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告是科学

广告是科学

广告是科学
广告是科学

广告是科学

广告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从广告诞生之日起这个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也因此诞生了广告科学派和广告艺术派。先且不论哪派观点正确,

广告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有关广告的知识,起初只零星地见之于新闻学科和经济学科的部分章节内,且很不成系统。到现在为止,广告知识仍是这些学科的组成内容之一,如新闻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商业心理学等都论述到广告的内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争夺消费者和增加市场占有份额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广告手段日益科学化现代化,运用广告来开拓市场,争取消费者,成为企业开发市场、扩大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广告学论文,网神设计论坛版权所有

由于广告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广告活动的形式日趋丰富多彩,广告业务不断增加,专业广告组织也开始出现,对广告

理论和广告策略的研究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为了加强对广告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加强对广告理论的研究,高等学府增设了广告专业或开设广告课程。广告理论研究的日益发展和广告工作的实际需要,逐渐使广告学成为一门正规的和独立的学科,从新闻学和商业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广告学是一门科学。广告学反映了广告活动的客观规律。符合客观规律就有科学性。所谓科学,它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的总和。科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和正确地解释各种现象;它的任务是透过偶然的、杂乱的现象去发掘和研究表面上看不出的规律,并以这些客观规律去指导实践。广告学虽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但它基本上是属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经济学科,它揭示了广告促进商品生产的规律,人们只要依照这些规律进行广告活动,就必然会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心理效果,否则就要失败。

广告学又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广告学包括:广告史、广告写作、广告策划、广告战略、广告战术、媒体选择、广告心理、广告摄影、广告设计、广告管理、广告道德规范等一系列原理和理论。这些原理和理论揭示了广告活动的基本规律。

很多科学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着未知的空白区和不完善的地方。广告学是新生科学,自然也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和未知空白区,但绝不能因此而否定它是科学。

关于广告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有各种不同的见解。一般认为,广告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它是经过广大的广告科研工作者与广告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总结了大量的广告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借助于现代科学的分析技术,把广告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综合、总结的基础上,把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探索出广告活动的规律,形成广告原理,揭示了广告活动促进商品销售规律的本质。同时,广告活动又是借艺术手段来进行的,广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也是通过艺术形式来进行的。实际上广告是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什么是边缘性科学呢?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学科之间分工越来越细。现代科学学科已发展到2400余门,各类学科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交叉,互相影响的,从而形成一些“边缘科学”。

说广告学是一门结合性的边缘科学,是因为广告学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统计学、美学、声学、光学、电学等众多学科,并且广告学本身有着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许多分支学科。例如,广告理论学、实用广告学、历史广告学、市场广告学、广告心理学、广告美学、广告文学、广告摄影学、广告设计学等等。这充分说明广告学是一门边缘性的综合性科学。说广告学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广告在创意、文字、图画、色彩、字体、修辞等方面都要运用艺术原理,讲求艺术性。艺术是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的总称。它是以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艺术也是一种认识,是通过形象把这种认识表现出来。艺术有其社会作用,如认识作用、思想教育作用、审美作用等。广告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产品的形象,准确、生动、简洁、鲜明、富于艺术的感染力表现广告内容,给消费者以美的享受,从而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的注意和兴趣。

广告学从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经济学科,它揭示了广告促进商品销售的科学规律。人们只要按照这些规律去从事广告活

动,就必然会收到好的经济效益和心理效果,否则,如果在广告活动中违反这些规律,就必然会导致失败。比如,广告要取得视听效果,就必然要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性;而不同的市场,也要求广告主具有相应的符合市场特性的广告行为。广告活动事实上是一项经济活动,是受社会各方面因素影响的,而社会各项影响因素又是多变的和复杂的。同时,广告活动也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广告效果的因果关系也比常见的自然科学中所描述的自然界活动的因果关系要复杂。

现今,广告已成为当代信息社会最具普遍性的文化现象,我们生活在广告的包围之中。广告,影响并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感受、审美方式。广告在完成其商业功能的同时,也表现出对整个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但究其广告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个问题总是业内人士争议的话题。

笔者以为,从广告创意的真正理解来看,广告创作绝不单纯是一种纯正的艺术创作,而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

一、广告的科学基础

现代广告设计本身就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影响的产物。广告的特点,决定了广告设计既受到市场和消费者购买心理的支配,又受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广告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即以科学为起点。广告产品的确定、广告策略的制定、广告对象的选择、广告宣传的手段方式、广告概念的得出无不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容。广告的运作过程也需要各方面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对广告是功不可没的,但同时也绝不能忽视广告中的艺术的存在。

广告只有在体现真实、科学的前提下,将素材巧妙地处理,使文选的思想性和画面的形象比现实中的商品的美更集中、更典型化、更艺术化,才能引发大众的强烈的美感和浓厚的兴趣,把广告作品的商业实用性提炼成更艺术化的作品。

一个成功的广告,必须以科学为基础,做到商业性、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真正结合,使广告回味无穷,这才是广告作品不同于纯艺术作品的神奇所在。

