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悬架运动校核标准

悬架运动校核标准

悬架运动校核标准
悬架运动校核标准

同济同捷科技企业标准

TJI/YJY

悬架运动校核

2005-XX-XX发布2005-XX-XX实施

同济同捷科技发布

TJI/YJY

前言

本标准由同济同捷科技提出。

本标准由同济同捷科技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TJI/YJY

悬架运动校核

1、围

本标准适用于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总布置分院,使用于悬架系统零部件运动校核的规定。

2、引用标准

3、悬架系统零部件运动校核容及要求

3. 悬架系统零部件运动校核容及要求

3.1前悬架运动校核

3.1.1前悬架的上跳极限为前限位块压缩1/2~2/3时的状态为准,轿车、小型客车推荐取1/2,SUV推荐取2/3

3.1.2前悬架的下跳极限为前减振器活塞杆拉出最长长度+0~1mm位置时的状态,其中所加的0~1mm为减振器活塞杆固定橡胶块在非悬挂质量作用下向下的变形量。

3.1.3在前悬架的跳动围及转向状态检查减振器、弹簧和弹簧座与车身轮包、纵梁、制动油管等的间隙,间隙值不小于12mm,推荐以15~

20mm以上为宜。

3.1.4在前悬架的跳动围检查摆臂与副车架的运动间隙,摆臂与副车架不允许有干涉现象。

3.1.5在前悬架的跳动围检查摆臂球头销的摆动围,球头销与球头座碗不允许有干涉现象。

3.1.6在前悬架的跳动围检查稳定杆的运动围和与周边零部件的间隙:稳定杆与副车架间隙不小于6mm;稳定杆与转向拉杆间隙不小于8mm;稳定杆与前围板间隙不小于20mm;稳定杆与纵梁间隙不小于10mm。

3.1.7在前悬架的跳动围及转向状态下检查稳定杆连杆运动围及连杆球头销的摆角:稳定杆连杆不得与周边零件干涉,球头销的摆角在球碗的允许围。

3.1.8在前悬架的跳动围及转向状态下检查稳定杆与连杆是否存在失稳现象:稳定杆不允许出现翻转现象。

3.2后悬架运动校核

3.2.1后悬架的上跳极限为后限位块压缩1/2~2/3时的状态为准,轿车、小型客车推荐取1/2,SUV推荐取2/3

3.2.2后悬架的下跳极限为后减振器活塞杆拉出最长长度+0~2mm位置时的状态,其中所加的0~2mm为减振器活塞杆固定橡胶块在非悬挂质量作用下向下的变形量。

3.2.3在后悬架的跳动围检查减振器、弹簧和弹簧座与车身轮包、纵梁、制动油管等的间隙,间隙值不小于12mm,推荐以15~20mm以上

为宜。

3.2.4在后悬架的跳动围检查稳定杆的运动围和与周边零部件的间隙:稳定杆与副车架间隙不小于6mm.

3.2.5在后悬架的跳动围检查稳定杆连杆运动围及连杆球头销的摆角:稳定杆连杆不得与周边零件干涉,球头销的摆角在球碗的允许围。

3.1.8在后悬架的跳动围检查稳定杆与连杆是否存在失稳现象:稳定杆不允许出现翻转现象。

附件1

悬架运动校核报告模板

目录

一、概述 (8)

二、悬架运动件运动校核 (8)

三、结论 (8)

参考文献 (8)

.

一、概述

二、悬架运动件运动校核

三、结论

参考文献

钢板弹簧悬架系统设计规范--完整版

钢板弹簧悬架系统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传统结构的非独立悬架系统,主要针对钢板弹簧和液力筒式减振器等主要部件设计参 数的选取、计算、验证等作出较详细的工作模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QC/T 491-1999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n 29035-1991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 QC/T 517-1999汽车钢板弹簧用U形螺栓及螺母技术条件 GB/T 4783-1984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 3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 GB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2-1996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 3730.3-1992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QC/T 491-1999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GB/T 12549-2013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3094-201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QC/T 480-1999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QC/T 474-2011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 GB/T 12428-2005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 GB 1589-2016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 918.1-1989 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机动车 JTT 325-2013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4悬架系统设计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悬架是构成汽车的总成之一,一般由弹性元件(弹簧)、导向机构(杆系或钢板弹簧)、减振装置 (减振器)等组成,把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轮与车架之间的一切力与力矩,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载荷,衰减由冲击载荷引起的承载系统的 振动,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悬架结构、性能不仅影响汽车的行驶平顺性,还对操纵稳定性、燃油经济性、通过性等多种

