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品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品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全册精品说课稿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说课稿

各位老师,评委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课题是《百家争鸣》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地位,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方面加以讲述。

一、教材地位

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局面,它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同时它涉及到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该课的学习能让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该课地位非常重要。

但这节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人物多。而且我校的学生学识面不广,史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基于该认识和结合浙江省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论从史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视频相关的角色扮演,动手写人物碑文和寓言成语故事的讲解令生感知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创设情景联系实际等方法让生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通过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百家争鸣的意义对现实的影响。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教学重难点为。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四、课时安排

预设课时为一课时。

这一课时的教学活动将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来,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逐渐把教材的知识分化组合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据此我确定本课教法学法如下:

五、教法、学法

①教法采用视频欣赏、图片文字材料阅读、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谈话法等. 学法则是

说本课拟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

②学法:使学生能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促使学生有感性地知识获得培养从材

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论丛史出的。

那么本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模拟法,材料阅读法。

说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育理论依据。

①依据: ②突破方法:采用情境创设法,史料阅读法等来引导学生领悟贤者们的思想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依据儒道法墨四家学派代表人及主要观点是本课的核心

②突破方法:通过图片文字以及成语故事,和情景模拟和联系现实

依据以上的分析教法学法的确定具体教学流程如此:

六、具体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我将通过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上孔子三千弟子诵读论语的场景。提问:孔子是何时人呀?能用个词来形容看这个时候的感受吗?奥运会怎么重大的场合,大导演张艺谋为何要设置这样的一幕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百家

争鸣探询其中的答案。进入本课。

这样的导入:

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视频观看,讲学生的感受,提问设疑,确定春秋战国时期。调动学生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本课以下的学习环节:

二)新课学习

第一个环节:

环节一:说文解字,解读标题:

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呢?是一百个家庭争着叫吗?解读课题有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是多个学派的争相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这是在我国什么时候呢?课文具体涉及到哪几个派别?师生共同引导出该课的整体框架。

设计意图:这样做能使学生对整节课的框架有个大体的认识,让学生得到知识预见性而更好投入到课堂活动。进入第二个环节。

环节二:师生共同完成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提问,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是谁?结合课文P4的图,教师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主张。对有教无类的解释。继而让生结合课文P5,汉墓的竹简论语。提问:论语最早什么时候出现?你知道其中的一些名句吗?P4图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讲述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结合图片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深切感受孔子的思想主张。过渡:孔子自幼就有凑拜周礼。环境可以影响着人的发展,所以昔孟母折郊处而有成就了儒家的另一个学者这就是孟子。他发展了儒学,曾受到国君主的接见,你认为他会阐述自己的哪些思想主张?由生回答,后老师提点主张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

由生回答后加以评价,提示学生做好标注。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提问,和阅读材料材料的针对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过渡:但却有人主张性恶论这就是荀子。他对于儒学方面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儒家代表者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过渡:这是儒家学派的学者继承发展儒学,大凡能做到这点的人物,都是虚心下问的,孔子就成问学于老子,第五页图片,该图中就是老子像,老子有名李耳,老聃,据说他生下来时就是老态龙钟的样子。

在老君岩旁边有块石块请你在碑文中写一段话介绍,老子。建议包括姓名,何时人,思想主张。

不仅如此老子还有本著名的书籍道德经。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问:该句反应了老子什么思想主张?

作为道家的另外一个人物,庄子,庄子梦蝶。这就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主张?道家总的来说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通过学生写碑文等和成语故事,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动笔的能力。以及进行及时的知识反馈。

过渡:如果你遇到了大舌头说不清出话的人千万不要瞧不起他,因为他们往往也具有着出人意料的才智,就比如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他虽然大舌头说不清楚话,但是思想极为敏锐有见地,本是韩国的贵族,而没有得到重要著书立说。流传各诸侯国。为求贤若渴的嬴政发现。据说秦国当时攻打韩国就为了得到韩非这个人才。那么你认为嬴政可能在这些书籍中看到了韩非的哪些相关主张?学生回答后小结提醒学生加以标注。这是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景,让生能深入到历史,使历史变得鲜活生动。

过渡:四大家中还剩下墨家。

问:他的创始者是谁?结合地图册云梯和图。利用当时鲁班去楚国与木工祖师爷鲁班的一段精彩较量劝说楚国放弃攻打宋国。

问这种行为反应了墨子什么主张?