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与广告学专业的比较

普通高等院校广告学专业与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探 张蕾 (青岛滨海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技化的到来,高等院校的各个专业设置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改革,特别是广告学最为新兴的学科专业,自身的部分课程设置还不完善,需要借鉴并引入相近的视觉传达专业的部分课程,达到两个专业相互吸取对方专业的优势来补充和完善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同时要多了解市场及用人单位的需要,并根据实际调研结果来合理的设置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广告学;视觉传达;课程设置;改革 现阶段的社会环境情况 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全球经济时代的时代特色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现在各大院校所流行的跨专业建设也纷纷进入了白炽化阶段。那么如何将刚刚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下属的广告学专业与视觉传达专业进行专业化整合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新课程,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在定位明确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师资力量。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师与广告学专业的教师相互相互交流,汲取对方专业的专业课程的亮点,比如广告学专业开设的传播学类的课程,涉及到对受众分析方面的知识,正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所需要的,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竞争形势下所必须了解的基本知识。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广告专业也遍地开花,究其根源,广告专业是与市场联系最为密切的专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字1983年厦门大学开设广告专业以来,全国大概设有广告专业的教育机构有237个,加上夜大、民办等教育地点大致有300多所。 虽然所设机构较多,但是专业从事广告设计的从业者中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的却不足3%。这与日趋所需该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形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并且学生的专业面过窄,在专业素质的培养上只注重单一学科的知识,没有跨专业知识的储备及基本技能。所以怎样确保广告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及专业技能,成为当下我们高等院校及教育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要积极采取应对策略,从切实可行的课程改革方面下功夫。努力发展本专业优势,并实时加入邻近专业的特色课程,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两个专业相互借鉴优势 现如今,广告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广告策划、品牌传播、市场营销、广告学概论、广告创意等。从上述课程我们不难看出,广告学专业主要突出的是品牌策划和营销方式等相关课程及学科知识。就学生的手头功夫而言,例如手绘表现技法、设计素描和装饰画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就有所欠缺。该专业的学生在制作广告作品时,可以应用的表现方法或者说是创意思路就会有所局限。因为许多时候,学生在制作广告或者是宣传单页的过程中,仅仅依靠电脑软件这种工具不足以使设计的作品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借助手绘技法,用手绘这种最基本的形式与电脑软件处理方式相互结合,可以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而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与之不同,核心课程有:字体与标志设计、包装设计、

关于科技的经典广告词大全

关于科技的经典广告词大全 15. 科学,是盏明灯,照亮人间阳关道;迷信,是死胡同,钻进取就难脱身。姜明上海市公民道德格言 16. 速度超人,色惊四座,HP designjet HP,打印机无限自由,轻松拥有联想电脑 科技的广告词推荐 1. 电子商务你想有多E IBM 2. 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 IBM 3.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与你同在中国移动 4. 无微不至的通信网络中国移动 5. 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上海电信 6. 让沟通无处不在中国移动 7. 由我天地宽中国网通 8. 打,就打个痛快淋漓,爱打才会赢中国电信 9. 优质的联想夏普(夏普电器) 10. SONY这是你第一次见到的名字吗(SONY)

11. 科学技术在进步,健康知识在普及。 12. 一切都会过去,只有真理永存。 13. 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 14. 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和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15. 在科学工作中,不愿意越过事实前进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实。 16.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17.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18. 真理的伟大朋友是时间,她的最大的敌人是偏见,她永恒的伴侣是谦虚。 19. 真理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人们前进和上升的道路上的阶梯。 20. 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只是因为它是和谬误以及虚伪对立的。 科技的广告词精选 1.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 2.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对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思考

对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思考 关键词: 翻译;科学性;艺术性 摘要: 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历来是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西方译学家奈达博士在60 年代曾有过建立翻译科学的设想,试图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说明翻译问题,但未能取得成功。而后,到了90 年代他则断言: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笔者就奈达博士由科学论向艺术论的转变,对翻译的性质进行了理性思考:翻译中对“忠实”目标的追求体现了翻译的科学精神,而为实现“忠实”又离不开艺术创造,因此科学性和艺术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Philosophic Thinking of the Science and the Art of Translating ———on Nida’s“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ZHANG Rui - qing1 ,ZHANG Hui - qing2 (1. The School of Foreigh L anguages , S hanxi University , Taiyuan , China ; 2. English Department , Northern China Engineering Institute , Taiyuan , China) Key words : t ranslation ;science ;art ;faithfulness. Abstract : What is t ranslating ? Is it science or art ? This has long been one of the focal cont roversies among t ranslatologist s. Dr. Eugene A. Nida attempted to establish a science of t ranslating by applying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to t ranslating problems in the 1960s ,but failed. In the 1990s he claimed conversely that t ranslating was not science ,but skills. His shift prompt s the author of this essay to draw the couclusion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 ranslating ,the pursuit of faithfulness to the original reveals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of t ranslators ,but to attain faithfulness , artistic creation plays an immeasurable role in good t ranslations. “翻译科学”是一门“研究翻译的科学”。怎样才能构成科学? 首先必须要有客观规律正如金堤先生所说:“艺术与科学之争的焦点是一个实质性的问题。翻译这一活动究竟是否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如果受客观规律的支配,那么既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认识这些规律,我们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而如果这一活动主要靠独创,谈不到什么规律,那么我们只能把它当作一门艺术。”因此,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关键就在于其是否具有客观规律。我们在翻译活动中没有探索到客观规律之前,是无法断定翻译是科学的。西方译论家并没有主张建立“翻译科学” ,在他们的译论中,也不用“翻译科学”一词。在西方大学课程中,只有“翻译理论” ,或“翻译研究”,或“翻译学”。唯一用过“翻译科学”一词的,只有奈达博士。60年代,他在“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一书中指出,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并试图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原理,通过深层结构的分析,探索语际转换的客观规律,从而建立翻译科学。但这一尝试未能取得成功,语际转换的规律也未能找到。此后,他在1991 年发表的《翻译:可能与不可能》一文中说,我们不能使翻译成为一门科学,出色的翻译是创造性的艺术。可见奈达由科学派转向了艺术派,并从此放弃了建立翻译科学的设想。1998 年,他在答《外国语》记者问时,又重申了这一论点,认为翻译不可能成为科学。 一翻译科学论的困惑 寻求支配翻译活动的客观规律是历代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困扰了几代译学家。只有到了现代,有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才有可能打出翻译科学论的旗号,将侧重点放在科学的基点上。然而,,奈达为何一度认为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而后来又说翻译不是科学只是艺术呢?翻译的科学论之所以陷入矛盾,其根源在于翻译对象所涉及的媒介———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任意性特征。这种特性决定了科学无法完成其使命,因而即使很不情愿也不得不转而求助于艺术。首先,大多数人已经接受的一个事实是:虽然科学力图把文本语言中的意义一点一滴地落实,但语言却总是拒绝把它的全部意义交出来。事实上,现代批评

