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技术学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考试重点

教育技术学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考试重点

网页版型:骨骼型,满版型,分割型,中轴型,曲线型,倾斜型,对称型,中心型,三角型,自由型

网页构成元素:网页标题,Logo,页眉,页脚,导航,主题内容

媒体:知识和信息的载体

多媒体:指计算机领域中的媒体与电视领域中的媒体的有机结合,并具有交互功能

多媒体画面语言:图,静止画面语言;文,文本语言;声,声音语音;像,运动画面语言静止画面基本元素:面、线、点、空间、影调、肌理和色彩

运动画面基本元素:镜头的推拉摇;摄像机机位的升降和前后移动;景别变化与组接

点的面积因素,形状因素,数量因素

点的注目性呈现艺术,点的群集性因素

构成静止画面应遵循的艺术规律:对比、均衡、变化

物理呈现颜色=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色彩的三属性:明度、色相、纯度

视觉传输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机制:视网膜成像时,锥体细胞是三色制;视觉信息向大脑皮层视区传导通道中形成四色机制

色彩视觉的生理特点包括明度适应,色幻觉和补色现象

色彩对比: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的对比

色彩调和:类似调和,对比调和

运动画面的表现艺术:表现运动和运动表现

传统蒙太奇:原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后被用于电影,电视艺术,主要指故事片或电视剧中,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进行镜头组接,从而将观众带入到有别于现实时空的剧情之中。

广义蒙太奇:(1)多媒体教材中的广义蒙太奇是指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制作画面和进行画面链接,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得以在有别于现实时间和空间进行,旨在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2)广义蒙太奇中包含了“画面构成蒙太奇”和“画面链接蒙太奇”两方面内容,而且两者都分别由各自的基本元素组成。(3)广义蒙太奇按照认知学习规律和多媒体画面的艺术规律将这些基本元素进行组合,以实现教学内容在画面上的最佳呈现。

文字表达的特征:一是表意的准确性,二是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文字在多媒体教材中分为两大类:标题性文字、说明性文字

字幕的构成形式:以彩色或纹理为背景的字幕、异色轮廓字幕、以图案或图片为背景的字幕、动画字幕、书写效果字幕、特技字幕

字幕的呈现形式:静态字幕和动态字幕

多媒体教材中三种形式的声音:解说词,背景音乐和音响效果

解说词适用场合(1)配合文本的解说词:全文照念,字多念少,字少念多(2)配合图形的解说词(3)配合实际操作或练习的解说词

画面上呈现二维空间的一些特点:

1.可以通过联想生成画面上的背景空间

2.可以通过调整背景与边框的位置关系来拓宽画面的视野

3.可以通过形体与边框大小的关系来显示画面空间的辽阔与拥挤

4.边框对具有方向性的形体的制约

环境色:物体除受主要发光体(或反光体)的照射外,同时还可能受到次要发光体(或反光体)的影响,这种在物体暗面呈现的色彩,就是环境色,在素描中俗称反光;物体表面越光滑,这种反射对周围的影响就越明显;若环境色的强度超过主光源,则环境色会变成光源色。(如摄影中的轮廓光)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好象隐藏在色彩肌肤内的骨骼,支撑着整个色彩体系的空间结构;在色彩的三要素中,明度具有一种不依赖于其他属性而单独存在的独立性。

色相:是一种色彩区别于另一种色彩的表象特征。用色相能够确切地表示不同颜色的色别的名称,如果说明度是隐秘在色彩中的骨骼,色相就很象是色彩外表的华美肌肤。色相体现着色彩的外向性格,是色彩的灵魂。

纯度:又称为彩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即有彩色系中每种色彩的鲜浊程度。色幻觉:色幻觉俗称视觉残相,是指当眼睛较长时间凝视某一形状的色光后,若将视线快速移到白色(或浅色)物体上,视觉中会出现形状相同,色彩呈现原色光补色的现象(这是眼睛为了调节视疲劳而产生的一种视觉平衡现象)

简述图形图像语言和文字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a.都可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b.都遵循各自的语法不同点

不同点a.在表达方式上,图形图像语言是平面显示方式,文字语言是一维线性表述。

b.在表述特点上,图形图像可直观形象的表现景和物,有利于将形象的内容抽象画,

而文字语言需通过思维理解其意思,可准确表达抽象概念和理论;

c.在与声音语言的关系上,图形图像语言不存在一一对应,文字语言需一一对应;

d.在异地域交流上,图形图像语言不需翻译,而文字语言需翻译。

什么是色域?请分别说明RGB色域、CMYK色域和Lab色域的特点。

RGB色域的特点:a三原色为红(R),绿(G),蓝(B)b.色彩混合为加法混合c.主要用于显示器CMYK色域特点:a四原色为青(C),紫(M),黄(Y),黑(K)b.色彩混合为减法混合c.主要用于油墨印刷和彩色打印。

Lab色域的特点:a.L为亮度分量的通道(通过黑,灰,白色),a为一对补色(绿-红)的通道,b 为另一对补色(蓝-黄)的通道b.色域比RGB和CMYK色域都大c.与设备(显示器,打印机)无关,故可做RGB和CMYK色域转换的中间过渡色域。

在多媒体教材中,有哪几种交互功能的运用类型?

