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流行语“佛系X”词语模探析

网络流行语“佛系X”词语模探析

网络流行语“佛系X”词语模探析

网络语言背后通常反映了一定的语言文化及社会文化,随着网络流行语“佛系X”的广泛传播与应用,逐渐形成了类似“佛系X”的词语模。本文先探究“佛系”的来源与发展,从词语模的角度分析“佛系X”的语义、语法、语用等特点结构和功能,最后探究其流行的因素与机制,以了解其应用价值和流行价值。

标签:“佛系X” 词语模语义模因论

一、网络流行语“佛系”的渊源流变

“佛系”一词最早出现于2014年一篇人民网的报道,报道称日本某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一个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时间,也不想交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

2017年4月,“佛系”被更多人所熟知,它来自饭圈,具体出处已无从考证。2017年9月,微博博主@奶骑本骑发了一条博文,内容为“佛系追星一刚,受教了,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并解释了“佛系追星”一词的含义,转发量超过两万。

而“佛系”一词真正在网络上爆红被人们大量使用至今,是源自2017年12月12日的一条微博热搜话题“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链接的是一篇原创微信文章《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出自一位名为新世相的微信公众号作者。文章里面提到“佛系”的大致意思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文章还转述并总结了当下90后的佛系生活方式。

“佛系”代表着具有相似性的一类群体,自从“佛系”一词流行之后,不少网友也创造出了类似格式的词,例如“儒系”“法系”“道系”等,用来形容具有另一种属性特征的一类群体。这是对“佛系”本身的仿拟,不是本文关注所在。下面我们着重来梳理一下“佛系X”的发展历程。

如上所述,“佛系”最早来源于“佛系男子”,是指某一类群体的生态状态。接着发展为“佛系追星”,描述一种心如止水的和平式的追星状态,它的特点是:不动怒,不吵架,不控评,不反黑。后来又出现了“佛系卖家”“佛系少女”等称谓,指称那些心态平和、随遇而安的特定人群。这些表达称谓尚不存在褒贬之意。渐渐地,“佛系”开始形容各种事物、行为、状态和属性,不断出现在生活日常、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广告媒体、工作出行中等。搭配的内容丰富多样、涉猎的领域极其广泛,用法也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同时,“佛系X”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汇短语,更是在句子中充当各种语法成分,丰富了“佛系”一词的使用功能。“佛系X”的语气色彩也开始出现了褒义和贬义之别。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流行,“佛系X”逐渐形成了一种潮流与时时尚。

二、“佛系X”词语模的构成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中,语言词汇也会不断地丰富以保持适应社会嬗变的生命力,而词语模就是当代汉语新词语产生和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国内首先提出“词语模”这一概念的是李宇明,他认为词语模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樣的框架。这种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词语模是一种兼有复合式和派生式构词法的一种特殊的构词模式。[1](P14)当代信息社会发展下不断涌现的网络流行语,很多是运用了词语模构词方法。“佛系X”就是一个典型的词语模构词模式。

“佛系X”属于后空型词语模。在这一词语模中,模标是“佛系”,是一个词语,模槽是后面接的“X”部分。从模标与模槽的角度来讲,模标“佛系”具有导引性,也就是将后面接的词语所表示的内容贴上了“佛系”特点的标签,同时也将具有“佛系”属性的一类事物或者行为等进行归类,可称为类化作用。“佛系”模标的类化作用还体现在语义上,网络用语“佛系”其实代表的是一种状态和态度,因此它后面接的模槽无论是什么词性和词义,都表示了一种“佛系”的色彩。

与“模标”相对应的“模槽”则有着一定的聚合性作用。模槽位置的成分表示一种区别性特征,如“佛系少女”表示一类群体、“佛系火锅”表示一类事物、“佛系恋爱”表示一种关系、“佛系打球”表示一类行为等。这些词汇意义和词性各不相同,却对模标“佛系”起到了修饰和限定作用,使得该词语既具有“佛系”的共性特点又具有区别于他者的个性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模槽”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语言单位来看,模槽可以是语素、词或短语,如“佛系派”“佛系游戏”“佛系外卖顾客”。从音节来看,模槽可以是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如“佛系娃”“佛系演员”“佛系追星族”。从语法功能来看,模槽可以是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成分,如“佛系青年”“佛系点赞”“佛系热”。从文字符号的外形特征看,模槽可以是汉字、字母或者汉字与字母的组合,如“佛系生活”“佛系cp”“佛系打call”等等。

