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物学课程

中学生物学课程

中学生物学课程
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一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一、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

生物学课程与中学语文、历史、化学、物理学、地理学一样属于中学开设的学科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范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这是生物学课程的另一基本性质。

既然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生物学教学就必须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每一个生物学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教材编写人员、生物学教师,还是教研人员,都应在实现生物学课程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并向学生展示课程的这一性质。

违背这一性质的做法举例:

例1、就我们所知,仍有少数学校领导把生物学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豆芽”科学,采用“搭带头”的方法,甚至让语文、体育教师或学科教师上生物课,结果是错误百出。如听体育教师讲“生物的四大组织”出的错。

例2、有教师至今仍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如“观察草履虫”。

(三)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所以,初中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将“生物技术”列为十个标准之一,高中课程标准将“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科技专题”列为三大选修模块之中的两个模块。

(四)生物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在自己阅读本节内容的基础上讨论: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学习本节有何意义?在教学中你怎样努力去实现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二、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一)中学生物教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1、1840年鸦片战争后

英国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在中国开始设立动物学、植物学和生理等。

2、1902年清朝开设博物课

在当时制定的《奏定中学课堂章程》中,规定中学课堂开设博物课,包括动物学、植物

学、生理卫生。

3、1949年后生物学课程的发展概况

主要谈解放后经历的沧桑及各阶段取得的主要进步。(参考①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P7~P13。②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P10~20)

⑴ 1949~1958年:1952年以前苏联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为蓝本,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定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结束了我国中学生物学缺乏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的状况。

⑵ 1958~1960年:1958年开展教育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初三增设了农业基础知识。

⑶ 1960~1966年:开设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生物学。1959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全日制学校要以教学为主,使教育从新走上正确的轨道。1963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1963、196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套全国统编质量较高的中学生物教材。

⑷ 1966~1978年:十年动乱,开设《农业基础知识》、《医疗卫生》。《农业基础知识》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农业八字宪法”、“四大作物一头猪”。《医疗卫生》主要是针灸、中草药。

⑸ 1978~1981年:开设初中生物学、生理卫生、高中生物学。1978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学校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中学生理卫生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并编写了教材。教材中适当介绍了生物科学的新成就,例如初中生物学增加了仿生学的知识,高中生物学增加了细胞亚显微结构及其功能,简单阐述遗传工程学、仿生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和成就,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⑹ 1981~1990年:开设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高中生物学。1981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学计划,人民教育出版社起草了中学生物学和生理卫生教学大纲,并编写了一套新的教材,从1982年秋季开始使用。1985年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国家教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高中生物学两种要求的教学纲要(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并出版了高中生物学两中不同教学要求的课本(甲种本、乙种本)。

⑺ 1990~2000年:1992年对1988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初审稿)》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

1996年教育部又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实验用)》,与1992年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大纲相匹配。2000年,教育部又对上述两大纲进行修订,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和《全日制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

⑻ 2000~现今: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生物课程标准》,并在同年秋季开始实验。2003年4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由教育部正式颁布。

(二)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师举例(河南某矿井发生毒鼠强毒死数人的事)说明生物科学素养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学员举例说明。

2、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自学)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自学)

三、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

(一)学员通读教材(10分钟)。

(二)专题发言:请一位来自温江的学员介绍本地区自2002年来,在初中实行“综合理科”教学取得的经验、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讲座:温江教研室教研员刘泽靓:《科学课程标准》及《科学》教学探索——温江区科学课程实验研究报告

关于“综合理科”采访温江教研室教研员刘泽靓,见文本教案绪论部分第四页。(三)学员讨论:分科的中学生物学课程和综合理科课程各有那些优势和局限。

第二节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学习本节的目的:生物新课程师资培训已到第五个年头,在学员对《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初、高中)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的基础上,有必要再学习、再认识《中学生物课程标准》。

一、本次生物课程改革的背景(见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P2~4)

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满腔热情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之中去!

