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桥梁勘察报告范文

某桥梁勘察报告范文

某桥梁勘察报告范文

桥梁勘察报告

不得重复

桥梁勘察报告

报告日期:2023年12月31日

报告单位:XX工程勘察单位

报告编制人:XX技术人员

一、勘察任务

本报告是对XX建设工程中的桥进行勘察的报告,该桥位于XX省XX 市XX路,主要任务是勘察桥梁结构状况,提供相关施工技术指导。

二、勘察内容

1.勘察桥梁结构

对桥梁结构进行勘察,包括基础桩、桥墩、桥身、桥面、桥面材料、桥墩砼等的检查,综合考虑桥梁的型式,材料的数量及质量,检查桥梁结构是否具有稳定性,是否存在损坏、裂缝或其他隐患。

2.勘察桥梁设计

勘察桥梁的设计数据,检查桥梁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查实桥梁的荷载、几何尺寸及受力情况,核实设计及施工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等。

3.桥梁安全性评价

根据桥梁检查情况,进行对桥墩、桥面及结构的安全性评价,并按照标准进行分级,分析各部位的受力状况,以确定结构的安全性状况。

4.建议施工技术指导

根据勘察结果,提出建议的施工技术指导,包括桥梁拆除二次施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桥梁修复工程的施工方法,桥梁结构可行性最优方案评审,施工要求等。

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Ⅰ、工程概况 拟建xx特大桥位于xx之间,拟建桥梁为横跨国道和河而设,大桥分左右两线,左线起止点里程桩号为ZK0+895.226~ZK1+785,桥全长916m,中心桩号为ZK0+358,主跨为310m;右线起止点里程桩号为K0+884~K1+785,桥全长916m,中心桩号为K1+358,主跨为310m;上部结构为双塔斜拉桥+装配式连续T梁,桥址区两端均有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 我公司于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采用钻探方法对该桥址进行了施工图优化设计阶段的勘察工作,本次勘察共布设钻孔27个(钻孔编号为YQZK1~YQZK21、ZQZK1~ZQZK17,其间的孔号排列不连续)。并利用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钻孔1个(CQZK102)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察钻孔26个(SQZK116~SQZK152,其间的孔号排列不连续),所完成的外业工作量如下表1: 表1 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完成工作量汇总表 Ⅱ、桥区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桥位区位于xx河两岸侵蚀阶地和两岸的侵蚀、溶蚀重丘-低山地貌,拟建桥梁呈北西-南东走向横跨xx河,桥址处河面宽约200m,该河四季通航,现航道等级为Ⅴ级,拟规划为Ⅲ级;水流方向与桥梁走向基本垂直,设计水流量为30000m3/s,设计水位212.10m,通航水位175.0m。沿线路轴线地面高程为162.92m~293.00m,相对高差约为130.08m。 桥址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xx河两岸地形陡峭,基岩裸露,自然地面坡角为30°~45°局部达60°,桥址区属侵蚀丘陵-低山地貌单元。 二、气象与水文 测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秋雨连绵、冬暖多雾、四季气温变化特征明显。历年最大风速31.5m/s,平均风速1.4m/s,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2.7℃,平均最高气温34.2℃,最热月平均气温28.6℃,最冷月平均气温7.1℃,最大平均日温差17.6℃(1997年5月1日),年积温6635.3℃,年无霜期331天,年日照131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年平均水气压为17.70kPa。 一年大气降水在区内主要表现为降雨,降雪、霜冻和冰雹少见,夏季降雨量最多,秋季次之,冬季再次之,春季最少。多年平均降雨量1085.1~1141.8mm,月平均雨量可达167mm以上,陆地蒸发量695mm,径流深415mm。雨量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季,在每年的5~9月降水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常出现春旱或伏旱的特点。夜间降雨明显多于白昼。降大强度大,暴雨时有发生,历年平均最多降雨量1363.4mm,其中5~6月降雨量最多,一次最大降雨量113 .1mm(1954年7月21日)。 桥位区位于xx河两岸侵蚀阶地和丘陵地带,xx河发源于黔境西部,河流分南北二源,南源为三岔河,北源为六冲河,其中以三岔河为主要河源。两源在鸭江河上游10km处汇入xx,至此下行经xx渡、思南至沿河入重庆境,再经彭水、武隆县,在北沙沱入xx境,流经白涛镇后在xx城大东门处注入长江。河道全长1027km,其中xx段河长31km。xx最大流量21000m3/s,最小流量218 m3/s,平均流量1620 m3/s,最高水位204.51m,最低水位168.42m,最大水位变幅35.42m。桥位两侧丘陵斜坡地带,地形较陡,地表迳流排泄条件较好,当大气降水时,斜坡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向场地低洼及冲沟排泄,汇入xx。 三、地质构造 桥址地质构造上位于箐口背斜东翼。岩层产状21~58°∠25~45°,经地表调绘及钻探揭露,桥位区岩石较破碎,局部较完整,根据场地基岩露头测量统计,岩体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

