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13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 3 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1、目的VS目标

某种行为活动的指向和结果体现。

抽象与具体

普通与特殊

整体与个别

终极性与阶段性

2、教育目的VS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根据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教育大词典(增订合编本》顾明远

2、教育目的VS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培养人的总目标。高度的概括性、

总体性,由国家制定。

教育目标(培养目标):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小资料我国的教育方针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及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

小资料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培养与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具有以某种职业资格为核心的良好职业素质与发展素质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针对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特定的对象提出的。

3、课程目标

学习完某一课程门类或科目以后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内容。一般由课程专家制定。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是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体现,是培养目标在特定课程门类或科目中的具体化、操作化表述。

4、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即学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制定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看作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根据涵盖范围不同,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课时)教学目标等层次。

其中课堂教学目标更具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aims 、goals 、 objectives

1 课程的总体目标

2 学科课程目标

3 教学目标

(aims ) (goals ) 单元教学目标、章节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初中学段目标、高中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教育宗旨、教育方针 (objectives )

课程目标具体化的过程

教育方针或教育目标

生物学

课程

目标

学段

目标

单元

目标

模块

目标

章节

教学

目标

课时

计划

教学

目标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具体目标

国家制定第一层次

学科课程

(专家制定)

第二层次

教师制定

第三层次

将宏观目标分解、转化为特定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

教师在这一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在充分理解一、二层次宏观目标的基础上,依据高层次目标创造性的拟订可操作、可实

现的具体目标。

2、拟订中观目标和具体目标还要依据生物课

程标准中相应的内容标准,并充分考虑到具体教

学任务和内容的特点。

3、根据学生特点和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制定

具体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如果处于不利地

区、生活和资源条件薄弱的学校,教师制定的教

学目标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即可。对于条件

好的学校,教师应考虑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二、课程目标的层次和维度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

) 水平方向(三个维度)

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与三个维度

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

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

三、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服务。

2、生物学的本质、研究对象的特点、本学科对于社会的作用及对学生现在和将来产生的影响。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四、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1、知识方面的目标

2、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3、能力方面的目标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初中学段生物课程总目标

——2011课程标准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高中学段生物课程总目标

——2003课程标准

四、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1、知识方面的目标

2、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价值观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

(3)爱国主义教育

(4)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3、能力方面的目标

(1)实验操作技能

(2)科学探究技能

(3)获取信息的能力

(4)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1、确定教学目标的维度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能力目标:1.提高分析资料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2.进一步尝试科学探究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

体”的观点,增强环保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