部分的桩身周长;

h-桩端的埋置深度(m);

m0-清底系数;

l i-各土层厚度(m);

q ik-桩侧第i层土的摩阻力标准值(kPa);

γ2-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

λ-修正系数。

以A0-1号孔为例估算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河流冲刷面起计算桩长,估算时考虑了覆盖层的桩侧摩阻力,计算结果如下表22。

桩基估算结果表表22

根据估算结果,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现行规范规定,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并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桩长或桩径。

十三、基础设计、施工建议

1. 因场地范围内上部地层简单,且泥质粉砂岩为极软岩,建议桩基施工采用大直径端承摩擦桩基础,以冲击成孔为宜。

2.设计和施工准备过程中需注意,因为施工场地部分为水面,基础施工前

应围堰,并回填整平场地,因此基础施工时应防止填土失稳。

3. 拟建工程旁侧边坡为土质人工边坡,边坡主要由素填土、淤泥质粘土和粉质粘土组成,属一土质边坡,坡高3.5-5.0米,坡比为1:1.00-1.25.

边坡支护设计参数值表表23

2、上述参数为坡高不大于5.0米时的经验值。

十四、结论与建议

1、拟建场地新构造活动较弱,穿过拟建场地及其外围的断裂属非工程活动断裂,根据《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场地的稳定性可划分为基本稳定,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可划分为基本适宜。

2、场地地形较简单、地貌单元多,地层结构简单,不存在不良地质现象,但场地存在特殊岩土,对桩基础的稳定有影响;地下水对工程影响甚小,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有关规定,判定本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

3、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拟建场地属于抗震一般地段。拟建桥梁工程场地场地类别为Ⅱ类。

4、拟建场地地表水主要排洪港水,排港水深1.3~2.5米,大冶湖最高洪水位19.47米,地表水对拟建工程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地下水主要以上层滞水形式存在,勘察期间,钻孔无上层滞水,它们对工程影响有限。

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附录K有关规定判定本场地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5、桩基础设计时,按照现行规范规定,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并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桩长或桩径。

6、设计过程中如遇其它地质问题,请及时联系研究解决。

桥梁勘察报告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随着鄂尔多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继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原工业发展中总量小、增长粗放、发展缓慢、污染严重、科技含量较低等问题,鄂尔多斯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六个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产业集群,开创工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位于东胜区罕台镇境内,场地内地势较为平缓,略呈缓坡状起伏。距康巴什新区9km,东距210国道0.7km,南距青春山50万伏变电站2.8km,西至补洞沟河沿,北至打坝渠,面积约为25km2。本次实施的基础设施包括产业区内道路、场平、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排污及处理、排水(雨水)、通信、弱电、绿化等项目。拟建桥梁位于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内,为该工程的子项之一。四座桥梁横跨区内唯一季节性雨水冲沟——补洞沟,连接补洞沟两岸待建道路。 受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经济贸易局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项目补洞沟桥梁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勘察分两个阶段进行。初步勘察野外工作开

始于2007年11月14日,结束于2007年12月4日,历时21天,对拟建补洞沟1桥、2桥、3桥及4桥进行初步岩土工程勘察

;2008年3月6日,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对本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拟建补洞沟4桥由于桥位更改,不在本次详细勘察任务之列,故我院对补洞沟1~3号桥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为保证成果资料的完整性与统一性,满足设计部门的使用要求与方便,我院综合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成果,编制本报告书。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根据拟建工程方案设计及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拟建场地为Ⅱ类,拟建桥梁为中桥;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拟建主要构(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本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按详细勘察要求进行,其目的是为本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地基基础设计及工程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依据相应规范要求,结合拟建场地地质条件及拟建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勘察工作的具体任务为:(1)调查了解拟建桥位场地的地形地貌与环境地质条件,详细查明拟建场地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以及对工程安全和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提出防治或整治措施的建议。

