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个故事道尽人民币

四个故事道尽人民币

四个故事道尽人民币
四个故事道尽人民币

四个故事道尽人民币

【第一个故事:经济增长】

假设第一年两国是完全一样的,都各有50个年轻人和老人,50个年轻人每年生产100斤粮食,他们自己吃掉50斤,剩下的50斤粮食按照1元1斤的价格卖给50个老人,50个老人自己不参与生产,这样两国的GD P都是100元。在假设两国的粮食没有任何差别的情况下,如果两国都可以自给自足,那么加入货币系统对两国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影响,只不过交易更加方便(不用抱着粮食以物换物了),计价单位发生变化。

假设第二年X国更加年轻化,变成了60个年轻人,40个老人,60个年轻人每年可生产120斤粮食,本国还是消费掉100斤粮食,剩余20斤,其当年的GDP为120斤,经济增速为20%。L国则出现老龄化,变成了70个老人,30个年轻人,他们仍需要消费100斤粮食,但却只生产了60斤,差额的40斤都需要从X国进口。其当年的GDP为60斤,经济增速为-40%。

这个时候,假设信息是完全的,X国和L国的国民们会如何选择呢?对L国的人来说,他们知道本国的粮食只能满足60个人的需求,剩下的40个人必须从X国进口,而从X国进口必须使用X币,于是他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把X币换成L币,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让他们优先买到粮食吃,避免挨饿,因为L币只有60%能买到粮食,而X币一定可以买到粮食,二是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因为X币只能在60斤粮食里面选,X币可以在120斤粮食里面选。而对X国的人来说,他们也知道持有X币有这两个好处。

那么问题来了,两国人民会如何选择呢?答案很明显。L国的人会争相把L币兑换成X 币,而X国的人肯定不愿意把手中的X币按1:1的原价兑换成L币,X币出现升值,L币出现贬值。这就是我们要讲第一个故事: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的货币更倾向于升值,反之更倾向于贬值。

回到现实世界,让我们先看一下被视为地表最强货币的美元,其长期汇率走势与美国经济的相对走势完全一致。这里我们说的汇率是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而不是大家通常关注的美元指数。实际有效汇率衡量的是美元兑一揽子货币的加权汇率,更能反映美元的综合购买力,而美元指数只考虑了对欧元、日元、英镑等六种货币的相对购买力。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元大致经历了两轮大的升值(1977年-1984年,1995年-2001年)和贬值周期(1985年-1994年,2002年-2011年),而这与美国经济地位(用美国与其他所有国家的实际GDP之比来衡量)的两轮上升和下降周期完全吻合(见图1)。

当前市场讨论的美联储利率调整似乎并不是关键,加息并不一定带来升值,降息也不一定带来贬值。比如2004年到2006年美联储17次加息,但由于美国经济与其他国家GDP 的比例从40.9%降到37.3%,美元仍然贬值了4.1%。又比如2007年到2008年美联储10次降息,但由于美国成为金融危机后复苏最快的安全港国家(2009年美国与其他国家GDP比重从30.5%回升到31.8%),美元在2008-2009年一度出现升值,最多升值了15%。

从2011年到今年12月美联储加息,美联储虽然一直维持了近零利率,但同样由于美国经济的相对占比在2011年就已经见底,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也从2011年开始持续反弹,到2015年11月反弹了22%。未来美元能否继续升值,关键还是在于美国经济能否一骑绝尘。短期来看,美元升值的幅度已经远远领先于美国经济的改善,美元已经阶段性见顶,而从加息之后美元的调整来看,明年美元继续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长期来看,如果美国出现新一轮技术革命或其他国家爆发系统性危机(比如中国经济崩溃)导致美国经济比重上升,那么美元将继续升值周期,而如果美国在技术革命方面表现平平、其他国家也陆续跟进复苏(比如欧洲经济复苏),那么美元的升值周期已经结束。

再来说一下人民币的问题。中国过去一直是一个高速增长的“X国”,因此人民币也一直是炙手可热的“X币”,自1994年汇改以来基本保持了单边升值趋势。大家平时更关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但其实世界上不只中美两国,我们在评判人民币汇率时更应关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走势,这也是近期央行高调推出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原因。1994年到2014年,在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地位直线上升,与其他国家GDP 的比重从6.3%大幅提升到20%,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随之从75升值到125,升值幅度接近70%。尤其是2005年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和中国经济手牵手一骑绝尘。

未来人民币会持续贬值?这种判断显然缺少经济基础。即便今年811汇改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近5%,但从对一篮子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来看,人民币不仅没有贬值,11月相对8月汇改前还升值了0.1%,相对年初则升值了3%以上。原因很简单,中国经济依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增量最大的经济体之一,预计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在6.9%左右,而同期的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只有 3.1%。未来中国经济虽然还有下行空间,但横向比较,只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对力量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简单来说,虽然中国经济变慢了,但其他国家更慢,所以人民币并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

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2005年之前,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的关系似乎并不密切,尤其是2002年到2004年之间,虽然中国经济一直走强,但人民币却狂贬了20%。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背离?未来这种背离会不会再次出现?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两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汇率制度】

刚才的故事隐含了一个重要假设:汇率是自由浮动的。当X国的人感受到L国的人都想把L币兑换成X币时,他们可以自由的提高X币和L币的兑换比率。但如果X国的政府不让他们这么做呢?

