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螺旋弹簧横向稳定杆减振器设计指南

螺旋弹簧横向稳定杆减振器设计指南

螺旋弹簧横向稳定杆减振器设计指南
螺旋弹簧横向稳定杆减振器设计指南

横向稳定杆

横向稳定杆 横向稳定杆是抑制车体在转弯时产生侧倾的重要部件,横向稳定杆的两头与悬挂摇壁向连,当车体发生侧倾时横向稳定杆会顺势产生扭动,同时产生相反方向的回馈力使车体的侧倾得到控制,因此横向稳定杆实际上就是一根轴向扭动的杆状弹簧。 横向稳定杆又称为防倾杆、横行稳定器。在很多人的眼里,横向稳定杆只是一根不起眼的铁杆,其实它对汽车的操控性有不小的影响。一般的量产车都会装上横向稳定杆,目的是用来达成操控与舒适的妥协。横向稳定杆通常固定在左右悬架的下臂。汽车过弯时由于离心力作用而造成车身的侧倾,导致弯内轮和弯外轮的悬架位伸和压缩,使横向稳定杆的杆身扭转,横向稳定杆就是利用杆身被扭转而产生的反弹力来抑制车身的侧倾的。 悬挂系统的正常工作除了需要有好的弹簧和减震器以外还需要好的横向稳定杆辅助才行,因为弹簧和减震器只负责控制一只车轮,而前、后横向稳定杆却负责协调整个悬挂系统。所以横向稳定杆虽然从外观上看只是两条钢梁,但其作用却不容小视。高性能横向稳定杆就是为了配合减震器、弹簧应运而生的,一般高性能横向稳定杆都是经过冷锻的弹力合金钢线材弯制而成,还需要经过特殊的硬化处理。为了获得更稳定的控制车体侧倾能力,高性能横向稳定杆直径会大于原厂一定水平,可按不同的直径配合不同设计特性的减震器及弹簧,以获得完美的悬挂系统性能表现。

如果汽车左右轮分别通过不同路面凸起或坑洞时,也就是左右两轮的水平高度不相同时,会使横向稳定杆扭转而产生防倾阻力抑制车身侧倾。也就是说当左右两边的悬架上下同小动作时横向稳定杆就不会发生作用,只有在左右两边悬架因为路面起伏或转向过弯造成的不同步动作时横向稳定杆才产生作用。横向稳定杆只有在起作用时才会使悬架变硬,不像硬的弹簧会全面的使悬架变硬。如果要完全靠弹簧来减少车身的侧倾那可能需要非常硬的弹簧,更要用阻尼系数很高的减振器来抑制弹簧的弹跳,这样我们就必须要承受很硬的弹簧和减振器所造成的诸如行驶舒适性变差、行经不平路面时循迹性不良的后遗症。但是如果配合适当的横向稳定杆不但可以减少侧倾,更不必牺牲就在的舒适性和循迹性。因此,横向稳定杆和弹簧的合理搭配是达到行驶舒适性的操劳过度控性“双赢”的可行方法。 用在麦弗逊悬架中的横向稳定杆 所以,横向稳定杆和弹簧所提供的防倾阻力是相辅相成的,而且防倾阻力是成对发生的,也就是说车头的防倾阻力是和车尾防倾阻力伴随发生,但是由于车身配重比例以及其他外力的作用会使得前后的防倾阻力并不平衡,这样便会直接影响车身重量的转移和操控的平衡。假如后轮的防倾阻力太大会造成转向的过度,反之如果前轮的防倾阻力太大会造成转向不足。为了改善操控,不仅可利用横向稳定杆来抵制车身侧倾,还可以用来控制车身倾阻力的前后分配比例。横向稳定杆的功能就是保持车身的良好平衡和限制过弯时的车身侧倾以改善轮胎的贴地性。过弯时内轮的悬架伸长而弯外轮的悬架被压缩,这时横向稳定杆就会产生扭

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

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 钢结构失稳形式存在多样性外,还应了解下列四个方面的特点:(1)稳定问题要考虑构件及结构的整体作用;(2)稳定计算要按二阶分析进行;(3)考虑初始缺陷的极值稳定计算正在取代完善构件的分岔点稳定计算;(4)稳定性不仅通过计算来保证,还需要从结构方案布置和构造设计来配合。 关键字:钢结构稳定,轴心压杆,计算长度,受弯构件,框架稳定 一.钢结构稳定问题的待点 失稳形式存在多样性外,还应了解下列四个方面的特点:(1)稳定问题要考虑构件及结构的整体作用;(2)稳定计算要按二阶分析进行;(3)考虑初始缺陷的极值稳定计算正在取代完善构件的分岔点稳定计算;(4)稳定性不仅通过计算来保证,还需要从结构方案布置和构造设计来配合。 二.轴心压杆的稳定计算 (1)影响轴心压杆稳定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残余应力,它是把稳定系数分成a、b、c三类的依据,残余压应力越大,位置距形心轴越远,值越低。 (2)轴心压杆不仅会发生弯曲失稳,也可能发生扭转失稳。在采用单轴对称截面时.需要特别注意扭转的不利作用。 (3)设计格构柱时,需要了解几何缺陷的不利影响和柱肢压缩对缀条的影响。 三.轴心压杆的计算长度 关于压杆计算长度的确定,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确定杆系结构中的杆件计算长度时,应把它和对它起约束作用的构件一起作稳定分析。这是稳定性整体计算的一种简化方法。压杆一般不能依靠其他压杆对它的约束作用,除非两者的压力相差悬殊。 (2)节点连接的构造方式会影响杆件的稳定性能。因此,杆件计算长度和构造设计有密切联系。比如杆件在交叉点的拼接会影响它的出平面弯曲刚度并使计算长度增大。又如起减小计算长度作用的撑杆的连接有偏心,会降低它的有效性。 (3)塔架杆件的计算长度有不同于平面桁架(屋架)的特点.主杆和腹杆都各有其特殊之处。此外、塔架中单角钢杆件预期绕平行轴失稳时,需要考虑扭转的不利影响。 (4)桁架体系的支撑构件和塔架中的横隔构件都对杆件的计算长度有直接影响。确定桁架杆件出平面计算长度时,需要特别注意杆系的相互关系 四. 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

