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杨小军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

课程前言

大家好,我们今天给各位介绍的这个主题是关于反腐败的体制和机制建设,我们用了一个核心的标题来点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个话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讲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时特别强调的一句核心关键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在这一讲当中我们准备说三个问题:第一个,关于简政放权;第二个问题,权力的分配和监督制约;第三个问题,如何树立法治的权威,用法制来管事、管人和管权。下面我们来介绍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简政放权

第一个问题,简政放权。简政放权这个主题经常是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或政府职能转换这个标题下来讲的。但我们认为简政放权的本质是在于把权力还给社会,还给企业,还给个人。就是说政府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和管制社会和权力。其实腐败的问题和简政放权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果政府管得过宽,行政权力过大,那在这个权力运行过程当中,它出现腐败的概率就更大、更高。所以,简政放权对于反腐败而言是一个基础性的制度建设。

(一)公权力是制度赋予的

首先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公权力,腐败是主要从公权力当中来的,这个公权力是从何而来?是制度赋予的。无论是行政机关的权力,法院的权力,还是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它都是制度赋予的,这样才具有公权力的属性,通过法律,通过政治的决定,通过法规等一系列建章立制,然后在这个制度当中谁来行使这个权力,谁管谁,上下是什么关系,左右是什么关系,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相对人、当事人是什么关系等来确定了这个社会的秩序,当然首先是管理秩序。所以,所有的公权力的来源、母体是制度,否则它就不具有合法性和秩序性。(二)改革和完善制度

那么既然权力是从制度当中来,所以公权力的滥用就说明一个问题。这个权力既然从制度当中来,那这个制度是我们自己建的,为什么会出现滥用?因为制度有滥用权力的空间和缺

陷。所以,改革和完善制度,确保公权力不被滥用或少被滥用就成了我们制度建设的一个核心命题。比如我们录取一个学生,这是一个学校的权力,那这个权力是法律给他的,所以他录学生的时候会衡量这个学生是不是符合标准,如果我们不给它权力,它就无法解决学生的入学问题。但给了这个权力以后,尽管制度上有这个标准,那个标准,但这个学校还是有相当的自由裁量权,这是制度上的缺陷。当他行使这个权力的时候,应该是按照制度本身的要求去做的,但有可能行使权力的这个人(或这些人)因事因人而异,他就不一定按照制度的要求,他会按照个人的好恶、利益的选择、利益的因素来作出选择,这样就出现了所谓招生腐败、高校腐败、学校腐败、教育腐败等现象。所以从这个典型的事件我们来分析,是这个制度仍然是存在着缺陷的,它不够完善。当这个制度在给予公权力的时候,很大程度是建立在这个制度有一个初疏的框架结构的控制就够了。但真正这个人去行使权力的时候,我们对他的实际控制有多少?那未必。

比如最近热议的一个话题,所谓“末梢腐败”,即村官腐败问题。村官是大家选出来的,他也是所谓上级党委、上级政府监督下选举出来的,这个上下结合的体制造就了几个村官,既然是大家选出来的,那大家就应该放心,大家也就能够监督到他,但事实上经常不是这样,一朝权在手,这个制度赋予了这个村委会主任也好,其他的村委会委员也好,有了几个人决定村里重大事务的权力,这几个人去决定村里的重大事务的权力,比如土地征收、土地征用的补偿款,这个款来了以后怎么用?有的地方会作决定,先给大家发上50%的土地补偿款,然后另外50%拿去投资,他还不是说揣自己的腰包,投资了以后我们连本带收获再分给大家,大家就可以分钱了,分钱就越多,就按照这个事情去做,那这个事情就这几个村委会的领导定了,这就是因为他有这个权力,而村民同意不同意,答应不答应,没有人去征求他的意见,即便有人反对,但也是微乎其微的声音,所以可以忽略不计,这在第一关上就出了问题,当农民的补偿款被发下来的时候,如何使用,按照规定应该是如数地交给农民,但他选择了一半交给农民,另外一半拿去投资,这是制度赋予的权力,但这个制度存在缺陷,当村委会把钱不完全发给农民的时候,我们无法去控制他。所以他把这个钱拿去投资了,投资以后,投资项目失败,最后一个钱血本无归。那我们来看这个问题,这时候村民没有拿到这50%的款,村民就问了:我们的钱呢?说:等一等,我们过一段时间会有的。这个等,一等,二等,三等不来,最后村民火了,村民怒了,村民上告,然后上级机关一查,发现50%的款已经血本无归了,已经去投资打了水漂,那这种制度的空缺是重大的。这几个村委会的领导,他们可以做到一个屋子里小声地嘀嘀咕咕地把大多数的人的钱就给拿出去用了,既然他可以拿到别处用,那他也可以拿到别处去,甚至是截留,干别的事或贪污、挪用、拿去中饱私囊等。所以,这个制度是有缺陷的,那这个制度的缺陷是滥用公权力的一个基础。如果没有这个空子可以钻,那他只能发下来。比如我们最近几年的改革,单位的工资、员工的工资、公务员的工资是从财政上直接拨到个人的工

资卡上的,他不再经过单位的公账、大账,那这是制度的一种完善。因此你所在的单位它没有办法再把你的工资,财政发别的钱再去挪为他用,把这个漏洞给堵了,当然我们需要很多这样的漏洞需要堵。这就说明,所谓公权力滥用一定是有制度的空间的,它才可能滥用,所以,改革和完善制度是一个基础性工程。

(三)厘清公权力和私权利的界限

第三,我们需要厘清公权力和私权利的界限,以防止公权力恣意妄为。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点,核心的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所以,需要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权力清单制度,包括正面清单和对老百姓的所谓负面清单。讲这一段话,其实我们就要讲一个核心问题,公权和私权的界限何在。我们认为,公权力之所以屡屡侵犯私权,是因为界限模糊,界限不清,它可以跨越,它可以从它的领地跨越到别人的领地,它就可以变成一个恣意妄为、为所欲为的权力,尤其是当这种权力被有些人利用的时候。按照《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表面上看或单方面看,它是一个经济体制问题,但经济体制改革,改到今天的核心问题是三中全会讲的,它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哪些事情是政府管的,是公权力管的,哪些事情是市场的,是企业个人自己的事情。如果把这个权力界限不分清,那你的也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其实最终公权和私权要搅和在一起的话,一定是公权力会去滥用,去恣意妄为地侵犯私权利,因为公权力更为强大。当两个主体在博弈的时候,没有一个制度在管,一定是这个博弈逐渐地把弱小的一步一步给蚕食掉了。所以要厘清关系。

(四)还权于社会和市场

第四,当前正在进行的是简政放权,还权于社会,还权于市场。当前行政机关、政府机关管得过多,过多地干预了社会,过多地干预了市场,干预了企业,干预了经济自身的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出现了权力寻租,就会出现腐败。迄今为止,最近几年来公布的大多数的贪官的案件绝大部分的腐败都和一个领域有关,即行政审批。在这个领域它是腐败的高发领域,因为这个事情不归你管,但是他要去控制你,为什么?因为这个事情应该这样管,可是你那样去控制。比如你抱一个东西上来,那本来该批,但是我就给你拖着,拖着你受不了了,拖着你着急了,你到处找人,四处钻营,最后你给我送一部分钱,那我就给你批了。这种现象在实践当中,在各位的身边、周围听说的、见到的、看到的,都还是有的。所以现在的改革,简政放权的核心是还权于社会,还权于市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讲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当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关键是决定性作用,我们现在有很多资源配置,有的是归市场的,有的是归政府的,那政府在资源配置当中,如果它去起决定性作用,它会产生的后