假设两国政府为了避免经济波动带来的汇率波动,事先约定好共同维护1:1的兑换比率。这样到了第二年X币出现升值压力时,X国政府就必须采取行动了。

第一种方法是完全的价格控制,即固定汇率制。X国政府规定所有的货币交易必须通过政府来进行,一切不经过政府的货币交易都是违法的,这样一来X国政府就可以保证对货币价格的直接干预。这种情况下,尽管大家仍然想要把手上的L币换成X币,但由于X币的持有者不能在官方控制的市场上提价(1元X币在官方市场只能换1元L币),导致很多人会想办法绕开政府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黑市”,而官方市场和黑市的套利价差最终会让这种双轨制崩溃,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纯依靠价格干预实现固定汇率制。

1979到1994年间,人民币汇率就实行挂牌价和调剂价的双轨制,官方规定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5.762,,但实际上这个价格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美元,大量的交易流向市场化定价的“黑市”,巨大的贬值压力最终导致人民币双轨制在1994年第一次崩溃。1994年,人民币便被迫实行汇改,将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轨,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到8.72:1。

但在那之后,官方依然没有放弃固定汇率制,1994年到2005年间人民币兑美元基本维持在8.28:1。这段时间固定汇率之所以可以维持较长时间,主要是受益于中美相对基本面比较稳定,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力量对比都保持在4.2:1,这导致汇率升贬值的压力都不大。直到2001年中国入世之后,中国的相对经济地位开始迅速提升,2001年到2005年间,中国与美国的GDP之比从1:4.1攀升到1:2.8,导致人民币兑美元积累了巨大的升值压力,最终迫使央行在2005年7月实施第二次汇改。

第二种方法是有限的价格和数量干预,即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既然单纯的市场控制不可行,X国政府便想了一个新方法:市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汇率,但是不能超过官方汇率的±1%(这就是所谓的中间价干预),同时政府将直接参与市场买卖,平衡市场供求。简单来说,当大家对X币的需求上升时,政府就把手里的X币抛到市场上,自己增持L币。当大家对X币的需求下降时,政府就把手里的L币抛到市场上,自己增持X币。

这就是中国央行在2014年之前天天在干的事情。2005年汇改到2013年底QE退出,由于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受升值压力,央行被迫在市场上持续抛售人民币,增持外汇资产,由此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从2005年的5万亿飙升到2014年的27万亿。从2014年开始,尤其是2014年下半年之后,人民币兑美元逐渐出现贬值预期,央行逐步开始减持外汇资产,在市场上购入人民币,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从2014年年中到2015年11月大幅下降1.74万亿。这虽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甚至还在升值),但当干预力不从心时,汇率的贬值压力终将释放,这就是2015年8月11号汇改一次性贬值的原因。

但是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按照第一个故事,这两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在下滑,但相比美国还是快很多,人民币不应该贬值压力这么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资本流动】

回到X国和L国的故事。在前两个故事里,货币只有一个职能:买卖商品,因此当大家预期X国未来能生产更多的商品(粮食)、X币未来购买力更强的时候,大家都会愿意持有X币,而不愿意持有L币。但如果持有货币还有其他的用途呢?

假设第二年X国没有变化,而L国在本国的一个小岛上突然发现了20个年轻人,但这些年轻人现在没吃的,也不愿意干活,怎么办呢?L国政府想了个办法,向大家借了20元L 币,先给这20个年轻人当工资,等年底生产完成的时候,20个年轻人生产出价值40元的粮食。他们按照年初的规定,把生产所得的40元全部归还给政府,政府再把这40元全部还给借钱给政府的债主。对这些债主来说,他们年初付出了20元,年底得到了40元,收益率是100%,而且由于有L国政府担保的,这个收益率就成了无风险收益率。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对持有X币的人来说,如果不买粮食,持有1元X币到第二年还是1元。但对持有L币的人来说,如果不买粮食,把持有的1元L币借给政府(相当于投资政府债券),第二年就可以无风险的获得2元。结果一定是大家都竞相把手中的X币换成

L币,L币出现升值。这个过程中,商品没有发生任何贸易,但资本发生了流动。换句话说,一个货币除了会因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升值之外,也可能因为可以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而升值,这就是经济学里常说的利率平价理论。

近两年人民币对美元之所以贬值压力骤然加大,就是因为投资人民币资产的无风险收益率明显下降,而投资美元资产的无风险收益率趋于上升。2013年之前,由于地方政府强烈的融资需求和刚性兑付的存在,中国的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上行,一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上行到2013年底的4.7%左右,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中各种依托政府信用和地产信用的非标资产层出不穷,很轻松就可以找到两位数收益的无风险资产。而反观美国,无风险收益率总体处于下行通道,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国内居民企业的结汇意愿强烈,国外热钱也不断涌入,大家都想持有人民币资产,以赚取利差。人民币随之持续升值。

但从2014年初开始,情节开始反转,中美利差进入下行通道,人民币随之迎来贬值压力。(1)从中国来看,无风险收益率快速见顶下行。首先,2014年初央行首次提出“有序打破刚性兑付,高收益资产的风险越来越高,无风险的高收益资产越来越少。其次,2014年10月43号文发布,地方政府经由融资平台的融资需求被戴上了紧箍咒,大量原来享受政府显性和隐性担保的高收益资产消失。第三,高利率、高库存和人口老龄化因素导致房地产市场从2014年开始持续下行,房价下跌,房地产企业收缩投资,过去依托地产的高收益资产风险加大、收益下降。(2)从美国来看,2014年美债收益率还在下行,原因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动荡带来的避险需求,另一方面是美联储加息预期一再推迟,这导致中美利差在2014年收窄并不明显,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也相对较小。但从2015年开始,由于美国经济相对于其他经济体持续稳定扩张,美债收益率还是开始逐步攀升,导致中美利差快速收窄,目前已经从年初的1.8收窄到0.6个百分点,这也是人民币在今年贬值压力加大、迫使央行一次性贬值的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中美利差的走势会继续收窄吗?人民币会持续贬值吗?短期来看,节奏一定是可控的,因为如果压力太大,L国政府完全可以宣布不允许资本自由流动。现实生活中,中国不会完全不允许资本流动,但可以通过适度加强资本管制避免汇率的过度冲击。比如近期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央行已窗口指导机构暂停申请新的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相关业务。