减震器设计及发展毕业论文

减震器设计及发展毕业论文 目录 1 绪论 (1)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2 减振器的发展历史 (1) 1.3 减振器的分类 (2) 1.4 液压减振器国外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3) 1.5 研究的主要容及方法 (4) 2 减振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5) 2.1 减震器的类型与型号 (5) 2.2 减震器形式的选择 (5) 2.3 减振器的工作原理 (6) 2.4 减振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优点 (6) 2.5 减震器的标准 (7) 2.6 减震器的使用措施及注意事项 (7) 3 减震器的设计 (9) 3.1 减震器数据的选择 (9) 3.3 芯轴的设计与强度校核 (11) 3.4 上接头凸台校核 (12) 3.5 螺纹的选择 (13) 3.6 螺纹牙的强度校核 (13)

3.7 花键的设计与选择 (16) 4密封元件 (20) 4.1 密封元件材质的设计和选用 (20) 4.2 密封元件常用的材料 (20) 4.3 密封盘根 (24) 5 液压减震器的使用方法 (28) 5.1 减震器在钻柱中的连接位置 (28) 5.2 下井前的检查 (28) 5.3 起钻后的检查 (28) 5.4 注意事项 (28) 5.5 维修与试验 (29) 5.6 检查与维修 (29) 5.7 组装 (29) 5.8 注油 (30) 6 结论 (31) 参考文献 (32) 致谢 (33)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减振器主要是用于减小或削弱振动对设备与人员影响的一个部件。它起到衰减和吸收振动的作用。使得某些设备及人员免受不良振动的影响, 起到保护设备及人员正常工作与安全的作用, 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的频繁起降等, 对减振器的要求愈来愈高。人们不但要求安全可靠, 而且要求旅途舒适, 对此减振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减振器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个有记载、比较简单的减振器是1897年由两个姓吉明的人发明的。他们把橡胶块与叶片弹簧的端部相连,当悬架被完全压缩时,橡胶减振块就碰到连接在汽车大梁上的一个螺栓,产生止动。这种减振器在很多现代汽车悬架上仍有使用,但其减振效果很小。 1898年,第一个实用的减振器由一法国人特鲁芬特研制成功并被安装到摩托赛车上。该车的前叉悬置于弹簧上,同时与一个摩擦阻尼件相连,以防止摩托车的振颤。减振器的结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发展形式: 加布里埃尔减振器,它是由固定在汽车大梁上的罩壳和装在其里面的涡旋形钢带组成,钢带通过一个弹簧保持其力,钢带的外端与车桥轴端连接,以限制由振动引起的弹跳量。 平衡弹簧式减振器,这是加到叶片弹簧上的一种辅助螺旋弹簧。由于每一个弹簧都有不同的谐振频率,它们趋向于抵消各自的振颤,但同时也增大了悬架的刚性,所以很快就停止了使用[1]。 空气弹簧减振器,空气弹簧不仅兼有弹簧和吸振的作用,而且常常可省去金属弹簧。第一个空气弹簧减振器是1909年由英国考温汽车工厂研制成功的。它是一个圆柱形的空气筒,利用打气筒可以把空气经外壳上部的气阀注满空气筒,空气筒的下半部分容纳一个由橡胶和帘布制成的膜片。因为它被空气所包围,所以其工作原理与充气轮胎相似,它的主要缺点是常常泄漏空气。 液压减振器,第一个实用的液压减振器是1908年由法国人霍迪立设计的。液压减振器的原理是迫使液流通过小孔产生阻尼作用。通常的筒式减振器是由一个与汽车底盘固定的带有节流小孔的活塞和一个与悬架或车桥固定的圆柱形贮液筒组成。门罗在1933年为赫德森制造的汽车装用了第一个采用原始液压减振器的汽车。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双作用减振器在美国生产的汽车上被普遍采用。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洲采用的杠杆式液压减振器占了优势,这种减

扭转减震器设计开题报告

中北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蔡增源学号:0601074104 学院、系:机电工程学院动力机械系 专业:地面武器机动工程 设计题目:EQ1108K型柴油车离合器的扭转减震器设计 指导教师:徐忠四讲师 2010 年 3 月17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1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在享受着汽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对汽车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离合器作为汽车上一个必不可少的部件,除了能通断动力传动以外,还有减振调频的功能,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汽车传动系中的扭转振动将加大传动系零部件如轴、轴承、齿轮、壳体等的载荷,提高车厢内的噪声水平,降低汽车的行驶舒适性,汽车传动系的振动也是导致整车振动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因运输车辆的振动使包装不妥的产品受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一年达数亿元。同时由于轿车、客运车市场的发展,对汽车平顺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振动使乘客产生不舒适的感觉,使驾驶者易疲劳降低了安全性,也使汽车零部件因振动而减少寿命,甚至使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变差【1】。因此,需要分析研究汽离合器在汽车传动系统中的作用,建立传动系的振动模型,找出离合器最优工作状态和最优参数,为改善传动系的扭转振动状况找到一些新思路,为厂家研究开发新型离合器提供理论依据。 现今所用的盘片式离合器的先驱的多片盘式离合器,它是直到1925年以后才出现的。多片离合器最主要的优点是,在汽车起步时离合器的接合比较平顺,无冲击。20世纪20年代末,直到进入30年代时,只有工程车辆、赛车和大功率的轿车上使用多片离合器。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上的改进使人们逐渐趋向与首选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因为它具有从动部件转动惯量小、散热性好、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尺寸紧凑、分离彻底等优点,而且在结构上采取一定措施,已能做到接合平顺,因此现在广泛用于大、中、小各类车型中。如今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在结构设计方面相当完善。采用具有轴向弹性的从动盘,提高了离合器接合时的平顺性。离合器从动盘总成中装有扭转减振器,防止了传动系统的扭转共振,减小了传动系噪声和动载荷,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提高,离合器已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改进,汽车上愈来愈多地采用具有双质量飞轮的扭转减振器,能更有效地降低传动系的噪声【2】。

