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发展的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发展的研究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发展的研究

摘要

作业成本法自提出以来,在理论界广受推崇,被视为当代管理会计的重大发展成就之一,也被视为新一代革命性的成本管理系统。随着高科技在企业中的应用、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顾客需求的多样化,我国理论界和企业越来越开始关注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的应用。本文在详细介绍国内外作业成本法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应用状况,针对推行作业成本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传统会计成本观、平衡计分卡关系这两个个角度,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一些解决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对策。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观平衡计分卡对策

目录

1 引言 (1)

2 文献回顾及代表人物 (1)

3 作业成本法概述 (2)

3.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 (2)

3.2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原则和步骤 (3)

4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5)

4.1我国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 (5)

4.2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 (6)

5 我国推行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对策 (8)

5.1从与传统会计成本观比较的角度分析我国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对策 (8)

5.2 从与平衡计分卡的相关性角度分析我国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对策 (10)

6 思考与总结 (12)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的信息技术水平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自动化的不断实现与普及造成成本结构的重大变化,这对我国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提供的信息己不能很好的满足这一更高要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且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满足内部需要,加强成本管理,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对己经不能满足内部管理需要的传统成本体制进行改革,加强作业成本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获得了企业青睐,它最早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作业成本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在美国的成功运用,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正是受其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将其引入国内对进行研究,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算高,部分企业不具备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条件,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结合国内外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几点解决对策,尽快促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实施和应用。

2 文献回顾及代表人物

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我国的学者对此研究相对较晚。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理论

1.埃里克.科勒的观点。科勒发现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成本比重很低、间接成本很高,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主要是为了适应会计预算和控制的发展需要,但在实务中并没有得到认可。

2.乔治.斯托布斯的观点。美国人乔治.斯托布斯最早提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他在1953-1954年撰写的博士论文《收益的会计概念》中,揭开了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论的序幕。在此基础上,斯托布斯教授认为“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结合的会计模式,虽然他的观点在当时受到质疑,但对作业会计理论框架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

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

1.余绪缨教授的观点。我国学者对作业成本法并不陌生,早在1984年余绪缨教授就将乔治.斯托布斯的《作业成本计算与投入产出会计》选作硕士研究生教材,并在有关文章中予以介绍。1987年作业成本初具雏形,余绪缨教授率先向我国引进,并在1993-1994年间亲自主持了以作业成本计算和管理为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此后,作为研究成果,余绪缨教授的项目组在《当代财经》上连续发表了8篇论文,全面介绍和探讨了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及其框架、内容和内在联系,探讨了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2.朱宅仁、于增彪的观点。在1986年第12期《河北财会》上朱宅仁、于增彪也详细介绍了此部著作"并对该著作的部分内容进行进一步解释和说明。目前,国内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业成本最新理论介绍方面,二是作业成本在国内使用条件是否成熟方面。就其应用研究而言,作业成本法最初在加工制造业中应用,随后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在项目管理、商品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服务行业中的运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国内还没有有关作业成本法在农业企业中运用。对于作业成本法在中国企业中的适用性研究,国内外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目前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还不成熟或大部分企业不适用。中国会计教授会1998年年会观点综述指出:作业成本法能否在中国企业应用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3 作业成本法概述

随着当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也在高速发展,在电子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在这种新的制造环境下,产品的直接生产费用成本比例大大下降,而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比例却大大增加。制造环境的变化,必然推动企业成本管理的变革与发展,作业成本会计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制造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3.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

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 (简称ABC),即基于作业成本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

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认为:作业消耗资源,成本对象耗用作业,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而产品的成本则是制造和传递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基本对象是作业。作业是由人力、机器、技术或设备执行的任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相互联系的活动,作业可以作为企业划分控制和管理的单元。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每项环节或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都可以视为一项作业。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Cooper(1990)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单位水平作业、批次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维持水平作业四类。这种分类方法也是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作业成本计算中常见的分类。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

作业成本法并不是对传统成本制的代替,而只是对传统成本制中扭曲成本信息的“间接成本”部分的核算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套新的核算方法,对“直接成本” (其中包括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的核算仍然与传统成本制相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在于尽量根据成本发生的因果关系,将资源耗费分配至产品或其他成本计算对象上。

3.2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原则和步骤

1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原则

作业成本法作为新型的以作业为中心的成本管理方法,其管理体系也是逻辑严密的。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和可控性原则。笔者认为实施作业成本法应格外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就越好,关键还须考虑其成本。作业成本法增加了大量的作业分析确认、记录和计量,增加了成本动因的选择和作业成本的分配工作,支付成本大增。特别注意的是:作业成本库的选择,可使成本一效益平衡。

2.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步骤

实施作业成本法步骤:企业在开展作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步骤的实施。但不同企业的应用也有相当多的共性因素所在,我们将之归纳为作业成本法的八大实施步骤。

(1)作业调研: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收集作业信息:目标是详细了解企业的经

营和作业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次序和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了解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

(2)作业认定:掌握作业流程并分解归并作业往往分散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随着企业的规模、工艺和组织形式的不同而不同,认定作业可采用几种方法,一是绘制企业的生产流程图,企业的各种经营过程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一个流程都分解出几项作业,最后将相关或同类作业归并起来。另一种办法是从企业现有的职能部门出发,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各个部门的作业,再加以汇总。

(3)成本归集:汇集和分析相关成本和成本动因:各类的资源成本在发生时,由传统会计进行了记录,反映在应付工资、应付账款、存货等日记账中,在本步骤要找出与各项作业相关的资源成本,可以通过现有的计量指标直接进行分配,而后,根据作业的类型和资源成本的性质来确定成本动因。

(4)建立成本库:按照同质的成本动因将相关的成本入库:一旦选定作业成本动因后,就可按照同质的成本动因将相关的成本归集起来。每个成本库可以归集然人工、直接材料、机器设备折旧、管理性费用等。有几个成本动因,就建立几个成本库。建立不同的成本库按多个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是作业成本计算优于传统成本计算之处。