除此外,还涉及到哪些其他思想主张?并对其中的思想主张的要点加以解释。并提醒学生加以标注。这是希望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情景和图片,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墨子的思想主张。

墨家的思想主张讲述完毕加以小结,四个学派的思想主张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提问:如果有人在地上丢了一张纸这四大家遇到时假设你是这个四个学派中的之一,你会怎样处理。这是希望。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创设情景,学生的角色扮演,领悟四个学派的思想主张。之后进入

环节三:

播放感动中国的新闻图片,引用李泽厚的话,提问:那么这样的百家争鸣的思想主张对现在有何影响呢?由生回答加以小结。

然后提问:现在你能认为张艺谋为何要在2008年开幕式上设计这一幕?孔子思想地位,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学习。除了孔子的相关思想主张。

板书

百家争鸣

一、四大学派代表者及思想主张

1.儒家学派代表者及其思想主张

2.道家学派代表者及其思想主张

3.法家学派代表者及其思想主张

4.墨家学派代表者及其思想主张

二、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二、汉代儒学说课稿

历史组翟玉康一.说教材和教法

(1)教材地位

人民出版社——必修3——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活动——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而汉代儒学是其成为主流思想的转折点。

(2)教学目标(确定依据: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情况。)

知识与能力: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阐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尊崇传统思想文化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

(确立依据:儒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而汉代儒学是其成为主流思想的转折点。) 教学难点:对罢黜百家进行客观评价

(确立依据:学生缺乏对思想深层价值的理性思考,而“罢黜百家”的观念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罢黜百家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4)教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教师讲授法;情景体验法。以初看、再看、三看汉代儒学的方式将书本知识重新整合。

二.说学情和学法

(1)学情:高一是学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进入高二阶段,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和思维方式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但仍喜欢直观的、趣味性的知识。只有心情愉快的参与进来,知识才能发挥作用,

情感和能力才能得以升华。

(2)学法:自主阅读,情景感悟,小组探究,成果展示。

三.说教学流程

(1)说“如何导入”:

设计:《汉武大帝》片头曲导入

意图:通过介绍汉武大帝,激起学生兴趣,在探讨背景的同时引入本课的主题——《汉代儒学》

(2)说“如何落实重点”: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初看汉代儒学设计思路:

第一步:由学生回顾本专题第一节“百家争鸣”和参看本节第一和第二两个小标题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线索”。(春秋战国创立发展——秦朝“焚书坑儒”受打击——汉武帝成为正统)

第二步: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概括秦朝“焚书坑儒”的原因、实质和影响。第三步:由教师简单介绍西汉初年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第四步:学生回顾必修一、必修二及相关知识,回答在汉初社会恢复元气的背景下,到汉武帝时,又面临哪些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汉武帝即位之初的局势:从社会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分析时局)

为了进一步巩固汉朝“大一统”的事业,汉武帝该怎么办?是继续“无为”,还是要“积极有为”?

第五步:设计视频情境:汉武帝问策董仲舒

设计材料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哪些?汉武帝为什么赞成董

仲舒的主张?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又有哪些?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展示成果

教师概括: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实现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设计意图:整个环节层层递进(3)说“如何突破难点,拓展思路”:难点:罢黜百家的客观评价——再看汉代儒学设计:问题启发,合作探究,展示成果(4)说“如何提升主题,实现情感目标”:

主题提升:如何正确看待儒学的现代价值——三看汉代儒学设计1:现代儒学情境设计

设计2:材料的设计

学生合作探究,展示成果,开放性课堂(5)结尾设计:

儒学的现实意义挖掘:(教师提供学生思考)政治方面: 以人为本,以德治国外交方面: 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文化方面: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与自然: 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五.说教学反思

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

1、如何兼顾课堂活力与课堂实效性(寻找感性设计与理性设计的平衡点)。

2、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

三、宋明理学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必修3(人民版)专题一的第三课《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对本单元的整体要求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教材地位作用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的演变过程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宋明理学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本课上承魏晋儒学的危机和唐宋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们对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二、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对儒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但是因为本课内容主要研究思想理论,所以比较抽象,部分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哲学知识作基础,所以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趣和难以理解。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

1、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确定理由: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准确说明儒家思想在宋

明时期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

●突破策略:利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讲解,借助补充资料

和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掌握。

2、难点: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确定理由: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理解,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所以需要学生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方面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故定为难点。