建筑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综述

建筑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综述 摘要:建筑钢结构设计不但施工工艺简单,质量轻,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强度, 但同时钢结构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在外力干扰作用下,极易发生结构失稳,从而对建筑结构的平衡力和结构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一旦结构出现变形,必 然会对钢结构寿命和正常使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从而增加工程事故发生概率。 为了有效改善此情况,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能够提高建筑钢结构设计稳定性 的设计方法,从而大大提升建筑钢结构的稳定性性能。 关键词:钢结构;稳定性;设计 前言:稳定性是钢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一旦无法保证稳定性,对于这座建 筑而言,将失去它的意义。在建筑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的考虑是最基本的问题,假设得到不妥善处理,必然会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在混凝土钢结构设计中,应先 对钢结构进行计算,再进行验算,以避免钢结构的失稳。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保 证建筑结构的性能,目前钢结构稳定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主要集中在钢结构对稳定 性的影响上。 1建筑钢结构概述 1.1建筑钢结构的优点 由于建筑钢结构是一种能保证建设工程稳定的结构,它起着支撑作用,并具 有一定的抗震效果,其塑性和强度都比较强。在发生地震时,钢结构具有一定的 缓冲作用,减少了地震对房屋的破坏,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建筑钢结构支撑 着整个建筑物,建筑钢的材料具要比钢筋混凝土材料要精确的多,所以会有部分 人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选择使用建筑钢结构。钢结构的可塑性也比较强,钢结构适 用于各种跨度比较大的建筑,较强的可塑性,导致建筑钢结构在受力过程中更加 的合适。而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方法相对简单,建筑钢结构由钢板组成,钢板的生 产工艺也非常简单,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1.2建筑钢结构存在的不足 建筑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钢 结构的耐腐蚀性和耐火性相对较低。如果有腐蚀性的东西,结构就会损坏。而且,如果发生火灾,房子很容易着火。危险和安全隐患很多。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房屋 的质量安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多的建筑项目会选择一些强度比较低的钢 结构,这样就会导致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2钢结构稳定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2.1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在钢结构设计稳定性分析过程中,设计者需要有一种全局感,从整体建筑的 角度考虑钢结构的整体性,充分考虑构件本身的特点。随着数据信息运用效率的 提升,分析钢结构设计中整体刚度、失稳问题的时候常常以临界压力求解法、折 减系数等方式,计算出轴心杆的稳定性。同时弹性稳定性设计也是钢结构设计中 的重要内容,在计算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钢结构本身的稳定性,还要做二阶分析。主要是因为结构内力被建筑结构中部分柔性构件变形量而影响,最后发生变化。对于应力叠加问题,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由于弹性稳定计算和结构变形关 系分析非常复杂,目前在弹性稳定计算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2.2不确定因素分析 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理、几何 和力学方面。在结构设计中,涉及到材料、截面面积、构件尺寸、应力等诸多因

悬架设计计算

前轮距1200mm 后轮距1150mm 前悬架 等效单横臂长度 l=217.7mm 上横臂2 l=328mm 下横臂1 车轮定位参数 主销内倾角β=6 .16deg 主销后倾角λ=2 deg 上横臂两杆夹角为56 deg 每个杆长度为246.6mm 下横臂两杆夹角为45 deg 每个杆长度为355mm 上下横臂间球头销间距离c=250mm 悬架的定位角 纵向平面内上下横臂的布置 上-5 deg 下 5 deg 横向平面内的布置

上横臂与水平轴的夹角为10.8 deg 水平面内的布置横臂轴与纵轴线平行 h=58.87mm 侧倾中心高w 横向稳定器 支杆长度310mm 支杆底点距纵轴线的长度305mm 横向稳定杆长度225mm 支杆底点与横向稳定杆端点间的距离100mm 减震器导向杆长度293.3mm 后悬架 等效单横臂长度 l=271.6mm 上横臂3 l=328mm 下横臂4 上横臂两杆间夹角为60 deg 每根杆的长度313.6mm 下横臂A形杆的夹角为40 deg 每根杆的长度349mm 下横臂另一杆长为333.4mm 它和纵轴线的夹角为79.6 deg 双横臂结构如图示

上下横臂在车轮上连接点间的距离为260mm 双横臂的布置 水平面内上下横臂摆动轴线的布置 摆动轴与纵轴线平行 纵向平面内的布置 上2 deg 下-5 deg 横向平面内的布置

上横臂与水平轴的夹角为11.66 deg h=62.68mm 侧倾中心高wr 减震器导向杆长度为306.8mm 横向稳定器 支杆长度310mm 支杆底点距纵轴线的长度255mm 横向稳定杆长度175mm 支杆底点与横向稳定杆端点间的距离100mm