(5)设计模型:建立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确定以下内容:企业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确定,包括他们的分类,与各个组织层次的关系,各个计算对象的责任主体,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作业到产品的分配关系建立。

(6)应用软件: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作业成本管理中需要的比传统会计更比丰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因此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应用软件工具的支持,软件工具有助于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作业成本软件系统提供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构造工具,可以帮助建立和管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并完成作业成本核算。

(7)运行分析:作业成本运行和结果分析:在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输入具体的数据,运行作业成本法。对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构成的变化等;

(8)持续改进:开展相关改进工作以实现增值作业:对作业成本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实现持续的效果改进,如考核组织和员工,重塑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运行效率等等。

4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系统,它对准确地提供成本信息,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截止2000年底,作业成本法己被广泛应用于预测采购量、成本管理、产品定价、新产品开发、顾客盈利能力分析等诸多方面,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也有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例如许继电器成功地利用作业成本法控制了销售费用。但作业成本法的成功率并不高。虽然目前我国的应用条件还有些欠缺,但也不能对作业成本法还停留在一般的介绍上,而应该创造条件在应用上下功夫,把着眼点放在实务操作上。

4.1我国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

1 加强介绍和宣传的攻势,引起实务界的重视

任何先进的管理方式的采用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更何况作业成本会计适用于特殊的制造环境。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制造环境将逐步改善,电脑控制化、自动化的大中型企业将越来越多,但要改变管理上的传统模式,则必须给予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只有实务界的经营者和财会人员确认这种全新的成本计算系统确实是有效、有用,才能产生应用的动力。因此,全方位地宣传介绍则显得极为重要。首先,应介绍清楚作业成本会计的先进性、合理性、有效性及科学性,要充分引起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真正开展起一次学习!研究的热潮,为推行作业成本会计做好知识准备和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其次,应将国外典型企业一定时期的核算操作系统予以详细介绍。因此,笔者认为应用模式的宣传报道在推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方面将发挥着巨大作用。

2 建立企业科学管理制度,这是应用作业成本会计的基础

要应用作业成本会计,必须建立企业内部科学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行作业成本会计的基础和保证"这是因为只有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才能有效地划分费用产生的环节和区域,才能准确地分析费用产生的原因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后果。只有企业管理实现了科学化,才能对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对成本信息的准确率要求得更高,才能使作业成

本会计的实施具有客观保证。

3 建立不同行业的应用模式,以便于推广和应用

示范模式的介绍和推广,便于人们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更有利于管理能力较差的我国财会人员按图索骥掌握作业成本会计的精髓。应用模式应按行业建立。同时应按成本动因类别、作业流程程序、作业环节资源消耗标准、作业对象确定模式、作业费用归集分配方法等,确定一种新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缩短人们认识、理解的时间,又可以加快应用操作的步伐。建立不同行业的应用模式是推行作业成本会计中应首先解决的问题。

4 选择试点,逐步推广

成功的经验都是人们在不断地摸索、探讨、研究、实践中形成的。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也应采取这一实施方案,有选择地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然后再加以推广。在选择试点中,应以制造业为突破口,形成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模式,使成本会计的核算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和谐的统一,使信息的提供与信息的需求实现同步。在推广时,应有计划地培植和创造应用环境。

4.2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介绍到我国也有十几年了,很多企业都对这种先进的成本核算系统非常感兴趣,其中也不乏敢吃螃蟹者。但实际的状况却是有些企业从决定采用作业成本法解决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起,两三年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还有一些企业雷声大,雨点小,踌躇满志,大张旗鼓地成立了项目组,短者几个月长者一年就堰旗息鼓,无果而终了。为什么风靡国外的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却寸步难行?分析其原因,既有外部环境的约束,也有来自企业自身的阻力。

1.适合作业成本法生根发芽的外部环境尚未形成

(1)科技水平相对不高,技术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迅猛,不少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应用己进入世界领先领域。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能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的企业为数很少,企业整体的装备水平仍然很落后。据有关部门对钢铁、石化、电力等15个行业的调查,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一般为5到10年,关键技术差距更大。工业设备中技术经济性能比较先进的只占三成,近两成已经老化,超期率近40%。目前,适时制和弹性制造系统的实施缺乏相应的

技术基础,适合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制造环境还未形成。

(2)作业成本法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还未形成。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依靠半机械化和手工操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存在,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仅达到小康,市场的多样性需求不足。从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看,企业的生产方式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的突破,传统的大规模、少品种批量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因此,作业成本法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还未形成,企业经营管理上对作业成本法的内在需求并不迫切。

(3)管理会计未在国内广泛应用。管理会计是作业成本会计应用的基础,而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范围小,各种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持续性。经营管理者还没有跳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有管理模式,缺乏向管理要效益的内在动力和意识,内在科学化管理的要求不强烈,企业经营管理上对作业成本法的内在需求并不迫切。所以,也必然会导致作业成本会计应用上的滞后。

2.来自企业自身的阻力

在企业具体实施作业成本法时,会遇到各种障碍:

(l)企业几乎所有的部门都要参与,关系难以协调。作业成本法一般应由财务部门负责来做,但是对核算体系的设计,例如作业划分动因选择最有发言权的是生产物流等业务部门,使用成本信息的是销售部门、管理层,把作业成本法变成现实的是一线业务人员、统计人员和财务成本核算人员,这其中也少不了信息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作业成本法项目作为成本体系的改进往往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基层几乎每一个人的工作以及对每一个人利益的划分,因此会遇到很多的阻力,任何一个环节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项目中止,对于企业来说,不亚于一场变革,这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最大难点。

(2)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实施缺乏实现工具。作业成本管理中需要比传统会计更丰富的信息,它是建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因此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应用软件工具的支持,软件工具有助于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如何寻找合适的工具,是用excel实现,还是开发一个小程序,或者采用专门的作业成本法软件。如果在ERP中实现,ERP需要做重新配置,客户一般缺乏对专