由于语言词汇系统的自组织性以及网络背景下词语流行活跃度的因素,词语模具有开放性、能产性、仿效性和创新性。“佛系”一词自从在网络上爆红后,“佛系X”这一词语框架被网友们构造出无限多的表达方式,并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复合词来形容“佛系”这种状态和态度。在类推机制作用下,无论在网络中还是实际生活中,大家开始频繁使用“佛系”作为一种前缀,在人们不断效仿、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佛系X”这一词语模。

三、“佛系X”词语模的分析

(一)“佛系X”的语义表达

首先我们从字面分析“佛系”的含义。通过查阅汉语字典可知,“佛”的本义是功德圆满、超度成佛的人;引申义有佛陀;佛教;佛像;佛号或佛经等。“系”的本义是两束丝相连。引申义为有关联的。作名词是指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

成的整体;作形容词是指有条理的、有系统的。[2]由此可以发现,“佛系”一词与“佛”之本义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用来表示与佛家一切随缘的思想有着共同属性的一类整体。根据大量语料可知,这种属性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心态,所以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呢?实际上,“佛系”一词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方式。隐喻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的修辞方法,它是一种认知方式,也是一种思维手段。隐喻的生成过程就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从一个具体的、易于理解的始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借此建立关联,而这一关联便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建立的联想。[3]人们将佛教一切随缘的淡泊超脱思想映射到与其有着公共点的目标域之中,即有着类似特征和属性关联的一类整体,用“佛系X”一词表达,从而形成多个隐喻义。

(二)“佛系X”的语义内涵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大致将“佛系X”词语模的语义内涵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表达一种宽容豁达、淡泊洒脱的生活态度。例如,佛系恋爱观,指对待恋爱洒脱不羁,勇于接纳感情中的好与坏,内心强大,懂得爱生活愛自己。佛系朋友圈,则是指如果心情好,就随手点赞,与其发些阴阳怪气的吐槽,不如给别人爱的鼓励。还有佛系乘客,也是对司机师傅的体谅关怀。

第二,表示一种与世无争、以自嘲自讽来缓解压力的调侃心态。如佛系买家,是指网上消费者,遇到问题可以自己解决,不合适也懒得退换。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就写一个声情并茂的差评,然后心情奇迹般地平复了。佛系员工,则是指看破办公室红尘俗事,能够安然面对职场的一切烦恼,以一种仿佛事不关己的态度笑看一切。老板骂我,说知道了;老板表扬我,说“哦,谢谢”。

第三,表现一种不重输赢、兴趣第一的做事方式。如佛系健身,指一些注重身体健康的特殊群体,他们不拒绝美食,也不追求肌肉,每天到健身房走一走就很开心,身体胖瘦无所谓。佛系看球,则注重享受看球赛的过程,谁输谁赢并不重要,只要看着爽就好。还有佛系吃货、佛系化妆,都表现出开心就好、顺其自然的生活姿态。

第四,表现一种一切随缘、面对现实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例如,佛系考研,能考上是缘,考不上是命。佛系生娃,生孩子还是要看缘分,急不得,现在也许没到合适的时间。佛系小夫妻,则是指面对养娃贵、带娃累、学区房难买等如鲠在喉的现实难题而无力掌控的年轻夫妇。类似还有佛系减肥、佛系求职等。

第五,形容大道至简的产品或具有素雅元素的事物。如佛系火锅、佛系酒店、佛系景点、佛系香烟、佛系美食等。

(三)“佛系X”的语法功能

通过研究大量语料发现,“佛系X”词语模内部的“佛系”主要作定语或状语修

饰后面的内容,后面可搭配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的词语作为中心语,组成偏正结构的名词性或动词性的定中短语及状中短语,例如:

搭配名词:佛系员工、佛系建筑、佛系室友、佛系美食、佛系景点、佛系演员等。

搭配动词:佛系打游戏、佛系点赞、佛系养博、佛系追剧、佛系喝水、佛系开车等。

搭配名动兼类词:佛系减肥、佛系度假、佛系健身、佛系自拍、佛系交友、佛系护肤等。

搭配形容词:这类搭配比较少见。例如:佛系热、佛系呆萌等。

“佛系X”词语模结构的语法功能比较丰富,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成分。例如:

(1)联储加息房贷疯狂!佛系央行布局:一切看美国的?(微博2018年6月14日)

(2)第一批00后都已经开始佛系养生了。(微博2018年5月12日)

(3)无可奈何的时候,用佛系心态面对。(微博2018年7月23日)

(4)我室友佛系追星般地默默转发了官宣微博。(微博2018年4月19日)

从使用范围来看,“佛系X”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从网络话题到日常生活,再到娱乐、体育、财经、政治、科技、医药、教育、广告领域等。例如:

(5)娱乐圈有没有佛系歌手?(知乎)

(6)热血观战vs佛系看球的科学解读:鼓掌叫好还是一脸冷漠,取决于这群脑细胞。(新浪科技综合2017年7月13日)

(7)从亏损到稳定盈利,佛系操盘手的进阶之路(微博2018年5月10日)

(8)不再当“佛系参选人?”台北市长参选人丁守中决定出面造势。(环球网2018年7月17日)

(9)佛系黑科技是指借由佛系一族的流行而生产出的佛系智能产品,智能念佛计数器,智能木鱼等科技产品。(网易新闻2018年7月10日)

(10)佛系癌症“子宫内膜癌”,“佛系”在于指一种恶性程度相对比较低的癌,病情缓慢,不疾不徐,逐步发展。(新华网2018年4月20日)

(11)“佛系父母”培养出“有主见”的学霸:我们关注最多的是兴趣。(腾讯网2018年7月18日)

(12)操控很“佛系”,动力很“经济”,全新一代大众宝来值得买吗?(极速头条2018年7月20日)

(四)“佛系X”的语体色彩

从语体色彩角度来看,“佛系X”主要呈现出褒义和贬义两种倾向。最初“佛系”传达了一种一切随缘、怎么都行、随遇而安的人生观;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得失观;做好本职工作、不揽事、不贪功、不卸责的职业观。大多数语境呈现了一种开心最重要的豁达状态的褒义趋势。例如:

(13)“佛系第一步当然要教我们如何Keep Calm,排除纷扰,保持宁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教我们Carry on,直面生活,守正求新!”(中国新闻网2018年6月26日)

(14)网易CEO丁磊对佛系的理解:“我对佛系的理解是,要真正能够深入到社会中去,到生产中去,把一件事情做得非常好,以产品的质量、品质、创新,最后影响到无数消费者,这个才是佛系的最高境界。”(东方网2018年7月18日)

而后渐渐出现自嘲排遣、无能为力、沮丧颓废、得过且过、无欲无求、消极逃避心理的贬义趋势。甚至开始出现拒绝“佛系”的语境。例如:

(15)拒绝“佛系”程序员(搜狐新闻2018年7月18日)(16)重视“一手经典”,拒绝“佛系人生”不崇尚年轻人的无欲无求的态度,应该多阅读经典及传统文化。(新华网2018年3月21日)

四、“佛系X”的流行因素探讨

(一)语言认知因素

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流行,是与其所蕴涵的“强势模因”密不可分的。“模因”一词最早由英国学者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先提出。后来道金斯和布莱克摩尔等学者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模因学理论,认为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在语言、观念、行为方式等的传播过程中,任何一个信息,只要能通过广义上的“模仿”过程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之为模因。[4](P65)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模因,而网络语言模因以网络为载体飞速传播,在极短的时间内复制大量相似或相同的信息,那些经过竞争、选择而保留下来的網络言语方式就是最终生存下来的、高质量的强势模因。强势模因有三个特点:保真度、多产性和长久性。[5](P155)