悬架运动校核报告编写规范标准

目录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号标杆车轿车前悬架跳动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前悬架运动校核的有关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前悬架跳动包络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前悬架包络与轮罩等的间隙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前悬架摆臂与副车架间隙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号标杆车轿车后悬架跳动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1号标杆车轿车后悬架跳动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1号标杆车轿车后悬架跳动包络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1号标杆车轿车后悬架跳动包络与周边间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前后悬架螺旋弹簧长度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前、后减振器长度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前减振器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后减振器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悬架是汽车上的重要总成,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悬架系统因载荷及路面变化 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在进行总布置设计时,必须对悬架的运动进行校核,防止发生运动干涉。此校核的目的是确定悬架运动至极限位置时占用的空间(对于前悬架应同时考虑上跳、下跳及转向至极限位置时的情况),从而检查悬架 与轮罩、纵梁、副车架等之间的间隙是否足够,同时检查悬架系统内部在变化过 程中是否存在干涉现象。 下面分别对1号标杆车轿车前、后悬架跳动情况进行分析,对其空间布置情 况进行校核。 2.1号标杆车前悬架跳动校核 1号标杆车轿车前悬架为麦弗逊式独立悬架,驱动方式为发动机前横置、前 驱动,前轮既是转向轮,又是驱动轮。因此,在进行前悬架运动校核时,必须同 时考虑转向、悬架变形两个方面的综合作用。 2.1前悬架运动校核的有关参数 根据前悬架的空间位置及转向器的设计行程(设计行程为152mm),可得1 号标杆车轿车的悬架运动包络图。前悬架的上跳极限按橡胶限位块压缩1/2计算,得出1号标杆车轿车前悬架上跳最大行程38.7mm,即前悬架从满载状态向上最

ADAMS_CAR模块实例(悬架分析篇)

10悬架分析 (225) 10.1悬架模型参数调整 (225) 10.2悬架参数设定 (229) 10.3悬架仿真 (231) 10.4查看后处理结果 (233) 附例 (234) 224

《悬架分析篇》 10悬架分析 在ADAMS/Car下可进行的悬架分析包括: (1)车轮同向运动(Parallel wheel analysis) (2)车轮反向运动(Oppositel wheel analysis) (3)侧倾和垂直力分析(Roll and vertical forces)-悬架的侧倾角变化,同时保持作用于悬架的总垂直力不变,因此作用于左右车轮的垂直力会变化,导致左右轮心的位置改变。 (4)单轮运动(Single wheel travel)-一个车轮固定,另一个车轮运动。 转向(Steering)-在给定轮心高度下,在转向盘或转向机上施加运动。 (5)静态分析(Static load)-可以在轮心或轮胎印迹上施加载荷,如纵向力、侧向力、垂直力。 (6)外部文件分析(External file)-利用外部文件来驱动仿真。 1)载荷分析(Loadcase),文件中包含的输入可以是轮心位移、转向盘转角,或 者是作用力; 2)车轮包络分析(wheel envelope),车轮同向运动的同时,车轮发生转到,主 要是与CAD软件结合检查悬架、转向系等与车身的干涉。 10.1悬架模型参数调整 在前面第8章已经完成前悬架模块的装配,在子系统或装配体中质量、硬点、衬套、弹簧和减振器特性是可以修该的,以满足用户实际情况。 1)修改质量特性 在部件附近右击鼠标,在出现的清单里找到所要修改的部件,选择Modify。 出现如下窗口: 225

钢板弹簧悬架系统设计规范--完整版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传统结构的非独立悬架系统,主要针对钢板弹簧和液力筒式减振器等主要部件设计参数的选取、计算、验证等作出较详细的工作模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n 29035-1991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 QC/T 517-1999 汽车钢板弹簧用U形螺栓及螺母技术条件 GB/T 4783-1984 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 3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 GB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2-1996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 3730.3-1992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GB/T 12549-2013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 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3094-201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QC/T 480-1999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QC/T 474-2011 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 GB/T 12428-2005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 GB 1589-2016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 918.1-1989 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机动车 JTT 325-2013 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4 悬架系统设计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悬架是构成汽车的总成之一,一般由弹性元件(弹簧)、导向机构(杆系或钢板弹簧)、减振装置(减振器)等组成,把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轮与车架之间的一切力与力矩,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载荷,衰减由冲击载荷引起的承载系统的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系统设计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系统设计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在XX年开始举办,至XX 年已举办三届,大赛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汽车设计与团队协作等能力,而华南农业大学XX年才组队设计赛车,现在还没有派队参加比赛,本文初步探讨SAE赛车悬架设计的方案,为日后华南农业大学参赛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1、根据整车的布置对FSAE赛车悬架的结构形式进行的选择。 2、对前后悬架的主要参数和导向机构进行初步的设计。 3、用Catia或Proe建立悬架三维实体模型。 4、在Adams/car中建立该悬架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运动学性能。 5、悬架设计方案确定后的优化改良。优化的方案一:用ADAMS/Insight进行优化,以车轮的定位参数优化目标,以上下横臂与车架的铰接点为设计变量进行优化。优化的方案二:轻量化,使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悬架工作状况,进行受力分析,强度校核,优化个部件结构,受力情况。 1、查阅FSAE悬架的设计。 2、运用Pro/E或者Catia进行零件设计和仿真建模,设计出悬架的雏形。 3、在Adams/car中建立该悬架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运动学性能。 4、用ADAMS/Insight进行优化,改善操纵稳定性。

