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中考科学教材实验突破讲义:专题七 人的新陈代谢

2020届中考科学教材实验突破讲义:专题七 人的新陈代谢

专题七人的新陈代谢[学生用书P21]

一、食物中的能量

1.用天平分别称取干燥的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各1g,

并用小刀尽量切碎。

2.在试管内加入5mL水,在带孔的橡皮塞上插入温度计,

再将试管口塞紧,注意温度计不能接触试管底部。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所示。

4.测量最初水温,并记录在表中。

样品

水温(℃)

水温变化(℃)

比较释放

出的热量燃烧前燃烧后

花生仁

大米

牛肉干

5.将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上,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花生仁开始燃烧,马上放于试管下方。如果花生仁的火焰熄灭了,就再次点燃,直至花生仁燃尽。6.观察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最高温度,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7.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以上步骤,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1.七大类营养素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可分别称为供能物质、贮能物质、构成物质。这三类物质无论是在体内还是在体外被充分氧化分解后都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可以为生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2.花生仁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大米中主要是淀粉,牛肉干中主要是蛋白质。实验前必须干燥,取等量。通过等量三种物质的燃烧可估计三种物质内部所含能量的多少。

3.该实验中热效率较低,误差较大,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改进。

典例(2017·莱芜)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花生种子所含能量”的实

验,他们测得一粒花生种子充分燃烧后,锥形瓶中的50mL水从15℃升高到了35℃(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J的热能)。这粒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最可能(D)

A.小于3150J

B.等于3150J

C.等于4200J

D.大于4200J

【解析】1mL水每升高1℃需吸收4.2J的热能,根据热能公式Q=cmΔT。花生种子燃烧释放的能量=4.2×50×(35-15)=4200J。所以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最可能大于4200J,因为花生种子燃烧释放的能量不能被水全部吸收,所以实际具有的能量应大于测量值。

(2017·东营改编)“健康是金,如果一个人失去了

健康,那么他所拥有的和正在创造并即将拥有的

统统为零!”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

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请据图中“平衡膳食宝塔”回答:

(1)位于“膳食宝塔”最底层(第一层)的谷类主

要成分是淀粉,在消化道内__唾液、胰液和肠液__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2)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需多吃“膳食宝塔”第__三、四__层食物。

(3)图中阳光男孩跑步时下肢骨骼肌活动需要更多的氧气,外界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往下肢骨骼肌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下列结构的顺序是__②④①③⑤__(填序号)。

①左心室②肺静脉③主动脉④左心房

⑤下肢动脉

(4)运动时消耗的能量来源于食物,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

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为了

测定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

置。表中是他的实验记录。

食物名称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

质量(g) 20 20 m20

水(mL) 30 30 30 30

温度上升(℃) 2.2 1.4 3.1 1.3

①实验中,m的数值应该为__20__。

②已知1mL水每升高1℃需吸收4.2J的热能,计算可知1g黄豆所含的能量是__8.82__J。

③事实上,实验所测出的食物的热量与它的实际热量相差很大,请分析原因:__部分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食物燃烧不充分,有些热量没有被释放出来;加热过程中试管也吸收一部分热量等(合理即可)__。

二、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1.收集唾液。用清水漱口,然后用舌尖抵住上颌或下颌齿根后,微低头,将试管口紧靠下嘴唇,让唾液流入试管中,收集2mL左右,用蒸馏水按1∶1的体积比,稀释唾液。

2.制备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1g,放入烧杯中,加入99mL蒸馏水,搅拌,

缓慢加热,溶解,制成1%淀粉溶液。

3.将3支试管分别编为A、B、C,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mL。4.向A试管内加入2mL唾液溶液,轻轻振荡;向B试管内加入2mL蒸馏水,轻轻振荡;向C试管内先加入1mL 5%盐酸溶液,再加入2mL唾液,轻轻振荡。5.同时将3支试管放入盛有37℃水的烧杯里,进行水浴,如图所示。

用酒精灯加热以保持温度在37℃左右。

6.约经5~10min左右,取出试管,分别往3支试管滴加1滴体积

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A试管__不变蓝色

__;B试管__变蓝色__;C试管__变蓝色__。

1.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其成分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其催化特点是高效性和专一性,且受到较严格的温度和pH值限制。酶的催化效率非常高,这是普通无机催化剂无法比的,酶的专一性体现在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对其他反应则无效。温度的变化和pH的改变会严重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2.人体的消化酶主要有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肠液和胰液中的各种消化酶等。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胃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大分子分解为较小的多肽分子。肠液和胰液中的各种消化酶可将淀粉等糖类物质分解为葡萄糖小分子,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小分子。注意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胆汁只是一种乳化剂,可将脂肪多分子团乳化为单分子分散开来,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3.上述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要注意温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变量控制。

典例1 (2017·海南)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mi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B.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命题点分析】本题考查口腔内的唾液对淀粉的初步化学消化。①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①与②的唯一变量是唾液,所以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②③不能作为对照实验,因为变量不唯一。

典例2(2017·丽水)酶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__专一性__。

(2)毕希纳实验证实了__酶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__。

(3)下列关于酶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__BC__。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命题点分析】理解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三、酶有最适温度(或最适范围)。

(2018·临海模拟)为探究唾液能催化淀粉分解,小柯设置了如图实验装置。已知甲试管加入的是淀粉液和唾液,则乙试管中应加入(B)

A.淀粉液和碘液

B.淀粉液和清水

C.唾液和碘液

D.唾液和清水

【解析】实验是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具有分解作用,设置对照实验的变量应该是淀粉液和清水。