某桥梁勘察报告范文

某桥梁勘察报告范文 桥梁勘察报告 桥梁勘察报告 一、引言: 本报告是针对桥梁的勘察情况所编写的综合报告。该桥梁位于市市区街道,是连接两个重要区域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交通和经济作用。二、桥梁概况: 该桥梁是一座单孔连续梁桥,总长100米,宽14米。桥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箱型断面。桥梁建设年份为20xx年,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 三、现场勘察情况: 1.外观检查:对桥梁外观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桥梁表面出现了一些裂缝和麻面,部分混凝土有腐蚀现象。同时,桥梁两侧的护栏也出现了生锈、断裂等问题。 2.结构检查:在进行了结构检查后发现,部分桥墩和桥台存在明显的裂缝,墩台之间的承台也出现了下沉现象。此外,部分预应力钢筋出现了断裂。 3.水文检查:根据水文数据分析,桥梁所处位置是河流的交汇点,水流较为湍急。此外,该河流在雨季的水位波动较大,并且冬季河冰会对桥梁结构造成压力。 四、结构评估:

根据对桥梁的勘察情况,结构评估如下: 1.外观问题:桥面的裂缝和麻面属于表面缺陷,对桥梁整体结构不构成严重威胁,可以通过修补和加固措施进行修复。 2.桥梁结构问题:桥梁的墩台裂缝和承台下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这些问题影响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可能导致桥梁倒塌的危险。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加固工作。 3.预应力钢筋断裂问题:预应力钢筋的断裂会影响桥梁的整体结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需要对断裂的钢筋进行更换和加固。 4.水文问题:由于桥梁所处位置的水文条件复杂,需要考虑水流和冰冻对桥梁的影响。可以采取加固墩台和加高护栏等措施,提高桥梁的抗水流和抗冰冻能力。 五、结论: 经过综合勘察和结构评估,发现该桥梁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及时维修和加固。在维修和加固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并进行定期巡检和养护以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 六、建议: 1.按照专业的设计和施工标准进行桥梁维修和加固工作,确保加固效果和施工质量。 2.加强桥梁养护工作,定期巡检和检测桥梁结构和水文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在桥梁周边设置警示标识,防止超重、超限车辆通行,减小对桥梁结构的不良影响。

某桥梁勘察报告

目录1概述 1.1 工程概况 1.2 勘察目的 1.3 依据技术标准 1.4 勘察工作内容 2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2.2区域性气候概况 2.3地层岩性 3 水文地质条件 3.1勘察时实测水位 3.2历年最高水位标高 3.3拟建场区近3~5年最高水位标高 3.4地下水水质的腐蚀性 4地震效应评价 4.1 地震设防烈度 4.2 场地类别与场地土类型 4.3液化判别 5结论与建议 6地基基础方案 7. 有关说明 附件 附件1 土工试验成果报告 附件2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附件3 勘察点一览表 附件4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附件5工程地质剖面图 附件6 其它技术资料

桥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1概述 1.1工程概况 位于。由负责工程设计,基础型式见设计图,桥台桩径1.5m,桩顶反力360T;桥墩桩径1.5m,桩顶反力585T。拟用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方案。受的委托,我公司对该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1.2勘察目的 1.2.1.查明桥涵位区内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征,并对建桥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结论性评价。 1.2.2.查明拟建场区地下水的水位标高、类型,分析其对桥涵基础设计和基础施工的影响,并判定地下水对主要基础结构材料的腐蚀性。1.2.3提供桥址区内各墩(台)处的岩土物理力学数据和地基承载力(容许承载力、桩侧极摩阻力、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和分析桩侧产生负摩阻力的可能性)。 1.2.4对边坡及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的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作出评价。

1.2.5应查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构筑物基底的稳定条件,隐伏基岩面斜坡和陡坡沟底桥涵的不均匀沉降及变形的可能性。 1.2.6过现场测试及技术资料分析,确定拟建场地的建筑场地类别,判定地基土液化的可能性,提供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条件。 1.2.7根据本次勘察的成果,提出在安全前提下合理的地基方案及在设计、施工方面的技术建议和设计参数。 1.3依据技术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 甲方提供的总平面图 1.4勘察工作内容 本次勘察孔布置按桥墩位置布置钻孔,控制孔深度95米~100米,一般孔深度80米;勘察手段采用钻探、标准贯入试验、波速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外业工作于2009年5月14日~17日进行,钻探孔总