地质勘察报告

一、前言 1.1拟建工程概况 我院受********村委会的委托,承担其拟建********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拟建场地位于******境内,沿海大通道的西南侧,其西北侧为古浮村居民区和其他规划建设用地,东北侧为后期规划用地及泉州加顺彩印有限公司用地,东南侧为石狮市源兴金圣服装有限公司用地。该********工程总占地面积约8200m2,总建筑面积56000m2,共包括A5~A10、A12、A14和B1~B4安置楼等12个单体项目,该工程由武夷山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拟设计采用桩基础。建筑物的性质和特点如下表1-1: 建筑物设计参数表 表1-1 1.2.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条与条文说明第3.1.1条的相关规定,对本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如下: 勘察等级划分表 表1-2 1.3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勘察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 ⑴查明场地及附近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 ⑵查明场地地基土层结构特征、分布规律; ⑶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与赋存条件,分析与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物 基础施工影响以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性情况; ⑷划分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 ⑸分析并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与适宜性,对拟建物基础方案选择提出 合理建议,并提供满足基础设计方案的岩土参数。 1.4 勘察依据 本工程勘察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现行规范进行: ⑴业主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合同书、勘察任务委托书; ⑵准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⑶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条文; ⑷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 ⑸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⑹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⑺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⑻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⑼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及[2003]10号)。 1.4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根据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并结合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首次共布设66个勘探孔,原则上沿拟建物的周边及各角点布设,钻孔编号ZK1~ZK66;野外地质勘探自2010年03月09日开始,至2010年03月25日结束,采用两台GXY-1工程钻机泥浆循环护壁工艺钻进,对于上部土层采用回转钻进,无泵投球取芯工艺;对于强风化花岗岩层采用双动双管取芯工艺,对于中等风化花岗岩采用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回次进尺≤2.00m,岩芯采取率满足规范要求。并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采取岩、土、水试样,孔口标高测量及量测地下水位等工作(具体工艺方法详见第5节)。所有钻孔在钻探取芯、观测结束后,均按要求采用原土或干的粘土球分层回填击实处理。

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书

塔吊固定式基础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大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框剪结构,建筑高度60.8m,最高点为66.2m,建筑面积为36505㎡。 本工程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防火设计为一类高度,其耐火等级为地上一级、地下室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 二、塔机设置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置一台塔吊,型号为TC5613A塔式起重机,位于本工程车道区域,详细在图中3-1~3-2/1-10~1-12之间(详见塔吊平面布置图),塔吊基础直接设置在底板下部,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做法详做法说明。 2、塔机用电独立设置配电箱,并设置在离塔机5米以外处。 3、地基周围,已清理场地,平整障碍物。 三、塔基计算 1、TC5613A塔式起重机主要技术性能 最大起重量8T 最大工作幅度56m 最小工作幅度2.5m 回转速度0~0.8R/min 2、根据塔吊说明书中基础承受的荷载如表: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关于地基土资料 1-1层为素土层,层厚0~1m 左右;

1-2层为粘土层,黄——灰黄色,可塑,层厚0.7~1m; 2层为淤泥层,灰~褐灰色,可塑~软塑壮,层厚1.3~1.7m; 3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3.9~6.6m。 4层为粘土层,灰黄色,可塑,层厚1.1~4m; 5-1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11.7~18.1m, 5-2层为粉质粘土层,灰色~青灰色,饱和,软塑,层厚11.2~20.7m。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勘察点位置,塔吊可参照Z16、Z17点,根据地下室底板标高为-4.800,塔吊基础设计为1.35m,可以知道塔吊基础位于第3层淤泥质粘土。 由于建筑物最高度为66.2m,地下室标高为-4.8m,塔吊的独立高度为72.8m。塔吊采用附着式,分别在塔吊自下而上30.5m和52m设置附着架。塔吊基础拟采用水泥搅拌 A、基础自重 G=25×5×5×1.35=843.75KN B、垂直荷载 F=Fv+超高部分=619+95=714KN C、水平荷载:F=30.3KN D、塔吊作用在基础上的弯距:M=1827+30.3×1.35=1868KN·M 2) 地基承载力计算 P max min =(G+N)/A±6M/b3=(843.75+714)/25±6×1868/53 得P max =62.31+89.66=151.97KN P min =62.31-89.66=-27.35KN 3)抗倾覆计算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

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K0+036.074至K1+165.795,道路全长为1129.721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35809.166 Y=14831.661),终点坐标(X=35519.613 Y=16014.400),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23.75m,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165.795,设计路面标高为40.89m;为城市Ⅱ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