用工具的了解,Excel中实现太复杂。若采用专门的作业成本法软件,目前适合于国内企业的作业成本软件几乎是空白,就是有,也要在原有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改进。

(3)传统的成本核算观念难以突破。一般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主要是为财务会计服务的,财务会计的一些准则制约了成本核算体系的改进;传统的观念会制约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

(4)作业成本法实施项目周期较长,参与人员往往会失去信心。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设计阶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参与人员在比较长时间投入之后如果没有看到结果,或者看不到可能的对企业的价值,就会产生种种疑问,疲劳作战又未见战果,常会失去参与兴趣和热情。

(5)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长期以来,企业会计人员习惯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采用固定的模式来进行会计处理,从而十分缺乏职业判断能力。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懂相应的管理知识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人员少之又少。而作业成本计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不仅需要现代化手段的技术支持,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否则,就很难保证其有效的实施和理想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5 我国推行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对策

综上所述,在我国实施作业成本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企业都被不同的阻力所困扰,所以我国作业成本法成功的案例较少。笔者通过借鉴和归纳国内外作业成本法的发展经验,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得出以下两点我国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的解决对策。

5.1从与传统会计成本观比较的角度分析我国实施作业成本法的

对策

1.作业成本法对传统会计成本观的突破

通过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可以证明作业成本法更适应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发展的需要。其突破具体表现为:

(l)作业成本法面向市场需求,以顾客为重点,强调产品的顾客驱动,通过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消除无效作业,达到对成本的事一前、事后控制,从而改善企业各项作业效率及质量,提高企业效益。

(2)作业成本法可提供相对准确的会计信息。在作业成本法下,由于非产量基础变动成本,即长期变动成本概念的提出,使许多不随产量变动的间接成本可以明确其归属,弥补传统成本法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

(3)作业成本法使成本控制与预算控制成为可能"作业成本法要求成本控制落实到作业上,以作业为核心,进行作业分析,以成本动因为基础进行控制,并在保留原有财务指标基础上又提供许多非财务指标,可以为企业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依据。

(4)作业成本法重视产品设计和质量成本管理,力求根据技术和经济相统一原则,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重新配置有限资源,使资源分配到能增值的项目上,达到不断改善企业价值链的目标。

2 作业成本法在高度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境与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更能为企业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成本信息,也优于管理会计早先提倡的变动成本法。我国的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l)作业成本法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部分,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计算出产品成本,还在于计量各种作业耗用资源的成本,本质上是计量分析资源的流动。

(2)实施作业成本法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就越好,关键还须考虑其成本"作业成本法增加了大量的作业分析确认、记录和计量,增加了成本动因的选择和作业成本的分配工作,支付成本大增,作业成本库的选择,可使成本)效益平衡。

(3)作业成本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在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同质成本库的确认上,不同的会计人员会有不同的结果。这种主观随意性有时会带来与实际较大的偏差。

(4)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的完全成本制度,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产品成本包括以前不能追溯的期间费用,算出来的成本指标值比按传统的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差异很大,实施时应注意与现行成本制度的衔接或融合。

(5)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取得单位最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避免和消除无效作业,除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以促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是作业成本法

的精髓。

(6)实施作业成本法,应做好会计有关的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否则,假账真算,运用成本昂贵的作业成本法,无异于劳民伤财。

5.2 从与平衡计分卡的相关性角度分析我国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对策

1.作业成本法和平衡计分卡与平衡计分卡管理理念的同一性

作业成本法和平衡计分卡是近几年来管理会计出现的两项新的内容。做为管理理念二者存在着较多的一致性,具体可以表述为如下几个方面:

(1)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注重企业长远利益

作业成本法下,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描述为一个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进行作业分析就是为了提高顾客的价值。一般来说产品功能与顾客认可程度的乘积为顾客价值。判断一项作业是否为增值作业,其做法是以顾客所支付的价格大于成本为标准的,而顾客所支付的价格则是以认可该产品功能为前提的。同时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可以区分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这有利于企业长期成本的降低。平衡计分卡从财务信息、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来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这样能避免单独使用财务指标给企业带来的误导,使企业注重长期利益。在评价的四个方面中顾客的需求可分解为提高顾客满意度、老顾客的保持,新顾客的获取以及顾客的获利能力等系列评价指标。进行业绩评价时顾客的需求是起点,企业的内部经营、员工的学习与成长无不是以此为出发点的,为满足客户需求所花费成本与可能实现的收入的比较即是业绩。

(2)以企业全部信息为依据进行因果分析

作业成本法是以企业会计账薄等载体提供的资源耗费等财务信息为依据计算作业成本的"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引入了成本元即成本动因"在对成本进行分配时对引起某项成本的动因进行分析,这样可将成本更合理的分配到产品中去,也能通过动因的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消除非增值作业,使企业成本控制更具针对性,而成本动因分析相当一部分为非财务信息"平衡计分卡对企业业绩的评价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即传统的财务信息、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其中后三个方面属于非财务信息,这种

做法弥补了单纯以财务信息为业绩评价依据的不足,可以全面的描述企业的业绩。同时平衡计分卡构成的四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平衡计分卡就是通过财务!顾客!内部生产经营过程及学习和成长这四个方面的因果关系来寻找提高业绩途径的。

(3)强调全程管理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的,该方法下产品成本是制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即该方法下成本控制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生产成本一个方面,其控制内容还涉及到设计成本、研发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等多个方面。从其控制领域来看涵盖了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售后等全过程,并且在成本控制中注意各环节成本的互相影响性,以求总成本的最低。平衡计分卡是用财务、顾客、公司内部经营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一系列的经营指标把公司的使命和主要策略转化为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衡量目标体系,用以全面评价公司经营业绩的一种评价系统。可见该方法是从企业整个管理过程进行把握的,它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经营的,又是以顾客对产品的反馈信息为依据来对经营进行修正的。