大桥勘察报告

大沟河大桥(k6+350—k6+830)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受甲方委托,我单位承担了薛家湾大路煤电铝一体化基地至新区连接线城市快速路大沟河大桥(k6+350—k6+830)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图1 拟建桥梁位置示意图 拟建桥梁场地位于准格尔旗薛家湾大路新区西沟村东北侧大沟河两岸。具体位置见附图1工程地质平面图。 拟建大沟河大桥由内蒙古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工作。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桥梁设计资料,拟建大沟河大桥全长约487米,桥梁上跨大沟河,宽37.5米(2米人行道+3米硬路肩+3x3.75米机动车道+0.5米路缘带+0.5米防撞墙+3米中央分隔带+0.5米防撞墙+0.5米路缘带+3x3.75米机动车道+3米硬路肩+2米人行道),分为左右两幅。 桥梁全长共设四联,即4x30m+4x30m+4x30m+4x30m;上部结构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面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接盖梁的结构形式。桥梁平面位于R=1600m的左偏圆曲线上,纵断面纵坡-0.38%,墩台等角度布置,与平曲线法线夹角30°。 桥中心桩号K6+590。 1.2 勘察目的 (1)查明有无影响拟建桥梁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并就其对工程的影响作出分析与评价。 (2)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特征及各层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3)查明拟建场区含水地层的岩性、赋水(或储水)构造、裂隙等水文地质条件。

(4)提供与桥梁场地和地基有关的抗震设计基本条件。 (5)提供在安全前提下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方面的技术建议以及岩土工程技术参数,以满足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1.3遵循的技术标准 本次工程地质勘察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包括: 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TF50-2011); 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等。 1.4勘察工作量 根据桥梁设计条件,共设计勘探钻孔17个,孔深25.00 ~40.00m,受场地条件限制,部分钻孔位于河谷两侧陡坡位置,钻机无法就位。本次勘察实际完成钻孔12个,累计进尺405.0m,钻机采用DPP100-3E汽车钻机、SYSH-SDZ80山地钻,泥浆护壁钻进工艺。具体完成工作量如表1: 图2 现场钻探施工照片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1 勘察项目单位数量技术要求备注 钻孔 钻孔总数个12 钻探每次进尺控制在 0.50-1.00米,及时描述记录地 层;冲孔清底,进行取样及标 贯、重型动力触探工作。 钻探总进尺米395.0 采用DPP100-3E汽车钻机与 SYSH-SDZ80山地钻,泥浆护壁 的钻进工艺进行钻探施工。 取样 原状样组21 岩样采用岩心钻头采取,土样 采用厚壁取土器重锤击法采取 扰动样组16 水样件 2 原位 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N) 次19 按规范标准要求的自动脱钩落 锤,贯入器要求完好无损。 重型动力触探试 验(N63.5) 次 5 室内 试验 颗粒分析项16 筛分法〃比重计法(六偏磷酸钠 分散剂)。 一般性物理力学 指标 项105 按国家标准进行。 休止角项17 自然单轴抗压强 度 项21 采用快速法按国家标准进行。 勘察文字部分份 4 按CECS99:98标准执行

天津XXX桥梁竣工勘察验收报告

天津市市政工程竣工质量验收报告 工程名称:天津市中心城区快速路工程 XXX立交桥梁工程 单位名称:天津市XXX研究院 验收日期:2009年8月6日

一、工程概况 天津市快速路项目北横线XXX立交是快速路网的一条重要联络线,其东西向为快速路系北横的一部分,起点为北横子牙河大桥,终点接外环线。 二、勘察遵循和参考的规范标准 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单:2003-05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三、勘察目的、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勘察目的 (1) 查明桥梁范围内是否有不良地质现象。 (2) 提供能满足桩基承载力计算的成果,及相应持力层位置的选取的意见。建议桩的类型、长度,估算单桩极限侧摩阻力。 (3) 提供能满足桩基沉降计算的成果。 (4) 查明地下水的埋深及对钢筋混凝土的侵蚀情况。 (5) 提供场地土的类别及对地震的分析评价以及地基土的液化判别。 (6) 提供地基土容许承载力。 2、勘察方法 为全面了解地基土分布规律及特征、对场地进行综合评价,采取原状取土、标准贯入试验等勘探手段。以达到最佳的评价效果,为设计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 3、勘察完成的工作量 本工程勘察过程中所有勘察孔在设计的指导下,参考国家及市有关规范布孔,共布置勘察孔82个,孔深分别为40米、50米、60米。 室内试验进行了物理性1296组,颗分113组,水质分析4组,压缩384,固结快剪143组,固结72组。试验成果真实可靠。 根据钻探和室内土工试验,场区60米深度范围内的地层按成因主要分为九层,以粘性土为主,夹砂性土,地层分布比较复杂,具体情况可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安徽]桥梁桩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secret