地质勘察报告

无锡恒隆广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编号:2007-8-38 一、工程概况 (一)前言 受无锡恒隆地产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无锡恒隆广场工程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为设计提供依据。 拟建工程位于无锡市人民中路、后西溪路之间和健康路东侧,拟建物包括一座购物广场和二座塔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4.3万m2,设计正负零为3.5m(黄海高程),购物广场共有7层,楼高32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西塔楼41层,高度216m,东塔楼47层,高度245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以上深度参照正负零,塔楼结构体系筒体结构,其它为剪力墙结构。 接受任务后,我公司于2007年9月12日开始现场野外施工,因拆迁原因,中间几次进场施工,到2008年12月15日结束,2008年12月25日提供土工试验成果报告,2009年1月5日提供正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工程设计单位为:无锡市城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顾问为凯达环球有限公司、结构顾问为迈进公司。 (二)勘察的目的与要求 本次勘察主要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作出结论;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基坑工程支护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根据本工程建筑类型,需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如下: (三)勘察工作依据及完成工作量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本次勘察的目的与要求,按规范要求确定本次勘察的工 作依据与工作量。 1.工作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2008版) (6)《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8)《土的分类标准》 GB 145-90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10)《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2003年6月版 ()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 2.地基设计等级、抗震等级、勘察等级 (1)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拟建工程主体工程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为甲级。 (2).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防等级为重点设防类(乙类); (3).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以及地基复杂程度,按照《岩土工程勘 察规范》第3.1条划分: 工程重要性等级:拟建工程为一级;

桥梁地质的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文字部分 一、前言 (1)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 (一) 地形地貌 (1) (二) 岩土层划分及其工程力学性质 (2) 三、水文地质概况 (4) 四、结论与建议 (5) (一)场地稳定性 (5) (二)基础持力层评价 (5) (三)基础类型的选择 (5) 附图表 1、钻孔数据一览表…………………………………………1张 2、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1张 3、图例………………………………………………………1张 4、勘探钻孔平面布置图……………………………………1张 5、工程地质剖面图…………………………………………1张 6、钻孔柱状图………………………………………………10张 7、岩芯照片

一、前言 受业主的委托,广东梅州地质工程勘察院院承担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改建工程百侯大桥的工程工程勘察工作。 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改建工程百侯大桥位于大埔县百侯镇,拟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改建,共9跨,每跨25m,总长约255.6m,桥宽17+11.5m,本次勘察根据规范要求,共布置钻孔10个,钻孔编号ZK1~ZK10。此次勘察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查明场地内的岩土层结构及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提供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并提供基础选择的建议,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含水层的分布、地下水位埋深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基础材料的腐蚀性;为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我院于2017年8月12日~8月23日派出1台100型钻机进行了外业勘察工作。本次勘察工作共完成钻孔10个,钻探总进尺369.50m,做标准贯入试验39次,河水样1件。 水样测试由广东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实验室完成。 本次勘察的野外编录及报告编写,主要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国标GB 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国标GB50007-2011和省标DBJ15-31-201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中的有关规范要求执行。报告可作为拟建桥梁基础设计的工程地质依据。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道路勘察报告

道路勘察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 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 工程编号: 勘察起止时间:2012年05月24日~2012年06月04日 提交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翔 技术负责人:康景文 审定人:陈麟 审核人:颜光辉