01年教育部颁布了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当年秋四川郫县作为国家级实验区进入实验。

在世纪之交,我国擂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战鼓。这次改革的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是前七次课程改革所不可比拟的。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进行生物课程改革?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一)时代的发展包括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是引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

1、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量创新人才。

举例:农耕时代靠的是土地和农民,工业时代靠的是机器和工人,Paul M. Romer 在“经济增长”一文中以日本、印度和美国为例,说明贫困国家之贫困并非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匮乏,而是创意。

2、国际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际实

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3、当前社会还面临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危机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匮乏、人口迅速增长等,它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怎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国民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各国把注意力集中到基础教育上,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上。

各国把培养什么样的国民、国民素质能否适应21世纪全方位的挑战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是引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之一:学校教育课程的知识本位倾向,表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学科中心。

说明:本调查在96~98年进行。调查对象:9省市城镇、农村16000名学生,2000名校长、教师和全国政协科教文卫大部分委员,对93年义教课程执行情况的问卷调查。

校长、教师认为

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目标

直接原因之二:传统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落实。直接原因之三:生物科学发展迅速,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不能与知识适应

说明:“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校长与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得最好的目标,选择该项的人数分别达50%和35%。

认为学生“公德”与“政治信念”较好的人数只有20%左右。至于健康、劳动态度与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与个性,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较好的人数仅约10%。

老师们,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学术研究工作,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要战略措施,我们深深地感到肩负的重担。

这次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催人奋进,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曙光!

让我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生物课程改革的风浪之中,去学习、去研究,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二、《生物课程标准》的整体框架介绍

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均包括四大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生物新课程的理念

1、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因此初中课标把“面向全体学生”列为第一个理念。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①传统学生观

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上,从封建的师生关系看来,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所谓“师严乃道尊”之谓也。

这种师道尊严是等级主义的表现,其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和消极,其影响在我们身上仍然存在。不消除这种影响就不可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②新课程学生观

其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a.学生是发展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即是不成熟的人

是完整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是不依教师的意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c. 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是责权主体

③对“面向全体学生”的再认识

a.“面向全体学生”首先就意味着“教育就是服务”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b.“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学习机会,使所有学生通过生物课程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c.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中学生物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培养普通公民而不是科学家。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摘自朱永新着《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

(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①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学科学教育并不强调“科学素养”。

20世纪60年代:随着理科课程改革的浪潮,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中学自然课程中提出了科学素养的理念,并作为该课程的基本任务。

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素养被科学教育家和大多数理科教师所认同。

②科学素养的含义

资料:自杨亚兰:这是一个我国住德国领事讲的一则笑话,他在德国12年。三人(一个日本人,一个德国人和一个中国商人)上了火车。这时又有一人带了一个鱼缸,缸里有鱼,见无坐位了,他把鱼缸放在自己的坐位上,引起了另三人的注意。日本人说,这种鱼的生活适合怎样的水温,能否在日本生长?德国人问:这种鱼的学名是什么,属哪类,分类地位如何?中国商人说,这鱼是红烧还是清蒸更好吃?这个笑话反映了三人的科学素养的不同。

资料:中国科协组织进行的“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1.4%,美国1985年达5%,1990达将近7%。

严格地定义科学素养是有困难的,因此目前尚无严格的统一的定义。有的教育家认为: 如果说,知识和能力是科学素养中的能力结构,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科学素养中的动力结构。

具有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要求。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中学毕业生不一定要以科学或工程技术为职业,然而,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科学素养,才能使他们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事件和观点时,能够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做出判断或决策。

总结: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指出了新的方向和任务。理解这一理念将有助于生物学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去制定和实施中学生物课程方案。

是人认识能力的总科学素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由道德、意志和审美结构组成的统一

知识结构:是整个素养结构的基智力结观察能实践能

思维能

我们的身份首先是教师,其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是科学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己任;最后才是生物学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丰富他们的生物科学知识。

③对“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再认识

a.不仅仅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技能

例:自邹立基副教授的讲座“中学生物奥赛特点”中关于科研方法论:

问题1、科研的基本过程:科研一般要经过5个阶段,即问题→假设→推论≡实验→结论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个假设,假设正确与否需要用实验加以证明。如果一个假设正确,则经过推论应得到怎样的结果,然后以实验加以证明,得出的实验结果正确,则证明假设、推论的正确。反之,不正确。

比如,一个课题,光合作用在叶上进行,这是很早就证实了的。但若要你证明光合作用在叶的什么部位进行,你怎么研究?