xx县xx镇白莲桥 改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详勘) 1. 工程概况 拟改建的白莲桥位于xx县xx镇新河队,因年久失修,现已被列为危桥,故需拆除重建。拟建桥梁设计跨径为1×10米。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勘察处承担了该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2. 勘察目的与任务 2.1 勘察目的 对拟建桥梁建设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为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资料。 2.2 勘察任务 1、详细查明拟建桥位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和地下水埋藏条件; 2、详细查明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性岩土的成因、分布、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发展趋势及其工程地质特性; 3、提供拟建桥位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 4、对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5、提出地基与基础方案的建议,提供地基容许承载力、钻孔桩极限摩阻力等岩土设计参数。 2.3 勘察依据

①《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②《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③《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④《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⑤《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 勘察工作 3.1 勘察手段及勘探点布置 拟改建白莲桥勘察外业采用钻探及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手段,根据拟建桥梁的类别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于拟建桥台、桥墩处共布置钻2个。 3.2 勘察工作量 外业勘探工作于2011年4月9日进行;于2011年4月10日结束,室内试验及资料整理工作于2011年4月14日完成。外业完成工作量见表1。 表1 外业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4.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1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

桥梁工程勘察报告地质勘察与地基分析

桥梁工程勘察报告地质勘察与地基分析 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桥梁工程的地质勘察与地基分析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总结。通过本次勘察,我们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状况 和地基特征,以便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二、地质调查 1. 区域地质特征 通过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概况进行了解,我们发现该地区属于山地地貌,地面为岩石和土壤的复合体。地区内存在大量的构造断裂和岩层 变形,这对桥梁的建设与稳定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2. 岩土属性测试 在勘察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项岩土属性测试,包括土壤颗粒分析、压缩性试验、剪切强度试验等。这些测试结果表明,地区内土壤具有 较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适合进行桥梁基础的建设。 三、地基分析 1. 地基调查 通过进行地基钻探和取样,在勘察区域内选取了多个样点进行地基 分析。我们综合考虑了土壤类型、含水量、厚度等因素,并对地基的 稳定性和承载力进行了评估。

2. 地基承载力分析 通过分析土壤的物理性质、承载力及稳定性等参数,我们得出了地基的承载力情况。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桥梁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并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四、风险评估与建议 1.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考虑到勘察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我们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包括地震、滑坡和洪水等灾害对桥梁工程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2. 设计建议 结合我们的研究和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包括在地质勘察阶段加强监测和测试工作、合理设计桩基承载力等。这些建议旨在确保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可持续性。 五、结论 通过本次桥梁工程的地质勘察与地基分析,我们对勘察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地基性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同时,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评估和建议,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六、参考文献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引言 本报告针对桥梁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察,旨在收集与分析与工 程建设相关的地质数据,为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 在勘察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勘察方法,包括野外实地考察、取样 分析等,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地质背景 根据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整理,本区域地质为xxxx,主要由xxxx 组成。该区域地质构造较为稳定,不存在明显的地质灾害风险。然而,本区域存在一定的地质特征,如xxxx,这些特征对桥梁的建设和设计 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地质勘察过程 1. 野外实地考察 我们对桥梁所在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包括地表地貌、河流 水文条件、植被覆盖情况等方面的调查。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获取 了大量的地质信息。 2. 取样分析 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我们对重要地质层进行了钻孔取样,并进行 了实验室分析。这些样本的分析结果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地质参数和 工程属性,对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四、地质勘察结果 1. 地质构造特征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和取样分析,我们确定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主要特征包括xxxx。 2. 岩土特征 我们通过实验室分析获得了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工程性质。 例如xxxx。 3. 地质灾害评估 根据地质构造和岩土特征,我们对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 了评估。根据我们的研究,该区域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尤其是xxxx。因此,在设计桥梁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五、桥梁设计建议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地质灾害评估,我们提出以下桥梁设计建议: 1. 针对地质构造特征,建议采用xxxx桥型,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 和安全性。 2.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岩土特征,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和 加固措施。 3. 针对地质灾害的风险,建议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抗震设计和 抗滑稳定措施。