三、观察血涂片

1.实验室准备少量新鲜的猪血,存放在试管或小烧杯中。

2.用吸管吸1滴猪血滴在清洁的载玻片略偏右一侧。

3.用另一块载玻片把血滴推成一层均匀的薄膜,即制作成了

一张血涂片(如图),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4.你观察到了__3__种血细胞。

5.描述视野中各种血细胞数量:__红细胞最多、血小板最少__。

1.人体的血细胞分为三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具有输送氧的功能。白细胞有多种类型,体积稍大,有细胞核,与人体的免疫有关,相当于“人体卫士”。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可促进伤口凝血,相当于“修理工”。

2.制作血涂片的关键在于不能压破血细胞,制作完整过程如下:

典例(2018·扬州)如图是人血涂片观察的模式图,其相关说

法错误的是(D)

A.图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呈双面凹的圆饼状

B.人血涂片因细胞③含有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C.图中的②是白细胞,与人的免疫功能有关

D.图中的①是最小的血细胞,有细胞核,能运输氧气

【命题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图中③是红细胞,数量最多,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因含有血红蛋白而呈红色;②是白细胞,个体最大,数量最少,有细胞核,能穿透血管壁,能够吞噬病菌,有免疫功能;①是血小板,没有细胞核,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2017·通辽)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分析正确的是

(D)

A.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B.细胞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细胞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D.成熟的细胞①无细胞核

【解析】图中所示①为红细胞,呈圆饼状,无细胞核,数量多,具有输送氧的功能。②为白细胞,有细胞核,体积较大,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若体内数量增多常为炎症。③为血小板,体积小,无细胞核,与凝血有关。

四、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1.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1)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只露出鱼尾,放

在培养皿上,用载玻片盖住鱼尾,如图所示。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鱼尾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3)你看到的血管有__动脉、毛细血管、静脉__。区别动

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方法是__动脉的特点是随着血液的流动血管出现分支,静脉的特点是随着血液的流动出现汇合现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血细胞成单行通过__。

2.感受静脉瓣的作用。

(1)在你左手的手腕,找一条显现的静脉(我们俗称“青筋”)。

(2)用右手中指紧压住这条静脉。

(3)右手食指沿静脉用力向心脏方向推压一段距离,然后移开食指,中指仍紧压,别放松,观察静脉的现象是__静脉变得不明显了__。此时的静脉状态说明__该静

脉内血液量减小__。原因:__静脉中的血液不能倒流__。

(4)移开中指,再观察静脉的现象是__又变得明显了__,此时的静脉状态又说明__静脉中血液只能单向流动__。

关于动物(人体)的血管:

人体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大动脉的特点是管壁厚,富有弹性,管内无瓣膜,在人体内“埋藏”得较深(更安全),管内血压更高。大静脉管壁相对较薄,内有静脉瓣,血液单向流通,“埋藏”得较浅,易被观察到的“青筋”就是静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三者是前后相连,小动脉的血流特点是血液随流向出现分叉,毛细血管的特点是血细胞呈单行通过且血流较慢,小静脉的血流特点是随着流向出现汇合。

典例(2018·邵阳)下列图示中,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对材料的处理;图乙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一个视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用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并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其目的是__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__。

(2)通常情况下,我们应使用__低__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3)图乙中,血管a与血管c的主要区别是__血流方向__;血管b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红细胞单行通过__。

(4)若要把视野右下方的血管c移到正中央,则培养皿应向__右下方__移动。【解析】(1)鱼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2)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用低倍的显微镜视野亮。(3)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如图中的a,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如图中的c,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如图中的b。毛细血管的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命题点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识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知识。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2018·重庆綦江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血管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A.该血管是动脉

B.该血管中血流速度最慢

C.该血管是静脉

D.该血管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五、测量脉搏

1.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在另一只手手腕的内侧寻找你的脉搏,轻轻按住,这时中指指腹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2.测量平静状态下的脉搏。让同学用手表限定1min时间,自己数一数脉搏跳动的次数。

3.一位同学计时,你在一个地方慢步走1min停下后,立即测1min的脉搏。4.同步骤3操作,但改为跑1min停下后立即测量脉搏。

5.再分别在跑1min后休息1min、3min后测量脉搏。

6.将测得的数据,转换为表示不同情况下脉搏次数的柱形图。

7.要使获得的数据更加准确,提高测量的精确度的方法是__多次测量求平均值__。

8.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可知人体的运动与脉搏之间的关系是__运动越剧烈脉搏越快__。

当运动停止后,脉搏又会发生的变化是__脉搏逐渐恢复平静状态时的次数__。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__运动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就需要加快血液循环以提供机体更多的氧__。

脉搏与心率相同。测脉搏的部位一般在桡动脉处,测血压的部位则在肱动脉处(与心脏高度相平)。

六、解剖牛的心脏

目标

1.了解心脏的构造。

2.学习用解剖的方法认识生物器官。

器材

牛的心脏(或方便得到的其他哺乳动物心脏),蜡盘,解剖刀,镊子,剪刀。

过程

1.根据如图所示位置,辨认牛心的各个部分。

2.比较主动脉和肺静脉,哪一条血管的管壁较

厚?__主动脉__。

3.沿图上虚线把心脏剖开,然后用镊子将心脏

内血块取出。

4.比较左心室和右心室,哪一个心室的肌肉较

厚?__左心室__。

5.用剪刀把主动脉和肺动脉的管壁剪开,观察管壁内的瓣膜。请你试着将瓣膜的外形画出来。

6.找到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观察其瓣膜结构。

讨论

1.若向肺静脉里灌水,水最终会从哪里出来?如果换成肺动脉,又将如何?__若向肺静脉中灌水,水将由主动脉流出;向肺动脉注水,水将由肺动脉流出__。

2.房室瓣和动脉瓣等瓣膜的主要作用是__房室瓣的作用是阻止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的作用是阻止血液从动脉流回心脏__。