STAAD的稳定设计

STAAD在钢结构稳定设计中的应用 李晓峰孙立夫林润松 (BENTLEY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稳定问题在钢结构设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本文试图结合 STAAD对三个常规钢结构的稳定问题进行讨论,整理出来 进行稳定计算的大致思路和注意事项。这里的模型仅仅是为 了演示的方便为任意创建的“玩具”模型,希望读者不要被 误导。本文重点讨论了所谓考虑初始缺陷的二阶弹性分析在 STAAD中的应用。相对于一阶分析的计算长度法,二阶分 析现在似乎比较流行,而传统的计算长度系数法遭到很多的 诟病。作者认为,计算长度系数法,和其他很多近似算法一 样,因为其结果的近似遭到的指责是不公平的——使用者应 该明确该方法的计算假定,适用范围以及结果的近似程度, 并对结果负责。对真正的结构工程师,使用近似算法仍然可 以设计出具有足够安全储备的合理结构,而对所谓的更精确 的二阶分析的盲目滥用,却大大增加了结构失效的风险。 现在大多数国家的钢结构设计标准都推荐进行二阶分析以 考虑所谓的P-?效应和P-δ效应。我们先明确结构P-?效应 和P-δ效应究竟是什么?考虑如下的一个有侧移简单刚架 (图1,文献1): 图1 有侧移刚架的P-?效应 上图为一简单刚架成受线载时的弯矩图。左边的弯矩对应为 一阶分析的结果,右边的对应为二阶分析的结果(未考虑任 何缺陷)。可以看出,在右边柱的二阶分析的结果多出来了 弯矩,该弯矩是由柱的轴力(所谓的P)乘以框架的侧移(所 谓的?)产生的,所以称之为P-?效应。 类似的,考虑如下的无侧移框架(图2,文献1) : 图2 无侧移框架的P-δ效应 在图2的两个无侧移框架的模型中,左边为一阶分析的结 果,右边为二阶分析的结果。相对前面的有侧移框架,本例 中两个柱子之间的弯矩差别很微小(柱端弯矩由388kN.m 增加到393kN.m,且弯矩图的形状由直线变为具有微小曲率 的曲线)。柱弯矩的增大部分主要是由柱本身的局部侧移δ 产生的,因为框架几乎不产生任何水平位移?,所以称为 P-δ效应。 由这个小例子,文献1归纳并指出了二阶分析和一阶分析的 一些基本的区别: a)二阶效应不仅仅影响弯矩,还会影响整个的剪力与轴 力; b)二阶效应中的内力分布形态完全不同于一阶分析,并不 是一阶分析结果的简单放大。 c)在实际的结构中,总是同时存在有P-?效应和P-δ效 应,只不过其影响的程度和结构的具体形式有关。一般 来说,在抗侧刚度大的结构中,是局部的P-δ效应占 主导;在抗侧刚度小的结构中,是整体P-?效应占主导。 d)因为前述原因,通常的荷载线性组合不适用于二阶分 析。因此必须在每个组合好的工况进行二阶分析。 在实际的结构中,通常P-?效应是针对结构的整体而言,是 一个宏观的概念;而P-δ效应是针对具体的单个构件而言, 是相对微观的概念。对FEA软件而言,两者都可通过在分 析中考虑附加的所谓的几何刚度(geometric stiffness)反应 出来(考虑P-?效应的方法很多,包括很多迭代法等等,但 考虑几何刚度的方法是这些方法中最有效率的方法之一)。 在STAAD中,用户如果选择执行所谓的PDELTA分析时, 可以让程序考虑几何刚度,分析命令的关键词为PDELTA KG ANALYSIS ,KG关键词指示程序考虑几何刚度。可 同时考虑杆件和板壳的几何刚度,这可应用在对二维板壳模 型的分析中。 结构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各种几何和物理的缺陷,而这些缺陷 会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承载力,因此用于工程设计的分析必 须能反映缺陷的影响。使用二阶弹性分析计算稳定时,最重 要的一步是对结构的缺陷的估计和模拟,这往往也是最困难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稳定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稳定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稳定设计的重要性 摘要:下文主要依据笔者从事设计工作的多年工作实践经验,针对钢结构设计中容易出现的稳定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概念;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城市化建设在快速的发展,钢结构设计在城市建设中也越来越重要。现如今,钢结构中的失稳事故大都是由于对结构及构件的稳定性能出现问题造成的,稳定性是钢结构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中,都会遇到稳定问题。对结构稳定缺少明确概念,造成一般性结构设计中不应有的薄弱环节。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设计中应该明确在钢结构稳定设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只有这样我们在设计中才能更好处理钢结构稳定问题。 1 钢结构稳定设计的基本概念 1.1 钢结构的强度与稳定 强度问题是指结构或者单个构件在稳定平衡状态下由荷载所引起地最大应力是否超过建筑材料的极限强度,因此是一个应力问题。极限强度的取值取决于材料的特性,对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可取它的最大强度,对钢材则常取它的屈服点。 稳定问题则与强度问题不同,它主要是指外荷载与结构内部抵抗力间的不稳定平衡状态,即变形开始急剧增长的状态,从而设法避免进入该状态,因此,它是一个变形问题。轴压柱,由于失稳,侧向挠度使柱中增加数量很大的弯矩,因而柱子的破坏荷载可以远远低于它的轴压强度。显然,轴压强度不是柱子破坏的主要原因。 1.2 钢结构的失稳 1.2.1 受弯构件中梁在最大刚度平面内受弯的梁远在钢材到达屈服强度前就可能因出现水平位移而扭曲破坏,梁的这种破坏被称之

为整体失稳。 1.2.2 受弯构件中组合梁大多是选用高而薄的腹板来增大截面 的惯性矩与底抗矩,同时也多选用宽而薄的翼缘来提高梁的稳定性,如钢板过薄,梁腹板的高厚比或是翼缘的宽厚比大到一定的程度时,腹板或受压翼缘在没有达到强度限值就发生波浪形的屈曲,使梁失去了局部稳定。它是使钢结构早期破坏的因素。 1.2.3 受力构件中,截面塑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构件突然而被压坏,压弯构件失去稳定。而压弯构件的计算则要同时考虑平面内的稳定性与平面外的稳定性。结构失稳的问题十分重要,设计为轴心受压的构件,实际上总不免有一点初弯曲,荷载的作用点也难免有偏心。因此,我们要真正掌握这种构件的性能,就必须了解缺陷对它的影响,其他构件也都有个缺陷影响问题。 2 钢结构设计的原则 为更好地保证钢结构稳定设计中构件不会丧失稳定出了以下原则。 2.1 结构整体布置必须考虑整个体系以及组成部分的稳定性要求,结构大多数是按照平面体系来设计的,如桁架和框架都是如此。保证这些平面结构不致出平面失稳,需要从结构整体布置来解决,亦即设计必要的支撑构件。这就是说,平面结构构件的出平面稳定计算必须和结构布置相一致。 2.2 结构计算简图和实用计算方法所依据的简图相一致,这对框架结构的稳定计算十分重要。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计算框架柱稳定时用到的柱计算长度系数,自应通过框架整体稳定分析得出,才能使柱稳定计算等效于框架稳定计算。 2.3 设计结构的细部构造和构件的稳定计算必须相互配合,使二者有一致性。结构计算和构造设计相符合,要求传递弯矩和不传递弯矩的节点连接,应分别赋与它足够的刚度和柔度。但是,当涉及稳定性能时,构造上时常有不同于强度的要求或特殊考虑。例如,简支梁就抗弯强度来说,对不动铰支座的要求仅仅是阻止位移,同时允许在平面内转动。然而在处理梁整体稳定时上述要求就不够了。支座还需能够阻止梁绕纵轴扭转,同时允许梁在水平平面内转动和梁端截面

