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编)蒙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精编)蒙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精编)蒙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精编)蒙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精编)蒙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纲1

1.1规划编制任务1

1.2规划范围1

1.3规划期限1

1.4规划原则1

1.5规划基础依据2

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析3

2.1旅游资源分类3

2.2旅游资源定性评价4

2.3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4

2.4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6

2.5旅游资源开发引导方向9

第三章旅游综合环境分析11

3.1宏观背景分析11

3.2蒙城地域背景分析11

3.3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14

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18

4.1旅游消费市场态势判断18

4.2蒙城旅游市场发展现状21

4.3旅游目标市场定位22

第五章旅游发展战略定位与目标26

5.1旅游发展战略思路26

5.2战略定位27

5.3发展目标27

5.4战略发展措施30

5.5发展行动战略31

第六章空间布局34

6.1旅游空间发展思路34

6.2空间布局34

第七章旅游产品开发39

7.1旅游产品开发原则39

7.2旅游产品体系40

7.3旅游线路开发43

第八章精品项目概念性规划45 8.1庄子故里文化旅游区45 8.2古城—万佛塔旅游区48 8.3尉迟寺遗址旅游区50

8.4九鼎灵山寺佛文化旅游区51 8.5双锁山旅游区53

8.6月亮湾旅游区55

8.7北冢古城旅游区56

第九章旅游营销规划59

9.1营销原则59

9.2营销战略目标定位59

9.3营销策略组合60

9.4重点客源市场营销策略65

9.5政府在旅游营销中的任务和作用66

第十章旅游产业要素规划69

10.1旅游住宿业发展规划69

10.2旅行社发展规划71

10.3旅游餐饮业发展规划72

10.4旅游文化娱乐业发展规划73

10.5旅游购物发展规划75

10.6产业联动发展规划77

第十一章旅游交通规划79

11.1旅游交通现状79

11.2旅游交通线路布局79

第十二章旅游服务空间体系规划85

12.1旅游服务核——蒙城县城85

12.2次旅游服务中心——小涧镇87

12.3重点旅游服务镇——板桥集、许疃、小辛集88 第十三章支持与保障体系规划90

13.1强化“政府主导”发展战略90

13.2建立招贤引智的集聚旅游人才机制92

13.3建立旅游环境保护机制93

13.4旅游安全保护规划96

第十四章2011-2015旅游发展行动计划98 14.1总体思路98

14.2行动目标98

14.3行动方针98

14.4行动计划措施99

14.5近期行动计划时序安排107

第一章规划总纲

1.1规划编制任务

《蒙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点要在对蒙城旅游业宏观发展背景、经济社会条件、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蒙城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战略、城市总体形象、空间结构、产品体系创新和优先项目规划等提出构想。同时,明确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努力将科学发展观体现并落实于整个规划,融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促进蒙城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1.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蒙城县域,包括13个镇、2个乡,即城关镇、双涧镇、小涧镇、坛城镇、许疃镇、板桥集镇、马集镇、岳坊镇、立仓镇、楚村镇、乐土镇、三义镇、篱笆镇、王集乡、小辛集乡等,辖区面积2091平方公里。

1.3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年限为2010——2025年,规划特征年为2015、2020和2025年,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近期:2010年-2015年

中期:2016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25年

1.4规划原则

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和条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

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旅游市场发展趋势,从构建

皖北重要文化旅游城市的角度制定总体战略、目标,并提出相应的产品、服务及支持保障体系的发展建议;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注重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城市格局和空间形态,在尊重地方文化原真性与突出地方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

规划强调以围绕旅游者或消费者的旅行或消费心理需求为核心,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内涵、合理利用,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1.5规划基础依据

1.5.1国家制定和颁布的与旅游业相关的基础性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9.20通过,1998.4.29修正)

4、《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5、《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5)

1.5.2旅游业相关法规、规章、文件

1、《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管理暂行办法》(2000.2.1)

2、《旅行社管理条例》(1996.10.15)

3、《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6.11.28)

4、《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1994.1.22)

5、《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1999.4.20)

6、《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1998.5.1)

7、《旅游区(点)质量等级标准》(1999.10.1)

1.5.3相关规划和文件

1、《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2005)

2、《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2002—2020)

3、《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6-2010)

4、《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2005)

5、《亳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2008-2025)

6、《亳州市城市发展规划》(2006-2020)

7、《蒙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2010)

8、《蒙城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5)

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析

2.1旅游资源分类

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蒙城县旅游资源可分为7主类、14亚类、30个基本类型,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总资源单体约69个。

表2-1蒙城旅游资源分类表

2.2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蒙城县旅游资源单体较多,但高品质旅游资源相对较少。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蒙城县一级以上旅游资源单体14处,其余55处单体均未获级。其中,五级资源占资源总量1.4%,无四级资源4.1%,三级资源占资源总量18.8%,二级资源占资源总量22.7%,一级资源占资源总量12.3%,未获级资源占资源总量的40.7%。