5、使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悬架工作状况,进行受力分析,优化个部件结构及轻量化。 悬架设计流程如下: 首先要确定赛车主要框架参数,包括:外形尺寸、重量、发动机马力等等。 确定悬架系统类型,一般都会选用双横臂式,主要是决定选用拉杆还是推杆。 确定赛车的偏频和赛车前后偏频比。 估计簧上质量和簧下质量的四个车轮独立负重。 根据上面几个参数推算出赛车的悬架刚度和弹簧的弹性系数。 推算出赛车在没有安装防侧倾杆之前的悬架刚度初值,并计算车轮在最大负重情况下的轮胎变形。 计算没安装防侧倾杆时赛车的横向负载转移分布。 根据上面计算数值,选择防侧倾杆以获得预想的侧倾刚度和 LLTD。最后确定减振器阻尼率。 上面计算和选型完成后,再重新对初值进行校核。 运用Pro/E或者Catia进行零件设计和仿真建模,设计出悬架的雏形。在Adams/car中建立该悬架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运动学性能,并用ADAMS/Insight进行优化分析。 使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悬架工作状况,进行受力分析,

视野校核报告要点

目录 1.概述 (1) 2.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1) 3.XX车型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1) 3.1引用标准 (1) 3.2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 (2) 3.3XX车型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3) 3.4XX车型前方视野校核 (3) 3.5小结 (5) 4.XX车型驾驶员后视野校核 (6) 4.1引用标准 (6) 4.2汽车后视野技术要求 (6) 4.3XX车型后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8) 4.4XX车型后视野校核 (8) 4.5小结 (11) 5 总结 (11)

1.概述 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法规为基础,结合XX车型布置设计情况,对XX 车型驾驶员前、后视野分别进行校核。 2.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视野范围,进行前视野、外后视野、内后视野的校核。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 2.1前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o范围内直接视野的校核。 2.2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若两A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 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2.3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A柱。 2.4对于总质量小于2000kg的M1和N1类汽车,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 必须能同时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4m处的宽度至少为1m的视野区域和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的宽度至少为4m 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m处延伸至地平线;对于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相同。 2.5内后视镜的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上看见 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 3.XX车型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3.1引用标准

汽车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运动学分析和计算_戴旭文

收稿日期 :20010711 作者简介 :戴旭文 (1969- , 男 , 吉林市人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汽车车身设计 . 文章编号 :10094687(2002 02002905 汽车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运动学分析和计算 戴旭文 , 谷中丽 , 刘剑 (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 , 北京 100081 摘要 :利用机构运动学中的坐标变换以及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汽车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 进行运动学分析 , 从而建立悬架系统结构的运动模型 . 实例的优化结果表明 , 将传统机 构学方法与现代数值计算方法相结合 , 使悬架设计的更为精确和清晰 , 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关键词 :双横臂独立悬架 ; 导向机构 ; 运动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 :U 463 33+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 所以在现代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 通常情况下 ,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对前轮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要求如下 [1]: 当车轮与车身产生相对运动时 , 保证轮距变化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4 0m m , 以免轮胎过早磨损 ; 当车轮上下跳动时 , 前轮定位参数要有合理的变化特性 , 不应产生纵向加速度 . 转弯时 , 应使车轮与车身倾斜方向相同 , 增加汽车的不足转向效应 .

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布置是空间的 , 机构的空间运动分析过程比较复杂 , 计算量很大 . 传统设计一般采用经验设计、查表法以及作图等方法 , 设计虽然可以基本满足要求 , 但精度和效率不高 . 作者建立了悬架机构的运动模型 , 简化了运动分析过程 ;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的使用 , 减轻了手工计算量 , 提高工作效率 . 2 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导向机构运动学分析 典型的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如图 1所示 . 为了简化分析 , 图中略去了转向节臂 . A , D 分别为上、下横臂的回转中心点 , 主轴销通过 B , C 两个球面副与上下横臂相连接 . 1、 2、 3、 4杆组成的空间机构 , 是由 A , D 两个转动副与车身相连组成的一个典型 RSSR 闭环空间机构 . 2 1 系统的上横臂输入 2与下横臂输出 1 按照 Denavit Hartenberg 坐标系的规定 [2], 取坐标系如图 1. k 1, k 4轴分别与转动副的轴线重合 , k 2与 k 1平行 ( 2=0 且通过球面副 B 的中心 , k 3轴通过主销球头的中心 . 另外取两个回转轴的公垂线为 i 1, 通过球心 B 垂直于 k 1与直线 i 2. 2002年第 2期车辆与动力技术 V ehicle &Pow er T echnolog y 总第 86期

悬架设计作业指导书

悬架系统设计作业指导书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发布日期:年 月 日 实施日期:年 月 日

前言 为使本中心悬架系统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设计的技术规范,结合公司标准和已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作业指导书。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操作的作用,让一些相关设计经验不够丰富的员工有所依据,提高设计的效率和成效。本作业指导书将在本中心所有车型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本标准于201X年XX月XX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研发中心底盘总布置分院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研发中心底盘总布置分院负责归 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礼刚