减震器原理

减振器原理 一.工作原理 减振器功能 对因路面不平或驾驶条件差而引起向车身传递的振动进行阻尼。 快速消除由地面引起的轴和车轮的振动,保证车轮随时抓地,从而保证车辆的转向和刹车功能。 减振器在一方面必须支持汽车的安全行驶功能,比如抓地、刹车和加速等。另一方面,为获得最大可能的舒适度,它又必须尽可能地把振动的传递降低到最低水平。 工作原理 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而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弹性元件和减振器承担着缓冲击和减振的任务,阻尼力过大,将使悬架弹性变差,甚至使减振器连接件损坏。因面要调节弹性元件和减振器这一矛盾:(1) 在压缩行程(车桥和车架相互靠近),减振器阻尼力较小,以便充分发挥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缓和冲击。这时,弹性元件起主要作用。 (2) 在悬架伸张行程中(车桥和车架相互远离),减振器阻尼力应大,迅速减振。 (3) 当车桥(或车轮)与车桥间的相对速度过大时,要求减振器能自动加大液流量,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二.独立悬架原理 悬挂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悬架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 独立悬挂系统是每一侧的车轮都是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挂系统悬挂在车架或车身下面的。其优点是:质量轻,减少了车身受到的冲击,并提高了车轮的地面附着力;可用刚度小的较软弹簧,改善汽车的舒适性;可以使发动机位置降低,

汽车横向稳定杆关键生产工艺

汽车横向稳定杆关键生产工艺 汽车横向稳定杆用来提高汽车悬架侧倾角刚度.减少车身倾角. 使汽车在路况不平或转弯时能够行驶平稳.与扭杆弹簧不同之处是有4点固定安装在悬架上.其中两端头通过侧臂端部的橡胶垫或球头连杆与悬架导向臂连接,杆的中部用橡胶衬套与车身相连.车辆在行驶中,如果左,右车轮同时上下跳动.那么横向稳定杆起不了作用: 当左,右车轮垂直方向产生相对位移时,横向稳定杆中间部分受扭转侧臂受弯,起到增加悬架刚度作用.目前进口轿车,国产轿车前后悬架全部装配了横向稳定杆, 多功能运动车等基本都装配有前稳定杆或前,后两种横向稳定杆.轻卡,重卡也越来越多地装配了横向稳定杆.装有横向稳定杆的车辆行驶较稳定,舒适翻车几率大大降低,据统计在路况差,急转弯时装有横向稳定杆的车辆翻车概率降低60%-80% 汽车横向稳定杆常用原料一般为弹簧圆钢(为减轻质量,有的横 向稳定杆采用空心圆管制成,管壁厚与外径之比多为0.125左右.此时,比实 心杆外径增加了11.8%,但 4结束语 定位基准的选择不是固定的 ?南昌长力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冀永相质量可以减 轻约50%)通常情况下不用剥皮,国内生产材质主要为 6OSi2Mn,50CrVA.日本几家 汽车公司一般采用Sup9系列. 原材料经过外观质量检查后合格的材料按钢号分类库存或投入现场进行加工制造.关键生产工艺主要有端部成形,整体成形,淬火, 回火,喷丸强化,下料. 1端部成形 因安装需要.汽车横向稳定杆两端一般要加工成扁头状,圆筒状. 其中.扁头状应用最普遍. 这也就是汽车横向稳定杆的端部成形加工一般采用端部加热装置(以往采用燃气,煤油,现在多采用中频加热)把材料加热到 950-1000.c,在专用热

减震器说明书

说明书 Ohlins减震器46DRS 你的Ohlins减震器46DRS有以下的特征。 重启阻尼辅助装置 尾托架上的活塞轴的调节器轮。 弹簧预载调节器 通过旋转液压调节器的旋钮来进行调节。顺时针旋转以达到更加深度的调节,逆时针来释放预载。 注意! 当发动Ohlins震动减震器,非常推荐对于特定的品牌的摩托车来进行设置。 若你改变了设置,请像这样检查。 调节器有一个普通的右侧线。顺时针旋动阻尼调节器来玩去的关闭(位置是0)。逆时针旋转来开启和数咔嚓声知道你到达了推荐的咔嚓声的数。可以看最后页的安装数据。 警告! 不许用大力,精细的蜂蜡表面可能被损坏。 图中是:(spring)弹簧预载调节器(Rebound) 反弹油阻尼调节器

