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35面包发霉了

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35面包发霉了

5.面包发霉了

【教材简析】

本单元引导学生关注食物,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立自身需求与食物、营养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从健康的角度,关注食物的不同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健康的关系。

本课是单元第5课,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吃剩的食物放置时间长了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以及霉菌的生长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主要由两个活动组成:一是观察发霉的面包,二是霉菌的生长实验。

教学背景:生活中食物放置了一段时间会长出一些“小黑点”或“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这种“小黑点”或“毛”叫什么,是怎么出现的,学生不是很清楚,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这种“小黑点”或“毛”叫做霉菌,以及通过亲身的观察实验清楚霉菌在什么条件下适宜生长,为后续的如何减慢食物变质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在关注食物由新鲜到变质的变化时,思考这种变化与健康的关系。所以本课的观察结果和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原始数据都是下一课学习的必要基础。

【学情分析】

关于食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都有着较多的体验,但发霉的食物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关注得并不多,有些孩子只是知道发霉变质的食物不能再食用,但没有亲眼见过发霉的食物的。对“食物为什么会生长霉菌?”学生会想到一些与生物生长有关的条件,如温度、水分、营养等。但还需要学生去寻找更多的证据,对霉菌的生长条件作出假设和猜想,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并进行对比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面包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2.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2.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科学态度目标

1.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

2.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有联系地看待食物的变化与我们的健康。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霉菌,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设计霉菌生长对比实验,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发霉的面包、一次性手套、口罩、放大镜、牙签、玻璃片;新鲜面包、保鲜袋、滴管、水

【教学过程】

一、展示、交流(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1块发霉的面包、1块新鲜的面包;每人一份一次性手套、口罩]

1.出示情景:老师前几天买了一袋吐司面包放在后备箱忘记吃了,老师今天拿出来发现和我买的时候不一样了。你们帮我看一看,它跟新鲜的有什么不一样?这个吐司还能吃吗?

2.直接观察,交流。

3.揭示课题:面包发霉了

二、观察发霉的面包(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放大镜、牙签、玻璃片]

1.导入: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霉菌是什么样的?

2.出示材料和工具,提示观察注意事项。

①注意卫生安全;

②可以用牙签取一些霉菌放在玻璃片上,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3.小组领取这些材料和工具,观察比较。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补充显微镜下霉菌的样子放(青霉、曲霉)。

三、研究面包发霉的条件(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实验计划单;新鲜面包(吐司片)、保鲜袋、牙签、发霉的面包、滴管、水]

1.提问:为什么会生长霉菌?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你为什么这么想?

2.交流。

(预设:空气、温度、水分、营养、光照等)

3.设计实验:根据材料区的材料,请各组选择一个研究问题,设计实验,填写实验计划单。

4.交流设计:你们研究什么问题?准备怎么研究?其他组同学有什么建议或补充?

预设1:霉菌生长与水有关吗?

方法:一块吐司面包一分为二,分别放上霉菌,一块滴水,一块不滴水,装入袋子中,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比较。

预设2:霉菌生长与温度有关吗?

方法:一块吐司面包一分为二,分别放上霉菌,都滴水,装入袋子,一份放在冰箱顶上,一份放在冰箱里,观察比较。

预设3:霉菌生长与空气有关吗?

方法:一块吐司面包一分为二,分别放上霉菌,都滴水,装入袋子,一份把袋子里的空气尽量挤掉,一份袋子里装较多的空气,都放在同一个地方,观察比较。

……

教师指导:你们怎么做来保证公平?

(如实验1只改变水,保持温度、空气、光照、营养等条件不变。且滴的水量确定为10滴。)

四、后续观察活动(预设5分钟)

1.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选择或设计适合的实验记录表,认真填写,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2.提出拓展问题:

①小新家吃年糕,奶奶说:暂时不吃的年糕可以浸没在水中也不容易发霉变质,你觉得小新奶奶的方法有科学道理吗?

②你觉得可以设计一个怎样的实验来验证?

3.鼓励学生,尤其是研究水分组的学生增加一个实验组进行对比观察。

五、整理分析。(以下活动根据实验进展情况安排其他时间进行)

1.师:经过了几天的实验观察,大家记录了不同条件下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情况。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下汇报交流。

学生整理记录,分析实验,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2.你知道还有哪些食物会发霉变质?

3.讨论:如何对待发霉变质的食物?