根据对“佛系X”流行语的语料分析,我们发现它是具备这三个特征的。首先,由于“佛系X”词语模本身的语言模式特征,人们在生产、制造、模仿、传播的过程中,只需在模标“佛系”后面“模槽”的位置填入某些语素或者词语,便构成新的词语。无论填入什么词语,其核心含义不变,尽管有时会因为语境不同带有褒贬不一的感情色彩,但是语义仍然清晰且不会引起误解,保留着模因的核心内容,具有很好的“保真度”。其次,“佛系X”类型的流行语搭配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容的对象和涉猎的领域极其广泛,传播应用范围很大,显而易见,具有模因极强的“多产性”。第三,其“长久性”体现在流行时间上,自从“佛系X”2017年被公众熟知一直流行到今,仍被广为使用和传播,并在众多网络流行语中日益凸显其模因的长久性。因此,“佛系X”词语模应用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生命力强的特点正是典型的“强势模因”的体现,因此才会如此流行。

(二)内在心理因素

网络流行语可以通过简单且模式化的流行词汇使受众获得某种心理需求满足。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人的行为受人的需要、动机和态度的影响,网络流行用语传递给公众的讯息就是要引起公众的注意、使公众对此产生兴趣,满足公众的动机和需要,从而形成特定的态度,最终产生相应的行为。“佛系X”的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

1. 从众心理

网络流行语可以迅速、直接、敏感地反映出现实社会心理和复杂的社会心态。流行语“佛系X”在大众生活中代表着一些特定社会群体。例如佛系青年代表着的群体效应吸引了更多社会青年用佛系来形容自己或者身边的事物,以满足一定的从众心理。同时,网络大环境下流行元素兴起和传播会产生心理学上的“剧场效应”,只要前排有人站起来,会导致全场的人都站起来。当“佛系”一词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很多人甚至只是为了跟上这一潮流也会这样做,这种听别人说自己也这样说的群体意识,更是加快了这一流行语的传播速度。

2. 张扬个性

当代网络给了人们张扬个性、释放自我的独特空间,而“佛系X”这一极具个性时尚的标志也冲击着网民和大众,给人一种新鲜感。“佛系X”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与当代年轻人的某些心态不谋而合,与公众某些生活状态也很契合,这样一来,贴上了“佛系”的标签,就代表着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个性标志,内心的潜台词也许是“我佛系,我就这样”。当“佛系X”被运用在网络媒介和媒体新闻中,也存在着与众不同的“个性”意识,吸引大家的眼球,博取关注度,提升流行度。

3. 多元需求

由于网络独特的虚拟空间和匿名平台的泛滥使用,很多网民肆意展现自己的各种内心情绪以缓解社会压力。“佛系”一词的出现恰逢其时。如上所述,“佛系X”的语义内涵丰富,可迎合不同阶层、职业、群体的心理需求,满足他们各不

相同的心理动机,比如追求时尚、求新求异、自我娱乐、调侃生活、发泄抱怨、消解焦虑等,这也是“佛系X”词语模飞速流行的内在心理因素。

(三)社会文化因素

网络流行语背后往往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问题和矛盾,以及社会情绪和文化生活。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佛系X”所代表的“一切随缘”的淡泊态度背后反映了现代社会人民的某些心理和生活态度,可以是一种宽容豁达的正能量;可以是一种轻松调侃的娱乐化;也可以是一种逃避现实压力的借口。于是当这个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唤起了强烈的公众认同感,成为其流行的重要因素。

首先我们注意到,无论是对“佛系X”是哪种解读,都表现了当代社会中一些特定群体的生活态度、处世方式、做事原则与心理诉求,它们共同构成了多样性的社会价值系统。尤其是90后一代在面对社会压力时,借助于“佛系X”等表达方式渲泄出来,这也加大了其传播的程度。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网络流行语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受众通过模仿、复制流行语来表达真实生活感受和网络诉求,娱乐则是一种较为浅显的诉求方式。当流行语“佛系X”被当做一种休闲消遣甚至被调侃和恶搞时,能给烦闷、压抑和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一丝轻松,给人际交往带来一些诙谐,从而有效地缓解紧张感,具有很好的交际效果。