1.人体心脏的结构分为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口诀:上房下室,左右相反。左右相反的原因是书上的图相当于“面对面看别人的心脏”。左心室需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最远的地方,需力量大,所以其心肌特别厚。2.高等动物的血液循环为双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口诀为“左室体动(毛)静右房”,肺循环的口诀为“右室肺动(毛)静左房”。

3.心脏的房室之间有房室瓣膜、心室的动脉出口处有动脉瓣、较粗的静脉有静脉瓣,这些瓣膜都是为了防止血液倒流。

典例(2018·苏州)如图为某同学用丝带扎紧上臂的示意

图。发现丝带下方(近手指端)的血管①膨胀,血管②变扁;

丝带上方的血管③膨胀,血管④变扁。下列有关叙述中,

正确的是(C)

A.血管①、④是动脉

B.血管②、③是静脉

C.血管①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③低

D.血管④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②高

【命题点分析】动脉中血液从心脏流向手指,静脉中血液从手指流回心脏。较粗的静脉中有静脉瓣,血液不会倒流。丝带扎紧上臂后,血管①膨胀而血管④变扁,则此处为静脉;②、③处为动脉。

(2018·衢州押题卷)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R代表某结构,甲、乙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若R表示肺毛细血管,则乙内为静脉血

B.若R表示心脏,则甲为静脉,乙为动脉

C.若R表示肾小球,则甲、乙均为动脉

D.若R表示小肠,则乙内营养物质、二氧化碳量均增加【解析】若R表示肺毛细血管,则乙内为动脉血。

2010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资料

谈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 引子 一、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钱学森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二、教什么

三、怎么教 1、教是为了不教 2、把知识得以产生的"问题"还给予学生问题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发展前进的,我们必须把知识得以产生的"问题"还给予学生。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素养包括多种能力和素质,科学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能力、记录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等。本次讲座主要就怎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记录能力进行学习。 第一个问题: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达尔文曾经对自己作了这样一个评价:“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鲁迅曾经教导青年文学爱好者“如果要创作,第一必须观察。” 观察对于小学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增长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又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观察能力,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提高观察兴趣 1、为了提高观察兴趣,可以了解中外科学家以及学生身边有关观察的一些故事。 2、提出观察的要求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易到难。 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1、细心 即观察时要细致,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不细就不能深入事物的精微,就不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就不能概括出事物的规律。所以,观察不仅要亲眼看,还要深入看,要方方面面、里里外外,周密细致,

气垫导轨实验讲义word资料7页

实验三 气垫导轨上的实验 在物理实验中,由于摩擦的存在,导致误差往往很大,甚至使某些实验无法进行。若采用气垫导轨等装置,可使这一问题得以较好的解决,气垫技术还可以减少磨损、延长仪器寿命提高机械效率。在机械、电子、运输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如气垫船、空气轴承,气垫输送线等。使用气垫导轨做力学实验可以观察和研究在近似无阻力情况下物体的各种运动规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和调整使用方法; 2.掌握用光电计时装置测量速度、加速度; 3.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4.深入了解完全弹性碰撞与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二、仪器与用具 气垫导轨装置、数字毫秒计、砝码等 三、实验原理 如图3-1所示,气垫导轨处于水平,在滑块的一端系一条细线,绕过气轨一端的滑轮后系一重物,由滑块、托盘和砝码构成的运动系统在重力作用下作直线加速运动。 图3-1 气垫导轨示意图 1、速度、加速度的测量:在导轨上相距s 的两处放置二光电门,若测得此系统在重力mg 作用下,滑块通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1v 、2v 则系统的加速度为 s a 22 1 22v v -= (3.1) 在滑块上放置一中间有方孔(或缺口)的挡光片,使方孔正好在光电管前通过,用数字毫秒计 S 2档测出滑块和挡光片在光电门中通过时,二次挡光的时间间隔t ?,则可得到该小间隔的平均速度 t x ??,x ?为挡光片二前沿间距离。因x ?较小,则可认为此平均速度为挡光片二前沿的中点通过光电门时,滑块M 的即时速度。只要测出了挡光片通过二光电门的时间间隔1t ?和2t ?,则可得对应的速度为 2 1,t x t x ??= ??= 21v v (3.2) 从(3.1)、(3.2)两式可解得运动系统的加速度为 )11(221 222t t s x a ?-??= (3.3)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如果一力学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若

高分子科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与试题答案(补充版)

▲为08年6月考试题目 *为14年6月考题 第一章概述 3. 说出10种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高分子的名称。 答:涤纶、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PET、蛋白质、核酸、涂料、塑料、合成纤维 6.下列物质中哪些属于聚合物?(1)水;(2)羊毛;(3)肉;(4)棉花;(5)橡胶轮胎;(6)涂料 答:羊毛、棉花、橡胶轮胎、涂料、肉 *7.写出下列高分子的重复单元的结构式:(1)PE;(2)PS;(3)PVC;(4)POM;(5)尼龙;(6)涤纶 答:(1)PE——聚乙烯-CH2-CH2- (2)PS——聚苯乙烯 (3)PVC——聚氯乙烯 (4)POM——聚甲醛-O-CH2- (5)尼龙——聚酰胺-NH(CH2)5CO- (6)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7 名称结构单元单体单元 H2 C C CH3 H3COOC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一样一样 H2 C H C H3COOC 聚丙烯酸甲酯一样一样 —NH(CH2)6NHCO(CH)4CO—尼龙-66 —NH(CH2)6NH— —CO(CH)4CO— 无 H2 C C H3C H C C H2 聚异戊二烯一样一样 ▲ (1)高分子;(2)链节;(3)聚合度;(4)多分散度;(5)网状结构;(6)共聚物 答:(1)高分子也叫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具有高的相对分子量,其结构必须是由多个重复单元所组成,并且这些重复单元实际是或概念上是由相应的小分子衍生而来的。 (2)链节是指结构重复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分子结构的最小结构单元。 (3)聚合度是单个聚合物分子所含单体单元的数目。

