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高线详解

等高线详解

等高线详解

今天,我们将继续讲解大比例尺地形测绘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详细讲解等高线,这是比较有趣、简单的一节内容。

等高线是表示地貌的主要形式。地貌是地形图要表示的重要信息之一。地貌尽管千百态、错综复杂,但其基本形态按其起伏的变化可以归纳为几种典型地貌,如山头、山脊谷、山坡、鞍部、洼地、绝壁等。

等高线的定义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的一条闭合曲线。水面静止的湖泊和池塘的水边线,实际上就是一条闭合的等高线。如图所示,设有一座位于平静湖水中的小山头,山顶被湖水恰好淹没时的水面高程为100m,然后水位下降5m,露出山头,此时水面与山坡就有一条交线,面且是闭合曲线,曲线上各点的高程是相等的,这就是高程为5m的等高线,随后水位又下降5m,山坡与水面又有一条交线,这就是高程为90m的等高线。依此类推,水位每降落5m,水面就与地表面相交留下一条等高线,从而得到一组高差为5m的等高线。设想把这组实地上的等高线沿铅重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H上,并按规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就得到用等高线表示该山头地貌的等高线图。

这些等高线的形状和高程,客观地显示了小山头的空间形态,同时又具有可度量性。

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常以h表示。常用的等高距有1m、2m、5m、10m等几种,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和地面起伏的情况确定。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简称平距,常以d 表示。因为同一张地形图内等高距是相同的,所以等高线平距d的大小直接与地面坡度有关。地面坡度i可以写成:

i=h/d

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就越大;平距越大,则坡度越小;平距相等,坡度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判定地面坡度的缓、陡,同时还可以看出:等高距越小显示地貌就越详细;等高距越大,显示地貌就越简略。还有某些特殊地貌,如冲沟、滑坡等其表示方法参见地形图图式。

测绘地形图时,要根据测图比例尺、测区地面的坡度情况和国家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基本等高距,见表所示。

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地面上地貌的形态是多样的,进行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它们一般是由山头、洼地、山脊、山谷、鞍部等几种基本地貌组成。了解和熟悉用等高线表示典型地貌的特征,就能比较轻容易地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分析和判别地面的起状状态,将有助于识与测绘地形图。典型地貌有:

(1)山头和注地

图(a)为某山头的等高线,图(b)为某洼地的等高线,它们投影到水平面上都是一组闭合曲线,在地形图上区分山丘与注地的方法是:凡是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者为山丘,小于外圈者为洼地,如果等高线上没有高程注记,则用示坡线来表示。

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下降的方向。示坡线从内圈指向外圈,说明中间高,四周低,为山丘,示坡线从外圈指向内圈,说明四周高,中间低,为洼地。

(2)山脊和山谷

山脊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山脊的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山脊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见图(a)。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注地,位于两山脊之间,贯穿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山谷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见图(b)。

山脊附近的雨水必然以山脊线为分界线,分别流向山脊的两侧,因此,山脊又称分水线。而在山谷中,雨水必然由两侧山坡流向谷底,向山谷线汇集,因此,山谷线又称集水线。山脊线和山谷线统称为地性线。

在土木工程规划及设计中,要考虑地面的水流方向、分水线、集水线等问题,因此,山脊线和山谷线在地形图测绘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鞍部

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典型的鞍部是在相对的两个山脊和山谷的会合处,其左、右两侧的等高线是近似对称的两组山脊线和两组山谷线,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大的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见图),鞍部在是修建山区道路的关节点,越岭道路常需经过鞍部。

(4)绝壁和悬崖

绝壁又称陡崖,它和悬崖都是由于地壳产生断裂运动而形成的。绝壁是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有石质和土质之分。如果用等高线表示,将是非常密集或重合为一条线,因此采用锯齿形的陡崖符号来表示,如图(a)、(b)所示。

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绝壁,这种地貌的等高线出现相交。

俯视时隐蔽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如图所示。

识别上述典型地貌用等高线表示的方法以后,就基本上能够认识地形图上用等高线表示的复杂地貌。图为某一地区综合地貌及其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分类

表示地形起伏的等高线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之分(见图)。

(1)首曲线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按照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又称为基本等高线。用0.15mm宽的细实线绘制。

(2)计曲线

为了计算和用图的方便,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或者凡高程能被5整除且加粗描绘的基本等高线称为计曲线。例如等高距为1m的等高线,则高程为5m、10m、15mn…5m倍数的等高线为计曲线;又如等高距为2m的等高线,则高程为10m、20m、30m……10m倍数的等高线为计曲线。一般只在计曲线上注记高程。计曲线的高程值总是为等高距的5倍。计曲线用0.3mm宽的粗实线绘制。

(3)间曲线

对于坡度很小的局部区域,当用基本等高线不足以反映地貌特征时,可按1/2基本等高距加绘一条等高线,该等高线称为间曲线。间曲线用0.15mm宽的长虚线绘制,可以不闭合。