但长期来看,资本管制很难一直存在,利差和汇率最终取决于什么?回到刚才的故事,L国政府为什么愿意按100%的成本借钱?因为他知道借钱给那20个年轻人可以在第二年获得100%的收益,而支撑这个收益的是20个年轻人超强的生产能力。假设20个年轻人只能生产20元的粮食,那么刚才的债务关系就会出现违约,100%的无风险收益也无从谈起。归根到底,利率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基本面,两国的利差和汇率均取决于两国经济的相对实力,这正是我们讲的第一个故事。说到底,如果要遏制人民币的贬值趋势,最重要的是改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如何改变?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最后一个故事。

【第四个故事:改革转型】

假设L国政府想要提高本国货币的收益率,可以采取哪些方法?第一种思路,找到更多的年轻人。既可以鼓励自己的国民多多生育,也可以开放移民政策,让更多的年轻人来本国生产生活,年轻人多了,政府就可以压低借给年轻人的工资,比如过去借给年轻人1元,他们生产2元,收益率是100%,但如果借给他们0.5元,他们生产2元,那么收益率就是300%。回到现实中,这就是中国加快放开全面二胎政策的原因。第二种思路,提高现有年轻人的生产能力。假设L国突然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设备,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同样的1个年轻人用同样的1元钱工资过去只能生产2元,现在可以生产4元,收益率也可以从100%提高

到300%。回到现实中,这就是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把创新发展放在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首的原因。

就像我们在《致中国经济终将逝去的青春》一文中提到的,不管是吸引年轻人,还是技术创新,都离不开制度改革。如果人民币想要避免持续贬值,未来唯一的出路是改善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提高人民币资产的相对收益率。

一张人民币的故事

一张人民币的故事 冶峪中学八年级(1)班孙嘉悦 “唉!贪污受贿真是害人哪!”破旧不堪的人民币爷爷语重心长地对一旁崭新的人民币说道。 一旁崭新的人民币也陷入了沉思。 这,都源于人民币爷爷一波三折的往事…… “2005年冬天,我兴高采烈地同兄弟姐妹们一起走出了印钞厂,被送到了‘国库’——中国人民银行,我们才得以从一件产品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钱’。”人民币爷爷回忆着。“我们个个都满望着能被人们挣去,派上用场,早就听说人们只要见到我们,莫不笑逐颜开,欢欣鼓舞的。” “终于,我们被一家建筑公司取了出来,离梦想越来越近了!在盼望了几个月后,我终于同几个兄弟一起,被封进一个黄色的信封中,踏上了旅途。中途,没人知道经历了什么。 许久,我隐约听到了两个男人的谈话声,第一个人说:‘以后好好干活!工资不会少你的!’另一个人则唯唯诺诺地:‘是!是!您说的是!我一定会好好干的!’第一个人满意地应了一声:‘嗯!这就对了!’我感到一只手把那个载着我的

信封抽了出来,递了过去,另一双手则小心翼翼地捧了过去。他就成了我们的第一位主人。 第一个人的脚步声渐渐消失了,主人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信封,把我们拿出来。我这才看到,这里是一个建筑工地,工地上有很多人在忙碌,刚刚那个趾高气昂的,应该称之为——包工头,我的主人应该也是这里的一名工人吧。在建筑公司待了这么久,我懂得真多! 主人看到我们,兴奋得很,把我们点了又点,我望着他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激动地手直抖,看到主人这么喜欢我们,我得意极了。 天色晚了,主人换上干净的衣服,拖着疲劳的身躯,踏上了回‘家’的路。‘家’?对此,我是没有概念的。主人把一个小屋子——很小很小的屋子,称为‘家’,那我也只好这么叫吧。 到了家门口,主人加快了脚步,一边走还一边喊着:‘媳妇儿!我回来啦!工地发钱啦!’接着从屋子里走出一个朴实无华的女人,看样子应该是主人的妻子,主人看到她,就把我们高高地举起来,女主人看到也一样开心,说要给主人好好做顿吃的,犒劳主人。 夜深了,一个小姑娘背着书包进了小屋子,她一看到我们,同样兴奋极了,书包来不及放下来就跑去问厨房里的女主人:‘妈,爸发钱啦?’哦!原来是小主人啊!女主人温柔

小学三年级数学故事:一张大面额人民币

小学三年级数学故事:一张大面额人民币趣味数学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故事:一张大面额人民币,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在商场买东西付款时,掏出一张大面额人民币,营业员常会客客气气问一声:请问,你有零钱吗?所以在出门购物之前,最好准备些零钱。下面是一道关于准备零钱的问题。 有9张人民币,其中一角币1张,二角币1张,五角币1张,一元币4张,五元币2张。用这些纸币任意付款,可以付出的不同数额的款子共有多少种? 用4张一元币和2张五元币可付出从0元到14元共15种不同的元数。 用1张一角币、1张2角币和1张五角币可以付出0角、1角、2角、3角、5角、6角、7角、8角共8种不同的角数。元数和角数的组合,共有 158=120(种)。 但是在付款时,付0元0角就是没有给钱,这种情形应该除外。 120-1=119(种), 因而共能付出119种不同数额的款子。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

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在以上解题过程中,巧妙地利用了0元,把原来需要讨论各种可能情形的问题变得可用统一方法处理。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