作业:广告是科学还是艺术

广告=科学+艺术 广告,究竟是“艺术”,还是“科学”呢?关于广告的科学还是艺术之争百十年来掌握着话语权的广告大师们吃饱了没事做就短兵相接刺刀见红掐得死去活来也没掐出个所以然来。今天我们这些才学广告的小子也不能幸免地陷入这个漩涡了,我们的老师貌似要我们表个态,要帮我们分个派似的,这个学期的作业就是“广告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不是逼我们表态是什么?呃,说严重了,这只是个作业,作业啊……(暗暗地问一句,老师您是哪一派的啊?)在表达我的观点之前,我还是先看看两大派各自的说辞吧。 罗素·瑞夫斯认为广告是科学,他提出了广告中必须包含一个向消费者提出的销售主张,这个主张不仅仅是语言,不仅仅是产品鼓吹,也不仅仅是展示广告,每个广告都要真实告诉每一个读者:“买下这个产品,你会得到独特的好处。” 很对啊,广告的首要功能就是用来传达信息的,告诉消费者产品会提供哪些实际利益,最终说服他们来买我们的产品啊。嗯,很有道理,看来广告是科学,没错了。 再看看艺术派的观点。 威廉·伯恩巴克死也要说广告是艺术,他曾说:“我警告你们,不要相信广告是科学。”“法则是由艺术家打破的,令人难忘的作品永远不可能脱胎于一种模式。”“广告并不能为一个商品创造出优势;它只能够传达它。” “逻辑与过去的分析使创意失去了灵活性和毫无作用。这和恋爱一样:你越去探究它,它越会在你面前消失。” “有一些事情比一个很有说服力、富于表现的不可靠的创意更具有威害性。” “研究可以把你限制在过去。” 太霸道了,这不是以势压人吗?这么霸道的人说的肯定不是真理,可是,他的DDB公司却告诉世人这并不是他随口而说、以势压人,而是有绝对的事实做根据的。 为难啊,为难啊,我只是一个中国学生而已,我说广告是科学,非得被威廉·伯恩巴克一掌拍死不可,我说广告是艺术,想来罗素·瑞夫斯和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也不会放过我。看来要搬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做武器才行,中庸一下吧,嘿嘿! 所以对于广告是科学还是艺术?我的回答是广告是科学加艺术。其实,选择骑墙派也是很需要勇气的,希望不会再做梦时被两方鼻孔里喷出的冷气冻死 我选择中庸,是因为我觉得如果单从科学角度去理解广告,我不能比较全面地诠释我脑海中对广告的认识,同样的,只从艺术角度考虑,也不能。 现今,广告的发展已经不是像过去那样单一,视觉和个性更为现实化,使得广告转向科学研究融入艺术个性化的表达。广告也已成为当代信息社会最具普遍性的文化现象。广告在完成其商业功能的同时,也表现出对整个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所以我觉得把广告创作理解成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更为贴切的。 广告既然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那么广告创作中哪些是科学,哪些又是艺术呢?下面我会从三个定义来论证我的观点。 科学的定义是把任何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无限放大和无限缩小,在无限放大和缩小的过程中,找到接近100%的完美理论,得出价值.做出贡献。科学的特点是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简单地说,科学主要研究的是规律,而艺术则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方面的。 那么我们依据这两个定义给广告创作的过程步骤做个简单的分类: 广告的科学性主要指: (1)广告由前期市场调研分析、目标定位、策略制定、线下执行、效果评估等都是一系列的具有科学依据的活动。

创业型科技公司服务理念的标语文档

2020 创业型科技公司服务理念的标语 文档 Document Writing

创业型科技公司服务理念的标语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1、善于创新,勇于担当。 2、诚信立世,共赢天下。 3、质量第一,服务至上。 4、团结增添力量,严谨创造效益。 5、以人为根本,用制度管人。 6、守诚,合作,求精,满意,共赢。 7、敬业体现忠诚,勤奋源自尽责。 8、态度决定高度。 9、我专故我精,我诚故我赢。 10、以人为本,协同创新。 11、为世界创造美好。 12、专业铸就品牌,激情成就未来。 13、理想点亮人生,行动创造未来。

