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桥梁工程详细勘察任务书模板

道路桥梁工程详细勘察任务书模板

某某某某某某某(道路桥梁工程)

地质勘察任务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委托单位: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勘察单位: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某某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

目录

1 项目概况 (3)

1.1工程名称 (3)

1.2工程地址 (3)

1.3工程规模 (3)

2 勘察依据 (3)

2.1国家标准 (3)

2.2行业标准 (3)

2.3地方标准 (3)

3 详细勘察技术要求 (4)

3.1勘察钻孔布置 (4)

3.2 勘察目的与主要工作内容 (4)

3.3 施工勘察技术要求 (5)

4 勘察报告内容要求 (6)

4.1文字报告内容 (6)

4.2 成果报告应附图件 (7)

4.3 应附有反映原位试验与室内试验的图表内容 (8)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名称:。

1.2 工程地点:。

1.3 工程规模:

(1)道路建设长度为 m,规划红线宽度为 m,道路占地面积为 m2, 用地面积 m2,采用路面结构,路基形式拟采用基础。

(2)桥采用 ,跨径布置为 m,梁体结构厚度为 m,基础为 ,桥梁全长 m,宽 m。

2 勘察依据

本次工程勘察依据以下(但不限于)规范、规程与标准:

2.1国家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3)《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2行业标准:

(1)《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G C202001);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00489);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GTGE402007);

2.3 地方标准:

(1)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2)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3 详细勘察技术要求

3.1 勘察钻孔布置

(1)道路部分钻孔布置:道路工程部分共布置钻孔个,其中技术孔(控制性勘探孔) 个,鉴别孔(一般性勘探孔)个。

(2)桥梁部分钻孔布置:桥梁工程部分共布置钻孔个,其中号桥台

个, 号桥墩个,(根据项目情况增加内容)。

勘探要求:

①勘探孔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一般性勘探孔孔深8~10米, 控制性勘探孔孔深

12~15米。桥梁部分钻孔深度应至岩土持力层。

②依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设计及施工方法的要求,提出设计所需的岩土参

数。

③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

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

④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

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

⑤当场地内存在土坡需要处理,需要对土坡边坡稳定给出评价及处理建议,并提供挡土

墙设计的相关参数。

3.2勘察目的与主要工作内容

道路工程部分:

(1)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与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与承载力。判定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对地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评价场地地震效应,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2)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与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土层, 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与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下水位以上进行土的易溶盐分析)。

(4)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5)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如岩溶、采空区、滑坡、危岩、崩塌、地面沉降、地震效应

及活动断裂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与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6)查明可能液化土层与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基础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7)通过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为本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岩土工程地质依据。

(8)设计合同要求的或结构设计有特殊要求等其她内容。

桥梁工程部分:

(1)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市政工程勘察规程CJJ5694》与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的相关规定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2)查明桥区各墩台与主要防护构筑物范围内及其邻近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岸边的地层结构,各类土层的性质、坡度,基岩的构造、风化程度及深度、断层或破碎带的位置,并对岸坡稳定性、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进行评价,提供基础的设计与验算所需参数。

(3)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范围、发生与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整治措施以及评价其影响。

(4)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与分布范围,必要时还应查明地层的渗透性、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

(5)查明河床的冲刷情况与深度。

(6)判定环境水与土对桥涵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场地,应判别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

(8)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桥涵施工与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9)未尽事宜详见相关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与(CJJ5694)。

(10)所有指标均应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与《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等相关规范提供。

3.3勘察技术要求

(1)取样要求:

①土样:技术孔按分层取土样的原则采取原状土试样,取样间距宜为2~3m,每层土至少取一个样,土层厚度超过5m时应增加取样。(针对本工程特点,提出取样的重点地层与部位,如持力层、基坑开挖范围的土层,样品等级与取样方法及取样器的要求,主要岩土层的样品统计数量应不小于6个,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