(4)助曲线

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区域,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利用地形图设计工程建筑物,有时在间曲线的基础上还绘制出高差为四分之一等高距的等高线,通常把这一等高线称为四分之一等高线,也称助曲线。一般用0.15mm宽的细短虚线表示。

等高线的特性

为了掌握用等高线表示地貌时的规律性,现将等高线的特性归纳如下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但高程相等的点,不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间曲线、助曲线除外),如果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内闭合。

(3)等高线只有在绝壁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

(4)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转变方向,因此,山脊线和山谷线应与转变方向处的等高线切线垂直相交,如图所示。

(5)在同一幅地形图内,基本等高距(等高线间隔)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等高线疏)表示地面坡度小(地形平坦):等高线平距小(等高线密)则表示地面坡度大(地形陡峭);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的相关计算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的相关计算 一、知识讲解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之间的海拔,就可以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H 相=H 高 -H 低 。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 大 为重合等高 线数值中最大的,H 小 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米,H 大=400米,H 小 =100米,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计算公式为(n-1)d≤ΔH<(n+1)d。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ΔH<500米。 (2)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 大≤H 顶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T差=(0.6℃·H相)/100 m。 5.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计算(图中a>b) (1)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b,则da,即“大于大的”。 二、经典高考试题 1.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1)~(2)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 (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B.178米C.220米D.255米 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林木密集区只可能分布在海拔较低、水分条件较好的山谷地带。第(2)题,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相邻间等高线条数为7条,等高距为30米,所以相对高度范围在180~240米之间。 答案(1)B(2)C 2.读下图,完成(1)~(3)题。

特殊地貌等高线地形图讲解学习

特殊地貌等高线地形 图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是高考考查中最为常见的图形,对于最基本的图形,学生大多都能较好地判读,但对于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下 面简要分析一下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 1、冲积扇等高线地形图: 冲积扇是河流(山间洪流)在出山口处因洪流流速减小摆脱了侧向约束,其 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冲积扇的地面由扇顶到扇缘坡度由陡 变缓,扇体之间为较大的干河床,扇体表面往往被砾石覆盖。一般情况下,在冲 积扇底部的平缓河谷中有常年河。冲积扇的等高线多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等 高线通过干河床时多为“V ”字形。 2、 鞍部等高线地形图: 鞍部是位于两座相连山脉中间部位,地势较为低平,形似马鞍的地貌。又 称作垭口、关隘、山口。在山区常常是道路经过的地方。等高线图表现为处在 一对山脊线和一对山谷线的中间部位。相对一对山脊而言,鞍部是最低点,而 相对一对山谷而言,鞍部是最高点。如图中鞍部海拔高度75m ~80m 之间。 3、 绝壁、陡崖、悬崖等高线地形图: 山坡坡度在70°以上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陡崖。极其陡峭上下垂直,难以攀援的山崖叫绝壁,也称断崖。崖口倾斜到陡崖外侧而悬空,称为悬崖。其成因多是地壳剧烈升降运动,再加之自然风化与崩塌造成的,在中学阶段一般 三者不作具体的区分。陡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在陡崖处等高线非常密集,但 不会重叠相交。绝壁(断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叠相交,常用 锯齿状陡崖符号表示出来。悬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等高线密集,且因悬崖海 拔高处向外倾斜,在等高线图上高处的等高线覆盖了地处的等高线图。

等高线详解

等高线详解 今天,我们将继续讲解大比例尺地形测绘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详细讲解等高线,这是比较有趣、简单的一节内容。 等高线是表示地貌的主要形式。地貌是地形图要表示的重要信息之一。地貌尽管千百态、错综复杂,但其基本形态按其起伏的变化可以归纳为几种典型地貌,如山头、山脊谷、山坡、鞍部、洼地、绝壁等。 等高线的定义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的一条闭合曲线。水面静止的湖泊和池塘的水边线,实际上就是一条闭合的等高线。如图所示,设有一座位于平静湖水中的小山头,山顶被湖水恰好淹没时的水面高程为100m,然后水位下降5m,露出山头,此时水面与山坡就有一条交线,面且是闭合曲线,曲线上各点的高程是相等的,这就是高程为5m的等高线,随后水位又下降5m,山坡与水面又有一条交线,这就是高程为90m的等高线。依此类推,水位每降落5m,水面就与地表面相交留下一条等高线,从而得到一组高差为5m的等高线。设想把这组实地上的等高线沿铅重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H上,并按规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就得到用等高线表示该山头地貌的等高线图。 这些等高线的形状和高程,客观地显示了小山头的空间形态,同时又具有可度量性。

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常以h表示。常用的等高距有1m、2m、5m、10m等几种,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和地面起伏的情况确定。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简称平距,常以d 表示。因为同一张地形图内等高距是相同的,所以等高线平距d的大小直接与地面坡度有关。地面坡度i可以写成: i=h/d 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就越大;平距越大,则坡度越小;平距相等,坡度相同。因此可以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判定地面坡度的缓、陡,同时还可以看出:等高距越小显示地貌就越详细;等高距越大,显示地貌就越简略。还有某些特殊地貌,如冲沟、滑坡等其表示方法参见地形图图式。 测绘地形图时,要根据测图比例尺、测区地面的坡度情况和国家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基本等高距,见表所示。