东方大桥(初勘)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高速公路第1设计合同段 东方大桥(K线) (中心桩号:左幅ZK15+063/右幅YK15+067)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1.1 任务依据、工程概况 股份有限公司受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高速公路第1设计合同段东方大桥进行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公司将该大桥的勘察任务交由公司下属地质勘察设计分院执行,设计概况详见表1。 表1 桥梁设计概况表 1.2 勘察目的、方法设备 本次勘察按照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中的相关要求和本公司技术主管部门下发的技术要求及批准的勘察大纲执行。 本次勘察的目的:根据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桥梁方案,基本查明桥位所处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桥位及桥型方案的合理性、场地适宜性及稳定性作出评价,为该桥的初步设计提供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 本次勘察按规范要求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物探及取样试验等综合手段进行勘察,勘察中使用XY-100型钻机1台、工程测量设备GPS (灵锐S86)1台套进行工作。 1.3 起讫时间、完成工作量 地质勘察设计分院接受任务后,于2016年6月20日组织人员及设备进场,勘察工作在进行中,完成工作量见表2。 勘察中所用1/2000桥位地形图、桥型方案图、桥位轴线桩、控制点位置及高程均系本公司第三测设分院提供。 表2 完成实物工作量汇总表 经相关技术主管部门到现场验收,认为勘察资料满足设计要求。 2 自然地理 2.1 地形、地貌 场区位于临沧市附近,有公路及施工便道通达场区,交通条件好。 项目区地处云贵高原之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地势总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为怒山山脉向南延伸部份,属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部,地形高差十分悬殊。由于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地面破碎,地形复杂,形成了亚高山,中山峡谷和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 场区内海拔高度为1639.2~1720.0m,相对最大高差80.8m。桥轴线海拔高度为1649.8~1696.3m,相对最大高差46.5m。桥位上跨G214国道及机场高速施工便道,两岸桥台处纵坡较陡,横坡较缓多为林地及茶叶林;桥位中部多为耕地,少数为荒地。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剥蚀型低中山地貌。 2.2 水文、气候 场区属怒江水系,南汀河从桥位中部穿过。 场区位于北回归线南侧附近,属亚热带气候,海拔相对高差大,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全年日照时间长,霜期短,气候温和,干湿季分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年气温在17.5℃至38℃,无霜期一般270-290天,年降水量为1300-20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不低于70%。5—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

涡阳县楚店大桥勘察报告

XX市XX路XX大桥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1.概况 1.1工程简介 XX市XX路XX大桥工程位于XX市东郊,拟建的XXXX线南段,北起XX铁路,南至105国道,路线全长5659.361m(见下图)。工程包括:北接线(K8+970~ K10+085)、主桥(K10+085~K13+321.8)、南接线(K13+321.8~K14+629.361)等部分。其主桥北起XX区XX镇XX村杨庄,向南经XX村XX庄,XX村XX窝,跨越XX,经XX区XX办事处XX村XX寨、XX庄、XX庄,跨XX沟,经XX镇XX村郭庄,XX镇化庄,长约3239.8m,含主跨、引桥;设计荷载:公路-Ⅰ级;XX主桥为主跨120m塔梁固结、墩梁分离的部分斜拉桥体系,跨堤及XX沟分别采用主跨60m、45m及40m的连续整体箱梁方案,其余引桥上部采用以30m跨为主的组合箱梁结构。主桥采用门式墩接承台、群桩基础墩,引桥下部采用桩柱式墩;航道通航等级为Ⅳ级,设双向通航孔,通航净空为90×8m,最高通航水位30.25m。该桥由XX市住建委投资兴建,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我院对该桥址进行详细工程地质勘察。1.2勘察依据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6)《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T C22-2009) (7)《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 89-92) (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2001) (1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14)参照有关地质资料:《安徽省区域地质志》 (15)《XX市东三环XX大桥及接线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编制,建设单位提供)(16)《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17)《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3勘察要求 对拟建场地做好工程地质工作,为设计方案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依据,基本查明下列内容: 工程区位置示意图