本文从词语模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佛系X”这一新兴的词语模式。首先从“佛系”的起源和发展说起,通过阐述模标和模槽的特点,进而全面分析“佛系X”的语义内涵、语义类型、语法结构和语用功能,深入了解其应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最后对其流行原因进行探究,发现这一词语的流行符合一定的语言认知原则,能够满足当代民众的心理因素,并反映出了当代社会文化现象。从这一个案剖析也可以看出,如何正确运用网络流行用语、如何正确分析其流行背后的社会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苏向红.当代汉语词语模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王纬.通用规范汉字字典[Z].四川辞书出版社,2016.[3]车雯婷.“我可能V 了假N”的语义、结构演变及流行机制探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8).

[4]王仕勇.网络流行语研究:社会与媒介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5]曹进.网络语言传播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6]赵彦春.认知语言学:批判与应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7]袁静.浅析网络流行语“佛系X”[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5).

[8]罗丽丽.浅议网络流行语“佛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9]徐娜.当代汉语词语模语义泛化分析[J].海外英語,2012,(6).

[10]原晓珊.从网络流行语“你尽管XX,XX算我输”说起[J].现代语文,2018,(4).

Absrtact:The network language usually reflects certain language culture and social culture. With the wide spread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opular language “Buddha family X” on the network,the word-like pattern of “Buddha line X” has gradually formed. This paper first probes into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Buddhism,analyzes the semantic,grammatical,pragmatic,and other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Buddha X”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xical motifs,and finally probes into its popular factors and mechanism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application value and popular value.

Key words:“Buddha system X”;words,;memes;semantic memes;subculture

浅析流行语“佛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119179479.html, 浅析流行语“佛系” 作者:陈丽年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8期 摘要:流行语的产生,是顺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表现。“佛系”这一新兴的网络流行语,迅速成为如今网友热捧的一种表达方式,并衍生出“佛系X”的表达结构。本文主要从“佛系”这一流行语的起源、语法特征、语义特征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佛系;起源;语法特征;语义特征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1 一、“佛系”的起源 “佛系”最早出自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中,杂志中介绍了这样一种男性形象:他们永远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摆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事情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同时,插图中出现了“仏男子”的字样。日语“仏”相当于汉语“佛”的意思,因此具有这种特征的男性形象在中国被称为“佛系男子”。[1]但它的出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直到2017年底,出现了“佛系少女”、“佛系青年”等词语并迅速走红网络。 二、“佛系”的语法研究 根据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判断标准,我们对“佛系”的词性和语法特征加以研究分析。 1、作定语 词性判定标准认为多数形容词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佛系”后面可以加名词组成名词性短语,如“佛系少女”、“佛系状态”、“佛系青年”。“佛系”后面加的大多是双音节名词,也可以加单音节或三音节名词,如“佛系菜”、“佛系人”“佛系歌唱家”、“佛系减肥法”。 2、作状语 研究发现,“佛系”可以直接修饰谓词性词语作状语,构成状中结构。如“佛系吃饭”、“佛 系上课”、“佛系消费”。“佛系”修饰的谓词性词语大多是双音节的,也可以是三音节的,如“佛系打游戏”“佛系听讲座”。 3、作补语

从模因论视角解读流行语“佛系”