2、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宜重点突破。

根据调查,蒙城县旅游资源单体共69处,主要集中在蒙城县城和北部乡镇,其中县城及庄周办事处、漆园办事处拥有34处,马集镇3处,岳坊镇2处,小涧镇9处,坛城镇5处,许疃镇1处,板桥集3处,王集乡1处,立仓镇4处,楚村镇3处,乐土镇1处,小辛集乡3处,一级以上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及北部乡镇,总体而言,蒙城县旅游资源分布呈现北多南少、北优南劣的特征,旅游资源分布的相对集中,利于旅游开发空间重点突破。

3、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相对较少

蒙城县69处旅游资源单体中,人文旅游资源57处,自然旅游资源12处,人文旅游资源等级相对较高,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小涧镇,等级普遍较低。因此,蒙城县旅游发展重点在文化挖掘方面。

2.3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1、万佛塔

万佛塔位于县城中心,是蒙城县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宋崇宁元年,全塔共

十三层,前后修了十年左右。万佛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高42.6米,塔身周长24米,直径8米。万佛塔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较为完整,为砖塔结构,融合了南北方造塔技术,是一处重要的宋塔实物。万佛塔内外嵌砌八千余尊彩佛,古因而得名。经过多次修缮后,万佛塔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蒙城县政府已将万佛塔及周边地块辟建为万佛塔公园。万佛塔属于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较小,且内部空间狭小,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知名度也仅限于当地,所以,目前万佛塔仅作为城市游憩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旅游开发基本上处于初始状态,只是停留在观光层面。

2、文庙

文庙是封建时代祭孔、演讲和办学的地方,蒙城文庙始建于元初,经历代扩建,现呈清代风格,是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孔庙,具有很高的史学、艺术和建筑价值,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上世纪60年代后,蒙城县对文庙和相关建筑进行多次维修,恢复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内部重塑了孔子、孟子、曾子、颜回、子思的塑像,现为蒙城儒、释、道一日游专线上的一个景点,但目前的旅游开发尚显不足,文化氛围和意境都未得到很好的营造,游客群体也以观光客为主,文庙深厚的人文底蕴并未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开发,尚未打造成文化体验型旅游精品。

3、雪枫公园

雪枫公园位于蒙城县东北处15公里的板桥集镇,以抗日名将彭雪枫将军名字命名,著名的板桥集战斗就发生于此,后经安徽省规划设计院设计,在板桥集战斗遗址地兴建了以板桥集抗日战斗纪念为主的雪枫公园区。雪枫公园有板桥集

抗日战斗纪念碑和纪念展馆。

雪枫公园是北淝河畔唯一的旅游观光园,其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秀丽的风景和优美的环境构成皖北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填补了周边近40公里无游区的空白,实现了皖北旅游名景点的串联。2006年,雪枫公园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级旅游景区。

4、尉迟寺遗址

尉迟寺新石器遗址,位于蒙城县许疃镇,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被国内外专家称为考古“金矿”,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中国社科院专家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尉迟寺遗址的发掘、研究、保护和利用,将为安徽和苏、鲁、豫、皖结合部,增加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开发后的遗址将成为皖北道教文化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

目前,蒙城县文物管理局根据《蒙城县尉迟寺史前遗址保护与开发规划》要求,正在筹建国家级大型博物馆,总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设六座大型文物展室、文物库房、蜡人馆、沙盘模型、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及为游人提供餐饮、住宿、娱乐和服务设施。但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说,建设博物馆是观光型旅游开发的要求,处于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而尉迟寺遗址周边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并未得到应有的开发,尉迟寺生态旅游大有作为。

5、双锁山

双锁山位于蒙城县城西25公里处,面积1.8公里,以其形长而中陷得名。双锁山东连红城,旁依涡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五代末期当地女英雄刘金定居守此山,保家护乡,清末捻军领袖张乐行曾大败清军于此,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双锁山均作为防线要地。今山上遗有“饮马泉”、“旗杆座”,山下有“高琼墓”、“凉马棚”、“上马台”、“下马台”、“刘金定梳妆台楼”等踪迹。

蒙城县政府1982年在山上建了“双锁山烈士陵园”,1983年对饮马泉进行了修复,县人大常委会于1989年通过决议将之列为历史文化风景保护区计划。但目前双锁山的旅游开发基本处于停滞阶段。

6、吕望姜公垂钓中心

吕望姜公垂钓中心位于小辛集乡,该中心始建于2008年6月,是蒙城县返乡青年组织兴建的,集垂钓、餐饮、果蔬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2009年12月,吕望姜公垂钓中心正式获准为亳州市“三星级”农家乐,也是蒙城县首家“三星级”农家乐,结束了蒙城县无星级农家乐的历史。