小结: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板书设计】

5.面包发霉了

霉菌——营养

温度

水分

光照

空气

……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根据实验设计可以改写表格中“环境条件”一栏的内容,再根据实验现象如实记录。能力好的学生可以直接设计实验记录单或使用其他记录形式,如画图、拍照、小日记等。

【作业设计】

1.填空。

①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一种生物,叫。

②霉菌生长与、、等因素有关。

2.判断。

①大米、猪肉、桔子等食物在保存过程中也会变质。()

②有一点点霉点的年糕丢掉太可惜,把霉点抠掉洗洗干净还可以食用。()

2.根据下面的实验记录,按要求回答。

①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②在这个实验中,为了对比公平,实验中的两块面包的、、

等条件是保持一样的。

参考答案:

1.①霉菌②温度、水分、空气、光照等

2.①√②×

3.①面包发霉的速度与水分有关吗?

②温度、空气、光照、营养等。

小学科学《面包发霉了》参考教案2

面包发霉了 一、教材分析 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非常普遍,霉菌是一种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真菌是微生物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教材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霉的面包”作探究材料,意在激发学生对霉菌的探究兴趣,并以此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走进并了解霉菌家族。 教材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面包及其他物体上的霉。霉菌是造成食品、衣物发霉的主要微生物。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发霉的馒头、面包、橘子等都非常熟悉,并且也很感兴趣,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面包或馒头、橘子皮上的霉人手,首先了解霉的颜色和形态。用肉眼直接或用放大镜观察到的霉菌是生长在物品上的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真菌由许多的菌丝构成,真菌表面会呈现出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色泽,如,绿、黄、青、棕、橙等,生长在馒头、面包等淀粉食品上的,通常是浅黄色、褐色、黑色、红色的曲霉。它广泛分布在空气、土壤、谷物和各种有机物上,常用于酿酒、制醋等,生长在橘皮上的是呈蓝绿色的青霉。 其次,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菌。显微镜下的霉菌是由许多菌丝构成的,曲霉的菌丝直立,顶端膨大成球状;青霉的菌丝直立,顶端长有扫帚状的结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让考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画好图,并对颜色和菌丝形状进行描述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认识霉是什么首先,认识霉是一种既不是动物又不是植物的微生物,通常叫霉菌。霉菌有多种颜色。其次,了解霉菌的分布非常广泛,在空气、土壤、动檀物以及仪器等物品上都可以找到它。第三,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丑霉给人和物带来的危害。(1)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次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并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生产出能治病的青霉素;(2)人们利用霉菌制酱、酿酒、制醋、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3)霉菌也会引起食物、物品等霉变,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例如各种癣病和灰指甲,甚至人和动物的肝癌等。

面包发霉了教案

面包发霉了教案 【篇一: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 《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 霍山县新城小学张会 (一)观察面包、揭示课题 1.师出示新鲜的面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今天老 师也带来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看这是什么?”(面包)“想吃吗?不过吃了之后还要完成一项任务,就是要 来描述一下你吃的这块面包,所以吃之前要看清,吃得时候要品味哦?”(学生品尝并描述) 2.出示发霉的面包:看到刚才同学们吃得津津有味,可馋坏了没有 品尝到的同学,瞧,老师这还有一块面包,谁想来尝一尝?(学生 上前但不敢吃)请他说一说为什么?面包怎么啦?(生猜测原因) 是的老师的这块面包放置时间久了,面包时间放长了会发霉、变黑、有细长的绒毛……等等,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发霉的面包。揭题:面 包发霉了!板书 (二)多种方法观察霉菌 1、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 (1)请每小组拿出发霉的面包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2、用放大镜深入观察 如果我想进一步看清面包上的霉菌,你有什么方法?(师生交流) 1、小组用放大镜观察霉菌。(师巡回指导) 2、学生自己交谈用放大镜观察到的霉菌。 3、师小结:我们看到的一根根的像头发丝一样的是霉菌的菌丝,一点点小黑点是霉菌的孢子囊。霉菌是一种生物,非常小,用眼睛很 难直接看清,必要时,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所以通常叫它 微生物,霉菌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蜘蛛状、絮状等。我们还在别的什么物品上观 察到过霉菌? (三)设计实验,探究霉菌生长的因素。 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过许多物品都会生长霉菌,那霉菌的生长于那 些因素有关呢? 1、同桌讨论。