在本文档中涉及安全的重要信息都是以以下符号显示: 这个信号意味着:你的安全被涉及了。 不遵守警告标志可能导致严重或者致命的伤害。 谨慎意味着特殊的防护必须执行以达到规避风险。 这个意味着涉及到步骤中的重要过程。 安装之前 Ohlins 不负责你因为没有准确执行而发生的伤害问题。 类似的,如果这个条款没有被遵照,那么这个保证书将失去效力。 (警告) 1。你要知道的是:安装一个减震器,这个是没有被车辆制造商同意的,所以有可能导致你的车辆的不稳定现象。本公司不负责任何因为安装设置减震器而导致的损害或者伤害,请联系Onlins销售商或者其他有资格很建议的人。 2.请努力学习并且确定你理解所有的装备条款和手册。若你有任何相关的涉及到安装问题,请联系Onlins销售商或者其他有资格很建议的人。 3.本服务手册必定涉及到何时安装减震器,Ohlins产品涉及到连续的改进和发展。因此,尽管这些内容是在印刷时最新的内容,但是仍然可能在你的产品和本手册之间有希望的差别。请联系Onlins销售商或者其他有资格很建议的人。 (注意) 配套内容 在安装减震器之前,请检查配套的内容,若有遗失,请联系销售商。

横向稳定杆

为了降低汽车的固有振动频率以改善行驶平顺性,现代轿车悬架的垂直刚度值都较小,从而使汽车的侧倾角刚度值也很小,结果使汽车转弯时车身侧倾严重,影响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为此,现代汽车大多都装有横向稳定杆来加大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以改善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横向稳定杆在独立悬架中的典型安装方式如图4-39所示。当左右车轮同向等幅跳动时,横向稳定杆不起作用;当左右车轮有垂向的相对位移时,稳定杆受扭,发挥弹性元件的作用。横向稳定杆带来的好处除了可增加悬架的侧倾角刚度,从而减小汽车转向时车身的侧 倾角外,如前所述,恰当地选择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比值,也有助于使汽车获得所需要的不足转向特性。通常,在汽车的前、后悬架中都装有横向稳定杆,或者只在前悬架中安装。若只在后悬架中安装,则会使汽车趋于过多转向。横向稳定杆带来的不利因素有:当汽车在坑洼不平的路面行驶时,左右轮之间有垂向相对位移,由于横向稳定杆的作用,增加了车轮处的垂向刚度,会影响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在有些悬架中,横向稳定杆还兼起部分导向杆系的作用,其余情况下则在设计时应当注意避免与悬架的导向杆系发生运动干涉。为了缓冲隔振和降低噪声,横向稳定杆与车轮及车架的连接处均有橡胶支承。当横向稳定杆用于整体桥非独立悬架时,其侧倾角刚度与车轮处的等效侧倾角刚度相等。当用于独立悬架时(参见图4-39),横向稳定杆的侧倾角刚度C?b与车轮处的等效侧倾角刚度C?w之间的换算关系可如下求出:设汽车左右车轮接地点处分别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垂向力微量dF w,在该二力作用下左右车轮处的垂向位移为df w,相应的稳定杆端部受到的垂向力和位移分别为dF b和df b,由于此时要考察的是稳定杆在车轮处的等效侧倾角刚度,因而不考虑悬架中弹簧的作用力,则必然有dF w与dF b所做的功相等,即 df w×dF w=df b×dF b (4-58) 而作用在稳定杆上的弯矩和转角分别为 dM b=dF b×L (4-59) d?b=2df b/L (4-60) 式中L——横向稳定杆的角刚度C?b为 C?b=dM b/d?b= dF b L2 / 2df b (4-61) 同理可得在车轮的等效角刚度C?w为 C?w= dF w B2 / 2df w (4-62) 式中B——轮距。 将式(4-62)和式(4-58)代入式(4-61)得到 C?b=C?w(f w/f b)2×(L/B)2 (4-63) 由于连接点处橡胶件的变形,稳定杆的侧倾角刚度会减小约15%~30%。 当稳定杆两端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垂向力P作用时(参见图4-40),其端点的垂向位移f 可用材料力学的办法求出,具体为 式中E——材料的弹性模量,E=2.06×105Mpa; I ——稳定杆的截面惯性矩,I= d4/64 mm;