(4)注重全员参与

作业成本法是过程管理,所以提高全员成本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被逐级分解并进行成本动因分析,这必将涉及到企业设计、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部门,只有全体员工都了解作业成本法并参与到其中才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平衡计分卡的四个部分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制定一个有效完整的平衡计分卡需要财务、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同时平衡计分卡的改进与实施也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所以采取措施提高每位员工意识,注重全员参与才能使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

2.作业成本法与平衡计分卡的有机结合

既然作业成本法与平衡计分卡在管理理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同一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以作业成本法优化平衡计分卡

由于作业成本法是在作业的层次上进行业绩评价,考虑成本的性质,

可以使成本与收入更好的配比,使得业绩评价更符合实际。因此可以用作业成本法来优化平衡计分卡。其运用思路是先要分析产生这一业绩所发生的作业,然后再分析作业所消耗的资源,这样就可以确定产品的成本,在评价的过程中确定每一作业对业绩的影响,确定有没有提高业绩的余地,这样就可以指导以后的决策。并且由于作业成本法中的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中涉及很多非财务信息,这就便于了平衡计分卡中的三个非财务方面的分析。作业成本法在平衡计分卡中的运用会使其评价效果更加准确。

(2)以平衡计分卡来评价作业成本法中的作业效果或业绩

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或增加产品的某项功能时会涉及到平衡计分卡中的每一个方面,可以运用平衡计分卡来评价其作业效果或业绩。其思路是先以客户为起点,分析此产品或此功能是否为客户所需要,然后确定改进内部经营的策略,以及改进内部经营所需要的员工的技术,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就会发生各种作业并消耗资源从而引起成本的增加,最后将成本与可增加的收入进行比较即计算财务方面的指标,并据此来判断此产品是否开发或此项功能是否应提供,同时可单独将每一项作业所引起的成本增加与对增加功能的贡献进行比较,以此确定此项作业是否为非增值作业,从而可以对成本进行控制。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为管理理念作业成本法与平衡计分卡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致性,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不断探索二者的有机结合与运用,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6 思考与总结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理念,它强调全程管理,强调顾客价值,强调因果关系,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具有传统成本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在我国也有其应用的价值,它使企业管理更完善更科学。作业成本法成功运用的关键就在于高层领导的高度认可、全员的积极参与以及软件系统的支持等,如果政府和企业就这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企业在选择应用作业成本法时就会容易很多,同时实施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效益会进一步提升,作业成本法的价值会得到充分体现。作业成本法有其突出的优势,然而它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为它仍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成本,提供的成本信息仍为历史成本信息,因此在发挥决策作用时必须要有其它附加条件,另外作业成本法在归集成本、

确定成本动因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无法做到尽善尽美,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因素就否定它,认为它没有借鉴意义。正如某些学者所说的:由于作业成本法独具的特点,我们完全可以在成木管理的其他方面采用,如成本控制和全面管理方面,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虽然在我国存在一些阻碍作业成本法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然而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者多元化程度会随之提升,我国企业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也会不断提高,对成本变革的内在需求会越来越强烈,从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志远,陆宇建,《管理会计学》,2004年,第77-80页。

2.杨继良,《国外作业成本法推行情况的调查综述》,《会计研究》,2007 年4月第81页.

3.朱云,陈工孟,《作业成本法在香港应用的调查分析》,《会计研究》, 2000年第7期,第60页.

4.王平心,靳庆鲁,柯大钢。《作业成本法在中国企业的应用探讨》,《中国会计与实务研究》2000年第2期。

5.刘毅军,《作业管理基础的成本控制探讨》,《财务与会计》,1998年第5期。

6.王梅艳,《作业成本计算法-现代企业的呼唤》,《财会研究》,2000 年第6期。

7.胡玉明,《高级成本管理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7-83 页。

8.庄楚强,吴亚森,《应用数理统计基础》,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10-211页。

9.于富生,《作业成本计算与控制》,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10.Homburg,Carsten.A Note on Opimal Cost Driver Selection in ABC[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1(12).

11.Tzong2Ru Lee,Jui2Sheng Kao.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Technique to Activity2Based Costing of Agricultural Systems:a Case Study[J].Agricultural Systems,2001(67).

12.Bromwich,Michael,Hong Cheolkyu.Activity2Based Costing Systems and Incremental cost[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1999(10).

2022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综述 1.研究背景意义 1.1研究背景 自从上个世纪以来,西方的企业管理思想快速发展,新思想、新见解层出不穷,并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得到应用。产品的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发展的潮流中逐渐完善。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应运而生,并在许多行业得到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方法不同于其它的成本计算方法,它并不仅是单纯的核算产品的成本,还可以通过成本信息进行企业的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在作业成本法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大部分学者只进行了理论方面的探讨,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随着企业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制造工艺越来越复杂,企业的间接费用比例越来越高,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越来越不准确,也就不能真实的反映成本的实际信息。因此,我国的企业开始引进作业成本管理方法,许多制造行业也开始应用作业成本法,但是大部分企业没有完全理解作业成本法的精髓,没有正确发挥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作用。而且国内对作业成本法的案例研究不够深入,只是学术上的分析,所以本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其次,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不断开展,2007年末,在高新技术企业1452万的从业人员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占比为19.3%,科技经费支出4623亿元,其中研究开发经费支出199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支出的54.5 %。然而高新技术企业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却暴露出种种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成本管理问题。 1.1研究意义 作为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管理以及成本信息的应用等方面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第一,作业成本法把作业视为成本核算的对象,作业成本法根据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分配成本,成本的核算更加精确,而且它可以反映各项作业消耗的资源的情况,管理者依据成本信息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优化企业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第二,企业的产品定价采用完全成本加成的方式,成本计量不合理也会影响产品的定价,通过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