14、因为专业,所以更好。 15、微妙之间,完美之中。 16、滴水慈恩,汇蓝成海。 17、心随所想,志成所愿。 18、走出独属于你的成功之路。 19、不断的努力迎接新的未来。 20、创造最适合你的事业。 21、最适用的软件,最贴心的伙伴。 22、心怀天下篇立足于天下。 23、思想决定人生,行动成就未来。 24、打造百年企业,百年品牌。 25、用科技扬帆梦想。 26、智慧创新,财富共赢。 27、慈恩关怀,恒久关爱。 28、将心比心,惠泽万民。 29、怀恩瞬间,洪福齐天。 30、心怀感恩,铸就专业。 31、常思常进步,多行多收获。 32、感恩之水长流。 33、感恩客户,一路服务。 34、用我们的技术让您的工作变得简单。 35、滴恩源于社会,涌泉回报客户。 36、我们在路上为你开拓更多道路。

“翻译活动是艺术还是科学”——对《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的一点意见

2000年第9期总第137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0,№9 Serial№137“翻译活动是艺术还是科学?” ———对《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的一点意见 劳 陇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091)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0)09-0056-02 黄振定博士的《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是一部浩瀚的,综合性的翻译理论巨著,其覆盖面之广博,内容之丰富,理论之精辟,哲学思维之深邃,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翻译论坛上所仅见。读之启发良多,使人感到衷心钦佩。在这里,我只想对书中揭示的两个主要问题,提一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商榷。 在本书的“引言”中,作者指出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质而言之,翻译活动是艺术还是科学?翻译学是艺术论还是科学论?”(见本书“引言”第1页)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答,书中指出:“翻译实践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102页),“翻译学是科学论与艺术论的统一”(200页)。 以上解答的主要依据是辩证法的矛盾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毛选》301页),“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毛选》303页)。 根据这一论点,所以书中指出: “辩证的方法,无疑就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即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转化和统一,具体说来,在实践方面,就是翻译的艺术性中内在地包含科学性,科学性中内在地包含艺术性;在翻译理论方面,就是考证艺术论的主张内在地蕴含着科学论,科学论的主张内在地蕴含着艺术论。”(本书“引言”第2页) 这就是艺术论与科学论统一的论点的主要依据。 但是,我们还必须认识,根据辩证法的原理,矛盾的两方面既有统一性,而又有斗争性。矛盾的统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而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选》307页)因此,“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毛选》297页)“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随着起变化”。(《毛选》298页) 因此,我们要确定翻译的性质,就不仅要认识矛盾的双方的统一性,还必须要认识矛盾的双方的斗争性,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否则,翻译的性质是无法确定的。 如前文所说,翻译实践是艺术性与科学性两方面的矛盾的统一。所谓艺术性的主要特征就是主观创造性;科学性的主要特征就是客观规律性(200页)。在这矛盾的两方面中,究竟哪一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的作用呢?这是首先必须要明确的,否则,就无法确定翻译的性质。 在现阶段的翻译实践中,显然,主观创造性(艺术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实践证明,任何翻译活动都必须经过(1)理解和(2)表达的程序。在这个程序中,主观创造性思维起决定的作用,而不受客观规律的约束。因为主观创造性(艺术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它决定翻译的性质是艺术,而不是科学。 将来有朝一日,机器翻译如果成功了,客观规律性(科学性)就转而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的作用,而主观创造性就不起什么作用;翻译的性质也就随着而起变化,就可以成为科学了。 所以,对于前面所提的第一个问题:“翻译活动是艺术还是科学?”我们的回答是:在现阶段,翻译活动(实践)是艺术,不是科学。将来如果机器翻译成功了,翻译活动(实践)就可以成为科学了。但是,那是渺茫而不可知的事,似乎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 对于前面所提的第二个问题:“翻译学是艺术论还是科学论?”我们首先必须要认识翻译学或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 作者简介:劳陇(1914—),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

