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完整版)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完整版)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完整版)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本章學習目標:

1.概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3.阐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目的。

4.说明教科书的作用。

生物学课程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重要的学科课程。随着时代的前进,生物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人们更加关注生物学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教育家和生物学教育专家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使中学生物学课程跟上科学技术进步和时代的步伐。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这些因素都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范围的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

生物学课程的不断改革,给生物学教师(包括实习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挑

战和新的要求。在对教师的诸多要求之中,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生物学教师要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包括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价值、课程目标以及课程标准和教材等方面的认识。本章将基于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成果,就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这些基本问题展开讨论和介绍。

第一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生物学教师对生物学课程性质、价值的认识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之

一,这种认识会直接影响教师对自身教学任务的理解和教学行为的调整。因此,生物学教师要对生物学课程性质、价值及其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有深入的理解,并能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5·

一、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在我国大陆地区,初中阶

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主要宗旨的必修课程;高中生物学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划人生、终生发展的需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科学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中学生物学课程是科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学科的性质影响学科课程的性质。生物学课程是学科课程,这是生物学课

程的一个基本性质。因此,生物学课程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每一个生物学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教材编写人员、生物学教师,还是教研人员,都应在实现生

物学课程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并向学生展示课程的这一性质。

科学不仅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它也是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一些特

殊途径和方法。由于有了这些对生命世界准确地提出问题及获取较为可靠答案的方法,如观察、提出问题、定量化、求证和思考,人类对自身和环境的认识日益

深入、全面、更加可靠。这些方法反映出自然科学与其他领域认识模式的不同,也体现了科学本质和特征最基本的部分。生物学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不仅要传播科学的事实和概念,更要体现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参见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的强大动力,技术

增强了人们改变世界的能力,它在许多方面表现为生产力。科学和技术有密切的关系,科学家将科学和技术称为“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在当今世界中,生物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已经充分地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注意到科学课程性质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技术的本质和特征,其中生物技术的内容在不断增加。一个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该对生物技术的特征有一些基本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生物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加强生物技术,是我国生物学课程在进入21世纪

后的突出变化之一。在实施生物学新课程中,教师要注意体现它技术的性质。生物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中学生物学课程是面向全体中学

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在当今社会中,任何一个公民都要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面对大量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去作出各种决策。因此,生物科学素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有的基本素养。随着社会对生物技术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将会有更多的人直接或间接地从事与生物学相关的工作。从就业机会和需求上来说,这些工作岗位将接收更多具有一定生物学素养的人。这样,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和他们的地位就显而易见。基于这样的认识,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6·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生物学作为必修课程是自然科学课程中课时最多的一门学科。在高中课程方案中,生物学课程与其他自然科学课程有着相同的学分要求。这些都反映了生物学课程在基础教育中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二、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生物学课程是中外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中课程

中的一门重要的理科课程。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基本价值是这门学科课程在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表现为:

(一)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初中和高中学段生物学课程的所有要求和生物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所有努

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生物科学素养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科学素养见第二章第二节)。

(二)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中学生物学课程应体现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特征,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

成为一个主动探究和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要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关于生物学的较为“完整的画面”,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

乐于学习和学会学习。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特别是高层次能力得到发展,并能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去获取、判断、筛选和利用信息,掌握终生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个人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三)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率先发展的两个领域,这两个学科的迅速发

展不仅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条件和我们的生活,加速着经济的发展及思维方式。科学在推动社会变化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

挑战和新的问题。因此,生物学课程要跟上科学与社会进步的步伐,帮助学生了解和适应这些变化和挑战,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去面对那些在日后必须要面对的、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刺激了生物技术相关产业的扩大,因此将会有更多的

中学毕业生经过不同水平的培训后加入到生物技术产业的劳动大军之中。基础教育中的生物学课程虽然不是职业教育,但也应适当介绍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产业,为学生择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同时也要介绍生物科学的进展和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7·

不同的学术方向,为打算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理智地选择专业提供帮助。

生物学课程既有学科特点的课程价值,又有泛学科的课程价值,在生物科学

迅速发展并日益影响我们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今天,这门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正倍受人们关注。