果是,它会让一个部门,部门会让一个人或几个人去管这个事情,比如国家能源局的几位高官前一段时间纷纷落马就与审批制度有关,比如能源项目的审批,无论是电的资源,还是风力资源、水力资源还是其他资源,这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掌握在个别人手中,他是用一支笔,这支笔是听他的心,而他的心就听从于他的利益,所以最终很大程度上是利益在决定,当他拿到足够的好处和利益时候,他这支笔就可以向左偏,当他没有拿到足够利益的时候,这支笔的审批就可以向右偏,所以不要忘记三中全会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最终能够决定资源配置的是市场,那就是竞争,是企业自身,而不是行政机关。三中全会确定的这个核心命题是一个反腐倡廉的根本性问题。

我们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央政府对于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更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这是我们确定的三个事项的目标。

第一,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调整的,政府就不要审批了,这是把权还给市场,还给企业。如一个投资活动,它没有使用政府的资金,没有使用财政资金,是企业自有资金,它是投向这个项目,还是投向那个项目,它是在这个地方做,还是在那个地方做,我们为什么要审批?这种审批都有几个理由,一个理由是,它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我们要进行把关,比如它是限制性的项目,让它来投就不合适,如果是个鼓励性的项目的我们希望大家都去投,这是一个产业政策问题。第二,如果它要投的话也许会重复投资,会造成浪费,张三在这个地方投,李四也在这个项目上投,王五也在这个项目上投,投多了以后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资产的浪费,造成重复投资,浪费等理由。这种担心既没有必要,甚至是一个伪命题,只要它没有使用政府资产,政府的资金,财政的资金,它是由企业自有资金去投资,这是属于经济活动,这个经济活动市场不能够调节吗?我们假定它去投一个项目,这个项目、这个产业它看好,但是它看错了,那它一投进去就失败了,为什么?因为这个项目不挣钱,它没有市场,市场已经饱和了,这是一。假定这个企业已经死掉了,它就浪费了。问题在于哪儿?当它浪费掉,当它死掉了以后,那后面的企业的资产就不会再来投资这个区域了。这是市场选择,这个选择是要由千千万万个企业的死死生生来作为选择的标准的。而不是我们行政机关要通过一支笔、一个脑袋去给它作决定的。所以市场能够调节,政府就不要去审批。那政府要去批,这个审批当中就会产生腐败,所以我们这个权力政府就不要掌握了,就放走算了,这是一个很基础的要求。

第二,对于保留下来的审批事项要进行规范,要提高效率。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不可能一个审批都没有,在各个国家都是这样,只不过多与少而已。既然保留下来了,那你怎么去管?那是一个吃拿卡要的手段,还是一个服务老百姓的工具?这就是对它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你要管不住它,它又不会变为一个腐败的温床。所以未来的制度建设,一个核心建设是在于要

解决好保留下来的行政审批我们能否将它管得住,这是第二。

第三,我们从中层、高层,乃至中央的行政管理管了很多,很琐碎,很具体的事务,层层审批,大家“跑部钱进”,都到北京来办事。三中全会提出,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面大量广,由地方管理更为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务一律下放,下放到基层和地方去。这是服务功能的体现,这是简政放权的体现,是这三个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简政放权。通过简政放权以缩小政府权力的空间,当然也就缩小了贪污腐化的空间。通过简政放权,我们还权于社会,让社会、企业、市场自身发挥作用。这样才能释放改革的红利,你老把它管得死死的,它哪里来的活力。所以,当然要通过简政放权,我们能够极大地缩小腐败的空间和余地。通过规范管理,我们更能够约束住很多漏洞,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关于简政放权的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当中一个最核心、最基础的问题是简政放权。

二、分权和监督制约

(一)科学分配权力

第二,分权和监督制约。权力不能过分集中,如果权力过分集中,那就谁都管不住他,所谓监督制约就是虚的。权力越大,我们就越没有办法控制,这是肯定的。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权,权力必须适当地分开。集权有什么好处?集权是办某一个事情的时候的效率会很快。一个人说了算或就这几个人说了算,就像军队一样,它是打仗的,它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它实行高度集权,比如营长、团长、军长,他就是一个人说了算,这个体制适合于战争。并不能说我们要打仗了,然后我们来讨论,然后争论不下。你的意见,我的意见,最后我们举手表决,那这个仗就没有办法打,多数人的意见说我们应该这样打,但少数人的意见说我们应该那么打,四种意见,八个人最后如何选择?我们用投票的方式,这样的仗在全世界的体制当中就是一个失败的体制,但军队战争是这样,但和平时期的国家政权并非如此。如果行政机关也是权力过分集中,公权力也是过分集中的话,它也会导致腐败,所以我们经常有一句话是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我们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科学地分配权力,防止权力过分集中。我们讲的这个分权不是西方讲的三权分立的立法、司法和行政,那是一种政治体制,我们是反对的。我们讲的分权是公权力必须科学地进行分配,什么叫科学的分配?拿反腐倡廉来讲就是不要让权力过分集中在某些部门和某些人手中。权力不能出现个别化的现象,高度集中的权力。所以,在国家机关当中,在行政机关当中我们是需要去衡量的,需要去进行适当的平均分配的,为什么?过分的权力会导致过分的腐败。

如“一把手”的权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他一个人最终拍板了,那这个班子起什么作用?这个领导集体起什么作用?如果权力过分地集中在“一把手”当中,“一把手”当然拥有

更多的权力,但这个权力不能分配得过多,所以我们各级领导都可以把单位的权力做权力清单,看局长办公会是什么权力,省长是什么权力,副省长是什么权力,是不是有过分集中,令人害怕的局面。如果一个市长手里握着权力多达上百项,最终都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那那些副市长起了一个助手的作用,那这个助手而不是副手,那对“一把手”的权力分配一开始就是不合适的。那在这个体制下,这个市长他不腐败完全靠他自律,制度没有办法对他进行管理。比如交通体制,前两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在建设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各种公路过程当中,交通管理部门的权力、“一把手”或主要领导的权力过分集中,它既是一个行政的权力,它又是一个交通建设指挥部的项目分配权,还有一个资金的结算权,所有的权力,行政的和经济的都给了他。这种体制有什么好处?这就是权力的过分集中,权力过分集中了以后最大的好处是路修得特别快,这么多年来,全国的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各种好的公路,几乎遍布了全国,但它带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体制导致了一个又一个领导的倒台。甚至有的省的交通厅长是连着三任领导都被检察院抓了,腐败方面的前赴后继,为什么?这不能不说是有制度的原因,这是权力过分集中,他一个人手里把握着所有决策项目的权力,所有这条建设的发包的权力,他想包给就包给谁,最终还是他说了算。那这个项目做完了以后,能不能让你验收通过,他说了算。这个项目最后能不能给你如期拨款,他说了算。他既是建设者,既是招标单位,又是验收者,又是使用者,还是管理者,集几种权力于一身,这是不科学的权力分配。在这种体制下,注定是一个不好的结果。这是第一。

(二)用制度制约权力

第二,我们还必须给一部分权力,我们不能让它过分集中,但你不能一点都不集中,那样的话就没有任何办事效率了。所以我们必须还要给各个机关、各级领导一定的权力,甚至相对集中的权力,但我们要对他进行制约,这是第二层含义,以防止他独断专行,那这个制约就要从制度上来建设。比如,副手分管某个行业,主要领导他不管,这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制度,一种制度,为什么?因为你管你这几个处室,这个行业,但你有事情还得给主要领导人汇报,主要领导人想干预这个事情,他也得通过你,这就形成了必要的权力制约,然后重大事情要决定的时候是不是要经过集体讨论?集体讨论完了以后就需要经过上级的标准,同级的、上级的等等是防止个别人的独断专行,这是第二。