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 作业成本法(ABC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工具,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和应用。本文旨在综述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背景、基本原理及研究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通过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产品或服务成本信息,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自20世 纪80年代问世以来,作业成本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现代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文献综述 自作业成本法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应用范围、应用效果等方面。 在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原理、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代表性的学者包括Cooper和Kaplan等,他们认为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企业的各种资源消耗和作业成本追溯到产品或服

务中,从而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产品或服务成本信息。 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制造业、物流业、医疗卫生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作业成本法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效果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 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效果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的作用、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作业成本法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产品或服务成本信息,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同时,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也需要企业的各项资源的支持,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工具,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应用范围、应用效果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产品或服务成本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但是,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也需要企业的各项资源的支持,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研究方向

作业成本法理论发展与应用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理论发展与应用研究综述 作者:朱璇张田田 来源:《财会通讯》2011年第12期 作业成本法是过去二十年来最著名的管理会计创新,在该方法的早期研究阶段,学者们试图进一步发展该方法的具体应用并拓展该方法。在我国,作业成本法及其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得到较好的推广,但很多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延伸理论却没有得到进一步研究,这正是本文所要介绍的内容。笔者从传统作业成本法的缺陷入手,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各种延伸理论并说明其在应用方面的优缺点。 一、传统作业成本法应用的缺陷 目前,ABC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ABC本身并不完善,仍存在一些缺陷。Bain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在美国实行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曾多达60%,但最终坚持下来的只有20%。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在145位被调查者中,只有30位说他们正在使用ABC。这两项调查的结论是一样的,即约有80%的企业仍在继续使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由此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并没有达到其理论上设想的目的,不能真正纠正传统成本法所带来的成本扭曲问题。引用Kaplan的说法就是:“在学术界人士看来,作业成本法似乎是管理企业有限资源的一大妙法。但许多在其组织曾经真正试行过ABC的经理们,却因面临不断攀升的成本和职工厌烦情绪而放弃了试行。”作业成本法在应用时的缺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作业成本法实施成本较高,难以在大范围内推行作业成本法最初是用于分析单个部门、工厂的成本情况,在这种相对简单的环境中,其效果特别显著,但如果企业试图在大范围内推行该方法可能就会遇到问题。以一家银行的经纪业务为例,为了分析该业务的作业成本,银行的100多个业务分支机构的7万名员工每个月都要提供工作时间分配的数据,而仅仅是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报告就需要l4名全职员工来完成。可见,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以创建和维护这样大规模的作业成本模型,而这一点正是该方法无法在大多数公司中得到广泛推行的主要障碍。另外,作业成本系统的更新成本高昂,导致系统更新受到限制,根据这一系统对流程、产品和客户成本所做的估算很快就会变得不够准确。 (二)传统作业成本模型操作耗时且难以控制,不能适应错综复杂的现实需要可以举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假设一家企业的作业成本模型中包括150项作业,需要将这些作业成本分摊到60万个成本对象中,模型每个月运行一次,持续时间为两年。那么累计起来,该公司需要估算、计算和存储多达20多亿项数据。整个系统处理一个月的数据可能就需要花费好几天时间。如此大的规模导致Excel等普通电子表格工具,甚至于许多作业成本核算软件包都无法满足作业成本系统的要求。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探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曾瑞花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第11期 曾瑞花 摘要: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具有传统成本法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作业成本制度自身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作业成本法不断地完善与创新,该成本核算方法必将会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成本控制乃至整个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起源及发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顾名思义是指以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作业作为为成本核算对象,通常是通过对所有作业进行跟踪分析和动态反映,从而进一步来确认和计量其所耗作业量,再将车间所耗间接费用按作业量来进行分配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说,作业成本法很好的将“成本控制”融入了“成本核算”当中,将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理论运用于成本核算当中,可以更准确而真实的核算各种产品的成本。 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1952年美国出版的《会计师词典》中,编著者会计学家科勒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作业会计的概念。乔治·斯拖布斯随后对作业成本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制造业的生产日益智能化和自动化,原有以直接费用作为主体的产品结构取之以间接成本为主体,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直接成本占绝大比重”为假设的制造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从而促使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从纯理论转到应用性的研究。 将ABC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成本核算工作,其中的标杆人物非罗伯特·卡普兰莫属。Robert S.Kaplan,哈佛大学教授,他在乔治·斯拖布斯的理论基础上,于2005年元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系统地阐述了作业成本法的操作思路。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卡普兰教授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更加深入、完善,他被认为是作业成本法的集大成者,同时也被公认为作业成本法的创始人之一。从此掀起了会计界对ABC研究的热潮,促使ABC研究的全面兴起。 可以说,以作业为基础对间接费用进行合理有效分配,这是ABC的本质。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集中关注的是成本计算的结果,转而促使公司各级管理人员更多的去分析各种成本产生的成本动因,并通过这种成本的确认和计量进而有效的对生产经营的成本进行控制。 随着作业基础管理系统日益完善,现在ABC法在美国通用汽车、惠普、通用电气、西门子电子公司得以顺利实施并加以发展。现在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企业ABC的运用也是比较成功的,其理论与实践日趋成熟。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引入及应用现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我国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断确立,随之带来了管理理念的巨大转变。同时,随着经济的进一步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工具之一,成本核算在企业实际的经营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成本核算的方法中,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方法,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本文将重点探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过统计并分摊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到各个过程或作业中的方法。其 基本原理是将生产或服务的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并将成本 分摊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中。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与国外相比可能稍有差距,但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推进,其应用也在逐步增加。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应用进行简要阐述。 1. 企业业务及管理水平的不同影响了其应用 企业的业务范围、规模、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拥有更为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技术支持,更能充分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 成本核算。而中小型企业由于管理不成熟、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应用也无法做到深 入和精细。 生产企业是最为典型的应用对象之一,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工序可以视为一个作业, 因此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是十分普遍的。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应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 更好的掌握成本情况,分析盈亏情况,有利于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作业成本法在服务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对于服务 行业而言,由于工作流程复杂、人员分工不同,引入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好地掌握服务费用 成本,并针对不同服务项目进行分摊和核算,使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 4. 作业成本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用于成本核算,也是财务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各项作 业的成本分析,企业在资金使用时更加精细化,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作业成本法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预算,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盈利。 三、结论 综合来看,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问题,但随着企业 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其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企业应针对自身的 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合理运用作业成本法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一、作业成本的起源及在我国的起步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成本更准确的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最早产生于美国,1952年美国著名会计大师埃.克.科勒(EricKohler)教授在其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但全面解释“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概念是在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Staubus)教授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CostingandInputOutputAccounting)中,这是理论界的一个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随着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信息处理系统(MR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全面生产管理集成化系统(MRPII)、制造系统(F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系列现代管理系统的兴起,美国实业界普遍发觉产品的成本与实际相差甚远,这是当时学术界进行探究的一个背景条件。80年代后期,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罗宾.库伯(Robin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在乔治斯托布斯的理论基础上全面的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自此作业成本法问世。 在我国国内,最早关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是1988年易中胜编译并发表的的《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到90年代以著名管理会计学家余绪缨为代表的学者们掀起了一股对作业成本法的探究热潮,但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国外著作的编译,理解阶段,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的国内研究逐步开始关注实践应用领域了,最典型的时王新平教授的《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被称为是ABC法的理论与实践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重要工具,用于计算和分配企业 的间接成本。在商业银行中,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 各项业务的成本构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随着我国商业 银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有效地管理成本成为 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背景介绍部分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成本管理困境,包 括成本信息不透明、成本控制能力不足、成本管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会介绍国内外对作业成本法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为本研究 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支持。背景介绍还将探讨作业成本法在商业银行 中的潜在优势和应用前景,引出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通过 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可以为商 业银行提供更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提高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 1.2 研究意义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作 业成本法是管理学和会计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和方法,它可以帮 助商业银行更好地了解和控制作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 有效地管理作业成本成为银行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作业成本法在商