进行原位测试)。

②岩样:技术孔的中风化岩中各取1~2组岩石样品,进行岩样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非软岩加做饱与状态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必要时在鉴别孔的中风化中取样试验(当技术孔数量较少,样品数量偏少时)。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完整与较完整岩体不应低于80%,较破碎与破碎岩体不应低于65%、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土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芯。

③水样:每个场地取水样不少于2件,进行水质分析,评定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2)原位试验:

①标贯试验与动力触探试验:技术孔原则上每取完一个土样后进行标贯试验一次,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均应进行动力触探试验(间距宜为2~3m)。

②地下水位量测及抽水试验:应量测每个钻孔的初见水位与稳定水位。选择代表性钻孔对场地内主要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以估算含水层的涌水量与渗透系数。

(3)室内试验:

①土样:对粘性土应做天然含水量(w)、土粒比重(r)、天然密度(ρ)、孔隙比(e)、饱与

度(S

r )、液限(w

L

)、塑限(w

P

)、塑性指数(I

P

)、内聚力(c)、内摩擦角(φ)、压缩系数(a)、压

缩模量(E

S

)等物理力学性指标试验;砂土应进行颗粒分析,并做水上与水下坡角试验。

②岩样:进行岩样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非软岩加做饱与状态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提供岩石的软化系数k

p

值。

③水样:进行水质分析,评定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 勘察报告内容要求

4.1文字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道路部分:

(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与依据的技术标准。

(2)拟建工程概况。

(3)勘察方法与勘察工作布置。

(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5)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

(6)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

(7)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与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8)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的评价。对地基基础的选型提出意见与建议。

(9)对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地基土的液化等级、场地标准冻深提出评价意见。

(10)场地与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与地震效应评价。

(11)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能性,地基均匀性评价。

(12)复合地基与桩基的桩型与桩端持力层选择的建议。

(13)地基变形特征预测。

(1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

(15)路基开挖与边坡防护的评价。

桥梁部分:

(1)勘察任务要求及勘察工作量。

(2)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成因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经验等。

(3)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岩土层的均匀性及承载能力与工程特性、地下水的影响、场地水土的腐蚀性、地震效应以及由于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的结论与建议。

(4)对基础选型、持力层选择等提出分析评价与建议。

(5)应对桥梁工程的各墩、台与主要防护构筑物地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提供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以及施工排水的工程地质依据与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6)未尽事宜详见相关勘察规范。

4.2成果报告应附图件: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3)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

(4)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5)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6)关键土(岩)层(如风化岩)层面等高线图与等厚度线图。

(7)地质情况复杂如有软弱夹层或持力层厚度及顶面高层变化较大时可绘制工程地质立体图与工程地质分区图。

(8)存在特殊性或特殊地质问题时应有专门性图件。

(9)土(岩)芯照片。

4.3应附有反映原位试验与室内试验的图表内容:

(1)土工试验及水质分析成果表,需要时应提供压缩曲线、三轴压缩试验的摩尔圆及强度包线。

(2)各种地基土原位测试试验曲线及数据表。

(3)岩土层的强度与变形试验曲线。

(4)岩土工程设计分析的有关图表。

备注:根据项目情况不同内容可做增减调整。

道路桥梁工程详细勘察任务书模板

某某某某某某某(道路桥梁工程) 地质勘察任务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委托单位: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勘察单位: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某某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

