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等高线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等高线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等高线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等高线,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判读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地表形态和山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峡谷、陡崖等。

(1)判别高度和气温。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高度、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别某地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从而计算某地气温。

(2)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3)判别河流的流向、分布与类别①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别地势特点,进而判断河流的流向。②判别内(外)流河。如上图所示,此河流为内流河。③ 另外,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4)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别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水流缓;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水流急;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5)判别坡度。图幅大小相同的多幅图比较,若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也一致,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若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6)判别相对高度。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

(7)判别凹坡与凸坡。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集,低处稀疏,则为凹坡;某坡面等高线高处稀疏,低处密集,则为凸坡。如图所示,C处

东坡为凹坡;C处西坡为凸坡。

(8)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别地表形态。①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②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③ 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④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如图所示)。⑤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⑥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如图所示:西侧为陡崖。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 为等高距。如图,陡崖相对高度为40米≤h<80米;绝对高度为160米≤h<180米。

(9)一些特殊等高线的识别,如:新月型沙丘、火山、梯田。

(10)判别地形走向。等高线随山体的形状而弯曲,即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的方向为坡度最陡的方向。

(11)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12)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的高度。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如图,A区域海拔低于400米;B区域海拔高于600米。

总结: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增长

对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

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

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以上对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关于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等高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思维导图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海拔:某一个地点高出 ⑴的垂宜距离 相对為慶:某个毗面栗牛地点高 出另一卒地点的⑵薙离地面高度的计尊 含沁诲拔相同的各点的连贱 除陡崖外”任盘寻高线, 都是一EL的曲践等高线 同一条等离践上的各,特点」点,海扱高 度型L 等謂线有克数祭 含艾:用等髙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山年:等髙线闭和,盘值从中同向四周遥渐卫_ 蠢 地:等髙践封阖,数值从酉周向中咼達谢⑹ 山嶷:等高禰的哼曲部分向卫一凸出山 咨:等高喪怖穹曲部分向卫L凸出鞍 部」个山顶之间的低逢部分 陡屋:等商致⑴)处 判述 零探线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等 高 线 地 形 图 地 形 图 的 判 读 地形剖 面图 分层设色 地形图 片色表示冰雪, 褐色表示高山 定文[用不同的颜色 表加小同的高度 绿色表示竺L;疏色表示㈣: 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 山地 班㈣为基础转绘成的 可以立观的看出地面的起伏 绘制步骤 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

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500米之间;山地海拔高,起伏大;高原海拔高,起伏较小。 答案:B 知识点三、地形剖面图 (1)定义: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2)优点: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高低起伏的状况。【例3】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山谷的是()。 A. a B . b C . c D . d (2)在图乙中画出图甲沿线的地形剖面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 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 2、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麦哲伦环球航行从西班牙出发,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4、地球的大小的三个基本数据: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4万千米; 5、地轴:地球的自转轴;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6、经线和纬线

纬线规律: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度数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

大大为西半球,小小为东半球: 代号相同,比20°W大为西半球, 比160°E小为东半球 8、书写:先写纬度,再写经度,然后用括号括起来。例如:(20°N,160°W)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定义: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 2、地球自转中心是地轴;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是一天。 3、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差; 4、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天,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

5、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 由黑夜进入白天的为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为昏线。面对昼半球,西晨东昏。 6、 地球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7、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8、 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 9、 *二分二至日: 10、在一年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11、 太阳直射一次都没有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 太阳直射一次的地区:南北回归线上的地区; 太阳直射二次 的地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12、 赤道上各点,全年昼夜平分。 13、 不同纬度地区地面受热状况差别很大,根据这种差别,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七上地理《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练习