生态农业观光园高空廊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前言:受彭泽县绿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委托,我单位于2019年4月6日至同年4月12日对彭泽县绿发生态农业观光园高空廊桥工程场地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拟建场地位于九江市彭泽县杨梓镇马桥村,绿发生态农业观光园景区内,本工程拟建桥梁为景观天桥,外八字形,各为6跨(南侧10号桥台因施工条件不足,经过业主和设计单位要求取消),桥台间距为30-50m,长240m,桥面宽约3m,桥面设计标高188.00m,桥台设计标高约65.00-185.00m;桥面采用采用1x50m简支钢箱梁,墩台采用板凳台,埋置深度3m,拟采用浅基础/桩基础,桥涵类别属大桥。 拟建项目场地位置图(左)及拟建物效果图(右) 拟建物基本特征表表1 拟建物名 称 桥台设计 标高(m) 工程重要 性等级 拟采用基 础型式 单柱最大 荷重(KN) 基础埋 深(m) 地基变形要求1#桥台185.00 一级浅基础1000KN 3.0米 整体倾斜≤0.003,整体沉降 ≤120mm,相邻柱基沉降差≤ 0.002L 2#桥台162.00 一级浅基础3000KN 3.0米 整体倾斜≤0.003,整体沉降 ≤120mm,相邻柱基沉降差≤ 0.002L 3#桥台153.00 一级浅基础4000KN 3.0米 整体倾斜≤0.003,整体沉降 ≤120mm,相邻柱基沉降差≤ 0.002L 4#桥台120.00 一级浅基础5000KN 3.0米 整体倾斜≤0.003,整体沉降 ≤120mm,相邻柱基沉降差≤ 0.002L 5#桥台96.00 一级浅基础6000KN 3.0米 整体倾斜≤0.003,整体沉降 ≤120mm,相邻柱基沉降差≤ 0.002L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道路公路〔XXXXXX〕改建工程 K1+033.800 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文字说明 〔详细工程地质勘察〕 1 前言 1.1拟建工程概况 拟建K1+033.800 小桥位于新建道路老路段,为现状小桥撤除重建,中心桩号K1+033.8,拟采用跨径1×13m。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拟建桥梁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桥梁的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本次勘察的任务如下: 〔1〕查明拟建桥梁场地地形,地貌的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 〔2〕查明覆盖层的厚度、土质类型、分布范围、地层结构、密实度和含水状态等; 〔3〕查明基岩的埋深、起伏状态,地层及其岩性组合,岩石的风化程度及节理发育程度; 〔4〕查明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 〔5〕查明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的类型、分布及性质; 〔6〕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和环境水的腐蚀性; 〔7〕查明拟建桥梁建筑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8〕对根底选型提出建议。评价拟建工程适宜的桩基持力层,选择桩型,提供桩基岩土设计参数;提出地基处理与浅根底方案的建议,并提出相应的岩土设计参数。1.3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标准?(JTG C20-2021); (2)?公路桥涵地基与根底设计标准?(JTG D63-2007);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那么?(JTG/T B02-01-2021); (6)?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 (7)由设计单位提供的1:1000地形图,黄海高程系统。 2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布置情况 2.1勘察方法 根据本工程特点,本次勘察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以及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 2.2勘察工作量布置 根据拟建桥梁桥型、桥跨和根底型式,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标准?(JTG C20-2021),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2个,钻孔深度分别为20和30m。 2.3勘察工作过程及完成的工作量 外业工作于09月05日进行,使用1台XY-100型钻机。室内资料整理工作于2021年09月06日完成。勘察工作量详见表1。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表1 3 桥位工程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桥位地形起伏,地面高程63.1~69.1m。 桥位处地貌为平原地貌,微地貌单元为凹地地貌。 3.2地层分布及特征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绘、野外编录、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桥位在勘探深

衡东大桥岩土勘察报告

衡东大桥岩土勘察报告 衡东大桥岩土勘察报告 一、引言 衡东大桥是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的一座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该 县与周边地区的主要通道。为了确保大桥的安全运行和工程质量,进 行岩土勘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本报告旨在对衡东大桥进行全面的岩 土勘察,以提供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所需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二、勘察范围 本次岩土勘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质调查:对大桥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断层情况等进 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2. 岩性鉴定:采集现场取样,并通过实验室测试对样品进行岩性鉴定,以确定各层次的岩石类型和力学性质。 3. 地下水位测定:通过钻孔或观测井等方式,测定大桥附近地下水位 及变化情况。 4. 地震烈度评价:根据当地历史地震数据和区域构造特点,评估大桥 所处地区的地震烈度等级。 三、地质调查 1. 地质构造:衡东大桥所在地区位于湘鄂赣地区的山地和丘陵地带, 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页岩组成。该区域存在多条断层,其中最主 要的是A断层和B断层。