目录 1 悬架系统概述 (1) 1.1悬架系统功能 (1) 1.2悬架系统构成 (1) 1.2.1独立悬架结构型式 (1) 1.2.2复合式悬架结构型式 (3) 1.3悬架的发展趋势 (4) 1.3.1液压调控悬架系统 (4) 1.3.2空气悬架系统 (5) 1.3.3电控磁性液体悬架系统 (6) 1.4主要零部件介绍 (7) 1.4.1弹性元件 (7) 1.4.2减振器 (8) 1.4.3缓冲块 (10) 1.4.4横向稳定杆 (11) 1.4.5控制臂和推力杆 (12) 2 悬架系统的主要设计流程及要求 (13) 2.1悬架系统的主要设计流程 (13) 2.2悬架系统设计要求 (16) 2.3相关设计标准 (16) 3 悬架系统设计过程 (17) 3.1设计输入及标杆车对比分析 (17) 3.1.1设计输入 (17) 3.1.2标杆车对比分析 (17) 3.1.3设计构想 (24) 3.1.4相关试验 (25) 3.2匹配计算 (27) 3.3开发方案确认 (27)

悬架系统运动校核

第一章悬架系统运动校核 第一节概述 悬架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的大总成之一,他把车身(或车架)与车轮(或车轴)弹性的连接起来。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或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缓和路面传递给车身(或车架)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给乘员或货物的震动,提高汽车的平顺性;保证汽车在不平路面上或载荷变化时有良好的运动特性,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使汽车有良好的高速行驶能力。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乘用车(轿车或MPV),常采用麦弗逊式前悬架和拖曳臂或扭力梁后悬架。 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的微型客车或微型货车,常采用麦弗逊式前悬架,钢板弹簧和整体车桥式后悬架。 第二节悬架运动校核 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在车辆跳动极限和转向极限范围内,悬架运动件之间不能产生干涉,且保持一定的间隙,以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及操纵稳定性。 悬架运动校核术语的定义: 1、前悬架上跳极限 前悬架上跳极限是指前限位块压缩1/2~2/3时的状态为准。轿车、小型客车推荐取1/2,SUV推荐取2/3。 2、前悬架下跳极限 前悬架下跳极限是指前减震器活塞杆拉出最长长度0~1mm位置时的状态,其中所加的0~1mm为减震器活塞杆固定橡胶块在非悬挂质量作用下向下的变形量。 3、后悬架上跳极限 后悬架上跳极限是指后限位块压缩1/2~2/3时的状态为准。轿车、小型客车推荐取1/2,SUV推荐取2/3。 4、后悬架下跳极限 后悬架下跳极限是指后减震器活塞杆拉出最长长度0~2mm位置时的状态,其中所加的0~2mm为减震器活塞杆固定橡胶块在非悬挂质量作用下向下的变形量。 5、左转极限 左转极限是指方向盘逆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时,悬架所在位置。 6、右转极限 右转极限是指方向盘顺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时,悬架所在位置。 下面已某轿车为例说明悬架运动校核的方法: 麦弗逊式前悬架(如图1所示)运动校核主要是分析悬架在上跳左转极限、上跳右转极

汽车-某车外后视镜视野法规校核报告

编号:技术分析报告 外后视镜视野法规校核 编制: 审核: 批准:

一、目的 为了某车改型项目的顺利展开,指导工程结构在满足法规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对改型汽车的外后视镜视野进行校核。 二、参考标准/规范 GB 15084-XXXX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的性能和安装要求》(代替GB 15084-2006) ECE R46《关于批准后视镜和后视镜的安装方面机动车辆的统一规定》 三、分析内容 国标与欧标要求一致,仅对国标进行校核。 (1)外后视镜及安装法规要求 1、所有的后视镜均能调节。 2、尺寸要求:对M1和N1类汽车的Ⅲ类外后视镜,必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一个高度为40mm,底边长为a的矩形,和与该矩形的高平行的70mm长的线段。 a计算公式为 式中r为外后视镜的曲率半径,对于Ⅲ类外后视镜,其反射面的曲率半径r不得小于1200mm。根据以上标准规定,A23目前的外后视镜曲率半径为1400mm,经验证其反射面上可以绘出高为40mm,底边长为76mm的矩形和与该矩形的高平行的70mm长的线段。 3、位置要求:在确定车辆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的位置时,应保证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与通过后视镜中心和连接驾驶员两眼点65mm线段中心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55°。当车辆处于最大设计满载质量条件下,如果某个外后视镜的下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不足1800mm,那么该后视镜不得超过车辆总宽(测量时,取下后视镜)250mm以上。 4、视野要求: 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驾驶员至少能看到4000mm宽、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且通过驾驶员一侧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界定,并延伸至驾驶员眼点后方20000mm的、平坦道路的水平部分。同时,驾驶员必须能够看到从通过驾驶员两眼点的垂直后方4000mm的点开始、宽1000mm、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通过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限定的路面。(见图1) 乘员一侧的外后视镜:驾驶员至少能看到4000mm宽、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且通过驾驶员一侧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界定,并延伸至驾驶员眼点后方20000mm的、平坦道路的水平部分。同时,驾驶员必须能够看到从通过驾驶员两眼点的垂直后方4000mm的点开始、宽1000mm、由平行于车辆垂直纵向中间平面并通过车辆最远点的平面所限定的路面。(见图1)