根据光合作用需要光,看以下公式:(这个反应式高中生物教材上有)

CO

2 + H

2

O 光能(CH

2

O)+ O

2

物理上早已证明,颜色深的部位接受光的能力强,因叶绿体的颜色深,故推论:叶绿体可能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推论1:通过C

14 标记,可以证明CO

2

被标记的C是否成为CH

2

O中的C,结论证明这个推论

是正确的。

推论2:光合作用产生的O

2

是否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

研究者选用水绵做实验,因为水绵的细胞大而且叶绿体是单一的。

图示:在黑板上画水绵叶绿体图示范说明。

在显微镜下,当视野在叶绿体上(即1的位置),在光的作用下趋氧细菌趋向视野之下,

而当视野在细胞质中(位置2)则趋氧细菌不理睬。故证明叶绿提能产生O

2问题2、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

在二战结束后,叶绿素合成的研究,苏联花了很多人力物力,但最后失败了,其失败的原因就是研究方法未找对。

由于叶绿素的合成要经过很多步骤,他们采用标记物饲喂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失败的。

另一个科学家采用突变法,获得了成功。

图示:1.科研的基本过程:一般要5个过程

问题假设推论实验结论

他采用小球藻的突变体:白色突变的小球藻,这些小球藻可吸收糖液中的糖繁殖。为什么小球藻的突变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缺少一种酶,若缺少酶4,则E不能形成而D 大量出现,若缺少酶3,则D不能形成而C大量出现。

酶1 酶2 酶3 酶4 酶n

A B C D E…… CH L

b.生物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例:生物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其他自然科学所不能替代

的。举例12中一位物理教师在观摩“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的血管及血液流动”(“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部分的实验)的实验后说的话:我今天很激动,因为看见了活的生命,血液在身体中流动,是活的!物理也研究物质的运动,但生物使学生观察到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生命运动的形式,这是其他学科达不到的,有其自身的研究方法、内容和特点。

c.关于“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是科学课程改革的热点,是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为重点而组织实施的一种科学教育。

举例:近十多年来,我国的林业正经历着人与森林病虫害的“世纪大战”。“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生态平衡就越容易被破坏“,这个生态学原理早就被写进高中生物教科书中。但长期以来,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大量营造马尾松林,北方大量营造杨树林。直到南方松毛虫、松材线虫病和北方杨树天牛肆虐,才意识到营造纯林是一个战略失误。产生这个重大失误的原因,在于传统的生物学课程缺乏科技意识教育。虽然人们早就认识到生物学是农、林、医的基础,但不象物理学、化学在数百年前就形成了物理工程、化学工程的概念。到20世纪后半期,说到生物工程,联想到的只是基因工程、酶工程等高新产业,对传统产业部门,则未在生物学课程中引进生态工程等现代概念。由于未能结合有关内容培养公众科技意识,就大大降低了生物科学教育的应用价值。

自余自强:高中生物学课程应提高基本科学素养要求(生物学通报,2003,1)d..关于“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资料:自单页备课本:P10。

例1:人们在采访曾经为人类的大多数伸张正义、报仇雪恨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墨时,这位颇具幽默的老前辈忧郁地说,我们物理学家长期以来就生活在这种精神分裂中…..我们科学家这几年已经接近狂妄,我们已经认识到罪恶了

例2:1988年美密执安公司的一位机械师在进入一位机器人工作区的瞬间,被机器人当作不速之客,用它的手臂活活卡死在屋柱上。

在日本机器人“愤怒地”将工程师抱起来当作原料投入到加工的设备中。

人类一旦对自己发明创造的东西失控,就会伤害自身。

(3)倡导探究性学习

①学生的两种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方式和探究性学习方式

接受性学习:是把知识的定论交给学生,有其存在的价值,比如,细胞的发现过程。

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去探索答案。

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但我们以往过分强调前者,以前者为中心。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探究性学习应有的位置,而并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有教师将原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如91教材先讲鲫鱼的形态结构,然后做解剖,是验证性实验。鱼鳍的作用是教师的演示实验,用鱼缸做,学生不易看见,而且剪鱼鳍不提倡。可将上述内容的教法改为探究式。我们的做法是:放录象,让学生讨论鱼怎么运动,怎么上下浮动,这样就创设了一定的情景,提出了问题。之后由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实施方案,然后是课堂展示。

自:何德明见蓝色笔记本P42可查关于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其他内容

②探究性学习不能囿于一定的模式

见初中课标P8。探究性学习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通过实验来探究,通过调查来探究,通过分析资料来探究等。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大体包括以上过程,只是难点和侧重点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不应千篇一律。

举例:比如清华大学附中生物教师刘健设计的摸树的探究活动,见“在观察中走进科学”生物学通报2004(1):30

2、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方面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要求。

讨论:以你自己最得意的教学实例来说明教学实践中你是怎样实现新课程的理念的。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初中生物课程总目标

阅读《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相关部分。

二、初中生物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这部分的学习,准备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与生物课程标准的比较来学习。(见学习讨论资料。)

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与试用版相比,在很多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是向“标准”过渡的大纲,即使这样,标准和大纲在各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讨论:1、课程总目标与具体目标有何关系?