三、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

生物学课程设置是指这一课程在哪些学段中开设,课程形式以及在各学科

授课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课时要求)等要求。它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课程地位、作用及其他课程相互关系的认识。在实行课程统一管理(集权管理)的国家和地区,课程设置一般在政府颁布的枟课程计划枠中描述。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与生物学相关的综合课程是包括生物学、物理、化学、地学和空间等学科内容的综合理科课程(integrated science),也称作“科学”(science)、或“自然科学”。分科

课程是生物学与物理、化学等科目分别独立设课。中学阶段独立开设的生物学课程应称作“生物学”(biology)。多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仍按习惯称之为

“生物”。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各有优势和局限。

1949年以后,我国大陆地区初中学段开设分科的生物课程,在初一至初三年级开设的生物课分别称为“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卫生”。20世纪90年

代初,初中生物学课程淡化了学科内的再分科,同时在原有课程内容适当删减的基础上加入了遗传、生态学的内容。修改后的课程计划中,初中各年级生物学统称为“生物”。除全国绝大多数省市按照统一要求开设分科课程外,在浙江等地

也开始试验“自然科学”这一综合课程。进入21世纪,开设综合理科课程的学校

在广东、辽宁、山西等地的课程改革实验区中出现,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开设分科

课程的学校仍然是绝大多数。

从世界范围来看,综合理科的课程设置方式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它的迅速

发展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综合理科发展的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60年

代受一些发达国家理科课程改革运动的影响,另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UNESCO)的参与和推动。这使得综合理科课程在许多国家初中学段确立了它的优势地位,成为初中生物学(科学)课的主要设课方式。

我国高中学段的生物课是分科课程。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

两部分内容,必修部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选修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选择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国外高中生物课的设课方式不尽相同,但分科的生物学课程是多数国家高中生物课的共同特点。

·8·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第二节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枟生物课程标准7~9年级枠;2003年2

月,教育部又颁布了枟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枠(以下简称枟标准枠)。生物新课程

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进展中的重大事件,将对我国生物学教育的发展、对每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者都有直接的影响。什么是课程标准?它与教学大纲有什么不同?生物教师应该如何使用生物课程标准?本节

内容将帮助生物教师和即将实习的教师们去了解并学会使用它。

一、国家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

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枟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枠指出:课

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

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因此,每个生物教师要理解它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二、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

教育部颁布的另外一种课程文件是枟课程计划枠。枟课程计划枠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门类及课时分配。生物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具体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生物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里,我国使用的生物课程文件一直称作“生物教学

大纲”。对于大纲的性质和作用,生物教师以及师范生都非常了解。但很多教

会问:大纲和标准有什么不同?标准有什么特点?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是“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一)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9·

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具体标准都是描述学生学习的成果,是

用行为动词描述学习后行为上的变化,即能做什么,例如:“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

和过程”。内容标准中的每一条标准都是一个小的生物学主题(标准中共有三级

主题,见“标准结构”)。每个主题都涵盖了一定的知识范围。标准并没有规定具

体的学习内容。因此,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学生情况等因素,自主地选择最合适的学习内容去实现标准中的要求。这样,课程标准为实现教材的多样化和“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和弹性。

生物学大纲更注重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对内容的规定十分具体明确,

教师们常把这些具体内容要求称作“知识点”。例如与种子萌发相关的知识点有

4条(1992年版),即“种子的结构、种子的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及有关种

子的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早期的生物教学大纲的知识点更细,对分类中要讲授的代表动物、代表植物都有规定。在新中国成立初教育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大纲对教学内容整齐划一的规定,对提高教学水平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教育水平及师资队伍的加强,它的弊端也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标准中对探究、调查等教学活动没有做统一的规定,而只是对教师和教材作

者理解和实现标准中的要求提供了部分“活动建议”。教师可选择或设计更好的

活动内容,而不一定要按标准中的建议去做。而教学大纲中的实验、实习则是每本教材中必须要有的内容。这一点也反映了标准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拘泥于统一的内容要求。