汽车悬置系统设计规范指南.doc

悬置系统设计指南 编制: 审核: 批准: 主题与适用范围 1、主题

本指南介绍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开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过程,以及所涉及到的基本流程文件核技术文件。 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奇瑞所有装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的M1类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

目录 一、悬置系统中的基本概念 (4) 1.1 悬置系统设计时的基本概念 (4) 1.2动力总成振动激励简介 (6) 二、悬置系统的作用 (8) 2.1 悬置系统的设计意义及目标简介 (8) 2.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整车NVH性能的影响 (8) 三、悬置系统的概念设计 (10) 3.1 悬置系统的布置方式选择 (10) 3.2 悬置点的数目及其位置选择 (11) 3.3 悬置系统设计的频率参数 (13) 四、悬置系统相关设计参数 (14) 4.1动力总成参数 (14) 4.2 制约条件 (15) 五、悬置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文件 (16) 5.1 悬置系统VTS (16) 5.2 悬置系统DFMEA (17) 5.3 悬置系统DVP&R (17) 5.4 其它技术及流程文件 (17)

一、悬置系统中的基本概念 1.1 悬置系统设计时的基本概念 1:整车坐标系:原点在车身前方,正X方向从前到后,正Y方向指向右侧(从驾驶员到副驾驶),正Z方向朝上如图(1-1)。 (图1-1)整车坐标系 2:发动机坐标系:原点在曲轴中心线与发动机和变速箱结合面的交点处;正X方向从变速箱到发动机,沿着曲轴中心线,正Y方向指向右侧如果沿着正X方向看,正Z方向朝下如图(1-2)。 (图1-2)发动机坐标系 3:主惯性矩坐标系:原点在动力总成的质心位置,正X方向从变速箱到发动机,沿着最小主惯性矩轴线,正Y方向通常沿着最大主惯性矩轴线,正Z方向朝下并且沿着中等主惯性矩轴线如图(1-3)。

悬架系统设计计算报告

悬架系统设计计算报告 目录 1 系统概述 (1) 1.1 系统设计说明 (1) 1.2 系统结构及组成 (1) 1.3 系统设计原理及规范 (2) 2 悬架系统设计的输入条件 (2) 3 系统计算及验证 (3) 3.1 前悬架位移与受力情况分析 (3) 3.2 后悬架位移与受力情况分析 (7) 3.3 悬架静挠度的计算 (10) 3.4 侧倾角刚度计算 (10) 3.5 侧倾角刚度校核 (13) 3.6 侧翻阀值校核 (15) 3.7 纵向稳定性校核 (15) 3.8 减震器参数的确定 (16) 4 总结 (18) 参考文献 (20)

1系统概述 1.1系统设计说明 悬架是汽车上重要总成之一,它传递汽车的力和力矩、缓和冲击、衰减振动,确保汽车必要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根据项目要求,需要对前后悬架的特征参数进行计算与较核,在确保悬架系统满足必要功能的同时,使悬架的各特征参数匹配合理,且校核其满足通用汽车的取值范围。 1.2系统结构及组成 该款车型前悬架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该悬架上端螺旋弹簧直接作用于前减振器筒体之上,与前减振器共同组成前支柱总成,一起传递汽车所受力和力矩,并衰减汽车的振动。下部三角形的摆臂通过橡胶衬套对称安装于副车架的两侧,通过副车架与车身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前支柱与摆臂总成特定的匹配关系确保了整个悬架系统固有的使用特性,使其满足实际设计的各项要求,其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图1 前悬架结构形式 后悬架采用复合纵臂式半独立悬架,为经济型车型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悬架结构,其显著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可靠,侧倾性能优良。中间工字形的扭转梁在传递汽车所受纵向力的同时,也为后螺旋弹簧与减振器提供了必要的安装空间,同时通过自身的扭转刚度保证了后悬架具有优良的侧倾特性。扭转梁前安装点通过各向异性的橡胶衬套弹性的与车身相连,既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又防止了汽车由于前后轴转向而产生的过多转向特性。其结构简图如图2所示。

总布置-组合仪表视野及眩目校核

组合仪表视野及眩目校核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目录 1、目的 (1) 2、适用范围 (1) 3、引用标准 (1) 4、术语定义 (1) 5、校核步骤 (2) 5.1、输入数据 (2) 5.2、标准和经验要求 (2) 5.3、视距和视角(以XX设计车为例) (2) 5.4、方向盘盲区 (4) 5.5、组合仪表眩目(以XX设计车为例) (5) 6、注意事项 (14) 7 、输出 (14) 8 、结束语 (14)