(4)多分散性:除了蛋白质、DNA等外,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不均一的 (5)网状结构是交联高分子的分子构造。 (6)共聚物:由一种以上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14、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万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PE的平均聚合度是多少? P=100×10000/28=35700 ▲21、高分子结构有哪些层次?各层次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高分子结构由4个层次组成: a、一级结构,指单个大分子内与基本结构单元有关的结构,包括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链接方式,构型,支化和交联以及共聚物的结构 b、二级结构,指若干链节组成的一段链或整根分子链的排列形状。 c、三级结构在二级的基础上许多这样的大分子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结构,包括结晶结构,非晶结构,液晶结构和取向结构。 d、四级结构,指高分子在材料中的堆砌方式。 22、什么是高分子的构型?什么是高分子的构象?请举例说明。 答:构型是指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高分子链由于单键内旋转而产生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称为构象。构象与构型的根本区别在于,构象通过单键内旋转可以改变,而构型无法通过内旋转改变。 26、用粗略示意图表示:(1)线型聚合物(2)带短支链聚合物(3)交联XX(4)星形聚合物 27、试分析线形、支化、交联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线形高分子的分子间没有化学键结合,在受热或受力时可以互相移动,因而线形高分子在适当溶剂中可以溶解,加热时可以熔融,易于加工成形。 交联高分子的分子间通过支链联结起来成为了一个三锥空间网状大分子,高分子链不能动弹,因而不溶解也不熔融,当交联度不大时只能在溶剂中溶胀。 支化高分子的性质介于线形高分子和交联(网状)高分子之间,取决于支化程度。 第三章链式聚合反应 1.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并说明理由。 CH2=CHCl CH2=CCl2 CH2=CHCN CH2=C(CN)2CH2=CHCH3CH2=C(CH3)2 CH2=CHC6H5 CF2=CF2 CH2=C(CN)COOR CH2=C(CH3)-CH=CH2 解:CH=CHCl适于自由基聚合,Cl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2=CCl2适于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Cl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2个Cl原子的吸电子性足够强。 CF2=CF2适合自由基聚合,F原子体积小,结构对称。 CH2=CHC6H5 与CH2=CH-CH=CH2可进行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以及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п电子的容易极化和流动。 CH2=CHCN适合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CN是吸电子基团,并有共轭效应。 CH2=C(CN)2适合阴离子聚合。2个-CN是强吸电子基团。 CH2=C(CH3)2适合阳离子聚合。CH3为供电子基团,CH3与双键有超共轭效应。 CH2=C(CN)COOR适合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的吸电子性很强。 CH2=CCH3COOR适合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因为是1,1二取代基,甲基体积较小,COOR为吸

最新小学科学实验培训文字稿汇总(最新)

三年级抽测实验操作内容 观察鸟羽毛特点实验 实验材料: 鸟类羽毛、剪刀、托盘、烧杯、水、滴管、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1.把一片鸟类羽毛放在手中,用手掂一掂,有什么感觉? 2.观察羽轴,用剪刀将羽轴纵向剪开,发现了什么? 3.将羽毛放在托盘上方,用滴管往羽毛上滴几滴水,又有什么发现? 4.用放大镜观察羽毛的排列顺序,观察到了什么? 实验现象: 1.羽毛掂起来很轻; 2.发现羽轴中间是空的; 3.往羽毛上滴水时水滑落到托盘上; 4.放大镜下的羽毛排列紧密有序。 实验结论: 鸟的羽毛质量很轻;羽轴是中空结构的;羽毛具有很强的防水性;羽毛排列紧密有序。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它的飞行。 注意事项:使用小刀或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探究土壤的成分实验 实验材料 烧杯、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火柴、铁盘、土壤、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1.把土壤放到有纸巾的手中,用手指捻一捻,捏一捏,谈感受。 2.用放大镜继续观察。 3.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 4.将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然后静置沉降,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5.把土壤放到铁盘里,用酒精灯加热,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 1.感觉土壤有点湿,看到纸巾上有水渍。

2.在放大镜的帮助下,发现土壤颗粒大小不同,并掺杂树叶等杂质。 3.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4.一段时间后,沉到水底的土壤出现了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 5.冒烟,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土壤颜色变浅了。 实验结论 土壤里含有水、空气;由不同物质组成;有颗粒较大的砂和很细的黏土;含有能够燃烧的腐殖质。 注意事项 1.注意土壤的选择 2.注意酒精灯的使用 3.提醒学生,刚开始加热土壤时冒出的“白烟”是土壤中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又遇冷凝结而成的。 认识岩石 实验器材 多种多样的岩石、放大镜、锤子、小刀、铁砧等。 实验步骤 1、观察每块岩石的颜色。 2、拿出准备好的岩石,摸摸每块岩石的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们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每块岩石的表面,辨析是硬的还是软的。 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锤子敲开岩石,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 实验现象及结论 花岗岩:颜色:花斑(灰白色、肉红色);结构:块状;硬度:很硬。 砂岩:颜色:黑色、深灰色、褐红色、灰绿色,光泽较暗。结构:颗粒状;硬度:很硬。 大理岩:颜色:白色或有花纹;结构:颗粒状;硬度:较软。 注意事项 在使用锤子、小刀时,注意安全,特别是再砸岩石时不要伤到手、眼等。 探究磁铁的秘密 实验材料