在多媒体教材中运用过的交互功能实例,可以归纳为三种运用类型,即导航类型,互动教学类型和测试训练类型。

a.导航类型:

在多媒体教材中,导航为学习者进入该教材寻找所学内容提供了“路标”,可以在该结构的所有节点上设置热区,如菜单,按钮等,使学习者可以沿着路径通过点击鼠标,一步一步地找到所需的知识,这就是在多媒体教材中设计导航的基本思想。

b.互动教学类型:

将交互功能用于对呈现教学内容的控制,有助于学习者参与教学过程,这对于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要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都是十分有利的,在多媒体教材中,充分利用交互功能,并将其用得恰倒好处,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c.测试训练类型:

测试和训练(包括实验)本身就是一种互动教学活动

简述多媒体教材中全景和特写的功能及组接后的效果:

全景的功能是表示被摄主题的全貌,或者显示一个系统各个体之间的联系,或者交代整体内部各局部之间关系;特写的功能则是突出整体中某一部分或群体中某个体的细节特征,旨在以各个击破的方式深化对整体和群体的认识。

将特写与全景接触后,可使学习者的注意力在全景的“景”与特写的“质”上往返跳动,将学习过程有节奏地向前推进。

哪些教学内容适合采用视频与动画结合的画面?

(1)为了掩饰视频画面小于屏幕的现象,常用动画绘制一个“框”(书本、电视屏幕等)(2)将视频图像从蓝色背景中抠出,然后叠加在动画画面上,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3)虚拟演播室:将播音员的视频图叠加到动画制作的背景上。要求真实摄像机的操作与动画软件中的“摄像机”(视点)同步。

哪些教学内容需要运用计算机(动画)画面

(1)采用动画表现运动教学内容,可以将实际设备中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删去,取得突出重点、而又形象逼真的教学效果。

(2)动画不受实物结构的局限,可以深入到内部进行演示。

(3)动画不受现实生活中时间长短的限制,可以运用广义蒙太奇技巧,在短时间内演示生物生长或长周期运动的全过程

(4)将实物先演变成动画然后按教学需求进行一些毁坏性或消耗性实验,可减少教学费用(5)大量实验表明,用动画图示说明教材内容,一般情况下比课堂板书效果好。

运用计算机(动画)画面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动画的优势体现在说明教学原理,讲清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上。动画教学不追求逼真,并不等于不追求艺术性。

(2)用动画必须配合教学内容,评价动画画面的好坏,不是看其制作是否精美,而是以它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得恰到好处。

(3)由于教学用的动画一般不用位图,而采用矢量图,且对着色、纹理也不过于强调,因此所用数据量有可能较小。

(4)动画中的“运动”是创作出来的,因而能用于表现一些抽象的、想象的实例。

何谓色彩对比?它有哪几种类型?

色彩对比:仅从色彩角度观看画面时,人们在寻找颜色的差异,这就是色彩对比;

包括:①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同时对比:当两种颜色放在一起的时候,双方都会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这种现象叫做同时对比;

连续对比:是由视觉残像和适应现象造成的;

②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的对比

色相对比:由于色相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被称为色相对比;

纯度对比:因不同纯度的色彩组合而形成的对比,称为纯度对比;

明度对比:因色彩的明暗差异而形成的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怎样对二维与三维立体效果进行辨别?

(1)二维动画——是利用(透视、遮挡、明暗、虚实和色彩等)联想和视觉经验形成的立体效果,但该立体效果只能从一个视点或几个视点观看才行。

(2)三维动画——调整三维空间中的视点,将该立体景物的各个侧面调整到画面(的正面)上来看,应该能够看到不同的内容。

论述声音媒体在多媒体教材中所起的作用:

(1)声音媒体也能配合画面呈现教学内容,解说词的作用是表“意”,在三种声音形式中,解说词是主体。

背景音乐的作用是表“情”,背景音乐属于陪衬角色音响效果的作用是表“真”,音响效果也属于陪衬角色。

(2)声音和动感一样,是画面生命活力的源泉画面上的声音和动感一样,都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介绍各种乐器或各种鸟类的图片时,随着鼠标指向目标,配合发出相应的乐器演奏声或鸟叫声。