(二)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规定的是所有健全学生应该达到的生物学素养的

基本要求,或者说是最低要求。标准只规定了教学质量的下限要求,没有规定上限。因此,在经济发达、教学条件好的地区或学校,生物教师要在保证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本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

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在条件不利的地区,教师要创造条件,努力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

(三)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

学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不仅包括了知识领域的内容,也对情感、技能领

域有明确的要求。内容标准的一级主题中也注重了学习态度、良好习惯的形成,以及掌握技能方法等要求。在内容标准的其他主题中,一些要求既是态度情感的要求,又是操作技能的要求,如“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根据这一条

标准,学生应在学习期间至少栽种一种植物,不论是观赏植物,还是农作物都可·10·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以,学生根据自己的居住环境来选择。学生在栽培和呵护植物的过程中形成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会基本的栽种技能、理解与此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这些方面的要求明显有别于以往的教学大纲,望教师们能注意到这些变化,并将标准的意图落实在教学活动中。

(四)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

生物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是学生可以理解的,也是通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

也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标准没有再继续沿用那些抽象的术语来表示学习结果。

(五)生物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

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新课程要求生物教师首先要钻研标准,理解标准提出的理念、课程目标和每

一条标准。其次,教师要分析学生情况、学校条件、当地课程资源等因素,并参照

标准制定适当的单元(主题)教学目标;再次是要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案,包括适当补充和替换教材中的活动或内容,以更好地实现标准的要求;最后,是实施教学方案和评价教学成果。教师的任务是开发教学方案、教(实施)生物学课程,而不只限于教教科书。因为很难有一本教科书,完全适合你的学生和当地条件,很难有一本教材会成为你在实现课程标准中的最佳方案。你可以利用一本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但要对它进行修改和调整。在20世纪,教师“忠

于教材、分析教材、教好教材”就能出色地完成生物教师的任务,而在21世纪,课

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目前,各国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内容不尽相同,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

陈述形式,但大都包括前言、内容标准、评价标准及实施建议等内容。

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一框架结构考虑了我国

的教育传统和教师的可接受性,又注意吸收了国外课程标准中一些习惯的形式

和特点。我国目前这种尝试性的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简要地阐明了生物学的特点和价值,生物学课程的地位、

作用和价值取向,以及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的思路。前言中阐明的观点,为生物学课程设计定了基调。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它指示了教

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见本章第三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根据前言中的课程理念、指导思想及课程目标,综合

考虑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选取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内容。初中生物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11·

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繁殖、发育

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考虑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和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以及我国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内容标准选择了“人与生物圈”作为主线,贯穿在10个主题之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由必修和选

修两部分组成,共计6个模块,每个模块相当于一个主题。

内容标准的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每个二级主题中又有一

些〗体〗内容标准,这些具体标准都是用清晰的行为动词描述的行为目标,以便于

学生和健鸡理解教学要求和评测教学效果。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在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身上

落实标准,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教材编写的建议。建议中也包括一些案例,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一些新的要求或新的方法。

第三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目的

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计划性极强的行为,教师的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要依据

生物学课程的目标来制定和实施。因此,生物学的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框架、内容、教学策略、教材、实施及评估等重大环节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它是一

门课程总体水平的标志之一。课程目标告诉生物教师为什么要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学到什么?课程目标为课程人员、教材编写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也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出发点和依据。

一、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

(一)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实国家教育

方针服务

制定生物学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

求,以及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枠中提出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

义、

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及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生物学课程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贡献,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

·12·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二)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本

质的理解

生物学的本质、研究对象的特点、本学科对于社会的作用及对学生现在和将

来产生的影响,都是制定目标的依据。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是21世纪率先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研究成果正在迅

速转化为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改善着人民的生活。生物学还突出地显示了科学-技术-社会(STS)的联系和作用。

生物学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及人类的生存和选

择。生物学素养是每个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素养,是构成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是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根本目的。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science)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科学包括了科学知识、思想方法、研究方法等不同维度(见第二章第二节),课程

目标要反映这些基本的学科特点。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方面的依据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依据。