图文详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文详解十三等值线及其特征等值线是某地理事物或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常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潜水(地下水)位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地租线等等。 等值线的特征(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等;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的数值间隔(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差值)是相等的。 (2)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相等,也可能差一个等值距;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递变大小相等。 (3)同一幅图综合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交叉和汇聚(陡崖除外)。 (4)等值线一般都是闭合曲线,无论怎么迂回曲折,终究绕成圈,但在等值线图上由于受图幅限制,不一定能 显示其闭合状态。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两侧变化梯度越大。 (6)水平方向上等值线越密的地方,其值在水平方向的单位距离上变化越大。 (7)等值线弯曲部分向高值突出时,其数值比两侧低;等值线弯曲部分向低值突出时,其数值比两侧高。 ▲图文详解十四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绝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 海拔。如图1,A点的海拔为1500 米,B点的海拔为500 米,C 点的海拔为-400 米。—般地图上标注的高度为海拔高度。例如地图上在珠穆朗玛峰旁标注的8844.43 米,就是指珠峰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AC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900 米。 ▲图文详解十五等高线的判读步骤及等高线的特性地球表面高 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地貌在地形图上通常用等高线表示。 在地图上,把陆地表面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把海洋 或湖泊中深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深线)。 等高线的判读步骤 1、看等高线的数值,确定等高距在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 的。等高距是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存在 三种可能性(大一个等高距,小一个等高距,相等)。 2、读图中的极值极值反映该区域海拔最大与最小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地势起伏的大小。 3、看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形状)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势的走向,等高线突出的方向可能是山脊或者是山谷。 4、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有关系。 5、看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高线有可能是闭合高中心,也有可能为低中心 6、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形状来判断地形。 7、等高线的特性 1、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差额(即等高距)相同; 2、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注意在图幅范围内可以只是闭合曲线的一部分。 4、等高线不能交叉,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处,等高线可以 重合。 5、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出地形坡度的大小。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 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全球的海岸线是最长的一条等高线; 200 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 米、1000 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 米、3000 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 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距为米,A 与B 位于同一等高线上,海拔高度均为米, C 点的高度为米,M 点的海拔范围为米< H M < 米, 在图3 中,等高距为米,E 与F位于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上,E 点的高度为米, F 点的高度为米,D 点的高度为米, G 点的高度为米。 总结: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值可能相等,也有可能大于或者小于一个等高距的值。▲图文详解十六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如图4,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你也试一试按图5 中各点的高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你也试一试 在图2 中,等高 N 点的海拔范围为米< H N< 米。 如图,AB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 米, 答案如图6 所 示 ▲图文详解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一、知识讲解 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读方法具有一致性,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判读。 二、跟踪训练 “坪”是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 下列各村的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 A. ①村 B. ②村 C. ③村 D. ④村 2. 下列各村通往M镇的公路中起伏最大的是() A. ①村 B. ②村 C. ③村 D. ④村 【答案】1. C 2. B 【解析】 1.“坪”是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根据等高线分布形态,各村中,④村海拔较高,且等高线较稀疏,最可能居于“坪”上,D对。①村位于山谷中河流沿岸,A错。②村、③村等高线密集,位于陡坡上,B、C错。 2.图示公路线穿过等高线条数越多,地势起伏越大。各村通往M镇的公路中,穿过等高线条数最多的是①村,起伏最大的是①村,A对。②村、③村、④村穿过等高线条数少,地势起伏小,B、C、D错。 3.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下题。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 260米 B. 310米 C. 360米 D. 410米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山峰海拔580米,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围绕山峰等高线数值是500米。桥

梁附近海拔范围是200-300米之间,瀑布的落差为72米,桥梁位于瀑布下游,附近河岸海拔范围是200-228米之间,与山峰的高差范围是352-380米之间,最接近360米,C对。A、B、D错。 如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区南部山地坡度较陡的原因是 A.流水侵蚀剧烈B.古冰川作用C.断层相对上升D.岩层褶皱隆起 5.②河比①河 A.结冰期短B.水能丰富C.含沙量大D.航运价值高 【答案】 4.C 5.C 【解析】 4.由图示经纬度可判断南部山地是秦岭,北部是渭河平原;南部山地坡度较陡与北部地区形成明显的台阶,秦岭属于断层中相对上升的岩块,为地垒地质构造。选C正确。 5.①河所处纬度较②河低,冰期长,A错。①河穿过的等高线条数多于②河,所以落差大,B错。①河源于南部秦岭山,②河源于西北的黄土高原,②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所以②河含沙量大,C对。凌汛出现在有冰期的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②河由高纬流向低纬,没有凌汛,D错。故选C。 图Ⅰ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6-7题。