2.4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是否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并进而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能力衡量。旅游资源的本体价值,是其开发潜力的决定因素。因而,只有深入了解蒙城旅游资源的特色和内涵,合理评估其价值,才能找准旅游开发的方向,进而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战略。

2.4.1庄子文化资源

庄子是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著有《庄子》一书,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的生活态度,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的哲学和文学有重大影响。另外,庄子也是世界的庄子,他的思想在世界流传很广,其著作被译成多国语言,他的影响是世界范围的。

蒙城是庄子故里,因而庄子文化是蒙城旅游核心品牌资源。县内有庄子祠、

庄子宅和庄子钓台三处庄子文物,资源保存现状良好,具有一定的资源品牌度和旅游价值,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但目前蒙城庄子文化资源丰度不够,资源数量上还显单薄,产业关联度不高,难以依靠庄子文化带动蒙城旅游整体开发。2.4.2佛塔文化资源

以万佛塔为代表的佛塔文化具有高品级的资源和市场潜力,但同样因为资源丰度差,难以大规模开发,形成带动效应,产业关联度差,现阶段的资源开发也处在摸索阶段,与周围景区缺少整合。而且,由于周围地区陆续兴建一些新的寺庙,相对于这些香火旺盛的景点,万佛塔景区游人略显冷清,这源于目前万佛塔的市场知名度还不高。

2.4.3史前遗址资源

以尉迟寺为代表的史前遗址是蒙城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宝藏,拥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因而品牌度和旅游价值较高。目前这类资源广布,资源丰度优。但遗址资源多侧重于保护,旅游开发经验不足,资源可转换度较差,几乎不存在上下游旅游服务商,产业关联度弱。

2.4.4红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目前红色旅游正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热点,有益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板桥战斗纪念遗址(雪枫公园)是中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上的一个景点,资源品牌度很高,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目前辟为公园,成为休闲度假场所,可游性高,从运营现状和就业人数来看,旅游产业关联效应初显。

2.4.5古城文化资源

蒙城城区拥有众多文化资源单体,集聚程度很高。北大街、漆园街和青云街这样的特色街巷,其实承载了古代蒙城繁盛的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对这些街巷的“特色”进行挖掘,改造成富有历史感和古城韵味的商贸街巷,会给蒙城增加一个新的旅游亮点和旅游经济增长点。

从目前街巷保存现状来看,资源的丰度、可转换度、市场知名度和可游性都比较高,有着极大地旅游开发潜力,因而,特色街巷的打造将是旅游开发的重点。

2.4.6生态乡村资源

蒙城的生态乡村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位于小涧镇,以山岳自然风光为特色;一类是以小辛集乡的吕望姜公垂钓中心为代表的农家乐。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是最近流行的旅游方式,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强,资源可转换度高,问题之一是目前蒙城县内的山体小,植被欠茂密,且知名度不高,开发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问题之二是蒙城农家乐等级还不够高,开发类型也有待丰富。

表2-2蒙城县核心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评价表

资料来源:根据规划组专家打分整理完成。

蒙城手中五张可打的资源牌中,最有开发潜力的是庄子文化。这种资源是先天的,具有排他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它可以渗透于旅游开发的各个环节,它可以为蒙城县营造一种整体的文化氛围,提升资源品位,提高蒙城旅游的知名度。庄子文化应该成为蒙城未来旅游发展的主题核心。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蒙城农家乐市场会进一步扩大,而蒙城农家乐已有一定基础,景点也在逐渐增多。无论是在资源可转换度还是在产业关联度方面,在六张资源牌中,农家乐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从旅游开发产业带动功能方面考虑,应将生态乡村游作为蒙城近中期旅游持续开发的重点。

尉迟寺遗址等史前遗址遗迹类资源是蒙城人文历史的名片,资源价值高,在科研市场和高端市场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只是由于这类市场规模一般不大,经济效益一般不明显,因此,应当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为原则,通过恰当的营销宣传,中远期开发,来打造蒙城高端旅游形象。

2.5旅游资源开发引导方向

蒙城县旅游资源单体多、类型丰富,但空间布局上不均衡,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城关、小涧镇和板桥镇。庄子文化核心品牌挖掘不够,缺乏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旅游品牌。各个乡镇在旅游开发中也缺乏合作,同类型的资源整合不够,旅游资源的开发缺少准确的定位,旅游品牌没有得到充分的提炼。此外,蒙城县与亳州市旅游规划与开发上的对接也有待强化。因而,如何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对旅游资源的潜力进行挖掘,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是目前规划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5.1对接大市规划挖掘庄子文化

《亳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成一个集文化观光休闲、中医药养生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成为中原文化旅游高地,蒙城县趁此机遇,对接亳州市中医药养生,重点开发庄子道家文化养性旅游,这既与老庄文化的“修生养息”、“独善其身”的理念契合,又保证了与亳州市旅游发展步调的一致性。