二、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

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培养的总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这些目标要被分解

到不同学科中去实现,并由学科课程专家制定出学科课程目标及不同学段(初中、高中)的目标。这是第二层次的、分科课程的目标。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分解成单元或章的目标,这是第三层次的目标,并要进一步分解和制定节的教学目标和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目标。这是一个将宏观目标(一、二层次目标)分层转化为具体目标的过程,并最终把它们落实在每一节课的

教学之中(见图1-1)。

教师担负着将宏观目标分解、转化为特定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任务,因此,教师在这一工作中要注意:①要在充分理解一、二层次宏观课程目标的基础

上,依据高层次目标创造性地拟订可操作、可实现的各层次具体目标。②拟订

观目标和具体教学目标还要依据生物课程标准中相应的内容标准,并充分考虑到具体教学任务和内容的特点。③根据学生特点和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制定具体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处于不利地区、生活和资源条件薄弱的学校,教师的教学目标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即可。对于条件好的学校,教师应考虑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三、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不同国家的大纲或标准在课程目标表述和分类上各不相同,但多数采用了

B .S .布鲁姆的分类方法,将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三个领域。这样的目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13·

标分类符合大多数教师的习惯,便于教师们理解和执行。我国教育部2003年颁

布的生物课程标准(10~12年级),及2001年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7~9年级),

都采用了这样的归类方式。

我国2000年后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来表述:一是课程总目标,二是课程的具体目标。这样是期望在课程的宏观水平上,明确地阐述课程的意图和要求。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表述方式,它代表了课程设计者对

本课程的认识、理念、期望和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教师应注意到的不同方面。在我国,初中和高中学段的课程目标,方向上是一致的,但要求有递进的变化。1.根据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我国7~9年级学段

的生物学课程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

思维的习惯。

(2)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

定必要的基础。

2.我国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

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

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我国初中和高中学段生物学课程总目标包括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14·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生物学课程具体目标是对总目标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具体目标包括了以下内容:1.知识方面:

在7~12年级的两个学段中,课程总目标中都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获得生物

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

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高中总目标中还增加了生物技术基础知识的要求。知识方面的总目标实际上包括了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方面是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一个人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构成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

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见第二章第二节),是生物学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

中学生物学课程要帮助学生初步构建一个生物学的知识框架,向他们展示一幅较为完整的生物科学的画面,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在传播知识方面的教学是我国生物学教育中的强势,应该继承和发扬。然而,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不能只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对事实的记忆和对理论试卷能取得较高分数的满足。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后,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世界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正确和更有效地对待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做出决策,能够帮助他们对选择今后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上有更深入的思考。这就是生物学课程对知识方面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一要求将直接影响着课程内容的选择:生物课不能只是“纯学术”的内容;它也将影响着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生物课堂教学

不能“死读书”和“满堂灌”。在生物(或科学)课程的知识目标方面同时强调“基

础知识”和“知识的应用”,也是其他一些国家生物学教学文件的共同特点。2.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我国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辩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 念 ..................................................................... .. (1) (一)课程性 质 ..................................................................... .. (1) (二)基本理 念 ..................................................................... ..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 标 ..................................................................... . (2) (一)学科核心素 养 ..................................................................... . (2) (二)课程目 标 ..................................................................... (3)

三、课程结 构 ..................................................................... (3) (一)设计依 据 ..................................................................... (3) (二)结 构 ..................................................................... . (4) (三)学分与选 课 ..................................................................... .. (4) 四、课程内 容 ..................................................................... (4) (一)必修课 程 ..................................................................... . (4) 模块 1 分子与细 胞 ..................................................................... .. (4)