(三)权力的运行要公开透明

第三,权力的运行要公开透明。所谓透明度的建设应该是反腐倡廉的一个长期工程,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抓手。凡是一种现代化,一种权力制度肯定是少数人拥有的,中国13亿人口不可能人人手里都有一份公权力。所以,毕竟有少数人会去执掌和行使权力,再好的制度都不可能

防止使用权力人去滥用权力,我们只能减少,说完全给他根绝,说你手里有这个权力,但如果他想腐败,从制度建设上来,只能大面积地减少,所以想从根子上铲除他腐败的可能,分权也好,制约也好,都是很难做到完全的。但有一个方法是一个很有效的抓手,把这个权力运行的过程给它透明了,把它打开,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到,让班子成员能看到,让机关的成员能看到,让老百姓能看到,让当事人能看到,这是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在透明之下,在阳光之下,这个权力运行之后就会有所收敛,有所忌讳,有所收手,你就会有害怕之处。没有谁听说腐败要公开的,腐败都是藏着的,都是在黑箱子里才能操作的。所以,大力推进信息公开透明化,透明度建设,既是反腐倡廉的一个长期抓手,也是一个有效抓手。有一句老话“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给你,你去用去,但我把这个过程给打开。

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灾后重建国家给了一笔钱,这个资金怎么分?这是一个很大的权力了,怎么分?有标准、有政策,法律也好,政策也好,标准也好,要求也好,它是有标准的,然后这个标准在运用过程当中你是否符合这个标准。我们这个村你符合还是他符合,你符合多少,你应该按什么标准,他应该按什么标准,他需要把这个标准用到每一个人头上,这个标准用到每一个人头上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比如你家的人口怎么算?比如你家的房屋面积怎么算?这里面有很大的空间,不要小看了人口的计算和面积的计算,给你计算得多一点,那你将来得到的钱就多,如果给你手里抠得紧一点,那你得到的这个钱就少。那这一增一长,中间就不是几千块钱的差价,可能是几万,甚至是更多的。下面的老百姓(农民)为了得到更多的好处,那他会不会来贿赂你?给你好处?那你不是就心安理得地这部分钱就揣在自己兜里,这种事情当然存在。但问题在于,你有权力,只有你有权去确定他们的人口和土地数量,你该给他多少钱,虽然有标准的,那这个标准用在你头上的时候是怎么个标准,由于担心你要腐败,我们就不让你弄了,不让你弄,换一个人来弄也一样的,他也有这个权力,那我们怎么办?那我们就把过程公开,你把张三家的房屋算成这个面积,你把李四家的房屋算成那个面积,我们把这两本账都公开了,张三的可以看李四的,李四的可以看张三的,其他本村所有的村民,王五等人都可以看。那他们就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家的面积是这么多,为什么他们家是那么大?为什么他们家已经有一个迁到别的地方去了,为什么还要把这个人放在人口当中?那你就得去解释,你解释不过去,那就存在问题了。那这个东西是怎么被发现的?是因为公开透明的问题。所以,只有公开透明,给你权力,让你用,但要把透明度打开,在这种透明度之下,当所有的公民都能看到你的时候,相信你是无法进行腐败的。所以,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是一个有效的抓手。

但这个透明是一个逐步化的过程,因为这个透明度是具有深度且很长的,它一直可以细化到很大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它有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加透明度的问题。一开始只能是基本透明或部分透明,再后来是比较粗犷、原则的透明,比如“三公经费”,我们说我们

吃了多少,我们接待费用多少,我们出国费用多少,我们只能知道个总数,那原来你一点都不知道的,那他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现在说不行,必须要将它公布出来,结果就出来了,那人们就不满意了,光看结果看不出来,我们还要看他吃了多少,是什么项目里面吃了多少。那你就继续公开,然后再下来是,那好是哪个部门吃了多少,哪个人吃了多少,是吃了多少顿饭,那这样下来就逐步细化了,这个才真的越来越具有威慑力,这是第二,关于分权。

三、树立法治的权威,用法律制度管事、管人、管权

第三,要树立法治的权威,要用法律制度去管事、管人、管权,其实中国法治建设的问题,包括反腐倡廉的问题有一个很关键的是是权大还是法大?如果权大,那就是人大,那就是人比法律大,那你就管不住他了,只有老大才能管老二,如果他权力大的话。所以我们要讲一个权威问题,到底谁具有权威,从原则上来讲,要确立反腐倡廉的制度,要进行体制机制建设,一个基本的问题是确立法治的权威,而不是确立人治的权威,更不是确立个别人、个别权力的权威。

(一)维护法治的权威

这就要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维护法治的权威,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什么要维护法治的权威,因为法治是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它既是人民的意志,当然也是党的意志,所以无论谁都必须服从他,因此他是老大,他是至上的。另外一个,为什么要用法治而不要人治?要把权力关到法治的笼子里?是因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长久之道、可预期之道和集体之道,是这三句话。何为长久之道?要保证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长治久安,舍法治其谁?你只有走这条路,全世界各国的经历,这么多年以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你不走法治,一朝天子一朝臣,最后就搞得天下大乱,所以把制度摊出来,把法治摊出来,大家都按照这个制度去运转,这是长久之道。第二,它是可预期的,所以它是一个公平之道,所有的规则我们都是事先说好了的,对谁都公开,你不能出了事再来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委员会在投一个票,按照规则必须是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同意才行,那事先这个规则就写了一个三分之二,它是三分之二以上,但一投票,当投到某个事、某个人的时候,因为这个人数是单数才能投票,它一投投出一个按照比例来讲的话,不到三分之二,就差零点几分到达三分之二,那问题就来了,那这个小数点后的数字是要放进去,是要按照四舍五入,还是小数点后面就不能算,如果不能算,那这个投票就没过三分之二,那就没达到,如果按四舍五入,它就成了三分之二。这时候因为这项投票已经涉及到具体人或具体事背后的具体人,这时候委员会的主席就说我们大家讨论一下吧,讨论让它过还是不让它过,这就存在问题了,这是针对这个人我们来议让他过不让他过,这叫为难大家,这就叫以权谋私了,因为面对着这个人的时候,大家都不好去得罪他,

那就过。什么叫可预期?这些制度、这些解释是事先必须说好的,当这些制度,这些问题出来以后,再去针对这个人去做解释就有问题了,所以法治是这种可预期,是事前说好了的,对张三是这样,对李四也是这样,你们根据这个制度去选择自己的行为。这才叫可预期,而且它是集体之道,是大家的意志,不是个别人的,所以大家的意志当然高于个别人的意志,这是第一。

(二)决策制度建设

第二,我们要解决公权力当中的一个重要制度,即决策制度。拿政府行政机关来讲,行政权当中一个很大的权力是决策权,重大事项都是由决策权来完成的,这个权力是含金量最高的权力。这个制度应如何建设它来符合用制度去管事、管人、管权的。

1、决策的科学化

第一个,决策的科学化制度建设问题,一个行政决策,重大事项的决策,不能在一个没有规律的体制里面去完成,即领导拍脑袋,“三拍”,先拍脑袋,后拍胸脯,最后不行了就拍屁股走人。其实我们早就提出关于决策的科学化问题,问题是在制度上如何将它建设成一个科学化的决策制度。比如所有重大问题的决策方案是不是应该有不同的两套方案,不同的意见,以保证它的可选择性,尤其是反对意见,比如说,做方案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更科学、独立的机构去制定,而不是在没作决定,没做方案以前,领导已经把意图表明了,所有人都按照领导意图去做方案,那这个方案就谈不上科学了。比如专业性问题,是不是需要请专家给出意见。你们几个行政首长坐到一起就懂这个事吗?这是决策的科学性问题。

