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相关知识培训

常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相关知识培训

常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相关知识培训

培训对象:合成车间一线员工

培训目的:现在合成车间员工过敏较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有毒有害物质了解不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有毒有害知识学习

危险化学品罐区的安全管理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的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千万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污染环境。易燃液体储罐。由于易燃液体有以下共同特性:易燃性、节气易爆性、高度流动扩散性、受热膨胀性、忌氧化剂和强酸、电阻率大容易积聚静电和毒性。每一个储罐则是一个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库区的安全管理则成了重中之重,该公司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了防火防爆和职业卫生防护两个方面。 一、防火防爆安全管理 1.规章制度约束 企业设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各级安全管理责任人员,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和行为规范。同时对一些主要设备、设施制定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以确保安全操作,制定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并实时进行监督检查。 2.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 企业定期召开(最好每月召开1次)安全会议,布置安全生产工作。采取日常和定期两种形式进行罐区安全检查,查纪律、查制度、查设施、查隐患,并制定措施落实部门限期整改。 (1)日常安全检查 ①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生产工人应严格履行班中巡回检查制度。 ②非生产岗位的班组长和工人,应根据本岗位特点进行检查。 ③各部门领导应对本部门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解决。 ④安全监管部门要经常对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定期安全检查 ①春季以防雷、防静电为重点。对公司的避雷设施、接地系统作一次全面检查。 ②夏季以防暑降温、防台风、防汛、防火、防爆为重点。 ③秋季以防火、防爆为重点,并做好防冻措施。 ④冬季以防火、防静电、防冻为重点。 ⑤在国家法定假日前后,组织安全检查。 ⑥在每年的安全生产月和“119”活动期间,组织安全检查。 3.用火用电的安全管理 在禁火区内使用电、气焊(割)、电钻、砂轮、接临时电源、动土、电器设备耐压试验等动用明火或易产生火花的工作,均应办理审批手续。用火单位须事先向管辖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用火作业审批表,经审批同意取得用火许可证后方可用火。管辖部门指定专人对用火现场进行全程监护,监护人员对用火作业安全负监督检查责任。 临时用电单位向管辖部门提出申请,填写《临时用电审批表》,临时用电线路必须在专职电工指导下装设,使用单位不得随意更改。电工必须对临时用电现场进行监督管理。 4.防静电的安全管理 (1)易燃、可燃液体输送 ①火灾危险性甲、乙类液体输送的初始流速以不大于1m/s为宜,当入口浸没200mm后方可提高流速,最大流速不得超过3m/s。 ②当液体输送管道上装有过滤器时,在甲、乙类液体输送过程中,自过滤器

实验室常用剧毒物品安全使用知识

实验室常用剧毒物品安全使用知识 重点实验室常用剧毒物品安全使用知识 一、剧毒物品有哪些危险性剧毒物品系指进入人体,在极短时间内,能引起人体局部或全身中毒,甚至造 成死亡的物质。一般在生物试验中,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50mg/kg,皮肤接触半数致死量LD50≤20m g/kg,经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2mg/L 的毒物均属剧毒物品。无机剧毒物品多为含有氰基——CN、汞、磷、砷、硒、铅等化合物。有机剧毒品多为含有有磷、汞、铅、氰基、氨基、卤素、硫、硅、硼等化合物。生物碱为含有氮、硫、氧的碱性有机物。剧毒物品毒性剧烈,少量或极少量进入人体内即可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剧毒物品进入人体被吸收主要有经消化道吸收,经呼吸道吸收,经皮肤粘膜吸收,血液直接吸收。许多的剧毒物品还有易燃,易爆,腐蚀等特性,如四乙基铅、硫酸、二甲脂等遇明火,高温时能燃烧;锇酸、苯乙酸汞等对人体有腐蚀作用;氰化物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混合时反应剧烈甚至引起爆炸,氰化物与酸接触,能生成剧毒易燃的氢氰酸气体;ALP 化合物与水作用能放出易燃的极毒磷化氢气体。 二、剧毒物品使用的规定 (一)、剧毒物品使用的要求 1、各有关学院各单位内部要明确责任分工,指定一位学院负责人负责剧毒物品的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各学院、各单位的第一把手是剧毒物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管院长是该院剧毒物品管理人,履行审核、安全检查、督促隐患整改和组织业务培训及提出对违反安全规章制度人员的处理意见的职责。 各实验室主任是该室剧毒物品安全负责人,对本室安全保管、使用剧毒物品负责。各有关学院科研秘书是剧毒物品保管、使用情况的统计人员,履行危险物品业务统计职责。 2、剧毒物品须由经过公安机关业务培训的人员使用,使用人员要了解所接触剧毒物品的性质、特点和