(3)声音媒体也能配合在二维画面上表现三维景物和运动形体在现实生活中,声音也有和画面的透视相似的属性,如近大远小,近处的声响较强,远离后便逐渐变弱。

声音的透视与画面上的透视配合运用,可以增加画面立体感的真实性。

多媒体设计艺术基础

第1章多媒体作品设计概论 1.1 媒体、数字媒体与多媒体 1.1.1 媒体、数字媒体与多媒体 1.1.2 多媒体作品的特征与分类 1.2 多媒体设计的艺术基础——多媒体语言 1.2.1 多媒体语言的含义 1.2.2 多媒体语言的语汇 1.2.3 多媒体语言的语法 第2章多媒体作品的超链接构成法 2.1 多媒体作品超链接构成法的基本原理 2.1.1 多媒体作品的时间表述法与空间表述法 2.1.2 超文本与超媒体. 2.1.3 多媒体作品的超链接构成法 2.1.4 超链接构成法的基本元素 2.2 案例分析 2.2.1 导航类超链接在新浪博客中的运用 2.2.2 交互类超链接在新浪博客中的运用 第3章多媒体作品的平面构成法 3.1 多媒体作品平面构成法的基本原理 3.1.1 多媒体作品的页面 3.1.2 多媒体作品的平面构成法 3.2 案例分析 3.2.1 新浪博客个人主页的平面构成法运用分析 3.2.2 多媒体课件的平面构成法运用分析 第4章多媒体作品的色彩构成法 4.1 多媒体作品色彩构成法的基本原理 4.1.1 色彩的基本原理 4.1.2 色彩对比 4.1.3 色彩调和 4.1.4 色彩与心理 4.1.5 多媒体作品的色彩构成法 4.2 案例分析 4.2.1 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法资源库》的色彩构成创意分析4.2.2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站的色彩构成创意分析 第5章多媒体设计的重要语汇之影视画面 5.1 影视画面概述 5.1.1 影视语言 5.1.2 影视画面 5.2 镜头 5.2.1 镜头的含义与分类

5.2.2 镜头的构成 5.3 蒙太奇 5.3.1 蒙太奇的含义 5.3.2 蒙太奇的分类 5.4 案例分析 5.4.1 DV作品《趟过五月的河》中的镜头语言运用分析5.4.2 DV作品《迷失》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分析 第6章多媒体设计的重要语汇之影视音乐音响 6.1 影视音乐 6.1.1 影视音乐概说 6.1.2 影视音乐的功能 6.2 影视音响 6.2.1 影视音响概说 6.2.2 影视音响的功能 6.3 案例分析 6.3.1 DV作品《生活的颜色》音乐音响语言运用分析6.3.2 DV作品《鹰眼》中音响语言运用分析 第7章多媒体设计的重要语汇之有声语言 7.1 有声语言表意的基本方法 7.1.1 用气、发声与吐字 7.1.2 语气、节奏与抒情 7.2 影视作品中的有声语言 7.2.1 角色语言 7.2.2 节目语言 7.3 案例分析 7.3.1 有声小说《静静的顿河》有声语言运用分析 7.3.2 DV作品《生活的颜色》有声语言运用分析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课程期末检测答案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课程期末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 1. D 2.B 3.D 4.B 5.B (二)填空题部分 1.文声像交互功能 2.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3.全景特写 4.全文照念字多念少字少念多 5.混色系统显色系统 (三)判断改错题部分 1.对 2.错 改为:在RGB,CMYK和Lab三个色域中,Lab具有最宽的色域,它包括RGB和CMYK色域中的所有颜色. 3.错 改为:多媒体画面属于运动画面,在多媒体教材中它应理解为用来完整表现一个知识点的一组画面. 4.错 多媒体教育软件中的景别组接,艺术上受蒙太奇理论支持,技术上有非线性编辑的支持. 5.错 色彩调和根据表现的不同,分为类似调和和对比调和 6.错 在画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技巧有:透视,遮挡,明暗,阴影,虚实,利用斜线和曲线的变化. 7.对 (四)问答题部分 1. 相同点: a. 都可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b. 都遵循各自的语法 不同点: a. 在表达方式上,图形图象语言是平面显示方式,文字语言是一维线性表述; b. 在表述特点上,图形图象可直观形象地表现景和物,有利于将形象的内容抽象化,而 文字语言需通过思维理解其意思,可准确表达抽象概念和理论; c. 在与声音语言的关系上,图形图象语言不存在一一对应,文字语言需一一对应; d. 在异地域交流上,图形图象语言不需翻译,而文字语言需翻译. 2. 构图的基本要素由面,线,点,影调,色彩,肌理,空间组成.其中面,线,点和空间是最基本 的元素. 3. 色域是指用于显示,打印或印刷的某种颜色系统中所包含的颜色范围 RGB色域的特点: a.三原色为红(R),绿(G),蓝(B) b.色彩混合为加法混合 c.主要用于显示器 CMYK色域特点: a.四原色为青(C),紫(M),黄(Y),黑(K)