工程负责人:余超贵 报告编写人:聂俊 提交日期: 2012年06月15日 中国建筑西察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2.工程地质条件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结构 水文地质条件 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物情况3.岩土的测试成果 标准贯入试验 室内试验 击实试验 4.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和场地土的分类 砂土液化评价 5.岩土工程评价 拟建场地的稳定性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路段区土基的干湿类型评价 地层工程特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6.结论与建议 附件: 1.综合图例 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张 4.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6张 5.岩土测试报告 1份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工程概况 拟建的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位于宜宾市临港工业园内,地处沙坪镇百胜村。本工程为1条规划城市道路,详情见表。该工程业主为宜宾临港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受四川中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拟建的道路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勘察道路情况说明表表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桥梁详勘要求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详勘)技术要求 一、概述 *****桥梁,桥梁全长112m,桥宽8米,下部结构共计2个桥台,8个桥墩,暂定为桩基础,桥梁共计地勘钻孔28个。 二、地勘目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下阶段的设计,必须对以上桥位进行勘察(详勘)工作,以便提供详细、确切的基础资料: 1、应查明墩台处地下管线的走向。 2、对场地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并对桥位地基作出岩土工程的分析评价。 3、对基础设计方案做出论证和建议,并对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等方案做出论证和建议。 4、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做出论证和建议。 5、对地质复杂的桥基,应配合设计和施工,参加必要的施工基坑检验,现场鉴定岩土地基特性或补查原勘察工作的不足,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三、钻孔布置 1、根据设计提供的桩位图按一桩一孔进行钻探。 2、钻孔深度:钻孔深度根据设计提供的最大单桩荷载进行控制。 (1)钻孔深度不小于15m,且必须考虑孔桩嵌岩深度和基底以下持力层厚度,嵌岩深度控制3D(D为桩径)的中风化连续基岩、持力层厚度控制在基底以下岩3D(D为桩径)的中风化连续基岩。 (2)一墩(台)两桩或多桩的,钻孔深度需按基岩面埋深较大的钻孔控制,确保相邻桩间不存在临空面。 3、为确保是基岩而非孤石,应将岩芯同当地岩石露头、岩性层理、节理和产状加以分析对比进行综合判断,保证资料的准确、可靠。 4、若钻孔位置出现陡峭地形,应适当挪移钻孔至基础范围内的附近高程较低点进行钻孔。 5、当有不良地质和特殊土与基础密切有关,而又延伸至基础外围,需要探明方可最终决定基础类型及尺寸时,可在基础轮廓线外围布孔或适当增加钻孔。

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摘要:桥梁岩土项目的地质勘察是桥梁工程建设的基础与重点,为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建设提供根据。随着桥梁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岩土项目地质勘察工作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 关键词: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引言 就现在来看,中国桥梁项目呈现优劣的发展态势。桥梁岩土项目地质勘察的目的,关键是为了认识并处理桥梁项目工程建设经过中和岩土介质有关的一连串问题,是桥梁项目工程建设中特别关键的一个程序。只有经过地质勘察才可以认识桥梁项目建设所面对的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进而为桥梁设计供应基础数据,设计科学的施工方案,从而为桥梁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岩土工程勘探的重要性 岩土项目勘察是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性工作,在项目建设经过中具备特别关键的位置,岩土项目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把拟建场地的地质状况查明,给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能供设计应用的关键资料。每一项建设项目在设计与施工以前,一定要依照基本建设流程实施岩土项目勘察。报告是不是准确反映项目地质条件与岩土工程特征,影响到项目设计与建筑施工可不可以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把岩土工程勘察做好并编写合格岩土项目勘察报告对项目的施工和设计有着关键的意义。这些年来因为对岩土项目勘察关注力度不够,导致屡屡发生重大事故,不但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伤亡事件,给社会带来了严重不良的影响,项目各方要充足的重视岩土项目勘察工作。 2、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桥梁作为道路项目的附属桥梁物,除了大型的桥梁或者关键的桥梁之外,通常在编制设计时不独立设计,针对桥梁的设计关键分为2个阶段,一个是初步设计阶段,另一个是技术设计,只有当道路初步设计被批准经过以后,之后才可以实施编制桥梁的初步设计,对于项目规模相对小工程而且简单地质条件的桥梁,其实施岩土勘察项目时能够在第一阶段同时实施。 2.1初步设计阶段 岩土勘察项目的初步设计,其内容关键就是对岩土中的施工方案线路实施比较分析,对于岩土中的线路中的每一个地质问题实施具体的控制,重点就是对于岩土中的部分品质相对差的岩土和对品质相对差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勘察工程地质包括报告内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勘察报告主要内容成都地质勘察报告 篇一:地勘报告包含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1)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 (2)拟建工程概述; (3)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务布置; (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的描述与评价; (5)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6)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7)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 (8)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9)必要的图件。

篇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重庆市城投公租房建设有限公司 经开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一、二组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次性勘察) 重庆市勘测院 二○一二年十一月 重庆市城投公租房建设有限公司 经开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一、二组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院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参与人员:报告编写:审核:(一次性勘察)陈翰新教授级高工注册岩土工程师 冯永能教授级高工注册号:何忠良 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注册号: 何忠良、陈小平、陈永川、李沙、朱维、任亚飞陈小平高级工程师 注册岩土工程师

江景雄 教授级高工 注册号: 重庆市勘测院 建设部勘察综合类甲级证书号:311018-KJ 二○一二年十一月 . . 目录 4.2 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 .................................................................... ....................... 13 4.3 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 .................................................................... ....................... 16 4.4 小区道路 .................................................................... ........................................... 24 4.5 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型式的选择 .................................................................... ....... 24 4.6 场地施工建议 ....................................................................