危险化学品培训内容

安全培训材料 一、何为危险化学品的一书一签 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一书是指产品说明书,一签是指产品标签。产品说明书要含产品名称、分子式或结构式,分子量,理化性质、安全数据表。标签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类型、等级、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符合标准的编号及标志.危险化学品销售,一定要附有说明书和标签。因此作为使用方在危险化学品到达企业后,卸货之前应向供货单位索要一书一签. 二、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第1类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a. 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b. 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 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怀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第4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三篇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三篇 篇一: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知识 1.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3.根据国标《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的规定,安全贮存危险品的基本要求主要是: (1)贮存危险化学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 (2)危险化学品必须贮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贮存危险化学品及贮存 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危险化学品贮存仓库。(3)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4)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5)贮存的危险化学品应用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100的规定。同一区域贮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应悬挂最高等级危险品的性能标志。

(6)危险化学品贮存方式分为3种: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分离贮存。 (7)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贮存。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 (8)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4.生产、加工、销售化学品的企业无论是对自己生产的化学品,还是对购买的化学品,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全部有关使用、储存和处置方面的安全信息和注意事项,并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 5、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6、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制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劳动防护用品(具)、保健品,安全设施、设备,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和职业卫生,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事故调查处理安全生产奖惩等规章制度。 7.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卫生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岗位操作安全规程(安全操作法)和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作业安全规程。 8.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设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应当经考核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9.盐酸的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避免化学品中毒的安全培训

避免化学品中毒的安全培训 化学品中毒是在许多工作场所和日常生活中都可能发生的重大安全隐患。为了 保护员工和公众的健康,进行适当的化学品中毒安全培训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避免化学品中毒。 首先,了解化学品的潜在危害是预防中毒的第一步。在安全培训中,应向员工 介绍不同类型化学品的特点、危害性和使用方法。这涵盖了有毒化学品的识别和标记、储存和处理方法等内容。通过培训,员工能够更加了解他们所使用的化学品,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认识,从而避免中毒的风险。 其次,培训中应注重正确的使用化学品的操作技巧。使用化学品时,必须严格 按照安全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例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通风良好、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等等。同时,应教授员工正确的事故应急反应措施,包括急救知识和联络所需机构等信息,以及灭火、泄漏控制等方法。这样,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员工能够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伤害和损失。 此外,安全培训还应强调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员工在使用化学品后,应注意及时洗手和更换污染的衣物,避免在工作场所或饮食之前接触口腔、伤口等易受污染的区域。此外,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并指导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这样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化学品对他们的潜在危害。 最后,定期的培训和审查也是确保安全的关键。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环境可能 会有改变,新的风险可能会出现,因此定期的培训有助于保持员工对化学品安全的认识。此外,审查和评估现有的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与员工和管理层的交流,可以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化学品使用始终保持最高的安全标准。

易制毒化学品安全培训

易制毒化学品安全培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 质和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同时,也有一些人想方设法从制造和销售 毒品中获取不义之财。为了保护社会的安全稳定,防止这些非法行为 的发生,近年来各国纷纷加强了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同时,各地 政府也加强了对易制毒化学品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管和安全教育培训。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易制毒化学品及其安全培训。 易制毒化学品是什么? 易制毒化学品指的是一些容易被用于制造毒品的化学品,也称为毒 品前体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和易得性,所以被列为 了全球各国的管制范围之内。常见的易制毒化学品包括甲醇、氨水、 碘化物、盐酸、硫酸等,其中氨水和硫酸是最常见的易制毒化学品。 这些化学品原本是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但由于它们的成本低廉,易得,而且需要量不大,所以成为了毒品制造者的首选物质。 易制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易制毒化学品的特点是危害性大,对人体危害很大。甲醇和氨水在 被人体吸入后会引发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呼 吸衰竭和死亡。硫酸和盐酸接触皮肤后可能引起化学灼伤和腐蚀、鼻 咽部和眼睛刺激等症状。长期接触易制毒化学品还可能引发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的疾病。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易制 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易制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措施 1.加强监管:政府可以建立相关的对易制毒化学品和相关从 业人员的监管机制,建立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相关信息,遏制 毒品的制造销售,同时加强对化学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 高管控意识和能力。 2.建立防火防爆设施:易制毒化学品本身有着很高的火灾和 爆炸危险性,为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必要时可以建立相关防火 防爆设施,如消防器材、防爆柜等。 3.安全储存和运输:易制毒化学品需要专门的保存和运输方 式,规定好他们的存放位置、数量及标识,严格根据规定的标准 加强化学品的监控和审核。 易制毒化学品从业人员安全培训 因易制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性大,且易被非法分子用于制毒,最 重要的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 能力。常见的安全培训内容有: 1.化学品安全知识:包括易制毒化学品的认识、易制毒化学 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易制毒化学品可能的危害和对策等。 2.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要点:对于从业人员的操作上,要遵 守相应的规程和操作要求。同时,要学会如何用防护装备、如何 处置危险废物等。