教育技术学考试重点

分值分布 单选40 判断10 简答3*5 论述(教案)20 课件设计(画出主界面、次界面、字体、字号、版面设计)15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1、教育技术名称演变:是在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传播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 2、教育技术的名称演变经历的四个阶段:①视觉教育阶段②视听教 育阶段③视听传播阶段④教育技术形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3、教育技术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94(1994)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4、教育技术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05(04)定义:焦 建利老师的翻译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 5、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程序教学法: 提高(激励)回答(反应)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所以学习是学习者在于环境的交互作用 中自行建构的,而不是灌输的,这一建构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①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②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③学习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 7、视听教学理论之“经验之塔”理论要点:①塔基的学习经验最具 体、最直接,学习起来也最容易,越往上越抽象,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②位于塔中部的视听媒体,易于培养学习者的观察能力,能冲破时空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③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④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8、拉斯威尔的“5W”模式:Who(谁)传者→Say What(说什么) 信息→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媒介→To Whom(对谁说)受者→With What Effect(产生什么效果)效果 9、TPACK(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理论:TPACK是“整合技术的 学科教学法知识”的简称,它“描述了教师对于技术的理解如何与他们的PCK互动,以提供技术支持下的有效教学”。它由“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这三种核心元素整合而成。 10、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 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大批适应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过程。 11、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教育信息化可分为教育设施信息化(基础)、 教育资源信息化(核心)和教育管理信息化(保障)三个层次。 12、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表示、传输、变换、识 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13、信息素养:广义的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三方面 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只指信息能力。 14、学习资源包括:信息、材料、设备、人员、场所、资金。 15、规范要求包括四大板块:①意识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应用与创 新④社会责任 第二章教学媒体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1、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包含教师(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教学信 息的接受者)、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教学信息载体)等四要素。 2、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类:①视觉媒体②听觉媒体③ 视听媒体④交互多媒体 3、视听媒体在教育中的作用:①远程系统性教学②辅助性教学③示 范性教学④微格教学⑤个别化教学 4、计算机的教育应用:①计算机辅助教学(CAI)②计算机管理教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立体化教程题库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立体化教程》客观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有(D)。 ① 多样性② 集成性③ 交互性④ 可扩充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全部 2.把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变成多媒体计算机,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D)。 ① 视频音频信息的获取技术②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③ 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处理④ 视频音频数据的输出技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全部 3.多媒体计算机中的媒体信息是指(D)。① 数字、文字② 声音、图形③ 动画、视频④ 图像 (A)① (B)②(C)③ (D)全部 4.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D)。 (A)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环境 (B)智能多媒体技术 (C)把多媒体信息实时处理和压缩编码算法融入CPU 芯片中 (D)以上全对 5.多媒体信息的实时处理、压缩编码算法、通信,大量运行的是8 位和16 位定点矩阵运算。把这些功能和算法集成到CPU 芯片中,要遵循的几条原则是(D)。 (A)压缩算法采用国际标准的设计原则

(B)将多媒体功能的单独解决变成集中解决 (C)体系结构设计和算法相结合 (D)以上全对 6.根据多媒体特性判断以下哪些属于多媒体范畴(B)。 ① 交互式游戏② 有声图书③ 彩色画报④ 立体声音乐、彩色电视等 (A)仅① (B)①、② (C)①、②、③ (D)全部 7.在多媒体个人计算机系统中,( C )是多媒体硬件和软件的桥梁。 (A)多媒体实时压缩与解压缩(B)多媒体I/O 接口 (C)多媒体核心系统(D)总线系统 8.若一部数码相机的标准像素值为300 万像素,则该数码相机可拍摄相片的最大分辨率约为(D)。 (A)640×480 (B)1024×768 (C)1280×1024 (D)2048×1536 9.(A)是为了某个特定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发研制的应用系统。 (A)多媒体应用系统(B)多媒体教学系统(C)多媒体数据库(D)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10.利用扫描仪输入文字数据信息,将它们变成文字信息的软件是(B)。 (A)Photoshop (B)OCR 软件(C)Word (D)媒体播放器软件11.数码相机的核心感光元件是(C)。 (A)镜头(B)储存卡(C)CCD (D)LCD 取景框 二、填空题 1.多媒体计算机可分为两大类电视计算机和计算机电视。 2.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简单地说是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使多种媒体信息具有_逻辑连

陕西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 傅钢善(最完整版)期末复习重点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按章节)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何克抗1999)。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忽视或抛弃对传统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知识点】 教育技术是除教师、学生、教材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第四要素。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资源和过程。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教育技术发源于美国。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包括“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三个部分。其内容均涉及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简答】 教育技术的内涵? (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教学结构。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它们全面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不同观点之间的共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工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 谈谈你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的认识?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二章教与学的理论 【名词解释】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命题A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命题A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_ 考试形式: 论文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课程期末考试要求具体 如下: 1. 任意选择一篇你喜欢的影片进行赏析。 2. 首先介绍影片的故事情节。分别介绍几个你特 别印象深刻的情节,并且配有相应的图片显 示。 3. 其次介绍该片的基本元素。分别按照主体、背 景、填充图形的属性、运动画面、文本和声音 这些进行分类列举几个。 4. 对该片选择其中一点进行亮点赏析,并且要求 该点运用了“蒙太奇”手法,该点又运用了哪 些艺术规则。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5.分别对该片从图像方面、文本方面和声音方面进行描述,并且举几个相关的例子和图片。6.该片图、文、声的配合关系是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体现在那些地方,举几例。 7.最后讨论一下该片的用色问题。特别是冷暖色和色彩强弱对比方面详细描写,用图片表示。考试论文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字。这页作为封面,它的反面开始写论文。论文打印要求正反两面打印,使用A4纸。