[全]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背斜、向斜、地形倒置)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背斜、向斜、地形倒置)考点详解 ?1、等高线的阅读 等高线,是海拔相等的相邻点的连线,是一条闭合曲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叫做“等高距”,同一幅地图上的等高距相等。 每一种地形,都对应着一种等高线图,等高线越稠密、地形的坡度越大、越陡峭。常见的地形有6种(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征为: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 ③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垂直于山脊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高两侧低; ④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垂直于山谷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低两侧高; ⑤鞍部: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呈马鞍状;⑥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海拔急剧下降。

图1 常见地形对应的等高线 ?2、背斜、向斜 当岩层两侧受到挤压,便会发生弯曲。向上凸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在理想状况下,背斜向上凸起发育为山峰,向斜向下凹陷发育为山谷,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向斜背斜的判断,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根据岩层的形态。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向下凹陷为向斜(注意,是根据岩层形态,而不是地表地貌形态);

②根据岩层的年代。中间老、两翼新的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的为向斜(这里说的中间,即为下图中的“核部”)。 图2 向斜与背斜的年代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B、B

精讲精析:(1)阅读等高线。①从图5(b)中可知,该观测点位于甲山的西南方,并且高程为120m;②在图5(a)中,指北针指向上,因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此甲山西南方为①地和②地;从等高线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100m(因此右侧海拔356m的山峰处,它向东依次为300m、200m等高线,因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100m),因此①地的海拔<100m,②地的海拔为100m~200m,满足120m的要求,因此该观测点为②地。 (2)分析岩层的新老关系。①由图5(b)可知,该点为向斜,因此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Ⅰ和Ⅱ向右倾斜,因此是向斜的右翼,因此岩层Ⅰ更靠近中间,年代更新;②岩层Ⅲ覆盖在最上面,因此是下面的岩层Ⅰ和Ⅱ形成后,地表受到风化剥蚀,堆积形成了新的岩层Ⅲ,因此岩层Ⅲ的年代更新。因此岩层年代从新到老的顺序为:Ⅲ、Ⅰ、Ⅱ,即从老到新的顺序为Ⅱ、Ⅰ、Ⅲ。 总结 ?地形倒置 本节例题的解题思路为:①根据方位和等高线,判断观测点的位置;②根据岩层的倾向和接触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在理想状态下,地貌与岩层的弯曲方向一致,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在自然状态下,常常会发生地形倒置,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形成的原因为: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一、知识讲解 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读方法具有一致性,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判读。 “坪”是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 下列各村的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 A. ①村 B. ②村 C. ③村 D. ④村 2. 下列各村通往M镇的公路中起伏最大的是() A. ①村 B. ②村 C. ③村 D. ④村 【答案】1. C 2. B 【解析】 1.“坪”是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根据等高线分布形态,各村中,④村海拔较高,且等高线较稀疏,最可能居于“坪”上,D对。①村位于山谷中河流沿岸,A错。②村、③村等高线密集,位于陡坡上,B、C错。 2.图示公路线穿过等高线条数越多,地势起伏越大。各村通往M镇的公路中,穿过等高线条数最多的是①村,起伏最大的是①村,A对。②村、③村、④村穿过等高线条数少,地势起伏小,B、C、D错。 3.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下题。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 260米 B. 310米 C. 360米 D. 410米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山峰海拔580米,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围绕山峰等高线数值是500米。桥

梁附近海拔范围是200-300米之间,瀑布的落差为72米,桥梁位于瀑布下游,附近河岸海拔范围是200-228米之间,与山峰的高差范围是352-380米之间,最接近360米,C对。A、B、D错。 如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区南部山地坡度较陡的原因是 A.流水侵蚀剧烈 B.古冰川作用 C.断层相对上升 D.岩层褶皱隆起 5.②河比①河 A.结冰期短 B.水能丰富 C.含沙量大 D.航运价值高 【答案】 4.C 5.C 【解析】 4.由图示经纬度可判断南部山地是秦岭,北部是渭河平原;南部山地坡度较陡与北部地区形成明显的台阶,秦岭属于断层中相对上升的岩块,为地垒地质构造。选C正确。 5.①河所处纬度较②河低,冰期长,A错。①河穿过的等高线条数多于②河,所以落差大,B错。①河源于南部秦岭山,②河源于西北的黄土高原,②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所以②河含沙量大,C对。凌汛出现在有冰期的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②河由高纬流向低纬,没有凌汛,D错。故选C。 图Ⅰ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6-7题。