易制毒化学品安全培训教材

易制毒化学品安全培训教材 一、前言 本文档是为了提高易制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潜在的危险而编写的培训教材。易制毒化学品指那些可以被滥用制造毒品的化学品,具有较高的爆炸性、易燃性和剧毒性。正确的安全操作和管理可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易制毒化学品的危害和分类 易制毒化学品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毒性危害:易制毒化学品大多数具有剧毒性,吸入或接触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2. 爆炸危害:易制毒化学品具有较高的爆炸性,一旦不当操作或储存,会引发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环境危害:易制毒化学品的大量排放和泄漏会对周围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和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毒剂:如氰化物、毒蘑菇等。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直接毒害作用。 2. 反应物:如、泡腾片等。必须经过化学反应才能制成毒品。 3. 溶剂:如苯、甲醇等。主要用于提取和炼制毒品。 4. 原料:如鸦片、液氨等。作为毒品制造的基础原料。 三、易制毒化学品的安全操作和管理 为了确保易制毒化学品的安全操作和管理,以下几点需注意: 1. 严格管理: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包括采购、储存、使用、废弃处理等环节的规范和程序。 2. 人员培训:必须对从事易制毒化学品操作的员工进行专业的安全培训,确保其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危害和安全操作方法。 3. 防护装备:必须配备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以降低员工接触化学品的风险。

4. 安全储存:易制毒化学品应分门别类地存放在封闭的中,避 免其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或泄漏污染环境。 5. 废弃处理:废弃的易制毒化学品应按相关规定进行专门处理,绝不可随意倾倒或排放。 四、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在易制毒化学品事故发生时,必须采取适当的应急处理措施: 1. 迅速撤离: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安全撤离措施,确保 员工的生命安全。 2. 报警求助:及时拨打应急电话,通知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前 来处理,以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3. 封闭隔离:在易制毒化学品泄漏或泡腾等事故中,应尽量将 其封闭隔离,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4. 个人防护:处理事故时必须佩戴完整的个人防护装备,以免 接触到危险化学物质。 5. 清洁消毒:事故处理后,需要对事故现场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防止可能的二次污染。

有毒化学品知识

有毒化学品知识 有毒化学品 一、有毒化学品的一般概念 1、毒害品是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2、具体指标 经口:LD50≤500 mg/kg(固体)LD50≤2000 mg/kg(液体) 经皮:LD50≤1000 mg/kg(24hr接触) 吸入:LC50≤10 mg/L(粉尘、烟雾、蒸气) 3、剧毒化学品是指具有非常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含农药)和天然毒素。 4、剧毒化学品毒性判定界限 大鼠试验,经口LD50≤50mg/kg,经皮LD50≤200mg/kg,吸入LC50≤500ppm(气体)或2.0mg/L (蒸气)或0.5mg/L(尘雾),经皮LD50试验数据,可参考免试验数据。 注: 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引起一组受试动物中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引起一组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引起一组动物中个别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引起一组动物全部存活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二、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及途径 1.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但比较次要。 1.1呼吸道 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1.2皮肤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1.3消化道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