1、目的 分析组合仪表视野及校核组合仪表是否眩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轿车、SUV、MPV、皮卡及其变型车。 3、引用标准 美国Henrry Dreffns标准 SAE J1050-2003驾驶员视野的描述和测量 SAE J903-1999 乘用车前风窗刮水系统 SAE J941-2002 汽车驾驶员眼睛位置 GB 15084-2006 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A类汽车眼椭圆、头部包络面设计规范 A类汽车人机工程主要边界条件设计规范 4、术语定义 ?SAEJ903 C区:在侧视图上,区域的上下边界有两个平面同风窗玻璃外表面的相交线来确定,这两个平面表示为眼椭圆上下边的切线。这两个平面通过YY线上偏5度,下偏1度。在俯视图上,区域的左右边界由同眼椭圆相切的两个垂直平面同风窗玻璃外表面的交线来确定。这两个平面通过XX线左偏10度,右偏15度。 ?驾驶员眼点:通过汽车制造厂确定的驾驶员设计乘坐位置中心,作一平行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驾驶员座椅R点向上635mm,作垂直于该平面的一条直线段。在直线段与该平面交点的两侧各32.5mm处(总距离65mm)作两个点,即为驾驶员眼点。 ?视距:左右眼椭圆中心点连线的中心与组合仪表发光面中心的距离。

乘用车悬架系统台架试验标准规范

乘用车悬架系统台架试验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悬架系统台架试验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基础(新)底盘平台结构乘用车前、后悬架系统台架试验。对于在基础平台上延伸车型(如油改电),若轴荷增加<10%,悬架系统的强度及耐久性可视同原基础平台车,若轴荷增加≥10%,悬架系统的强度及耐久性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麦弗逊悬架 mcPherson suspension 汽车独立悬架的一种结构类型,普遍应用于前悬架。由滑柱、控制臂、副车架及稳定杆等部件组成。 3.2 双叉臂悬架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汽车独立悬架的一种结构类型,适应于前后悬架。由滑柱、上控制臂、下控制臂、副车架及稳定杆等部件组成。 3.3 多连杆悬架 multilink rear suspension 汽车独立悬架的一种结构类型,适应于后悬架。是指单边由三根或三根以上连接拉杆构成,能够提供多个方向的控制力,使轮胎具有更加可靠的行驶轨迹的悬架机构。 3.4 扭力梁后悬架 torsion beam rear suspension 汽车半独立悬架的一种结构类型,适应于后悬架。是通过一个扭力梁来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性。 3.5 整体桥式非独立悬架 integral axle no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汽车非独立悬架一种结构类型,在乘用车领域多用于偏重越野的SUV车型。通过一根硬轴将左右两个车轮相连。

3.6 验证样件 validation sample 试验过程中需要验证的工程样件,应是正式工装制造的样件。验证样件经过一项台架耐久试验循环后不可重复使用。 3.7 非验证样件 nonvalidation sample 试验过程中不需要验证的样件,在试验中可重复使用。 4 符号(代号、缩略语) 下列符号(代号、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 G——满载条件下车轮轮荷。 5 试验设备及工装要求 试验设备采用双通道柔性耐久试验台。试验设备载荷传感器应第三方校准,符合试验要求。试验过程中加载方向应与试验要求保持一致;耐久性试验中加载方式应采用连续加载方式,最大载荷的误差范围应在±5%以内;试验中连接部位所用的工装的刚度应不小于样件刚度的10倍。 6 耐久性能要求 6.1 纵向力耐久 按照8.1进行试验,悬架系统各验证零部件(除胶套外)在20万次试验后,不允许出现裂纹;紧固件不允许出现松动,松脱力矩大于初始拧紧力矩70%;40万次不允许出现严重塑性变形或断裂现象(裂纹超过10mm)。 6.2 侧向力耐久 按照8.2进行试验,悬架系统各验证零部件(除胶套外)在20万次试验后,不允许出现裂纹;紧固件不允许出现松动,松脱力矩大于初始拧紧力矩70%;40万次不允许出现严重塑性变形或断裂现象(裂纹超过10mm)。 6.3 同向垂直力耐久 按照8.3进行试验,悬架系统各验证零部件(除胶套外)在20万次试验后,不允许出现裂纹;紧固件不允许出现松动,松脱力矩大于初始拧紧力矩70%;40万次不允许出现严重塑性变形或断裂现象(裂纹超过10mm)。 6.4 异向垂直耐久 对于独立悬架结构如麦弗逊前悬架、双叉臂悬架及多连杆后悬架等:按照8.4进行试验,悬架系统各验证零部件(除胶套外)在20万次试验后,不允许出现裂纹;紧固件不允许出现松动,松脱力矩大于初始拧紧力矩70%。