2.5.2同类资源整合开发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由于蒙城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同类型资源较为集中,所以旅游开发上适宜重点突破,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如在县城及城关地区,保留了部分历史街巷,周围有很多古建筑遗存和名人故居,因而,可以建设特色街巷,开发古城商贸型旅游。各乡镇也可根据当地资源特性,打造特定主题的旅游项目,如远古遗迹型、红色旅游型、康体娱乐度假型等。

2.5.3挖掘潜力资源提升品牌地位

进一步梳理蒙城县旅游资源,筛选出具有品牌效应,并且符合国家政策,具有品牌地位提升潜力的资源。提升资源品牌地位的举措主要有:

1、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城县可以联合涡阳将“老庄文化”经典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资源的品牌地位。

2、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文庙申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高资源保护力度和资源品位。

3、积极申报星级农家乐。重点提升建设以吕望为基地的农家乐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成为省级农家乐示范基地。

4、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新四军板桥抗日战斗遗址申报建设成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合区域内及周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游线串联,打造红色旅游之路,丰富蒙城的旅游产品体系。

第三章旅游综合环境分析

3.1宏观背景分析

蒙城县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之间,靠近中国最具活力的两大城市群,中央实施的“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为整个中部地区旅游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蒙城县应紧紧抓住安徽省重点建设的新皖北旅游区和亳州打造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实现蒙城旅游的后发赶超。

1、靠近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两大客源市场

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拥有众多经济发达城市,多数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年消费支出排在全国前列。国家旅游局统计的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出游率情况显示,这两大区域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而蒙城位于两大经济圈的中间地带,距两大经济区300公里至700公里范围,良好的区位条件为蒙城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乘势“中部崛起”战略机遇

自从中央实施“中部崛起”重大战略决策之后,中部六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安徽省更是走在中部省份的前列,省内和周边重要城市合肥、蚌埠、芜湖、马鞍山、郑州等都是蒙城县潜在的旅游客源市场。3、位于新皖北旅游区中央高地

新皖北旅游区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拥有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三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区域旅游潜力巨大。今年,新皖北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旅游发展环境日趋优化。2007年9月,皖北有关县市相聚亳州,签署了区域旅游协作章程和合作宣言,这标志着新皖北旅游区合作趋向紧密型、规范性,并走在了安徽三大旅游板块的前列。亳州是三朝古都,是道教发源

地、魏武故里、中华药都、白酒之乡,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亳州着力打造新皖北旅游区中心城市。作为亳州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城县旅游业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2蒙城地域背景分析

3.2.1区位条件分析

蒙城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位于淮南、淮北之间,东临蚌埠,西接阜阳,隶属亳州市。县境略呈长方形,总面积2091平方千米,占安徽省全省总面积的1.52%。

蒙城县交通便捷。东接京沪铁路中心站蚌埠站90公里,西连京九铁路中心站阜阳市90公里,南毗淮南,北临淮北,境内有省道307线、305线和203线交汇,南洛高速与合(肥)徐(州)高速贯穿、交汇于境内。涡河、茨淮新河、阜蒙新河全年通航,经淮河通江达海。蒙城县距合肥、徐州机场200公里,距阜阳机场80公里。

3.2.2经济背景分析

1、蒙城与全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

蒙城县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小麦商品粮、优质棉、低芥酸油菜生产基地县。畜牧养殖业具有明显优势,是全国优质肉牛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特别是黄牛养殖享誉全国,年饲养量近百万头,素有“黄牛之都”美誉。

近年来,蒙城县政府通过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正在由传统型农业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结构的调整势必为蒙城县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江西省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江西省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 崇义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的赣、粤、湘三省交界处,这里山清水秀,林竹茂密,民风民俗奇特纯朴,是一片绿色的净土。进入新世纪,崇义县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和旅游兴县的战略。应崇义县委、县政府之邀,中国旅游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与崇义县旅游局共同编制《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组包括旅游发展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所和北京三维诚信策划公司三家设计单位。崇义县旅游局提供全方位的配合,并且参与规划方案的编制研究,崇义县有关部门对规划编制工作给予大力支持,2004年1月规划组首次到崇义县进行实地考查,搜集资料,根据实地情况编制旅游规划。此后又多次征求当地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并于当年8月进行补充考察,完成评审稿。2005年4月30日,在崇义县阳岭通过专家评审(评审意见附后)。根据专家意见作相应修改后,现将规划文本提交崇义县政府。 一.规划原则 1.旅游规划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相协调,同步发展,充分发挥其拉动其他行业发展的作用。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处理好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发展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3.加强政府引导,强调旅游业综合性、关联性的特点,以政府的力量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开发旅游业; 4.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发旅游产品,形成本地区的特色。 5.综合部署、有序开发,兼顾近、中、远期各阶段的发展,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二.规划目标 为崇义县人民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指导未来15年旅游业发展提供一套切实