小学生数学故事一张大面额人民币

2019小学生数学故事一张大面额人民币 为帮助小朋友们了解有趣的数学故事,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了数学故事一张大面额人民币,希望同学们多多积累,不断进步! 生活中出处充满数学的趣味,在这里济南奥数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生数学故事,希望济南的家长和孩子能在快乐中了解数学,爱上数学。 小学生数学故事:一张大面额人民币 在商场买东西付款时,掏出一张大面额人民币,营业员常会客客气气问一声:请问,你有零钱吗?所以在出门购物之前,最好准备些零钱。下面是一道关于准备零钱的问题。 有9张人民币,其中一角币1张,二角币1张,五角币1张,一元币4张,五元币2张。用这些纸币任意付款,可以付出的不同数额的款子共有多少种? 用4张一元币和2张五元币可付出从0元到14元共15种不同的元数。用1张一角币、1张2角币和1张五角币可以付出0角、1角、2角、3角、5角、6角、7角、8角共8种不同的角数。 元数和角数的组合,共有 158=120(种)。 但是在付款时,付0元0角就是没有给钱,这种情形应该除外。 120-1=119(种), 因而共能付出119种不同数额的款子。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

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在以上解题过程中,巧妙地利用了0元,把原来需要讨论各种可能情形的问题变得可用统一方法处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

四个故事道尽人民币

四个故事道尽人民币 【第一个故事:经济增长】 假设第一年两国是完全一样的,都各有50个年轻人和老人,50个年轻人每年生产100斤粮食,他们自己吃掉50斤,剩下的50斤粮食按照1元1斤的价格卖给50个老人,50个老人自己不参与生产,这样两国的GD P都是100元。在假设两国的粮食没有任何差别的情况下,如果两国都可以自给自足,那么加入货币系统对两国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影响,只不过交易更加方便(不用抱着粮食以物换物了),计价单位发生变化。 假设第二年X国更加年轻化,变成了60个年轻人,40个老人,60个年轻人每年可生产120斤粮食,本国还是消费掉100斤粮食,剩余20斤,其当年的GDP为120斤,经济增速为20%。L国则出现老龄化,变成了70个老人,30个年轻人,他们仍需要消费100斤粮食,但却只生产了60斤,差额的40斤都需要从X国进口。其当年的GDP为60斤,经济增速为-40%。 这个时候,假设信息是完全的,X国和L国的国民们会如何选择呢?对L国的人来说,他们知道本国的粮食只能满足60个人的需求,剩下的40个人必须从X国进口,而从X国进口必须使用X币,于是他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把X币换成L币,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让他们优先买到粮食吃,避免挨饿,因为L币只有60%能买到粮食,而X币一定可以买到粮食,二是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因为X币只能在60斤粮食里面选,X币可以在120斤粮食里面选。而对X国的人来说,他们也知道持有X币有这两个好处。 那么问题来了,两国人民会如何选择呢?答案很明显。L国的人会争相把L币兑换成X 币,而X国的人肯定不愿意把手中的X币按1:1的原价兑换成L币,X币出现升值,L币出现贬值。这就是我们要讲第一个故事: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的货币更倾向于升值,反之更倾向于贬值。 回到现实世界,让我们先看一下被视为地表最强货币的美元,其长期汇率走势与美国经济的相对走势完全一致。这里我们说的汇率是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而不是大家通常关注的美元指数。实际有效汇率衡量的是美元兑一揽子货币的加权汇率,更能反映美元的综合购买力,而美元指数只考虑了对欧元、日元、英镑等六种货币的相对购买力。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美元大致经历了两轮大的升值(1977年-1984年,1995年-2001年)和贬值周期(1985年-1994年,2002年-2011年),而这与美国经济地位(用美国与其他所有国家的实际GDP之比来衡量)的两轮上升和下降周期完全吻合(见图1)。

人民币背后的故事

人民币背后的故事 第一套人民币10元背面。 人民币的发行已经历时61年了,当初人民币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人民币上面的字体至今仍是一成不变?其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1947年决策发行人民币 194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华北财经办事处成立,董必武任主任,南汉宸任副主任。董必武向党中央建议,组建中央银行,统一发行货币。新成立的银行起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同年11月,“华北财办”确定由南汉宸负责组建筹备组,又从晋察冀边区银行总行调来了何松亭、秦炎、王厚朴、石雷、孙及民等到“筹备组”工作。 原计划1949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然而战争把时间表大大提前了。解放军马上就要进入北京,不能带着多种货币到北京街头买东西,必须加紧赶制全国统一货币——人民币。 毛主席一拒其像上钞票 “筹备组”成立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人民币的设计。最初的设计,票版上设计了毛主席像,上报中央审查,中央回电不同意。毛主席指出:“票子是政府发行的,不是党发行的,我现在是党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么能把我的像印上呢?以后人民政府成立后再说吧。”第一次没通过,又推倒重来,这一次,设计人员根据董必武指示,要求票面上要反映出解放区建设图景,重新设计了版样,顺利通过了中央审批。今天,我们翻开第一套人民币可以看到,票面上几乎都是解放区军民生产劳动的图景。 题写行名和金额的重担落在了董必武的身上。票版设计完了,紧接着就是人民币的印刷。第一批人民币的印刷是在东北佳木斯完成的,钞票纸由苏联进口,钞票印好后再运到石家庄。 毛主席再拒其像上钞票 长期以来,人民币设计者的工作和行踪都处于严格的保密之中。作为人民币总体设计师,罗工柳先生的设计工作是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的。 1950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进行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经过美术专家们认真研究,反复论证,1951年2月上报了新币的设计、印制方案。开始设计时,参考了前苏联的卢布,卢布上有列宁像,于是他们在人民币上也设计上了毛主席头像。原设计为11种面额。其中还有50元和100元两种。 后来,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取消了50元、100元券,增加了2元券和3元券。周总理看了之后,传达了毛主席关于不要在钞票上印他的像和行名应改为从左至右排列的指示。 马文蔚与人民币书法 第二套人民币的票面图案活泼大方。票面上换上了当时在中国人民银行经济处工作的马文蔚先生题写的行名和金额。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doc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材分析:教材从观察情景图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事情,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人民币的用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近,他们在学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接着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认识、交流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再从分类、换钱等活动中深化人民币的认识,从中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教学目标:1、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2、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3、通过换钱的游戏活动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及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各种面值人民币票样、零钱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了解人民币的历史,体会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二、说说人民币的用处三、认识人民币1、同桌互相认2、考眼力,指名认识人民币3、交流你是怎么认的4、仔细观察,你还能看到哪些主要的图案四、分类1、同桌合作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分类。2、在实物投影下汇报五、猜价钱出示一些文具,猜猜它们的价钱,再出示实际应付的钱,让学生认一认。六、在换钱过程中体会1元=10角,1角=10分。1、师用1角换学生手中1元,在活动中体会1元=10角2、唱歌《一分钱》3、认识1角=10分七、小小银行,模拟换钱。(1)师生