2、决策的民主化

第二,决策的民主性,民主化的问题,我们的决策当中有民主决策制度,在当前来讲有两个问题是民主决策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班子内部的民主,别搞成个别人的家天下,他一个人说了算,无论从党章、从党的制度,从法律上来讲,党政机关做重大决策的时候,它首先是一个决策班子内部的民主问题,大家应充分讨论发表意见,尤其要尊重不同意见,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这是第一,在制度上要确保班子内部民主。第二,公众的参与,行政决策、重大决策老百姓是要参与的,以保证这个决策能够符合,至少不违背大多数老百姓的意志和利益。比如你要在我们这儿开发一个建设项目,如果从投资的角度而言是好事,从经济发展等方面而言是好事,但它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那政府的选择,它更多的是去选择经济,而老百姓的选择,他更多地选择环境,这就需要协商,达成一种平衡,使双方都能接受,这是行政决策的协商制度,这是现代行政的民主化决策。

3、依法决策

依法决策制度。现在很多政府机关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当决策要拍板的时候,它一定在此之前对这个决策的合法性进行论证,当然这种论证还需要从制度上做得更严密一些,其意为,这种论证它应该更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而不是一个附庸的摆设,它真的是合法吗?领导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政府自己去审查的时候,不管有没有问题,他都要把他说成没有问题,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制度就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这是第二。

(三)审批许可制度建设

第三,审批许可制度的建设问题。刚才我们讲了,这个领域是腐败的高发领域,所以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制度建设。第一个是事项范围,哪些事情能管,哪些事情不能管。我个人认为,我们当前的法律法规规定的那些行政许可大部分都没有必要去管,通过事前管的,通过许可和审批去管的,没有必要,我们有很多方式去管,但我们长期以来依赖于事前控制的行政许可性的审批,如户外广告,当然不光是城管局在管,交通部门也在管,河道部门也在管,铁路部门也在管,那这些户外广告都是经过审批的,广告都是经过审批的,不用说户外,当你看到满世界都是乌七八糟的乱广告的时候,你觉得广告管住了吗?既然没管住,那你为什么要去审批?这些事项范围真的就必须要经过我们的审批吗?不一定。难道不能通过别的方式去解决?比如通过竞争拍卖的方式,我这条路上的广告我都拿出来卖,价高者得,你批它干什么?你批的话就是人为的,我要批给你,不批给他,我跟我关系好,你给我钱多,我就批给你。你能垄断这个行业,我就批给你,你是个大户,然后长期有利于输送,这就变成的腐败。税收减免,我减免你,不减免他,那你就得给我进贡点,这就造成了腐败。所以哪些事情要批,这条路远远没有走完,当前的审批制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极大地压缩审批权。第二,权限。你能批不能批的权限在哪儿?我们给它立标准、立规矩,这个权力太大了。第三,保留下来的许可进行规范,首先是标准问题,需要你审批,但审批的标准是越细化越好,让审批者钻的空子越来越小。第四,责任,你批出去,你担责任,关于这个审批出了事情,都是由你负责,所以我们不怕你行使权力,关键是权力和责任要挂起钩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就像有一些建设项目一样的。比如这条高速路修了没几年就压得一塌糊涂,现在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谁都说不清楚,有人说这条修得不好,腐败了。还有人说现在车辆太多,超载的,超重的车辆把路压坏了。那我们能否有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一个鉴定?都是由交通部门去弄,这个活就是你干的,这些领导人干的,会议也是领导人说的,说这个路修的有问题,那就是说你有问题,那他一定不会这么做,他自己会说这个路没办法,是车压坏了,那市长也不知道,你给他一汇报说,超载的车太多了,所以给它压坏了。压坏了,我们再重新修,好了,几个亿又出去了。这个问题,其实真正要处理起来没那么复杂,我们把路挖开,我们请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评估和

检查,它这个路是否符合当时的设计要求,符不符合当时给他的钱,如果是符合,这个路坏了,我们就该修,那我们就修了,如果不符合,也有压坏的部分,那不管,那我们就要收拾原来的,要去找里面的贪污腐败问题。所以,责任的可追溯性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这是第三。(四)用人制度建设

第四,关于用人制度的建设。很多地方不重视,其实当前的腐败有一个藏在后面最大的腐败就是用人腐败的问题,所以用人制度建设就成为了一个关键,因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机关,大家干活、干事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人,是仕途,是当官,所以让谁当,不让谁当,把谁放在什么岗位,进什么人,不进什么人,这是一个单位里面最大的权力,而这个权力的腐败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用人标准就不细化了,老是德、能、勤、绩、廉这几个大原则,德是什么德,怎么来考核,具有可操作性吗?与中央的重大决策保持一致,谁都保持一致,大多数人都保持一致。所以这个标准已经不足以我们在具体的用人当中的运用了。说他有能,他有绩,那他这个能如何来证明?抓几件事情,再不怎么样的人在几年当中干几件成功的事还能干成的,我抓几件能干成的事情说就完了,他那些干得一塌糊涂的事情不说就完了。所以这个用人标准的模糊化、原则化和空洞化是我们在用人制度建设里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谁在用人,用人的权力是谁的?谁去监督他?因为用人是党委,用人是主要领导,那在一个部门谁能监督主要领导?一个单位,你去监督书记,你去监督局长?这个话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必须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制度上如何解决?让和局长、书记、单位没有领导关系,没有隶属关系的一个机构去检查,这才能管用,这就跟中央派下去的巡视组一样的,他不归你管,他不吃你的饭,不拿你的钱,所以老百姓就找他去了,我们单位有一个贪官,干了一个贪官的事情,然后巡视组去查,这才能查得出来,本单位的很大程度上,他是秉承主要领导的意图去监督别人,用人的权力的核心问题是监督主要领导。另外一个是责任落实的问题。这是第四。

(五)执法制度建设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执法的制度建设。既然我们讲到公权力,公权力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是行政执法权,这属于前端的权力,所以容易引发事端,因此在这个方面,它直接面对老百姓,第一个是规则,第二个是程序,第三个是监督和责任。我们来说执法制度的建设问题,很多制度是在背后的,像用人制度是单位内部的事情,可是在前端的,当行政机关有管理社会权力的时候,它就有执法权、审批权、强制权、许可权,处罚权,监督检查权,吃拿卡要也是从这儿来的,比如你违规了,你是一个违章建筑,一个违法建设,按规定该拆除,但我不拆你的房子,你这个房子,我要修了的话,你每年十几万的收入就没了,那我凭什么不拆你的房子?