●突破策略:教师提供大量的资料,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

思考,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并由教师做总结归纳,体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探究。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内容枯燥难懂,学生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的,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挑战它远远要高于其他的教学内容。另外,宋明理学它带有着哲学层面丰富的内涵,学生在学这一课的时候,还没有学习到政治的哲学方面的内容,所以无法提供跨学科知识的资源。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宋明理学可以说是良莠并存,用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年龄和他们的知识储备来说,是难以把握和取舍的。所以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多元思维的能力,我还在授课过程中配合以比较发现式教学法、启

发诱导式教学法等。指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在讨论分析基础上的出结论,使知识系统化。

2、教学手段:

本课内容多而抽象,加之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所以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六、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教材、收集相关资料,课堂思考回答问题,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2、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获得新知识。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依据学生不同学习层次、能力进行,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1、布置学案,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2、让学生搜集跟二程、朱熹、王阳明有关的小故事,帮助他们多角度地认识宋明理学家及其观点。

(二)导入新课

PPT图片展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名言,问:这是哪个朝代哪两位著名历史人物的名言?学生回答出宋文天祥、明于谦。教师接着问:是什么样的精神与信念使得他们能够抛开个人的生死做出如此选择呢?要想理解他们的这种选择,就不得不提到宋明理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的人物来引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起

到凝神点题的作用。

(三)讲授新课

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创设问题情景,分解本课重难点,激活学生思维。【板书】:1、理学兴起的背景

(1)儒学的衰落和佛道两教的兴盛

PPT展示:杜牧《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著名诗句,教师再讲解梁武帝萧衍的故事。

问:为什么在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却出现了这种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自两汉儒学统治地位确立后到魏晋南北朝以及后来的隋唐在佛教、道教的冲击下儒学不再是唯一,出现了危机。同时思考这种现象对中国的文化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导入“三教合一”

(2)唐宋时期的“三教合一”

讲解“三教合一”时,PPT图片展示“泰山红门宫”和《西游记》,由学生回答哪些人物或故事属于儒、道、佛三教的。

设计意图:三教合一是理学兴起的重要背景,但三教的含义、合一的表现及与理学兴起的关系,是学生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内容,这两个例子使学生对三教合一有了一个最直接、最深刻的认识,这是用学生所熟知的东西来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兴趣。

【板书】:2、理学内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1)、理学的含义

这是本课重要的历史概念,是学生必须明白的内容,但教材介绍的过于简略,

所以教师在补充一定材料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解清楚。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问题引领: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各有哪些?请介绍他们的故事和各自的主张。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过课前探究,课堂上的展示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对人物的介绍能够增加学生对理学家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对理学观点的理解和评价。

预设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区别也许会存在疑问,这时教师可以由学生讨论得出结果来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3、宋明理学的评价

PPT一一列出:鲁迅的名言:翻开中国的历史一看,上面尽写着两个字“吃人”,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还有裹着小脚的悲惨童年。但同时也打出,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文天祥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表白;于谦提出了“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自我要求;还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的人生境界;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的时候,也曾经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两种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对宋明理学的消极和积极的评价。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设计意图:此处是本课的难点,是知识的升华和运用,教师通过多角度资料的呈现和问题引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

价。此处教学还注重体现历史的时代感和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功能,使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四)小结

带领学生对本课做一个知识结构的创建,使学生将所学细节和大的思路相结合,更加深刻的把握本课内容。

然后延伸:经过程朱、陆王等人的努力,儒学在宋明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并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宋明之后,儒学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儒学又将对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概括主要内容,并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生成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使本节课的内容得到延伸,也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八、习题设计:

课堂练习为紧跟知识点的五个单项选择题,作为课堂的及时性练习巩固知识点。

课后练习为本课中讨论题的延申,培养学生全面性、完善性思考的能力。九、课外延伸:

给对本课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几个课外阅读的资源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

网站:历史风云网

十、板书设计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说课稿 作者及工作单位 玉田二中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 力图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科书,用系列探究活动整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成

为教学活动

的主体。 宋

理学内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评价

兴起背景——三教合一

积极

消极

2、努力做到转变教师角色,发展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互动,甚至师生角色互换,共同发展。

3、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学习环境;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4、鉴于“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的理论,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辩论、相互质疑)

5、鉴于“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的理论,选取播放视频素材,采用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

6、结合本课特点,高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教材分析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家们对儒学传统教条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与修正。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学情分析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思想家,学生在学习中已有所接触,特别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是人所共知的,但学生对他们的思想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而且学生对思想家的一些思想理解总是感到头疼,比如第三节的《宋明理学》已经把学生折腾的“不知所云”了。

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2、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