业银行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应用作业成本法 的研究,可以为我国银行业提供可行的管理经验和借鉴,促进银行业 可持续发展。研究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对于提高银行 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对我国商业银行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揭示作业成本法在商业银行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以及其对银行经营 的影响。通过研究可为商业银行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决策参考,帮助银 行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优化内部流程,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经 营管理。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探讨其 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操作性和推广前景,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有 益的借鉴和参考。研究目的还包括探讨影响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因素, 分析作业成本法带来的经济效益,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 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内容到此结束,字数要求已达标】 2. 正文 2.1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主 要用于评估企业或组织内部各项活动的成本情况。作业成本法将企业 的成本分配到各个不同的活动或作业中,以便更准确地衡量和控制每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使得间接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不断加大,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推广应用作业成本法和相应的作业成本管理显得越来越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其次归纳总结了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再次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状况,最后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产生背景应用现状前景展望 作业成本法是西方发达国家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9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系统;短短的十几年来,它迅速在全球先进的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等行业得到了有效的推广;作业成本法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费用分配的科学性,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作业成本法目前在我国仍未被人们普遍认识并接受,因而在我国企业的会计实务中很少被应用;鉴于此,本文就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前景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1、成本计算方法的不适应性;因为在新的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使得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30%—40%下降到现在的不足5%,相反,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却大大增加,同时其内容构成也大大复杂化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从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还是从提高产品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上看,必须把成本计算的重点放在制造费用上,对制造费用的分配进行变革,传统成本计算时,对制造费用的分配采用简单的按生产工时或者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显然不能得到准确的成本信息; 2、成本核算内容的局限性;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注重核算生产过程的成本,而忽视管理过程的成本,只注重投产后的成本管理,而忽视投产前的产品的开发成本;而事实上,随着新技术的广泛采用,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发生了重大变革;由生产作业引起的产品成本大大下降,而由管理作业引起的成本大大上升;从管理的角度而言,产品的成本内容已逐步扩展到企业的各职能领域中,以更大程度地满

作业成本法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研究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成本管理成为了各大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在汽车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从成本管理、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展开,探讨作业成本法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通过追溯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每一项作业中,最终形成产品成本。与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不同,作业成本法更注重于分析和控制成本动因,从而使成本管理更加精细化。 在汽车制造业中,作业成本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成本管理:(1)明确各项作业:汽车制造包括了众多作业环节,如原料采购、 生产、装配、质检等。明确各项作业是进行成本管理的第一步。(2)确定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影响成本的因素,如采购次数、运 输费用等。确定成本动因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分布情况,为后续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3)分配成本:根据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每一项作业中,形成 作业成本。最终将各作业成本汇总,得到产品成本。

(4)分析成本:通过对产品成本的分析,可以发现哪些作业环节是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成本。 作业成本法在生产流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生产流程:通过对生产流程中各作业环节的成本分析,可以找出效率低下或浪费的环节,进而进行优化和改进。 (2)安排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成本,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3)调整生产结构:通过对不同车型的成本对比,可以调整生产结构,实现成本控制和效益最大化。 作业成本法在汽车制造业的质量控制中也有着重要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检测与分析:通过作业成本法,可以精确计算出质量检测与分析环节的成本,从而为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2)质量改进:通过对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可以发现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而采取措施进行质量改进。 (3)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为完善的质量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5800字》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一、选题简况 二、选题依据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作业成本法对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有很大的提高,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战略性的决策时可以将作业分析作为参考依据,同时作业分析能够影响生产能力以及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决策也有一定的作用。 刘希宋、杜丹丽(2015)在《商业研究》上发表的《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关键一一作业成本核算》,明确指出了作业成本核算在实际应用上的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例如作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作业的分类要有标准性,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前提必须有一个持续性的信任环境。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就会为大范围使用带来不便。 刘宇亮(2016)发表了《作业成本管理论对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的影响和启示》一文,他指出ABA的核算重点是每一个作业的完成所需耗费的资源。这种核算方式可以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从产品作业这个细化的层面重新调整产品的成本构成,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王淑云(2016)发表了《作业成本管理动因分析》一文,她指出成本动因是构成成本的关键性因素。而动因又分为成本动因、资源动因、作业动因和成本对象动因等4个因素。作业成本法分析成本动因的目的是通过对各类非增值性作业动因的探索,尽量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成本驱动因素。 李艳芳、朱辉(2016)在《财会通讯》上发表了《浅谈作业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以河北省装备制造业为例》一文,认为作业成本的管理有利于企业选择更为低成本的供应商、有利于选择更为优质的客户、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更为科学地做出经营决策,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扩展。 3.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西方学术界对于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部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理论方面研究极为多样,出现了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以及价值链分析等等思想,在实践方面,通过外国具体企业的案例研究得到了实践方面的反馈,成本控制不仅仅是局部的,而是与行业的整体生产经营流程相互联系,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现状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现状分析