那你是不是该给我孝敬点儿?你给我两万块钱或五万块钱,我就不拆你的房子,这是一个执法制度,可这个执法制度,既涉及到老百姓对于政府的公信力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的秩序和公平,也涉及到贪污腐化问题。当广州有一个城管的领导家里被弄出几公斤黄金,当临沂地区有几个城管的领导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之内搞了一百多万的受贿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它主要的受贿来源就是对违法建筑的选择性拆除,就成为了他谋取私利的一个重要手段,你违规了,我收拾你不收拾你,是我在选,那我要不收拾你,你就得孝敬我,你孝敬了我,我可能就不收拾你。因此,这个制度,执法规则是需要进行完善和监督的,既然定了违法建设,那你不去拆,那后面有没有人管?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第一,我发现问题,第二,我派人去做,第三,你要对这个进行督查和监督,这么三段论,其实很多机关都是这么干的。但仍然在这三段都有的政策下为什么还出问题?是因为制度上的三段在实践当中经常被忽略掉的是最后一段,即督查和监督,说一套做一套。所以我们的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建设的一个着力点是要把制度推向实践,这是为什么中国的法治建设要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转换,是因为不能光说不做,如果既说又做,那这个说才是真的,才管用,如果只说不做,时间长了,这个说就成了虚假之言,所以公权力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就会丧失,人们会拿脚来投票,觉得你给了他钱,就把你的利益保住了,那我也去给他钱,这就破坏了社会风气,所以用制度去管事、管权、管人,除了制度本身以外,还有一个制度的推行,制度的落实和制度的实践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建章立制,另外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地推进制度落实。

这是我讲的三个问题。我们再回顾一下,一个是关于简政放权;第二个,关于分权和监督制约;第三个,要用制度去管事、管人和管权以整体推进反腐倡廉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各位,要讲的内容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

第八章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八、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2年12月4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鳊》(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92页 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加强对典刑案例的剖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依纪依法严惩腐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2013年1月22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35—136页 我们查处的腐败分子中,方方面面的一把手比例不低,这说明,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监督缺位、监督乏力,少数一把手习惯了凌驾于组织之上、凌驾于班子集体之上。“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如果权力没有约束,结果必然是这样。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会影响到领导干部的舒

国考常识积累之宪法中的国家制度考点

国考常识积累之宪法中的国家制度考点 知识点梳理 一、国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二、政体 政体是政权组织形式,也是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国家结构形式与国家标志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国家标志是国旗、国徽、国歌。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居民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民族自治地方常委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七、特别行政区制度 特区政府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对外交往的权利和管理权,不具有外交权和防务权,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理。 八、财产权制度 1.所有制经济形式:公有制、非公有制、混合所有制。 2.财产权制度: (1)专属于国家:矿藏、水流、海域、城市的土地、无线电频谱资源、国防资产。 (2)专属于集体:自留山、自留地、宅基地 (3)既可以属于国家又可以属于集体:城市郊区的土地、农村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 典型真题 1.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A.国家所有 B.集体所有 C.个人所有 D.公共所有 【答案】B。解析: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专属于集体所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2.在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但这些自治权不包括()。 A.享有独立司法权 B.使用自己的货币 C.财政独立 D.享有防务权 【答案】D。解析:特区政府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对外交往的权利和管理权,不具有外交权和防务权,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国考常识积累之宪法中的国家制度考点.doc

2019年国考常识积累之宪法中的国家制度考点 B.集体所有 C.个人所有 D.公共所有 【答案】B。解析: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专属于集体所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2.在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但这些自治权不包括()。

A.享有独立司法权 B.使用自己的货币 C.财政独立 D.享有防务权 【答案】D。解析:特区政府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对外交往的权利和管理权,不具有外交权和防务权,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公务员考试网精心推荐: 2018年公务员报考指南 2018年公务员考试大纲

2018年公务员考试时间 2018年公务员职位表下载 2018年公务员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2018年公务员考试精选16篇 公务员常考的77条文学常识|70个中国文化常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公务员65篇|精选24篇|宝典32篇|公考26篇 公务员考试33篇|高分37篇|优秀46篇|经典56篇 公考必看18年中国十件大事|十九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从十九大报告看18年 小编在这里祝福大家考试取得好成绩!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你是个聪明

和头脑灵活的人,我相信你一定成功!!! 公务员备考辅导 行测辅导 申论辅导 模拟试题

考生经验 2014四川会计从业《会计电算化》考前冲刺题(1)-会计从 业资格考试 为您整理了“2014四川会计从业《会计电算化》考前冲刺题(1)”,方便广大

考生备考! 第 1 页:单项选择题第 2 页:多项选择题第 3 页:判断题第 4 页:参考答案解析

第七章 国家基本文化制度

第七章国家基本文化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文化制度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对文化制度规定的具体内容,深刻领会宪法与文化制度的关系,认识宪法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及难点: 文化制度含义;我国宪法关于文化制度的规定;宪法与文化制度、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同时,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网络普及对我国文化制度建设的挑战”,加深学生对文化制度、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家基本文化制度概述 一、文化制度的含义 所谓文化制度,就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有关文化活动,调整文化领域社会关系的法律、政策的总和。 二、文化制度与宪法关系 宪法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化制度是宪法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我国宪法规定的文化制度 一、我国宪法对文化制度的规定概述 我国宪法十分重视文化制度,历部宪法都规定了文化制度,其中现行宪法的规定最为完备。 二、我国文化制度的基本内容 教育制度;科技制度;医疗卫生制度和体育制度;宗教制度;其他文化制度。 第三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精神文明概述 1、精神文明的含义 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对自己主观世界改造所获得的精神成果,一般表现为教育的发达、科学的进步和思想道德观念的提高。 2、精神文明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是近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宪法对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3、精神文明与文化制度的关系 文化制度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精神文明是文化制度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追求,指导着文化制度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宪法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 我国现行宪法是世界上惟一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规定精神文明方面内容并直接使用“精神文明建设”概念的宪法。现行宪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序言中,宪法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根本任务进行了规定;第二,宪法第24条规定:“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三、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四、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1、思想道德建设; 2、文化教育建设; 思考题: 1、试析文化制度、精神文明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如何理解文化制度与宪法的关系? 3、我国宪法对文化制度的规定有哪些内容?

2018年宪法习题及答案

1、(单选题)根据宪法的相关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是国家(),担负着审判和法律监督的重要职能。 ?A.党政机关 ?B.权力机关 ?C.司法机关 ?D.行政机关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2、(单选题)根据《宪法》的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规定。 ?A.法律 ?B.部门规章 ?C.民政部门 ?D.行政法规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C 3、(单选题)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由()选举。 ?A.选民直接 ?B.同级上一届人大 ?C.下一级人大 ?D.上一级人大

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宪法规定的内容是()。 ?A.国家根本任务 ?B.国家根本制度 ?C.公民具体义务 ?D.公民基本权利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5、(单选题)根据《宪法》的规定,有权设立常务委员会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低一级是()。 ?A.乡级 ?B.市级 ?C.省级 ?D.县级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6、(单选题)下列关于宪法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始得启动修宪程序 ?B.宪法是一切组织、机构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C.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7、(单选题)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行使的职权不包括()。 ?A.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B.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 ?C.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 ?D.撤销上一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8、(单选题)根据《宪法》的规定,()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A.地方各级党委 ?B.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D.地方各级人大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9、(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不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制定权?() ?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B.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C.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D.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与法治思想的关系

宪法与法治思想的关系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宪法与法治思想的关系,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早期法治思想源流 西方的法治精神最早形成于古希腊(尤其是雅典),其中,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应包含有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这就是后世传颂的良法之治理论。 古罗马人受惠于希腊法治思想,不仅摄取了希腊法治精神的核心部分而且予以发展。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西塞罗继承了古希腊斯多葛派的自然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要受到约束,国家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在国家管理方而,要依法治国。他坚决反对人治,认为要真正使公民获得幸福,国家应当实行法治,不允许任何人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法治理论没有脱离古希腊罗马以来的法治脉络,但极大地推动了法治理论的发展。洛克是近代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他认为,生命、自由、财产是人的天赋权利,在社会契约基础上建立的国家,在法律上首先要保障人的天赋权利,为此就要实行法治。洛克指出:无论国家采取什么形式,统治者应该以正式公布的和被接受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来进行统治。法律的公允性和对象的普遍性是实行