电影《迷墙》(1982)是一部我非常喜爱的电影。它特殊,另类,并因而更加迷人。 故事用迷幻的影像和摇滚乐讲述,叙述了一位摇滚明星的幻觉历程,从婴儿的降生开始到成人后的人生沉浮经历,命运的阴影始终追随在他的身旁左右,使其生存在濒临崩溃的人生边缘上。儿时,平克(鲍勃?吉尔道夫 Bob Geldof 饰)的父亲在二战中身亡,母亲与家庭医生关系暧昧,让他幼小心灵备受创伤。在学校,他对呆板的填鸭教育深恶痛绝,时刻准备着绝地反击。成年后,他在泡吧时结识了风骚的舞女,并与之发生了关系。然而,性欲的满足感并没有维持太久,他就厌倦了这种不靠谱的感情,特别是他对于女人的怀疑和嫉妒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当对方再度示好投怀送抱的时候,他便歇斯底里地爆发了,仿佛要把全世界都砸碎了才算安心。在此期

教育技术学考试核心内容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两个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教育技术? (二)为什么要学习教育技术? 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在“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西尔斯提出了新的教育技术定义: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作业:2004定义与94定义有何不同,你如何理解这些不同,说明理由。 第二章 视听教育理论: (1)视听教育运动发展形成的原因; (2)初期的视听教育理论的观点; (3)戴尔的视听教育理论观点及其经验之塔的理解; 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的派别及其主要观点; (2)各派别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各自对学习的解释观点。 (3)当代建构主义对学习是怎样解释的? 传播理论: (1)什么是传播模式? (2)有那几种有代表性的传播模式?各自对信息传播过程是怎样解释的? 系统科学理论: (1)什么系统科学理论? (2)系统科学方法的一般流程是怎样的? 戴尔“经验之塔”的理解很重要,可以从下列5点入手: 1、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向上越抽象。底层的经验易于理解和记忆,顶层的经验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2、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程度与学习的难易无关,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使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有机联系。 3、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学习间接经验要尽可能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4、教学不能止于直接经验,必须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因为概念是思维推理的工具,它使探求知识的智力过程大为简单化、经济化。 5、位于塔腰部分的是替代经验,它能突破时空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替代学习经验的思想是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理论依据。 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理论的影响: 贡献: 经验的具体与抽象之分 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 把媒体放之于课程教学的整体过程加以考虑 局限:

第六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习题

第六章多媒体技术基础 一、是非题. 1.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是指构成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硬件设备由多种产品集成而来。 A.对 B.错 2.多媒体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一直是多媒体技术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 A.对 B.错 3. MIDI文件保存的是MIDI设备演奏的乐曲波形数据。 A.对 B.错 4.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研究是多媒体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 A.对 B.错 5.声音由频率和振幅两个基本参数决定,频率越高声音越响亮。 A.对 B.错1.B 2.A 3.B 4.A 5.B 6.数字音频的特点是动态范围大,便于编辑和特效处理,但抗干扰能力差。 A.对 B.错 7.语音的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100Hz~10kHz范围内。 A.对 B.错 8. MP3数据压缩比可以达到20:1以上。 A.对 B.错 9.模拟信号数字化时,采样频率超过信号本身频率的两倍以上即可。 A.对 B.错

10.音频特效常常通过对音频波形的功率强度、时间上的延时、左右声道的混叠平衡等进行调整,达到特殊音响效果。 A.对 B.错6.B 7.A 8.B 9.A 10.A 11.音频、视频的数字化过程中,量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损压缩编码过程,必然带来 信息的损失。 A.对 B.错 12. CMYK颜色模型是通过4种基本颜色按不同比例混合来表示各种颜色。 A.对 B.错 13.用Photoshop编辑图片时,避免色彩损失的最佳方法是用Lab模式编辑图像,再转换成CMYK模式打印。 A.对 B.错 14.Flash由于使用了矢量方式保存动画文件,并采用了流式技术,特别适合于网络动画制作。 A.对 B.错 15.视频是一种动态图像,动画也是由动态图像构成,二者并无本质的区别。A.对B.错11.A 12. B 13. A 14. A 15。B 二、单选题 1.其表现形式为各种编码方式,如文本编码、图像编码、音频编码等的媒体是______。 A.感觉媒体 B.显示媒体 C.表示媒体 D.存储媒体