目录 1 项目概况 (3) 1.1工程名称 (3) 1.2工程地址 (3) 1.3工程规模 (3) 2 勘察依据 (3) 2.1国家标准 (3) 2.2行业标准 (3) 2.3地方标准 (3) 3 详细勘察技术要求 (4) 3.1勘察钻孔布置 (4) 3.2 勘察目的与主要工作内容 (4) 3.3 施工勘察技术要求 (5) 4 勘察报告内容要求 (6) 4.1文字报告内容 (6) 4.2 成果报告应附图件 (7) 4.3 应附有反映原位试验与室内试验的图表内容 (8)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名称:。 1.2 工程地点:。 1.3 工程规模: (1)道路建设长度为 m,规划红线宽度为 m,道路占地面积为 m2, 用地面积 m2,采用路面结构,路基形式拟采用基础。 (2)桥采用 ,跨径布置为 m,梁体结构厚度为 m,基础为 ,桥梁全长 m,宽 m。 2 勘察依据 本次工程勘察依据以下(但不限于)规范、规程与标准: 2.1国家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3)《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2行业标准: (1)《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G C202001);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00489);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GTGE402007); 2.3 地方标准: (1)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2)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范本模板】

1、设计概述 1。1、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进行路面结构类型选择。 1.2、基本资料 1、设计依据 根据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 2、设计资料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三级公路的主要功能是作为集散公路,为主干线公路与地方公路的连接,汇集地方交通、疏散干线交通,宜于城镇相连或接近,方便地方交通。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7。50米.非机动车道2。5米,路肩1.5米。路拱坡度2%,路肩坡度3%。 起点桩号K0+000,坐标终点桩号K0+696.320;坐标起点高程:330。069601米,终点高程:337.413850米.起终点坐标、高程:(起点坐标X=255.7584345,Y= —346。8327399;终点坐标X=259。1534553,Y=335。7991816;起、终点设计高程均同地面高程). 本段属于平原微丘区路段,路段稍受水位影响,全长约0。8公里,城镇布局分散且稀疏.设计路线的起始点之间被一条小河相隔,同时还有一些小路. 3、设计执行标准 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3、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 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尽量选择高差较低的地段修路,减小工程量和土石开挖量,减小造价。 5.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一)目的 公路路线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运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 (二)要求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逐桩坐标表及路基设计表。 二、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 (一)公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路线规范》)确定路线的等级。 (二)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根据已确定的公路技术等级,按《标准》、《规范》规定,确定公路的技术标准,及各项指标。 (三)公路的平面设计 根据已确定的公路等级及技术标准,在地形图上确定出路线的转点,从而确定出路线导线的位置。确定合适的曲线半径R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并推算主点桩号。 填写“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逐桩坐标表” (四)路线纵断面设计 1. 点绘地面线(高程1:200,水平1:2000的比例) 2. 试坡(坡度限制、坡长限制) 3. 定坡(坡度值取0.1%,变坡点桩号应设在10m的整数倍处) 4. 竖曲线设计,考虑平纵线形组合 (五)横断面设计 1.绘制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图(以《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为准) 2.计算超高与加宽 3.编制路基设计表 4. 编制路基土石方调配表 (六)绘图(具体线形标准见《工程制图》) 1. 绘制路线平面设计图 2.绘制路线纵断面设计图 3. 绘制路基横断面图(1:200)

三.参考资料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 《道路勘测设计》教材 4. 《工程制图》教材 四.设计要求 1.封面 2.文件尺寸 3号图纸尺寸,297㎜×420㎜。 3.文件顺序 (1)封面 (2)设计说明书 (3)直线、曲线一览表 (4)逐桩坐标表 (5)平面设计图 (6)纵断面设计图 (7)标准横断面图 (8)横断面设计图 (9)路基设计表 (10)路基土石方调配表 4.文件用计算机打印,图纸用方格纸手绘。 五、设计时间安排 1.平面设计 1.5天 2.纵断面设计 1天 3.横断面设计 2天 4.写设计说明、整理、装订文件 0.5天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1、任务依据.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 2、设计标准 此地区为丘陵地区,该路设计为二级公路,选用行车速度V=80km/h,双车道,路幅宽度12m。其他技术指标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3、路线经过:中间控制点,池塘,那龙养殖场,路线设计终点,全长1684。865KM,桩号间距为20。 4、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 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 尽量选择高差较低的地段修路,减小工程量和土石开挖量,减小造价. 5.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 地区。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40%以上。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 2、工程地质评价 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 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路线所经山岭重丘区: (1)凡岩石悬崖地区,土层厚1米,为普通土,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40%,次坚石60%; (2)凡有土质陡坎地区,均为土质,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30%,硬土占40%; (3)凡无陡坎悬崖地区,土层覆盖厚度约为1。5米左右,其中松土占10%,普通土占60%,硬土占30%,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30%,次坚石占40%,坚石占30%,土质密实,岩石风化程度中等。 3、水文地质评价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范本

