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详勘要求

桥梁详勘要求

桥梁详勘要求
桥梁详勘要求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详勘)技术要求

一、概述

*****桥梁,桥梁全长112m,桥宽8米,下部结构共计2个桥台,8个桥墩,暂定为桩基础,桥梁共计地勘钻孔28个。

二、地勘目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下阶段的设计,必须对以上桥位进行勘察(详勘)工作,以便提供详细、确切的基础资料:

1、应查明墩台处地下管线的走向。

2、对场地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并对桥位地基作出岩土工程的分析评价。

3、对基础设计方案做出论证和建议,并对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等方案做出论证和建议。

4、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做出论证和建议。

5、对地质复杂的桥基,应配合设计和施工,参加必要的施工基坑检验,现场鉴定岩土地基特性或补查原勘察工作的不足,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三、钻孔布置

1、根据设计提供的桩位图按一桩一孔进行钻探。

2、钻孔深度:钻孔深度根据设计提供的最大单桩荷载进行控制。

(1)钻孔深度不小于15m,且必须考虑孔桩嵌岩深度和基底以下持力层厚度,嵌岩深度控制3D(D为桩径)的中风化连续基岩、持力层厚度控制在基底以下岩3D(D为桩径)的中风化连续基岩。

(2)一墩(台)两桩或多桩的,钻孔深度需按基岩面埋深较大的钻孔控制,确保相邻桩间不存在临空面。

3、为确保是基岩而非孤石,应将岩芯同当地岩石露头、岩性层理、节理和产状加以分析对比进行综合判断,保证资料的准确、可靠。

4、若钻孔位置出现陡峭地形,应适当挪移钻孔至基础范围内的附近高程较低点进行钻孔。

5、当有不良地质和特殊土与基础密切有关,而又延伸至基础外围,需要探明方可最终决定基础类型及尺寸时,可在基础轮廓线外围布孔或适当增加钻孔。

6、若存在障碍物影响正常勘察工作时,在经业主及设计单位同意后,可对原勘探点进行适当的移位或调整。

钻孔布置见附图。

四、工程地质报告

对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勘探、测试的成果和资料,应进行整理分析,编绘图件,提出工程地质报告。

1、文字内容

(1)拟建工程名称、规模;岩土工程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方法、勘察工作布置与完成的工作量。

(2)对桥位区的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3)查明桥位场地埋藏的管道、河道、沟渠、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4)场地的地层分布、结构、岩土的颜色、密度、湿度、稠度、均匀性、层厚。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地基承载力、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等指标的确定。

须强调的是,对于摩擦型桩基础,应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提供土层与桩侧的摩阻力标准值ik q 及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0[]a f ;对于嵌岩桩或端承桩基础,应提供桩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rk f 。

(5)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场地,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应分析预测地震效应,判定饱和砂土与粉土的地震液化,并应计算液化指数,判定液化等级。

(6)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水质侵蚀性,必要时应查明地层的渗透性、水位变化幅度规律。

(7)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场地的岩土性质,提出桥墩(台)的基础方案设计的建议。推荐地基持力层的最佳方案,如为软弱地基或不良地基,建议采用何种加固处理方案。对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预测、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2、图表资料

(1)桥位工程地质平面图(附勘探点坐标),比例尺为1:500。

(2)桥位工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200。一般竖向与横向相同,必要时竖向可为横向的2—5倍。

(3)钻孔地质柱状图,比例尺1:50或1:100。

(4)桥墩(台)地质横断面图,立体地质图,比例尺为1:50或1:100。

(5)岩土物理力学实验成果资料,原位测试成果资料,室内土的物理力学实验总表,水质分析及筑路材料料场成果表。

(6)其他资料,如勘探、测试图表和照片等。

对地质复杂的地基或特大的塔墩,应配合设计和施工,参加必要的施工基坑检验,现场鉴定岩土地基特性或补查原勘察工作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未尽事宜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执行。

2016年11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