图层样式中等高线的应用详解

图层样式中等高线的应用详解 直线网https://www.doczj.com/doc/3a19221935.html, 图层样式中等高线的应用详解可能大家一直认为等高线就是沿图像纵向切割所得到的剖面,这种说法我个人并不认同,早在《Photoshop图层样式套餐II》的时候我就开始反驳这种说法。到底是怎样,首先截取《Photoshop图层样式套餐II》中的一段来让大家做个大概的了解。此教程建议您通读2遍。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而等高线则模拟了这一切。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反射的光线就让我们感觉到物体表面的凹凸程度,因为各部分反射的光线强度不一样,或者说白色白的程度不一样,让眼睛感觉会更亮一些。(白色为亮部,黑色为暗部)而如果物体是黑色,那就是吸收了所有的光,而不反射任何光线到人的眼睛,那样人就看不到这个物体,或者说感觉不到物体的凹凸,只是一个黑色的平面。白色反之。 等高线决定了物体特有的材质,物体哪里因该凹,哪里因该凸就由等高线来控制。(等高线带来不同的亮度,而亮度决定了物体的凹凸,记的这么说的等高线只控制明暗而不是对物体本身的材质)而很少一部分则是数值参数的关系。。图层样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随时套用,想真正运用图层样式,熟悉图层混合模式,等高线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对等高线的剖面线理论做个简单驳斥 1、我们首先用斜面浮雕样式做出一个立体按钮,参数如图:

2、我们为它加入斜面浮雕中子集等高线效果

做到这一步我们暂且先理解等高线为剖面线 然而,我们将高光和暗部的设置对调,子集等高线不变,具体设置如下图所示:

看到了什么? 由于外部条件的改变,按钮所呈现的立体感恰好与子集等高线的形状相反~!。所以说,简单的把等高线理解为剖面线的观点是不够准确的,它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要想更好的驾驭等高线,我们必须了解它的本质。 下面我用几个例子来试着成立我的观点,各位如有不同意见还请提出,谢谢!用图层样式中的斜面和浮雕来做个大概了解,为了例子的更直观性,我们将高光模式和暗调模式全部设置为正常,并将透明度加到100%。设置如下图。画一个100*100PX红色方形,并在此图层上运用图层样式。 输出50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考点详解 等高线地形图是地面上海拔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图,是反映区域特征的主要形式。主要考查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疏密分布特点及其对应的地形类型和地势变化等知识。试题中多以虚拟区域或具体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的地形差异及其对人类生产(工农业生产、交通等)、生活的影响。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知识 1.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 1_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_000米。 2.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填写下列内容。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和等高线特征。 A.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B.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C.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D.陡崖,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E.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F.盆地(洼地),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间低。 (2)比较甲、乙两处坡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处坡度小,原因是等高线稀疏;乙处坡度大,原因是等高线密集。 (3)图示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大致北高南低。 (4)A点海拔H是900<H<1_000米,A、B的相对高度Δh为500<Δh<700米。 (5)D 处陡崖顶部的海拔H为500≤H<600米,陡崖的相对高度Δh为200≤Δh<400米。 提示等高线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方法一 1.闭合等高线的判读 当闭合曲线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200 2.坡度大小的判断 (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坡度越缓。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全]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山谷、山脊、非洲气候)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山谷、山脊、非洲气候)考点详解 (1)等高线与地形 不同的等高线,对应着不同的地形。主要的地形有: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各种地形对应的等高线形态如下所示: ①山峰:四周低,中间高,坡向线大部分向外侧延伸; ②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坡向线大部分弯向内侧; ③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线的海拔高于两侧; ④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线的海拔低于两侧; ⑤鞍部: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呈马鞍状; ⑥陡崖:多条等高线叠加在一起。

图1 等高线与地形 (2)非洲的气候 非洲主要分布着5种气候,总体上关于赤道对称。从赤道到南、北两侧,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高原山地气候(全年低温,气温年较差较小、日较差较大)、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图2 非洲的气候例题

图3 例题 (1)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8分) 答:①地形上,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海拔普遍位于1000m以上,海拔较高,接受的光照较为充足。且索瓦地区内,并无等高线分布,表明该地区的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建设卤水蒸发的场地。②气候上,索瓦位于南半球的热带地区(非洲),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其中干季长,高温少雨,蒸发旺盛。 (2)分析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8分) 答:有利条件:①接近原料产地。纯碱厂的原料是采集的地下卤水,因此加工便利。②地势平坦,地广人稀,低价较低。不利条件:①交通不便,该地交通线(铁

[全]高中地理(海冰、海水淡化、等温线、等高线)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海冰、海水淡化、等温线、等高线)考点详解 知识点 1、等值线的阅读 图1 地形等高线 等值线有多种:等高线、等温线等。它们一般都是闭合的,且每条线上的海拔/温度都是一致的。 在考试时,会考查其他的等值线,同学们需要明确等值线含义,并适当延长等值线,进行阅读。 2、海冰的影响因素

海冰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温度、海水流动性。温度越低、海水流动性越小的区域,海冰越发育。 例题 图2 例题 解答:7、B