最新的科技宣传语大全

最新的科技宣传语大全 1、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走开放型科技发展之路。 2、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营造科技发展环境。 4、科技创造,超越梦想。 5、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推进知识经济发展。 6、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7、科技创新----激扬创想的天地! 8、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9、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 10、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11、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区域技术创新。 13、加强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14、你因科技而精彩,科技因你而腾飞! 15、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用科学实现我们的梦想!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6、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17、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18、加强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9、生活需要科技,科技改善生活。 20、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21、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22、加速科技进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3、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24、展开科学的翅膀,放飞科学的梦想。 25、努力学习科学,迎接未来挑战! 26、知识改变人生,科技创造未来! 27、科技--雏鹰飞翔的翅膀。 28、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2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0、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31、今天奇思妙想,明天硕果累累。 32、专利法是保护企业创新成果的有效武器。 3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答:管理是一门科学。 具有科学的特点,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而且,作为总结管理规律的管理学所具有的特点也足以证明管理是一门科学。 (1)客观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组织的管理活动,它从客观实际出发,揭示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它是一种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实反映。 (2)实践性。管理学是从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都是人们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的直接目的就是有效地去指导实践。 (3)系统性。现在的管理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理论,这是通过对大量的实践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发展而成的。管理学的各个章节所包括的内容相互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系统。 (4)发展性。管理学是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当中,因为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管理学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它要在发展中不断充实、完善,有些内容还要进行修正,使之能够更有效地去指导实践。 管理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存在着客观规律性。它是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如果不承认管理的科学性,不按规律办事,违反管理的原理与原则,随心所欲地进行管理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导致管理的失败。 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它是指利用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激发灵感、发挥创造性的技巧和诀窍。 由于管理对象分别处于不同环境、不同行业、不同的产出要求、不同的资源供给条件等状况下,这就导致了对每一具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没有一种惟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特别对那些非程序性的、全新的管理对象,则更是如此,从而造成了管理活动的成效与管理者对管理技巧的发挥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事实上管理者对这种管理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体现了管理者设计和操作管理活动的艺术性。另一方面由于在达成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与责任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管理方式、手段多种多样,因此在众多可选择的管理方式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于现实的管理之中,这也是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一种艺术性技能。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种科学与艺术的划分是大致的,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说它是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说它是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而且,这种科学性与艺术性在管理的实践中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发挥管理的功能,促进目标的实现。 对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而只强调管理工作的艺术性,将使管理表现为随意性;不注重管理的艺术性而只强调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科学将会是僵硬的教条。管理的科学性来自于管理的实践,管理的艺术性要结合具体情况并在管理实践中体现出来,二者是统一的。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在管理科学性基础上,管理的艺术性才有了施展的于管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对待与处理,我认为其科学性是前提,是最基本的保证,只维舞台。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并不矛盾,正如孔茨所言:“最富有 成效的艺术总是以对它所依借的科学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科

广告是一门艺术

广告是一门艺术 广告是一门科学的艺术 科学与艺术在某些地方是矛盾的,科学讲究严谨、精细、理性与客观性,而艺术则讲究感性、可运用修辞、超脱现实等。但是对于广告来说科学与艺术并不是对立的,它们在广告这门学科上同时的运用与展现。 一、广告是门艺术 根据AIDMA(吸引注意——引发兴趣——激起欲望——强化记忆——促进活动),广告就是充分利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包括音乐、舞蹈、诗歌、绘画等)来传播产品或服务信息,以达到更好地引起受众的注意、理解、接受、刺激,促进购买欲望的目的。 广告并不是完全的等同于艺术。广告是为广告主服务的,受众是大众,广告允许艺术化,但是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而文学艺术是允许虚构的。审学情趣、审美价值对广告创意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广告是商业活动,而美学是研究美得现象和规律的活动。 二、广告是门科学 广告需要建立在调研基础上,可以通过一系列量化标准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它可以借助实验、统计、内容分析、事前事后对比测试、心理分析等辅助研究手段,形成系统的广告原理。所以它是门科学。 三、广告是科学,也是艺术 广告需要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量化,得到广告制作的前期数据,便于制作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广告。 广告具有艺术性,它涉及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众多艺术形式。广告借助艺术,在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方面更加的生动和形象,使传播效果达到更好。 广告是一门劝服的艺术 无论是产品广告、品牌形象广告、观念广告还是公益广告,其传播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或者劝服消费者购买商品、树立企业形象或使消费者改变或者接受某种新的消费观念和提倡新的生活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等。 每一个广告从策划到播放都是为了达到有效的传播, 实现既定的广告目的。而广告固有的劝服性特性极易滋生受众的戒备心理, 使广告被置于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边缘化境地。更何况现代人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安排自己的活动, 承受着物质和精神等方方面面的重压,

关于农业科技公司的好广告语

关于农业科技公司的好广告语 广告语,关于农业科技公司的好广告语 1、石斗米,粒粒香——石斗农业。 2、碾出来的鲜米,做最好的自己。 3、绿色天然,口口相传。 4、石斗农业,天然健康。 5、食在百年前,健康现代人。 6、食在百年前,福泽当代人。 7、科技精通,膳始膳终。 8、石斗好米,百姓心中一杆称。 9、生态健康,自然领鲜。 10、健康百年大计,膳待国人身体。 11、生态好科技,温暖千万家。 12、石斗创新,天地粮心。 13、岂止生态,不止米鲜。 14、食在百年前,膳待现代人。 15、生态石斗,健康常有。 16、自然吃着香,美味更健康。 17、“粮”心保食安,敢为天下鲜。 18、每一粒皆新鲜——西安石斗。 19、石斗,还原自然麦香。 20、鲜米一口,不忘石斗。 21、膳食者,大健康——石斗农业。 22、石斗农业,敢为天下鲜。 23、有粮知,更安心——石斗农业。 24、生态体验,农情无限。 25、做膳事,我们在行——石斗农业。 26、北斗特色,鲜米突破。