教育技术学理论考试重点复习版

第一讲教育技术学概述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手段/工具和方式/方法的总和。教育技术本质是科学知识或其它系统知识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理解(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教育技术学: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技术的类型1.物化形态的技术(有形技术)2.智能形态的技术(观念技术)。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第二讲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素材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对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综合处理的技术。 媒体的分类(1)感觉媒体。(2)表示媒体。(3)表现媒体。(4)存储媒体。(5)传输媒体。 多媒体素材的类型1)文本素材。常见格式为doc、txt、rtf等2)图像素材。3)音频素材。4)视频材料。对于人眼来说,若每秒钟播放24帧到30帧就能够产生平滑连续的画面效果。5)动画素材。动画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通常8帧/秒以上),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感觉,是对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模拟。 第三讲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国际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1)直观教学(17世纪-19世纪末)夸美纽斯《世界图解》,直观形象;(2)视觉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霍本,利用视觉材料作辅助,以使学习经验较为具体化 (3)视听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主要技术史有声电影、广播、电视、录像等技术。(4)教育传播系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芬恩;(5)教育技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第四讲没有 第五讲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学习理论课分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苛勒、布鲁纳、奥苏伯尔和加涅等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三大原理。(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六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理论是以一定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关于“如何教”的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基于行为训练的教学1.示范-模仿教学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程序:(1)定向。(2)参与性练习。(3)自主练习。(4)迁移。2.程序教学法。程序教学的五条基本原则: a小步子原则: b积极反应原则: c及时强化(反馈)原则: d自定步调原则: e低错误率原则: 基于知识传递的教学 1.加涅“九大教学事件”(1)引起学习注意。(2)明确学习目标. (3)回忆相关旧知。(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表现。(7)提供信息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9)强化保持与迁移。2.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1)预备;(2)呈现;(3)联系;(4)统合; (5)应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1.杜威的“五步教学法”(1)困难(2)问题(3)假设(4)验证(5)结论2.发现教学法。 传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第六章-多媒体技术基础习题

第六章-多媒体技术基础习题

第六章多媒体技术基础 一、是非题. 1. 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是指构成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硬件设备由多种产品集成而来。 A. 对 B. 错 2. 多媒体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一直是多媒体技术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 A. 对 B. 错 3. MIDI文件保存的是MIDI设备演奏的乐曲波形数据。 A. 对 B. 错 4. 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研究是多媒体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 A. 对 B. 错 5. 声音由频率和振幅两个基本参数决定,频率

越高声音越响亮。 A. 对 B. 错1.B 2.A 3.B 4.A 5.B 6. 数字音频的特点是动态范围大,便于编辑和特效处理,但抗干扰能力差。 A. 对 B. 错 7. 语音的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100Hz~10kHz 范围内。 A. 对 B. 错 8. MP3数据压缩比可以达到20:1以上。 A. 对 B. 错 9. 模拟信号数字化时,采样频率超过信号本身频率的两倍以上即可。 A. 对 B. 错 10. 音频特效常常通过对音频波形的功率强度、时间上的延时、左右声道的混叠平衡等进行调整,达到特殊音响效果。