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难点】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流程示意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16)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二课,是中国思想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标志性事件。在必修三中,本节内容是讲述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紧密联系必修1和必修2相关内容,在近代中国史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在所在专题三中,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续和后节内容的铺垫,在这一主题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二学生的特点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史料解读,通过提供史料资料,解读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等相关史实;历史比较法,比较各领导人的思想主张;归纳概括,让学生自主的阅读课本及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历史的进步离不开思想文化的进步;历史的进步是大势所趋,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代代人不断的探索、努力。 根据新《课标准》要求、学业水平要求和《考试大纲》要求及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3、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4、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二、说教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三、说学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 1、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对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已基本适 应专题式学习,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思辨、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的进步,有敢于表现,乐于展示,这些都有利于本课开展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但由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备课时应注意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让学生学会挖掘本课中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方法。 2、学法指导(导读法) (1)课前预习过程中做到自学-质疑-总结。 (2)课堂中要做到合作-讨论-对话。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看幻灯片上近代三位大师的名言: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蔡元培。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必修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说课稿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下面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认识: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来谈。 首先,来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和教育的复兴,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教育的三个阶段。本课是文化史中中国史部分的最后一课,也是必修三册书中唯一涉及教育的一课。而教育是思想文化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教育的时候曾经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在于育人”。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学生通过学习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科教兴国”、“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最终由此激发学生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信念,树立勤奋学习、成人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谈完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再分析一下教学目标: 本课的课程标准为: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在对“课标”的解读后,我认为学习本课首先要知道我国从建国到现在教育发展方面的相关史实,这其中就包括各个时期教育方针的制定、教育发展的表现、新时期教育的政策调整、对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领导人等等,并通过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来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即教育与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间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最终由此含义来分析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的措施,并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教育水平来服务国家,以使国运兴盛的爱国情怀。 在解读“课标”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素质培养人才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分析图表: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明确其原因; ②资料回放:新中国教育的初步成效相关图片;“文革”教育相关图片;“希望工程”相关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轨迹; ③问题探究:对比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实质,让学生明确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精品说课稿模板一等奖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材分析】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本课的重点。 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中俄《尼布楚条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第一,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难于掌握。第二,对中国让步(图中所示让出尼布楚)与平等协商的关系难于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具有突出的地位。 3、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 二、雅克萨之战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平等基础上谈判,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沙俄同意把侵入雅克萨的军队撤回本国,清朝同意把尼布楚一带原属中国的地方让给俄国。在准备谈判过程中,康熙帝曾指示中国的代表坚持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内的被沙俄侵占的全部中国领土,说:“尼布潮(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清圣祖实录》)由于当时出现了蒙古噶尔丹的严重威胁,康熙帝希望与沙俄迅速缔结和约,又指示可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分析优秀10篇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计划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分析优秀10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计划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分析篇一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尽管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较高,但总体的学科能力不强,对新教材的整体框架和历史发展脉络模糊不清;学习方法上存在死记硬背和临时抱佛脚的现象重点抓好基础,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使学生逐步清楚新教材的整体框架和历史发展的大致线索;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历史的真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多种品质。 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1、立足课堂教学 ①备课组高度统一,分工协作,精心备课; ②注重基础,不简单赶进度; ③注重知识(教材前后、中外知识)联系,注重规律性知识总结; ④注意学习方法介绍,注重能力培养; ⑤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2、注重训练质量 ①练习试卷尽量自己组编; ②努力做到每练必批,每批必评,每评必透; ③考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到纠错本上; ④针对问题较大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⑤每节教学内容都有配套练习,每章都有阶段练习,练过后附发参考答案。 3、加强基础训练,增强学法指导。高二学生文理分科后,学习模式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4、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计划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分析篇二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精神和学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历史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民主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解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这一段在高中历史上的地位: 这学期我们教新课程:历史选修课(一)——历史与历史选修课重大改革述评(二)——现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选修课(ⅰ)有9个题目。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进化过程。人类社会既然是自生的,改革就伴随着社会进步。因此,学习和掌握重大改革的史实,将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历史选修(ⅰ)有7个题目。民主和专制是人类历史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来展开。 教材分析 在必修三中,本节内容是讲述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内容之一,紧密联系必修1和必修2相关内容,在近代中国史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在本专题中,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续和后节内容的铺垫。 在本节内容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助于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以上这些情况,结合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新文化运动中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认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对本专题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本校学情的考虑,我确定本课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是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法分析 确定了教学目标,设定了教学重难点,下面就是看要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去教,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法: 学案导学法--- 指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情景教学法--- 使学生身临其境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史料教学 ---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学法: 自主学习--- 完善知识结构 小组讨论--- 提高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对教学过程进行如下的处理: 导入新课 在导入部分,播放胡适作词的歌曲《兰花草》,并简单介绍了创作背景,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民主思想的传播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教师以简明的语言设问: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为何要掀起这场运动呢?由此导入到对背景的探究中。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突出课文主题,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氛围,做好铺垫。通过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新课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围绕三个步骤:了解,理解,见解来进行。一、背景 在这个子目中,采取了史料教学、教师指导归纳法来完成。首先,向学生展示这一时期的三则材料,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通用6篇)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通用6篇)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历史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一)地位及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现代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总结,又是“一战后国际关系”的背景。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并为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根据新课标我设置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萨拉热窝事件,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交战双方、性质、结果及以及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3、通过评价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多角度地观察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构建本课知识树,探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战争的性质、后果和深远的影响。 2、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增强以史为鉴的意识。