七上地理《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练习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海拔(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高度之差)。 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连线,称为等高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之差 2、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疏密差异 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3、(重点)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5种地形部位(课本第25页)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升高) ②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③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一般发育有河流 ④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处)。 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的低地)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修路、爬坡水渠、水库选址) 水库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如下图中甲处) 大坝坝址则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的最窄处或洼地、小盆地的狭窄出口处(最好在峡谷处,工程量小,投资小,安全系数大,如图中乙处) 交通建设的线路选择要求坡度平缓(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如图中ABC)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定义,不同颜色代表的地形 绿色表示平原 , 蓝色表示海洋 ,黄色表示低山丘陵,褐色表示高山 , 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2、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海拔和地势特点)课本第27页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崎岖不平、具有陡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海拔较低,200~500米,崎岖不平的地形区,地势起伏较大); 盆地(海拔不定,四周高,中间低)。 三.地形剖面图 绘制方法(描点、引线、连线,注意处理好相同海拔的点之间是上凸还是下凹参见课本28页的图)。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1—6页) 1.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易经·系辞》。 2.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3.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4.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气候炎热、风沙多。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 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地图家族的新成员是电子地 图。 2.地图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西北、东南、 西南共八个方向。 4.地图上的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 6.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现有1:1000和1:20000两个比例尺, 较大比例尺是1:1000,较小比例尺是1:20000。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 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注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要将比例尺化成统一表示形式再比较。另注意单位换算, 1km=100000cm。 7.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数字。 8. 识记课本P10的图例表。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 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他的船队环球航行 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②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③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经线与纬线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等高线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等高线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等高线,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判读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地表形态和山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峡谷、陡崖等。 (1)判别高度和气温。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高度、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别某地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从而计算某地气温。 (2)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3)判别河流的流向、分布与类别①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别地势特点,进而判断河流的流向。②判别内(外)流河。如上图所示,此河流为内流河。③ 另外,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4)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别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水流缓;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水流急;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5)判别坡度。图幅大小相同的多幅图比较,若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也一致,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若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6)判别相对高度。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 (7)判别凹坡与凸坡。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集,低处稀疏,则为凹坡;某坡面等高线高处稀疏,低处密集,则为凸坡。如图所示,C处

等高线知识点

等高线知识点 地图上的等高线是指连接地形高度相同点的曲线。等高线被广 泛应用于地图制图、建筑设计和地理分析中。它是独立于地图比 例尺的,一种非常常见的写法。在地图上,等高线的密度等高线 间距离的大小和所描述的地形高度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下面是 一些关于等高线的知识点。 1. 等高线的定义和特点 等高线是表示地面或地图上所有点山与相等高度的定值线,与 地球的赤道面或平均海平面相交于不同角度,但与水平面相切, 一般沿同高度的点而划出凸面。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重要的元素,用于表示地形高度的分布特征、坡面的形状以及地形的复杂程度等。 等高线的特点是:等高线是岸线与山脉线样式的线条,它是连 接地面上高度相同的点的曲线。等高线在断面上表现为曲线,可 以确定地形的形态。通常在山区、高原、丘陵等地形悬崖峭壁、 陡坡和拔刀石等地,等高线间隔比较大,颜色深度越深,高度越高。在平坦地带等高线间隔比较小,颜色深度越浅,高度越低。

2.等高线的原理 等高线的划线原理是以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相差的高度为参考, 并在高度比较接近为宜的情况下,采用等距离、等面积或等黄色 弧线法来划定,形成一组等高线。这种方法是根据地面上的高差,用相同的高度差来描绘出地理地形的高度得分。 3.等高线的应用 等高线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在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的山区,人们常 常要利用等高线图来进行导航和寻找道路。此外,在城市规划和 建筑设计中也需要用到等高线来进行土地测量和地形分析等方面 的工作。因此,等高线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4.等高线的制图 等高线的制图分为地形分析制图和地形绘图制图。在地形分析制图中,通常使用在等高线之间插值的方法来绘制等高线,以及 在图像上添加符号和色彩以区分不同的地形高度。在地形绘图制

七年级地理等高线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等高线知识点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面貌、地形、水文、气候、土壤、人类社会等方面的学科。等高线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解析七年级地理等高线知识点。 一、等高线的定义 等高线是等高面在地面上的投影线。通俗的讲,就是指连接地面上等高点的线。每一条等高线所表示的是其所穿过的各处海拔高度相同的地点。 二、等高线的特点 1.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形陡峭; 2.等高线分散,表示地形缓和; 3.等高线垂直于斜坡,表示地形陡峭;