法治的另一重要原则。洛克说: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他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也不能以地位优越为借口,放任自己或下属胡作非为,而要求免受法律的制裁。公民社会中的任何人都是不能免受它的法律的制裁的。洛克的自由主义和法治主义思想不仅影响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而且直接被后来的欧美宪法所吸收。 孟德斯鸠虽然深受洛克的影响,把法治的宗旨确定为自由,但在如何确保自由的问题上,孟德斯鸠比洛克考虑得更周全。孟德斯鸠把法、自由、政府形式(或政体)权力、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法治共和国的若干要素进行平而描述,其核心在于揭示法治生成的制度要素分权学说,这也是孟德斯鸠对西方法治思想的最大贡献。 卢梭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政治和思想急剧变化的时期,卢梭本人也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认为,公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有用体现公意的法律才能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卢梭法治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卢梭关于立法权的观点是很激进的。他认为,立法权只能属于人民,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立法权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可替代。因此,他反对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也反对洛克的代议制。 二、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十七世纪的英国宪法是近代宪法的先驱。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在议会与国王妥协并分享政权的基础上,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表明限制国王权力、由议会进行国家治理的君主立宪政体在英国最终确立。1775年北美爆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杨小军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 课程前言 大家好,我们今天给各位介绍的这个主题是关于反腐败的体制和机制建设,我们用了一个核心的标题来点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个话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讲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时特别强调的一句核心关键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在这一讲当中我们准备说三个问题:第一个,关于简政放权;第二个问题,权力的分配和监督制约;第三个问题,如何树立法治的权威,用法制来管事、管人和管权。下面我们来介绍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简政放权 第一个问题,简政放权。简政放权这个主题经常是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或政府职能转换这个标题下来讲的。但我们认为简政放权的本质是在于把权力还给社会,还给企业,还给个人。就是说政府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和管制社会和权力。其实腐败的问题和简政放权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果政府管得过宽,行政权力过大,那在这个权力运行过程当中,它出现腐败的概率就更大、更高。所以,简政放权对于反腐败而言是一个基础性的制度建设。 (一)公权力是制度赋予的 首先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公权力,腐败是主要从公权力当中来的,这个公权力是从何而来?是制度赋予的。无论是行政机关的权力,法院的权力,还是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它都是制度赋予的,这样才具有公权力的属性,通过法律,通过政治的决定,通过法规等一系列建章立制,然后在这个制度当中谁来行使这个权力,谁管谁,上下是什么关系,左右是什么关系,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相对人、当事人是什么关系等来确定了这个社会的秩序,当然首先是管理秩序。所以,所有的公权力的来源、母体是制度,否则它就不具有合法性和秩序性。(二)改革和完善制度 那么既然权力是从制度当中来,所以公权力的滥用就说明一个问题。这个权力既然从制度当中来,那这个制度是我们自己建的,为什么会出现滥用?因为制度有滥用权力的空间和缺

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

题目1/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A德治 ?B专制 ?C法治 ?D君主立宪制 解析 正确答案:C 《宪法》第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本题答案为C。 题目2/30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社会主义国家。 ?A资产阶级专政 ?B封建专制 ?C多党派联合执政 ?D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 正确答案:D 《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故本题答案为D。 题目3/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领海的主权不包括哪个? ?A领海上空

?B领海的海床 ?C公海 ?D领海底土 解析 正确答案:C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第5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上空、领海的海床及底土。故本题答案为C。 题目4/30 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行使国家立法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 ?D最高人民法院 解析 正确答案:A 《宪法》第58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故本题答案为A。 题目5/3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的国家机构?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府 ?C基层人民法院 ?D村民委员会

解析 正确答案:D 根据《宪法》第111条的规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属于国家机构的范畴。故本题答案为D。 题目6/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指的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中央军委 解析 正确答案:A 《宪法》第8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故本题答案为A。 题目7/30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以法律规定。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家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 解析 正确答案:B

政治领域会考察的申论话题

政治领域会考察的申论话题 华图教育李梦圆 政治领域的话题通常较为敏感,因此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会作为某个小话题出现:如2012年国考省部级申论材料中提到官员片面追求政绩,不讲道德的问题。当然,我们不能因此排除国考申论考察政治话题的可能性,因为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多次强调政治改革。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为大家总结政治领域会考察的申论话题。 考察点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反腐三“不”曲 习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的讲话,用“‘三不’曲”释放出将权力运行制度化的信号,表明中央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牢笼的决心。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关键是建立削权、制权、监权三种源头式反腐权力运行制度模式。 不敢腐的惩戒机制提升对腐败的震慑。一般情况下,腐败官员心中都会对腐败行为与所付出的代价进行一番估量,当腐败“成本”远高于其预期,想腐败的官员便从心理上不敢“伸手”。近年来,众多媒体报道的地方高官落马到反腐涉及人数的上升,体现出党和国家反腐中“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如此高压态势下,将对腐败的惩戒制度化、规范化,在社会上营造出反腐必受重罚的氛围,对腐败行为的震慑力度可想而知。 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强化对干部的监督。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中对“表哥”、“房叔”、“拼爹”等高密度围观形成对腐败问题的跟踪监督,直至对当事人惩治表明权力腐败的有效防范重在监督。党中央将对党员干部腐败的防范机制化,意在形成长期有效的监督,构筑民主制度这一制约公权力的“笼子”,只有这样才能限制并规范各地方党政领导对权力的操作,让权力行使切实“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健全对权力的监控。要强力形成反腐败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建立健全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不断巩固已取得的反腐成果。可以看出,近年来党中央不断从“削权”和“监权”上来强化对权力的监控,一方面有力强化各级之间的监督规范,不断规范官员手中的权力和权力运行程序,另一方面有力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不断扩大党员群众参与权力的监督。 “‘三不’曲”可谓是环环相扣,严丝合缝,在反腐倡廉的“常”和“长”上面狠下功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制度文化关系

——鸡与蛋的关系 谈起制度,大家非常熟悉,每个人都感觉就在身边,耳熟能详。但谈起文化,却觉得抽象,无从谈起,非要载体才能领悟其不同的具体意义,如“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文化是企业的象征”等。如何理解文化与制度的关系呢? 文化是一种精神,是长期养成的骨子里的东西。就像人的性格,长期成长过程中,无论外界的影响,还是自我约束,无形中对自身行为是一种定位,长期的定位、规范,成为自身潜移默化的部分。就形成了性格。性格养成的外部约束就是制度的作用。 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其实制度是文化的载体;进一步说,把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研究,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是企业倡导的"文化底限",即要求员工必须作到的;文化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是"制度高境界"。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与文化的演进方式不同。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再倡导新文化,而者交互上升。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美。 2、制度与文化的表现形态不同。前者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后者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 3、制度与文化对人调节方式有差异。制度管理主要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引导。文化管理强调心理"认同",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也就是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对多数人来讲,由于认同了主流文化,因此,文化管理成为非强制性的管理;对于少数未认同主流文化的人来讲,一种主流文化一旦形成,也同样受这种主流文化氛围、风俗、习惯等非正式规则的约束,违背这种主流文化的言行是要受到舆论谴责或制度惩罚的。因此文化管理又具有一定"强制性"。 4、制度与文化是互动的。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展和传播。但要把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 5、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比如,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必要举措之一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必 要举措之一 导语:2013年部门预算公开大幕开启。继广东、北京、上海、陕西等地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国家发改委等多个中央部委近期也向社会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虽然公开的项目有所增加,但从整体看,大多数预算报告按功能分类,内容粗疏,普通公众难以看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5月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个指出,要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有关专家认为,国家应制定预算公开的文本格式和标准,进一步细化支出帐目,对预算的监督问责。 【背景链接】 一、政策背景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推动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和公务接待、公务车购置使用、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公开,让人民群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政府工作,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行为。 建立公开预算体制 2013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决定建立公开预算体制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推动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优化支出状况,更多向民生倾斜。 李克强说,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这可以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状况,更多向民生倾斜。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 2013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提出了当前要重点推进9个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其中第二项是“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这是政府推进这方面工作的一个新举措,社会期待着政府信息公开,尤其是财政信息公开的实质性进展。 二、落实情况 2013年4月18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近80多家政府部门纷纷向社会公开了各自2013年的部门预算。自2010年首次公开部门预算起,今年是中央各部门推进部门预算公开的第四个年头。部门预算与三公经费预算一并公开更便于社会监督,内容从类到项进一步细化 2013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有很多新变化:一是今年中央各部门在