钢结构的失稳及稳定性设计

2012.05 93 施工技术 摘要:稳定性是钢结构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中,都会遇到稳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对钢结构失稳分类和失稳问题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原则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钢结构;设计;稳定性;存在问题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量的高层建筑物或构筑物,钢结构也被越来越多的设计者运用。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截面轮廓尺寸小、强度高、自重轻等特点。但对于因受压、受弯和受剪等存在受压区的构件或板件,如果技术上处理不当,可能使钢结构出现失稳,一旦出现失稳事故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稳定问题是钢结构的突出问题,分析钢结构设计中的稳定性问题,研究钢结构的加固方法十分必要。 1 钢结构失稳的分类 钢结构的稳定问题主要是指在外荷载的作用下,整个钢结构是否发生屈曲或失稳现象。正确的区分钢结构的失稳类型,可以更好的评价结构或构件的稳定承载能力。钢结构的失稳现象是多种多样 的,从性质上可分为三类。 1.1 平衡分岔失稳(分支点失稳)完善的(即无缺陷、挺直的)轴心受压构件其端部受到的荷载压力P未达到某一限值时,仍能保持挺直的稳定平衡状态,构建截面承受的压应力是均匀的,沿构建的轴线也只产生相应的压缩变形,当构建截面承受的压力达到或超过一定限值时,构建会突然发生弯曲,导致原来的轴心受压的平衡形式转变为与之相邻的但是带 弯曲的新的平衡形式,这就是平衡分岔失稳。这一过程可用图1中的荷载—侧移曲线OAB 来表示。 其特征是当荷载逐渐增加时,结构原有的平衡形式被破坏了,并出现了与原平衡形式有本质区别的新的平衡形式,由稳定平衡转变为不稳定平衡,出现了稳定性的转变。完善的(即无缺陷、挺直)轴心受压构件和完善的在中面内受压平板的失稳都属于平衡分岔失稳问题,属于这一类的还有理想的受弯构件以及受压的圆柱壳等的失稳。 1.2 无平衡分岔失稳(极值点失稳) 极值点失稳是指建筑钢材做成的偏心受压构件在塑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丧失了稳定的能力,发生失稳时的荷载值Pu 就是构件的实际极限荷载(图1中C 点),这类的平衡状态是渐变的,与平衡分岔失稳具有本质的区别。 1.3 跃越失稳 如图2所示的两端铰接较平坦的拱结构,在均布荷载q的作用下有挠度w,其荷载曲线也有稳定的上升段OA,但是达到曲线最高点A 时会突然跳跃到一个非邻近的具有很大变形的C 点,拱结构顷刻下垂。在荷载挠度曲线上,虚线AB 是不稳定的,BC 段是稳定的而且保持上升趋势,但是因为结构已经被破坏,固不能被利用。由此可以看出跃越失稳不存在平衡分岔点,也没有极值点,是失稳发生后又跳跃到另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 2 钢结构稳定设计的原则 为了更好的保证钢结构稳定设计中构件的稳定性,实际设计时必须遵守以下三项原则。 2.1 结构整体布置必须考虑整个体系以及组成部分的稳定性要求 目前结构大多数是按照平面体系来设计的,如桁架和框架都是如此。保证这些平面结构不致出平面失稳,需要从构整体布置来解决,亦即设计必要的支撑构件。这就是说,平面结构构件的出平面稳定计算必须和结构布置相一致。 2.2 结构计算简图和实用计算方法所依据的简图相一致目前设计单层和多层框架结构时,经常不作框架稳定分析而是代之以框架柱的稳定计算。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计算框架柱稳定时用到的柱计算长度系数,自应通过框架整体稳定分析得出,才能使柱稳定计算等效于框架稳定计算。然而,实际框架多种多样,而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需要设定一些典型条件。 2.3 满足构件的稳定计算必须与设计结构的细部构造保持一致在钢结构的设计中,要使得构造设计和结构计算相互匹配。设计者要区分某些节点的连接是否传递弯矩,从而针对性的赋予其足够的柔度和强度。设计者注意构件细部的设计与处理,如设计桁架节点时,要注意减少杆件偏心的问题等。 3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钢结构稳定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在逐步完善,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对钢结构的稳定性同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3.1 忽视钢结构材料的缺陷而导致的计算出现误差在钢结构的实际设计和计算过程中,为了方便计算,一般把钢材按照完全弹性材料做一阶分析,但是实际中使用的钢材为弹塑性材料,设计中对钢材客观存在的缺陷(如残余应力、初弯曲、初偏心等)没有重视,从而导致稳定计算和现实结构的稳定承载能力出现偏差。 3.2 钢结构稳定性研究中存在随机因素的影响 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性研究中存在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目前结 钢结构的失稳分析及稳定性设计探讨 王炳宇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建工系 转下页

减震器设计注意事项

隔振设计及注意事项 5.1.1隔振设计顺序 电子设备等的隔振设计顺序大致如下: (1) 掌握电子设备等产生的或可能传入的激振力的频率、方向及大小。 (2) 使被隔振系统(被隔振对象及隔振器)的固有频率f 大于或者等于主 要激励力的固有频率0f 的三分之一,但至少f 应在0f 的71%以下。但是对不太重要的激振力,未必要求'0f f ≤70%('0f 为这个激振力 的固有频率),只要f 不靠近'0f ,不发生共振即可。 (3) 安装隔振器后,若设备的各向振动完全解耦,则在激励力P 下,设备 所产生的振动振幅A 为: ()[]{}()[] 20212g f f W f P A -=π 其中,W 为设备及与其一起振动的附加部件的重量。若A 超过了它的容许值,可增加W 使A 在容许值范围内。为增加W ,可使设备安装在钢架或水泥台架上,该台架再弹性支承的基础上,这是只要增加架台重量即可达目的。 (4) 求设备与架台整体的重量、重心位置、惯性主轴位置及绕三个惯性主 轴的惯性矩。改变台架的重量分布,使其惯性主轴尽量与水平面、垂直面平行。 (5) 决定防振材料。若希望垂直方向的固有频率在4~5Hz 以下,多用线 圈弹簧,否则多用防振橡胶,这是应按设备的形状、激振力的大小、种类决定防振橡胶的形式。 (6) 合适配置隔振弹性元件,使设备的六个自由度振动尽可能解耦。 (7) 选择弹性元件的弹簧常数使“2”的要求得到满足。一般先选上、下 方向的弹簧常数使满足“2”的要求。设弹性元件三个方向的弹簧常数分别为p k 、q k 、r k ,由已确定的上、下方向的弹簧常数p k ,可按弹性元件的种类、形状、大小确定p q k k 及p r k k 之值,继续进行。一直到满足“2”中的要求。 (8) 倾斜支承时,先假定p k ,计算出倾斜角有0°~90°范围内的固有频 率,画出固有频率随倾角α的变化曲线,由曲线确定合适的α值。最后决定p k 、q k 、r k ,使各固有频率满足“2”的要求。 (9) 大多数电子设备尺寸较大,常用对称分布的四个隔振弹簧。在求的某 轴向的隔振弹簧常数k 后,根据设备重心及四个隔振弹簧的安装位置,只要使各点所安装的隔振弹簧的常数满足一定的要求,刚振动中各弹簧变形量相等,设备不会发生歪斜。