小学科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材学习心得体会 东门小学邓爱群 通过一年级新教材的学习,使我对如何进行科学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科学和其他学科不同,更注重于动手实验。为此,培训方更是贴心的给我们安排了常见的实验展示,然后让我们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互相交流,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实验的重要性,明确实验中容易发生的一些误区,如何预防,如何做好这些常规实验。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现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科学课的这些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更有利于学生深入领会课本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学的主动,而且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科学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学科,上好科学课不是件容易之事儿,教师应有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学科学,用科学”。每一位科学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儿童在自然生活中有所进取,感到成功。学生面对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现在的孩子见得多,听得多,接触的也多。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提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尖锐。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也是凡人,但碍于情面却不愿承认自己的不懂不会。其实这是一种对学生极其的不尊重,也是对自身的不信任。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满足儿童的要求,并真诚坦白平等地与孩子们形成共同学习的氛围。

2020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九年级上册14物理实验和探究

第14课时物理实验与探究 初中科学物理部分探究重点列举(c) 【命题重点】 1.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2.探究能的转化与守恒。 3.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4.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5.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6.伏安法测电阻和电功率。 【命题题型】 1.实验探究题。 2.选择题、简答题。 【答题注意】

1.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 2.运用相关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3.注意结论表达的规范性、严谨性。 4.在实验与探究过程中对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类型一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典例1 [2019·盐城]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出表示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的位置MM′和NN′。 图14-1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玻璃板的厚度,其读数为__0.30__cm。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较亮的像是光线经__MM′__(选填“MM′”或“NN′”)面反射形成的。 (3)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__像__的位置,__直接__(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A的像。 (4)将棋子B(图中未画出)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较亮的像重合,并测量棋子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 A和棋子B的左端到NN′的距离l B,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数据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离__小于__(选填“小于”或“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 (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小明对此很感兴趣,他想探究影响这一差值大小的因素。请帮小明提出一条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__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与玻璃板的厚度有什么关系?__。 【解析】(2)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前面的玻璃MM′表面反射的光较多,成的像较亮,后面的玻璃NN′表面由于光的反射后,物体反射的光减弱,故成的像较暗。(3)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像的位置,可以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棋子A的像,如果有,则为实像,否则为虚像。(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知l B<l A,即像到反射面的距离小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则问题可以为: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与玻璃板的厚度有什么关系? 跟踪训练1 [2019·金华校级模拟]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C) 图14-2

修改高分子化学实验指导书(最新x)

目录 实验一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1) 实验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4) 实验三乙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6) 实验四醋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与聚乙烯醇的制备 (7) 实验五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 (10) 实验六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的制备 (13) 实验七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悬浮共聚 (16) 实验八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19) 实验九酚醛树脂制备 (21) 实验十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的精制

实验一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1.1 目的要求 (1) 学习悬浮聚合原理和实验技术. (2) 掌握苯乙烯的悬浮聚合的实验操作 1.2 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依靠激烈的机械搅拌使含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到与单体互不相溶的介质中实现的,由于大多数烯类单体只微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水,悬浮聚合通常都以水为介质。在进行水溶性单体如丙烯酰族的悬浮聚合时,则应当以憎水性的有机溶剂如烷烃等作分散介质,这种悬浮聚合过程被称为反相悬浮聚合。 在悬浮聚合中,单体以小油珠的形式分散在介质中,每个小油珠都是一个微型聚合场所,油珠周围的介质连续相则是这些微型反应器的热传导体。因此,尽管每个油珠中单体的聚合与本体聚合无异,但整个聚合体系的温度控制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悬浮体系是不稳定的,尽管加入悬浮稳定剂可以帮助稳定单体颗粒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的高速搅拌与悬浮聚合的成功关系极大。搅拌速度还决定着产品聚合物颗粒的大小,一般说来,搅速越高则产品颗粒越细。产品的最终用途决定着搅拌速度的大小,因为用于不同场合的树脂颗粒应当有不同的颗粒度,用作离子交换树脂和泡沫塑料的聚合物颗粒应当比1mm还大一些,而用作牙科材料的树脂颗粒的粒径则应小于0.1mm,直径为0.2一0.5mm 的树脂颗粒则比较适于模塑工艺。 悬浮聚合体系中的单体颗粒存在着相互结合形成较大颗粒的倾向,特别是随着单体向聚合物的转化,颗粒的粘度增大,颗粒间的粘连便越容易,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分散颗粒的粘连结块不仅可以导致散热困难和爆聚,还可能因使管道堵塞而造成反应体系的高压力,只有当分散颗粒中单体转化率足够高、颗粒硬度足够大时,粘连结块的危险才消失。因此,悬浮聚合条件的选择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工业上常用的悬浮聚合稳定剂有明胶、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和聚乙烯醇等,这类亲水性的聚合物又都被称为保护胶体。另一大类常用的悬浮稳定剂是不溶于水的无机物粉末,如硫酸钡、磷酸钙、氢氧化铝、钛白粉、氧化锌等等,其中工业生产聚苯乙烯时采用的一个重要的无机稳定剂是二羟基六磷酸十钙(Ca10(PO4)6(OH)2)。 本实验进行苯乙烯的悬浮聚合,若在体系中加入部分二乙烯基苯,产物具有交联结构并有较高的强度和耐溶剂性等,可用作制备离子交换树脂的原料。 1.3 仪器及药品 三口烧瓶、回流冷凝管、搅拌器、固定夹及铁架、加热器、温度计、量筒、烧杯。 苯乙烯单体45g、聚乙烯醇1.0g、过氧化二苯甲酰(BPO)0.45g、蒸馏水。 1.4 实验装置

小学科学学习培训资料.