K15+645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K15+645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工程概况 该桥中心里程桩号为K15+645,桥孔数及孔径为1×13,桥长19.00m,路线与河流交角约90o。桥型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桥墩采用柱式墩、桥台采用柱式台,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 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勘察手段进行综合勘察,查明了桥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桥梁的设计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参数,可满足本工程施工图设计的要求。主要完成工作量详见下表: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桥址区地处山间谷底地貌单元,地形崎岖起伏变化大,桥轴线地面标高介于700.64~701m,相对高差较小。河道蜿蜒曲折,属于天然河道,水流对两侧岸坡冲刷很小。河床壁不明显。桥址区植被为次生林地。 2.2 地层 本桥位于山间谷底地貌单元,根据地质调绘及钻探揭露,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h),华力西期晚期(γ43-2b)花岗岩,分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 h) ①层腐殖土:黑色,松散状态,含有较多植物根系和有机质。层厚0.00-0.30m,平均层厚 0.30m。 ③层粉质黏土:黄褐色-黑色,可塑状态,含砂砾及铁质氧化物,层厚0.30~1.00m。 ④层砾砂:黄褐色,饱和,松散状态,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层厚1.00-2.00m。 华力西期(γ43-2b)花岗岩 ⑥层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风化物呈砂土状。层厚2.00-3.00m。 ⑧层中风化花岗岩:肉红色,块状构造,中粗粒等粒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本层未穿透。 2.3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桥址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即位于6度地震烈度区内。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的规定,不做抗震设计,可简易设防。 2.4 水文地质条件 2.4.1 地表水 地表水由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及河流径流组成。地表水流量受降雨及雪融控制,平时水量一般,雨季水量较大。根据试验结果,桥址区地表水对钢筋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 2.4.2 地下水 桥址场地区地下水属第四系卵砾石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孔隙水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该含水层透水性及富水性均一般。勘察期间,据钻孔揭露,桥址场地地下水埋深为0.00m-0.50m,根据当地经验,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 2.5 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 桥位处无不良地质现象,特殊性岩土为季节性冻土。 季节冻深范围内岩土为粉质黏土、砾砂,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8.2.7条,判定粉质粘土为Ⅲ级冻胀,砾砂为Ⅰ级不冻胀。 3工程地质评价 3.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场地稳定。场地内地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更新统残积堆积层,基岩为华力西期晚期(γ43-2b)花岗岩。综合评定本桥地基较为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3.2 地基岩土工程地质评价 3.2.1 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a.原位测试 本桥勘察做原位测试试验孔1孔,分层统计时剔除异常值,根据应用目的不同,标准贯入试验采用实测击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值,动力触探试验采用经杆长修正的(杆长修正公式N=αN')击数计算,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结果见下表2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port) 工程地质勘察中所获技术资料全面系统的总结,是工程设计和施工所依据的文件。报告书由文字和图表两部分组成。 文字部分 根据工程规模和特点按若干章节进行叙述。一般由序言、场地自然地理概况、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分析、结论和建议等章节组成。 (1)序言。包括工程名称、设计单、委托单、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勘探方法、技术标准、工作量、勘察期限和其他必要的说明。 (2)场地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场地地理置、所处行政区划、地形地特征、地震烈度、气象水文条件等。 (3)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成;地层的成因和年代、岩性、埋藏条件和分布规律;地质构造情况、结构面产状、接触关系、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饱和粉土和砂土液化的条件;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和发育情况;特殊土的岩性和分布;地下水类型、赋存条件、含水层渗透性、水、水质等。 (4)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各单元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分析,提出各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确定设计所需的各计算参数和地基承载力。 (5)工程分析。包括地基土的变形分析和沉降预测,特殊性土的改造利用