可行的方案。在保护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扩大旅游产业的规模,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就业人数,保证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近一步带动全县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本规划直接目标是制定系统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规划编制指导思想是以竹文化为主题,以山水生态环境为依托,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竹乡·绿谷品牌,建成江西省生态养生第一县。 三.规划期限 为保证与崇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以及《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将规划期限定为2005年—2020年。 近期:2005年—2010年为重点建设期 中期:2011年—2015年为快速发展期 远期:2016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期 四.规划范围 崇义县域所辖18个乡镇,154个行政村,人口19.6万,总面积2206.27平方公里。 五.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5年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5年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

绍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绍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 第二条规划成果…………………………………………………… 第三条规划范围…………………………………………………… 第四条规划期限…………………………………………………… 第五条规划依据…………………………………………………… 第二章旅游发展条件与背景…………………………………………第六条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 第七条旅游发展的战略机遇……………………………………… 第八条旅游发展的主要挑战……………………………………… 第三章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第九条国内客源市场现状特征………………………………… 第十条入境客源市场现状特征………………………………… 第十一条旅游经济总量与贡献…………………………………… 第十二条旅游景区数量与结构…………………………………… 第十三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指导思想与战略定位…………………………………………第十四条绍兴旅游所处的发展阶段……………………………… 第十五条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战略任务…………………………… 第十六条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 第十七条旅游目的地性质与功能定位………………………… 第十八条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十九条旅游发展的战略步骤…………………………………… 第二十条近期发展的预期指标…………………………………… 第五章旅游品牌与产品体系…………………………………………第二十一条旅游目的地主题品牌………………………………… 第二十二条旅游目的地营销口号………………………………… 第二十三条旅游目的地重点支撑品牌…………………………… 第二十四条旅游节事产品开发…………………………………… 第二十五条旅游线路产品设计…………………………………… 第六章旅游空间组织与重点旅游区………………………………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1 —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 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2 —

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从2009年2月开始策划,2010年7月18日由市旅游局组织进行了终期评审,《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汉江洞河水上风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紫阳城及真人宫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中国富硒茶观光园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三个重要节点开发规划通过审定,2010年8月19日正式批复,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9月13日正式行文报告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定。调研组经过调研以及对《规划》编制过程和内容进行座谈了解后,认为: (一)项目概况。积石峡片区工程是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子项目之一,位于民和县境内,工程涉及官亭镇和中川乡(官亭镇11村、中川乡12村)。项目区土地面积10.66万亩,其中不动工面积4.18万亩,项目建设规模6.48万亩,新增水浇地1.01万亩,新增耕地8912亩,整理后的耕地皆为高标准农田。工程总投资21163.89万元。新建支渠12条(自流支渠9条,提灌支渠3条),总长30.3km,提灌站3座。斗渠595条,长419.6km,斗门445座。建设田间道路125.9km,生产道路186.4km。省水利厅承担积石峡北干渠工程,干渠长16.8km,设计引水流量为4.19m3/s。

(二)项目进展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旅游产业近年来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但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效益还不好,尚未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支柱产业还有待时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旅游意识较为淡薄,对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发展旅游业与全县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对旅游业促进投资环境改善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发富硒资源与开发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意义认识不是很到位。旅游业发展在机构设置、政策投入、规划实施上存在差距和不足。 二是工作机制不健全。旅游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县上虽已成立了强大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在操作层面还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和推进机制,缺乏一个较为完备的组织工作机构,由于观念不一、认识不一、重视程度不一等因素,没有形成推进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未能及时出台,严重影响了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通往景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旅游

旅游开发规划三个案例

阳山文化地质生态休闲景区总体规划批 本次规划范围西起大阳山,东至狮子山,北起锡陆公路-阳中路,南至桃源路,总面积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为以阳山水蜜桃产业为依托,以大阳山为空间载体,以阳山桃文化生态观光园为核心,以生态山水、田园风光、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都市农业中心核。 规划以中国园林拓扑向心的传统布局结构,依山抱湖安排各功能区块;功能分区主要为自然山体景区、宾馆区、商业街区、企业家会所、农家乐、旅游度假区、生态社区、桃园社区、生态桃林观赏区等;主要用地为旅游设施用地、生态观光园用地、居住用地、公建配套用地等。

宗教遗产文化的开发——以空相寺禅宗文化开发为例 文化往往是一个景区的灵魂所在,因此也就成为了景区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