1.路线平面设计 1.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 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当道路转角很小时,曲线长度就显得比实际短,容易引起曲线很小的错觉。因此,平曲线具有一定的长度是必要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小平曲线长度一般应考率下述条件确定: ①汽车驾驶员在操纵从容、旅客感觉舒适要求的平曲线最小长度,当设计车速为 80km/h时,平曲线一般值取700m,最小值取140m。 ②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当路线转角α≤7°时称为小偏角。设计计算时,当转角小于7°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 (4)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 在平面线性设计中,应考虑纵断面设计的要求,与纵断面线形相协调。 (5)视距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当时速为80km/h时停车视距110m。 1.2、平面线形要素设计原则 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 (2)直线路段应根据地形等因素合理选择,一般直线长度应控制在20v,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应不小于6v(以米计),反向曲线间的直线不小于2v(以米计)。(v是设计速度,以km/h计)。 (3)圆曲线线形设计应尽量采取大半径,当受到限制时,可以首先取一般最小半径,避免极限半径,当时速为80km/h时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最大半径不超过10000m。 (4)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设置缓和曲线。大于等于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数值时,可不设缓和曲线,直线与圆曲线可经相连接。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视设计速度大小而定。当设计速度为8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值为70m。 (5)当时速为80km/h,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700 m,最小值140 m。 (6) 设计路段选线定线介绍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 (一)概述 1、任务依据。 《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本课程教材《道路勘测设计》 2、设计标准。 此地区为平原微丘区,该路设计为二级公路,选用行车速度V=80km/h。其他技术指标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 3、路线起迄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所经主要河流、垭口及城镇。 起点桩号:K0+000,起点坐标:x=2950.038,y=4334.589,坐标起点高程:128;终点桩号:K1+714.651,终点坐标:x=2362.935,y=5831.652,坐标终点高程:137.2,全长公里。 4、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区。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40%以上。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 2、工程地质评价。 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 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路线所经山岭重丘区: (1)凡岩石悬崖地区,土层厚1米,为普通土,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40%,次坚石60%; (2)凡有土质陡坎地区,均为土质,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30%,硬土占40%;(3)凡无陡坎悬崖地区,土层覆盖厚度约为1.5米左右,其中松土占10%,普通土占60%,硬土占30%,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30%,次坚石占40%,坚石占30%,土质密实,岩石风化程度中等。 3、水文地质评价。 路线所经地区面向热带海洋,降水量丰富。雨日、雨量、雷雨次数较多,属中国暴雨分区第9区。年降水量在1600~2000mm之间,其降雨特点为平原少于山区,迎风坡多于背风坡,雨型为夏雨和台风暴雨,最大雨期长2.5~4.5天。暴雨强度大,径流速度较快。汇流时间一般约为30分钟左右。潮湿系数为0.75~2.0之间。地下水埋深一般丘陵地区为2.3米左右,平原及沟谷处约为1.3米左右。平微区低洼地方地表有长期积水。 (三)路线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共13篇)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 务书(共13篇) 篇1:毕业设计任务书: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张小野 1.设计题目: 《ss224梅城至黄柏界公路改建工程a标段k17+000~k18+000路基土石方工程交工验收报告》 2.学生设计期限: 自XX年1月1日开始至XX年5月30日完成 3.设计所用原始资料: 有关教材:《路基施工技术》、《公路施工质量检测》 有关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集料实验规程》、《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4.设计完成的主要内容: ss224梅城至黄柏界公路改建工程a标段k17+000~k18+000路基土石方工程交工验收报告(包括封面、目录、交工申请、监理审批、标段工程质量评定表、实测项目原始记录表等),该二级公路a标段的设计文件,二个实测项目原始表格、规范、图片和视频。 5.提交设计的形式(设计说明书与图纸等)及要求: ss224梅城至黄柏界公路改建工程a标段k17+000~k18+000路基