从模因论视角解读流行语“佛系” 作者:赵彤赵烨 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18期 赵彤赵烨 【摘要】《咬文嚼字》于2018年底发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其中“佛系”一词上榜,令人印象深刻。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出发认为“佛系”经过广泛复制和传播成为强势模因, 并阐述了“佛系”的由来、分析其模因现象、复制传播方式和动因,期望对“佛系”一词有更 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模因论;语言模因“佛系”;动因 【作者简介】赵彤(1972-),男,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翻译学、外语教学与研究、跨文化交际;赵烨(1995-),女,汉族,河南新乡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引言 “模因”这个词来源于著名的英国科学家理查·道金斯1976年发表的《自私的基因》,道金斯去掉希腊语“mimeme”(原意是模仿)一词的词头mi,将其缩写成“meme”,作为文化基因 的最小单位,构建了模因论的基本框架。核心思想是模因通过模仿来复制自己,为了实现自我 复制然后传播。它们的复制特性应具备三个明显特征:长寿行、多产性、复制的保真度。首先,模因复制模留存时间越长久,复制的数量就越多;其次如果模因复制能力强大,传播的速度就快;最后,语言模因的保真度很高。总之,模因就是一种具有传染力的信息模式,这种信息模 式的寄生性会影响人的意识,改变人的行为进行复制,从而使信息模式通过模仿、复制等方式 得以传播。模因复制和传递过程中需要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2003年,中国学者 何自然和何雪林将“memes”翻译为“模因”,指在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种的作用(何自然、何雪林,2003)。模因指的是文化基因,为了读起 来像“gene”(基因),表达由同一基因引起的相似性的含义。他们把“meme”翻译成“模因”,让人们自然而然想到这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类似于基因的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进行繁衍, 模因则通过模仿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模因属于抽象概念,它通过复制和传播来体现自身 的存在,其复制和传播方式是重复与类推。(何自然,2005) 语言既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何自然教授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 模因,任何字、词、句、段落甚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一种模因。网络流行语作为现代社会一种流行的语言符号,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并为公众所接受,影 响着我们的语言和文化生活。(王晓燕、刘富华,2015) 本文运用模因理论对2018年流行语“佛系”一词进行了分析。“佛系”是外来词,反映了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其活跃度高,能产性及可接受度很高,尤其在网络用语以及年轻人口头 语中出现频率很高。“佛系”模因就像基因的复制因子,从一个宿主,经过同化、记忆、表达,然后传播给另一个宿主,周而复始地形成一个模拟、复制、变异和传播的循环。“佛系”很容 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语言模因变异依然存在,但仍然具有长寿性和多 产性。本从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阐释了“佛系”流行语模因现象,复制传播方式和动因。 二、“佛系”的模因现象

“佛系X”构式的认知新探

“佛系X”构式的认知新探 摘要:本文采用实证方法,选取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BCC)中的对话对 “佛系X”进行检索,从中筛选语料,探讨“佛系X”形成的认知理据。结果表明:1)“佛系X”构式的结构属于偏正结构,包括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两种,且 定中结构的数量明显多于状中结构。2)“佛系X”构式的语义含义有褒义和贬义 两种,其具体意义可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3)“佛系X”构式盛行的本质是隐 喻认知机制使然。 关键词:“佛系X”构式;偏正结构;“佛系X”构式的语义含义;隐喻 1.引言 网络流行语向人们传达的是一种:“一定时段内在网络领域网民自发使用的、最活跃的、具有发酵功能和特殊意义,并往往对社会现实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姬敏,2020)。对于网络流行语,传播学学界普遍认为“在网络传媒的推动下 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黄碧云,2011),如: (1)前段时间,“低欲望社会”的探讨与“佛系人生”的戏谑让人看到, 持续激发社会的活力,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人民日报2018年01月02日) (2)近日,“佛系青年”成为热词,表面的豁达或是“随和”背后,折射 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气质。(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2日) 例(1)-(2)中的“佛系人生”、“佛系青年”在相同的槽位上具有共用 的常量与各自的变量。常量为“佛系”,变量为“人生”、“青年”。由此我们 可以从上述例子中抽象出网络流行语“佛系X”。根据Goldberg(Goldberg,1995),构式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任何语言形式只要其形式或意义的某些方面不 能从所在的组成成分或其他原有的构式中推测出来,即可被视为构式。“佛系X”的语义不能从其组成成分中推导出来,因此,它属于构式。目前关于对“佛系X”的研究主要有“佛系X”的模因论(孟鹏霞,2020);“佛系X”的认知语义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