3、通过图片欣赏,观看影片,焦点关注,时事报道等活动对战争的灾难性进行情境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世界和平。 2、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大战的性质及大战结束的原因。 二、说学情 年龄特点:思维敏捷、积极性强、好奇心重,关心国内国际局势。 具备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历史材料的能力和简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看待事物基本上能辨别是非,但不够全面;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 三、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通过6W法、阅读分析法、情境体验法、归纳构建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二)教法 通过学案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材料教学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 (一)图片导入、情境激趣

历史iii人教新课标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历史iii人教新课标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 稿 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地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课,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进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进展产生了重大阻碍,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明白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明白得“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进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阻碍。 2、过程与方法 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缘故。 用资料分析法明白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阅读分析法明白得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固社会、进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进展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明白得及其对后世的阻碍。 四、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求知欲强,但摸索问题时往往逻辑性,严密性不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旨,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2.教法选择:为鼓舞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围绕重点与难点设置若干问题,采纳材料分析法和讨论法,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课堂师生互动逐一解决。 3.学法选择:教学的关键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所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因此我提供图表、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看,善于摸索的学习适应,做到论丛史出,得出科学结论。 4.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预备:设置问题让学生课前预备。 问题一、结合课本董仲舒新儒学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高中历史必修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一课(第14课)的内容,它展示了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开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学三维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思想观点;理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产生的背景;认识洋务运派及其思想主张,综合评价“中体西用”思想;识记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树立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3.课标要求及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 教学重点: 分析近代中国人想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为了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说。 二、说学情: 了解学情方可实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我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宜春三中实验班的学生,学生学习基础较好,而且通过对必修1的学习认识到近代中国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因而希望了解近代中国人如何进行自我救亡的。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好,有助于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改理念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再结合本课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课教法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共10篇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共10篇XXX: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版高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第课的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是第一部分说教材。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教材,我主要分析一下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和教 学重难点的设置。 1、教材地位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 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从历史史料中汲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 力、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选取优秀的史料、图片或影视片断,结合课本内容,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理 解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谜底; 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推理法等多种 方法来研究历史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主动接受历 史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了解理解中华民族的汗青源 远流长,激发学生对故国汗青的自豪感,加深对故国文明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材和学生是组成一堂课的两个基本要素,备好一堂课 不仅要深切研究教材,更要了解我们面对的学生,下面我就说一下本次说课的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三年的历史研究,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具 备了一些历史自学的能力,对本课内容()也有一 定的了解,但主要偏重于史实的掌握而非理性的分析,还停留在理性阶段。高一 的学生与初中时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智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学会用历 史的眼光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适合高一学生) 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对历史 研究兴趣,他们乐观、积极、自信,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 导,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贯彻普通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当适当地给学生 创造机会给他们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教会他们站在足够的高度用世界史的

高中历史说课稿

高中历史说课稿 对于高中历史课程,老师会怎样说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一些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关于高中历史说课稿优秀范文合集大全一 说教材: 此课《伟大的抗日战争》是高一历史(人民版)上册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三部分内容.从_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_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这百年时间内,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中国主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抗战开始时间的问题._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抗战阶段:_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中日_逐渐上升,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_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_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显示出了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三.抗战特点:中国抗战的特点是全 .全体现在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种作战方式各种正义力量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如何体现.其次是一场持久战;最后是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抗战的伟大体现:从抗战的历史意义分析出,国内意义:中国的抗战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扞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意义有: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五大国,并担任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说教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抗日战争纪念馆的_情境模式,围绕重点.难点及亮点精