第三章+国家性质和国家制度(法宣在线学习练习答案)

第三章国家性质和国家制度(法宣在线学习练习答案) 1、(单选题)我国的政权基础是()。o A.工农联盟o B.工人阶级o C.农民o D.知识分子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B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 2、(单选题)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o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o B.民族分管制度 o C.民族区制度o D.民族管理制度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A解析:展开解析↓3、(单选题)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o A.更高o B.同发展o C.更低o D.相适应正确答案:D用户选择:B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 4、(单选题)在我国,国家的领导阶级是()。o A.工人阶级o B.无产阶级o C.小资产阶级o D.知识分子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A解析:展开解析↓ 5、(单选题)下列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的一项是()。o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o B.坚持政治干预o C.坚持人民主体地位o D.坚持百花齐放 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C导入到我的错题解析:展开解析↓ 6、(单选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社会主义国家。o A.无产

阶级专政o B.多党合作o C.人民民主专政o D.民主共和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C解析:展开解析↓7、(单选题)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o A.生存环境o B.生态平衡o C.生态环境o D.自然环境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C解析:展开解析↓8、(单选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o A.工人阶级领导o B.少数服从多数o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o D.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C 解析:展开解析↓9、(单选题)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o A.权力制约制度o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o C.少数服从多数制度o D.三权分立制度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B 解析:展开解析↓10、(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o A.共产主义制度o B.社会主义制度o C.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制度 o D.资本主义制度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B21、(多选题)国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o A.支持o B.控制o C.引导o D.鼓励正确答案:ACD用户选择:ACD解析:展开解析↓22、(多选题)加强科学文化体育建设包括(),保障公民进行文化自由的活动。o A.发展娱乐事业 o B.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o C.发展科学事业o D.发展经济

宪法答案

1、(单选题)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根据宪法规定,对于“宪法法律至上”中“法律”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是指具有法的一般特征的规范性文件 B.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所有规范性文件 C.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基本法律 正确答案:C 2、(单选题)每年()为国家宪法日。 A.10月1日 B.12月4日 C.12月24日 D.10月10日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我国1982年宪法是在()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A.1975年宪法 B.1954年宪法 C.1949年共同纲领D.1978年宪法 正确答案:B 4、(单选题)《钦定宪法大纲》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制 C.共和制 D.联邦制 正确答案:A 5、(单选题)区分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依据是()。 A.是否有书面文字 B.是否具有最高效力 C.是否具有严格的修改程序 D.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正确答案:D 6、(单选题)各国普遍重视对宪法实施的保障,其根本原

因是()。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宪法有严格的修改程序 C.宪法确认、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D.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正确答案:C 7、(单选题)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 A.苏俄宪法 B.法国宪法 C.英国宪法 D.美国宪法 正确答案:C 8、(单选题)宪法实施监督机制不包括()。 A.社会保障机制 B.匿名举报机制 C.立法监督机制 D.政策保障机制 正确答案:B 9、(单选题)经济上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国家是()。 A.中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正确答案:A 10、(单选题)()泛指规定代议制度、确认宪政的法律。 A.刑法 B.民法 C.宪法 D.基本法 正确答案:C 11、(单选题)宪法结构指宪法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关于我国宪法结构,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宪法附则没有法律效力 B.现行宪法正文的排列顺序是: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

宪法所确立的国家规章制度

题目1/30 中华人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A德治 ?B专制 ?C法治 ?D君主立宪制 解析 正确答案:C 《宪法》第5条规定,中华人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本题答案为C。 题目2/30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社会主义国家。 ?A资产阶级专政 ?B封建专制 ?C多党派联合执政 ?D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 正确答案:D

《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故本题答案为D。 题目3/30 中华人民国对领海的主权不包括哪个? ?A领海上空 ?B领海的海床 ?C公海 ?D领海底土 解析 正确答案:C 根据《中华人民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第5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国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上空、领海的海床及底土。故本题答案为C。 题目4/30 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行使国家立法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 ?D最高人民法院

解析 正确答案:A 《宪法》第58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故本题答案为A。 题目5/3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的国家机构?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府 ?C基层人民法院 ?D村民委员会 解析 正确答案:D 根据《宪法》第111条的规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属于国家机构的畴。故本题答案为D。 题目6/30 中华人民国中央人民政府指的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中央军委 解析 正确答案:A 《宪法》第85条规定,中华人民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故本题答案为A。 题目7/30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以法律规定。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家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 解析 正确答案:B 根据《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故本题答案为B。

2015司考宪法知识点: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2015司考宪法知识点: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2015司考宪法知识点: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司法考试名师讲义,希望能够给考生带来一些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 一、文化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一)文化制度的概念 文化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各种基本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综合。文化制度主要包括教育事业,科技事业,文学艺术事业,广播电影电视事业,新闻出版事业,文物事业,图书馆事业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 就其内容而言,文化制度大致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即最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第二层次的文化则特指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其本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文明,只不过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而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一般而言,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能够比较清楚地说明一个国家的性质,而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却很难达到这个目的——要达到说明国家性质的目的,还必须加上制度文明。第三层次即最狭义的文化则限指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特定的社会事业与产业。 (二)文化制度的特点 1.文化制度具有阶级性。文化制度体现了统治阶级文化价值观,并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思想和情感,起着建立有利于统治阶级文化社会秩序的作用。 2.文化制度具有历史性。文化制度的历史性根源于文化的历史性。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因此,作为规范文化活动和调整文化社会关系的文化制度也具有历史性的特点。 3.文化制度具有民族性。文化是人类智慧、思想、情感凝聚成的社会财富,不同民族有自己特殊的智慧、思想和情感,因而使得各种文化现象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不同民族的国家的文化制度所体现出的这种民族特色就是文化制度的民族性。文化制度的民族性在宗教制度、教育制度中表现得尤为鲜明。

刘茂林《中国宪法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家基本文化制度)【圣才出品】

第七章国家基本文化制度 7.1 复习笔记 一、国家基本文化制度概述 1.文化制度的含义 (1)文化制度是指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有关文化活动、调整文化领域社会关系的法律、政策的总和。 (2)文化制度的范围主要包括:教育制度、科技制度、医疗卫生制度、体育制度、文艺政策、宗教制度以及新闻出版制度和其他文化事业的管理制度。 (3)文化制度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以下特点: ①文化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②文化制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③文化制度具有历史性。表现在两方面:a.文化制度的时代性;b.文化制度的连续性。 (4)文化制度具有民族性。 2.文化制度与宪法的关系 (1)宪法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文化制度是宪法的重要内容,宪法是文化制度化的基本形式,宪法对文化制度的规定构成一个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二、我国宪法规定的文化制度 1.我国宪法对文化制度的规定概述 现行《宪法》在序言中对文化制度方面的规定主要有: (1)明确指出了我国文化的民族性和历史性特点。《宪法》序言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2)总结了建国以来文化建设的成就,指出教育、科学、文化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3)强调了知识分子的作用,指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4)要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宪法》在总纲中从第19条到第23条对我国的文化制度的基本内容做了规定。 (5)《宪法》还在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中规定了公民的文化教育方面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在国家机构中规定了国家机关管理文化教育的职权。 2.我国文化制度的基本内容 (1)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文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第19条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教育制度做了规定: ①《宪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②《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③《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 ④《宪法》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