27、石斗风格,上膳生活。 28、生态得先机,石斗铸传奇。 29、生态品质,机不可失。 30、石斗科技,“磨”出天然好味。 31、新鲜农品新鲜售——石斗农业。 32、品质鲜米,石斗农业。 33、人是铁,饭是钢,石斗好米就是香。 34、用得舒心,吃得放心。 35、石斗好食材,天然味道来。 36、才华高八斗,农业鲜石斗。 37、天然健康,源于好粮。 38、在石斗行走,为麦香停留。 39、有心意,更有爱意——石斗农业。 40、良知做好粮,安心进万家。 41、好米石斗,好味美口。 42、有机北斗,健康领秀。 43、生态出粮米,自然得先机。 44、产好米,我们是认真的。 45、石斗的荣耀,国人的健康。 46、我们用心生产每粒米——石斗农业。 47、全面营养,健康衡。 48、石斗鲜米机,贵在好品质。 49、生态无边,石斗领鲜。 50、折腰,只为石斗米——石斗农业。 51、石斗理念,生态无限。 52、每一口,美一口——石斗农业。 53、天惊石破,健康出色。 54、有良心,更安心——石斗农业。 55、好机好米,石斗懂你。

对翻译是科学和艺术的辨证统一的思考

对翻译是科学和艺术的辨证统一的思考 【摘要】翻译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关于其性质是科学还是艺术,长期以来翻译界争论不休。本文就翻译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阐明了翻译活动中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必要性。 【关键词】翻译;科学性;艺术性;统一 1. 翻译是艺术 英国文艺批评家里查兹说过:翻译"很可能是整个宇宙进化过程中迄今为止最复杂的一种活动"。它涉及哲学、语言学、逻辑、美学、历史、文化、心理学等领域;关于翻译的性质是科学还是艺术,翻译界历来看法不一;翻译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这是我国翻译界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期争论而未能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国内最早是林语堂于1933年明确提出“翻译是一种艺术”。他的那篇著名的(论翻译) 中提到:谈翻译的人首先要觉悟的事件,就是翻译是一种艺术。凡艺术的成功,必赖个人相当之艺术及其对于该艺术相当之训练。此外别无成功捷径可言,因为艺术素来是没有成功的捷径的。翻译的艺术所倚赖的:第一是译者对于原文文字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第二是还会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问题有正当的见解。在此三者之外,绝对没有什么纪律可为译者的规范,像英文文法之于英文作文。 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历来是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较早认为"翻译是艺术"的人是17世纪英国的德莱顿(John Dryden)。其后他的同乡

著名学者斯坦纳(George Steiner)也曾洋洋洒洒旁征博引来论述翻译"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西方翻译理论家西奥多·萨瓦里、斯坦纳、弗洛利、莫里逊,以及后来的奈达等也倾向认为翻译是艺术。尤其是译学家奈达博士,在60年代曾有过建立翻译科学的设想,试图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说明翻译问题,但未能取得成功。到了90年代他则断言: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在我国,罗新璋以"案本--求信--神似--化境"四个概念为骨干建立我国翻译理论体系可以看作文艺学派的一个宣言。另外,劳陇19 96 年发表了《丢掉幻想,联系实践—揭破“翻译科学’,’的迷梦广](P.38-41),对翻译科学的论点提出反对的意见,指出翻译是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的。人的主观创造性起着决定作用。所以,翻译是艺术,不可能是科学,张经浩教授在其书【译论】中就指出:“翻译不是科学,是技术或者艺术”,“翻译是科学的说法不能成立,而且翻译既是一门技术或艺术又是一门科学的说法也不能成立。其实,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既是技术或艺术又是科学的混合体”。许渊冲教授在【谈重译---兼评许均】一文中也明确地说:“我认为翻译是艺术……我要用艺术方法来解决翻译问题”。 2. 翻译科学论的困惑 寻求支配翻译活动的客观规律是历代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困扰了几代译学家。只有到了现代,有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才有可能打出翻译科学论的旗号,将侧重点放在科学的基点上。然而,奈达为何一度认为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而后来又说翻译不是科学只是艺术呢?

科技宣传标语

科技宣传标语 1、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生活。 2、科技之光耀九洲,华夏复兴会有时。 3、科技关联千万家,普及情系你我他。 4、科普世界,你我同在。 5、科普进万家,和谐满天下。 6、科学伴你每一天。 7、和谐社会和谐家,科普推广靠大家。 8、科普活动人人参与,文明发展个个受益。 9、科学普及,人人参与。 10、科普,我们的责任。 11、年年科普日,岁岁长见识。 12、科学普及加足能量,和谐社会启动未来。 13、人人关心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幸福生活。 1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 16、普及科学前程好,和谐社会处处歌。 17、科学松鼠会,大众科学传播的天使。 18、科学与时代具进,科学与民众共生。 19、为新的世纪创造新的科普。 20、科普——精彩每一天。

21、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22、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23、生活处处有科学,用心处处皆可学。 24、今天奇思妙想,明天硕果累累! 25、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6、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7、汇集科普知识雨露,汲取和谐幸福甘泉。 28、普及科学民心所向,和谐社会众望所归。 29、科学态度帮你辩伪存真,科学思想助你立新革旧。 30、科普活动,全民行动。 31、科技创造,超越梦想。 32、科学,社会进步的动力。 33、科普——邀你同行。 34、触发青春灵感,点亮科学生活。 35、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36、科普,百闻不如一见。 37、科普教育,强国富民。 38、科技之火,可以燎原。 39、人人是科普的受惠者人人是科普的参与者。 40、展开科学的翅膀,放飞科学的梦想。 41、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42、普及科学,振兴中华。