A. 对 B. 错6.B 7.A 8.B 9.A 10.A 11. 音频、视频的数字化过程中,量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损压缩编码过程,必然带来 信息的损失。 A. 对 B. 错 12. CMYK颜色模型是通过4种基本颜色按不同比例混合来表示各种颜色。 A. 对 B. 错 13. 用Photoshop编辑图片时,避免色彩损失的最佳方法是用Lab模式编辑图像,再转换成CMYK 模式打印。 A. 对 B. 错 14. Flash由于使用了矢量方式保存动画文件,并采用了流式技术,特别适合于网络动画制作。 A. 对 B. 错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2013年教育技术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8、绩效技术:绩效技术首先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员工在组织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表现为前者有非常强的绩效驱动性。 9、量规:量规是一种定量评价的标准,而且是结构化的。这些标准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有操作性、准确性高、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特点。 10、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指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呈现的引导性材料,以便于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简答题 1、简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它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要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2、叙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加涅将人类学习分成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类学习代表了个体所获得的所有学习结果。 3、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有 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有身心发展状况、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外部环境(主要是学校环境) 4、什么是学习需要分析,如何进行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目前状况与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揭示差距——确定学习需要并分析原因——论证可能性——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和总教学目标 5、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绩效技术和教学设计两者的核心都是系统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绩效分析、设计,改进管理和加强培训,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个体和企业的行为,达到最终提高个人或企业的绩效水平的目的。但是它们又有所不同,教学设计用于科学的组织教学,而绩效技术关心的是绩效,即去解决企业或商务中的问题而不是员工如何学习。绩效技术的内容和应用更实际,解决问题的策略更灵活。绩效技术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 6、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区别: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 第一章 1、简述电视画面与计算机画面的异同点。 答:(1)从画面的制作手段极其所遵循的艺术规律角度看,两类画面存在明显差异: a.制作技巧上 电视画面是通过摄像机产生的画面,计算机画面是计算机软件制作的画面。 b.创作艺术上 电视画面遵循的艺术规律类似于摄影艺术,其艺术效果主要体现在对被摄景物的处理和拍摄技巧上;计算机画面所遵循的艺术规律类似于绘画艺术,其艺术效果取决于开发者的构图创意和艺术设计。 c.应用场合上 电视画面主要用于一些演示实际操作的场面和再现客观场景的镜头,计算机画面则见长于说明工作原理、内部结构以及使用课堂板书活动起来。 (2)两类画面的共性 a.都采用屏幕画面显示方式,都具有屏幕画面的一些共同特点 b.电视画面可视为摄影照片或数字静像在时间上的延伸,而计算机画面也可视为计算机图形在时间上的延伸 2、概述一下你对多媒体画面的认识。 答:(1)多媒体画面是电视画面与计算机画面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由后两种画面演变并且脱颖而出来的一种新的画面类型。 (2)多媒体画面和电视画面、计算机画面的共同之处在于,三者都是基于屏幕显示的画面,而且都属于运动画面。但是多媒体画面所能采用的媒体包括图文声像,是三者之中最丰富的。在多媒体教材中,多媒体画面应理解为用来完整表现一个知识点的一组画面。 (3)由于交互功能是一种画面转移的过程控制功能,在画面内部,可以不必强调一定要具有交互功能。因此,对于多媒体画面,只要求有电视和计算机两个领域的媒体有机结合就可以了。 (4)无论多媒体教材、电视节目?的课件,其基本组成单元都是运动画面。具体地讲,多媒体教材可以由多媒体画面、电视画面和计算机画面组成。区别多媒体教材(节目)和电视节目,主要取决于其中画面转移是否有交互功能。由于后者只采用了编辑功能,不能实现人机交互操作,因此不能叫做多媒体节目。 第二章 1、将教学画面分割为信息区和美化区时,应根据什么原则来控制这两部分面积的大小?答:将教学画面分割为信息区和美化区时,应根据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关系原则来合理控制这两部分面积的大小。当美化区过大时,导致每屏传达的信息量过小,使教学效率降低;反之,当美化区过小时,信息量过大,虽然教学效率提高了,但学习者的吸收率降低,影响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信息区占用整个画面的60%-70%比例时,不仅符合上述教学原则,而且符合艺术原则。 2、简述组成物体肌理的质感与纹理的艺术特点。 答:质感是指物体本身的性质所呈现的表面效果,它的美是静态的、朴实的,具有纯天然属性;问题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组织,它的美具有动感、艺术感且可加工修饰。具有质感和纹理的面能够强化视觉效果,使形态的表现更具真实感。 第三章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技术》0413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技术发展的简史和概念的演变 2.三种教学方法的实践: A.视听教学的发展 B.程序教学的发展 C.系统化教学设计的发展 3.视听教学方法: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视听教学发展的阶段: 1视听教学的初期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8年—1942年) 2二战期间机器战后十年的视听教学的发展(1941-1945-1955) 3视听教学向视听教学传播学发展(1955——1965)程序教学方法: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学生个别地自学,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称为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学生学与教全过程的方法。,该方法最早可以从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的“用归纳法来分析和改进教学的进程”。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定义实质和知识体系 教育技术的定义: 基本定义:在视听教学运动的背景下,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教学媒体的硬件和软件)和技术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或教学系统方法)。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它是三种概念(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综合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特色的专门的教育实践与研究领域。 该书认为: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完成的过程。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技术的理论。它是教育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目的:为了促进学习研究对象:过程和资源 基本内容: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基本知道:系统方法 教育技术学的知识体系 美国AECT的1994年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AECT1994关于教育技术的结构组成有哪些?由4部分组成:1理论和实践 2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3关于过程和资源 4为了促进学习 我国关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在顾远明主编的《教育大辞典》:教育技术学是以教育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过程中的客观性、可再现性、可测量性和可控制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观点与方法,在分析、确定目标的前提下。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规律与方法,这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 第三章教学媒体概述 第一节媒体与教学媒体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媒体: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源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即储存并传递信息载体和任何物质的工具。(1943年美国文献的定义)。 教学媒体:媒体用于储存并传递以教学或学习为目的的信息时,称为:教学媒体。 传播媒体经历的重要发展阶段:语言媒体阶段、文字和印刷媒体阶段、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语言媒体具有的功能: 1符号功能。 2促进思维、表达思想的功能。 3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扩大认识范围,提高了认识能力。 4口头语言具有交流、传播的能力 最早采用文字的时间是(公元前4000年)。手写、手抄形式的书本大约出现在公元3000年前。 公元450年,中国南北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公元1045年宋朝毕生发明了活字印刷书。 电子传播媒体阶段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以电子和微电子技术为突出。 1844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1985年马可尼和波波夫分别成功地使用了无线电报发报。 1884年,美国爱迪生制成了一种放映影片的“活动电影视镜”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成功研制电影放映机。 我国第一座教育广播电台是在1932年由江苏省省立教育学院主办,专门进行民办教育的。 电视的出现在1936年的美国和法国。 教学媒体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A.媒体以及相关设备更加小型化和智能化 B.电子传输系统极具发展与增加 C.各种媒体的信息的数字化和媒体的融合 D.媒体交互功能更强 E.各种信息网络的发展在其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第二节教学传播和传播过程的模式 1.传播:利用各种媒体把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接受者的过程。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教学大纲