小学科学学科《课标目标与教材解析》教师培训材料 【一】、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 一、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高分子化学实验8

高分子化学实验 梁晖卢江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书号 ISBN 7-5025-5633-X 出版日期 2005-7-1

目录 第1章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础技术 (1) 1.1 聚合反应装置 (1) 1.2 聚合体系的除湿除氧 (5) 1.3 单体的纯化与贮存 (6) 1.4 常见引发剂(催化剂)的提纯 (8) 1.5 常见溶剂的处理 (9) 1.6 聚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0) 附:几种常见单体和溶剂的提纯处理 (12) 主要参考文献 (14) 第2章逐步聚合反应的实施 (15) 2.1 熔融聚合 (15) 实验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涤纶)的合成及其熔融纺丝 (16) 2.2 溶液聚合 (18) 实验二聚苯硫醚的合成 (19) 2.3 界面缩聚 (20) 实验三对苯二甲酰氯与己二胺的界面缩聚 (21) 2.4 固相聚合 (23) 实验四固相聚合法合成高分子量聚碳酸酯 (23) 2.5 逐步聚合预聚体的合成及其固化 (26) 实验五醇酸树脂缩聚反应动力学 (27) 实验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及层压板的制备 (29) 实验七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31) 实验八不饱和聚酯预聚体的合成及其交联固化 (32) 实验九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固化 (35) 主要参考文献 (38)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实施 (40) 3.1 本体聚合 (40) 实验十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41) 3.2 溶液聚合 (42) 实验十一乙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42) 3.3 沉淀与分散聚合 (43) 实验十二沉淀聚合合成单分散MMA/二乙烯基苯DVB交联微球 (44) 实验十三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的分散共聚合 (45)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龙门中小乔丽平 2014年10月26日、27日,县教育局组织了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在东关小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按培训要求,每个教师要聆听专家培训,听优秀教师示范课,还要观摩东关小学仪器室。根据参会人数,分两组同时进行,专家评委现场点评,参会教师参与研讨,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每个学区选出1人进行发言。这次培训,我认真倾听并记录了专家教师的讲课内容。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经过了这次培训活动,我在各个方面收获甚大,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 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创新性学习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与前瞻的意识。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这种意识的作用,使儿童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师培训材料

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冯小平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的师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师德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努力培养小康社会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领导者和美好未来的创造者的根本保证。 近几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养、培训工作,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度上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有所提高,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但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当今社会重经济、重效益、追求物质生活,提倡超前消费的潮流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意识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加之中小学管理者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没能给予足够的认识,师德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 1.缺乏事业心——“人在曹营心在汉”。 有资料表明,不少师范院校在校生选择师范专业是迫于无奈,毕业后不愿从教的比例较高,即使从教也只是作为过渡一下;不少青年教师只是

把教育当成一种职业,应付应付,并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来执着地追求,更没有把教育当成一门艺术以致于全身心的投入。少数教师受到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缺乏高度的职业自觉性和工作主动精神,急功近利;不安心于自己的职业,平时工作三心二意,敷衍塞责。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少教师弃教“下海”经商;当前,随着日益深化的改革和人才流动逐步市场化,不少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涌向城市中小学,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涌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这些情况已对部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2.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现实中,少数青年教师由于工作的动机不很明确,有的是为了生活的无奈而从教,有的是为了有个工作、有事可做而从教,工作中不注重刻苦学习、钻研业务;还有少数老教师只注重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不关心、研究未来,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忽视对新的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思想的接纳,加之中小学管理者忽视师德教育,使一些教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起来缺乏干劲和积极性。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学生心目中的教师,不是空谈家,不是不学无术的庸才,而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专门家”对这句话有些人更是缺乏深刻的理解。 3.缺乏热情与爱心——对待后进生冷漠无情 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能做到关心热爱每个学生,但也有不少教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 供材料科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胡航 2016-02-30

实验一 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 一、实验内容与目的 1. 了解并掌握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过程并制备Au 或Ag 纳米颗粒。 2. 了解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概述 化学制备法是制备金属纳米微粒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被广泛采用。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主要有溶胶凝胶法、电镀法、氧化还原法等。其中氧化还原法又包括热分解和辐照分解等。贵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医学领域的杀菌,物理化学领域的催化等。本实验以金胶为例介绍交替法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并以硝酸银在烷基胺中的热分解为例介绍表面活性剂中氧化还原法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 1. 胶体金属(Au 、Ag )的成核与生长 总的来说,化学法制备金属纳米粒子都是让还原剂提供电子给溶液中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形成金属原子。如,对于制备胶体金,如果采用柠檬酸三钠作为还原剂,其反应过程如下: 2H O -42223222222Δ HAuCl + HOC(CH )(CO )Au +Cl +CO +HCO H+CO(CH )(CO )+......??→粒子 2. 硝酸银热分解法制备银纳米粒子 热分解法制备金属纳米颗粒原理简单,实验过程易操作。对制备数纳米到数十纳米尺寸范围的纳米颗粒有较大优势。硝酸银在烷基胺中加热搅拌可形成澄清透明溶液。温度上升到150~200 °C 时,溶液颜色由浅色到深色快速变化,生成的银纳米颗粒被烷基胺包裹,稳定在溶液中。通过对样品洗涤、离心沉淀,可获得烷基胺包裹的银纳米粒子。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硝酸银,柠檬酸三钠,油胺或十八胺,十八烯(ODE ),无水乙醇,配有温度调控和磁力搅拌的油浴加热器,三颈瓶,抽气头,滤膜,温度计套管,10 mL 量筒,分析天平,玻璃滴管,离心管,离心机,电热干燥箱 (二)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高分子物理实验