土石方工程交工验收报告的纸质版和电子版,该二级公路a标段的设计文件纸质版和电子版,二个实测项目(原始表格、规范、图片和视频)的电子版; 6.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份调查表,调查表要求真实可靠。 7.发题日期:XX年3 月14 日 篇2: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论文 摘要:道路桥梁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也是很容易让人忽略的原因就是由于施工人员的麻痹大意带来的。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本应该要引起施工人员足够重视的质量问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自然而然就出现质量问题了,这将给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埋下安全隐患。基于此,在进行有关道路桥梁施工减少时,施工人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御。

勘察任务书(模版)

工程勘察任务书(模板)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XXX建设”的要求,尽快使XXX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因此工程勘探工作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减手续程序、超工作进度,压施工工期,使这项工作按期完成,特制定本任务书。 XXX第一期工程占地331亩,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预计一年内完成建设。工程勘察期为20天,为保证工期,加快工程进度,拟分为两个标段,时间4月25日至5月15日 一、工程本次勘察工程情况 1、科研实验楼群(科研实验基地) 楼群建筑物为3幢 建筑层数8层 2、学生宿舍区 楼群建筑物为14幢,可分A、B两区域,其中A区8幢,B区6幢 建筑层数为6层 3、学生食堂 建筑数量为1幢 建筑物层数为3层 4、实训中心 楼群建筑物数量为5幢 建筑物层数为2~3层 第一标段包括1、2A。第二标段包括2B、3、4。 二、本次勘察的目的与要求 1、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和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措施和建议。 3、查明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水质状况对建筑物的影响情况。 4、查明对建筑物不利的埋藏物。 5、判定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出整治的措施和建议。 6、对场地和地震效应做出评价,查明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等级作出评价。 三、勘探点布置原则 勘探点布置间距控制在30M范围以内。探井应穿透湿陷性(或液化性)黄土层,一般性勘探孔深度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控制性勘探孔深度要超过地基变形的计算深度,并满足桩基勘察的要求。

四、工程结构体系与承载力的要求 1、科研实验楼 结构体系框剪 基础形式箱形基础 基底承载力180kpa 2、学生宿舍楼 结构体系框架 基础形式筏片基础 基底承载力120kpa 3、学生食堂 结构体系框架 基础形式十字交叉条形基础 基底承载力150kpa 4、实训中心 结构体系排架 基础形式独立基础 基底承载力120kpa 五、建筑物布置范围 建筑平面及坐标位置由校方提供电子图,勘察布孔由投标单位自行布置。 六、完成时间 4月22日,各投标单位开始做标书,4月25日上午9点前各投标单位将标书交到XXX建设指挥部。 联系人: XXX 联系电话: XXX 地址: XXX