中要塑造的一个核心所在。我们在对于这些拥有这核心文化的进去在开发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于这一核心文化的打造,在这一过程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就成为一种可行的开发思路。 本文将以空相寺景区在旅游开发中对于禅宗文化的塑造为例,对“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这样一种开发思路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 一、背景介绍 空相寺古称定林寺,俗称西山寺。因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李村乡境内熊耳山下,故又称熊耳寺,空相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是我国建筑时间较早的寺院之一,素有“陕郡之圣地,天下之名蓝”的美誉。公元526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中国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初祖”。公元535年,初祖又来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次年在此圆寂,终年150岁。公元538年,众僧徒为纪念达摩初祖,又建造了达摩造像碑。寺院历代都有维护和扩修,但是,寺内大部分建筑,自抗日战争以来,或毁于战火,或人为破坏,寺院原貌已荡然无存。 目前空相寺的建造主要是在1994年由释永信大和尚力促恢复空相寺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之后逐渐恢复建设的,目前已经完成山门殿、接迎殿、达摩殿、达摩墓的修建。 二、文脉研究 笔者认为对于景区核心文化的一个文脉分析正是文化开发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的一个必由之路。依靠对于这种文化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景区开发中始终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真实性,同时在这样一个文脉追寻、梳理、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文化进行有效扩展、剔除糟粕。 一种核心文化往往涵盖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对其全部进行开发设计,反而适得其反不能够把握住文化的精髓,通过文脉研究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关键点上“顺藤摸瓜”最终挖掘出最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文化特征。 在对空相寺禅宗文化文脉研究中,我们梳理出以下几个关键点所在: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策划方案 第一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概况 白云区是广州市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行政区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均降雨量为1655毫米,境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有广州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区GDP127.53亿元人民币,比1995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价 (一)现状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国和广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立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0张,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广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内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广州"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和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广州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市民及四方游客的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模板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 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 未知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1056 更新时间: 07 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创立节约型和谐社会, 促使广饶县成为中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 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 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 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 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 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 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 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 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

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 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 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 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 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 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 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 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 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 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 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 孙武) , 四级旅游资源2处( 刘集支部旧址、吕剧) , 三级旅游资源6处, 二级旅游资源15处, 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 唯一性强

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CHIZHOU [2004-2020] 文本及图则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Science & Tourism,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 Landscape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Tongji University 池州市旅游局 Tourism Bureau of Chizhou City 二0 0四年三月

项目名称: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池州市旅游局 项目承担单位: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刘滨谊博士教授博导项目组成员:刘滨谊博士教授博导 王云才博士副教授 刘颂博士副教授 冯学刚教授 王兴斌教授 宋雁研究生 蔡光宇研究生 制图:金秋爽本科生 丁玉华本科生 魏怡本科生 李晓霞本科生

文本目录 一总则 (1) 二池州市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分析 (1) 三旅游发展战略 (2) 四旅游产品策划 (4) 五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5) 六旅游品牌形象与宣传营销 (8) 七旅游产业及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10) 八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12) 九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 (13) 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14) 十一分期投资建设与经济效益 (16) 十二旅游发展管理工程:机制、政策与法规 (18) 附则 (19)

图纸目录 现状图纸: 图号图名 1-01 区位及空间联系图 1-02 池州市行政区划图 策划规划图纸: 图号图名 2-01 池州市旅游资源分布图 2-02 池州市旅游资源分类与分级评价图2-03 安徽省南部地区旅游产品竞争图2-04 池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图2-05 池州市旅游区分区图 2-06 池州市旅游发展功能结构图 2-07 池州市旅游形象与主题塑造策划图2-08 池州市旅游产品与项目图 2-09 池州市旅游线路规划图 2-10 池州市旅游通道建设规划图 2-11 池州市旅游景镇景村建设规划图2-12 池州市旅游发展市场图 2-13 池州市旅游服务中心与设施规划图2-14 池州市旅游发展近期建设图 2-15 池州市旅游发展中远期建设图

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以经营城市的手法,打造“旅游名城”许昌市城 市旅游发展的创新策划 2012-03-24绿维创景李明伟林峰标签: 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引言:“旅游名城”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新整合 优秀旅游城市”的崛起,是我国旅游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城市旅游的深度化要求,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化之间互动的结合,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局限于国家旅游局现有的“优秀旅游城市”的评级,已经不足以达到城市经营者(市委书记和市长们)的实际运营需要。 为此,绿维创景提出了打造“旅游名城”的全新目标,这与许昌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与经营城市结合的要求一拍即合,形成了《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与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的委托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策划成果于2006年11月8日通过评审,专家组和许昌市给予成果高度评价,使我们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的探索,落地开花。 对于任何一任政府而言,如何加速城市化进程,