4.等高线交错纵横,表示地形复杂; 5.等高线平行,表示地形相对平坦。 三、等高线表示地形的方法 1.等高线最低点为海拔零点。 2.等高距,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等高线距不变,地势陡峭,等高线距变小,地势平缓。 3.规则等高线,即等高线之间的间距相等。 四、等高线图的绘制方法 1.在纸上画出坐标网格,即水平线和垂直线。 2.按照等高线间距的比例尺标注方向、高度等信息。

3.根据等高线要求画出等高线,一般从低海拔线画到高海拔线。 4.在等高线上标出山峰、谷地等地形信息。 五、等高线图的使用方法 等高线图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形高低和地势变化,从而更好地 进行地理研究和实践。比如,随着等高线密度增加,表示该地区 地形越来越峻峭,此时应该选择更加安全、稳妥的相关措施。 六、等高线的应用 1.等高线图常被用于地理教学、地图绘制和地形分析。 2.在工程、制图、计算、规划等领域中,也经常应用等高线知识。 3.等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山地、森林、草地和农田等地的 开发和利用。

以上就是七年级地理等高线知识点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等高线。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很多同学在复习初一地理知识时,因为之前没做过系统总结,导致复习效率低下。下面是由店铺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一) 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 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二) 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稍微扁平的椭球体,两极略扁,赤道略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为4万 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 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地球制作成的模型。 2.经线和经度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等长,指示南北方向,也称子午线。本初子午线是度经线,国际上规定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 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3.纬线和纬度 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不等长,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纬度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 定为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纬度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 经纬网是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的网格,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例如中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上。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和周期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一天)。在北极上空,我们看到地球的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七年级上册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知识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大于极半径6357千米; 二、地球仪的知识 1、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 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3、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4、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 例: A 0°, 60°W A 0°, 30°W B30°S, 75°W B30°N,60°E C30°S, 0°C30°S,60°E 甲:50°N 、20°E 北半球、东半球中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北温带 乙:20°S 、170°W 南半球、西半球低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热带 三、地球的运动 1、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绕转中 心 方向周期意义 自转地轴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 一天昼夜更替和各地的地方时不同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 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15° 15° 30° 30 9060 A B C A B C 0° 30° 60°

2、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总保持66.5度,且地轴总 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图: 1在图中画出公转方向 2①是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②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 直射南回归线; ③是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 道; ④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4、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图: 1在图中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在图中标出五带的名称 热带的特点是: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北温带的特点是: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南北寒带的特点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四、地图的知识 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七年级等高线知识点

七年级等高线知识点 等高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无论是地图、高程图还是自然景观,都可以看到等高线的存在。在地理学习中,了解等高线的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介绍七年级等高线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等高线的定义和概念 等高线是指具有相同海拔高度的地点用连续曲线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等高线的间距通常是相等的,这就意味着,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相同。图中就是一个例子,等高线的间距为10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为10米。 二、等高线的作用 等高线可以用来表示地面的高度、地形和地貌,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地形地貌特征。等高线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地形上的坡度、坡向和流向,对于农业、建筑和野外探险等方面都非常有用。

三、等高线的规律和特点 1、曲线封闭或延伸到图外的地方一定表示的是一定的高度。 2、等高线线密度代表了地面坡度的变化。 3、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是相等的。 4、等高线穿越地形梯度最陡的地方,就是正好压在那个地方的高度。 5、水流总是沿着等高线的下降方向流动。 6、等高线永远不会相交,在地图上等高线总是封闭的。 四、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等高线是由专业的测量人员在野外进行测量,然后通过绘图程序画出来的。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一些简单

的方法来了解地形的高低和坡度方向。比如,可以用手触摸地表,感受起伏,也可以从大方向地势上来推断等高线的方向和变化。 总之,了解等高线的知识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地理学习都是非 常重要的。通过掌握等高线的规律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地形地貌特征,也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利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资源。