换钱(2)同桌练习(3)指名表演八、摸袋游戏。九、全课小结。课堂实录:一、故事导入师:我们都知道,现在在买东西的时候用什么付帐?(钱)可是,古时候还没有出现货币之前,人们是怎么购买东西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小故事。(课件播放故事)老师带着学生回顾这个故事,故事中的这个人想买什么?(船)卖船的人让他用什么买才肯把船卖给他?(羊)他又找卖羊的人,卖羊的人需要什么?(斧头)还好他身上带有斧头,这样他用斧头买了羊,又用羊买了他想要的船。你觉得他这个买法怎么样?(很麻烦)还是现在有了钱便利多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二、说人民币的用处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会用到人民币?生1:买吃的东西的时候。生2:买衣服的时候。生3:买车,给车加油用到钱。生4:妈妈发工资。师:老师这也有些例子,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1、上车投币;2、到超市购物;3、到柜元机提款。三、认识人民币师:刚才我们说了人民币有这么多用处,那你认识它们吗?1、同桌互相认人民币师:老师给你和同桌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你和同桌一张一张的往外拿,每拿一张就互相认一认。(老师巡视并提醒边认边说说是怎么认识的?)2、汇报交流(1)师:老师这也有一套人民币,想考考你的眼力,你能快速认出他们吗?课件依次出来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学生认。(2)师:

纸币的故事

纸币的故事 【第1篇】 星期天上午,我写完一周的作业,我走出房门,伸着懒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正准备奔向电脑房,突然发现年老的奶奶戴着老花镜坐在沙发上仔细地看着一堆不能用的破烂纸币。 我悄悄地走过去,问奶奶:“奶奶,你在干什么?”奶奶说:“我在粘纸币。”奶奶越说我越不相信,这纸币都不能用了,还怎么粘呢!奶奶说:“你不信你就跟我学着点儿。” 于是我拿来一个凳子,坐在奶奶旁边,专心致志地看着奶奶粘纸币,奶奶边做边说:“你看这是一张一元纸币的左半部分,这是纸币的右半部分,把它们对在一起,就成了一张完整的纸币。” 我这倒有点相信了,奶奶又对我讲:“一张纸币就等于一个人,一个人有缺点,当然也有优点,一张纸币的一半等于一个人的优点,另一半是一个人的缺点,如果努力,就可以改掉缺点,发扬优点,这样的人才有价值。加入“护币大行动”吧。” 我加入了“护币大行动”,让我知道了一个

人只要努力,才有价值。 【第2篇】 一天,我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从书房里出来,伸了个懒腰,正准备找小伙伴玩,我发现奶 奶坐在沙发上研究一堆平时被我们遗弃的一角、 五角、一元的旧纸币。 我迈着好奇的脚步蹑手蹑脚地走到奶奶的身旁。心想:奶奶研究这破烂纸币干什么?带着好 奇心我来到奶奶的身边。“奶奶,你研究这些破 烂干嘛?”我问道。奶奶故意逗我:“就不告诉你,小孩子那么多闲事干什么?”“奶奶,奶奶,你就告诉我吧!”我缠着奶奶说。“你看,这一 块一块的纸币,把它粘起来,不就和它的原本价 值一样了吗?”我对奶奶说:“我也想和您一起粘。”“要不你就做我徒弟吧!” “首先要找一块少右半部的,再找一个少左 半部相同币额的纸币,然后再用胶带把它们粘在 一块。你看,这样不就成一个完整的的钱了吗?”奶奶一边做一边说,我想:奶奶,你可真是啰嗦啊!我也拿来一个板凳,按照奶奶说的方法,学 着奶奶的样子粘钱,不一会,我就粘了好几张, 奶奶看到我努力的样子,微笑着夸奖我说:“你