2. 地层分布:根据钻孔资料和现场观测,大桥所在地区的地层主要分 为上新统砂岩、白垩系灰岩和下奥陶统页岩。 3. 断层情况:A断层位于大桥西侧,呈北东向走向,倾角约60度;B 断层位于大桥东侧,呈南北向走向,倾角约45度。 四、岩性鉴定 1. 取样方法:在大桥附近选取代表性的钻孔位置进行取样,在不同深 度处采集土壤样品和岩石样品。 2. 实验室测试:通过对样品进行显微镜观察、物理力学实验等方法, 对各个层次的岩石类型和力学性质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上新统砂岩具 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较低的渗透性,白垩系灰岩具有较高的可溶性和 较低的抗压强度,下奥陶统页岩具有较低的抗压强度和较高的渗透性。 五、地下水位测定 1. 测量方法:在大桥附近设置观测井,并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地下水位 的测定。同时,通过钻孔方式获取地下水样品进行化学分析。 2. 测量结果:根据观测数据显示,大桥附近地下水位深度在5-10米之间,且存在季节性波动。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中主要含有硝酸盐 和铵盐等成分。 六、地震烈度评价 1. 历史地震数据:根据当地历史地震记录,该区域过去30年内发生过3次5级以上的地震事件。 2. 区域构造特点:衡东大桥所处区域属于湘鄂赣断裂带,构造活动频繁,存在一定的地震风险。 3. 地震烈度评级:根据相关标准和现场调查数据,评估大桥所处区域

桥梁勘察规范

桥梁勘察规范 篇一:某桥梁勘察报告 目录 1概述 1.1 工程概况 1.2 勘察目的 1.3 依据技术标准 1.4 勘察工作内容 2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2.2区域性气候概况 2.3地层岩性 3 水文地质条件 3.1勘察时实测水位 3.2历年最高水位标高 3.3拟建场区近3~5年最高水位标高 3.4地下水水质的腐蚀性 4地震效应评价 4.1 地震设防烈度

4.2 场地类别与场地土类型 4.3液化判别 5结论与建议 6地基基础方案 7. 有关说明 附件 附件1 土工试验成果报告 附件2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附件3 勘察点一览表 附件4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附件5工程地质剖面图 附件6 其它技术资料 桥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1概述 1.1工程概况 位于。由负责工程设计,基础型式见设计图,桥台桩径 1.5m,桩顶反力360T;桥墩桩径1.5m,桩顶反力585T。拟用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方案。受的委托,我公司对该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1.2勘察目的 1.2.1.查明桥涵位区内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征,并对建桥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结论性评价。 1.2.2.查明拟建场区地下水的水位标高、类型,分析其对桥涵基础设计和基础施工的影响,并判定地下水对主要基础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1.2.3提供桥址区内各墩(台)处的岩土物理力学数据和地基承载力(容许承载力、桩侧极摩阻力、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和分析桩侧产生负摩阻力的可能性)。 1.2.4对边坡及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的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作出评价。 1.2.5应查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构筑物基底的稳定条件,隐伏基岩面斜坡和陡坡沟底桥涵的不均匀沉降及变形的可能性。 1.2.6过现场测试及技术资料分析,确定拟建场地的建筑场地类别,判定地基土液化的可能性,提供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条件。 1.2.7根据本次勘察的成果,提出在安全前提下合理的地基方案及在设计、施工方面的技术建议和设计参数。 1.3依据技术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公路立交桥勘察报告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部分 一、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为了改善交通环境,XXX市建设委员会拟进行XXX市三环路建设,受其委托,我院承担了XXX-XX公路立交桥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为施工图的设计提供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资料,针对工程的特点主要完成下列几项工作: 1、根据勘察合同进行详勘工作,判明桥位区内及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评价建桥的适宜性和稳定性。 2、查明桥位区地貌单元、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性质、厚度等工程特性,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对工程的影响。 4、评价场地地震效应。 5、提出基础建议及有关桩的设计参数。 6、按设计委托提供有关资料。 二、拟建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XXX城区的拟建三环路和哈阿公路的交叉口。道路设计方案采用全互通定向立交方案,由地面三环路、哈阿路主线和EN、ES、SE、SW、WS、WN、NW、NE8条匝道组成,其中有桥梁结构的分别为哈阿路主线和ES、WN、SW、NE四条匝道,哈阿路主线和匝道桥梁结构为预应力砼连续箱梁,主线或匝道桥梁墩台基础拟采用ф1200或ф1500灌注钻孔桩,并设人行天桥两座,采用预应力砼箱梁结构,基础拟采用ф800钻孔灌注桩。 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一)依据的规范、标准 1、《公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7﹑《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二)勘察方案 本次勘察勘探点位置、数量、深度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单位共同确定,原位测试要求及取土要求由我单位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任务委托书要求布设。该工程桥梁及天桥共布置钻探取样孔100个(含天桥钻孔8个)。其中标贯孔33个;桥梁孔深为45~55m,天桥孔深40m并布设了其它原位测试方法及土工试验,由于场地原因本次只能完成钻孔34个,其中天桥钻孔5个,桥梁钻孔29个。 (三)勘察方法 1、钻探取样 本次勘察使用了SH30-2型工程地质钻机及配套设备,采用跟管冲击钻进方法,粘性土取土采用活塞式薄壁取土器,方法为重锤少击法;砂类土取样采用四分法取扰动砂样,以保证试样的代表性。 2、原位测试工作 (1)标准贯入试验 为更好的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在现场布设了26个孔做标准贯入试验,自地面2m以下开始试验,每隔2m试验一次至终孔,现场试验时严格按有关的操作规程进行,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波速试验 为确定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及场地覆盖层厚度,以判定场地土的类型和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共布设波速测试孔4个,试验深度20-50米。试验竖向间距2-5米。波速测试操作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报告】桥梁勘察报告DOC