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

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 化学品管理和使用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了解其危害性、合理储存、正确使用、事故应急处理等。因为化学品在生产、加工、农业和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下是关于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一、认识有毒有害化学品 1.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定义:有毒有害化学品是指对人体或环境具有毒性、危害性的化学物质,包括有害气体、有害液体、有害固体和有害粉尘等。 2.常见的有毒有害化学品:有机溶剂、农药、重金属、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3.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危害:有毒有害化学品可能对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损害内脏器官、神经系统和基因等。同时,它们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二、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 1.法律法规的落实:政府应加强对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对其生产、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确保合法、安全和可控。 2.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制定和执行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包括化学品的储存、包装、运输、使用和处理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化学品的安全性。

3.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化学品管理部门,负责化学品的采购、入库、储存和使用等工作,确保化学品的安全运用。 4.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开展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化学品危害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紧急应急处理措施。 5.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企业应制定有毒有害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对事故应急设备和物资的配备,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 1.选择合适的替代品: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替代品,以降低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2.正确使用化学品:按照产品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化学品,严禁违规使用、非法使用或过量使用,防止事故的发生。 3.个人防护措施: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时,必须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 4.储存和运输的注意事项: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适当的包装和防护措施,防止泄露、事故和污染的发生。 四、有毒有害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特性 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助燃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均属于危险化学品。 1,爆炸品 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出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 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是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 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为5项,其中有三项包含危险化学品。 第一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三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四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主要特性: 爆炸性强。爆炸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因作用下,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无法逸散出去,致使周围的温度迅速升高并产生巨大的压力面引起爆炸。 敏感度高。各种爆炸化学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本身的爆炸性,而爆炸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敏感度。敏感度越高的物质越容易爆炸。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一般存储在加压容器中。在钢瓶中处于气体状态的气体称为压缩气体,处于液体状态的气体称为液体气体。分为三项:

第一项:易燃气体。极易燃燃。也有一定的毒性。如氨气、一氧化碳、氢气等。 第二项:不然气体。本身不燃烧,但是有的有助燃作用。一般无毒,但是容易使人产生窒息。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第三项:有毒气体。毒性很强,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如氯气、氨气、光气、硫化氢等。 主要特性: 易燃烧爆炸。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有些气体的爆炸范围比较大,如氢气、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的范围分别为4.1%--74.2%、12.5%--74%。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由于充装容器为压力容器,受热、受撞击或剧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 易扩散。压力气体和液化气体非常容易扩散。比空气轻的气体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中的气体扩散后,往往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 易膨胀。压缩气体和压缩液体一般是通过加压降温后存储在密闭的容器中,如钢瓶等。受到光照或受热后,气体易膨胀产生较大的压力,当压力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时就会造成爆炸的事故。 有腐蚀毒害性。主要是以下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如氢、氨、硫化氢等都能腐蚀设备,严重时可导致设备裂缝、漏气。对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要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以防万一。 3,易燃液体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基本信息和防护措施

【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透明,易燃液体。份子式:C6H6 比重:0.8794 熔点:5.51℃ 沸点:80.1℃, 闪点:-0.11℃, 自燃点:562.22℃。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4~8.0%。不溶于水。遇热源、明火燃烧爆炸。 主要用于创造洗涤剂、杀虫剂和油漆清洁剂,苯可作为汽油一部份。 【毒性及燃爆性】 急性中毒作用主要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高浓度蒸气对粘膜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液态苯直接吸入呼吸道,可引起肺气肿和出血。苯蒸气经呼吸道吸入的最初几分钟吸取率最高。 高度易燃性。有严重火灾危(wei)险。用干粉、泡沫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蒸气能沿地面流动到火源处并回火,属于甲类火灾危(wei)险品。 【个人防护】 吸入:如蒸气火烟雾浓度不明时会爆炸。高浓度时应戴用褐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物质及人员撤离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皮肤: 如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工作鞋。 眼睛: 戴用化学防溅镜或者面罩。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储存、运输及使用】遵守储藏和运输易燃物质的规则, 储藏于密闭的、置于地面上的容器内, 放置在有通风设备的阴凉地方, 避免阳光直晒, 远离禁忌物与热源, 采用无火花的通风系统和电气设备. 使用“用毒品”、“易燃物品”标志 【应急处理】 吸入: 脱离苯产生源或者搬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 如患者住手呼吸应进行人工呼 吸. 眼睛接触: 使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者清水冲洗患眼至少20 分钟. 皮肤接触: 脱去受污染的衣服, 即将缓和地抹去和擦去残存物质, 缓和、充分地用水和无 磨擦性肥皂洗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