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城市形象名片,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始终都是第一位的工作;旅游要为此做出贡献,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产业,才可能成为一把手真正重视的事情。林峰博士今年提出了旅游产业与城市经营整合的新理念(7月24日中国旅游报《城市经营中的旅游方略》),必须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城市经济工作的主渠道中,成为党政工作的主流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才能有突破。 “旅游名城”,正是这一整合的成果。 对于大多数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地区来说,“旅游名城”可能正是你可以选择的新目标和新模式! 一、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 1、许昌现状旅游欠发达、缺少周边支持、资源不足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中的重要工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环境良好,文化积淀深厚,曾为汉魏时期故都,是中原五大古都之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30年-2019年文档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9 2030年 本资料由豆丁若莲文档搜集 更多文档请点击docin/ljk99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年)》 一、规划指导思想 (一)实事求是总结上版规划实施以来亳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就与问题,根据国家政策,在深入调查分析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城市发展方向和制定相应的策略与对策。 (二)发挥亳州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效应,依托交通、资源优势和已有的设施优势,进一步突出城市特色,优化城市布局结构。 (三)将现实条件与长远发展的需求与可能性相结合,应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规划更适应经济体制转型的客观要求和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强规划的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二、规划修编重点 1、明确城市定位,强化中心城市的职能,制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根据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和亳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把握亳州市的特点,合理确定亳州市城市未来的发展定位,研究城市合理的发展规模,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确定今后一段时间的城市发展目标。 2、从资源、生态环境和城市特色保护出发,对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自然、人文资源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划定禁建、适建、限建区,确定城市生态网络和合理的土地开发规模、开发策略。 3、强化城市空间形态变迁的研究,预测城市形态未来演变的趋势。 4、确定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各功能分区的功能定位,合理进行城市用地布局。 结合城市特点,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趋势判断、资源环境承载力、远景城市发展用地需求、空间拓展模式、用地空间拓展的引导性和控制性因素以及行政区划等,合理确定规划区范围、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5、处理好城市内外交通,构架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拓展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国外案例: 一、法国普罗旺斯,拥有最丰富的乡村度假地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机会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格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二、澳洲葡萄酒庄园,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终,价格实惠著称。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的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远景案例: 一、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

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位于彭镇沿河坝村,紧邻成新蒲快速通道。占地约929亩,地势平坦,土壤质量较好。气候温和,发展条件较好。远景将康绿鲜以打造集示范、教育、生产、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为设计理念。立足生态原则,结合国内庄园的发展形势与优秀范例来进行布图与设计。此次设计灵感主要来自“田园地方”这一传统文化。设计以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方向为两条主要景观轴线,外轮廓形似卵圆形的多功能体验区是农庄的核心,象征“天圆”,内部道路系统围绕两条轴线分布,象征“地方”,以此实现外圆内方、天圆地方的分布方式。农庄的种植区栽植模式围绕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两条轴线来分布,道路系统围绕整个园区穿插分布,使整个园区感官上更具规模,操作上更科学合理,同时有利于作物接受充足光照,良好的生长。 二、仁寿清见开发示范园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文|王晓华(北京晓月旅游咨询有限公司010-640132087) 一、项目资源背景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的漫川镇接壤,南临汉江,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南北跨306米,东西宽约261.15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上津古城,东距十堰120公里,西北距西安250公里,是湖北西进的桥头堡、陕西东出的东大门。境内交通、通讯便利,省道郧漫路、上湖路、建设中的银武高速、西汉光缆及汉江最大的支流金钱河穿境而过。经济繁荣,政治发达,历史上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上津千百年来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 “上津”地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民间传为“圣上渡口”和“最上的渡口”之意。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南通楚,北通秦,是武汉至西安的交通要道,南方商队至此要弃舟登陆,北方马队到这儿要乘船东进,因此古时此处舟楫云集,商队如潮,十分繁荣。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长达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数十次频繁的政权更替和繁多而残酷的战争,为上津留下了大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南会馆)、北会馆、天主教堂、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10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现存完好)。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明清古街和四合院)等最有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古城内民居建筑的残破:古城虽有着千年的历史,但随岁月的推移,古城的空间结构遭到人为破坏严重。古城的城楼、雉堞、护城河等急待保护性恢复。城内沿街多处具有民居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残破。2.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随处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城内与古城文化和历史信息极不协调的所谓现代建筑随处可见,如:卫生院、小学、中学等。3.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旅游开发的滞后,目前古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古城内、金钱河畔都未形成针对游客的旅游产品。另外,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备。 三、创意思路过程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进展总体规划 (审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托付单位:山西省旅游局

编制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所旅游规划中心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请山西省旅游局填写) 编制组专家成员名单: 总顾问: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旅游局原司长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助理:江五七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讲师 杨宏伟山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 毛成刚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 魏诗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专家:李南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协会秘书长全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后、教授 董恒年北京联合大学都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研究员 郭亚军西北大学旅游系,讲师,主任助理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付磊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进展研究院,院长,博士 宋建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陈龙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朱世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 鲜宏利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访问学者,高工 专项规划组 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常洪林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成员:邱于皙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常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王振清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贺素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方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

试谈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8页)

试谈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8页)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