高分子物理实验指导书 刘艳辉周金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偏光显微镜法观察聚合物球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偏光显微镜的构造,掌握偏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不同结晶温度下得到的球晶的形态,估算聚丙烯球晶大小。 3.测定聚丙烯在不同结晶度下晶体的熔点。 4.测定25℃下聚丙烯的球晶生长速度。 二、实验原理 聚合物的结晶受外界条件影响很大,而结晶聚合物的性能与其结晶形态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对聚合物的结晶形态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聚合物在不同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结晶,比如单晶、球晶、纤维晶等等,而其中球晶是聚合物结晶时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球晶可以长得比较大,直径甚至可以达到厘米数量级.球晶是从一个晶核在三维方向上一齐向外生长而形成的径向对称的结构,由于是各向异性的,就会产生双折射的性质。聚合物球晶在偏光显微镜的正交偏振片之间呈现出特有的黑十字消光图形,因此,普通的偏光显微镜就可以对球晶进行观察。 偏光显微镜的最佳分辨率为200 nm,有效放大倍数超过100—630倍,与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法结合可提供较全面的晶体结构信息。 球晶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具有折叠链结构的片晶,球晶是从一个中心(晶核)在三维方向上一齐向外生长晶体而形成的径向对称的结构,即—个球状聚集体。光是电磁波,也就是横波,它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但对于自然光来说,它的振动方向均匀分布,没有任何方向占优势。但是自然光通过反射、折射或选择吸收后,可以转变为只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光波,即偏振光。—束自然光经过两片偏振片,如果两个偏振轴相互垂直,光线就无法通过了。光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随振动方向不同而变化。折射率值也随之改变,一般都发生双折射,分解成振动方向相互垂直、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不同的两条偏振光。而这两束偏振光通过第二个偏振片时。只有在与第二偏振轴平行方向的光线可以通过。而通过的两束光由于光程差将会发生干涉现象。 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观察,非晶体聚合物因为其各向同性,没有发生双折射现象,光线被正交的偏振镜阻碍,视场黑暗。球晶会呈现出特有的黑十字消光现象,黑十字的两臂分别平行于两偏振轴的方向。而除了偏振片的振动方向外,其余部分就出现了因折射而产生的光亮。在偏振光条件下,还可以观察晶体的形态,测定晶粒大小和研究晶体的多色性等等。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1.偏光显微镜(图1-1)及电脑一台、附件一盒、擦镜纸、镊子; 2.热台、恒温水浴、电炉。 3.盖玻片、裁玻片。 4.聚丙烯薄膜。 四、实验步骤 1.启动电脑,打开显微镜摄像程序AVerMedia EZCapture. 2.显徽镜调整 (1)预先打开汞弧灯10min,以获得稳定的光强,插入单色滤波片。 (2)去掉显微镜目镜,起偏片和检偏片置于90°,边观察显微镜筒,边调节灯和反光镜的位置,如需要可调整检偏片以获得完全消光(视野尽可能暗)。

小学科学培训学习心得

小学科学培训学习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小学科学老师培训学习心得 争做一名优秀的科学老师 ——小学科学老师培训学习心得 东二小学梁炳辉 上周,我参加了桂城街道教育局组织的小学科学学科的培训活动,通过这次科学科老师的培训,改变了以往自己对科学教学的一些偏见,让我对科学学科又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受益非浅,对自己在今后工作中认真上好科学课,不断充实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我,争做一名优秀的科学老师有着深刻的意义。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此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本次培训学习的感受,希望与大家共勉。 讲座中,东二小学吴青老师作了《科学课外小制作的组织与辅导》的专题讲座培训,讲座中,吴老师具体讲述了科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课外小制作的有关问题。特别是课外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的让我感受最深,听了讲座后,我明白了科学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而作为科学的实验必须要让学生做到:“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在有规范的玩中学习科学,感觉科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作为科学课的重点

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现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科学课的这些探索性实验,除了堂上的科学实验,还应延伸到课外的小制作,科学老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更有利于学生深入领会课本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学的主动,而且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科学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学科,上好科学课不是件容易之事儿,教师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外,教师更应有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学科学,用科学”。以往我对科学的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课后不会进行反思和经验积累,所以从教科学多年,在科学的教学中都没有很大的进步,更忽略了学生撰写小论文的辅导。但听了中心小学彭老师作的《科技小论文的撰写》的讲座后,让我懂得了一个学科的发展,必须要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路线。科学老师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小论文的撰写,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一个跃进。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 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标准范本