公路立交桥勘察报告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部分 一、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为了改善交通环境,XXX市建设委员会拟进行XXX市三环路建设,受其委托,我院承担了XXX-XX公路立交桥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为施工图的设计提供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资料,针对工程的特点主要完成下列几项工作: 1、根据勘察合同进行详勘工作,判明桥位区内及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评价建桥的适宜性和稳定性。 2、查明桥位区地貌单元、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性质、厚度等工程特性,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对工程的影响。 4、评价场地地震效应。 5、提出基础建议及有关桩的设计参数。 6、按设计委托提供有关资料。 二、拟建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XXX城区的拟建三环路和哈阿公路的交叉口。道路设计方案采用全互通定向立交方案,由地面三环路、哈阿路主线和EN、ES、SE、SW、WS、WN、NW、NE8条匝道组成,其中有桥梁结构的分别为哈阿路主线和ES、WN、SW、NE四条匝道,哈阿路主线和匝道桥梁结构为预应力砼连续箱梁,主线或匝道桥梁墩台基础拟采用ф1200或ф1500灌注钻孔桩,并设人行天桥两座,采用预应力砼箱梁结构,基础拟采用ф800钻孔灌注桩。 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一)依据的规范、标准 1、《公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7﹑《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二)勘察方案 本次勘察勘探点位置、数量、深度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单位共同确定,原位测试要求及取土要求由我单位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任务委托书要求布设。该工程桥梁及天桥共布置钻探取样孔100个(含天桥钻孔8个)。其中标贯孔33个;桥梁孔深为45~55m,天桥孔深40m并布设了其它原位测试方法及土工试验,由于场地原因本次只能完成钻孔34个,其中天桥钻孔5个,桥梁钻孔29个。 (三)勘察方法 1、钻探取样 本次勘察使用了SH30-2型工程地质钻机及配套设备,采用跟管冲击钻进方法,粘性土取土采用活塞式薄壁取土器,方法为重锤少击法;砂类土取样采用四分法取扰动砂样,以保证试样的代表性。 2、原位测试工作 (1)标准贯入试验 为更好的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在现场布设了26个孔做标准贯入试验,自地面2m以下开始试验,每隔2m试验一次至终孔,现场试验时严格按有关的操作规程进行,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波速试验 为确定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及场地覆盖层厚度,以判定场地土的类型和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共布设波速测试孔4个,试验深度20-50米。试验竖向间距2-5米。波速测试操作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桥梁工程勘察方案

桥梁工程勘察方案 1. 勘察目的和背景 本勘察方案旨在对某桥梁工程进行全面勘察,并确定其施工可行性、设计要求和技术难点,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该桥梁工程位于XX市XX河上游,是一座跨河大桥,设计目标是满足当地交通需求,提高通行效率。桥梁总长约为XX米,由XX跨度的主桥和XX跨度的引桥组成。本次勘察的重点包括桥梁的地质、水文、交通、气象等方面的情况。 2. 勘察内容和方法 本次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旨在了解桥梁所处地质环境的基本情况,包括土壤类型、地层特征、地下水位等。具体勘察方法包括: - 实地考察:对桥梁周边地貌、地质构造进行观察和记录。 - 取样分析:采集地质样本进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2.2 水文勘察 水文勘察旨在了解桥梁所处水文环境的特点,包括河流水位、流量、水质等。具体勘察方法包括: - 水位测量:在勘察期间定期测量河流水位。 - 水质采样:采集河水样本进行水质分析。

2.3 交通勘察 交通勘察旨在了解桥梁所处交通状况和通行需求,包括道路交通流量、道路类型、交通组织方式等。具体勘察方法包括: - 交通流量观测:在勘察期间统计过往车辆数量和车型分布。 - 交通流速测量:利用交通流速仪器测量车辆通行速度。 2.4 气象勘察 气象勘察旨在了解桥梁所处气象环境的特点,包括气温、降雨量、风速等。具体勘察方法包括: - 气象观测站:在勘察区域设置气象观测站,记录气象数据。 - 气象资料分析:分析历史气象数据,确定桥梁设计和施工要求。 3. 勘察计划和安排 本次勘察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3.1 前期准备 •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勘察区域的基本情况。 •设计勘察方案:根据勘察目标确定具体的勘察内容和方法。 •确定勘察人员:组建勘察团队,确定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备。 3.2 实地勘察 •地质勘察: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和取样。 •水文勘察:测量河流水位和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平原微丘地区道路设计(普通公路四级) 设计资料:1.地形资料:《课程设计用地形图》 二、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要求 (一)、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以后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历次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较系统地全面地完成一条或一段公路的初步设计。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公路设计的全过程,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已学课程并再探讨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查阅参考书(资料)与进一步熟悉、应用和理解《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本课程设计,从下列几个方面内容进行 (1)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选; (2)道路的线型没计(包括平、纵、横)。 设计中学生应根据所调查的资料经过认真的分析,提出创造性的设计构思,在详细计算与设计的基础上,全面地分析线形的质量,在必要的调整及修改设计后,绘出全部设计图纸。同时对各部份要求分别编写说明书,最后誊清定稿。工程图纸作为工程师的语言,可用以表达设计的成果。计算书及文字说明则是完成图纸的必要手段和表达的补充。 (二)、设计内容和做法指标 1、道路等级的确定 根据技术经济调查的资料,所获得的道路交通密度及其组成按所在地区的地形、道路的性质、使用任务及交通量,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必要时进行方案比较)最后确定道路的技术等级为四级普通公路。 2、公路技术标准的计算与验算