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35面包发霉了

5.面包发霉了 【教材简析】 本单元引导学生关注食物,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立自身需求与食物、营养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从健康的角度,关注食物的不同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健康的关系。 本课是单元第5课,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吃剩的食物放置时间长了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以及霉菌的生长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主要由两个活动组成:一是观察发霉的面包,二是霉菌的生长实验。 教学背景:生活中食物放置了一段时间会长出一些“小黑点”或“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这种“小黑点”或“毛”叫什么,是怎么出现的,学生不是很清楚,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这种“小黑点”或“毛”叫做霉菌,以及通过亲身的观察实验清楚霉菌在什么条件下适宜生长,为后续的如何减慢食物变质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在关注食物由新鲜到变质的变化时,思考这种变化与健康的关系。所以本课的观察结果和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原始数据都是下一课学习的必要基础。 【学情分析】 关于食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都有着较多的体验,但发霉的食物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关注得并不多,有些孩子只是知道发霉变质的食物不能再食用,但没有亲眼见过发霉的食物的。对“食物为什么会生长霉菌?”学生会想到一些与生物生长有关的条件,如温度、水分、营养等。但还需要学生去寻找更多的证据,对霉菌的生长条件作出假设和猜想,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并进行对比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面包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2.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2.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科学态度目标

4年级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学科:科学下册年级:四年级 任课教师:___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三 食物 面包发霉了》公开课课件_2

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标】 1、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2、根据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推测面包发霉的原因,并能设计实验验证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在科学指导下远离发霉食物,健康生活的理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推测面包发霉的原因,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放大镜、发霉的面包、干面包、滴管、水、封口塑料袋、实验记录单、手套 教师准备:导学单、数码显微镜、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前段时间关于发霉的面包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看来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食物为什么会发霉,霉是什么。请同学们跟着唐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张贴板书) 一、我会观察;(2分钟) (一)初步观察发霉的面包 在你们的桌上有一块发霉的面包,与新鲜面包相比它出现了哪些变化? 面包出现这些变化,是因为在面包上面生长了一种叫做霉菌的生物。 (二)进一步观察霉菌(2) 霉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能够怎样来观察它。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放大镜,请你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面包上的霉菌,并把观察到的

霉菌的形状画在观察记录单上。 观察时注意;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霉菌。 清楚了吗?开始观察(4) 学生活动。 我们在面包上看到一片一片的是其实是由成千上万个霉菌组成的。霉菌它非常非常的小,所以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台数码显微镜,我们一起来看看霉菌。(这个个部分是霉菌的菌丝,这个部分是霉菌的孢子囊)面包发霉就是因为这些小小的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2) 二、我会推测(5) 好好的面包怎么会长出霉菌了?霉菌的生长可能与哪些因素相关?请你们根据刚才的观察结合生活中所见到的现象实行推测,在小组内实行交流。(请你先说说你们的推测,再说理由)营养水分温度空气光照 三、我会设计) 1、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我们推测霉菌的生长与这些因素相关,这仅仅我们的推测,怎样验证?(做实验)今天我们要用溶解单元学过的对比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候需要注意什么?设置两组实验来实行比较,而且在两组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不变),请你们小组共同选择一个你们最想验证的因素实行实验设计,老师这些为你们准备了这些实验材料。选择你们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填写在实验设计单上。(边实验设计边操作10分钟) 2、小组展学。现在那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案。(8分钟)因为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后实行观察。请同学们每天坚持观察,并把霉菌的生长情况记录在这张表格中。 课堂小结:(2分钟) 孩子们,通过这个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了?最后老师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能够做一名会观察,会思考,能实践的小小科学家,用科学来协助我们更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面包发霉了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第5课面包发霉了教学资料教科版