一年级有趣的人民币

有趣的人民币 例1、买一本成语故事要花6元2角,可以怎么付钱? 分析:因为人民币的面值有很多种,所以6元2角的方法不只一种,但在实际付款时应根据自己带的钱,选取一种较简便的方法。 解:第一种方法:5元纸币1张,1元纸币1张,2角纸币1张。 第二种方法:5元纸币1张,1元纸币1张,1角硬币2枚。 第三种方法:2元纸币3张,2角纸币1张 …… 例2、圆圆带了1枚1元、2枚5角和10枚1角的硬币。现在她要买一本1元的作业本,她有几种付钱方法? 分析:为了使付钱的方法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先考虑拿1元币,再考虑拿5角币,最后考虑拿1角币。 例3、小丽买一个玩具要付9元2角。下面有四种付钱的方法,你认为哪种付钱的方法最简便? (1)9张1元,1张2角; (2)1张5元,2张2元,1张2角; (3)1张5元,4张1元,1张2角; (4)4张2元,1张1元,1张2角。 分析:哪种付钱的方法最简便,就要看纸币和硬币的张数(或个数)。纸币和硬币的张数(个数)越少,也就是说付钱时点钱的次数越少,我们一般认为是比较简便的。 解:第一种付法:10张纸币; 第二种付法:4张纸币; 第三种付法:6张纸币; 第四种付法:6张纸币。 答:第二种付钱的方法最简便。 例4、小明有面值是5元、2元和1元的纸币各一张。用这些钱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币值? 分析:可以用枚举法来找出能组成的币值。 解:一种纸币组成的有;1元、2元、5元;两种纸币组成的有:5元+2元=7元、5元+1元=6元、2元+1元=3元;三种纸币组成的有:5元+2元+1元=8元。 答:用这些钱能组成7种不同的币值。 例5、小丽和小红去超市,各买了一本同样的日记本,每本6元。小丽给了营业员2张纸币,小红却付了3张纸币,营业员说她俩付的钱都正好。你知道她俩是怎样付钱的吗?

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 主备人:赵章锦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2—5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学生把人民币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各种面值的学具人民币、课件 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 导、学、议、练 教学过程: 一、导 1、谜语导入 猜谜语: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文具,全都用到它。猜猜是什么?师:小朋友们猜的真准!那你们知道我们中国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知道 1元=10角,1角=10分。

(3)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学 1、出示自学提示(一) 课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你见过这些人民币吗?你认识它们吗?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2)把你手中认识的学具人民币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并说一说理由。 (3)你会给它们分分类吗? 2、议 (1)根据提示逐一回答问题。 师:随着经济的发展,分币用的越来越少,但是可不要小看它们,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人就节约13000000元,可以建一所像我们这样的学校。 (2)在人民币一元的右下角有一个点,你知道有什么用吗? 生:盲点,让盲人用的。 师:对,盲人朋友通过摸这个点就知道这张人民币的面值了,很方便。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祖国的尊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画,不能弄脏人民币,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3、出示自学提示(二) (1)老师想买一块一元钱的橡皮,我可以怎样付钱呢? (2)1元=()角 1角=()分 4、议 (1)预设生1:拿一张一元的。 生2:还可以拿两张五角的,······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那么,1元等于几角呢? 生:10角。 (借助课件学习1角=10分) (2)1元=10角 1角=10分 三、练 1、基础检测题

第二套人民币背后的故事

第二套人民币背后的故事 一、综述 1、发行背景:消除战争痕迹、通货膨胀的影响 2、发行特点:版别少、面额小、单位价值大、方便流通 3、时代特征:各族人民大团建,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风貌 4、总体特点:好看、好认、好算、好使 好看:设计师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著名画家罗公友、周令刊和王士郎,结合北京造币厂的雕刻工艺 好认:从一版币的12个面额62种版别,到12种面额。 好算:从一版币的最大面额50000元到10元,结算方便。 好使:券别减少,面额缩小,结算和计算方式相对简单方便。 二版币有效减小了通货膨胀,一版币的10000元兑换二版币的1元,二版币的购买力更高,所以二版币在老百姓中的接受度很高。 鉴于领袖的独特性和防伪性,设计师罗公友借鉴国际货币英镑女王像,美元总统像,卢布的列宁像等的设计,设计了伟人的头像,被毛泽东否定了,制止了歌

功颂德的现象。 二、绿三元,红五元和黑十元 1950年规划设计,1953年制版 中苏关系破裂,国民党和苏联在边区投放假人民币,破坏了东北经济形式和经济体系。 1964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限期收回第二套人民币票据的宗旨,4月15日,苏三币禁止流通,5月14日停止收兑。限定一个月的时间,说明了当时经济形式的严峻。快速回收导致了,三元和五元存世量的缩小。 文革期间,老百姓不敢把苏联印制的票据留在家里,政治原因进一步导致了存世量的减少。 大黑十的尺寸为210*85的尺寸,210MM的尺寸约为一张A4纸的宽度,不管是流通中使用还是放在票夹里都有很大的磨损。 市面上有一些品相非常好的,基本上是偏远地区银行留存下来的或者老的库存。 苏三币的珍贵和升值潜力。 三、八分币 一二五分币可以归纳为海陆空八分币,图案分别是汽车、飞机和轮船。一分币的汽车图案为苏联的G4150,二分币飞机是我们国家里2螺旋桨飞机,是苏联从美