公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公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公路勘测设计任务书《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1、完成一条改建三级公路的平面线形设计。 2、在带状地形图上(1∶2000)确定道路中线。 3、确定平曲线半径,并计算园曲线和缓和曲线要素。 4、编制道路里程桩及坐标。 5、确定道路标准横断面。 6、纵断面设计。 7、绘制一个平曲线段内的施工横断面并计算土方量。(计算超高加宽)二、设计方法1、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作为设计依据。 2、在1∶2000的地形图上选出起、终点、中间控制点 3、确定平曲线半径: 以重要的控制点和公路等级标准作为参考依据,确定路线的总方向,并在转折点处设入合适的平曲线半径R。 4、确定路线总长: 根据偏角α的大小和曲线半径R计算图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要素,以20m一桩编制好里程桩,最后计算路线的总长。 5、根据公路等级标准(三级)确定道路标准横断面。 6、纵断面设计: ①确定地面线:

以平面图的设计成果为依据,在实地测量道路中线上的地面标高,并连成线。 ②确定主要控制点高程: 根据已设计的平面中线位置,沿线找出道路设计线高度的主要控制点高程。 ③确定设计线的高度(俗称: “拉坡”): 按照“拉坡”的设计步骤以及有关纵坡的设计要求(如对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平均纵坡、合成纵坡等控制),通过试坡、调整、校对,最后把各路段坡度、坡长确定下来。 并在转坡点设入合适的竖曲线半径。 ④绘制纵断面图: A: 图上部分: 画地面线,设计线。 标明竖曲线的位置及其要素。 水准点、重要附属结构物的位置和高程要标明。 B、图下部分: 完成所有数据的计算。 填写内容有: 直线与平曲线的位置;桩号及里程;地面标高、设计标高;

道路工程设计任务书简版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置、范围、等级、规模等。 二、设计总体要求 1、道路总体布置、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等应符合总体规划定位要求,做到既满足使用功能、反映城市风貌,又环境协调、景观优美。 2、道路设计必须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有关标准、规范,精心设计,投资做到客观、准确。 3、设计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理念,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注意与现状和规划道路及配套工程的协调,使本工程项目取得好的经济、社会、环保效益。 4、依据规划、气象、水文、地质、环境保护等相关资料,实地调查工程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方案比选,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5、考虑和预留给水、电力、通讯等设备设施荷载和管网通道。 6、设计时充分考虑沿线地质、地形地貌、地物、雨水及已有管网等对施工的影响。 7、充分考虑交通对施工的影响。 三、设计依据及标准 3.1设计依据 XXX规划或其他文件等。 3.2工程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1)国家标准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20K V及以下变配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陇川江大桥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指导书

腾冲县古银杏园旅游风景区道路工程 (龙川江大桥) 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指导书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十二月