第5课面包发霉了 (一)背景和目标 上节课与本节课都是在研究食物的变化,尽管这些变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始终把握一点,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变化与健康生活建立起联系。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联系地看待食物、食物的营养、食物的变化与我们的健康。 在观察面包发霉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希望学生不要被发霉变质的食物带来的不良感受所干扰。要让他们在观察霉菌的过程中,为发现一条条菌丝和一个个抱子囊而兴奋,为发现了面包发霉的条件而兴奋。如果这样的发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就让他们对发霉的面包作更深人的研究。 科学概念 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过程与方法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 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参见教科书第53页)。 (三)教科书说明 第一部分:观察发霉的面包 这是一个观察活动,是引领学生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食物。或许有些学生在吃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吃剩的食物在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上会出现一些霉点,或许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发现过这种现象。这里,需要教师提供给学生们一些发霉的食物,如发霉的面包、发霉的米饭、发霉的饼干等,供他们观察和思考。“食物上怎么会有黑点?这些黑点是什么?”学生们在观察这些小黑点时,发现原来是食物上长了许多霉菌。学生们这时想知道,食物上怎么会长出霉菌来呢?霉菌是什么样的?长了霉菌的食物还能吃吗……当学生们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观察活动也就开始了。 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的霉菌呢?教科书为学生们提供了观察的方法。图中两个孩子手拿放大镜在观察发霉的面包。此图的日的是提示学生,当我们需要观察一件物品的细微部分时,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为了观察霉菌的形状,可以用牙签取一点儿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来观察。对一些条件好的学校,还可以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菌丝和袍子囊。 第二部分:面包发霉的条件 当学生观察完面包上的霉菌后,“为什么会生长霉菌呢?”这样的问题就会成 为学生们想研究的一个内容了。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生物的生长有了不少的了解,生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是学生已有的经验。面对霉菌的生长,“面包发霉与什么条件有关呢?”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会想到一些与生物生长有关的条件,如温度、水分、营养等。这些仅仅是学生们提出的一些猜想,还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于是教科书中提出“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还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以及出示右下角那幅师生的对话情境:“面包存放在什么地方?”学生需要什么信息呢?霉菌长在面包上,而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3.5 面包发霉了|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

《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面包发霉了》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第五课。【教材分析】 《面包发霉了》与前面《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两课都是研究食物的变化,本课分为“观察发霉的面包”、“面包发霉的条件”、“哪一块面包容易发霉”三个学习活动,其中通过实验活动来研究发霉所需要的条件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当我们把吃剩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后,食物常常会发霉。发霉这一现象,孩子们或多或少有所感知,但很少有学生仔细去观察研究过。当面包发霉这一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可能会提出很多的问题与疑惑,他们可能会问:面包上怎么会有霉菌?霉菌是什么样的?长了霉菌的食物还能吃吗?……当学生们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观察活动也就开始了,学生的观察活动就是围绕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展开的。 观察完面包上的霉菌后,“为什么会生长霉菌呢?霉菌的生长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样的问题就会成为学生们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内容了。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怎么才能比较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需要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关注,展开讨论,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猜测。同时,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需要孩子们对霉菌的生长条件作出假设或猜想,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由于实验操作无法在课堂内进行,所以实验设计是这课活动的重点。 【学情分析】 对于“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的实验设计,几个实验很容易受到变量的影响,教材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如此周全严密地思考能力,所以设计了实验表格帮助学生进行猜想验证,但我们的学生对于对比实验并不陌生,像四年级上混合单元“溶解的快与慢”等都有过训练,可以经历简单的实验设计。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习得实验方法,在思维碰撞中更能让学生领悟到严谨周密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过程与方法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 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假设,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放大镜、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和新鲜的面包各一块、牙签、白纸片、干面包两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面包发霉了 教案1

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发霉的面包,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 2、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3、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 教学难点: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 小组:发霉的面包、新鲜的面包若干,放大镜、载玻片、牙签、水、滴管、塑料袋等,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若干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新鲜的和发霉的两块面包,你有什么发现?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 (1)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发霉的面包,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 (3)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4)你还在什么物品上看到过霉菌? (5)观察了面包上的霉菌,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2、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可能是什么原因使面包长出霉菌? (2)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 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的方法。设计一种研究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方法,学生小组操作。

提问:为什么要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3)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小组讨论,汇报实验的方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4)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3、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下 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三、小结 板书设计: 3.5 面包发霉了 1、观察发霉的面包 2、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教学后记:

【教育资料】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面包发霉了_教科版学习精品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面包发霉了教科版 一、观察发霉的面包 出示新鲜面包 师:面包时间放长了会怎么样? 生:会变质、发霉。 生:会变硬。 生:会霉变。 师:你有没有仔细看过发霉的面包? 生:没有。 生:我看过。 师:你看过的发霉的面包是怎么样的? 生:上面有小毛。 生:黑黑的。 生:硬硬的,像粉末一样的会掉下来。 师:会长毛、变色、变硬,想仔细看看发霉的面包吗? 生:想。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发霉的面包,仔细看看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小组肉眼观察发霉的面包,还不时地讨论,有的捂着鼻子,教师参与小组的观察活动。约3分钟后。 师:刚才我们分小组观察了发霉的面包,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毛,而且有好几种颜色。