解析:(1)确定区域。通过题目描述和经纬线信息,可以判定该点位于渤海,温带季风气候,冬季较为寒冷,海水易结冰。 (2)读等值线。图中共有0、20、40、60四条等值线,代表着每年的结冰天数,例如等值线60代表了每年有60天的结冰期。 (3)确定各点的结冰时长。通过读图,可知甲、乙每年有20~40天海水结冰,丙、丁每年有0~20天结冰。因此甲、乙的海冰厚度更大。 (4)判断海水流动性。甲靠近渤海中央,海水流动性更强;乙靠近岸边,海水流动性小。海水的流动性越小,越容易结冰。因此乙点更容易结冰,海冰更厚。解答:8、A 解析:读等值线,葫芦岛每年结冰天数为60~80天,秦皇岛为40~60,大连为20~40,烟台为0~20。结冰天数越多,海冰资源越丰富。因此葫芦岛市的海冰资源更丰富。 解答:9、C 解析:采用排除法。目前海冰资源丰富,开采海冰对环境影响较小,且城市淡水供应紧张,市场巨大,因此排除A、B、D。目前海冰的淡化成本太高,技术尚不完善,因此目前并没有大规模开采。 总结

图3 等温线 等高线、等温线、其他等值线的阅读步骤: (1)明确等值线的含义:温度、海拔、含盐度、日照时数? (2)适当延长等值线,在线上标上数值。例如在上图,澳大利亚的那条红线上,标上20℃。 (3)比较不同地点的等值线区间范围。例如澳大利亚是10℃~30℃,俄罗斯是-20℃~10℃。

测绘技术中的等高线描绘方法详解

测绘技术中的等高线描绘方法详解引言 测绘技术是一项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 技术。而等高线作为一种常用的地形表示方法,在测绘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测绘技术中的等高线描绘方法。 一、等高线的概念和作用 等高线,又称等高线线条,是用来描绘地形或海底地貌的曲线。等高线连接具 有相同海拔高度的点,通过等高线可以直观地呈现地形的起伏和地势变化。等高线在测绘技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地形地貌分析、工程勘察设计等方面。 二、等高线的描绘方法 (1)等高面法 等高面法是等高线描绘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在地图上连接固定海拔高度的点,构成一系列闭合的等高线。等高面法通常适用于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在描绘等高线时,要注意等高线的间距,以保证等高线之间既能清晰表达地貌特征,又不至于过于密集。 (2)等高比例法 等高比例法是用等高线将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构成一系列闭合 的等高线。等高比例法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在描绘等高线时,要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确定等高比例,以保证等高线之间的距离与地形起伏的差异相适应。 (3)等高点法

等高点法是根据现有的地形数据,通过等高点描绘出等高线的方法。等高点是 具有相同海拔高度的点,等高点法通过将等高点连接起来,形成一系列闭合的等高线。等高点法适用于地形数据较为稳定的情况,可以较为精确地描绘出地形的起伏。 三、等高线的注意事项 (1)描绘等高线时需要结合实地测量和地形数据,保证描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在描绘等高线时,要注意等高线之间的间隔,以保证等高线的连续性和 清晰性。 (3)在描绘等高线时,要根据地形和地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等高线描 绘方法。 (4)在测绘等高线时,要注意地形的起伏和地势的特点,合理确定等高线之 间的间距和密度。 四、等高线的应用领域 等高线作为一种常用的地形表示方法,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等领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等高线可用于分析地形地貌、制作立体地图等;在城市规划中,等高线可以用于确定道路、建筑物的位置和高度;在环境保护方面,等高线可用于分析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等高线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对于提高测绘和地理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测绘技术中的等高线描绘方法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 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选择等高线描绘方法,结合实地测量和地形地貌特点,可以描绘出准确、清晰的地形等高线,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等高线描绘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测绘技术的精度和效率,推动测绘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全]高中地理(等高线、山脊与山谷、高差的计算)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等高线、山脊与山谷、高差的计算)考点详解 •山脊、山谷 依据等高线,判断山脊、山谷,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看凸出方向。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凸向高处为山谷(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②看两侧海拔。沿着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画出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于山脊线或山谷线,作一条垂线,与两侧等高线相交。如果中间海拔高、两侧海拔低,则为山脊(下图中的②),中间低两侧高则为山谷(下图中的③)。 图1 山脊与山谷的判断

例题 下图为某山区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为山谷的地点是()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丁 D. 乙、戊 4、乙、戊两地间的高差可能为() A. 40m B. 80m C. 160m D. 320m 答案:B、B 精讲精析:(1)分析河谷对应的等高线。①等高线“凸低为脊、凸高为谷”,脊等高线凸向高处,即为山谷;②图中,丁地等高线凸向低处,因此为山脊;甲、丙两地的等高线凸向高处,因此为山谷,选项B正确;。 (2)计算两地的高差。①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戊两地间隔了2根等高线,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等高距)为50m;②根据计算公式,(2-1)×50<高差H<(2+1)×50,即50m

总结 •高差的计算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等高线的凸出方向,分析可能为山谷的地点(等高线凸向高处);②根据两地间的等高线数量、等高距,根据公式计算乙、戊两地的高差。 等高线图中,当两点之间为连续增加(或减小)的等高线时,计算两点的高差H,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①最小值H1=(n-1)×d; ②最大值H2=(n+1)×d; ③最小值H1< H <最大值H2 适中,H为高差,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数量,d为等高距(相邻等高线的高差)。如下图所示,A、B两点间共有4条等高线,等高距为50m,则两点间的高差:(4-1)×50