高中历史必修三的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三的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三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第一课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中的亮点之一,它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课内容主要讲解并描述古希腊民主政治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进展、辉煌及衰退的过程,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不同于中国古代专制政体的另一幅绚烂的政治画卷,让我们去亲自感受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人类政治历史进展历程中地位和重要影响。 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进展的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详细要求,结合本课在整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同学的认知水平,确定这一课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控重要概念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等。 2)结合历史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并从历史进展的高度来理解民主政治对于人类文明进展的作用和意义。 3)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与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的关系,懂得每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其国情、经济进展等因素相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同学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索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育同学的历史思维技能和团结合作精神。

情感、立场、价值观:体会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希腊奴隶 制度是把双刃剑的含义;体会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 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作用。 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一同学在中学学习九班级上册历史时已经对古希腊雅典城邦 的民主制度有了肯定的了解。但由于中学阶段不重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因此对相关内容的印象比较模糊,而且同学对政治文明的内涵还不甚明白,对古代西方的历史更是生疏,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知识比较深刻难懂,从高一同学的认知水平出发,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因此我们应力求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敏捷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同学。另外,本课涉及的民主政治话题可能会使部分同学产生片面理解或是偏激言论,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正确疏导,援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三、说学法 新课程的设置,要实现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主动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在肯定知识阅历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同学自主阅读自主思索、自我探究自我评价,形成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的有效自主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老师制造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同学共同探究本课问题,开展互助性学习,充分沟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培育同学团结合作的精神。 探究学习:怀疑是走向真理的第一步,带着质疑走进课堂,带

人是万物的尺度说课稿

《人是万物的尺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课时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第一课,本节教材主要围绕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展开,尽管篇幅很短、内容很少,但是地位和作用很突出。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思考”、“自我测评”以及“材料阅读与思考”的学习,丰富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可以进行预习,感受西方古典时期伟大哲人的丰富思想。课堂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教材中的思考题,并在课后完成教师设计的具有启发性的习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普罗塔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哲理名言的剖析,认识到其具有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更加明确:并非每一句出自伟人或哲人的话都是绝对的真理。所以,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问题都应采取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人文思潮兴起和人文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难点:如何理解苏格拉底和普罗塔戈拉二者在看待“人”自身这个问题上的差别。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历史让人明智,哲学让人深思——欢迎走进历史殿堂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人类智慧的象征。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共同的语言、相同的信仰却把他们紧紧相连。他们那“无所不包的才能和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古希腊文化具有超常的渗透力和无限地生命力,她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不时被后起的文明吸收、改造,从而成为人类共同和永恒的瑰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希腊,去感受一下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特征。 播放:世界七大奇迹之宙斯神殿。 投影: 宙斯是希腊众神之神,为表崇拜而兴建的宙斯神像是当时世上最大的室内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部份奥运项目就曾经在此举行。遗址位于希腊西岸奥林匹亚(Olympia)的古城中。 宙斯神殿建于公元前470年,于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筑师Libon设计,宙斯神像则由雕刻家Pheidias负责。整座神像及他所穿的长袍都是由黄金制成,他头戴橄榄编织的环,右手握着由象牙及黄金制成的胜利女神像,左手拿着一把镶有闪烁耀眼金属的权杖,上面有一只鹰停留着,而他所座的宝座则以狮身人面像、胜利女神及神话人物装饰。 在我们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神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答:…… 说的对!东方的神多半给人一种严酷、冷峻、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那么古希腊的神是否也是这样的呢?

高中历史说课稿3篇 (2)

【精选】高中历史说课稿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历史说课稿篇1 一、教材地位 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教材主要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头绪多,内容丰富。 《洋务运动》是本章的第二节。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 2、德育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3、能力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 四、教具:学生学习提纲,自制课件。 五、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导读—共析—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

高中历史说课稿(优秀3篇)

高中历史说课稿(优秀3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精选)高中历史说课稿三篇

高中历史说课稿三篇 高中历史说课稿篇1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上承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下接新民主主义的伟大开端,在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说教学 (1)知识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概况和特点;在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实业家;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2)能力方面: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原因和结果的能力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统治是近代中

国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有极其深刻的原因。一、辛亥革命的推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封建障碍。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三、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提倡国货。这些是内因。四、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是主要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中发展壮大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也是昙花一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难点: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特征。由于此部分知识比较分散,学生对这一特点理解一般只停留在表面化、较低层次上。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民族主义工业这一阶段发展的概括等多角度、多层次、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的特征,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对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理解,以及它对新时代到来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说教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