分析,地基处理和基础选型的技术论证,地基液化势分析,高边坡、深开挖的稳定性分析,地下工程的岩土应力分析等。 (6)结论和建议。包括对设计施工所需参数提出可供选择的数据,推荐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和防治措施的建议,预测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和设计施工应注意的事项等。 图表部分 一般工程都必须提供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各种原试验成果图、室内试验成果表和水质分析成果表等。此外,根据不同类型、特点和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可有选择地提供专题工程地质图、综合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分区图、地下水等高线图、基岩埋深图、坝基渗透剖面图、展示岩土性质的平面图和立体图、边坡或滑坡的稳定性计算剖面和计算成果图表、天然建筑材料储量计算图表等。

[广东]新建铁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孔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孔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编制单位: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提交时间年10月

目录 一、概况 (1) 二、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 三、区域地质构造及工程地层特征 (3) (一)区域地质构造 (3) (二)工程地层特征 (3) 四、水文地质条件 (5) (一)水文地质条件 (5) (二)水文地质试验 (5) (三)岩层裂隙岩溶发育情况 (6) 五、隧道围岩岩石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评价 (8) (一)岩石力学性质 (8) (二)工程地质评价 (8) 六、综合测井测试 (10) 七、封孔情况 (13) 八、结论 (13)

附图、附表 图号顺序号比例尺 1 1-1 区域地质图1:200000 2 2-1 SSZ-6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1:1000 3 3-1 抽水试验曲线图1、图2 4 4-1 综合测井成果图 附表: 附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实验报告 附表:岩石鉴定报告 附表:水质检验报告 其它:岩芯照片

新建铁路南广线桂肇段黄竹评隧道SSZ-6孔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一、概况 黄竹坪隧道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南江口镇境内,设计钻孔SSZ-6,里程为DK320+700右15m处。为查明隧道沿线两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依据。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地路院特委托湖南湘煤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承担南广铁路桂肇段黄竹坪隧道SSZ-6深孔的钻探任务。 我公司受理业务后,迅速组织精干的技术人员、设备物质及资金,采用XY-300型钻机,于2008年7月23日进场,设备安装调试后于2008年8月3日至2008年8月11日完成钻探任务(终孔深度为150.0m),尔后又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及岩、水样的采取送验和电测井工作,直至2008年8月21日全部竣工,历时30天,共完成如下工作量(见表1、表2) 钻探施工期间,我公司严格按照《铁路工程地质水文勘察规程》(TB10049-200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铁路工程钻探规程》等规程规范施工,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

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书(doc 7页)

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书(doc 7页)

塔吊固定式基础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大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框剪结构,建筑高度60.8m,最高点为66.2m,建筑面积为36505㎡。 本工程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防火设计为一类高度,其耐火等级为地上一级、地下室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 二、塔机设置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置一台塔吊,型号为TC5613A塔式起重机,位于本工程车道区域,详细在图中3-1~3-2/1-10~1-12之间(详见塔吊平面布置图),塔吊基础直接设置在底板下部,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做法详做法说明。 2、塔机用电独立设置配电箱,并设置在离塔机5米以外处。 3、地基周围,已清理场地,平整障碍物。 三、塔基计算 1、TC5613A塔式起重机主要技术性能 最大起重量8T 最大工作幅度56m 最小工作幅度2.5m 回转速度0~0.8R/min 2、根据塔吊说明书中基础承受的荷载如表: 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倾覆力矩抗扭距工况619.0 30.3 1827.0 332 非工况526.3 62.0 2392.5 0.0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关于地基土资料 1-1层为素土层,层厚0~1m 左右;