[全]高中地理(等高线、比例尺、黄土高原、梯田)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等高线、比例尺、黄土高原、梯田)考点详解 •1、等高线与地形 等高线,是海拔相等的相邻点的连线,是一条闭合曲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叫做“等高距”。 等高线越稠密、地形的坡度越大、越陡峭。常见地形的等高线特征为: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 ③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垂直于山脊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高两侧低; ④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垂直于山谷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低两侧高; ⑤鞍部: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呈马鞍状; ⑥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海拔急剧下降。

图1 地形对应的等高线形态 •2、比例尺 比例尺,表示图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值,一般有三种描述形式: ①文字比例尺: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m; ②数值比例尺:1:1000,即表示图上1cm,代表着实地距离1000cm(10m); ③线段比例尺:用图上的一段线段的长度,表示实际是多长的距离。

图2 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例题 左图是4种不同类型的梯田(剖面图),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右图中,甲地区的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A. 水平梯田 B. 隔坡梯田 C. 坡式梯田 D. 反坡梯田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A. 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 修筑难度小 C. 利于机械化耕作 D. 便于灌溉施肥 答案:B、A 精讲精析:(1)分析甲地区适宜的梯田类型。①在右图中,为线段比例尺,图中1cm代表实地距离10m,即1:1000,图中相邻等高线间隔1m,即等高距为1m;②等高线越密集,地形越陡峭。右图中的甲地区,从左到右,地形依次为:平缓——陡峭——平缓——陡峭——平缓;③从左图中可以看出,水平梯田、反坡梯田都较陡,隔坡梯田的坡度为平缓——陡峭——平缓交替出现,坡式梯田的坡度一直都较为平缓。因此,右图中甲地区的地形,与左图中的“隔坡梯田”最为匹配。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详解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详解 作者:付治尧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38期 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是高考的必考点。需要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一、等高线的特点: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值相等。 2.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相等或者为零。 3.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只有在陡崖处,等高线才可以相交或者是重合在一起。 4.等高线曲线必定闭合。等高线曲线无论如何迂回曲折,但必定环绕成圈。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通过等高线图判断地形:根据等高线弯曲闭合形状及等高线上数值大小,可判断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表示山峰或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外面数值低里面数值高,则表示山峰或山顶。 (2)等高线表示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呈封闭状,外面数值高里面数值低,则表示盆地或洼地。盆地面积大,洼地面积小。 (3)等高线表示平原:等高线数值很小,一般不超过200米。而且等高线的数量极少,等高距数值很小,表示在这个地方海拔低,起伏极小为平原; (4)等高线表示高原:等高线的数值大,一般超过500米。里面的等高线稀疏,边缘的等高线密集。表示内部起伏小,边缘起伏大为高原。 (5)等高线表示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则表示山谷,中心海拔较两侧海拔低即凸高为谷。山谷为集水区,容易发育成河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6)等高线表示峡谷:两侧是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狭窄而且低平的河谷,则表示峡谷。