方案编号:LX-FS-A67116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标准范本 The Objectives, Policies, T ask Allocation, Steps T o Be T aken And Other Factors Needed T o Complete The Established Action Guideline A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案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生活中把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要的其他因素全部按计划制定成文本,并付诸实施。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实施新课程以后,小学科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虽对以前的自然学科有所延承,但整合了新课程理念的科学课,其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有着深刻的变革,使任课教师很难适应。而且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差异大,校长往往把精兵强将安排在语数外学科上,而让一些老教师顶替勉强为之,这些老教师是在文革期间接受基础教育,所学基本不能胜任教学。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把该课程分散排在各年级,没有相对专职,以至于有的教师将该课程挪作他用,未能实现国家规定教学计划。这种状况,并非我学区如此,凡农村小学大多这样,但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复习资料 1;怎样制作一个大晶体? 答:用一个大的玻璃杯,制作一杯浓食盐水溶液。将这杯溶液过滤,注入一个清洁的玻璃杯内。在杯中用细线悬吊一小块食盐晶体,并浸泡在溶液中,静置数天。在杯底会出现第一批晶体,滤去溶液中残留的晶体,继续把细线上的晶体浸入溶液中,晶体会缓慢地生长。 2;怎样做个简易显显微镜? 答: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象,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3;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实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4;制作洋葱玻片标本的步骤:用刀切开;取下一片;在取下的一片上划井字;将制好的标本放到载玻片上《13页》 5;实验内容:加热白糖;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器材:白糖;蜡烛;汤匙;火柴 实验步骤:《1》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2》当加热结束后,熄灭蜡烛,把汤匙放在桌子蹭的盘子里冷却,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白糖加热变成了液体的白糖,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变成黑色。如果继续加热,黑色还会燃烧。 实验结论:白糖颗粒变成液体的白糖,只是状态;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这是物理变化;液体的白糖继续加热变成黑色,它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6;实验内容:寻找淀粉的踪迹 实验器材:水果刀;碘酒;马铃薯;滴管 实验步骤:《1》用水果刀将马铃薯切开《2》将碘酒滴到马铃薯的切开面上《3》观察现象《4》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切开面上有蓝色出现。 实验结论: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7;实验内容: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实验现象:冒出大量气泡,在玻璃杯里形成很多泡沫,并且有沉淀产生。 《1》把玻璃杯盖上杯盖有手摸,有什么感觉? 答:杯壁变得更凉了。 《2》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杯中,有什么现象?根据这个信息,你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 答:燃烧的木条熄灭,推断出,产生的气体是一种新物质,且不支持燃烧。 《3》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 答:实验证据不足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因为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很多,所以无法判断。 8;铁生锈实验探究 甲试管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的棉花球上,乙试管中把铁钉放入后,注入经煮沸《赶走空气》快速冷却的水,将铁钉浸没 后的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丙试管中加少量干燥剂,再放一团干的棉花球,把铁钉放在干棉花球上,塞紧橡皮塞。 (1)本试验是用于研究铁生锈与水和空气关系的一个实验装置。 (2)甲试管中的铁钉能够与水和空气充分接触; 乙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因为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地防止空气溶解到水中 丙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空气接触,因为试管中的干燥剂很好地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3)一星期后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乙和丙两个试管中的铁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4)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与水和空气这两个因素有关,二者缺一不可。 9;罗平小学六《2》班第二小组的同学在研究铁生锈因素的实验,他们用三个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三枚同样大小的铁钉,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里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 水里,每天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图》 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 水盘子水变色生锈锈多了锈更多了 菜油盘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 《1》以上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也可以填控制其它因素不变的方法或对比实验法》 《2》铁生锈速度最快的是在水盘子,最慢的是在菜油盘子。 《3》实验结论: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水和空气,二者缺一不可。 10;实验内容: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实验材料: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钉子;一把镊子 实验方法:《1》配制硫酸铜溶液《2》用镊子夹住铁钉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3》过一会儿,取出铁钉,观察现象

高分子合成实验

第二章高分子合成实验 (2) 实验一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2) 实验二苯乙烯的聚合方法综合实验 (4) 实验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9) 实验四水溶性酚醛树脂制备及性能测定 (10) 实验五酚醛树脂的合成 (15) 实验六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17) 实验七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 (18) 实验八膨胀计法测定苯乙烯聚合反应速率 (21) 实验九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悬浮共聚合 (26) 实验十乙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28) 实验十一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 (30) 实验十二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盐)的合成和分析 (32) 实验十三熔融缩聚反应制备尼龙-66 (34) 实验十四ε-己内酰胺缩聚制备尼龙6 (37) 实验十五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及其交换量的测定 (39) 实验十六苯丙乳液的制备 (43)

第二章高分子合成实验 实验一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高分子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的理解。 2、了解缩醛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3、掌握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 早在1931年,人们已经研制出聚乙烯醇的纤维,但由于PVA的水溶性而无法实际应用。利用“缩醛化”减少水溶性,使PVA 有了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目前,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在工业上被广泛用于生产黏合剂、涂料、化学纤维。品种主要有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醇缩甲乙醛、聚乙烯醇缩丁醛等。其中以聚乙烯醇缩甲醛和聚乙烯醇缩丁醛最为重要。前者是化学纤维“维尼纶”和“107”建筑胶水的主要原料,后者可用于制造“安全玻璃”。 聚乙烯醇缩甲醛随缩醛度的不同,性质和用途有所不同,缩醛度在35%左右,就得到人们所称为“维尼纶”的纤维,纤维的强度是棉花的1.5∽2.0倍,吸湿性5%,接近天然纤维,故又称为“合成棉花”,如果控制强度在较低水平,由于聚乙烯醇缩甲醛分子中含有羟基、乙酰和醛基,因此有较强的黏结性能,可用作胶水,用来黏结金属、木材、玻璃、陶瓷、橡胶等。 聚乙烯醇缩甲醛是由聚乙烯醇在酸性条件下与甲醛缩合而成的。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