互联网教育科技公司广告语

互联网教育科技公司广告语 广告语,互联网教育科技公司广告语 1、寰烁教育,共建共享,智引未来。 2、寰烁善教于恒,弟子乐学于诚。 3、寰烁教育,慧于万众,智引未来! 4、寰烁卓越,教育称雄。 5、学习不用请家教,寰烁云教育来报道! 6、寰烁教育,网教智库,成才之路,就此起步! 7、寰烁,用教育对话世界! 8、寰烁教育劈天盖地,共享资源智引未来! 9、寰烁教育,乘风破浪,智引未来。 10、寰烁教育桃李天下,递薪传火智引未来! 11、寰烁教育,育动未来! 12、寰烁教育桃李满天下,智引未来成就才子梦! 13、寰烁教育桃李天下,智引未来共赢人生! 14、在线学习哪家强,寰烁教育来帮忙! 15、寰烁教育云基平台,共建共享智引未来。 16、筑梦寰烁教育,慧聚智引未来。 17、寰烁,探索智慧之门,引领智慧人生! 18、筑梦展翅寰烁,教育人人共享,慧聚智引未来。 19、云上共建共享,寰烁教育四方 20、寰烁教育桃李天下,智引未来圆梦中国! 21、云基平台共建共享,寰烁教育智慧曙光。 22、天才第一步,当然上寰烁。 23、寰烁教育:博大平台,智引未来! 24、寰烁教育,共筑天梯,拨云见日,智引未来! 25、寰烁教育:因材施教,网教新标! 26、寰烁网教:师资日新,学业日进!

27、惠学、慧享、寰烁教育网! 28、乐享寰烁教育,智引云端未来。 29、寰烁教育,启迪人生,智引未来。 30、量体裁衣,寰烁教育。 31、寰烁,把握智慧脉搏,开启智慧人生! 32、寰烁成就梦享,教育智引未来。 33、寰烁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阳。 34、寰烁教育,大通成功。 35、寰烁教育,慧于万众,智赢未来! 36、成长经历,寰烁教育。 37、寰烁教育,创造非凡,智引未来。 38、寰烁教育养人才,智引未来赢人生! 39、学习不再有烦恼,这里的课程真不少! 40、寰烁教育,智引奇迹! 41、学习不用请家教,寰烁教育真周到! 42、寰烁教育平台,一起智引未来! 43、寰烁云教育,共建未来路。 44、寰烁教育,自豪向前,智引未来。 45、寰烁教育,挖掘光辉未来。 46、寰烁教育育人才,云平台智引未来。 47、寰烁教育,创造非凡智慧。 48、寰烁教育,纳众智,轻松学。 49、寰烁教育,万教归一。 50、敢想未来,寰烁教育。 51、寰烁教育,遨游未来 52、寰烁教育,让智慧更精彩! 53、寰烁教育,点一盏灯,在你必经的路上。 54、寰烁教育,桃李天下,智引未来。 55、筑梦展翅寰烁,教育人人共享。个性优化起航,慧聚智引未来。

文学翻译与艺术的区别

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 日期:[2004-9-10 17:45:50] 作者:[anikin] 转于《中国翻译》 文学翻译的本质是什么,究竟应该怎样描述它的本质特征,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当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那么,文学翻译果真是艺术吗?如果它是艺术,为什么它没有像其它艺术形式那样得到普遍的、持久的承认?如果它不是艺术,为什么人们给它冠以艺术的美名?如此追问下去,我们便会发现,求证这一命题并不那么简单。在翻译领域里,由于对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认识模糊,人们有时陷入重艺术轻语言,或者重语言轻艺术的倾向,造成翻译实践的随意性和翻译批评的极端化。本文拟对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问题做初步探讨,同时求教于翻译界同行和前辈。 (一) 文学翻译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译论里。方罗马修辞学家西塞罗关于“演说家式的翻译”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国传统的翻译理论,并没有单独提出文学翻译的概念,尽管大诗人谢灵运、李白部曾涉足翻译活动,刘禹锡也曾有诗句:“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从汉未佛经译者的文、质之争,到严复的“信达雅”理论,都涉及文学翻译的本质问题,却没有旗帜鲜明地标举它的名目。也许先

辈们要寻找一一种能涵盖一切的翻译原则,忽略了翻译的对象。在中外翻译史里,混淆翻译文体的现象很常见,讨论翻译时往往不加分类,不区别待遇,把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熔于一炉,甚至拿文学翻译的理论来对待一切文体。严复的“信达雅”理论,指导文学翻译实践最为贴切,严复却用来指导社会科学著作的翻译,还在“尔雅”上大做文章,岂不画蛇添足!这种误会在当代也不鲜见。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一度认为翻译是科学也是艺术,后来又说翻译不是科学只是艺术,强调翻译才能是夭赋。他并没有把翻译分门别类。科技翻译机器人即将出世,哪里需要什么“天赋”。撼国翻译理论家沃尔夫拉姆·威尔斯在其《翻译学:问题与方法》一书中指出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却仍然把它和其它文体的翻译放在一起研究,试图建立包容一切文体的翻译学。俄国的翻译家们似乎明智一些,很早就分成语言学派和文艺学派,森严壁垒地相互对峙,但他们往往各自强调一个极端,甚至把语言和文学隔离起来。当然,这些现象与当时当地的译学风气或文化传统分不开,不能妄加批评。各国翻译家的理论无疑得到他们本国人的认同,在本国文坛上独领风骚,我们列举这些无非是指出人们以往在研究方法上的疏漏或者个性。 西方提出文学翻译的概念虽早,其界说却显出自发的天真。从西塞罗、贺拉斯到当代的列维、加切奇技泽,都强调文学翻译是一种文学创作,注重它的创造性,随意性,忽视它的局限性。我国提出文学翻译的概念较晚,但其内涵透视出自觉的严谨,有师法:“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引自茅盾于1954年8月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国翻译界对文学翻译的界定,注重传达原作的艺术意境,把读者的反映作为衡量翻译效果的依据,其审美原则与我国传统文论中的“意境说”一脉相传,并呼应清末马建忠的“善译说”。意境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与情调,是作家审美理想的最高层次。要求译作传达原作的艺