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

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题目1/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A德治 ?B专制 ?C法治 ?D君主立宪制 解析 正确答案:C 《宪法》第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本题答案为C。 题目2/30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社会主义国家。 ?A资产阶级专政 ?B封建专制 ?C多党派联合执政 ?D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 正确答案:D

《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故本题答案为D。 题目3/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领海的主权不包括哪个 ?A领海上空 ?B领海的海床 ?C公海 ?D领海底土 解析 正确答案:C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第5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上空、领海的海床及底土。故本题答案为C。 题目4/30 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行使国家立法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 ?D最高人民法院 解析 正确答案:A

《宪法》第58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故本题答案为A。 题目5/3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的国家机构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府 ?C基层人民法院 ?D村民委员会 解析 正确答案:D 根据《宪法》第111条的规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属于国家机构的范畴。故本题答案为D。 题目6/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指的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中央军委 解析 正确答案:A

论文:浅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能腐的有效机制

浅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构建不能腐的有效机制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是习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会议中提出来的。它是对权力与义务关系的形象概括,也是回归权力本质的必然要求。在我国,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既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要求,也是当前反腐败工作的新举措。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腐败形势和反腐败工作进入攻坚期。习总书记指出的,“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习总书记的主张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任领导人权力制约思想的新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地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保证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实现,进一步完善社会的公平正义,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成为当今我们防腐工作的重点。 一、构建制度牢笼的必要性 (一)权利的特点 长期以来,我们把权利看成“掌权者意志的体现”,它具有两面性、膨胀性和腐蚀性。一是两面性,即正确的使用权利,它便是为人民、为社会谋福利的工具,错误的使用权

利,它便成为腐蚀人们灵魂,牟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二是膨胀性,即一旦握有权利,就会不自主的,贪得无厌的追逐名利。“爱好权利,犹如好色”,而“食用、性也”这是人类的本性之一,人类一旦掌握了权利,享受了权利带来的福利后,就会用尽手段的最求权利的最大化;三是腐蚀性,即容易令掌权者滋生权大于法的心态,以致放纵欲望、迷失本性,不愿“进笼”接受制度的束缚。 (二)构建制度牢笼的重要性 因为权利具备上述特性,其就犹如一头猛兽,如果缺乏有效制约,一旦兽性发作,则往往使得无辜的百姓沦为受害者。所以构建制度的牢笼,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第一,构建制度的牢笼是权力监督的必需和现代民主社会的必然 笼子多与动物有关,有两个功能,防止动物走失,二是防止动物伤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概因权力具有虎狼之兽性.权力失去约束和制衡,就犹如脱缰的野马,放归山林的虎啸,为所欲为,极尽其所能行贪污腐败之事。所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是权力监督的必需和现代民主社会的必然。 第二,构建制度的牢笼是当前我国政府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防腐工作,一直是当前社会最为迫切的使命,回看过去

公民与宪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公民与宪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题要 在生活中,我们有两个词非常的熟悉,公民与宪法,我们是作为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与国家制定的宪法之间有怎么样的联系,这样的联系,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等等。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在生活中,我们有两个词非常的熟悉,公民与宪法,我们是作为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与国家制定的宪法之间有怎么样的联系,这样的联系,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等等。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公民的含义 公民与宪法,首先要了解公民的含义。公民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等相对,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公民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它包括以下的内容:公民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是知情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

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宪法的含义 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三、公民与宪法的关系 1、宪法与公民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时刻衡量着每个人的行为是否合法。 2、一般而言,宪法是通过三种方式规范公民行为的: ①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 ②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 ③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 3、宪法是全体公民根本的活动准则。因此,我们每个公民要经常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规范,自觉遵守宪法。 我们在生活中中遵循着宪法的要求,就如同国家要求

宪法文化的内涵

摘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决定中,“宪法”一词成了高频词汇,总共出现了38次之多,这也充分体现了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如何发挥宪法的作用以及如何贯彻依宪治国的要求都作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制度安排。笔者认为,仅仅从制度上作出安排还不能完全弥补多年来宪法在中国法治进程中所遭受的冷落。只有在人们的心中深深的打下宪法的烙印,让所有人对宪法产生敬畏之心,才能使宪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法律文化的角度论述敬畏法律的重要性,以及从权利约束和权利保障两个方面论述怎样构建宪法文化。 一.宪法文化的内涵 依法治国是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概念,但是又很宏观的一个概念。如何理解它,在笔者看来,不如从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法治国家”来认识一下。那到底什么是法治国家呢?在论述之前这个概念之前,我想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阐明我对它的认识。 笔者毕业后有一段时间曾供职于上海凯宾斯基大酒店。期间,酒店安排我接待了一位美国的住户。这位叫尼尔森的美国商人一直生活在美国。入住后,按照既定的安排,酒店给尼尔森先生安排了一份午餐,为其接风。了解到尼尔森先生喜欢吃鱼,我们就点了一道清炖虹鳟鱼。这道菜上来以后,尼尔森眼睛一亮,连说“谢谢”。看得出,他真的很喜欢这道菜。尼尔森在我们的谦让之下,夹了一块鱼肉。然而,肉还没有送到嘴里,就被他放回了盘子里。他很失望地对我们说:“很抱歉,我不能吃这条鱼了。”我们十分惊诧,很担心是卫生方面出了问题,引起了他的警觉。尼尔森先生却解释说:“根据我们美国的法律规定,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吃有籽的母鱼。你们看,这条鱼有籽啊,我不能吃。”我连忙说:“没关系,这是在中国,中国没有这样的法律,你可以尽情品尝。”尼尔森却说:“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美国人,我要遵守我们的法律。”尼尔森自始至终没有吃一口鱼肉。他的行为让我和餐饮部的经理都肃然起敬。 在中国,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能够被逮到的,哪怕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国家保护动物,都有人会费尽心机的弄到餐桌上。而一名普普通通的美国商人,在异国他乡都能够不受主人热情的影响,如此遵守法律、敬畏法律,这就是一个法治国家在自己公民身上打下的烙印。这就是“依法治国”所要达到的目标、这就是法治国家的要义。让每个公民都敬畏法律,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上都打下法律的烙印。 那怎样让人们敬畏法律呢?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大力弘扬法律文化,尤其是宪法文化,把宪法文化深深的植根于每个公民的心中。这不仅仅是基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基础性地位,更在于宪法精神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其中所包含的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保障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监督权力等,都体现了宪法精神。而这些精神的实现都有赖于对宪法文化的弘扬。都是基于对宪法文化的敬畏。 二.弘扬宪法文化的措施 依法治国首先就是依照宪法治理国家,这就意味着国家治理必须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必须将宪法精神、宪法规定贯穿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以保障人民权利为出发点,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这也是宪法文化中国家理性的表现。要弘扬宪法文化、宪法精神就必须把握宪法精神的重点即权利约束和权利保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