生:我用摸一摸这个绿颜色的,结果手也变颜色了。 师:真的吗?(故作惊讶)我也来摸摸,真的!我的手也变色了。你真会观察! 师:还有不一样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杯子的边上有很多毛,这个面包一定有很多天了。 生:我用牙签戳一下面包,面包没有变硬,反而变得很软很软。 生:我闻到了一股酸酸的味道。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观察了发霉的面包,用鼻子闻有一股酸酸的味道,上面有毛毛,还有许多种颜色。如果我想更进一步看清面包上的霉菌,你有什么方法? 生:用放大镜。 生:用显微镜。 师:放大镜和显微镜老师都给你准备好了。1号和2号小朋友先用放大镜看看面包上霉菌,看看有什么新发现?3号4号小朋友用显微镜看,等回儿交换。 师简单说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后,学生分头行动,分别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面包上的霉菌。大约8分钟后,学生整理器材准备汇报。 师:刚才你用放大镜观察时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看到的霉菌像头发丝一样。 生:霉菌上有一个个黑色的小点点。 生:我发现很多的丝都粘在一起。 师:观察得很仔细。显微镜下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细细的,一点点的小黑点。 生:我发现的显微镜下有细微的东西在动。 生:里面有一根根的东西,这些一根根的东西有些透明。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

面包发霉了幼儿园教案

面包发霉了——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认识发霉面包会产生的危害,并学会正确处理发霉面包。 2.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学会节约使用食品。 3.通过探究实验,启发幼儿对食品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1.大葱、干辣椒等调味品 2.炒锅、平底锅 3.发霉的面包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询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发霉的面包?如果发现面包发霉了,我们该怎么做呢?” 引导幼儿思考发霉面包会带来的危害及影响。 2. 实践探究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先将发霉的面包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一个放置在通 风的地方,另一个遮盖住,然后观察它们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霉的面包开始腐坏,变色变硬。遮盖住的面包会更快地腐坏,并且有细菌的生长。这样有害的面包一定不能食用! 接下来,教师提供香料、大葱、干辣椒等调味品,让幼儿通过实验体验使用调 味品去腐坏的面包,使其变得更容易食用。 3. 课堂讲解 教师介绍了“致病菌”的概念,并带领幼儿分析发霉面包中的“致病菌”会对身体 造成什么危险,引导幼儿了解食品卫生的重要性。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幼儿喜欢的卡通形式、图片形式,生动形象地 向幼儿展示各种细菌如何寄居在食品上,并有哪些危害。

4. 分享交流 让幼儿主动分享课堂经历及教师的讲解,引导幼儿从这次实践活动和讲解中, 学到了什么,思考自己日常是否存在浪费食品的情况。 5. 活动延伸 让幼儿带回家发霉的面包,帮忙家长进行处理,共同节约食品,保护环境。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实验、课堂讲解和分享交流等活动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到发霉 面包的危害,学会处理发霉的面包,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节约使用的习惯。同时,也希望幼儿能够继续保持对环保的关注,从自己的生活做起,共同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面包发霉了》教案

5.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了解食物放久了会长霉菌这一现象。 2.学会借助放大镜以及比较观察物体的方法。 3.使学生能自行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4.坚持记录、分析、整理实验数据。 过程与方法: 1.用肉眼、放大镜观察发霉的面包。(观察现象) 2.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方案) 3.课外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实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探究的欲望和自信心,养成严谨的探究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情分析】 生活中食物放置了一段时间会长出一些“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这种“毛”叫什么,是怎么出现的,学生不是很清楚,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这种“毛”叫做霉菌以及通过亲身的观察实验清楚霉菌在什么条件下适宜生长为后续的如何防止食物变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自己的假设,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学生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播放一小段视频(情境导入:一孩子写完作业觉得很饿,大声喊妈妈:“妈妈,我今天的作业做好了,肚子好饿啊,有没有东西吃?”,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听到儿子喊肚子饿,就大声说:“饿了桌子上有昨天买的面包,你先拿着吃吧,一会儿饭就好了!”儿子赶紧去拿面包,可打开面包包装袋一看立刻惊叫起来:“妈妈,不好了,面包发霉了!”妈妈听了后立即跑过来一看,面包真的长霉点了,就说:“唉,这面包不能吃了,扔了吧!”面包扔了,好可惜哦!面包为什么会发霉呢?) 2.提问:刚才视频中的面包为什么不能吃要扔掉? (因为面包发霉了)揭题:面包发霉了!(板书:面包发霉了) 3.过渡:(师:是啊,发霉了的食物我们可千万别吃,那食物为什么会发霉,霉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以面包发霉为例,来好好研究一下吧。) 二、认识霉菌 1.观察发霉的面包,你们发现了什么? 为了观察清楚,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放大镜, 2.小组合作共同观察并记录。 3.汇报交流:投影仪展示各组记录单,