《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 学习目标 深刻认识多媒体画面的内涵、特点和艺术规律的实质。 掌握多媒体画面语言语法的语法结构体系,及个部分具体内容。 学会运用所学的艺术规律,赏析多媒体教学软件。 学习向导 本课程共八章,分成三部分,由于学习目标不同,学习时应由不同的侧重: 1、第一部分(第一章)以学习理论、概念为主,要求对多媒体画面语言及其语法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与其说是打好基础,不如视为转变观念更为准确。学习课程内容预计需要4学时,但是为了打开思路、深入进去,可能需要多阅读一些相关领域(如摄影艺术、绘画艺术、电视艺术、动画广告艺术等)参考资料。。 2、第二部分(第二章至第七章)是从大量实际现象中总结规律的教学内容,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验。建议参考所学的课程内容对观察到的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尽可能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达其中的艺术规律,能将有所发现和创新更好。这部分课程学习共计24学时。 3、第三部分(第八章)由于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从心理上有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对实际课件进行赏析的需求。而且在前两部分自主学习中,学习者之间的见解和水平彼此不同,因此建议最好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协作学习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表各自的见解,并以“评委”身份对列举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给予评价和打分。此部分内容预计需用8学时。总之,如果学习者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多媒体画面中的艺术规律有所认识,因而在设计、开发和赏析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过程中,感到有“章”可循,则可认为达到了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第一章多媒体画面艺术概论(4学时) 学习目标 理解多媒体画面的含义和特点。 认识多媒体画面语言语法的内容及其在信息化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多媒体艺术基础选择题及答案

多媒体艺术基础选择题及答案 1.在扫描图像时,输入分辨率的单位是:( A )。 A、DPI B、Pixel C、DDI D、RAM 2.以下哪个工具软件是矢量图设计工具? ( B ) A、画图 B、CorelDraw C、ACDSee D、Photoshop 3.电子相册是大多数电脑爱好者都喜欢的,不少学生为自己或家庭或朋友制作了很漂亮的电子相册作品。今有一初学者想将自己的老照片和近期照的数码相片(数码相片己保存在电脑中〕编辑成一电子相册,并配上由自已的解说。他现在有一台计算机和带话筒的耳机,还需要哪些设备,请你为他选择:( B ) A、复印机 B、扫描仪 C、数码照相机 D、模拟摄像机 4.在Photoshop中,如果前景色为红色,背景色为蓝色,直

接按D键,然后按X键,前景色与背景色将分别是什么颜色。( C ) A、前景色为蓝色,背景色为红色 B、前景色为红色,背景色为蓝色 c、前景色为白色,背景色为黑色 D、前景色为黑色,背景色为白色 5.COOL 3D是( B )类型软件。 A、图像软件 B、文字动画软件 C、声音软件 D、集成软件 6.以下软件不是图像加工工具的是:( D ) A、Photoshop B、画图 C、我形我素 D、FrontPage 7.扫描图像时,1英寸X1英寸而分辨率为300DPI的图像包含的像素是:( C ) A、无法确定 B、600 C、300 D、90000

8.将同一个图像文件保存成为下列( D )文件格式,压缩率最大? A、TIFF 格式 B、BMP 格式 C、PNG 格式 D、JPEG 格式 9、下列要素中( C )不属于声音的三要素 A、音调 B、音色 C、音律 D、响度 10.关于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图像是由像素组成的 B、图像改变大小不会失真 C、图像是矢量图 D、图像与图形是同一回事 11.格式为JPG的图象是:( A ) A、压缩文件格式 B、非压缩的位图格式 C、有损压缩位图格式 D、无损压缩位图格式 12.在进行图像编辑加工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不能用多种工具软件,只能选择一种适合的软件来完成 B、可以选择多个软件的配合使用 C、非用Photoshop不可

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技术学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 、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育技术学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原文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环境: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自学和教师导学的全部外在因素。 系统方法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 媒体的几大特性: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 最大价值率:价值(V)=功能(报酬)/要付出的代价 微格教学系统组成:微格教室、控制室、观摩室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发射站,测控站,星体,地面接收网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 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目标:是指希望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发生改变的明确阐述。 认知领域:按智能特性的复杂程度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教育目标情感领域:注意、反应、价值判断、组织化和价值五个等级 动作技能领域:模仿、操作、精确、联接四个等级 诊断性评价:是教师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前是否具有新的教学单元目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评价,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进行的,它是评价的主要形式。目的在于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知道哪些教学目标尚未达到,哪些方面还存在难点,从而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学生对本阶段的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1.通过形成性测验调节学习活动 2.通过学习成果的确认而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使学生在完成学习目的后得到满足感,对 学习起促进作用。 3.可判断学习上的难点,提供矫正学习的方法,使今后的学习方向更为明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