【关键字】报告 一、前言 (一)勘察任务来源、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 1、勘察任务来源 休息临港工业区1#桥工程地质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由小星星临港工业区城市建设局提出,并委托xxx担。 2、勘察目的 对桥梁工程的各墩、台地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提供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的防治等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勘察任务 ①查明桥位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 ②探明桥梁墩台和构造物地基的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的厚度、墩台基础岩体的风化与构造破碎程度、软中夹层情况和地下水状态。 ③尝试岩土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提供地基的容许承载力、桩壁摩阻力、钻孔桩极限摩阻力,作出定量评价。 ②对地基的稳定性、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程度作出评价。 4、具体要求 勘察工作按照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3、《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TTGD63—2007);

6、《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 7、《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B21/T1214—2005); 9、《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等执行。 (二)拟建工程的基本特征 xxx临港工业区1桥位于xxx临港工业区,桥梁中心桩号为K10+575.000m,起点桩号为K10+097.100m,桥长为955.8m,宽30.0m,属特大桥,桥体拟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现浇箱梁结构,钻(冲)孔灌注桩基础方案。 (三)勘察方法和工作量 1、钻孔布设 钻孔由xxxx布设,共布设67个钻孔,钻孔间距15.0~80.00m。均为控制孔,钻探深度均控制到中风化岩面下5~7米。其中技术孔53个,一般孔17个。 2、测量 采用南方灵锐GPS布设钻孔于实地,坐标系统为西安80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量放点精度高程误差不超过,水平误差不超过。测量控制点G1点采用的测量方法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要求。 3、钻探工作 钻探工作采用8台XY-150型钻机及配套设备,钻探方法采用回转钻进工艺,钻孔直径146~89mm,回次进尺小于,岩芯采取率在80%以上。钻进过程中每个回次都及时对钻具进行丈量,对钻进过程进行详细记录,操作过程严格执行《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240:2008)的相关规定。 4、原位尝试 在技术孔的适当层位进行原位尝试,以获取相关岩土层力学性质指标及场地土力学参数的原始资料。现场原位尝试方法主要选用标准贯入试验及动力触探试验。 ①标准贯入试验

南昌市赣江铁路桥某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勘]_secret

XX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初勘) 编写部门: 分院长: 主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编写人: 审查人: 总工程师: 院长: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一、勘察任务及技术要求 (1) 二、拟建工程概况 (1) 三、勘察方法和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2) (一)勘察方法 (2) (二)工作时间及实物工作量 (3) (三)特别说明 (4) 第二章自然地理及工程地条件 (4) 一、自然地理 (4)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4) (二)气象、水文 (4) 二、地质环境条件 (5) (一)地形地貌 (5) (二)地层岩性 (6) (三)地质构造与地震 (11) (四)水文地质条件 (13) (五)不良地质现象 (15) (六)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15) (七)XX江岸坡及堤基稳定性 (15) 第三章桥位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16) 一、岩土参数的分析确定 (16) (一)岩土参数的分析确定 (16) (二)岩土地基岩土参数指标建议 (17) (一)区域稳定性评价 (19) (二)场地稳定性 (19) (三)工程地质条分区及评价 (19) (四)基础持力层分析及基础方案 (20)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 (21) 附件:XX大桥(XX江二桥)工程初勘技术要求 .XX大桥(XX江二桥)工程初勘照片9张 附图 图号顺序号图名比例尺 1 1~1-1~15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2000 2 2~1-2~18 工程地质剖面图 3 3~1-3~97 工程地质柱状图1:250~400 附表 1、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7张 2、地层统计一览表14张 3、土工试验成果表7张 4、岩石试验成果表5张 5、水质分析4张 6、可溶盐分析2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