教科版科学四下《面包发霉了》word说课教案

说课稿: 《面包发霉了》 萧山区育才小学汪瑛瑛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教材选自教科版的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中的第5课。它是继上一课“食物变化”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食物的变化。本课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教材的编排思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观察发霉的面包,是引领学生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食物。第二部分:面包发霉的条件。通过观察,让学生猜想面包发霉的条件。(书本上的第二、三两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我将它们改成了“你是怎么知道的?”)第三部分:哪一块面包容易发霉,寻找面包发老霉的原因。(在面包上放些霉菌的环节,我把它删除了,因为可能会引起学生的误会,认为霉菌放得多会长得快一点,霉菌放得少会长得慢一点,对霉菌生长条件,引起误解。) 2、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②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①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 ②在对霉菌生长的实践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的意志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难点: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二、说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实验很感兴趣,他们还有一些生活经验,对于食物的变化有一定的联想。在以往的实验中,他们还积累了一些探究的思维方法。 三、说教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为: 教法:本课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霉菌进行观察、研讨、猜测、验证,以进一步寻找霉菌生长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发现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学法: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对霉菌的生长有初步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能充分发挥手、脑、眼的功能,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四、说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设计是以“探究、开放、自主、合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的。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说明。 1.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 (2)面包发霉的条件 (3)哪一块面包的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①设计实验方案。 ②选择实验条件 ③分组准备对比实验 (4)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认真填写实验记录单,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第5课《面包发霉了》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5课《面包发霉了》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孩子们对生活中的食物是熟悉的,对发霉的现象也是常见的,但是对于霉菌几乎是认知少之又少,是陌生的,教师可以以“面包是如何发霉”为切入点,以进行霉菌生长条件的探究。基于这个前提,个人认为,霉菌的探究可视为微项目学习,可以用STEM的融合理念,分课时长期观察、统计、分析、评价地进行探究霉菌及其生长环境。 上节《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一课与本节《面包发霉了》一课都是在研究食物的变化,尽管这些变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始终把握一点,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变化与健康生活建立起联系。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联系地看待食物、食物的营养、食物的变化与我们的健康。 在观察面包发霉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希望学生不要被发霉变质的食物带来的不良感受所干扰。要让他们在观察霉菌的过程中,为发现一条条菌丝和一个个袍子囊而兴奋;为发现了面包发霉的条件而兴奋;为找到“霉菌的生长条件”的证据而兴奋。如果这样的发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就让他们对发霉的面包作更深入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了解食物放久了会长霉菌这一现象。 (2)学会借助放大镜以及比较观察物体的方法。 (3)使学生能自行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4)坚持记录、分析、整理实验数据。 2.过程与方法: (1)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发霉的面包。(观察现象) (2)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 (3)课外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实验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探究的欲望和自信心,养成严谨的探究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自己的假设,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 每组两块小面包,两个密封袋、滴管、水、发霉的面包、牙签、放大镜。【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霉菌无处不在 1.图片激趣: (1)(PPT出示青霉菌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猜一猜这可能是什么生物,长得怎么样?(学生自由猜测) (2)师介绍:这种生物是青霉,青霉是生物界霉菌的一种。(黑板上板书霉菌) (3)介绍青霉菌:图片中的青霉是科学在电子显微镜下拍到的,接下去将青霉缩(出现青霉菌落),再缩小,(最后出示一颗发霉的桔子)。 2.了解学生对于霉菌生长情况和样子的前概念。 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地方有霉菌,长什么样?(学生回答,可能有学生会提到前天老师发的面包片上也长了霉菌) 3.PPT展示长霉菌的面条、酸奶、大米、水果、豆腐等。 4.除了食物,其它地方有没有霉菌?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吗?板:无处不在。 二、观察面包上的霉菌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四年级 任课教师:___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