初一地理等高线判别地势

初一地理等高线判别地势 地势是指地表相对的高低程度,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初中地理课本上常常要求学生通过等高线来判别地势的高低。那么,什么是等高线?如何利用等高线来判断地势的高低呢? 一、等高线的定义与特点 等高线是地图上表示地形高低变化的线条,连接相同海拔的地方。在地图上,等高线呈现为一条闭合的曲线,并用数字标识其高度。等高线线密度表示地势陡缓,等高线之间的距离越近,地势越陡峭;等高线之间的距离越远,地势越平缓。 二、等高线判断地势的方法 利用等高线判断地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观察等高线的线密度:当等高线线密度较大、线条接近时,说明地势陡峭;当等高线线密度较小、线条相距较远时,说明地势平缓。 2. 观察等高线的形状:等高线形状可以反映地形特点。当等高线闭合的面积较大、形状圆润时,说明地势相对平坦;当等高线闭合的面积较小、形状复杂时,说明地势较为陡峭。 3. 观察等高线的间距:等高线之间的间距越近,地势越陡峭;等高线之间的间距越远,地势越平缓。 三、实例演示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拿到一幅地图,上面有几条等高线,我们要通 过等高线来判断地势的高低。 首先,我们观察等高线的线密度。如果等高线线密度较大,线条接近,说明地势陡峭;如果等高线线密度较小,线条相距较远,说明地 势平缓。 接着,我们观察等高线的形状。如果等高线闭合的面积较大、形状 圆润,说明地势相对平坦;如果等高线闭合的面积较小、形状复杂, 说明地势较为陡峭。 最后,我们观察等高线之间的间距。等高线间距越近,地势越陡峭;等高线间距越远,地势越平缓。 总结起来,通过观察等高线的线密度、形状和间距,我们可以初步 判断地势的高低。 四、其他地势判断方法 除了利用等高线,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判断地势的高低,比 如通过地势图、地形图等。这些图表通常会用颜色或图案来表示地势 的高低变化,从而更直观地了解地势的特点。 注意:在判断地势时,我们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结合地图的 其他信息,以及自己的实地观察和经验,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总之,初中地理中的等高线判别地势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观察 等高线的线密度、形状和间距,结合其他地图信息和实地观察,我们 可以初步判断地势的高低。这对于我们了解地形地貌、分析地势特点

等高线应用的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等高线应用的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等高线应用的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在同一幅图内,除了悬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要考虑是否需要移民、水分是否充足等。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坝址应选在河流流出洼地呀小盆地河道最窄处。 (2)确定铁路、公路线。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二条等高线;尽量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避免通过沼泽、断崖等。 (3)工业区位的选择。工业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化工厂、炼油厂等既污染水源,又污染大气,所以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的下风向或当地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产生固体废气物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并且也要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4)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开辟梯田,应选择坡度和缓、有灌溉水源及附近修建水库后,未被淹没的地方等。 (5)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6)判断水系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不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

人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要有初一上册地理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这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人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1-2章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A、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 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熟记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 3、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4、相对高度: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 5、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2)山体不同部位的判读:A、山顶:闭合等高线的中心;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 D、鞍部:两个山顶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叠。 (3)几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判读: A、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人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要有初一上册地理学问,就必需学习,坚韧地、耐烦地学习。这是整理的人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学问点归纳,盼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人教版7年级上册地理学问点归纳1-2章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围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很多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假如所画的经纬XX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XX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XX图上,则

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假如所画的经纬XX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XX图上,推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divide;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整理