(完整word版)双横臂悬架设计

5.7 双横臂式悬架设计 5.7.1双横臂悬架的结构与力学模型简化 图5.7.1 某货车的双横臂前悬架 图5.7.1 采用前置转向梯形的货车的前悬架。一根横梁用作副车架,通过螺栓连接在车架下方。弹簧、限位块、减振器和两对横臂支承在横梁这一“受力中心”上。只有横向稳定杆、转向器、转向直拉杆和下横臂的拉杆固定在车架纵梁上。拉杆前部支承着一个具有纵向弹性的橡胶支座。该支座缓和带束轮胎的纵向刚度。 双横臂式悬架的主要优点在于其运动规律的可设计性。根据横臂的相互位置,即角度α和β的大小,可定出侧倾中心和纵倾中心的高度,改变横臂长度,还会影响上下跳动的车轮的角运 动,即车轮的外倾角变化和(在极限情况下)与此相关的轮距变化。当双横臂较短时,车轮上跳导致外倾角沿负值方向变化而车轮下落时导致外倾角沿正值方向变化,因此车身侧倾时的外倾变化规律正好与此相反。纵倾中心O,对于前悬架来说,处在车轮后方;而对于后悬架来说,则在车轮前方。如果O h置于车轮中心上方,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抗转动纵倾性,而且还会减小驱动桥的启动下沉量。这也是双横臂式悬架愈来愈多地在较高级的轿车中用于后驱动桥的原因。

图5.7.2 弯长臂式汽车的前轮转向节 图5.7.2 Daimler_Benz 260 SE/560 SEC型车的前轮转向节。它的有效距离C较大。上横臂6上带有导向球铰链的壳体。下承载铰链7压入车轮转向节5中。图中可清楚的看到可通风的制动盘34,他正对直径较大的轮毂9自里向外伸出。深槽轮辋43的底部不对称,从而为制 动钳(图中未画出)留出了位置。 图5.7.3 双横臂式前悬架 图5.7.3 Daimler_Benz 牌 260 SE/560 SEC型车的前悬架。为了使得主销偏移距r s=0mm时, 可通风的制动盘具有较大的直径,该悬架的下承载铰链必须大致位于车轮中心处。拉伸和压缩行 程限位块布置在充气的单筒式减振器中。先后伸出的支撑杆支撑着一根附S的隔音横梁。它的橡 胶支座在图的左下方特别标出。

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原则与设计要点

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原则与设计要点 作者:马云龙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6期 摘要:钢结构作为建筑设计中一种主要的建造形式,目前,在大型厂房、桥梁、高层建筑物设计中被广泛应用。钢结构所采用的建筑钢材具有防变形、耐腐蚀、抗震以及符合环保要求等众多优点,因此能够在建筑设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建筑工程采用钢结构时,其结构稳定性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建筑设计经验对建筑工程钢结构的稳定性展开讨论,已对相应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钢结构;稳定性 0.;;; 前言 在建筑工程技术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钢结构占据重要地位,目前,作为一种主流的建筑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设计中,尤其是在厂房、桥梁、机场、剧院、超高层等大型建筑结构中。在上世纪,由于钢材冶炼技术并不发达,建筑用钢材含碳量较高,其韧性和耐腐蚀性等缺点使得钢结构在建筑设计领域并不受重视,一度被边缘化,几乎淘汰。近年来,随着金属冶炼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的建筑用钢材被广泛生产,钢结构又重新受到建筑设计师的青睐,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在各种工程建造中,在减轻建筑物总体结构重量,提高建筑物整体安全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结构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各种复杂的使用条件对其稳定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将详细分析钢结构稳定性的设计在建筑工程使用的要点和原则,并总结相关经验教训。 1.;;; 钢结构的概念 钢结构顾名思义就是以钢材作为结构搭建的主要原材料,通过钢梁、钢板、钢柱等不同的钢制组件,采用焊接、铆接等连接手段进行拼接组装,进行大型建筑物搭建的建筑结构类型。钢结构以各类钢材作为主要材料,与普通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不同,钢材具有重量轻,韧性强等特点,能够承受更大的力,因此在大中型建筑物设计中经常采用钢结构设计。钢结构构造稳定,不易变形,能够为建筑物提供良好的安全稳定性。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钢结构失稳的情况,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过大的压力直接作用在受力平衡点上,造成结构整体受力不均导致失稳。[2]另一种是钢结构构件由于长期使用,导致内部结构发生金属疲劳等问题,内部结构失去支撑作用,导致整体结构失稳。在进行钢结构设计之前,有必要明确这种结构的稳定性特点,才能在设计过程中有的放矢,避免结构弱点,发挥钢结构的优势,使得建筑物中的钢结构发挥更好的作用。 2.;;; 钢结构提高设计稳定性的原则

麦弗逊悬架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2) ABASTRACT (3) 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设计任务 (5) 第三章悬架的结构分析及选型 (6) 3.1悬架的分类 (6) 3.2非独立悬架与独立悬架优缺点分析 (6) 3.3独立悬架结构形式分类及分析 (7) 第四章方案论证 (8) 4.1 悬架结构方案分析 (8) 4.2弹性元件 (9) 4.3减震元件 (10) 4.4传力构件及导向机构 (10) 4.5横向稳定器 (11) 第五章前悬架系统的主要参数的确定及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11) 5.1悬架的静扰度 (11) 5.2悬架的动扰度 (12) 5.3悬架的弹性特性 (12) 5.4前悬架主销侧倾角与后倾角 (13) 第六章弹性元件的计算 (14) 6.1 螺旋弹簧的设计 (14) 第七章减震器机构的类型及主要参数的选择计算 (15) 7.1减震器分类 (15) 7.2相对阻尼系数 (15) 7.3减震器阻尼系数的确定 (14) 7.4最大卸荷力的确定 (17) 7.5减震器工作缸直径的确定 (18)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摘要 为了提高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本课题进行了产品名称为QF1020货车前后悬架的设计。通过对课题内容的分析, 并结合相关设计手册,进行了方案设计与比较, 设计了麦弗逊前悬架, 钢板弹簧后悬架。在设计中,首先,分析了麦弗逊独立悬架的组成和功用;其次,进行悬架的上各零部件强度的校核;第三,详细考虑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悬架自然振动频率,悬架静挠度和动挠度以及悬架弹性特性的计算。在分析麦弗逊悬架的组成和作用以及各零部件的尺寸确定的基础上,再利用CAD软件进行二维制图。此次的设计进行了准确的计算和详细的结构分析,为麦弗逊悬架的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从而在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提高汽车的性能。 关键词:麦弗逊悬架;汽车;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