人民币及兑换美元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长工国与地主国 长工国有粮,地主国有钱,拿钱买粮 有个国家叫长工国,以产粮为主,有一斤粮就拿一张纸条代表,纸条叫人民币;还有个国家叫地主国,以产金银首饰为主,有一件首饰就拿一张纸条代表,纸条叫美元。 地主国需要吃粮,长工国却不需要很多首饰,所以交换本不能发生,但是由于长工国有个叫秧行的人愿意拿人民币换美元,所以长工国的人也就乐意卖粮给地主国,然后拿着赚来的美元去和秧行换人民币。 买着买着地主国钱不够了,就设计骗长工国 这样年复一年下去,长工国可以不断产粮,地主国却不需要产那么多首饰,当然也就不能新造很多美元,而且由于生产停滞,人们也歇工回家了。旧的美元不停的被送到了长工国,眼看着美元越来越少。于是—— A地主就说:这可不行啊,我们美元用完了咋办,这个局面得扭转,第一,要求长工国提高他们的粮价,这样我们就会少买些省吃俭用;第二,要求他们多买我们的首饰,把美元再换回来。 B地主说:你傻啊,我们不用劳动,光给他们一些纸条他们就养活我们,放着这样的好日子不过你是有病,他们都不急我们急什么。 A地主说:那美元不够了咋办。 B地主说:不就是几张纸条吗,以后干脆咱们把工厂全关了回家歇着,就开一家印刷厂印美元给长工国不就行了。当然这样做有些无赖了,我这里还有一计:我们的美元不都到长工国那个叫秧行的人手里了吗,他要那些钱也没用,干脆我们借过来,许给他点利息,他保准会借;然后再去买粮,钱用完了再借……哇哈哈哈…… A地主:哈哈哈…… 卖着卖着长工国钱多成灾,物价飞涨,终于有人说不能这样了 长工国的粮食卖到地主国之后,赚来的美元到秧行那里换成人民币,本来是一张人民币对应一斤粮食,但是这些换出来的人民币对应的粮食可都去了地主国,它

一张人民币的故事-作文

一张人民币的故事 唉!贪污受贿真是害人哪!破旧不堪的人民币爷爷语重心长地对一旁崭新的人民币说道。 一旁崭新的人民币也陷入了沉思。 这,都源于人民币爷爷一波三折的往事……年冬天,我兴高采烈地同兄弟姐妹们一起走出了印钞厂,被送到了‘国库’——中国人民银行,我们才得以从一件产品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钱’。 人民币爷爷回忆着。 我们个个都满望着能被人们挣去,派上用场,早就听说人们只要见到我们,莫不笑逐颜开,欢欣鼓舞的。 终于,我们被一家建筑公司取了出来,离梦想越来越近了!在盼望了几个月后,我终于同几个兄弟一起,被封进一个黄色的信封中,踏上了旅途。 中途,没人知道经历了什么。 许久,我隐约听到了两个男人的谈话声,第一个人说:‘以后好好干活!工资不会少你的!’另一个人则唯唯诺诺地:‘是!是!您说的是!我一定会好好干的!’第一个人满意地应了一声:‘嗯!这就对了!’我感到一只手把那个载着我的信封抽了出来,递了过去,另一双手则小心翼翼地捧了过去。 他就成了我们的第一位主人第一个人的脚步声渐渐消失了,主人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信封,把我们拿出来。

我这才看到,这里是一个建筑工地,工地上有很多人在忙碌,刚刚那个趾高气昂的,应该称之为——包工头,我的主人应该也是这里的一名工人吧。 在建筑公司待了这么久,我懂得真多!主人看到我们,兴奋得很,把我们点了又点,我望着他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激动地手直抖,看到主人这么喜欢我们,我得意极了。 天色晚了,主人换上干净的衣服,拖着疲劳的身躯,踏上了回‘家’的路。 ‘家’?对此,我是没有概念的。 主人把一个小屋子——很小很小的屋子,称为‘家’,那我也只好这么叫吧。 到了家门口,主人加快了脚步,一边走还一边喊着:‘媳妇儿!我回来啦!工地发钱啦!’接着从屋子里走出一个朴实无华的女人,看样子应该是主人的妻子,主人看到她,就把我们高高地举起来,女主人看到也一样开心,说要给主人好好做顿吃的,犒劳主人。 夜深了,一个小姑娘背着书包进了小屋子,她一看到我们,同样兴奋极了,书包来不及放下来就跑去问厨房里的女主人:‘妈,爸发钱啦?’哦!原来是小主人啊!女主人温柔地回答:‘是啊!你爸爸都是为了你能继续上学,才这么卖力。 你可要好好上学啊!不能辜负你爸的心意。 ’已经很晚了,主人一家还为此事兴奋不已,他们谈了很多,谈论

很短但很吓人的鬼故事1:一元人民币

很短但很吓人的鬼故事1:一元人民币 很短但很吓人的鬼故事1:一元人民币小涛是个混混,已经20多了还没有工作,整天只知道游手好闲,头发染的五颜六色。 这天,小涛赶着吃饭的点从游戏厅回家。走着走着突然不知道从哪儿滚来一个硬币,后面还跟着一个乞丐,看样子应该是那个乞丐丢的钱。小涛顺脚就把硬币踩到脚下,看到乞丐乞求自己的样子,小涛特别开心。右脚一踢就把硬币踢到马路中间去了,然后他又指着乞丐:你!去拣。 乞丐飞快的跑过去把硬币拣到,这时一辆大卡车正急速的驶过来,乞丐躲闪不及被卡车栏腰碾断。 小涛看到这场面,吓的一屁股坐在地上,嘴里直念叨:死人了、死人了。直到警察来了之后,由于小涛是目录证人就把他带回厅里录口供。录完口供之后已经是晚上了,小涛走出派出所大门长舒了一口气'幸好没人看见是我害他走过去的。'小涛走进了自家所在的小巷里,这里晚上一点灯光都没有,要不是小涛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里,不然现在肯定撞满头大包。 '吟吟'有东西滚了过来刚好停在小涛脚背上。小涛拿出手机,借者手机的光亮看清楚了这是什么----一块钱的硬币。 小涛顿时想到白天的事,只觉得后背凉飕飕,心里一阵发毛转身就想跑,可他发现自己动不了了,任他怎么挣扎也是徒劳。这时,那个硬币又绕到他面前,原地旋转,越转越快,最后直接