1.1认识地球面貌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从直觉到推测、证明和亲眼目睹过程。古人认为地球形状是:天圆地方(如天如斗笠,地如棋盘) 2、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弧形影子。2麦哲伦环球航行。3宇航员和卫星在太空中拍的照片。 3、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圆周长约4万千米。 4、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5、纬线是圆,长度不等,赤道最长,越往两极越短,到了两极缩为一点。指示东西方向。 6、.纬度划分:以赤道为界,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度数向南增大为南纬;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0°~30°低纬,30°~60°中纬,60°~90°为高纬。 7、经线以本初子午(0°经线)线为东西经分界线。东经用“E”;西经,用“W”。(相邻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相邻度数向西增大为西经)注意: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20°W、160°E东西半球的界线8、特殊的纬线:●赤道(0°)南北半球分界线。●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 1.2感受地球运动 1、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一天。产生现象1.昼夜更替 2.时差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时间一年。产生地理意义 1.季节变化 2.五带划分 2.地球公转运动两特点:一倾斜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倾角;二是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3,4,5月是春季,6.7.8月是夏季,9.10.11月是秋季,12.1.2月是冬季。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4、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极夜。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极昼。 5、同一时间,地球不同地区获得太阳的热量不一样,低纬热量多,高纬热量少。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和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表面的变化造成的。 6、根据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①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阳光,气候终年炎热,大多月均温在20℃以上。②北温带、③南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暖、夏热、秋凉、冬冷④北寒带、⑤南寒带极圈以内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大多月均温在0℃以下。 7、冬季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所以射到屋子里的阳光多;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几乎直射地面,所以照到屋子里的阳光要少。 2.1认识地图 1、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示的平面图。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四要素。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三情况:●无特殊标志的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经纬网地图:纬线指向东西,经线指向南北。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缩小的程度越大,比例尺就越小。有线段、数字和文字三种表示形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是分式,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 4、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就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围就越大,内容就越简略。如世界地图比例尺最小,表示范围大,内容很简略。 5、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名称和数字,常用的图例有统一的规定。 2.2使用地图 1.常用的地图类型有:政区图地形图旅游图 2.绝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相对高度是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都是用来表示地面的高度和起伏状况的。 3. 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数值小,海拔低。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等高线闭合,外低内高为山顶;等高线闭合,外高内低为盆地。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脊小山谷大 两组对称的闭合等高线中间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4、等高线特点: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同一幅地图的等高距相等。 5、在等高线之间,着不同颜色,可鲜明地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各种地形的分布,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一般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雪山冰川;蓝色表示海洋,颜色浅蓝至深蓝,表示海水由浅至深的变化。 6、地形是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按其形态可以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面起伏很小。高原海拔较高,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山地海拔较高,500米以上起伏较大。丘陵海拔500米以下地面起伏不大。盆地无一定标准,起伏不大。 3.1海陆分布 1.①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②海洋彼此相连,而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2.北半球陆地面积>南半球。东半球陆地面积>西半球。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每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即使在陆地最集中的陆半球,陆地面积占48%,海洋面积占52%。 3.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全球七个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陆地分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分为洋、海、海峡。相邻大洲间除海洋外,多以山脉、河流、海峡和运河划分。 5.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赤道穿过的大洲和大洋有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南美洲。 6.西半球只有南北美两大洲。东半球大洲有:亚洲、、欧洲和大洋洲,非洲。 7、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非: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 8、海洋为人类提供鱼虾等丰富的水产品,海盐、石油等矿产品,休闲娱乐场所和便利的海上运输等。 3.2 海陆变迁 1.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海洋可以变为陆地,陆地也可以变为海洋。地表形态在不断运动和变化 2.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证据有: 1.非洲和南美轮廓吻合 2.非南美古生物化石一样 3.非南美地质构造一样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6、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7、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 8、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9、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10、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 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 1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 46、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7、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4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 49、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小。 50、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5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度的夹角不变。

初一地理等高线

初一地理等高线 初一地理:揭示等高线的奥秘 在初一地理的学习中,等高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了解等高线对于理解地形地貌以及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等高线的概念、形态以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是地图上一种特殊的线条,它表示地形在同一高度上的所有点所构成的闭合曲线。这些线条在地图上的分布可以呈现出地形的特征,如坡度、山脉、河流和峡谷等。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形状和分布,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地表形态的特征。 等高线的形态可以反映出地表形态的特点。例如,密集的等高线表示地形坡度较陡,而稀疏的等高线则表示坡度较缓。此外,等高线的闭合状况也能揭示出盆地或山峰等特殊地形。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形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表形态的多样性。 等高线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地表形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气候、水文、植被和动物分布等方面。等高线的分布和形态能够反映出地表形态的差异,从而影响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例如,在山区,等高线的密集分布表明地形坡度较大,

这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相反,在平原地区,等高线较为稀疏,这表明地形坡度较缓,有利于水土保持。 总之,等高线是初一地理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了解等高线的概念、形态以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地貌的特征,进一步深化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注重观察和总结等高线的特点,这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解题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同学们还将接触到更多有趣的地理知识。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好奇心,积极探索这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发现,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地球、保护地球,为人类的未来作出贡献。 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地理知识武装自己,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有效方法 一、确定文章类型 本文将采用教学设计的形式,旨在向读者展示如何有效地教授初一地理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二、收集关键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