《中学生物教学论-期末总结》(刘恩山版)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作为一名中学的生物教师,在自己多年的工作中,自己尝试着融入教育工作当中的同时,也在尝试着对以上问题进行着解答。 我的观点是做一名有智慧的生物教师。智慧的教师是每个人都尝试着去模仿去追寻的,然而我想谈的智慧,是从生物学科入手,借用生物学的智慧对学生进行智慧的教育。 案例:课堂喝水、吃零食事件 在本学期第一节生物实验课后,我就听到生物实验员老师对我的“抱怨”,学生做完实验后,实验员要花很大功夫去收拾教室中的垃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食品的包装袋、饮料瓶子。不用说,一定是学生在上课时又吃东西了。消了实验员老师的“火”,我的“火”反而上来了,跑到刚做过实验的班级里,对学生进行一顿“训斥”,“都上初中了,连上课不能随便吃东西的规矩都没有?!如果这样,以后不要来实验室上课了”!说完这些,心脏通通地乱蹦,一个原因是第一次和孩子们这么生气,另一个原因是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提了一个问题,这么说就真的能起到教育作用了? 果不其然,孩子就是孩子,起初他们见我生气的样子,知道了上课喝水、吃东西是不对的,一段时间内果然不带来零食了,可是过了不久,这阵风气又开始了。

“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一天别的班同学请你去做一个小的汇报,在你正起劲的时候,看到台下每位同学桌子上都摆着一个大水杯,不停的咕嘟咕嘟地有人再喝水,你们会怎样想?你还有心思讲下去吗?”,我吸取了上次教训,跟学生商量着来,不急躁,引导他们去思考,可哪儿想,孩子们根本没有上台汇报甚至跨班汇报的经历,五六个孩子在台下起哄“我们愿意讲,他们喝的时候,我正好停下来,也歇歇,喝些水,润喉龙”。当时我并没有爆发我的怒火,因为看到了早在手心上写的两个字“火灾”。担心又对学生生气,我特意在手心上写上了这两个大字,提醒自己。看着这群男孩子们没有用心的回答,我只是一笑,不再对此话题谈论下去。然而一次实验课上,我却“意外”地找到了方法,而且很有用,直到现在在我的生物课上,尤其是在生物实验室进行的实验课上,很少有同学带零食、喝饮料,而且现在去问他们印象较深的一堂生物课是什么,他们也会回答这次实验课。 这是一堂“探究孢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课,本节课将组织学生进行对黑根霉或青霉的接种,在进行实验前,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在哪里能够发现霉菌,学生回答“变质的面包,长毛的馒头,剩饭上面……”,我问:“霉菌的产生的孢子有着哪些作用?”起初是想引导学生说出孢子能够协助霉菌 的繁殖,但是一位同学却提出了如下的问题,“老师,灵芝的孢子能治病,您说有没有孢子能够使人发病呢?” 因为我自身是过敏体质,平时对过敏源的类型很关注,当学生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恰巧手臂上早已经因为过敏长出了很多突起红肿的包,虽然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 程 标 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部分前言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己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 《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人社会做准备。 三、课程设计思路

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以前称为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1、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3.科学的世界观:即在其自身的体系内是没有逻辑错误或价值矛盾的理论和判断.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按其固有规律永恒运动着,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生物科学所研究的是生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也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 4.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5.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6.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教育: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8.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7-9'BIO'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7-9'BIO'1.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 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 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 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 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 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 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 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 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 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 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 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 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 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 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 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 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 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 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 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 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 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 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 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 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7-9'BIO'1.3)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 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 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 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 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 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 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 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 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 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 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 面,《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科 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 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 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 地生活。 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 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 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 点,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 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 大的生物,因此,将生物圈中的 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为一个 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 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 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 知识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 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大的相似 性,因此,除了将"动物的运动和 行为"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 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 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 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每个普通 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生 物技术"主题。 考虑到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 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 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 务,因而单列"健康地生活"主题。 《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 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 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 程内容标准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 活动建议和案例。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9'BIO'2) 一、课程总目标(7-9'BIO'2.1)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 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 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 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 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 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 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 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 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7-9'BIO'2.2) 知识(7-9'BIO'2.2.1)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 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 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 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 础知识。(7-9'BIO'2.2.1.1)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 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 心理的健康发展。(7-9'BIO'2.2.1.2)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 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 能产生的影响。(7-9'BIO'2.2.1.3) 能力(7-9'BIO'2.2.2)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 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 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7-9'BIO'2.2.2.1)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 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7-9'BIO'2.2.2.2)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 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 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 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7-9'BIO'2.2.2.3)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 1