2、分析比较大纲中的“教学目的要求”与课标中的“具体目标”在内容提法上有何

主要不同?课标有哪些突破性进步?

和《大纲》相比,《标准》首次:

(1)不仅提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且明确而完整地提出“科学探究”的内涵,并

进一步提出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不仅要求“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而且要求“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不仅能提出“促进生理健康发展”,还提出“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4)不仅提出“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提出“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这些变化表明,《标准》比《大纲》更加关注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价值。

和《大纲》相比,《标准》首次:

(1)不仅提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且明确而完整地提出“科学探究”的内涵,并进

一步提出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不仅要求“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而且要求“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

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这些变化表明,《标准》比《大纲》更加强调科学探究在生物学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力图切实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并以此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时,《标准》不像《大纲》那样,仅仅关注学生解决一些“身边生物学问题”,仍然未能摆脱学科中心的束缚;《标准》则要求“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强调了学科间的综合、强调了更多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际问题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 念 ..................................................................... .. (1) (一)课程性 质 ..................................................................... .. (1) (二)基本理 念 ..................................................................... ..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 标 ..................................................................... . (2) (一)学科核心素 养 ..................................................................... . (2) (二)课程目 标 ..................................................................... (3)

三、课程结 构 ..................................................................... (3) (一)设计依 据 ..................................................................... (3) (二)结 构 ..................................................................... . (4) (三)学分与选 课 ..................................................................... .. (4) 四、课程内 容 ..................................................................... (4) (一)必修课 程 ..................................................................... . (4) 模块 1 分子与细 胞 ..................................................................... .. (4)

《中学生物教学论-期末总结》(刘恩山版)

《中学生物教学论-期末总结》(刘恩山版)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

高中生物新教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 程 标 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部分前言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己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 《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人社会做准备。 三、课程设计思路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以前称为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1、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3.科学的世界观:即在其自身的体系内是没有逻辑错误或价值矛盾的理论和判断.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按其固有规律永恒运动着,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生物科学所研究的是生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也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 4.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5.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6.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教育: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8.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7-9'BIO'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7-9'BIO'1.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 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 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 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 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 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 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 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 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 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 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 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 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 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 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 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 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 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 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 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 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 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 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 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 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7-9'BIO'1.3)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 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 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 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 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 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 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 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 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 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 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 面,《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科 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 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 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 地生活。 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 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 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 点,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 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 大的生物,因此,将生物圈中的 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为一个 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 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 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 知识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 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大的相似 性,因此,除了将"动物的运动和 行为"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 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 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 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每个普通 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生 物技术"主题。 考虑到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 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 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 务,因而单列"健康地生活"主题。 《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 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 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 程内容标准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 活动建议和案例。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9'BIO'2) 一、课程总目标(7-9'BIO'2.1)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 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 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 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 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 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 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 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 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7-9'BIO'2.2) 知识(7-9'BIO'2.2.1)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 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 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 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 础知识。(7-9'BIO'2.2.1.1)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 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 心理的健康发展。(7-9'BIO'2.2.1.2)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 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 能产生的影响。(7-9'BIO'2.2.1.3) 能力(7-9'BIO'2.2.2)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 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 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7-9'BIO'2.2.2.1)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 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7-9'BIO'2.2.2.2)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 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 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 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7-9'BIO'2.2.2.3)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 1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学习目标: 1、认识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科学教育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科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是中学生的必修课。 2、认识生物学课程在实现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了解课程设置情况。 3、进一步深入学习生物课程标准,促进学员课程理念的彻底转变并注意付诸实施。 本章教学重点:生物课程标准 计划学时:4学时 第一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一、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 生物学课程与中学语文、历史、化学、物理学、地理学一样属于中学开设的学科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 科学:知识体系,认识自然世界的特有途径与方法。 例、有教师至今仍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如“观察草履虫”。 (三)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技术:它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是解决人类所面对的生产、生活问题的方式、方法、手段。 (四)生物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地位。 在自己阅读本节内容的基础上讨论: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学习本节有何意义?在教学中你怎样努力去实现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二、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第二节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一、《生物课程标准》的整体框架介绍 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均包括四大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生物新课程的理念 1、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因此初中课标把“面向全体学生”列为第一个理念。 ①传统学生观 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上,从封建的师生关系看来,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所谓“师严乃道尊”之谓也。 这种师道尊严是等级主义的表现,其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和消极,其影响在我们身上仍然存在。不消除这种影响就不可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②新课程学生观 a.学生是发展的人其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b.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即是不成熟的人,是完整的人,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是不依教师的意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c. 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刘恩山