科技宣传语

科技宣传语 本文是关于标语口号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科技宣传标语 1、大力实施开放型科技发展战略。 2、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营造科技发展环境。 4、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5、增强全民科技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6、加强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7、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8、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9、不断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 12、加速科技进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3、展开科学的翅膀,放飞科学的梦想。 14、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推进知识经济发展。 15、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16、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走开放型科技发展之路。

17、科技创造,超越梦想。 18、努力学习科学,迎接未来挑战! 19、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20、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区域技术创新。 21、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2、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23、知识改变人生,科技创造未来! 24、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 25、注重科技,创造传奇。 26、科技--雏鹰飞翔的翅膀。 27、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用科学实现我们的梦想! 28、科技创新----激扬创想的天地! 29、科技之光,创造未来! 30、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31、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32、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33、你因科技而精彩,科技因你而腾飞! 34、专利法是保护企业创新成果的有效武器。 35、今天奇思妙想,明天硕果累累。 3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7、转型升级、科技强县、赶超发展、和谐惠民。 38、加强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管理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终审稿)

管理学既是科学也是艺 术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一、为什么说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也是门艺术? 管理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发展。人们将这些作以分析,整理并形成系统,成为理论,因此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何况现在的大学里也在开设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课程,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说管理是一门艺术。此话亦真,我们谈管理,不只是单纯的形式上的管理,理论上的管理,而是多姿多彩的全面的管理。管理对管理人才的要求很高,要他同时具备多种素质。有一篇文章曾将管理人才的素质分为几类:“一个管理人员应该同时是一个军师,一个元帅,一个花匠,一个战士等。”因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统帅全局,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作谋划,必须身先士卒和有缜密的思维。因此说管理是一门艺术也不足为过。何况当今的高级管理人才毕竟少的可怜。 管理肯定是科学,但同时又是艺术。因为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而不是机器,所以要讲究方式方法,这就是艺术了。有些管理者懂管理理论,但不会做人的工作,结果与愿望相反;有些管理者可能不是很懂理论,但会做工作,结果与希望相一致。这就是管理的艺术所在。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

自然,管理是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一项职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有管理学、管理方法、管理理论等形态;从艺术角度来看,则有具体的管理艺术,特别是在度的把握以及在具体应用时一些微妙的变化?所以说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像一台运转的机器,它遵循着它的运作模式,但是在机器陈旧的时候就需要改进和维护,从而为企业进行更好的服务,这时就产生了艺术,而管理步伐中的细小环节,模式所不能解决的它就必须有新的方式,新的手段,新的做法去解决,根据环境和问题的不同,作出不同的结论,这本身也是艺术,所以管理是科学,但是它同时也是一门最好的艺术!

广告是科学

广告是科学 广告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从广告诞生之日起这个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也因此诞生了广告科学派和广告艺术派。先且不论哪派观点正确, 广告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有关广告的知识,起初只零星地见之于新闻学科和经济学科的部分章节内,且很不成系统。到现在为止,广告知识仍是这些学科的组成内容之一,如新闻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商业心理学等都论述到广告的内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争夺消费者和增加市场占有份额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广告手段日益科学化现代化,运用广告来开拓市场,争取消费者,成为企业开发市场、扩大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广告学论文,网神设计论坛版权所有 由于广告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广告活动的形式日趋丰富多彩,广告业务不断增加,专业广告组织也开始出现,对广告

理论和广告策略的研究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为了加强对广告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加强对广告理论的研究,高等学府增设了广告专业或开设广告课程。广告理论研究的日益发展和广告工作的实际需要,逐渐使广告学成为一门正规的和独立的学科,从新闻学和商业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广告学是一门科学。广告学反映了广告活动的客观规律。符合客观规律就有科学性。所谓科学,它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的总和。科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和正确地解释各种现象;它的任务是透过偶然的、杂乱的现象去发掘和研究表面上看不出的规律,并以这些客观规律去指导实践。广告学虽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但它基本上是属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经济学科,它揭示了广告促进商品生产的规律,人们只要依照这些规律进行广告活动,就必然会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心理效果,否则就要失败。 广告学又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广告学包括:广告史、广告写作、广告策划、广告战略、广告战术、媒体选择、广告心理、广告摄影、广告设计、广告管理、广告道德规范等一系列原理和理论。这些原理和理论揭示了广告活动的基本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