1-2层为粘土层,黄——灰黄色,可塑,层厚0.7~1m; 2层为淤泥层,灰~褐灰色,可塑~软塑壮,层厚1.3~1.7m; 3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3.9~6.6m。 4层为粘土层,灰黄色,可塑,层厚1.1~4m; 5-1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11.7~18.1m, 5-2层为粉质粘土层,灰色~青灰色,饱和,软塑,层厚11.2~20.7m。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勘察点位置,塔吊可参照Z16、Z17点,根据地下室底板标高为-4.800,塔吊基础设计为1.35m,可以知道塔吊基础位于第3层淤泥质粘土。 由于建筑物最高度为66.2m,地下室标高为-4.8m,塔吊的独立高度为72.8m。塔吊采用附着式,分别在塔吊自下而上30.5m和52m设置附着架。塔吊基础拟采用水泥搅拌 1 A、基础自重 G=25×5×5×1.35=843.75KN B、垂直荷载 F=Fv+超高部分=619+95=714KN C、水平荷载:F=30.3KN D、塔吊作用在基础上的弯距:M=1827+30.3×1.35=1868KN·M 2) 地基承载力计算 P max min =(G+N)/A±6M/b3=(843.75+714)/25±6×1868/53 得P max =62.31+89.66=151.97KN P min =62.31-89.66=-27.35KN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1 概述 1.1 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行政区域属于崇左市大新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45′~107°09′,北纬22°36′~22°56′,拟建项目路线起于大新县雷平乡,与大新至崇左二级公路相接,经勘圩、排塘、硕龙至下雷,路线全长约60Km,附加硕龙支线3.7 Km。 本项目于二○○七年五月至二○○七年七月进行了现场勘察,并于二○○七年七月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制。 1.2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1.2.1 勘察目的 对拟建项目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确定公路路线、工程构造物位置及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1.2.2 主要任务 (1)查明拟建项目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对地形、地质和水文等场地要素作出分析、评价和建议。 (2)查明桥涵构造物地基的地质结构及其分布特征,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化学特性,提供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持力层的变形和承载力、变形模量等岩土设计参数,并作出定量评价。 (3)查明各隧道隧址区地质、地震情况、进出口的环境地质条件,为各方案的比选论证及隧道设计、施工方案选择提供地质依据。 (4)查明场地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性质、提供防治设计必需的地质资料和地质参数。 (5)查明公路工程建筑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并对大型公路工程建筑物场地进行必要的地震烈度鉴定或地震安全性评价。 (6)提供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 1.2.3 工作依据 1.2.3.1 规范、规程及技术资料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软土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51-93)。 (7)《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070-2004)。 (8)《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 (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1)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 (12)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方法》。 1.2.3.2 已有技术成果 北京中咨路捷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西雷平至下雷公路可研报告》。 1.3 勘探点的布设与勘察方法 1.3.1 勘探点的布设 (1) 一般路基勘探点 一般路基结合小桥涵位置布设勘探点,每处小桥涵布置1个勘探点孔,在其之间特征路基段增加路基勘探点。勘探方法小桥、盖板涵、高路堤、不良地质路段采用钻探,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

目录 1.勘察概况 (1) 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1) 1.2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及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 1.2.1.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 (2) 1.2.2.勘察依据和执行的技术标准 (2) 1.3. 勘察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 (2) 1.3.1.勘察工作布置 (2) 1.3.2.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3)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 2.1.地形地貌 (4) 2.2.气象与水文 (4) 2.3.地质构造 (4) 2.4.地层岩性 (5) 2.5.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5) 2.6. 水文地质条件 (5) 2.7. 水土腐蚀性评价 (6) 2.8. 特殊性土-填土的评价 (6) 2.9. 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灾害 (6) 3. 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6) 3.1. 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及统计原则 (6) 3.2 野外重型动力触探(N63.5) 原位测试 (6) 3.3. 岩石测试成果及统计评述 (6) 3.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9) 3.5.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 (9) 4.地震效应评价 (10) 4.1场地类别评价 (10) 4.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 (11) 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11) 5.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1) 5.2.边坡稳定性评价 (11) 6.场地地基评价 (23) 6.1.场地地基均匀性评价 (23) 6.2.地下水作用评价 (23) 6.3. 岩土层承载能力评价 (23) 6.4.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23) 6.5.基础型式建议 (23) 6.6. 成桩可能性评价、桩的施工条件论证及对环境的影响论证 (24) 7.结论与建议 (24) 7.1结论 (24) 7.2建议 (25) 附图表目录 1.勘探点平面图NO:1 2.工程地质剖面图NO:2-1~61 3.钻孔柱状图NO:3-1~252 4.动探试验曲线图NO:5-1~6 5.钻探点数据表NO:6-1~12 附件目录 1.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1份 2.岩土工程勘察纲要1份 3.室内岩土试验成果1份 4测量成果表1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