腾冲县古银杏园旅游风景区道路工程 (龙川江大桥) 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指导书 一.工程地质勘察依据 一)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依照交通部部颁的有关规范、规程,在部颁标准尚不能满足要求时,参照了铁路、水电、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相关行业的有关规程、规范,具体执行标准为:(一)部颁标准 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5)《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 (二)参照标准、规程 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 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3)《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规定》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6)《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二)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中所确定的桥梁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为公路桥梁的确定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本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是: (一)在初步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搜集和研究勘察区内已有的各种地质资料,通过工程地质调绘工作,详细查明桥梁建筑场地的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并做出相应的工程地质评价;

公路勘察委托书

公路勘察委托书 篇一:公路勘察设计委托书 公路勘察设计委托书 新疆四方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新和县S211线岔口—火车站—新和县轻工业园区公路,本路段全长15Km,根据公路基本建设程序,为尽早完成工程前期工作,现将该路勘察设计任务委托你院承担,按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并具要求如下: 一、公路测设等级及设计依据 1、公路等级:按平原微丘区三级公路设计; 2、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3、路基宽度,路面宽度8m,两侧安装路牙石; 4、桥涵设计荷载标准:公路—Ⅱ级标准; 5、路面计算轴载:BZZ—100; 6、桥梁宽度、涵洞长度与路基同宽; 二、其它指标:平、纵曲线、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指标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定执行。因投资有限,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做设计比选,以降低工程造价。尽量利用老路基,技术指标不能满足时做局部改善和处理。认真做好地质和筑路材料调查,尽可能就地取材。因考虑是农村公路,界桩不做,其它的公里桩、百米桩、桥涵位置桩必须做。同时要设计公路的

标志、标线。 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改建路线沿线农田林密集,地下水位有可能普遍偏高 (特别是在春融期),应控制好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做好特殊路基处理调查。 2)若用风积沙填筑路基较高时,应考虑边坡稳定问题,以做好路基包边处理。 3)尽量少占耕地,少拆迁房屋,路线经过小城镇或农村集市区时,个别地方可按平面交叉处理。 4)农村公路成直角急转弯如拐点处,如占地拆迁量较大确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可视具体情况做平面交叉处理,但应设计交通标志,进行限速。 5)做好筑路材料料场及外购材料的调查,与当地政府签订对筑路材料料场取料的意向书。 6)做好征地拆迁调查,占地、拆迁建筑物、砍树、电力、电讯等设施的数量调查,调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与当地政府签订对征地拆迁的意向书。 关于勘察设计费,另在勘察设计合同中明确。 请抓紧时间做好外业和内业工作,务必于XX年12月31日前提交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设计预算)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道路勘测设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常庆 班级:1306 **:13120270 专业: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刚 2/10/2022 目录 1 设计概述 1.1目的和要求 1.2设计依据 1.3公路设计概况 1.4平面设计标准确实定 1.5路线起讫点 2 设计参数 2.1道路等级确实定 2.2公路技术标准确实定 2.3控制要素 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圆曲线最小半径

圆曲线最大半径 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平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2.5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拟 2.6道路平面设计 平面选线的原则 2.7道路纵断面设计 2.8道路横断面设计 3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局部 3.1平面线要素计算 3.2竖曲线计算 1 设计概述 1.1目的和要求: 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根底理论知识,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同学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全面地完成一段丘陵地区二级公路的路线设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根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根本知识和根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稳固、深化和开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根本技能,如丘陵地区公路选线的方法、纸上定线的方法、路线设计指标确实定方法、路线几

何要素的计算、路线设计成果提交的主要容和格式要求等;为学生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根底。 1.2设计依据: 根据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1.3公路设计概况: 公路等级:二级新建公路 设计年限:10年 设计车速:80km/小时 1.4平面设计标准确实定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JTG D20-2006〕。 1.5路线起讫点 比例尺:1:2000;公路等级:二级;起点桩号K0+000,坐标终点桩号 K1+615.084坐标起点高程:129.554米终点高程:138.0米。 2 设计参数 2.1 道路等级确实定 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JTGD20-2006〔以下简称"路线规"〕确定路线的设计等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