摘要 作业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方法在世界上许多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信息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业成本法显示出传统成本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且在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的行业需求上也越来越强烈。由于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产品成本结构,间接费用比重大幅度上升,同时,产品的个性化使间接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渐失相关性。传统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导致重大的成本扭曲,影响企业正确进行战略决策。因此,处于激烈竞争氛围之下的企业,制定各种各样的战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作业成本法成为企业战略强有力的支持工具。本文在分析作业成本法应用范围的基础上,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指出作业成本法还未在我国企业全面推广应用,进而分析了影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实施的多方面原因。然后又结合案例从管理和操作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从企业内、外部环境等方面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推广应用的措施。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竞争力;应用

Abstract Activity-based costing arises in the 1940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o-economic,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by many enterprises in the world. Enterprises have improved their management level, increased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achieved good economic result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Along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today, the ABC show unmatched advantages by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cost. What’s more, the demand of it is more and stronger in the industry which makes create enterprises as the mainstay. Because of high technology's application to production, the cost structure of products changes. Products' overhead costs surge, what's more, because of produc ts’ personality, overhead costs are not relative to direct labor cost any more, consequently, the traditional cost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are challenged and traditional costing is no longer suitable to the new environment that leads to businesses' making wrong decision. So, with the global competition becoming tenser, businesses must make lots of strategies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Under that background, ABC theories become strong supplementary tools of business strategy.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which company can use ABC,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ABC in China's enterprises and suggests that ABC has not yet fully applied in China's enterprise. It also analyses what impact on ABC theory’s application. With a case, this article shows the emerging issues from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aspec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BC method in Chinese enterprises. Finally, discuses measures from some aspects to promote the ABC method in Chinese enterprises. Key Words:Activity-based costing; enterprises’competitveness; application

研究论文: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75574 企业研究论文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在美国、西欧等国的企业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此种计算法有其应用的条件。本文就此分析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可行性及应注意的问题,扬长避短,使之得到更合理利用。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作业成本法简称ABC (Activity-BasedCosting),是指以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进行的作业为成本归集的中心点,将成本归属到各项作业,再由作业将成本归属到产品或劳务的一种方法。它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的动态反映,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成本法具有提供精密、真实的成本信息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在于尽量根据成本发生的因果关系,将资源消耗于配置产品(或其他成本计算对象)上,即可概括为: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 (3)作业成本法的计算。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包括以下6个步骤:1)选择成本基础。就是将与企业间接费用发生有关的作业活动进行分类。2)将同性质的活动归集为作业中心。在选择成本基础的前提下,应按不同的作业领域追踪各作业领域所使用的构成间接成本的各种资源,即将同性质的活动归集为作业中心,然后根据作业中心与产品的关系分配该作业中心成本。3)按作业中心归集成本。在确定作业中心的基础上,对发生的费用应根据费用的性质进行记录,并归集相应的作业中心,最后进行汇总。4)选择适当的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动因,就是根据追踪的资源,选择分配各作业中心成本的标准。5)确定作业中心成本分配率。当作业中心已经确认、成本已经汇集、成本动因已经确立后,就可将该作业中心的成本除以预计的交易量,计算以成本动因为单位的分配率。6)计算产品成本。根据各批产品所耗用的成本动因交易量和该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率,就可以求得该批产品所应负担的成本,包括应负担的作业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学生姓名专业 层次年级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学习中心成绩 年月日

摘要 作业成本法发展至今,备受关注,作为一种创新性极高的管理手段,其在会计管理领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贡献非凡。然而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仍旧留有差距,对作业成本法重视不足,本篇文章通过介绍并分析其理论基础及推行问题,给予几点建议,希望推广作业成本法在国内的落地及应用。 全文总涵盖三大部分: 一、对作业成本法作基本信息的介绍 二、结合我国当下应用情况,给予案例分析其意义 三、阐述其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中间业务资源消耗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主要内容 (2) 第二章相关概述 (3) 2.1 作业成本法概念 (3) 2.2 作业成本管理 (4) 第三章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 (4) 3.1 商业银行案例 (4) 3.1.1 确认Z银行资源及资源动因 (4) 3.1.2 确认、分配Z银行的作业成本 (5) 3.1.3 后台支持性部门成本向营业部门分配成本 (9) 3.1.4 Z银行案例总结 (10) 3.2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现状分析 (10) 3.2.1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详情 (10) 3.2.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10) 3.2.3 我国作业成本法技术工具及手段的支持 (11) 3.2.4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资源耗费的确认 (11) 第四章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 (12) 4.1 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12) 4.2 成本核算范围不全面 (12) 4.3 中间业务成本核算笼统 (13) 4.4 缺乏有力的成本管理系统 (13)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问题解决对策 (13) 5.1 提升成本意识 (13) 5.2 完善成本核算范围 (14) 5.3 明确中间业务成本核算 (14) 5.4 健全有力的成本管理系统 (14)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应用创新研究的开题报告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应用创新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作业成本法是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它依据制造工序的耗时和耗材等成本因素,通过配置作业成本池,最终确定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对产品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便于管理者掌握产品成本结构,并对成本进行优化管理。然而,在我国的制造业中,尤其是在中小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较为局限,难以充分利用这一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成本管理和优化。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创新研究,探讨如何在我国制造业中更好地应用作业成本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二、选题意义 1.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作业成本法可以对产品成本进行详尽的分析,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产品成本结构,找出成本层次结构的问题,优化管理流程。 2.改善企业决策能力。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发现当前的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流程、节约成本。从而为企业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支持。 3.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围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创新,开展如下研究工作: 1.系统论述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原理与应用方法,进一步了解作业成本法中关键的概念和数据。 2.分析我国制造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现状,明确制造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和问题。 3.结合我国制造业中的实际情况,探索作业成本法的创新应用模式,如何针对国内市场推出更为适用的作业成本法以及如何利用新兴技术对其进行优化。 4.详细说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优势和应用劣势,并提出应对策略,解决作业成本法在应用中被忽视或误用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的案例研究__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_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的案例研究__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_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形态的变化,对企业的成本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逐渐在我国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得到了应用。本文以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为研究内容,通过案例研究的形式,探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Job order)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它将生产活动视为几个可以区分和计量的作业,每个作业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成本。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包括工作单的开立、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的分配、成本的汇总和分摊等环节,最终得出每个作业或产品的成本,为企业提供决策和控制成本的依据。三、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核算现状 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力军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意义。然而,由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的限制,铁路运输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成本精确度不高、成本控制手段不够灵活等。 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应用案例 以铁路局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应用。