汽车设计运动校核

1.2 运动校核计算

1.2.1风窗玻璃刮水器运动学校合 根据国标《汽车风窗玻璃刮水器、洗涤器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5085-1994)对汽车设计后的风窗玻璃刮水器及洗涤器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核。但由于尚未制造样车, 因此主要校合舒适, 雨刷区域和视野。 (1)引用标准 GB 11556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按这标准进行三维CAD建模和运动学仿真,以便确定正确的转轴设计硬点. (2)性能要求 a 刮水器的刮刷面积应覆盖A区域的98%以上,B区域的80%以上。 b 如果刮水器的绝大部分零配件在无实际样品的情况下无法校核各个物理指标,可以模拟某刮水器,或略去该标准(GB 15085-1994)对刮水器的各个物理指标(刮水器工作频率、强度及极端温度下工况等)的校核, 略去对风窗玻璃洗涤系统的校核,只对刮刷面积进行校核。 (3)风窗玻璃刮水器的刮刷面积校核

下面以一个例子说明,校合方法: a 相关参数的简要说明: A区域:A区域是下述从V点(即指V1和V2点,V1点和V2点分别为眼椭圆的上下边界点, 向前延伸的4个平面与风窗玻璃外表面相交的交线所封闭的面积。这4个平面是:(1)通过V1和V2点且在X轴的左侧与X轴成13°角的铅垂平面。 (2)通过V1点,与X轴成3°仰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3)通过V2点,与X轴成1°俯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4)通过V1和V2向X轴的右侧与X轴成20°角的铅垂平面。 B区域:B区域是指由下述4个平面所围成的风窗外表面的面积,且距风窗玻璃透明部分面积边缘向内至少25mm,以较小面积为准。 (1)通过V1点,与X轴成7°仰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2)通过V2点,与X轴成5°俯角且与Y轴平行的平面。 (3)通过V1和V2点且在X轴的左侧与

汽车内外后视镜校核指南

14.1 概论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 第 14 章内外后视镜校核指南 123 14.1.1 指南的主要目的 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1)掌握内外后视镜校核需要做得法规校核包括那些内容; 2)掌握内外后视镜法规校核的主要步骤。 14.1.2 指南的相关内容 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内外后视镜校核引用的法规标准和要求 2)内外后视镜校核解析 3)内后视镜的后方视野校核 14.2 14.2.1 内外后视镜校核 内外后视镜校核引用的法规标准和要求 1)相关标准 a )GB/15084-2006 b )ECE46 机动车辆内外后视镜性能和安装要求 欧洲机动车辆内外后视镜法规 2)相关术语 a )驾驶员眼点:通过汽车制造厂确定的驾驶员设计乘坐位置中心,做一个平行于汽 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从该位置座椅 R 点向上 635mm ,做垂直于该平 面的直线段,在直线段和平面的交点的两 侧各 32.5mm 做两个点,即驾驶员眼点。如图 14.1: b )双眼总视野:左右单眼视野重合而获得的总视野。如图 14.2: 图 14.1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24 图 14.2 3)技术要求 a)国标内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看到水平面宽度至少为 20000mm 视野范 围,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眼点后 60000mm 后延伸到地面;在测试视野时,允许遮阳板,头枕,后风窗刮水 器,S3 类制动灯,或车身构件(如纵向基准面附近对开门的后窗 立柱等部件遮挡部分视野)当阻挡部分投影在汽车纵向基准面垂 直的铅垂面上时,其总和应在规定的总视野的 15%以下,遮挡程度 是在遮阳板处于收回位置,头枕在最低位置。如图 14.3:欧标内后视镜:跟国标内后视镜的法规校核一样。 b)国标左外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可以看到至少为 2500mm 的视野区域,其 右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左侧最外侧点的平面 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眼点后10000mm后延伸到地面,如图14.4:欧标左外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可以看到至少4000mm的视野区域,1.其 右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最外测点的平面沿Y 的负方向1000mm,并从驾驶员眼点后4000mm后延伸到地面; 2.其右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最外侧点的平面 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眼点后20000mm后延伸到地面;如图14.5:c)国标右外后视镜:对于M1类和最大质量不超过2000kg的N1类车辆,驾驶员借 助后视镜必须能看到水平面宽度至少为4000mm的视野范围, 其左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右侧最外测点的平 面为基准,从驾驶员眼点后20000mm后延伸到地面。

全面解析5种常见悬挂

全面解析5种常见悬挂麦弗逊式独立悬挂 随着汽车产销量的高速发展,国内汽车的保有量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也不再简单把汽车看成是面子工程,而是越来越关心其汽车的各项性能,尤其是汽车的操控性能受到了极大关注。 在这个言必谈操控、论必说运动的年代里,几乎所有汽车品牌多在大力的宣传自己产品优秀的操控性能,从欧系的宝马、奥迪、萨伯到日系的讴歌、英菲尼迪等高端品牌无不在极力宣传自己良好的操控性和运动性,就连一向以舒适性能为取向的奔驰、凯迪拉克、雷克萨斯等高端品牌也在新近的设计中加入了更多的运动取向。从以福克斯为代表的紧凑型轿车到以迈腾为代表的中级车到以宝马5系Li为代表的高档车无不标榜自己的运动性能。那么他们是否如宣传所说这么优秀,此次汽车探索就为大家解读影响汽车运动性能的汽车底盘的核心——悬挂系统,并分析不同悬挂对汽车操控性及舒适性的影响。 『悬挂在汽车底盘安放位置的示意图』 ● 悬挂的概念和分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悬挂:悬挂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悬架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比如支撑力、制动力和驱动力等,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典型的汽车悬挂结构由弹性元件、减震器以及导向机构等组成,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绝大多数悬挂多具有