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除此之外,广饶的红色革命遗址、吕剧、齐笔等特色旅游资源也将为广饶迎来很大一部分专项旅游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2—2020 省旅游局 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5) 一、规划背景 (5) 二、规划围 (5) 三、规划期限 (5) 四、规划依据 (5) 五、规划原则 (6) (一)全局化视野 (6) (二)差异化定位 (6) (三)市场化导向 (6) (四)可持续发展 (7) (五)协调化发展 (7) 第二章基础分析 (8) 一、资源分析 (8) (一)资源丰富,组合度好 (8) (二)生态良好,尺度丰富 (8) (三)文化突出,主题鲜明 (8) (四)利用不够,转化不足 (9) 二、市场分析 (9) (一)总量快速增长 (9) (二)结构稳中有变 (9) (三)消费形式多元 (9)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10) 三、产业分析 (10) (一)统筹力度持续加大 (10) (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0) (四)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11) 四、机遇与挑战 (11) (一)发展机遇 (11) (二)面临挑战 (11) 五、分析结论 (12) 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3) 一、总体思路 (13) (一)发展思路 (13) (二)发展任务 (13) 二、发展战略 (14) (一)加快产业资本聚集 (14) (二)实施目的地升级 (15)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6) (四)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17) (五)遗产保护与创造 (17) (六)区域旅游一体化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分期指标 (19) (三)产品建设 (19) 四、分区目标 (20) (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区 (20) (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区 (20) (三)经济圈旅游区 (21) (四)皖北旅游区 (21) 第四章布局与产品 (23) 一、空间布局 (23) (一)三心引领 (23) (二)四片联动 (24) (三)十区聚集 (25) (四)六环联通 (30) 二、旅游产品 (31) (一)旅游精品体系 (31) (二)重点旅游线路 (36) (三)产品支撑体系 (39) (四)产业融合发展 (49) 三、各市发展指引 (50) (一)市 (50) (二)市 (51) (三)市 (52) (四)市 (54) (五)市 (55) (六)市 (56) (七)亳州市 (57) (八)市 (59) (九)市 (60) (十)市 (61) (十一)市 (62) (十二)市 (64) (十三)池州市 (65) (十四)市 (66) (十五)市 (67) (十六)马市 (68) 第五章服务要素 (70) 一、旅行社业 (70) 二、旅游交通 (70) 三、旅游住宿 (71) 四、旅游餐饮 (72) 五、旅游娱乐 (73) 六、旅游购物 (74)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DAVOST INTELLIGENCE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长城旅游是标志性产品之一。与长城具有同等价值的中国大运河,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一直是一个弱项。只是在江苏、浙江部分城市中推出片断的“运河旅游线”。在整体上,运河旅游并没有形成品牌、形成规模。通州是运河的龙头和北部起点,是运河文化的源头,是运河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地方。通州开发运河文化旅游,将对推动整个运河文化旅游起到关键性的作同,通州应该而且能够建设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旅游的首要目的地。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定位据达沃斯巅峰智业旅游规划设计院介绍通州在运河古城、河网纵横的优势资源基础上,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休闲旅游为主导产品,建成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深厚、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完整,具有中国乃至国际吸引力的运河文化旅游胜地和北京东部亲水休闲度假基地。 通州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中国运河文化旅游第一目的地北京东部滨水休闲度假基地或者说:中国运河文化旅游龙头京东休闲水都空间布局 一、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原则以运河文化为魂、水为体,以运河为主脉络进行总体布局; 与通州新城构建“一河两翼,南拓东进,组团发展”及通州区“一城两轴三点四镇”的城乡空间结构相适应; 突出各个乡镇特色、互不雷同,体现功能互补、全区联动的战略思想,实现个体效应和群体效应的统一;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特色旅游资源与已建和待建重点旅游项目的分布相衔接; 全面布局、统筹安排、分期开发、留有余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具体开发项目在实施时需在符合总体布局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调整。 2、总体布局结构 以北运河和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新城建设带动各乡镇旅游发展,形成“一心、一带、四片区”,即114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心:城市中心旅游区。一带:北运河文化旅游带; 四片区: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西南商 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中心城区带动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的发展,推进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西南商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的建设,全面推进通州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思路 (一)发展要点配合新城建设,改造运河景观、提升文化休闲功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促进运河沿线景区的合作,从不同侧面向游客展现、供游客体验通州区悠久、璀璨的文化。与运河两岸正在开展的城市化建设相互渗透,构建通州区的TBD(旅游商务区)。紧密结合都市农业建设,以运河沿岸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带动全区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开展。 (二)主题定位体验运河古城风情观赏通州新城风貌 (三)重要节点按照《通州新城运河城市段规划》,以“岛影、塔影、楼影和树影”的设计现念,自上而下分为运河河源段、运河古韵段、运河时风段、运河山水段,高水平建设好旅游度假片区、文化商业区、商务金融区和生态居住区,构建通州新城的核心旅游带。运河水系还清工程的进展,运河两岸道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为运河沿线旅游景区(点)的串联、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本规划选取部分有代表性、发展潜力较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