中学生物教学论(刘恩山) 一、中学生物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师范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同时它也有助于在职的生物学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二、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以下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一)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二)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三)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四)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五)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六)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通过“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每个师范生的专业素养都会有显著的提高,再经过教学实习课程的实践,大多数师范生在毕业时能够达到中学生物学教师上岗的基本要求,但要达到优秀生物学教师的标准,则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长期的努力和钻研。 四、对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角色的转变主动参与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一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一、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1.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 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 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生物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一)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三)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生物学课程既有学科特有的课程价值,又有泛学科的课程价值,在生物科学迅速发展并日益影响我们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今天,这门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正备受人们的关注。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 生物学课程的设置是指:这一课程在哪些学段中开设,课程形式以及在各学科授课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课时要求)。 它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课程地位、作用及其他课程相互关系的认识。 在实行课程同意管理(集权管理)的国家和地区,课程设置一般在政府颁布的《课程计划》中描述。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与生物学相关的综合课程包括:生物学、物理、化学、地学和空间等学科内容的综合理科课程,也称作“科学”、或“自然科学”。 分科课程应称作“生物学”。多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仍按习惯称之为“生物”。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各占有优势和局限。 我国综合理科课程成为初中生物学(科学)课的主要设课方式。高中学段的生物课是分科课程。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学习目标: 1、认识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科学教育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科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是中学生的必修课。 2、认识生物学课程在实现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了解课程设置情况。 3、进一步深入学习生物课程标准,促进学员课程理念的彻底转变并注意付诸实施。 本章教学重点:生物课程标准 计划学时:4学时 第一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一、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 生物学课程与中学语文、历史、化学、物理学、地理学一样属于中学开设的学科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 科学:知识体系,认识自然世界的特有途径与方法。 例、有教师至今仍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如“观察草履虫”。 (三)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技术:它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是解决人类所面对的生产、生活问题的方式、方法、手段。 (四)生物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地位。 在自己阅读本节内容的基础上讨论: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学习本节有何意义?在教学中你怎样努力去实现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二、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第二节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一、《生物课程标准》的整体框架介绍 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均包括四大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生物新课程的理念 1、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因此初中课标把“面向全体学生”列为第一个理念。 ①传统学生观 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上,从封建的师生关系看来,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所谓“师严乃道尊”之谓也。 这种师道尊严是等级主义的表现,其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和消极,其影响在我们身上仍然存在。不消除这种影响就不可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②新课程学生观 a.学生是发展的人其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b.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即是不成熟的人,是完整的人,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是不依教师的意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c. 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精品文档 2011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莱西市城关中学张春松 1.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国际上科学教育发展迅速。如:2011年7月美国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框架》,并即将颁布《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2)国内对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结果支持了科学教育的发展;(3)2011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有标志性的进步,可以说与全球同步。 2.我国初中生物学课标修订要点 2.1. 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 (1)在课程宗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框架及学生学习方式等重大方向、思路和框架等方面保持稳定; (2)执行基于研究和证据的课程决策程序,确保《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高质量; (3)基于研究成果修改或补充,新课标有以下四方面的变化变化:–课程性质 –内容标准中对适合各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的生物学重要概念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2.2. 原《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 他有关应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以提高学生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 要领域之一。新《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增加的内容: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富的知识体系,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其精要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它既要让学生理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 路和方法。获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其学习成果是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特别指出,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属于理科,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理解,防止死记硬背。 2.3.《生物学课程标准》中重要概念的表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0个重要概念,其中包括8个核心概念)(10个一级主题共

2020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是中国初中学科。国家规定的初中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及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奥秘。下面是有20xx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参阅。 20xx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 一、关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施瓦布倡导的,他主张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探索性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学生物新课程突出"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