以列车运输为作业对象 铁路局按照列车为作业对象,通过调查和数据收集,确定了列车作业的细分作业,如客运列车、货运列车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列车,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分摊和核算,得出了不同类型列车的成本分布情况,为铁路运输企业提供了精确的成本数据。 以客运业务为作业对象 铁路局按照不同的客运业务(如高速铁路、特快列车、普通列车等)来实施作业成本法。通过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考察和核算,得出了不同客运业务的成本分布情况,为企业决策和成本控制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以维修作业为对象 铁路局将维修作业作为作业对象,通过对不同维修项目的直接和间接成本的分配和核算,确定了各项维修作业的成本,并根据成本情况来决定是否内部维修还是外部委托维修,提高了维修成本的效率和质量。 五、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1)精确的成本核算数据,有利于企业的决策和成本控制; (2)提供了不同作业对象的成本测算方法,适用于铁路运输企业的特点; (3)把成本分配的主要任务推向基层,激发了管理层的责任心和创造性。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其新发展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其新发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其产生和发展源于企业对于更精确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需求。本文将详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当代的新发展。 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和管理 方法,它通过将企业所进行的各种作业划分为不同的成本池,然后根据产品或服务消耗的作业量来分配成本。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更精确地核算产品的成本,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优化企业的各种作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作业成本法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产生,当时企业面临着严重的成本压力和竞争环境。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无法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成本情况,同时也无法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成本控制和优化手段。因此,企业开始探索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满足自身对于更准确的成本信息的需求。在这个背景下,作业成本法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成本管理工具。 作业成本法的新发展近年来,随着企业对于成本管理越来越重视,作业成本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这种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将企业

的各种资源和作业成本池化,然后根据产品或服务消耗的作业量来分配成本。同时,作业成本法也在不断发展新的应用领域,例如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预算编制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智能化和大数据技术来改善和优化作业成本法。例如,通过引入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企业可以更快速、准确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作业数据,进而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性和效率。 结论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成本管理工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它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企业对于更准确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需求,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应用领域和优化方法。在当代,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业成本法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成本管理手段,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当今企业环境中,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广泛使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与,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成本法是指将间接成本按照不同的成本动因分配到各个成本对 象上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通常,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我国高校教育成本 核算的现状,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并对其优势进行了分析。文章也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 算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总结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 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价值, 为提高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我国、应用分析、优势、挑战、对策、作用、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本文将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进行深入 分析,探讨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高校教 育成本核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管理的精 细化。 1.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优势、挑战以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 探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以便理解其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2. 分析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 研究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情况,探究 其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效果和影响; 4. 分析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优势,以便为其 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 5. 探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上内容,我们旨在揭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作用,为未来研究的方向提供参考,并对目前 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为进一步探讨该领域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 鉴。 1.3 研究意义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分析具有重要的研 究意义。对于高校而言,有效核算教育成本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

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作业成本法是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用于计算每个产品的制造 成本以及成本分配。随着企业管理需求的不断发展,作业成本法逐渐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结合历史背景以及企业实践,探讨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作业成本法产生于工业化的初期。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知道每个 产品的制造成本,以便确定合理的售价和准确的利润率。于是,人们开始探索一种能够准确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方法,这就是作业成本法。 早期的作业成本法主要是基于直接成本计算,即只计算直接与产品制造相关的 成本,例如原材料、人工费用等,忽略间接成本。当时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生产线比较简单,因此直接成本很容易计算。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并增加了更多的环节,间接成本也越来越多,使得仅计算直接成本已无法满足成本分析的需求。因此,人们逐渐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去准确计算间接成本的分配,以便实现更加准确的成本计算和分析。 二、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制造流程的日益复杂,作业成本法开始发展成为 一种综合性成本管理方法。在上个世纪,作业成本法进一步发展,不但考虑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分配问题,还考虑了如何处理进程成本、逆向成本等复杂问题。 这个时期的作业成本法主要应用在制造业领域中。目的是为了在复杂的生产流 程和多样化的产品线中,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具体来说,采用作业成本法能够有效地实现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作业成本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 业的需求。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出现,使得企业生产线变得更加复杂。在这个背景下,活动成本法、盈余成本法以及战略成本管理法等新的成本管理方法相继诞生,成为作业成本法的补充。但作业成本法同样在不断发展,例如,现代作业成本法已经逐渐从复杂的制造业领域向服务业和公共管理方向延伸。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作业成本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较强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其不断发展的原因 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