螺旋弹簧和减振器结构,但不同类型的悬挂的导向机构差异却很大,这也是悬挂性能差异的核心构件。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非独立悬挂和独立悬挂两种。 『奥迪S4前后均采用了独立悬挂』 非独立悬挂由于是用一根杆件直接刚性地连接在两侧车轮上,一侧车轮受到的冲击、振动必然要影响另一侧车轮,这样自然不会得到较好的操纵稳定性及舒适性,同时由于左右两侧车轮的互相影响,也容易影响车身的稳定性,在转向的时候较易发生侧翻。独立悬挂底盘扎实感非常明显。由于采用独立悬挂汽车的两侧车轮彼此独立地与车身相连,因此从使用过程来看,当一侧车轮受到冲击、振动后可通过弹性元件自身吸收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不会波及另一侧车轮,使得厂家可在车型的设计之初通过适当的调校使汽车在乘坐舒适性、稳定性、操纵稳定性三方面取得合理的配置。选用独立悬挂汽车一般来说其操控性和舒适性均要明显好于选用非独立悬挂的汽车。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讲解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空气悬架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设计准则,布置要求,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要求,性能设计要求,设计计算方法,设计评审要求,装车质量特性,设计输出图样和文件的明细,制图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空气悬架系统产品设计过程控制,同时检验、制造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306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GB/T 11612 客车空气悬架用高度控制阀 QC/T 491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n 29035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 QC/T 517 汽车钢板弹簧用U形螺栓及螺母技术条件 GB/T 4783 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 3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 GB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2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 3730.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GB/T 1306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GB/T 12549- 1990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3094-200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QC/T 480-1999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QC/T 474-1999 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 GB/T 12428-2005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 GB 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 918.1-89 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机动车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4 设计准则 4.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4.1.1 安全技术条件应符合GB 7258-2004中有关要求。 4.1.2 操纵稳定性符合QC/T 480-1999中有关要求。

汽车悬挂优劣分析

汽车悬架哪种好?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多连杆式双叉臂式双横臂式 汽车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双连杆式,双摇臂式,双A臂式) 双横臂式悬架 拖曳臂式悬挂 扭力梁式悬挂 大多车型的前悬都为麦弗逊形式,虽然麦弗逊式悬挂技术含量并不高,但其是一种经久耐用的独立悬架,具有很强的道路适应能力。 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整体效果相对更优秀,由于成本较高,四轮多连杆的车屈指可数,大多数出于成本考虑用了前麦弗逊式悬挂。 麦弗逊式悬挂是当今世界用的最广泛的轿车前悬挂之一。麦弗逊式悬挂由螺旋弹簧、减震器、三角形下摆臂组成,绝大部分车型还会加上横向稳定杆。主要结构简单的来说就是螺旋弹簧套在减震器上组成,减震器可以避免螺旋弹簧受力时向前、后、左、右偏移的现象,限制弹簧只能作上下方向的振动,并可以用减震器的行程长短及松紧,来设定悬挂的软硬及性能。

麦弗逊式悬挂结构简单,所以它轻量、响应速度快。并且在一个下摇臂和支柱的几何结构下能自动调整车轮外倾角,让其能在过弯时自适应路面,让轮胎的接地面积最大化,虽然麦弗逊式悬架并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悬架结构,但麦弗逊式悬挂在行车舒适性上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不过由于其构造为直筒式,对左右方向的冲击缺乏阻挡力,抗刹车点头作用较差,悬挂刚度较弱,稳定性差,转弯侧倾明显。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超级跑车的保时捷911也采用了麦弗逊式前悬挂,这足以证明这款悬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连杆支柱式悬架则是由麦弗逊式悬挂而衍生出来的悬挂,一般出现在后悬架中,它的下部不再是A臂,而是两根平行连杆和一根纵向拉杆。由于麦弗逊式悬挂先天性的侧向支撑不足,由此很多厂家通过各种调整和变化以加强其侧向支撑的能力。 连杆支柱式独立悬挂其实是麦弗逊式的一个变种,结构特性与麦弗逊是完全相同的。这种悬挂与前面所说的标准多连杆最大的差别在于,车轮上端不再有连杆作为支撑,无法与标准多连杆式相提并论。这种结构也无法实现多连杆式悬挂那么精准的定位和调校,因此它与标准多连杆式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从悬挂的价值来说,连杆支柱式与多连杆式是不可比的,过去大部分厂商都将其直接称作多连杆式,后来可能是因为消费者认知的提高,逐步取消了这种称呼,有的改名为二连杆式,有的则直接就叫麦弗逊式。 连杆支柱式其实应用很广,必然有自己的优势,成本低、结构简单、重量轻、占用空间小、舒适性较好等,这恰好是很多普通家用车所追求的,因此它在很多追求舒适性的车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赛拉图,别克凯越,海马3采用了连杆支柱悬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