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探究式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习惯于去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因而也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不相符。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尝试对一个问题进行识别和解说,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解决问题则是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其实质是重新构建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使其更加充实和协调。据此具体说来,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检验、结论、交流、评价等基本环节。但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墨守成规,照搬硬套,否则只有造成教学的公式化,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和欲望。 1.探究性讨论活动;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生物学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例如"探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教师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用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来饲养动物,其结果的不同;广受青少年欢迎的我国蓝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挂图和病症介绍等。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产生疑问:这些病症是不是与生长激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1: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是"前科学概念”。 参考答案: 许多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思考过一些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生物学现象,并形成了一些想法来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这就是"前科学概念”。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有些与科学家的认识接近或相同,但大多数是科学界不能接受的结论,有人也将其称为"错误概念或迷思概念”。例如人们腐肉生蛆的认识。 2:简答题:请你介绍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的网站,并对其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提供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的网站的网址;主要栏目、特色;简单评价。 3:简述概念图在教学中的用途。 参考答案: (1)作为教的工具,主要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2)作为学的工具; (3)作为评价工具。 4:简答题:你是如何理解教学目标与评价之间的关系的。 参考答案:教学目标是制定评价标准的基础;评价是围绕着目标展开,否则就是无效的评价。 5:简答题:简要介绍导入的基本结构。 参考答案: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建立联系。 6:简答题:举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某些合理性。

参考答案: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举例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举例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3)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举例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4)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举例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7:简答题: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 参考答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8:简答题:简述中学生物学实验的类型。 参考答案: (1)从生物学学科特点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和分类学实验等。 (2)从教学活动的特点看,可以将生物学实验分为: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及设计和制作实验等。 9:[多选题]教态的变化包括() A:声音的变化B:停顿C:目光接触D:面部表情变化E:身体移动F:头手的动作变化 参考答案:ABCDEF 10:[单选题]讲授"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按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属于理解水平的问题是()。 A:叶绿体中含有哪两类色素B:光反应的场所C:光合作用的实质D:作物栽培要合理密植参考答案:C 11:[多选题]下列属于"模型”的特点的是()。

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各种颜色反应总结 1、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 常见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 糖尿病、肾炎。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 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条件:沸水浴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 单独染色。 7、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9、酒精的检测 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案例 薛刚华 【摘要】概念是知识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的核心。生物学科也不例外。本文对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进行了初步总结,用教学实例阐明了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两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概念的教学方法。也可只用两种方法中的某些片段。只要方法恰当,设计合理,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概念教学; 课堂效率;提高 【正文】知识,从其结构来说,是概念与概念间所形成的这样和那样的联系,因此也可以说概念是知识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概念的掌握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课题。生物学科也不例外。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抽象、概括,舍弃了事物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特性,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性,并据此把同类事物联合起来,就形成了事物的概念。①从另一个角度看:概念和表象不同,表象是关于事物的形象的反映,而概念则是关于事物内在的属性或关系的反映。

就是空气清新,草本茂盛。有的还这样描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许多鲜花,有假山、有流水,环境非常优美。而教材中环境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空间以及其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由此看来,学生对环境的理解是事物的表象,是学生的感性经验。教材中所表述的环境则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感性经验中的环境是直观形象思维的结果,而教材中的定义则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因此要想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就必须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换: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从经验思维到理论思维的转换。方法如下: 1. 从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针对环境这一概念我 设计了这样的场景:你们从周一到周五的主要任务是上学,你们的生活轨迹基本上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当你在家时,家这个空间就构成了你的生存环境。有同学意识到:到学校后,学校这个空间就构成了自己的生存环境。通过这样的场景设计,突出环境的本质之一:“生存空间”。 2.从身边现象说起,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还以环境这个概念为 例来说: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咱们正在上课,教师在上课,同学在听课,但是假如现在有个别人开始说话,做小动作,势必会影响教师讲课,你们听课。这种情况如经常发生,势必会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倒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这些都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已进入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本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祛。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所有的初中学生都需要学习生物学,也可以学好生物学。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与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与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与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与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 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与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 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 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 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 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0-1、5 cm 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 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皮的 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 可。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 放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 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 问题: 染色时书中要求就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 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 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将 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改进:染色时不用吸水纸吸水,而就是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这个角度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