中学生物教学论(刘恩山) 一、中学生物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师范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同时它也有助于在职的生物学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二、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以下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一)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二)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三)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四)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五)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六)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通过“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每个师范生的专业素养都会有显著的提高,再经过教学实习课程的实践,大多数师范生在毕业时能够达到中学生物学教师上岗的基本要求,但要达到优秀生物学教师的标准,则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长期的努力和钻研。 四、对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角色的转变主动参与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一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一、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1.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 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 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生物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一)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三)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生物学课程既有学科特有的课程价值,又有泛学科的课程价值,在生物科学迅速发展并日益影响我们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今天,这门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正备受人们的关注。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 生物学课程的设置是指:这一课程在哪些学段中开设,课程形式以及在各学科授课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课时要求)。 它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课程地位、作用及其他课程相互关系的认识。 在实行课程同意管理(集权管理)的国家和地区,课程设置一般在政府颁布的《课程计划》中描述。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与生物学相关的综合课程包括:生物学、物理、化学、地学和空间等学科内容的综合理科课程,也称作“科学”、或“自然科学”。 分科课程应称作“生物学”。多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仍按习惯称之为“生物”。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各占有优势和局限。 我国综合理科课程成为初中生物学(科学)课的主要设课方式。高中学段的生物课是分科课程。

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精品文档 2011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莱西市城关中学张春松 1.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国际上科学教育发展迅速。如:2011年7月美国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框架》,并即将颁布《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2)国内对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结果支持了科学教育的发展;(3)2011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有标志性的进步,可以说与全球同步。 2.我国初中生物学课标修订要点 2.1. 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 (1)在课程宗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框架及学生学习方式等重大方向、思路和框架等方面保持稳定; (2)执行基于研究和证据的课程决策程序,确保《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高质量; (3)基于研究成果修改或补充,新课标有以下四方面的变化变化:–课程性质 –内容标准中对适合各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的生物学重要概念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2.2. 原《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 他有关应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以提高学生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 要领域之一。新《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增加的内容: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富的知识体系,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其精要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它既要让学生理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 路和方法。获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其学习成果是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特别指出,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属于理科,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理解,防止死记硬背。 2.3.《生物学课程标准》中重要概念的表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0个重要概念,其中包括8个核心概念)(10个一级主题共

(完整版)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1: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是"前科学概念”。 参考答案: 许多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思考过一些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生物学现象,并形成了一些想法来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这就是"前科学概念”。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有些与科学家的认识接近或相同,但大多数是科学界不能接受的结论,有人也将其称为"错误概念或迷思概念”。例如人们腐肉生蛆的认识。 2:简答题:请你介绍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的网站,并对其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提供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的网站的网址;主要栏目、特色;简单评价。 3:简述概念图在教学中的用途。 参考答案: (1)作为教的工具,主要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2)作为学的工具; (3)作为评价工具。 4:简答题:你是如何理解教学目标与评价之间的关系的。 参考答案:教学目标是制定评价标准的基础;评价是围绕着目标展开,否则就是无效的评价。 5:简答题:简要介绍导入的基本结构。 参考答案: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建立联系。 6:简答题:举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某些合理性。

参考答案: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举例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举例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3)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举例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举例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7:简答题: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 参考答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8:简答题:简述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 参考答案: (1)从生物学学科特点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和分类学实验等。 (2)从教学活动的特点看,可以将生物学实验分为: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及设计和制作实验等。 9:[多选题]教态的变化包括() A:声音的变化B:停顿C:目光接触D:面部表情变化E:身体移动F:头手的动作变化 参考答案:ABCDEF 10:[单选题]讲授"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按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属于理解水平的问题是()。 A:叶绿体中含有哪两类色素B:光反应的场所C:光合作用的实质D:作物栽培要合理密植参考答案:C 11:[多选题]下列属于"模型”的特点的是()。