飞起来打瞎了小涛的右眼,就在小涛痛得捂着眼睛爬在地上得时候,一辆卡车正急速得飞奔过来 很短但很吓人的鬼故事2:神秘的玫瑰艳阳普照,华美写字楼矗立在市中心,金色墙体熠熠生辉。 八楼。一名快递员满头大汗抱着一大束火红的玫瑰走出电梯,向人打听一个叫娜的女生,但八层楼有几十个工作间,这里有四个女孩的名字带娜的,究竟哪一个是要送花的人?快递员灵机一动,站在八层楼的走廊大喊:谁叫娜?出来签收鲜花! 重复了几遍后,好多女孩都出来了,看到这么多的玫瑰羡慕不已,一个叫何琳娜的女孩仔细看了花丛中的卡片,念道:娜,365支玫瑰,代表我每一天都爱你。 女孩们一片嘘声,何琳娜打趣地问:谁这么有福气被人追呀?字体苍劲有力,一看就知道懂书法,可惜不是我的,谁的呀? 正在热恋的肖娜问快递员:他长什么样呀?你描述下,看看是我们谁的白马! 快递员告诉她们,公司接到的是电话服务,并没有看到人,卡片上的内容是按客户要求公司文员写上去的。 那这是谁的?女孩们正面面相觑时,年龄最小的雯娜开了口:是我的,我男朋友昨天说过送我玫瑰,没想到他这么浪漫。她红着脸接过玫瑰,转身跑开了。 第二天,雯娜没来上班,何琳娜调侃说:大概雯娜昨晚以身相许了,还没起来吧?一群女孩笑声一片。 中午,人们再次听到走廊的大喊声,出来一看,还是那个快递员,还是抱着一大束的玫瑰花站在那。女孩们围了过去,卡片

人民币教案

理解人民币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2、53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2、知道1角=10分,1元=10角,会实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3、知道如何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点: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会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会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教学具:学生用的人民币学具、教师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商场去买东西,送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你们愿意吗?现在准备好了吗,出发,(出示课件:主题图)哇,商场里的书包好漂亮,还有字典,老师想送给希望小学的小朋友,我需要什么才能买到书包和字典?(钱)我们国家的钱也叫人民币,(板书:人民币)小朋友现在知道买东西要用人民币。(课件闪现这句话)全班齐说。 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理解人民币。(补充板书课题:理解人民币) 全班齐读课题:理解人民币。 (设计目的:这个设计,通过一个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参与学习)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理解人民币 师:小朋友知道买东西要用人民币,那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自由发言1分钟) 指名汇报,学生说老师贴人民币在黑板上,同时在展示平台展示人民币,一边贴一边说,同学们仔细观察,(1角)它的形状、颜色、图案,它还有一个重要标志:国徽,国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我们应该自觉的爱惜人民币。(贴时有意按元角分的规律)师:请同学们把信封中的人民币样品拿出来,找找还有那些人民币你们没有见过,和你的同桌同学找一找。 指名补充所有面值的人民币。 师:现在看看你们见过的和找出的人民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设计目的:这个设计,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参与、交流、探索、归纳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同学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观察、的良好习惯。) 2、人民币单位 师:小朋友理解这些人民币,刚才你们读的时候发现什么?黑板上的人民币排列有什么规律? 指名回答。(板书:元、角、分) 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单位,所以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板书完整:人民币单位有)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雨花台区实验小学赵静 导入部分:本节课以讲故事开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故事中每个小动物需要不同物品,引发怎么样去解决?发钱就可以去买自己要的东西。提到中国用的钱是人民币,过渡十分的自然。最终揭示课题我们今天来认识人民币。 新授部分:开始让学生自己通过活动摸一摸,看一看来认识人民币元、角、分外部特征,给学生感性认识。接着过渡到抽象的认识,学习如何写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进率。接着通过比较小猪与小狗钱的多少来认识元与角的进率。1元=10角,其实他们得的钱一样多。小马和小猴子都得了1元钱,但里面装得分别是2张5角和5张2角,从而知道一张1元可以换2张5角或5张2角。使学生知道如何去换钱,也巩固了1元等与10角。通过学习了1元等于10角,直接推出1角等于10分。 通过学习元、角、分中间引入一段歌曲我的《马路边拣到一分钱》,调节学生学习情趣。之后通过人民币的不同用法。通过存钱学习计算一共有多少钱和买东西怎么付钱、找钱。在付钱买东西这个环节,在学生活动这个环节之前老师示范一次付钱买东西过程,并提出相关活动要求,便于学生能够做好买东西的游戏。 本节课一个故事贯穿全场,教学设计很独特。学生在听故事情境下认识了人民币和换钱、付钱、找钱。每个环节都与故事情节相关,十分流畅。同时教师的语言很有亲和力,教态十分自然。从学生来看,学生有动手摸钱,直观认识人民币。也有通过游戏亲身经历付钱、找钱的过程。总的来说这节课很成功。 《认识人民币》一课的体会 南京市雨花台小学朱莉莉 日前看了丁爱平老师上的一节《人民币的认识》一节内容,主要是小额人民币的认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人民币,学生应该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在现如今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学生关于钱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运用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来上数学课,其主要特点在于能够比较好的展现思维过程。从丁老师的教学设计来看教师也力求体现这一点,整节课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一直在主动思考与认知,最后很好的完成了预定的目标。特别是以下几点记忆犹新: 一、有趣的情境 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她利用课件引出动物的争论,紧接着在观看完课件后立即引发矛盾冲突,同时让学生自主的说出教学的中心:钱(人民币)。这个设计我是很欣赏的,首先情境有趣学生便有了兴趣,其次有了冲突孩子才会自觉的产生认识的需要,也只有孩子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