(7)等高线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则表示山脊,中心海拔较两侧海拔高即凸低为脊,剖面呈倒V字型,成为分水岭,山脊两侧的水背向流。 (8)等高线表示鞍部:鞍部即两座山头之间的低凹部分,也叫山口。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剖面像骆驼背。 (9)等高线表示陡崖:两组等高线相交于一条短横线即表示陡崖。陡崖上往往有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两组等高线实际上是一组,只不过在这里相交而已。 (10)等高线表示大陆和海洋:由于规定0米表示海平面,海岸线即陆和海之间的分界线,故在等高线地形图,0米线就是海岸线。等高线数值高于0是陆地,低于0是海洋。 (11)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高度判地形:平原海拔500米,1000米以上称为高山,3000米以上称为极高山。高原海拔>500米。山地和丘陵除了海拔上的不同外,它们的坡度也不同。山地坡陡等高线密集,丘陵坡缓等高线稀疏。 (12)山坡上水流的方向:垂直于等高线,由高处流向地处。因为垂直于等高线才是坡度降低最大地方。 2. 等高线表示坡度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间隔相等的地方则是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是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是凹形坡。人站在凸形坡上不能看见坡底。坡度的计算公式:tanα=h/L,h是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L为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可通过图中比例尺与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算出。α为坡度,可由tanα=h/L的值从数学表中查出。 3.相对高度的计算 (1)相对高度计算的通用办法 相对高度的计算通用办法适合于任何一种等高线地形,如下图所示,需要计算AB之间的相对高度 A的高度范围:400>A>300B的高度范围:100>B>0 则AB之间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是A的海拔最大值减去B的海拔最小值为400,AB之间的相对高度的最小值是A的海拔最小值减去B的海拔最大值为200,所以400>AB>200 (2)相对高度计算的简便办法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值的判读 一、知识讲解 等高线值的判读是以等高线为基础,综合题目信息对所求地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判读。1、根据流水的方向判定。水往低处流,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高值流向低值。 2、根据示坡线判定。示坡线也叫降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3、根据等高距判读。等高距全图一致,结合图中所提示的信息,如海平面、某等高线高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推算出所求地高度。 4、根据两地间的气温差判读。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0.6℃/100m),可计算出这两地间的相对高差。 5、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判断。比如两条等高线之间,或闭合等高线的等高值相同,那么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小,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小;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大,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大。 6、根据公式法对相对高度的判读。(1)如果能从等高线图上直接读出所求甲乙两点间的海拔高度。则甲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两点之差。(2)如过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为不确定值,可以根据公式计算。H高—H低<∆H<H高—H低+2d,其中H高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高值的高程,H低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低值的高程。 二、例题分析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甲地处湖心岛,1~6为地质勘探队采集的样本岩石序列,其中1、3、4、6与2、5分别为两个不同时期的地层,且前者比后者形成较早,现旅游规划部门欲连接点2~5,修建玻璃栈桥。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湖心岛的最高点可能是( ) A. 675米 B. 650米 C. 625米 D. 600米 2. 下列关于该区域的旅游开发思路不正确的是( ) A. 陡崖处可开发成瀑布,盛夏时节观赏瀑布效果较好 B. 陡崖处进行雕刻题字,内容高差不超过200米为宜 C. 湖心岛的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可建大型游乐设施 D. 行走于玻璃栈桥上无法观看甲处为起点的漂流项目 【答案】1. C 2. D 【解析】 1.如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湖心岛海拔最低处约为500米,最高点的海拔应当在600~650米之间,结合选项故选C。 2.陡崖处河流落差大,可开发成瀑布,盛夏时节瀑布流量较大,观赏效果最好,A对。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陡崖的相对高度,约100~200米之间,所以在陡崖处雕刻字,内容高差不超过200米,B对。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湖心岛岩层没有发生断层,地质构造稳定,可以修建大型游乐设施,C对。玻璃栈桥上两端的海拔,都较甲处为高,且中间没有山脊等地形阻挡,是可以看到甲处的,D错,故选D 。 三、跟踪训练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回答1-2题。

高三地理等高线及其应用知识详解

高三地理等高线及其应用知识详解+练习 一、等高线特点 1、同一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同一幅图中,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疏密与高 度无关) 4、同一幅图中,除陡崖外,等高线不重合 5、等高线数值越大,代表地势越高 二、常见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判读方法与应用 1、山峰:等高线闭合(是闭合圆圈),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具体图形见下表) 2、盆地:等高线闭合(是闭合圆圈),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实际应用:盆地处能够修建水库库区以及水库坝址 下图阴影区域建立库区,A点出发的黑实线建立水库坝址 盆地、洼地的出口峡谷处(即河流流出的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处,“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水库坝址),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袋大”腹地宽阔,集水面积大,库容量大)另外: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3、山谷:等高线不闭合,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高处凸出实际应用:山谷处发育河流(即有河流的地形区一定是山谷)山谷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例如:上图阴影区域中G处河流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 4、山脊:等高线不闭合,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低处凸出 5、鞍部:两组表示山峰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6、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实际应用:陡崖处可以攀崖、蹦极,而且往往容易形成瀑布 7、平原:平原地形等高线稀疏,且等高线高度在200米及以下 8、高原:等高线在500米左右,中间地形比较平坦,四周地形崎岖 9、丘陵:等高线在500米左右,整体地形崎岖 拓展:农业部门包括 1、种植业(在平原地形发展) 2、畜牧业(在高原地形发展) 3、林业(在山地、陡坡地形发展) 4、渔业(在水边、海边发展) 5、副业

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等高线的相关计算

高三地理复习解说:等高线的有关计算 一、知识解说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随意两点之间的海拔,就能够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H 相= H 高-H 低。 2.估量悬崖的相对高度 如图中甲处,假定n 为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 为等高距,H 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 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 米,H 大=400 米, H 小=100 米,利用这些信息我们能够进行以下计算: (1)悬崖的相对高度 (H)。 计算公式为 (n-1)d≤ΔH<(n+1)d。所以图中悬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 米≤H<500米。 (2)悬崖的绝对高度。 ①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 大≤H 顶

已知某地的气平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依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别: T 差=(0.6℃·H 相 )/100 m。 5.闭合等高线地区内海拔的计算(图中 a>b) (1)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地区,假如其值与双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 则闭合地区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b,则da,即“大于大的”。二、经典高考试题 1.以下图表示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散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 米。读图回答 (1)~ (2)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有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 (2)图示地区内东、西双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 米B.178 米C.220 米D.255 米 分析第 (1)题,黄土高原地处半润湿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域,降水较少,蒸发旺 盛,林木密集区只可能散布在海拔较低、水分条件较好的山谷地带。第(2)题,依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相邻间等高线条数为7 条,等高距为 30 米,所以相对高度范围在 180~ 240 米之间。 答案(1)B (2)C 2.读以下图,达成 (1)~(3) 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