中学生物学特长生及其培养

中学生物学特长生及其培养 随着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兴起,涌现出了一批竞赛特长的学生,学科辅导教师也在着力研究和培养这样的特长学生。自我国开展中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来,学生参加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摘金夺银,成绩辉煌。生物学奥林匹克活动吸引了许多中学生,使他们更加热爱生物学,有志于发展生物学。特别在高考取消生物学科,生物教学步入低谷的时候,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培养了一批生物学科特长生,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教育教学的发展。面对21世纪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生物学特长生如果仅限于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摘取奖牌的学生,特长生的意义就显得过于狭隘,就会使生物学科的素质教育发生偏差。因此对中学生物学特长生的含义加以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学特长生的概念源于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随着一年一度的竞赛活动的开展以及优异的竞赛成绩的取得,生物学特长生的概念也在逐步得到强化,牢牢地限定在生物学竞赛这一活动上面。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生物学难题,人类为了生存,就要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由此在资源开发、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也就是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可见生物学研究的范围很大,内容十分丰富。社会发展需要多种多样多层次的人才。21世纪是生物学领先的世纪,生物学知识将应用于21世纪的方方面面,各种生物学人才在21世纪将发挥各自的巨大作用,创造出较多的成果。如果仅把参加生物学竞赛的学生作为生物学特长生来培养,这是远远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我们培养的生物学特长生,应当是能够在将来应用各种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能够在促进人类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人才。

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各种颜色反应总结

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各种颜色反应总结 1、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 常见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 糖尿病、肾炎。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 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条件:沸水浴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 单独染色。 7、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9、酒精的检测 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国家教育部2011年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倒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这些都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已进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本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祛。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所有的初中学生都需要学习生物学,也可以学好生物学。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

初中生物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与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与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与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与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 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与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 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 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 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 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0-1、5 cm 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 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皮的 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 可。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 放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 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 问题: 染色时书中要求就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 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 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将 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改进:染色时不用吸水纸吸水,而就是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这个角度一

完整版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第一部分填空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国家教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编订的大纲后, 提出可以一纲多本的编写各种特色的教材。最新的义务教育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颁布发行的? 2.1958年美国成立了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BSCS),BSCS的英文全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SCS出版的实验教材版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版本侧重于生态学研究。 3.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是实践性很强4.中学生物学教学法是研究中学生物学教学的 。的 为理论基础,总结中学生物5.中学生物学教学法是以和 研究中学生物的有益成果,学,并吸收 化、化、学教学的科学规律。把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现象和问题 化,从而形成了独立的科学体系。条具备以下四点名.作为一合格的中学教师应 6 、、件 。、 7.学习生物学教学法必须贯彻的原则。首先应重视 的学习,其次密切联系。 8.中学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至少三个) _____________ 、、。 9.中学教育是教育。基础教育的任务是培 养、、、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

初中生物学学生科学实验汇编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理解骨含有的成分及其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 实验仪器鱼的肋骨、酒精、烧杯、镊子、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自来水、探针、火柴、污物杯 实验步骤 (一)、骨的煅烧用镊子夹住一小段鱼肋骨,用探针轻轻敲击,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不会粉碎),然后放在酒精灯上持续煅烧,直至骨变成灰白色,观察在煅烧过程中骨的颜色变化。用镊子轻轻敲打煅烧后的骨,看看有什么结果。与未煅烧的鱼的肋骨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二)、骨的脱钙拿一根鱼肋骨,然后将鱼肋骨侵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烧杯中。观察骨的周围是否有气泡发生。大约15-20分钟后,用你那哪能刚镊子取出肋骨并用清水漂洗,看看鱼肋骨是否变软。与未侵泡的鱼肋骨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实验记录 (1)骨在煅烧时先变成了黑色,最后变成了灰白色,同时还能闻到香味。煅烧后的骨被敲击后粉碎,说明它含有无机物。 (2)鱼骨在稀盐酸中变软。同时有气体产生。说明它含有有机物。 实验结果分析 1、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2、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

使骨柔韧。 3、无机物和有机物使得骨既有一定硬度,又有一定的任性。 4、结构的特性与结构的成分之间的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5、成年人的健康骨无机物占2/3,有机物占1/3.骨骼既坚固,又有弹性。

练习使用显微镜 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 2、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实验器材:显微镜,动物玻片标本,植物玻片标本,纱布 实验过程: 取显微镜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放好目镜和物镜.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将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练习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先移动一下标本, 当向左移动标本时,物像向右移动,当向前移动标本时,物像向后移动. 实验结果:学会了使用显微镜,用显微镜看到了动物和植物的细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